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语文高考必备部分篇目
-
面对高考高中物理部分篇目索引
高中物理部分篇目索引 论原始物理问题的教育价值及其启示/ 邢红军,陈清梅//课程·教材·教法(京).—2005,no.1.—p.56 《高中数理化》 在线圈中产生正弦交变电流或电动势的5种
-
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
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 【高中部分】 【高一第一学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
山东高考语文背诵篇目 2014
2014年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 文言诗文指定背诵篇目 【初中部分】 1. 孔子语录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
2018北京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2018北京高考语文背诵默写篇目 (一)古文(23篇) 1.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3.劝学 《荀子》 4.曹刿论战
-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新增必备篇目[精选合集]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
2013广东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文言文(11篇) 1.《论语》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语文背诵篇目【高二部分】(共5则范文)
语文背诵篇目【高二部分】 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
-
201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附:2013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
1、《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
(2)《克己复礼》——12.1、3.1、16.2、13.3章
(3 -
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附: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红色部分为笔者根据要求而整理的篇目)
1、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
(2)《克己复礼 -
2015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附: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1、寡人之于国也
2、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
3、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
4、廉颇蔺相如列传(节 -
2014江苏高考语文必背篇目(42篇)
高考要求背诵古诗文篇目 一.初中(28篇)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
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附: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12篇)1.《论语》—— 一、为政以德 2.1 2.3 13.6 16.1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克己复礼 12.1
-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初中部分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初中部分) PS:本篇为高考要求必背的初中部分古诗文 中为比较重点的句子 古文部分 1.《论语》(19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
2013高考语文作文题纲(部分)
作文题纲杨浦:题目:文由心生,活在当下中心:同意专家意见;一味厚古薄今没有意义,文由心生,活在当下结构:第一部分: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自有古朴智慧之处,但向他们学习
-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背诵篇目
背诵篇目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五篇
写读后感要求:1500字,手写,稿纸,12周上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网上有全文)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前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
-
高考必背篇目
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高中部分(40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7. 陈情表李密 8. 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