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螺坑土楼群导游词
田螺坑土楼群导游词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田螺坑土楼群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参观田螺坑土楼群。
土楼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瑶复明珠”、”中国古建筑的奇荫”,正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靖土楼作为福建土楼的杰出代表,在申报”世遗”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而田螺坑土楼群则是南靖土楼中最具特色的典型,20xx年5月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11月,田螺坑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田螺坑土楼群成为海内外人们考察、游览土楼的首选之地。
“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第一回来到田螺坑土楼群观景台,无不为之惊律。1985年11月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生土建筑学术研讨会刚结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坟斯。安德烈就率国际土建调査运用中心的四名外国专家,慕名前往永定县、南靖县考查土楼。外国专家对这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土建筑无不连声OKOK,认为对今后的建筑艺术创造将带来深远影响。安德烈则称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田螺坑东、西、北二面环山,南面为大片的梯田。在基地穴位的选择上,遵循中国的”风水”建筑规划理论,讲究因地适宜。五座土楼依”金木水火土“进行布局,一个方形土楼属土居中,四座圆形土楼环绕其上下左右。
站在这儿往下看,由螺坑土楼群的4座圆楼从4个角落拔地而起,一座方楼资立其中,5座土楼恰似一朵梅花综放在大地上。”如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磨薛……不可想象的怪物,超然地横躺在眼前的山谷中,我们都看呆了一阵。”这是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等人首次看到土楼时的描写。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带领师生完成《福建南靖圆寨实测图集》后说:”没有看到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他撰写的论文《奇中之奇—田螺坑土楼建筑群》在国际掩土大会上宣读。
田螺坑土楼群中间的方形楼,建于清嘉庆年间,叫”步云楼”,四角4座圆形楼,分别叫”和昌楼”、”振昌楼”、”文昌楼”、”瑞云楼”,各自建于1952年、1930年、1966年、1930年。其中文昌楼因建造时受地形限制,因地制宜,建成了椭圆形楼,这是南靖唯一一座椭圆形楼。据考查,5座楼的中心距离呈”黄金分割”比例,不能不叫人称奇。
如此美妙绝伦的土楼组合,怪不得某西方国家会把田螺坑土楼群误认为是中国南方核基地!
像田螺坑土楼群这样奇特的民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风格和博大内涵,引起国内外传媒和学术文化界的`广泛兴趣。认识、研究田螺坑土楼群必须用不同学科的视点,作动静态、纵与横的综合考察,才能全面认识它在文化体系中的价值和位置。它的奇特构图,它的深逮的文化艺术气质,或者说作为一种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已使人们超越单纯建筑物的一面,而以巨大的热情关注土楼的历史文化。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人类学、历史学、建筑学的学者纷纷前来作专题调查研究,发表大量论文,出版系列著作,田螺坑土楼群是他们感兴趣的大热点。我们暂且进入田螺坑土楼群里面,就结构特征等方面作一些了解,算是揭开神秘土楼文化的一点点面纱吧。
现在我们走的这条石径,建于清代,和步云楼是同一时期建造的,也是土楼当时通住外面世界的必经之道。在石径左侧梯田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整片土楼群起了变化:刚才在上面俯敏,5座土楼呈平面排列’而这里看过去’ 5座土楼呈一条斜线排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土楼会有不同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这也是田螺坑土楼群与众不同的地方。沿石径而下,两侧是层层梯田。秋天,稻谷成熟,背景一片金黄。春夏,未苗苗壮,梯田一片葱翠。如此美丽的景色映衬土楼,那么淳朴、和谐,难怪美国盖蒂保护所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等组成的考察组考察时,盖蒂保护所副所长内维尔。阿格纽评价:”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不知各位是否有同感?
首先让我们来到文昌楼。穿过门板用厚杉木铁皮制作的森严大门,我们看到这是由许多独立的小家庭聚集起来的一个大家庭。几乎所有圆土楼都只有一个大门作出入口,土墙通常1米多厚,门框、门植用石条彻成,两片大门板厚10厘米,还加上根门巧推进墙体预留的数米长的门巧洞内,将门板紧紧卡住,非常牢固。除非撞塌墙体,否则就是从外面伸进据子银断门巧中部,它仍然卡在门上,无法从外面开门。大门厅是出入的通道和家庭聚会休息场所,靠墙两边放的石头和长発是供休闲的老小和客人聊天。土楼的中心是露天大天井,房门和窗门都朝天井。土楼内外墙是同心圆炮成的圆弧,外长内短。房间的阳墙都显放射状,形成的房间象相桔那样一辩维围聚成一周,当地人称”斧头间”。天井内通常都有水井,这楼内的水井偏于左侧,是风水先生的设计。
二层用作仓库,对外也不开窗,对内少开窗。三层以上是卧室,对外开长条小窗,对内开直横窗或其它窗。房间大小一致,摆设几乎一床、一桌、一衣桥。顶层一般不钉天花板,这样何处出现漏雨都随时发现,以便及时维修。所有圆土楼的屋顶都非常平缓,屋瓦是青瓦。中脊和出水口都用青砖压牢,旣防风又点缀屋面。站在文昌楼第三层朝上往外看,上面的土楼成层次排列,与楼后的大山相融洽,显得特别雄壮。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振昌楼。
此楼的结构基本上与文昌楼相同,你们是否发现它和前者的差别?很明显,这座楼的中厅,与大门厅并不对称,而是偏于左侧,也是出于风水需要。天井也没有水井,这是因为地势较高,找不到泉眼,所以水井设在楼外。
看过了圆楼,我们去看看方楼吧!
这叫步云楼,进入楼内,我们发现此楼前低后高,从门厅到后厅堂是层层而上,步步高升,使我们一下子就想起它的名字一步云楼。楼内同样无水井,原因跟振昌楼是一样的,但是井周围砌了条水沟,供排水用。楼内设有四部楼梯,分别设在四个角落,底层除了四角的房间开一个窗,其余的都不开窗。厨房也比较特殊,里面设有壁糖,这是土楼里常见的。
田螺坑土楼群采用普通穷土墙穷墙,它是用无腐植质的净红壤土,再配以细河沙或田底层泥或老墙泥复合发酵后的熟土。一些土墙还放进竹片,起到牵引作用,就像现在的钢筋一样。
田螺坑土楼群的黄氏家族,自明初开基以后,就以土楼为家。黄氏家族有300多人住在这些土楼里面,一座土楼包含了他们的全部历史的生活,有”小宇宙”之说。这些土楼是台湾台中、台北等地黄氏伯三郎派下版察家族移民的祖盾或亲族住宅,所映了这些黄氏家族的包括住宅文化在内的以往物质、精神文化成果的总和与特性。
出田螺坑土楼群,请在边侧驻足观察,发现田螺坑土楼群依山势高低排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楼与楼之间,小道相连,旣相互独立,又浑成一体。
从下观景台仰望土楼群,所有的窗户特别明显,一座座土楼像宫殿,像城堡,也有人说像西藏的布达拉宫,你们认为呢?中国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组长罗哲文曾写诗赞美: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天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有,环球建苑一奇范。
仰望田螺坑土楼群似布达拉宫
游客朋友们,当您为土楼庞大的造型吃惊时,是否想到这是维系山区居民心理的产物;当您见到土楼,产生绝古的印象时,是否知道土楼造型艺术的发源在于西安半坡村和临撞姜家寨等中华民族原始氏族社会。当您实地参观了土楼后,是否会像一些游客一样,对“山区民俗”“自然风水”“穷土”等基本要素感兴趣?
土楼是一本翻读不尽的书,田螺坑土楼群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篇章。它的图片、镜头,曾出现在海内外无数传播媒体上,闻名世界。我们从认识田螺坑土楼群开始,初步认识了土楼人家,了解一些土楼文化,希望大家今后能够来南靖参观、考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钻研,为世界历史文化的交流、保护发挥作用。
第二篇: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旅游发展调查
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旅游发展调查
一 调查背景:在闽南山区腹地的南靖县,重山叠嶂、一座座夯土版筑的土楼点缀在溪流间、田野间、绿树掩映的山脚下,它并不富丽堂皇,却纯朴、宁静,千百年来,默默承受着岁月的风雨,依然巍然屹立。直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派“间谍”到此考察时才为这一创世之作而惊奇。
南靖县有着“土楼故乡”的美誉,拥有2008年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福建土楼46座中的20座。它拥有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最精美的土楼——怀远楼,最大的土楼——顺裕楼,最小的土楼——翠林楼,最高的土楼——和贵楼,以及形似交椅的土楼——长源楼。还有举世闻名的“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有“闽南周庄”之称原始村落——塔下村。
除土楼外,南靖还有其他相当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温泉旅游资源、和溪乐土雨林、金山鹅仙洞、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生大帝真身等。
此次实践考察旨在调查福建南靖土楼旅游区市场开发现状和发展现状,并根据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提出合理的方案和建议。
二 调查过程:
1、搜集、筛选相关资料,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安排,搜集相关历史资料,熟悉线路
时间:2014年1月14-16日。
2、走访历史遗迹、采访有关人员,问卷调查时间:2014年1月17日——2014年1月18日
三 调查摘录
福建南靖县土楼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大,是福建省阂南地区土楼最密集的地区,与永定县土楼一样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旅游和科学价值。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乡上坂村,坐落在湖岽山半坡上。客家人常说,一个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聚居地,田螺坑土楼则是黄氏家族聚居地。福建有个很有名的民间传说——田螺姑娘,它讲的就是这个黄家祖宗——黄百三郎的故事:一个养鸭少年,因为他克勤克俭,得到了天神的赏识,派田螺姑娘下凡相助,最终成为了一方富绅,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田螺姑娘想必只能是个传说了,不过黄百三郎倒是确有其人。土楼群中的黄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名列第一位的就是黄百三郎。而他和他的后代为田螺坑留下的这一笔宝贵的财富——“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的“心脏”,更是让那些前来一探土楼神秘面貌的旅人们对长居于此的黄氏家族的智慧感到惊叹不已。四个圆形的土楼簇拥着一座方楼,黄褐色的土墙,灰黑色的环形屋顶,在阳光下以一种神秘却又纯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站在楼群间,逼人的气势从/ 7
高耸的土楼袭来,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一座座“天外来客”似的土楼不愧为民间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一到田螺坑的村口,你就可以看见山坳间的四座圆土楼(三座园楼分别为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以及一座方形的像盛菜的汤碗一样的故名“汤”。田螺坑土楼群还有一个很奇妙的地方:由于土楼的高度、外形均稍有不同,也因 山间地势有高有低,因此从不同的视角观看土楼群,会捕捉到不一样的土楼形象。比如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或许就是无意间停在了一个山腰路旁,可能你就能看见远处有一片土楼在远远的山腰间浮现出来,似是与云共舞般有一种飘忽感。在这逶迤的山间,可能你会寻得一朵盛开在绿林间的花儿,也可能会看到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大蘑菇。甚至有人说,那耸立在雪域高原上的宫殿——布达拉宫,已被施了法术移送云端,降落在了这一片宁静的深山中。
并且“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根据实地调查, 结合相关资料, 对福建土楼的旅游市场进行分析, 发现该市场潜力具有多向度的发展空间,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1.知名度高,但经济效益一般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其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观”。特别是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之后,土楼游逐渐变得热起来了。福建主要有永定,南靖及华安土楼。在漳州南靖县境内有土楼15000多座,其中2 层以上的方、圆土楼有2000多座,堪称“土楼王国”。一座土楼就是一件神奇的建筑精品,是一个浓缩的民俗文化画卷;也是一域民众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历史见证。虽然福建土楼有着如此独特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土楼的旅游经济收益并不是很高,旅游业仍是在原地踏步,不见起色。
2.服务体系不全 旅游形式比较单一
当前,福建土楼的旅游开发仍然是以观光为主,参与性、互动性项目较少,娱乐性、趣味性项目缺乏。旅游商品特色不明,价值不高。购物场所数量不多,档次不高,从而使得游客在土楼平均逗留时间较短,旅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土楼多僻处山区交通不便, 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 之憾, 虽然申遗成功,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可进入性大为增强, 但仍有客来留不住的缺憾。游客一般到一个点看看土楼外部环境, 游览游览内部结构即抬腿走人, 逗留时间不超过2小时, 更不用说过夜、休闲了。南靖土楼的旅游产品开发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延长逗留时间的问题,只有适应现代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土楼旅游的综合开发,形成综合产品谱系,才能有效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3.省外、国外的游客市场开发不足, 客源市场面较窄
虽然南靖县土楼为世遗景区,但是并不为外国游客所知悉,每年来南靖土楼旅游的外国游客可说是寥寥无几,而国内的客源也主要是省内游客为主,客源市场十分狭窄。并且土楼与旅行社的联系有限,由旅行社组团来此旅游的团体游客有限。
4.当地居民认识程度较低,缺乏群众基础
随着土楼旅游业的发展,已有一部分土楼居民投身到旅游业,他们通过勤奋工作不仅自身获得了收益,也有力地促进了土楼旅游的发展。但是,还有大部分居民对土楼旅游的认识与参与不足,他们还没有树立起现代的文明意识,没有受过旅游基本知识、旅游法规的培训,参与感不强烈。现在当地居民形成的是一种自身利益远远大于景区集体利益的观念,集体骗客宰客的现象十分严重。
5.旅游商品结构不够合理
南靖土楼景区由于就单纯地推出他们的土楼旅游品牌,整个旅游停留于观光为主。旅游产品较为单
一、孤立。在休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这也是游客进得来却留不住的原因之一。而且土楼游和塔下村旅游也是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点,未能将两种更好地进行结合。南靖的土楼山歌、四平锣鼓、竹马戏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独树一帜、极富个性与艺术魅力, 完全可以开发为旅游商品, 策划为主客互动的夜间文娱活动, 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
针对整个南靖土楼旅游区的现在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的是整个南靖土楼旅游虽然有在努力做大做强,但是却仍然不完善,无法满足大众游客的需求,竞争优势不够突出。我们根据其现状和旅游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市场营销知识对其土楼旅游市场进行分析。
(二)调查问题分析
1.政策扶持力度虽然强硬,但是部分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客服运输方面仍然存在瑕疵。
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虽然政府在开发处于群山环绕的土楼旅游景点上已经下大投资力度,可以看到一条条柏油大路在群山之中缓慢围绕铺开,但是相关地方的交通基础设仍然配备很不完善。在山梅公路与塔下村的路口处,仍然有很多摩的,而这些摩的师傅也只是洗脚上岸的农民,而且这种营运也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可以说在乘客的营运上仍然是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虽然政府在有关的运输方面已经落实了几辆景点旅游客车,但是由于价格较不合理,且客运时间安排不稳,这也是变相促使摩的长存不衰的主要原因
2.土楼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
随着土楼的申遗成功,福建土楼名声大昭,也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旅游观光,与此同时,相应地提高当地据主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犹显得特别重要。由于土楼地处偏远,处于群山环绕之中,与外界接触较少,保持了浓厚的原始生态气息,但是由于经济水平的落后,当地居民普遍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都很低下,在我们本次的调查之行中,我发现其中一座土楼的春联上还有错别字现象(见右图,右联‘旺’字多一点)。不仅如此,当地村民不雅观的生活习性也多多少少
影响了景点的雅致。土楼景点附近并没有增设污水处理设施,乡村食品经营多为当地村民承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也有不少旅游者担心乡村食品卫生(包括床上用品与餐具消毒)。
3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散乱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来指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土楼景点的开发虽然顺应了当下所流行的“乡村旅游”这个概念,但是乡村活动内容单一,千篇一律,即使当地政府所倡导的“农家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参与农家活动”,也未必能完全做到。“乐”的内容也不外乎把城里的扑克,麻将拿到农家里来玩,大部分游客在参观完土楼之后无所事事,吃一餐饭就离开。单点重复的活动既没有达到文化交流,消费的目的。土楼旅游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实施走产业优化道路的力度并不是很强。
(三)解决对策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虽然强硬,但是部分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客服运输方面仍然存在瑕疵。
1.体察民情,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部分村民往正确的发展致富渠道上走。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严禁非法摩的的营运现象,在开发土楼资源的同时,合理增设工作岗位,正确引导当地村民,使其充分参与建设工作,并与此谋得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合理调节客车的客运价格,在山路上增设多个候车点,并且统一客车的发车时间,做好相关的乘客服务工作。
2.强化市场管理,努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旅游派出所和执法大队的职能,定期深入农家旅游接待户,对其餐饮质量、卫生环境、服务态度进行抽查,对不合格者责令限期整改。加强管理制度化,与各乡村旅游经营户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同时也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开展土楼旅游服务培训。制定土楼旅游服务规范及土楼旅游教育培训计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示范点(户),送教上门,努力提高土楼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政府可鼓励外企投资,大力倡导村民与企业挂钩,村民与政府挂钩,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镇改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好前来观光游客的居住食行问题。
3.科学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深挖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品牌。
目前,我县土楼旅游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一要将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土楼旅游产业优势,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土楼旅游含金量。如果可以能够在当地增设土楼历史博物馆来加大渲染土楼的历史文化氛围,并且应当重视土楼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其特征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也应该要在土楼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以土楼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与此同时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饮食文、游牧文化、旅游商品文化之路。要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在参观完土楼之余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乐趣。要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土楼的餐饮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土楼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保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几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从而增加土楼旅游的内涵,推动土楼旅游的持续发展。并
且政府在发展土楼旅游业的同时,应该做好开发和管理两手抓,不能只重开发不重管理,或者把开发和管理截然不同地分开,避免使土楼旅游点形成管理不善,开发半途而废或开发后缺乏科学管理而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
4.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土楼故里”品牌
“福建土楼”属于资源同质型品牌共享旅游地,因此南靖土楼旅游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尽量避免此类型品牌共享旅游地的缺点。现阶段南靖土楼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永定土楼,至今仍有许多人一提到土楼便想到永定,想到客家文化。所以为了区别于永定“客家土楼”,南靖县打出了“土楼故里”品牌。虽然这一品牌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它毕竟不像“客家土楼”那样有值得不断挖掘、不断开发的客家文化作为背景。因此南靖必须充分利用其资源类型丰富的特点,从自身资源条件入手,突出特色,实施差异化战略。
南靖土楼旅游区必须打破现阶段单一依靠土楼发展旅游造成的南靖旅游单一乏味的局面。如此,便将土楼和南靖其他著名旅游景(区)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旅游环线,既丰富了南靖县旅游产品类型、优化了旅游产品结构,又能有效分流土楼“申遗”成功后巨大的客流量。
5.创新旅游营销策略,积极拓展客源市场
目前南靖游客主要是来自福建省内(漳州、厦门、泉州)以及广东、江浙、上海等省外地区。南靖应当趁着“申遗”成功、知名度不断提升之际,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尤其是对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游客市场的开发。
南靖土楼旅游区要利用强强联合品牌共享旅游地在品牌影响力、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大刀阔斧地进行旅游营销:
如:继续加强和酒店客房、餐饮、会务、娱乐等部门的联合促销;举办土楼文化节、土楼摄影节、土楼美食节等节庆活动,一方面作为营销策略可以提升南靖土楼旅游区的旅游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数量;与国内外一些主流媒体合作,做好土楼的相关宣传与报道,不断提升南靖土楼的知名度。
6..因人而异,提供个性化服务体验
不论是境外还是境内游客,南靖土楼旅游产品可因人而异,区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
(1)专业人士又分为建筑人士和美术人士,进而还可分为国内专业人士和国外人士。
土楼当地旅行社可针对专业性对导游进行培训。首先土楼的建筑之谜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对于建筑人士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对于国内外的建筑人士来说,土楼的吸引点又不相同。国内的建筑人士可能更了解中国各地的文化,进而更明白各地的建筑特色,更好进行研究。而国外建筑人士可以从西方比萨斜塔和东方土楼方面进行比较。美术人士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土楼。可能在外人看来,土楼有点破旧,但是仁者见智,美术人士会从不一样的角度欣赏土楼。
(2)非专业人士主要划分点就是国内客和国外客。一般游客看来,他们是被媒介或是身边去过的朋友推荐而吸引来的。因此对于这类游客,旅行社可以从土楼的特色,之最,纪念品入手进行营销。主要是能让这类游客觉得土楼值得一游。
7.注重旅游线路的开发和推广
土楼目前吸引力,潜在开发点,未来发展目标。目前土楼旅游的瓶颈:光有名声,但是游客实际参观时,却让游客失望。从这次的实践周来看,土楼旅游线主要是走路。一路上没有达到真正的旅游体验。很多同学都提到,土楼的内部构造是一样的,有些失望。因此,土楼当地旅游部门应该重新开发土楼产品,产生新的吸引力。南靖县可以与社会上影响力较大的旅行社合作,联合推出具有特色、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需要的精品土楼旅游线路。此外,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中还应尽可能地丰富旅游项目的内容、提升游客的体验。如:
(1)在旅游过程中除了能让游客看到土楼外,还可加入看木偶戏、品高山茶、吃农家饭等,使游客亲身体会土楼生活的轻松与惬意,同时还能有效地延长游客在南靖的停留时间,增加其消费。
(2)限制旅游人数,推出“南靖故里“世外桃源度假村,提倡低碳旅游,还土楼一片宁静,留子孙一个历史。
(3)开发一种能让旅客自己动手制作的土楼模型建筑。让游客在亲自动手中,体验土楼的建筑风格、建筑特色、建筑难度。
8.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旅游部门要精心组织策划好南靖土楼旅游的品牌形象,广告用语、宣传画册、精心编制好旅游地图、借助网络资源瞄准国际国内的主要客源市场。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做好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快南靖土楼旅游品牌的树立,旅游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生态旅游的专题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理念教育和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加强各景区的科学规划。
结语 土楼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土楼发展的同时也使自身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开发土楼资源不仅让都市人亲身体验乡村文化,促进城乡居民间的交流,消除城乡文化间的隔阂,而且积极地利用当地现有的乡村资源,开发“农”、“旅”结合的特色旅游,增加非农产业的就业岗位,服务当地农户,提高农户收入,发挥旅游扶贫的功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一个契合点。另一方面,开发土楼在“卖”土楼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自身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异化,失其本色的可能。农村城镇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强势的都市文化占据上风,诱惑着传统的乡村文化。在“城镇化能够带来物质文明”观念的驱使下乡村开始追随和模仿城市,原生态的乡村文化在格调和品位流行的今天出现了迷失,异化了的乡村文化渐渐失去了它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出现正熵的形态,最终导致陷落。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早衰现象正向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南靖土楼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也是世界难得的稀世古民居建筑,它融合了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的精髓,这一宝贵的土楼旅游资源是其他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在打造“南靖故里”土楼品牌时,准确抓住市场定位,做好民俗和生态村落的配合,解决好道路交通,打响品牌宣传,南靖土楼游的繁荣是指日可待的。
第三篇:田螺坑土楼景区--讲解词
田螺坑土楼景区--讲解词
一、田螺坑土楼群(车上)如今福建土楼荣获世界遗产以后,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成了标识,名扬天下。很具有观赏价值,是土楼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南靖境内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有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以及最高的方楼“和贵楼”和最精美的圆楼“怀远楼”。“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田螺坑土楼,早就有诗赞美: 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
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
作者是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除了诗写得好,把田螺坑时间和空间的美丽都容纳进来了——不信大家到达后再评议。
(田螺坑来历)关于“田螺坑”地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地形地貌说。我们现在驱车的公路,向上或向下,都是一圈又一圈,像不像走在田螺壳上呢?
(上观景台)俯视“四菜一汤”。大家看,田螺坑土楼群座落在海拨787米的湖岽(dōng,削平的小山顶)山半坡上。据说玉皇大帝曾经到此考察民间疾苦——土地公呈现午餐——临走时忘了撤席——留下了诺大的“四菜一汤!”
中间这座方形楼叫做步云楼,建于1796年,取平步青云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右边是振昌楼,建于1930年,它与众不同之处是内堂坐正西南,与门在同一直线上,反映“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理念;最外面那栋——椭圆形楼是文昌楼,建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文运昌隆之意。它是目前唯一的一座椭圆形的土楼;靠我们最近这栋是和昌楼,建于1796年。和昌楼被毁后于1953年重建;靠它前面这栋是瑞云楼(瑞云——指牡丹,吉祥富贵之意,喜欢阳光充足,土地富饶的地方)座落在五座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
“四菜一汤”五幢楼依山而建,与层层梯田相呼应,奇异秀美。大家说像不像一朵花呢?有人还说“四菜一汤”边上有两条长方形土楼,像一双筷子,搁在那里?像不像呢?它在邀请大家入席就餐。《红楼梦》中说过一句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今天见到田螺坑“四菜一汤”加上一双筷子,在天地之间一摆就那么天长地久,永不散席,太厉害了!据专家、学者考证,“四菜一汤”五幢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
3、3:
5、5:8而建造的;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幢土楼反映了《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天方地圆,方形的步云楼为天,紧挨四周的圆土楼为地。这五幢土楼又附会于易经八卦的阴阳理论,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神秘文化。世界遗产标志——就是一个方圆图案的浓缩,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人为?(上车,继续前行)各位团友,田螺坑土楼群在建造时并没有刻意的规划。这种美妙组合完全是一种神奇的巧合,成为后人玩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浓厚的兴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森·安德烈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下车,走石径)现在我们走的这条石径,建于清代,和步云楼是同一时间兴建的,也是当时土楼通往外面世界的必经之道。在石径左侧梯田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整片土楼群起了变化。刚才我们在上面景观台上,向下看,是俯视,5幢土楼呈平面排列。而从这里看过去,5幢土楼呈一条斜线排列,构成了另一景象。这在中国园林审美原则中,叫步换景移,是一种流动美。
沿石径而下,两侧都是层层梯田。秋天,稻谷成熟,背景一片金黄。春夏,禾苗茁壮,梯田一片葱翠。如
此美丽的景色映衬土楼,多么淳朴、和谐。难怪美国盖蒂保护所副所长内维尔·阿格纽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组成的考察组考察时评价:“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田螺坑土楼群,去领略一下它的奇特外形和构造、精巧的组合,以及深层的文化内涵,感受它的传统精神和神秘色彩。
(步云楼)方形土楼,位于土楼群中间,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393平方米。高3层,11.93米,面宽29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对开4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15米。进入楼内,我们发现此楼前低后高,保留地势,托山而起,从门厅到后厅有三层台阶,步步高升,使我们一下子就理解命名“步云”的意义。这幢楼内无水井,因为地势太高,水井设在楼外,并且在井周围砌条水沟,供排水用。底层四角的房间开一个窗,其余的都不开窗,比较特殊。
(和昌楼)“和昌”为吉祥语,为“和气昌盛”的简约。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东侧。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68平方米,高3层,12.3米,内通廊式,每层22间,共6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与步云楼不同底层不开窗的,是通例。这幢原来建的是方形,20世纪30年代被土匪烧毁。1953年在原址上重建时改为圆楼,我们今天参观找不到当时方楼的任何痕迹。如果不是那把大火烧掉重建,我们今天也看不到“四菜一汤”,成为“三菜二汤”,也感受不了“花一朵”了。
(振昌楼)“振”,作为动词,含“奋发”、“奋起”意。“昌”为“昌盛”。“振昌”意为“奋发昌盛”。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西侧。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976平方米。高3层,11.53米,直径33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有两部楼梯,1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我们在上观景台上说了,振昌楼“富不露白”风水观念。大家看,中厅与大门并不对称,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偏左吧。这是一。第二,同步云楼一样的原因,在院内找不到水井。水井放在楼外。
(瑞云楼)“云”为天象。“瑞”为“吉祥”意。“瑞雪兆丰年。”“瑞云”即“祥云”环绕的人居环境。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东南侧,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063平方米,高3层,11.2米,直径35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
(文昌楼)除了上面所说“文运昌盛”意思外,“文昌”还是一位神灵的名字,叫“文昌帝君”,是主持人间禄籍的民间神灵。椭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西南侧。建于196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88平方米。楼长径45.7米,短径34.5。高3层,11.8米,内通廊式,每层32间,共9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外墙顶层有4个瞭望台,4个射击口,底层楼厚1.2米。内院用乱毛石铺地,有1口水井。首先,让我们穿过门板用厚杉木铁皮制作的森严大门,不像北方四合院有边门、侧门和后门。土墙通常有1米多厚,能挡住枪弹;门框、门槛用大石砌成,两片大门厚10厘米,还加上根门闩推进墙体预留的数米长的门闩洞内,将门板紧紧卡住,非常牢固。除非撞塌墙体,否则就是从外面伸进,锯子锯断门闩中部,它仍然卡在门上,无法从外面开门。
土楼中心是露天大天井,房门和窗户因为圆形,都朝天井开。土楼外墙内墙是同心圆砌成的一段段圆弧,外长内短。房间的隔墙都显放射状,形成的房间像柑桔那样一瓣瓣围聚成一周,当地人称“斧头间”。天井内通常都有水井。这楼内的水井偏于左侧。
楼内有米碓、谷砻、石磨、风车等设施,与大厅相对的一间敞厅,是操办土楼人家红白喜事之处。土楼的底层,除了厅堂、梯间之外,一般是厨房和餐厅。顶屋一般不装天花板。这样何处出现漏雨、裂缝、断裂,都看得清楚,以便即时维修。土楼屋顶平缓,用的青瓦,中脊和出水口都用青砖压牢,既防风又点缀屋面。站在文昌楼第三层,朝上往上看,上面的土楼层次排列,与楼后的大山相融洽,显得特别雄性。
说到黄氏家族。自明初开基以来,已有26代传人了。就以此居住和活动,繁衍世世代代,香火不绝。现仍有300人居住。黄氏家族在台湾台中、台北尚有发展,逢年过节,返乡认祖归宗,远源流长,热闹非凡。好的,现在留15分钟时间,让大家自由活动。然后在村口集中回车上,还要到下观景台参观!(乘车,到下观景台)大家以上看了,听了。现在到了坡底山路上,再来从下往上看。田螺坑土楼窗户不被屋檐遮住了,一个个特别明显;有些特意用白色石灰镶边,那些依地形高低错落建立土楼,一层托着一层、一幢挨着一幢,十分壮观,给人以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感觉。从上观景台俯视,看不出五幢土楼不处在同一个地平线上,甚至那椭圆形的楼与其他三幢圆形的楼的区别也看不出来。下观景台仰视,终于看到五幢建在高低不同的台地上,错落有致,层叠相间,宛自天成。苏东坡说庐山“远近高低都不同”;田螺坑土楼群不是“远近高低”,而是“远近俯仰都不同!”。
随着天气的的变化,田螺坑的景观有很多变化,但也不能在这儿等上十天、半月吧!但是,田螺坑土楼群成为世遗后,政府已完成了夜景工程。如果团友中有想寻找田螺姑娘做朋友的帅哥,或者想找三郎大哥的靓妹,可以小住几天,说不定,还真让你们偶遇了呢!
第四篇:天坑地缝导游词
奉节天坑地缝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阳光明媚的周末与大家准时相约在这台旅游车上,我是来自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我身后的这位是经验丰富的张师傅。今天将由我们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奉节的天坑地缝。我很荣幸这次能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天坑地缝,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旅程。天坑地缝距奉节县城50公里左右,行程大约1一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想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坑地缝。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兴隆镇,属于七曜山山脉与巫山山脉的一部分,一个以山岳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独具特色的峡谷自然景观,集雄、奇、险、秀于一身,属地质公园类自然景区。1996年,天坑地缝风景区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天坑地缝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它北靠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与瞿塘峡紧密相连,与驰名中外的大宁河、小三峡隔江相望,南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张家界相通,西达利川、万州,东接巫山大庙龙坪古人类文化遗址,整个风景名胜区处在由九盘河和迷宫河相会形成的“V”字形流域里, 地跨东经108°53ˊ—109°11ˊ,北纬31°30ˊ—31° 40ˊ,幅员面积500多平方公里,由桃源河、九盘河景区,迷宫河、神仙洞景区、天坑、地缝、茅草坝景区和龙桥河等七十多个大小景点构成。
天坑是民间对地理学上喀斯特地貌中漏斗的俗称;地缝则是“一线天”峡谷地貌,都是属于世界上独特的地质奇观。奉节天坑地缝堪称世界之最,因此这两片景区就成了整个风景区的代表,故景区就以天坑地缝冠名。奉节一带天坑众多。从1994年以来,中国、英国、法国、爱尔兰4国的探险家多次来奉节探险,发现了庞大的地下洞穴系统,而经过七八次探险也只了解了它的一角。迄今为止,他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小寨天坑,世界上最长和最狭窄的天井峡地缝,以及,尚未完全弄清楚,但长度确属世界级的地下暗河——龙桥河。但天坑地缝究竟有多少洞穴,现还不清楚,这里还会不会有惊人的世界发现,现在也还是个谜。
奉节天坑,因位于奉节县兴隆镇小寨村,因此又称小寨天坑。“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成双层结构,上部为椭圆型大坑,直径537-626米,深320米;下部略成矩形,深342米,坑径南北357米,东西268米,总深度662米,总容积约110立方米。无论是深度还是容积,小寨天坑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漏斗。天坑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属同一岩溶系统,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峡地缝补给,自迷宫峡排泄,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4公里。站在坑底向上看,天就只有坑口那么大,颇又点“坐井观天”的意味。
天井峡地缝,位于奉节县的兴隆镇,与小寨天坑相连,地面有一条天然缝隙,于是当地称为天井峡地缝,是世界上最窄、最深、最常的喀斯特嶂谷。天井峡地缝总长33千米,平面呈倒”J"型,分上、下两段,落差1700米,与小寨天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喀斯特系统。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大象山天井峡进入缝底,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暴雨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为长的暗洞。下游峡谷从观音庙到迷宫河全长12.5千米,双层结构,上层箱状峡宽200-400米,深300-400米;下层为地缝式嶂谷,峡顶宽10-30米,底宽1-15米,双层峡谷
和嶂谷最大切割深629米。宽度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变窄,最窄处只能容 一人侧身而过,只有过了中午十二点,太阳光才能射入谷底,是名副其实的”地缝“。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兴隆镇的概况。兴隆镇是重庆市唯一一个处于高海波地区的高山古镇。距天坑18公里,距地缝不足3公里。是奉节与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的边贸集市镇,取“生意兴隆”而得名。它又名“山脚坝”,意思是山脚下的坝子。由于承袭了土家习俗,兴隆镇的民居普遍为上实下空的吊脚楼,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直到现在,仍能在老街看到保存完好的土家族吊脚楼和四合院。兴隆镇物产丰富,盛产党参、天麻、黄连、贝母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土家族的熏肉、炕洋芋等式这里最有名的地方特色饮食。兴隆镇最有特色的风景便是这里的老街。老街是石板街道,房屋为木结构,于清道光年间建成,民国时期重建修缮,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列20个“巴渝古镇”之列。目前已作为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接待地进行全方位打造。近年来,兴隆镇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狠抓旅游开发,突出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承(协)办了一系列市、县级大型活动:例如03年8月,“高空王子——阿迪力极限之旅(探险天坑)”,海内外知名,轰动一时; 03年11月,由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主持欢乐英雄飞跃新三峡”热气球漂移活动
位于兴隆镇里的九盘河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坑地缝的组成部分,与巫山山脉和七曜山山脉相连,与古人类遗址——大溪入口连为一天,是长江上游充满人类文明史和自然发展史的一大支流,河水在山缝间逶迤而行,九曲回肠,故名九盘河。该区域内,既有小三峡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又有巫山猿人的历史底蕴,还有绝世奇观天坑地缝为依托,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九盘河是奉节有名的漂流之地,被誉为“奉节第一漂”。
天坑地缝无与伦比的美,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探险家和旅游家的目光,成为探险者的乐园、旅游者渡假休闲的胜地。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领略天坑地缝的神奇吧!
第五篇:公坑寺导游词
公坑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位于棠下镇的公坑寺,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游览,希望大家能在这里,玩得开心,看得尽兴!
这公坑寺可是好地方哟,这山是小蓬莱山,山上有寺庙,有花、有泉,有传说,特别是在这清明季节过来,我保证你是绝对的不枉此行的。想知道为什么?那就要跟我走了。
穿过了小蓬莱牌坊,走过一段沙石铺成的小路,现在在我右手边是公坑寺新修的几座寺庙,这座最大的建筑不用说也知道是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佛和他两大弟子迦叶和阿难。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这里的核心景点雀藤花廊。这花就是禾雀花,是我们五邑地区的奇葩,也是五邑地区禾雀花之祖。相传此花为明代一云游僧从四川引植于此,因状似禾雀而得名。这花有什么奇特之处?大家一边细看一边听我卖弄一下诗文吧。
是花是鸟总怡情,植物偏加动物名。异日群芳重作谱,新翻花样到天成。自羽蹁跹似逸禽,迎风欲活古藤荫。怪他倦鸟归来晚,错认同群误入林。
神奇的是,若不小心,碰到花蕾,伤口就会出现一点好像血的液体,如果摘一朵完整的花放在那2小时后,花会变成褐色,与真禾雀毛色一样!
说起这禾雀花还有个传说呢,大家想不想听?相传很久很久之前,铁拐李云游到公坑寺,看见灰常多得禾雀飞到稻田偷吃稻谷,农夫拿着扫把从这边赶,禾雀就飞到那边吃,从那边赶,禾雀就飞到这边吃,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禾雀吃掉半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灰常的纠结,而顽皮的禾雀真是贼坏贼坏的,还在那叽叽喳喳的嘲笑农夫无能,铁拐李实在看不下去了,便随手扯下一条山藤使出法术,把禾雀全捆绑住,把它们一串一串挂到树上,只准它们在青黄不接的清明前后飞出来,从此,这里再也没有神马禾雀偷吃稻谷了,而公坑也多了一种奇异的花。
各位朋友,现在在我们面前这烟雾迷绕的寺庙,就是天成寺了,也就是公坑寺。公坑寺之名源于宋末元初,一位行医施药,济困扶危的老人,他隐姓埋名于此。乡人尊称他叫 “阿公”。后人感其德,遂称此山为公坑山,并建寺纪念,称为公坑寺。明代肇庆庆云寺高僧天成来寺任住持,取义天开境界,成大慈悲,遂改称为天成寺。
此寺经多次重修,最近一次重修是在1989年,现在寺门上匾额“天成禅院”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时所立。寺内殿奉布袋和尚,人称笑佛。上有 “哈哈哈哈”四字匾,两旁有联云: 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走出了公坑寺,在我们的左边就是仙女池,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望江亭,从望江亭走出去就是姻缘路,走过姻缘路保你天长地久,姻缘路两旁是参天的万年松,树干矫健多姿,郁郁葱葱,值得一赏。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的公坑寺之旅就到这里告一个段落了,希望大家以往的不开心和烦恼都随着汗水而流走,最后借着公坑寺的灵气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每年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