专题:佳一数学三年级试卷
-
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一、想想、算算、填填。(21分)
(1)18乘516写作( ),还可以读作( ),表示( )个( )连加的和是多少。
(2)5□4×6≈3000,□里可以填( )。
3□91÷5≈700,□里可以填( )。
(3)从192 -
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1、计算。 ①123+231+312+222=( ) ②要使等式成立,请你填一填,215,216,217,218这四个数填入哪个( )?( )+( )-( )=( ) 2、①找规律填数:5,20,37,56,77, ,125。
-
2012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大济中心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2012、6) 1、22÷( )=( )„„4。 2、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五,那么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 3、一条3米长的绳子,先用去0.8
-
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教室姓名学号一、填空:(每题5分,总计60分。)1、①图中有()个角;②图中有()个三角形;2、5个同学打乒乓球,如果每2个人打一盘,一共要打()盘;3、王领队带领51名队员一同去划
-
三年级数学开学试卷
三年级数学开学测试试卷 一、填空 1、运动会有880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约为()人。 2、24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还剩( )个。 3、一万里面有( )千。 4、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
-
三年级模拟试卷上(一)
谷硐中心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
期末模拟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Kuan kuonao nuxin shangna mensan bu
Xiong pushi yanhengku -
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华龙区石化路第二小学 郭国崇 一 、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
-
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推荐)
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一、卷面分析 本次试卷命题新颖,贴近生活实际。总的来说题量适中,出题全面,已学的四个单元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学生答题情
-
三年级数学下册试卷分析
高楼小学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第二学期 我镇于2017年6月27日组织本学期末全县统一命题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活动,本着严肃考纪,诚信考试的原则,实行教师调换监考,学生单人单桌,阅卷
-
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5篇
三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1、某学生第一次与第二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62分,第三次测验后,三次平均成绩是68分,他第三次得 分。 2、小明早晨起床,要完成这样几件事:起床穿衣5分钟,刷
-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认真思考,对号入座。(每空1分,共20分) 1. 2000年一、二、三月份共有( )天。 2. 要使3□2÷8的商小于40且正好整除,□里应填( )。 3. 2008年小明9岁了,他的
-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平原小学 孙衍兰 一、试题分析: 本次质量检测试卷整体抓住本册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看来难易程度适中,题量合适,注重基础知识,考察的知识面广,
-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柯惠萍 本次期末考试,三年级数学试卷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情况。题量比较适中
-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大全)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分别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来考察。而试卷也正通过不同的出题形式,全面的考察了学生
-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检测了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总体看来,试卷难度略大,六个大题在紧扣教材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拓展,具体体现在:(一)、深挖基础
-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立胜小学 高文静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难易适度,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内容注重
-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花洲实验小学 王丽娜 一、考试成绩 三三班平均分81.59,及格率95.5℅,优秀率68.2%,最高分99分,最低8分。三四班,平均分85.41,及格率95.5%,优秀率81.8%
-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工作总结 赵久赟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半学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