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
咏怀八十二首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动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有一位叫阮籍的诗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经常驾车出行,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方就下车痛哭,然后驾车返回。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猖狂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2012-5-15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有一位叫阮籍的诗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经常驾车出行,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方就下车痛哭,然后驾车返回。他为什么会有如 -
《咏怀八十二首》(教学设计)
《咏怀八十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对比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2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2.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教学过程 (1)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课堂类型 欣赏课
课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课堂类型 欣赏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学习通过多种途 -
《咏怀八十二首》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篇一:《咏怀八十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推荐五篇]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起坐弹鸣琴。起床坐着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样例5)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三国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八十
-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
-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
-
咏怀古迹教案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教学目的】: 1.背诵全诗,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体会沉郁顿挫的诗风。 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
-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
-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读——悟——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古诗经典语言,悟古人深邃思想,学古人大美情怀。 教学
-
咏怀古迹 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主备:石应仙 教师:高一语文组 教材分析: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律诗组,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这组诗作于大历
-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教学目标】 1.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赏析名句,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3.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
-
2.5 咏怀古迹 教案
2.5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 教案 (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