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重点古诗文
-
古诗文重点篇目理解性默写
古诗文重点篇目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
-
古诗文重点篇目理解性默写
古诗文重点篇目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
是:,;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 -
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勾画重点诗句)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 第一部分 高中十四篇 1.《劝学》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
-
古诗文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卿云歌:卿云烂兮,虬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
-
古诗文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无人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
古诗文
一、古诗文默写。(24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 。 (2)_____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足蒸暑土气, _____。 (4)_____ ,非是藉秋风。 (5)《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出莲的高洁、庄重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_。 (6)《木兰诗》中写
-
古诗文精华
6.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选自《葬花吟》 7.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选自《葬花吟》 8.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
-
古诗文[推荐]
上学期 第一周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论语》全文 《论语》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
经典古诗文
中文名: 小学至高中古诗文名家朗诵 别名: 古诗文,朗诵,朗读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压缩工具:Foobar2000 v0.9.4.2 压缩格式:MP3 (LAM
-
古诗文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 -
古诗文
小学语文A版古诗复习资料
第一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 李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 -
中考语文6重点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大汇总
中考必背40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
-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 《赤壁》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 ⑶表现
-
2009年古诗文重点篇目理解性默写5篇
2009年古诗文重点篇目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
-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重点句及易错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测试题(重点句及易错字)
1. 子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背清“矣”“也”)
3. 子曰:“学而不 -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背诵篇目重点常考语句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背诵篇目重点常考语句汇编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
励志古诗文[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古诗文默写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 备考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帮助广大同学们更好地备考2017年中考语文,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希望同学们好好复习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