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陶行知纪念馆观后感
-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郭沫若在提到陶行知的时候,曾说了这么一句话“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将陶行知与孔夫子相提并论,对教师有这样的肯定至今还没有第二个。事实
-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10月15号的《中学教育概论》这门课,我们参观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全国有三处陶先生的纪念馆,我们所参观的纪念馆位于南京晓庄劳山脚
-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这次的《中学教育概论》课我们集体参观了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在去之前我就了解了下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对他为人民教育作出的贡献也深感敬佩,也很好奇这样
-
陶行知观后感(合集五篇)
陶行知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陶行知
-
《陶行知》观后感(5篇)
大型现代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中四班 陈烨
随着幕布徐徐地拉开,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场景。全剧以陶行知回国开展平民教育为切入点,以他在南京、重 -
陶行知
“课堂中心”。他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宣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的理论,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他主
-
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融化在中国人血液中的理念。如今大二的我,可以说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了。这次的作业题
-
陶行知
陶行知“求真”教育思想对小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摘要】:为什么教育人?教育什么样的人?怎样教育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出来的人,就是要崇
-
陶行知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
-
陶行知[范文大全]
教育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
-
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观《永远的陶行知》有感
徐华
在凉风习习的周末,有幸观摩了教育话剧《永远的陶行知》,尽管之前从口口相传或书籍报章中了解到一些关于先生的故事,但是都不比这次百闻不如一见的 -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优秀范文五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1月20日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11月20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参观了位于合川市的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
-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简介 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
-
陶行知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内容提要:将教学活动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之中,就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不但学会了怎样去学习,更体验了生活,陶冶了情
-
陶行知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启示 大位小学 张艳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叫“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我深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正在进行的
-
陶行知演讲稿
由陶行知“喂鸡”引发的思考 ——将课堂交还给孩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那个被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两座大山重重压着的年代,陶行知先生以这样的一种献身精神,为中
-
陶行知演讲稿
幸福的由来 台湾作家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是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始终铭记:“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待工作要有细心,对待家长要有诚心”,我细细品尝着工作中的
-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读后感1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