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固山导游词
北固山导游词(精选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固山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固山导游词1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著称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风景名胜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有一座四层铁塔。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固山北峰之巅有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
寺额为张飞的亲笔。现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宝历年间由润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孙刘联姻的传说及遗物移上山来,从此,北固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胜境了。穿过甘露寺,向西,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最佳旅游时间镇江地处江苏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境内多河流和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同时,镇江为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气温较高,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
历史文化公元1220年,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观景抒怀留下的千古绝唱。三国时,刘备来甘露寺招亲,当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水天开阔,风景壮美,不禁赞叹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孙刘联姻往事千年,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孙刘联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
北固山导游词2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由于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高55.2米,长约200米。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甘露寺,雄居山巅,建于东吴甘露年间,有许多有关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刘备招亲的故事为线索去寻找有关胜迹和传说。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出雄壮险要。明代郡守为了抗倭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现已辟为镇江烈士陵园;中峰上原有气象楼,现改为国画馆;后峰为北固山主峰,北临扬子江(长江),三面悬崖,地势险峻,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名胜古迹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风景最佳的地方。登上山顶,东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扬州平山堂清晰可见,确使人感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过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诗一首:“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以此赞美北固山的壮丽景色。
从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过气象台,沿山脊北行至清晖亭。亭东有一座铁塔,此塔系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0年)所建,故又名卫公塔。原为石塔,后毁。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改建成九级铁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为七级,高约13米。后经海啸、雷击、战火等劫难,至1949年仅存塔座两层。现经修整为四层,约8米高,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原塔的五、六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图案,造型别致,生动逼真。
自清晖亭往北,在甘露寺东侧山坡的墙壁上,嵌有一块条石,上镌“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相传为梁武帝所书。条石对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门上,镌有“南徐净域”题额。东晋时改镇江为徐州,故名“南徐”。
穿过拱门,即抵北峰之巅的甘露寺。相传这里是刘备招亲之处,京剧《龙凤呈祥》即以此为背景。其实古甘露寺建于梁代,原在山下,至唐李德裕始改建于山上。寺内有大殿、老君殿、观音殿和江声阁等建筑,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据说明清时为其全盛时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过行宫,留有御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传为孙、刘并肩赛马的“溜马涧”。甘露寺后面的多景楼,是北固山风景的最佳处。此楼二层,面对大江,楼名取自唐李德裕诗句“多景悬窗牖”,为古代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米芾所书“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匾额,高悬在楼额之上。宋元以来,历代文人名士,达官显贵,在此诗酒唱和,欧阳修、苏轼、米芾、辛弃疾和陆游等,都曾留下许多著名的诗作。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异姿,尽入眼帘。
多景楼之东的凌云亭,又称祭江亭,传说刘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此亭时,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写下了名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由于刘备招亲的种种传说,今天的北固山已成为到镇江旅游的朋友们不可不到的一个热门景点。
北固山导游词3在这个冬尽春来的季节,我又一次踏上楚吴往返的路上,现在正是黄昏,我的船只驶在江东之上。我惬意的站了起来望着我已走过数次的美景之地。一抹夕阳染红了稀云,江上倒映着江苏镇江北固山的美景,徐徐微风掠过湖面,漾起层层微波。我告诉船家,把船只停泊与此,次日再走。船家照做。
我又坐了回去,握着酒杯,欣赏这环绕且看不够的委婉夜色。我不知是何时睡着的,可能我早已沉醉于美景之中了吧……
清晨,我被船家摇橹的声音吵醒,睡眼朦胧地望了望被薄雾笼罩着东升的旭日,江面上一层淡雾使远处的青山忽隐忽现,“山好似那样的遥远呵!”我不禁感叹!真的',现在甚至看不清那本有的青黑色,而我路途终点可能还在山那边的那边。山的倒影拉的好长好长,这叶小舟静悄悄地在翠绿色的江面上行驶,好像生怕把什么惊醒一样。朝阳映照着湖面,一切都成了火红色。这景色变得太快太快,来不及让人回味,就又映出下一幕了水里的鱼儿也好奇地把头露了出来,想瞧个明白……
潮水正在慢慢上涨,使原平坦的江面显得更加辽阔……哎,现在江水之上,只独有我这一叶孤舟。我踱步来到了船头,江水正在匀速地拍打着船身。看着这宽广的江面,望着那映红的天空,在心头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微风吹来,船帆满起。小舟奋力向前驶去。耳旁鸟、虫的鸣叫时高时低,时缓时急。平躺下来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一切……
就这样又一次度过一夜……
江上夜晚很冷,而且又是旧冬新春的夜晚,我被冻醒了,回到船舱取来了棉被,仰卧在船头,抬头望,在冷凄的黑色夜空,挂着一轮不完整的弯月。这轮弯月使我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我记得在去年这个时候,这轮不完整的弯月好像也是陪我走过另一条水路,它比去年更显凄凉,?这种感觉很怪,总是感觉我和月亮是一家人,呵呵!
就这样我夹杂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度过寒冷的一夜,又一次,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但月亮仍还在天空挂了半边。昨晚的一切都显现在眼前。再看看那初生的太阳,心中不禁感到悲凉的黑暗过后便是温暖的黎明,一种希望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新年将至,想起家中老母、妻儿,想起家中黄牛、黑狗,想起往年此时已全家团圆、互敬祝福,那美满温馨的画面……哎……
现在自己孤身在外,不能与亲人团聚,心中不免有些悲伤,但一想到自己正为国家而奔波、忙碌,悲伤之感也就渐渐淡下。我在船上执笔写了一封家书。到现在为止家书我已写了好几封了,只是不知现在怎样寄回给家乡。大雁正好北归,我把书信中的点点情感寄托在大雁身上,希望大雁能把我这种情感寄回去……我在寄不出去的家书后面又着墨填了一笔“儿远行在外,望母勿恐儿不归。大雁南飞家在北,儿我远行不久归。”
我含着泪,船家握着橹,向着遥远的国都靠拢。我突然将我内心酝酿很久的小诗诵了出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导游词4各位游客:
在游览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们将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镇江市东北江滨,居金山和焦山之间。高约53米,长2公里,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称于世。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庙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顶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说。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峭壁如削,为风景最佳之所。山上古迹大多与甘露寺“刘备招亲”有关。新中国成立后,中峰、后峰辟为后甘露寺公园,1986年更名为北固山公园。北固山风光壮丽,景色宜人,历代诗人墨客,如李白、苏武、米布、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凤凰池—试剑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固山公园的大门。进入大门,我们在左侧看到的这一汪池水,叫做“凤凰他”,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临池召选儒生。古时他水经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凤凰亭”。
在凤凰池右边,有一块平直一分为二的巨石,这就是“试剑石”,又名“恨石”。石为两块,高的一块约1.5米,矮的一块减半,中间都有裂缝,平整如削。石上“试剑石”3字清晰可辨。
说起试剑石,还有这么一段故事:相传孙刘联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孙权和刘备同游凤凰池,刘备见池边有一块巨石,即拨下随从身上的佩剑,仰天暗自默祷:“我若能顺利返回荆州,成霸主之业,剑下石裂;着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剑落,只见火花飞溅,巨石应声而裂。孙权见此即问刘备:“你为何恨这块石头?”刘备假意地回答说:“我年近五十,不能为国清除贼党,心中异常愤慨。现蒙国太招我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门卦,如能破曹兴汉,就劈开这块石头,现果真如愿。”这时孙权暗想,“刘备莫非用此话来蒙骗我的?”也将宝剑拔出对刘备说:“我也来问问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将石头劈开。”暗中祈祷:“如能再取荆州,兴旺东吴,石头也裂为两半。”随即挥剑劈开另一块石头。两人暗暗自喜,于是就这样留下了两块试剑石。
其实,试剑石的形成来源于地质的演变: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因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岩,由于其质地坚硬,且多裂缝,再经风化剥蚀成为现今的形状,这些石头并非什么钢刀利剑能劈开。
【铁塔—阿倍仲麻吕诗碑】
各位游客:大家随我上山,在风景秀丽的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我们看到一座四层铁塔。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是唐代润州刺史李德裕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冶铁技艺的高超。
各位从铁塔拾级向西走,前方有块《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聪明好学,于717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的率领下从大阪出发来华。晁衡在中国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唐太宗对他的才华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为唐王朝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护等职。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36年未回故乡,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五言诗《望月望乡》,诗中写道:“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晁行汉学造诣很深。他的《望月望乡》诗已收入《全唐诗》,在日本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诗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所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诗碑题写了碑额。
【“南徐净域”题额—“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乡》碑西行不远,大家在一座圆拱门上看到了“南徐净域”题额。或许有的游客会问:此地为何称作“南徐净域”?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至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为镇江的别名。
大家转过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着雄浑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气魄非凡。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团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第二篇:介绍江苏北固山的导游词
介绍江苏北固山的导游词范文1
北固山是长江边的“京口三山”之一,位于另两座山金山和焦山中间,海拔55.2米。山上的景点多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关,以甘露寺最为出名,是故事里刘备招亲结识孙尚香的地方。古往今来,游客到北固山都为寻访三国英雄的足迹,辛弃疾游北固山曾留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名句。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主峰)组成;前峰在南边,与中峰被马路隔开,上面是镇江烈士陵园;中峰在中间;后峰在北边,直插入长江中。游客游览的主要是北固山的中峰、后峰,两峰相连,因为北固山不大,所以并无一般巍峨大山需要上上下下的辛苦。山上多有岔道,可沿“8”字形的主要道路游览。
上山可走“8”字下面圆圈的左半边,进大门后左边是凤凰池,右边的试剑石据说是刘备与孙权劈石许愿所留,然后沿东吴古道拾级而上,到“8”字两圆交汇处附近的铁塔。铁塔底下两层是宋代古迹,上两层是明代古迹,虽然残破但仔细看基座和塔身上都有漂亮的'花纹。
山顶上的环线构成“8”字上面的圆圈,看到刻有“天下第一江山”的墙壁后,走对面写有“南徐净域”题额的拱门(南徐是镇江别名),拱门西边所连接着的石砌建筑便是甘露寺,康熙、乾隆曾在此建行宫,现在寺西还留有御碑亭。寺内有大殿、老君殿、观音殿和江声阁等建筑,按照《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殿堂里放置着表现故事情节的三国人物塑像。
甘露寺后的多景楼又名北固楼,为现代新建,是看风景最好的地方,登楼所见脚下长江波澜壮阔,往西能见金山,往东能见焦山。多景楼西有狠石,据说是孙权与刘备(一说诸葛亮)共商赤壁大计之处,还有孙、刘赛马的溜马涧;东有祭江亭,据说是孙尚香听闻刘备过世后投江自尽的地方。
回到铁塔处,可以走“8”字下面圆圈的右半边下山,一路看看中山纪念林,东吴孙权的名臣鲁肃墓,名将太史慈墓,最后回到大门口。
若时间充裕,推荐北固山北边的江边风景带,不要钱,沿着铺于长江上的木头栈道走走,吹吹江风特别舒服。还可以看看北固山东边山脚的东吴文化长廊,长廊的墙上挂着一幅幅展现东吴历史的书画。
介绍江苏北固山的导游词范文2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着称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 风景名胜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有一座四层铁塔。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固山北峰之巅有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
寺额为张飞的亲笔。现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宝历年间由润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孙刘联姻的传说及遗物移上山来,从此,北固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胜境了。穿过甘露寺,向西,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最佳旅游时间镇江地处江苏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境内多河流和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同时,镇江为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气温较高,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
历史文化公元1220年,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观景抒怀留下的千古绝唱。三国时,刘备来甘露寺招亲,当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水天开阔,风景壮美,不禁赞叹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孙刘联姻往事千年,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孙刘联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
第三篇:江苏镇江北固山导游词
江苏镇江北固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游览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们将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镇江市东北江滨,居金山和焦山之间.高约 53 米,长 2 公里,北临长 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称于世.因 山上甘露寺等寺庙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顶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说.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峭 壁如削,为风景最佳之所.山上古迹大多与甘露寺“刘备招亲”有关.新中国成立 后,中峰,后峰辟为后甘露寺公园,1986 年更名为北固山公园.北固山风光壮丽, 景色宜人,历代诗人墨客,如李白,苏武,米布,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 古传诵的名篇.【凤凰池—试剑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固山公园的大门.进入大门,我们在左侧看到的 这一汪池水,叫做“凤凰他”,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临池召选儒生.古时他水经甘 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凤凰亭”.在凤凰池右边, 有一块平直一分为二的巨石,这就是“试剑石”, 又名“恨石”.石为两块,高的一块约 1.5 米,矮的一块减半,中间都有裂缝,平整如削.石上“试 剑石”3 字清晰可辨.说起试剑石,还有这么一段故事:相传孙刘联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孙权和 刘备同游凤凰池,刘备见池边有一块巨石,即拨下随从身上的佩剑,仰天暗自默祷: “我若能顺利返回荆州,成霸主之业,剑下石裂;着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 剑落,只见火花飞溅,巨石应声而裂.孙权见此即问刘备:“你为何恨这块石头?” 刘备假意地回答说:“我年近五十,不能为国清除贼党,心中异常愤慨.现蒙国太 招我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门卦,如能破曹兴汉,就劈开这块石头,现果真 如愿.”这时孙权暗想,“刘备莫非用此话来蒙骗我的?”也将宝剑拔出对刘备说: “我也来问问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将石头劈开.”暗中祈祷:“如能再取荆州, 兴旺东吴,石头也裂为两半.”随即挥剑劈开另一块石头.两人暗暗自喜,于是就 这样留下了两块试剑石.
其实,试剑石的形成来源于地质的演变: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因 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岩,由于其质地坚硬,且多裂缝,再经风化 剥蚀成为现今的形状,这些石头并非什么钢刀利剑能劈开.【铁塔—阿倍仲麻吕诗碑】 各位游客:大家随我上山,在风景秀丽的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我们看 到一座四层铁塔.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 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 年),是唐代润州刺史李德裕为“资穆皇(唐 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
层系明 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 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 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冶铁技艺的高超.各位从铁塔拾级向西走,前方有块《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日本使臣阿 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他生于 698 年,卒于 770 年,自幼聪明好学,于 717 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的率领下从大阪出发来 华.晁衡在中国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 谊甚深.唐太宗对他的才华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为唐王朝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 护等职.753 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 夜晚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 36 年未回故乡,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五言诗 《望月望乡》,诗中写道: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晁行汉学造诣很深.他的《望月望乡》诗已收入《全唐诗》,在日本家喻户晓, 广为传唱.此碑是 1990 年底建成的.诗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 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所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诗碑题 写了碑额.【“南徐净域”题额—“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乡》碑西行不远,大家在一座圆拱门上看到了“南徐净域”题额.或许有的游客会问:此地为何称作“南徐净域”?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 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
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至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为镇 江的别名.大家转过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着雄浑有力的“天下第 一江山”六个大字,气魄非凡.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 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 “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团山时,见北固山景色 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 无从寻找.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 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 ”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穿过”南徐净域“的门洞,我们就到达了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巅的甘露寺.甘露 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 年),故名”甘露寺“.寺额为张飞的亲笔.现 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宝历年间由润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 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 孙刘联姻的传说
说及遗物移上山来,从此,北固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胜境了.至 今京剧中《甘露寺》(又名《龙凤呈祥》)这一传统剧目,已深入民间.因此,凡 是来镇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访甘露寺,看看刘备结婚的大殿,联 想孙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寻味.古甘露寺规模宏大,宋代有僧侣 500 多人.明,清是全盛时期,寺宇,殿堂, 僧屋计有 200 多问.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甘露寺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古刹之一,其建筑特点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飞阁 凌空之势,形成了”夺冠山“的特色.【祭江亭】 我们穿过甘露寺,向西,就看到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 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为该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上接蓝天而得名.由于此亭 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巅,故又名”临江亭“.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夫人 孙氏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 兵败,夫人孙氏听到讹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
祭后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名”祭江亭“.而”江山第一亭“相传是康有为在星夜登 亭看到北固山的胜境后题写的.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 石柱上刻有槛联两副: ”客心洗流水, 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亭外有围墙,廊路,内设石桌,石凳.亭 下石壁悬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南宋爱国 词人辛弃疾登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借古讽今,谴责南宋统治 者的昏庸苟安, 不图收复中原失地, 写下了对国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 《南乡子 登 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等流传千古的佳作.【多景楼—狠石—溜马涧】 沿着祭江亭往前走,在甘露寺的背后,我们看到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 景楼“.古名”北固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是古代”万 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把 它叫作”相婿楼“和”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据说刘备借得东 吴的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 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荆州.可是这一阴谋,却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所识破, 就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妙计, 策动乔国老来促使权母吴国大到甘露寺多景楼相婿.吴国太一见刘备”方面大耳, 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将女儿孙尚香嫁给 刘备.当日郡主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刘备 一见胆战
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以 后,人们就把多景楼叫做”相婚楼“,或叫”梳妆楼“.这样,孙刘联姻便弄假成 真,这便是民间流传很广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其实,刘备招亲在多景楼与孙尚香相会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添加上 去的.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精“的诗句.多 景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 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东面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缥 缈;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由于背景鲜明,益 发显得清丽;江对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当年陈毅元帅登临多景楼时曾感慨地 说:”不要看画了,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
沿着多景楼下山向西,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形似伏羊,大小与真羊相仿,无角的 石头,左侧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传孙权曾骑在狠石背上 和刘备共商破曹大计,定下了赤壁之战的妙计.而现在我们见到的狠石,是清光绪 十六年(1890 年),从镇江市碌碌巷(今绿竹巷)南荒场路口移来,经石匠加工雕 制而成的一只无角伏羊.由根石下山,山下石壁上刻着红色”溜马涧“三个大字.溜马涧位于北固山后 峰后测的峭壁上,两面云崖夹峙,中通一线小径,地形非常险峻,又名”走马涧“, ”跑马坡“,”跑马坡“.相传这里是孙权与刘备在此赛马比能争胜的地方.据说, 一天刘备与孙权在甘露寺中饮酒,只见江风浩荡,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 舟人驾驶自如,如登平地,刘备不禁赞叹道:”南人善驾舟,北人善骑马,信之有 也.“孙权听了此话自思道:”刘备莫非是嘲笑我不会骑马?“就命左右牵过马来, 飞身上马,驰骋下山,又加鞭回到岭上来,对刘备说:”难道南人真不会骑马?“ 刘备听了便敞衣上马,飞奔下山,又回上山来.两个人将马停在山坡上,扬鞭大笑.后人就将此称为”溜马涧“,”走马涧“,”驻马坡“.在其悬崖石壁上有明代所 刻”勒马"二字.各位游客:北固山的主要景观我们都已欣赏到了,回顾我们刚才走过的景点, 这里的寺庙,楼阁,山石,草木仿佛都凝聚了历史的瞬间.往事成过去,青山依旧 在,但愿北固山的游览能让您得到历史的启迪,美好的观感!
第四篇:《次北固山下》
师:离愁别恨,自古有之,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事淹蹇,音书滞阻,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由此乡愁成了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现在学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我们要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在读中去理解诗的意蕴。请同学们先读诗,扫清一下字词。
(学生读书,老师板书题目。)
生:我对第一句的意思不太懂。
师:我们先弄清“客路’、“青山”的含义。
生:客路是旅途的意思,青山指北固山,就是“外”这个字不大理解。
师:不懂不要紧,读后一句就可以有些眉目了。诗人这时在旅途中是步行,还是乘什么交通工具?
生:诗人是乘船在江中,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师:很精当,读懂了诗的意思,而且也理清了诗的特殊的结构形式。而且把“外”和“前”的意思也说清楚了。我有一问题不懂,想请问一下同学们,诗人的家乡在何方?
生:是洛阳人,课文下面的注释已经说明了。
生:(补充)老师,其实诗中就有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师:看来对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途径去解决。看注释,是学会查资料的方法;读诗句,是学会深读课文的方法。孤身一人在南方,远离家乡,你们能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因为与“乡书”、“归雁”遥相响应。
师:感悟颇深,说出了诗中的妙处。我想问一下,诗人行船江上,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读一下诗吧!
(学生读诗,并且讨论。)
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风平浪静,帆端端正正地挂在桅杆上。
师:说得多么有诗意,同学们能指出这两句诗中哪几个字用得好?
生:我想有这四个字:平、阔、正、悬。因为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文章注意动词的使用。
师:我们知道了船行江上的情景,诗人行舟又是什么时间呢?
(学生读诗讨论。)
生:有些糊涂,里面点了几个表时间的字:日、夜、春、旧年。好像有些矛盾,不好回答。
师:我们先疏通一下几个词。“海日”和“残夜”是什么意思?
生:“海日”是海上的太阳;“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际。
师:那么,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生:夜将尽未尽之时而东力海日已经冉冉升起,当旧的一年还没有逝去而江上已呈露出春意了。
师:对于刚才不懂的表时间的词,我们应该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了。同学们能从这两句诗感受出代表美好的事物吗?
生:过年。因为诗人是在年夜里行舟到天明。
师:有道理,不过谁还有自己的看法?
生:准确地说,应该是这两个字:“日”和“春”,它们才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人”两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意志和情思。其实,诗人并不是太苦闷,而是乐观的积极的。
师: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行驶。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人。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下面我们学习一点读诗的知识。五言律诗按音节划分,形成“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奏。
(老师板书,听录音范读,教师指导划分音节,找韵脚。)
点评:教学这首诗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诗的内容。远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在岁残腊尽之际怎没有思乡之愁呢?老师在导入语里已经给这首诗定了感情基调。教学中的读、品都是围绕这条线进行的。第二,从诗的形式。这其中抓了两个宇:读与品,读中有品,品中有读。品字眼,也是为了理解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最后一个环节,划音节找韵脚,弄清楚格律诗的特点,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
第五篇:《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作者在次北固山下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后发出“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通过海上优美的景色,运用大雁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三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情感上,对思乡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第二,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第二,能解释本诗语言上的特点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理解本诗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第二,能在体会本诗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感受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第二,能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教学难点是: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
四、说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激趣导入
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古代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游走在外的人男的才能回一次家,于是,思乡便成了旅人们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大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次北固山下》,让我们一同去感受王湾的思乡之情吧。
第二步、一读,体验情感之美
让学生自由诵读,说说本诗那部分写景,那部分抒情?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情感。这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诗歌的情感美。
第三步、二读,体验内容之美
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利用课文中的注释解释全文。再请2-3位学生说说这首诗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在这只环节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想象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整体的感知力。
第四步、三读,体验语言之美
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从写景的三句诗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说说感受和理由。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相应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和表达的能力。
第五步、精读,背诵体悟
再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由背诵,然后小组抽背,再全班齐背。教师进行适当点评。目的是考察学生这节课的情况和对诗歌的掌握度。
第六步、总结学习拓展延伸
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由此归纳出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课外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余光中的《乡愁》。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