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语音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
虚拟声学信号采集系统设计论文(合集)
1虚拟声学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设计研究1.1系统前面板的设计虚拟仪器的前面板设计是否合理对虚拟仪器的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面向使用者,使用者对其分布的合理程度也有着
-
嵌入式系统语音采集与播放程序设计
ARM9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嵌入式系统语音采集与播放程序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时间:2011.6.29---2011.7.8 江苏大学 目录第一章 引言 ...................
-
DSP语音信号处理
摘 要 语音信号处理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语音信号进行处理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新型的学科,是在多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到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语言学
-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语音信号的分析和处理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语音信号的分析和处理 【设计题目】基于时频域的分析方法对语音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设计目标】尝试对语音信号进行时频域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
信息采集系统设计说明书
信息采集系统概要设计 整体网络拓扑 信息采集系统的总体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 工程师站服务器公网采集站1采集站2... 网络结构说明 设备与采集站属于厂区内的同一个私有网络。
-
课题六语音信号分析系统设计任务书(80人)(合集5篇)
课题六语音信号分析系统设计一、本课题的目的
本设计课题主要研究语音信号初步分析的软件实现方法、滤波器的设计及应用。通过完成本课题的设计,拟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了 -
语音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一:
1.简述本次试验的目的,关于基音周期的理论;
2.使用相关法的同学,给出程序的同时要说明所使用语音段的长度(短时平稳性),解释怎样在matlab中实现三电平削波(for...end循环和i -
DSP语音信号处理(推荐阅读)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
-
专业英语7语音信号处理
1、演讲的目的是沟通。有几种方法表征语音通信的潜力。一个高度量化的方法是香农信息论思想的引入。根据信息变换理论,语音可以表示其消息内容或信息。语音特征的另一种表征
-
语音信号处理与识别
信号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欧阳光亮2012029020025 语音信号处理与识别 目的:理解时域和频域尺度变换基本概念,掌握信号时频域分析方法,正确理解采样定理,准确理解滤波器的概念。 内
-
TMS320C54XDSP语音信号处理(5篇范文)
《TMS320C54XDSP语音信号处理》 DSP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906030430 班级: 通信四班姓名:唐溧同组姓名: 蒋双福,梁嘉杰 指导教师:徐淑芳二〇一二 年四 月十四 日 目录 《TMS320C54XD
-
变电站信号采集与分类
一、信息分类原则 1. 事故信号 2. 异常信号 3. 变位信号 4. 遥测越限信号 5. 告知信号 二、COS信号和SOE信号的区别? COS信号:遥信变位(不带时间标记) SOE信号:事件顺序记录(sequ
-
信号与系统
问题4:单侧可导与单侧连续、单侧极限的关系?单侧极限存在 并且极限值=函数值 可以推出单侧连续可导必连续,连续未必可导那么 单侧可导是否可以推出单侧连续?请证明;反之,单侧极限
-
基于51单片机电子设计报告之波形信号采集,存储与回放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电子设计报告之 波形采集、存储与回放系统 目录 一、设计任务求„„„„„„„„„„„ 3 二、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 6 三、系统硬件的设计„„„
-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
DSP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声音信号频谱分析 1. 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数学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进行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再利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
-
语音信号处理及加密课程总结
《语音信号处理及加密》课程总结 本学期,我选修了《语音信号处理及加密》这门课。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现代语音编码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如什么是语音编码
-
语音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指导剖析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通信131 姓名:*** 2016年 月 日 语音信号处理 目录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要求及任
-
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实习教案5篇
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实习课程设计报告 心电信号采集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起止日期: 1 目录 一、 前言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