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子监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东城区的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又名成贤街。这条街共有 4 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间式彩绘木牌楼,是北京保留牌楼最多最完整的一条街。街道两旁槐树成行,浓荫蔽日,槐花飘香。然而今天我们要去的不是国子监,而是去拜访一下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 那就是坐落在国子监东侧的北京孔庙,孔庙就坐落在这条街的东端,庙,是古代为祭祀圣贤逝者而设立的,寺庙的庙也通”奇妙”的妙,寓意妙法之地.孔庙也就是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地方了,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奇妙之旅吧.北京孔庙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落成.根据封建社会中`左庙右学,的礼制,同年,在孔庙西侧建国子监,又称太学,供帝王“释典先师”后`临雍讲学’.元末,孔庙荒废.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新整修,嘉靖九年(1530年),为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增建祟圣祠.后经多次修缮维护保存至今。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目前,除曲阜孔庙外,北京孔庙是我国规模最大,形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先师门,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所以取名为先师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大家可以看到这边的琉璃壁和下马碑, 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 以示对皇帝、圣贤的恭敬。北京设立有下马碑的地方有十多处,在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外,在紫禁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外等.接下来让我们进去看看吧,孔庙共南北三进院落,它以大成殿为中心 ,东西建筑对称配列,沿中轴线由南至北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正殿五座建筑物.这里呢就是第一进院落,大成门外,大家可以看到东边有碑亭、宰牲亭、井亭、神厨, 西有碑亭、致斋所、神库、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东西两侧分列元明清三代的尽是题名碑198块, 记载着五万一千六百二十四名进士的姓名、籍贯以及他们的名次, 《进士题名碑》始于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开科取士后,进士题名于碑上,借以显宗耀祖。而明代又将碑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明代进士的姓名。故现存元代进士碑仅有三块,是康熙年间掘地时发现的。明代77块清代,118块,三朝共计198块题名碑。明清两代举行科考,其中不乏历史上的有名之士。如于谦之名在西侧后一排,东数第五座;袁崇焕之名在东侧东数第三碑;林则徐之名在西侧后二排西数第三碑。碑上题名之人,新中国成立后还健在的,只原民盟主席沈钧儒一人。其名在西侧前一排东数第一碑.保卫北京的于谦,实施改革的张居正,心学领袖王阳明,一代奸臣严嵩,戏剧大师汤显祖,大词人纳兰性德,风流才子纪晓岚,湘军统帅曾国藩,三代帝师翁同龢.等等.接下来咱们去第二进院落看看吧。《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所以,後世君主为孔子上尊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孔庙的主殿叫做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寓意九五之尊,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故宫金銮殿的太和殿就是这种建筑,殿前有御路,御路一般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御路上雕刻有祥云,腾龙,寓意皇帝为真命天子,然而,历史上走过御路的除了皇帝以外还有太上皇,皇后大婚时和科举考试殿试的金科三甲可以走一次.大家看这边的触奸柏,这棵柏树有600多岁了,关于这棵柏树有个小故事,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因大成殿只有皇帝祭孔时才能进入,严嵩本应在殿外代为祭祀,而嚣张跋扈的严嵩却硬要显示自己的威风,感受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当他路经这棵古柏树下,突然狂风骤起,柏树枝叶摇动,一个伸展出来的古柏枝杈刮掉了他的乌纱帽,严嵩吓得仓皇逃走。后来他果然因子获罪,被摘了乌纱帽,最后饿死街头,不得善终。百姓因其平时专横跋扈、作恶多端,都深受其苦,遂认为是此古柏有灵性,能辨忠奸,故称此树为“触奸柏”或“辨奸柏”。砚水湖在大院西侧,实为一口小古井,水质清甜甘冽。相传如臣民喝了此井水,便有安心健神,求知若渴之功效。如果前来祭孔的仕子学人喝了“圣水”,就可精神振奋,文思焕发,落笔生花,取得科举考试之佳绩。由于该井形似一小砚台,故乾隆帝特赐其”砚水湖“之美名。但这个美丽的传说至 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每到高考时,还有许多学生为寻一口圣水而来到砚水湖边。
大成殿内正中梁架上原悬挂着康熙御书的“万世师表”匾额(现悬挂于大成殿外),按照“昭穆之制”和“左为上尊”的惯例,“万世师表”匾额居中(图一),康熙之后清代皇帝御书匾额分居“万世师表”匾额左右,两侧各四块匾额。左侧为 :雍正的“生民未有”,嘉庆的“圣集大成”,咸丰的“德齐帱载”,光绪的“斯文在兹”;右侧为 :乾隆的“与天地参”,道光的“圣协时中”,同治的“圣神天纵”,宣统的“中和位育”。除了匾额,殿内还悬挂两副乾隆皇帝御书的楹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 ;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1912 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黎元洪任北洋政府大总统时为消除清朝统治的影响,下令将大成殿内康熙至宣统九位清代皇帝御书的匾额全部摘下。民国六年(1917 年)黎元洪效仿旧制亲笔题写“道洽大同”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内孔子牌位上方正对大门处,也就是“万世师表”匾额悬挂的位置。
“万世师表”匾芯横长约 450 厘米,纵宽约160 厘米,四周边框宽约 40 厘米。木质,磁青底,正中为“万世师表”四个大金字,每字一米见方,右侧为“康熙甲子孟冬敬书”一竖排小金字,并钤有“广运之宝”满汉文玺印.明代多次对大殿进行修缮,后来添加了崇圣祠,由此孔庙便构成了三进院落,让我们走进崇圣门,去看看崇圣祠吧, 孔庙的第三进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部局上的巧妙构思。这组建筑称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 1530 年),清乾隆二年(公元 1737 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 6 位先儒之父.雍和宫座落在北京北二环路傍,西临孔庙与国子监,占地面积约6.6 万平方米,它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藏传格鲁派皇家寺院,雍和宫曾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地,他不仅具有皇家寺院的气派,现在更以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现在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老外慕名前来参观,并且也有许多明星也前来礼拜。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雍和宫地区在明代叫太保街,这里曾是明朝太监们的官房。到了清代康熙皇帝把此地分封给了他的皇四子胤祯,因为胤祯是和硕雍亲王,所以此地也称为雍王府。在胤祯继位后,雍王府变成了潜龙邸,雍正下旨将雍王府括建为行宫,并赐名为雍和宫。
在行宫时期,这个雍和宫是个粘杆处,说白了是一个特务机关。这里面的粘杆侍卫个个身怀绝技,武艺高超,专为雍正捉拿异已,捕杀政敌。
虽说雍正杀人不少,但他在历史上也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他在位时,祛除了满族贵族的许多特权,但也开了太多杀戒,甚至杀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所以在后世平添一些骂名是在所难免。也正因为雍正生前杀业太重,所以他的儿子乾隆皇帝继位后,在咨询了西藏章嘉**之后,遂将雍和宫改为黄教(格鲁派)的寺院,愿借舍宅为寺的功德超度乃父的在天之灵。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这位著名的章嘉**,章嘉**一生频具传奇色彩,并且他在康乾盛世中起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我国蒙藏地区曾有四大**,他们分别是**、**分管前藏、后藏;章嘉**分管青海;还有一位大**分管蒙古。这些**都以灵童转世制而世代相传,这位章嘉**的前世二世章嘉曾是雍正皇帝的老师,而在老章嘉圆寂后,他的转世灵童三世章嘉在青海郭隆寺被指认,但这位三世章嘉小**在七岁时,因为他所主持的寺院参加了反对清王朝的叛乱而遭到清军围剿,年幼的小**被几名近侍僧人保护着躲到了附近的山洞里,雍正皇帝得知后命人将小**找到并护送到京。清军接旨后四处贴出布告,限时交出小**,否则将村庄寺院荡平。闻此讯,躲到山洞里的僧人哭作一团,认为不论下山、不下山都只有一死,在此情况下,小**不愿连累别人,挺身而出,毅然走下山来。并且见到清军毫无惧色对答如流,这引起了清军大将的惊异,同时也非常喜欢这个小**。他们将小**护送到京后,雍正皇帝召见他时,见到这位小**彬彬有礼,十分天真可爱,不由得将小**抱在了怀里。雍正皇帝给小**很多特殊的赏赐,最主要的是命小**与他的第四子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一同学习。因为章嘉**与乾隆皇帝自幼同窗,自小就建立起了纯真、深厚的友谊,所以在他们成年后,各自登上了政、教高位后,便终生合作,配合默契。章嘉**一生参与解决了当时的许多民族、宗教问题,往往是受命于危难之时,所以在他的身份和努力下,当时清朝出现了空前民族大团结的局面,这也为今日民族大团结的格局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彩牌楼,南面寰海尊亲,指的是海内共同尊奉新庙(历史沿革不用我讲了吧).北南群生仁寿,是指乾隆皇帝祝愿众生仁厚而且长寿的意思.再说东坊,慈隆宝叶,四衢净辟,他的意思是佛教是大慈大悲的,佛经是弘扬佛法,普渡众生的宝典,人只有苦心修行,才能多多受益.后一句是说佛法是四通八达的,屏除邪恶,创立无污染的清净世界.这也是咱们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居士学习佛法的原因了.再说西坊,十地圆通,福衍金沙,他前一句话的意思是从寰海尊亲引来的,意思是说崇奉新庙,修习佛法,在任何地方办事都能畅通自如.下一句是说幸福美满的生活如金沙江一样绵长不断.(也有说法是恒河的)一直往后走,就到了钟鼓楼了.在中国大地上任何一座寺院都要有钟鼓楼,这也是咱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了.首先咱们先看鼓楼,在清代的时候,第日清晨僧人上殿颂经,都要鸣钟.每逢重大法会或者是皇帝来此庙朝佛,还有西藏的大**们来此讲经的时候还要钟鼓齐鸣.在今天,每逢初一,十五,三十或佛教的节庆日都要敲钟的,为的是为国民祈福,敲钟的时候喇嘛们还在在钟楼这里按顺时针的方向默默的右绕,而且每次敲钟都要108下,关于108这个数字,咱们的古人认为他是最吉祥的一个数字了.他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加在一起正好是108,所以说他是岁的意思.而且中国人认为经常的听听佛教钟声是可以烦恼清,智慧长,普提生的.在钟楼的对面就是鼓楼了,鼓在雍和宫里能够见到很多,他是佛教中的重要法器.在钟楼前我们现在看到眼前一个大铜窝,想问问咱们大家了,告诉我这是干什么用的?(有关这个我就不多说了,这是干什么用的大家都知道的,一般不会说错的)(雍和门前的狮子我也不说了).藏传佛教中以右为上,尽可能在走的时候先走右脚,进了雍和门以后先看见的是大肚弥勒佛.有关他的传闻,我想我不用过多的介绍了,咱们大家都是来自浙江的客人,您对他的了解肯定比我要深多了.大肚弥勒佛又叫布袋和尚,是中国历史五代后梁浙江奉化岳林寺的僧人.他名叫契此,号长汀子,因为喜欢手拿布袋行乞化斋,所以又叫布袋和尚.一般寺庙都是把他放在第一个大殿内供奉,主要是因为此僧天生一副嬉笑 欢乐的面孔,有大吉大利的寓意.再加上布袋和尚是弥靳的转世,必竟没有达到佛那种最商境界,所以他只是以佛门使者的身份,坐在殿前替佛祖接受人间的供奉以及广大信徒的施舍.他的大肚形象,是宣扬佛教以宽容为本,忍让为先的宗旨,就是咱们所说的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的这种传统美德.增加人的涵养性.再今天的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涵养性了(讲到这儿,重点看一下你团中经常给你捣乱的那个客人,注视他几秋钟再往下讲,效果很好的,试一试).咱们再往弥靳佛的两边来看,就是四大天王了,所以这个大殿也叫天王殿.四大天王全部居住在须弥山半山腰的地方,东方天王,他叫持国天王,佛教中他名字为提多赖吒.他的功德是守护疆土.南方天王,他叫增长天王,名字是毗留勒叉,他的功德是增长善根.他们每人的扮相都是忿努相,而且每人手中都有一把法器,琵琶,宝剑,青蛇与宝伞.这四种法器代表的是风调雨顺的意思.宝剑职风,因为剑有剑锋,琵琶职调,因
为琵琶调弦,宝伞职雨,因为下雨要撑雨伞,青蛇职顺,因为蛇是可以顺捋的.而且这四种法器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四种基本原素,佛教称为四大,就是地,水,火,风,琵琶属木,由地而生,所以他主地.青蛇在民间咱们管他叫小龙,能兴云布雨属水,所以他主水,宝剑是金属,是由火冶炼而成,所以他主火.雨伞可以开合,这样可能产生风,所以伞主风.四大天王脚下共踏八名鬼怪,一般来说,这八个鬼怪是四大天王的八名下属,他们分管山河,日月,风雨,雷电,他们代表着佛教界的八部众,也就是咱们老说的天龙八部,龙神八部.(这八部也不用说了吧).同时他们还代表了人间存在的八种俗念,也就是咱们俗人的贪,嗔,痴,爱,杀,盗,淫,妄.把他们放在四大天王的脚下是如果要求正果,就必须要断绝一切的俗念.(再往后走就是韦陀了),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背朝弥靳的佛像就是韦陀了,他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位天神,叫韦琨,他是南方天王属下的八将之一,也是护法神三十二将之首,称韦陀天,传说佛祖圆寂之后,舍利子曾补异教徒盗走,后来是韦陀英勇追回,所以他功绩显著,从此他就以护法的身份,作为了释迦佛塔或寺庙的忠实守卫者.韦陀手中所持的叫金钢杵.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如果你所看到的韦陀一手叉腰,一手拿金钢杵拄在地上,那么就告诉你这所寺庙是非接待寺院,也就是所说的皇家寺院,不允许云游僧人和香客们寄宿或挂单,也就是说不留吃不留住.如果你看到的韦陀是双手合十,金钢杵横着放在自己的手臂上,那么就表示这个寺院是十方丛林,行脚僧人和居士,香客都可以在这里挂单和寄住,也就是即留吃又留住.但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在佛教中,金钢杵是古印度的一种原始兵器,他的名字叫伐折罗,他的意思是取其兵器坚利之智,断绝世间一切烦恼,克除一切魔障的意思,所以金钢杵又叫降魔杵,是提醒善男信女们在修持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克服来自物质社会的干扰和诱惑,要不断地去除内心的烦恼与邪念,所以了降魔杵中的这个魔字,并不是指的妖魔鬼怪,而是专指咱们人心中的心魔.(穿出大殿以后就看到了故宫御花园中一模一样的铜鼎了)这里我就不过多介绍了,你想讲的话就讲两句,不想讲的话,就直接把客人带到喇嘛说与须弥山的中间就行了.咱们现在看到后面的这个碑亭是雍和宫里现存最大的,碑的四个方向分别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所刻写的<喇嘛说>,里面所叙述的是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也就是乾隆皇帝把雍和宫改为寺庙的用意,也就是兴黄教,安众蒙古的用意(有关喇嘛说的全文,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上网上搜一下,如果没有话,可以向我要,但是得等我打出来)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面前这个青铜的建筑物,他就是雍和宫里非常有名的须弥山了.须弥他的意思为妙高,又叫金刚山,佛教认为,须弥山居于世界的中心,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组成,所以叫做妙,这座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一旬合现在的二三十里的样子),是所有山中最高的一座.在它的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在第七金山的外围还有咸海,威海的四周就是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四大部落,在最外围还有铁围山在围绕.一个须弥山就是一个小世界,有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面覆盖着初禅三天.一小千世界如果他的上面覆盖着二禅三天,那么他就可以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就成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就成为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大千世界又叫三千大千世界,这也是佛教中的宇宙观.咱们现在看到的雍和宫的这个须弥山,他上面的楼阁建筑叫做善见城,为三十三天之主,欲界的所有山中的一个,是帝释天居住的地方,咱们所谡的天,主要指的就是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所获得的各种果报,而并非指咱们现在所看到的天.据说帝释天所居住的善见志外有善法堂,他与其他的天都在这里相聚,商讨天下善恶的所有事情.善见城的下面就是广阔的天穹了,他的上面分布的星宿,之间相互联接,成为星座.星座的下面是建陀罗山,是四天王所居住的地方.他们各自率领着八大将领守护四方天下.在山的下面东西南北排列一层层殿宇,呈阶梯的样子,他们就是四大部洲了.周围环绕着九山八海.山的下面石槽中有一个八瓣莲花,里面满是清水,象征着威海,石槽的下面有浮雕,每层浮雕十六尊金刚力士,这个须弥山曾是明朝太监冯保的爱物,后由乾隆皇帝移到此地.好了,现在请大家现在随我一起到雍和宫里看一看,这座大殿虽然名字叫雍和宫,但是他实际上相当于寺庙里的大雄宝殿.大雄一词,是指对佛道德法力的敬称,是指佛有大威力,可伏四魔的意思,它是整个寺庙的核心建筑.咱们现在看到三尊佛像,正中央供奉的是主持现在世的释加牟尼佛,西边供奉的是主持过去世的燃灯佛,东边供奉的是主持未来世的弥靳佛.三尊佛像代表三世的概念.释加牟尼佛两边站立的铜像,就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两位大弟子,西边的是阿难,东边的是伽叶.这三尊佛像所坐的宝座并不是普通的莲花造型,而是下部为覆莲,中间有浮雕,刻有力士,象,狮等图案,铜座的下面为木雕的帖金须弥座,这是寺庙里的最高级形式了,方形的须弥座是从佛教界所说的段弥山演化而成的,莲花座是佛门莲花藏世界的象征.在佛像的后面镂空雕刻的是大鹏金翅鸟的图案,鸟嘴中叼一条蛇,藏族地区管他叫嘎勒代,翅膀为金色,所以又叫鲲鹏或大鹏金翅鸟,佛教中说此鸟勇猛有力,喜欢吃毒龙,后传入佛教中,意思是佛具有慧眼可以看破世间一切的魔障.把鸟放在佛祖的头顶,最主要的用意是告诫佛家弟子在修法的时候,要断绝嗔念的寓意.仔细看这三尊佛像他们面部表情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按照<佛像度量经>为准则所塑,这也就是咱们所说的相好了.也是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那么他们的相好是如何区分的呢?主要就是看他们的印像来说,什么是印像,就是佛,菩萨一种心理与性格,和他们在渡化众生时的一种状态的反映,他们代表着法界之性德.他们是和契约一样不可以更改的,所以又把他们叫做印契或手印.由于佛教分派众多,区别佛像不能光看他们的手印,还要参照他们所持的法器,身态和周边的环境综合来对照.那么大家来看咱们最中央的这尊释加牟尼佛祖,他的左手托着一个钵盂,横在自己的胸前,右手五指并拢,抚着自己的右膝并且他的指尖是垂直向下的,直指地面,这种手印就是佛家所说的触地印了,他也叫降魔印,据说释加牟尼在修持过程中,曾经有魔王干扰捣乱,并设置了种种障碍,阻止他修身,当时佛祖不得以右手指触地,指令大地为其作证,驱走了魔王,消除了惑障,才得以修成大道,所以这尊像又被称做为成道相.咱们再来看西侧的燃灯佛,他的形态与佛祖的相同,但是手印却是不同的,他的右手位于前胸,手掌竖起,其中拇指与食指相捻,呈一个环形,他的左手横在了右手掌的前面,也是拇指与食指相捻,呈一个环形,剩下的三个手指舒展开来,这种手印是转法轮印,法轮是佛教用以表义的符号,代表圆满,破障及辗转相传的概念,而且佛的首次说法也被称转法轮.燃灯佛是过去世的佛祖,所以他第一次传法时要作转法轮印,用来表示佛之说法,辗转不停,用以摧破大众的烦恼与欲念.所说法轮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个邪教组织
法轮,在佛教中法轮是这个意思,相信咱们大家都有着各自的欲念,不妨一会儿自由活动的时候来此静静待上一下,想想自己一几十年来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贪念,人不可能一世十全十美的,命中有时无需求,命中无时务强求.好了,咱们再来看东侧的弥勒佛,这个弥勒不同于咱们在天王殿里所看到的那个弥勒,他是佛教中所说的真正未来世的主宰.咱们来看他的右手扬起放在了胸前,掌心向外,食指与拇指相捻,剩下的三指一样的舒展,左手在右手的前面,同样的也是食指与拇指相捻,往下的三指舒展,并且与他的右手的食指拇指相接,这种手印叫做说法印,来表示这个佛正在为众生讲述佛法的意思.大家现在随着我的手向咱们的左右两侧来看,在咱们的左右两侧所供奉的就是十八罗汉了,左右各九尊.罗汉是梵文的音译,是小乘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只是作为修持的初级果位,如果到达罗汉果位,那么就是诸漏已尽,万行圆满,不会再遭受生死轮回的痛苦了.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想成为罗汉,那么你就必须断绝人世间一切欲念与烦恼,并完全超越生死轮回之外.罗汉最早的时候就是十六罗汉,他们是释加佛祖的十六个学生和弟子,在佛祖圆寂时,嘱托他们,不入涅槃,永住人世,弘扬佛法,利乐有情.但是到了北宋的时候就变成了十八罗汉了,多出的那两位,最后经乾隆皇帝与章嘉国师认定,一个是降龙罗汉,一个是伏虎罗汉.那么咱们先看西边的罗汉(从南到北): 3.骑象罗汉,他叫迦喱迦尊者,他原来是古印度的驯象师,常骑象出巡,象在印度佛教界也是大力士的象征,所以驯象师修成正果后,称为骑象罗汉.
4.举钵罗汉,他叫迦诺迦跋哩惰蛇尊者,这个人在修法的过程中,以化缘为生,每天都坚持拿铁钵向人求乞,成罗汉之后就叫他举钵罗汉了.
5.喜庆罗汉,他叫迦诺迦伐蹉尊者,他原来是古印度地区的雄辩家,有人问他何为喜?何为庆?他认为由听觉,视觉等六根感到的快乐为喜,而不由六根感到的快乐为庆,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就感到快乐,所以人为称他为喜庆罗汉. 6.骑鹿罗汉,他叫宾度罗跋罗惰蛇尊者,他出身于婆罗门贵族,原来是古印度优填王的大臣,他曾骑鹿回王宫劝国王出家,并且国王让位于太子,随他出家而去,各自都成正果,所以称他为骑鹿罗汉.
7.过江罗汉,他叫跋陀罗尊者,他原来是佛祖的一名侍者,后来出家得到罗汉果位,因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法,所以叫他为过江罗汉.篇三:方山导游词 温岭的概况
各位游客:
温岭市俗称太平县,位于浙东南沿海,台州湾以南,东临大海,有大小岛屿122个,北接黄岩,西临乐清,南连玉环,总面积920.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辖11个镇5个街道,837个村91个居,人口116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境内山清水秀、风光宜人。胜景有石夫人峰、方山、南嵩岩、长屿硐天、石塘渔村等等,特别是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最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是我省惟一一处被列入的景区。温岭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她的山水景观与滨海风光相映成趣,文化品位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集“山、水、海、文”为一体,这是温岭旅游景区的特色。我们温岭,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夏、商、周属东瓯地;秦朝时属闽中郡;汉朝时属会稽郡;三国时属临海郡;东晋时分属临海郡和永嘉郡;唐朝至明朝分属黄岩、乐清二地管辖。到了明朝成化五年(1469),将黄岩的太平乡、方岩乡、繁昌乡三乡割划出来,取其一乡之名,所以叫太平县。到了民国3年,(1914)因为与山西、安徽、四川等省的太平县同名,为了防止地名上的混淆,取其温峤有座峤山,“峤”就是“岭”的意思,所以把太平县改成了温岭县,一直沿用至今,直到1994年由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温岭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十分天下有其九”,形成了摩托车及汽摩配件、机械电器、鞋帽皮塑、水产食品、建筑建材、船舶制造六大支柱行业。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43亿元,规模上工业总产值397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钱江摩托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年产1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被列为浙江省15家重中之重企业和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钱江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温岭商贸业繁荣,建有水产、鞋革、电器、钢铁等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骨干专业市场。全市现有各类贸易市场120多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25个,市场总数和超亿元市场数均居全省前列,其中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为华东地区同类市场之最,跨入全国百强集贸市场行列,温岭珍珠首饰批发市场为全国三大珍珠批发市场之一。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基础扎实,是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市,高考万人比连续多年居台州首位。温岭中学、新河中学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全市现有省教育强镇12个,台州市教育明星镇14个,被评为省教育强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全市现有8个省级东海明珠乡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我市被国家文化部命为“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地区。竞技体育在田径、游泳、拳击、排球、象棋等方面优势明显,并输送了奥运冠军吕林、排球国手王贺兵、篮球国手王福英等体育名将,拥有7个省体育先进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
方 山 导 游 词
导游线路: 双象把门——峭斗洞——方岩书院、梅雨瀑——南北斗洞——观音堂——五象岩——文笔峰——仙天门——云霄寺——瑶池——鹊桥——方山顶——奇峰宫——凤凰生蛋——群象进山——美女照镜——孔雀开屏——南天门
【概况】 各位游客,欢迎到方山来游览,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戴复古有这样的诗句:“天台山与雁山邻,只隔中间一片云。”这片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方山景区。方山景区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境内,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从山脚下经过。景区面积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61米,因为山周围5公里绝壁大多在百米以上,总体看去是个方形,所以叫方山。方山顶平坦开阔,面积有七百多亩,好像天外琼台,空中花园。方山被历代名士敬仰和崇拜,大溪历史上的三位乡贤在给自己取名号的时候,都用方山来寄托自己的抱负,南宋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王居安号方岩,明代礼部右侍郎、国子监祭酒谢铎号方石,明刑部尚书赵大佑号方崖。在方山修道成仙的有西汉的周义山。宋代的项詵、清朝的陈体阳,方山还有佛教寺院和道教胜迹,因此又是佛道兼容的名山。方山—南嵩岩景区1996年12月被确认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连同太湖景区、流庆寺景区、紫莲山景区被评为大溪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作为雁荡山的东园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峭斗寺】 这座寺院叫峭斗寺,它原来的地址不在这里,2004年因为建设方岩书院,峭斗寺从峭斗洞拆迁过来。重建的峭斗寺金碧辉煌,主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
【笔架山】 大家看停车场西面突起的一座山峰,它顶上开叉,形状像笔架,叫做笔架山。如果从企鹅岩看它,又像一只螳螂,它的头部、眼睛、翅膀、身体都轮廓明显,所以又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看!哪就是黄雀(峰)。【双象把门】 现在我们到了方山停车场,首先看到的是方山的守门神—双象把门,大象代表吉祥如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好运气。在方山,有多个景点与大象有关。
【峭斗洞】 请大家看岩壁上的摩崖石刻:“危崖散梅雨,峭壁迎秋辉”,这是清华大学朱畅中教授题写的,描写的就是眼前我们看到的梅雨瀑和方山秋天的景色。方山地貌奇特,历代的文人给方山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文,东晋王羲之还留下一篇《游四郡记》,里面这样样描写:“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巘壁立如城。”想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地方完成《游四郡记》这篇文章吗?请大家随我来。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峭斗洞,因为这个洞的形状像斗,所以人们叫它峭斗洞。相传王羲之游方山的时候刚好碰到下大雨,就到峭斗洞里避雨,进洞见一潭清水,大喜,在洞中写下了《游四郡记》,并在池中洗笔,后人叫这个潭为“右军洗墨池”。游人在峭斗洞里喝了洗墨水,一定能沾得王羲之的一两分才气。这个峭斗洞还和谢铎分不开。谢铎是方山脚下桃夏人氏,年轻时他就在这里读书,谢铎后来中了进士,做了大官以后这个洞的名气也更大,来参观的人也多了。后人为了赞美这两件事,就写了一幅对联挂在这里,上联是:“在昔谢祭酒读书养性之地”,下联是:“来访王右军蘸墨洗笔之潭”。
【梅雨瀑】 这个瀑布叫梅雨瀑,它从六十多米高的悬崖上飘下,散散落落,风吹过,水珠像梅花飞舞。梅雨瀑还会出现飞瀑倒卷,梅雨升空的奇观。因为瀑布三面被峭壁包围,容易聚风,狂风吹来时候,就把瀑布水倒卷上去。飞瀑升天是方山三大奇观之一。近年来,因为在方山顶修筑水库,梅雨瀑的水流差不多看不到了。
【方岩书院】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方岩书院,占地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10平方米,总投资700多万,设有陈列馆,研究会和茶室,陈列馆分为美丽家园馆、东瓯古国馆、大溪圣贤馆等几个部分,运用光电、音响等多媒体设备全方位展示大溪的风光、历史、人文,预计2006年1月1日可对游人开放。
【白龙瀑】 这是白龙瀑。如果大家在刚下过雨的时候到这里游览,就会看到瀑布像白龙出海,气势雄壮。瀑布下面有白龙潭,潭水清澈见底。白龙潭旁边有两宜亭,是为纪念台州、温州两地人民的友谊建立起来的,是观赏白龙瀑的最佳点。
【大象岩】 看那边有一块岩石像大象的前半身,大脑袋,长鼻子,前腿粗壮,活灵活现,这叫大象岩。
【玉笋岩】 请仔细看峭斗悬崖最南端的一座山峰,它孤傲挺拔,顶上草木茂盛,像玉笋出土,这叫玉笋岩。
【企鹅岩】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岩壁夹缝中这块岩石?它像什么?它脑袋圆圆,嘴巴扁扁,是不是像只企鹅?这只企鹅非常害羞,躲在岩缝里偷偷地看着游人。
【猩猩迎客】 这块岩石像一只站在那里的猩猩,它在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南北斗洞】 各位游客:方山历来佛道兼容,香火旺盛,有大小寺庙、道观十多个地方,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南北斗天波杨府,主要供奉宋代抗辽将领杨家将,杨家将在道教中又称为杨府大神。天波杨府后面有观音洞,供奉观音普萨。
南北斗前面的那个亭叫做冰玉亭,是在2004年被“云娜”台风打坏后重新集资修建的。请随我到亭的后面。请看崖壁上刻着“镇山”两个字,这是著名书法家钱绍武先生写的。钱绍武先生在我们长屿、方山一带留下了很多墨宝。“镇山”两个字高4米,宽3米。据《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方山自古以来供奉杨府大神,威震四海,保佑一方百姓平安,所以南北斗后面的崖壁又叫“镇山嶂”。
【天柱峰】 这座石峰顶天立地,叫做天柱峰。
【团箕岩】 这叫团箕岩,高360米,从山脚下看,象农家一种叫团箕的工具。如果站在从南北斗到观音堂的路上看,又像是笑脸迎客的大肚弥勒佛。
【石猿拜天门】 请回头看,对面半山坡上那一块石头,像只猿猴伏在岩石上,朝仙天门的方向拜。诚心向佛。看到了吗?它头部和身体的轮廓都很清楚。
【观音堂】 这座观音堂按地势建造,结构高低大小错落有致,正殿供奉观音菩萨,侧殿塑有唐僧四师徒雕像,观音堂下院是厢房和库房。观音堂后面岩壁上刻有“空蒙奇石、与天同寿”八个字,是舞台艺术家陆阳春的手笔,他说的奇石就是团箕岩。请大家随意参观。
【五象岩】 请看这五象岩景观,五只“大象”形态都不一样,这两个靠在一起,这个在摇头晃脑,有的朋友数出了六只、七只大象,大家不妨来亲自数数看。【天恩塔】 这座天恩塔是当地的老百姓集资兴建的,塔高七级,用灰白石头砌成。起名“天恩塔”是“沐浴天恩”的意思。【牧羊岩】 这块岩叫牧羊岩,相传很久以前,方山脚下有个牧羊人,天天到山上来放羊。一天他发现羊埋头不是在吃草,而是用羊角钻洞,他正看得出神,一股清甜的泉水从洞里冒了出来。雁荡山八景之一的羊角洞因此得名。
【文笔峰】 前面这座小峰下边部分浑圆,顶端稍尖,像一只倒插的毛笔,叫做“文笔峰”。“文笔奇峰向碧天,巍峨挺拔矗云巅”。文笔的形成有许多种传说:相传王羲之一口气写完《游四郡记》,心中高兴,手一挥,就把毛笔扔到这里了。另一种说法是这个文笔峰是一位仙人从旁边的岩石里拔出来的,你看,旁边的岩石刚好凹进去一块,凹痕同文笔峰完全一样。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朝的周义山在方山修道,收养了一对童男童女,师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意越来越深,后来周义山带了师兄去天台山求道,师兄临走的时候就插了这支笔作为定情信物。
【龟兔赛跑】 请看前面山崖上的一组岩石,我们叫它龟兔赛跑,前面的像一只兔子懒洋洋地走,后面的像一只乌龟在拼命地追。篇四:西安碑林导游词 西安碑林导游词
各位游客:
【文庙的历史沿革】
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还在车上时就能发现这里是一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式的古建筑群,不亲历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谁能相信在繁华的闹市区竞有如此幽静的场所?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坊】
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西安府辖的长安和咸宁二县的学府,相继迁移至文庙两侧,遂有一庙(孔庙)三学(咸宁学、府学、长安学)之称。三学街的称谓也就一直延续下未了。今天,这里已成为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应有尽有。
孔庙里建有一座奇特的木牌坊,远看就像高高的彩楼。它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上面彩绘花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按当时规格建造法,本来应该把牌坊设在孔庙门外。这座牌坊是由西岳庙迁建过来的,由于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合适的地方,便只好“屈就”在这里了。
【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两庑】
现在大家请注意,我们已经进入到碑林前院了。大家请看中间的那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般的水池,“天下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人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棂星门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棂与灵通用。灵星为星宿之名,是神话传说中取士之神。清代把棂星门由二门改为三门,中门书“文庙”二字,东西门不变。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门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大成殿的得名来历—建筑历史—魁星楼的兴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成殿,这说明我们已经游到了孔庙正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大成,集大成者也”。其意思是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犹作乐者,集众乐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其意思为,孔夫子好比乐队指挥,能把演奏的内容融为一体,变成大型演奏,故称大成殿。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成殿始于宋代。这里的大成殿为底式建筑,修建于明代。当时殿前有一大型露台,周围有栏杆,东、南、西面有石级可踏步而上,南下中有云龙纹图案石雕,可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相媲美。可惜,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在1959年9月13日下午4时,毁于一场无情的雷电之火。
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主宰文章兴衰,俗称魁星。一般应试得第一名者为“魁首”或称“魁甲”,即指状元。旧时孔庙或学府中都要修建魁星楼,以祭扫魁星,祈求功名顺利。这里的魁星楼,建于明神宗朱栩钓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原楼于清末民初因失修塌毁。公元1986年,党和政府据历史资料,依原楼大小、高度及形体重建了魁星楼。此楼建在城墙上,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景云钟—七座碑亭】
我们穿过戟门,在东侧可以找到被称为天下奇物的景云钟。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故称景云钟,也叫景龙观钟。此钟高2.47米,重约6吨,用铜5000多公斤,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它由25块铜模铸成,游客走近仍能看出铜铸弥合的痕迹。钟身分上中下3段,每段分3格,除下段中格为铭文外,其余均饰以各种不同的动物和飞天,造形生动而形象。32枚钟乳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均匀地布于钟身各处。据说它们具有装饰钟表面和调节音韵的作用。钟上铭文共18行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还谈到此钟的铸造经过。
唐睿宗李旦铸钟,是为了纪念他的哥哥中宗李显。李显和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各位游客,我们基本游完了碑林的第一部分即碑林前院孔庙。最后大家数一数,从载门到大成殿的路两侧总共建有七座碑亭,亭亭形状相同。这些碑亭建于清朝历代,因为康熙、乾隆等朝都曾出动大军,与西北地区的分裂割据势力作战,每平定一处,皇帝就亲书庆功碑一座,竖立在这里。由于是皇帝的御碑,所以,按等级规定,每个碑都加盖碑亭。这些亭子在两侧是对称的,惟前院有一单列,原因是建到这里时,清王朝衰败了,再也没有竖碑和建亭的机会了。
【碑林的形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众多的志士仁人,为西安碑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碑林的创始人是北宋龙图阁学士吕大忠,是他亲自主持设计,基本形成了以《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为主的碑林陈列格局。
碑林的奠基人,首先当推唐代的韩建,是他把弃于郊野的唐石经第一次迁移到尚书省之隅(今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还有五代的尹玉明多次把石经迁入城内。两人为碑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金元时期的任佐,捐钱筹划碑林整修工程;明代金石学家费甲铸为防止碑林拓印受损,摹刻充实碑林。还有大家熟悉的民国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捐给碑林《汉熹平石经残石》,使碑林第一次有了汉代碑石,而这碑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字数最多的珍品。土堆成山,水积成川,碑林就是经过历代中国人的辛勤努力,才成为今天的文化艺术宝库,当大家欣赏到这一块块来之不易的碑石,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
【碑亭及《石台孝经碑》—第一室《唐开成石经》—第二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西安碑林广场。大家已经看到一座红柱绿栏双飞檐的碑亭。亭子上中央“碑林”两字传说是林则徐写的。亭内竖立着唐玄宗的《石台孝经碑》。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释并书写,由宰相李林甫、国子祭酒李齐古主持,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镌刻而成的御碑。整座碑是由高590厘米,宽120厘米的4石结体而成。碑冠、碑身、碑座,共用35块巨石组合。碑文用隶书书写,字体雍容爽朗,端庄大方,很值得游客们观赏、临摹和研究。碑冠上雕刻神龙,碑座上线刻双狮和卷草纹饰的三层石台垒起,显得庄重魁伟,气象不凡。据说当年碑刻好后,李齐古把拓本呈给唐玄宗过目,唐玄宗又写上了“孝者,德之本”鞠批文。
当我们来到西安碑林第一室时,会有一种进入巨大的石质书库的感觉,因为这里陈列着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在印刷技术还不发达的唐代,为避免士子们在学习时传抄的错误,并能永久保存,特刻石经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大学内。由于这套石刻经书刻于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所以又称《开成石经》其内容包括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13部经书。前12经共114石、228面。每石高216厘米,宽83厘米至99厘米不等,共65.0252万字。如215石至222石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专集,共分20篇,包括孔子关于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的言论,由孔子的再传弟子编辑于战国时期,是研究孔子和初期儒家学说的珍贵资料。说它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一部石书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知道游客们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参观第二室时,大家一定会奇怪:怎么在这体现中国古文化的西安碑林中也会出现刻有外国文字的碑石?其实在西安碑林中,刻着外国文字的碑石有好几块,最为著名的就是眼前这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它高279厘米,宽99厘米,共32行,每行62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景教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到长安。此碑立于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是由景教僧景净述事,吕秀岩书写。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能体会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渊源呢?
【盛唐书法名家颜真卿】 各位游客,不知道在你们之中是否有书法爱好者?大家应该知道,中国初唐有四位大书法家,他们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他们是二王(王台之、王献之)书体的继承人,然而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应该是盛唐时期的颜真卿。
【诸遂良、王羲之与《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首先我们要搞清碑文内容。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的唐三藏可谓家喻户晓,其实这小说的主人公还真有其人,是隋末唐初的玄奘大法师。玄奘法师曾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人离开长安去印度,沿丝绸之路长途跋涉,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共在外17年。当他满载657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城时,唐太宗非常激动,为表彰他的印度之行,亲自撰写“三藏圣教”的序文和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碑文内容。
现在我们先看褚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褚遂良是杭州人,唐太宗时曾任中书令、诗书等职,为官清正,深受皇恩。太宗晚年,托身后大事于他,可见这位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话遂良不同于一般大书法家。只是他后来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爱州刺史。请遂良写的位唐三藏圣教序碑》共有两处3通,一处是镶在大雁塔台上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另一处就是眼前这通《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了。那么游客看到这里会问:褚遂良为何要写3通圣教序碑呢?传说,唐太宗时期,李世民令褚遂良当场书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事后,请遂良自己感到在皇帝面前书写碑文过于拘谨,现场发挥得不够理想,便又重写了一通《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世称《同州三藏圣教序碑》。
王羲之的大名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了。他也是浙江人,居会稽山阴,初任秘书郎,后任征西参军、江州刺史等职,官到有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的《兰亭集序》是胜炙人口的名篇,千古流传。据说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曾下令由国库出重金购买王羲之真篇五:安阳殷墟导游词---最新版
安阳殷墟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安阳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洪。首先,我代表天马旅行社感谢大家的信任!本社是一家重合同,守信用追求卓越服务的旅行社,相信各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正所谓“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虽然出门行万里,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其次,我代表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三好司机”向大家问好!我们的司机姓刘,他可是位长相好,脾气好,而且技术一流好的司机,有他的娴熟驾驶,这一路上我们肯定会玩的放心,玩的开心!最后,我代表本人向各位鞠躬了!俗话说:“相聚即是缘分”,能与大家一起享受您的休闲娱乐之旅是我的荣幸,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配合。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关系,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导游,但今天一定是最用心的导游,我的手机号是***,有事您说话,洪导一定尽全力满足您的要求!在此,我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玩的开心,玩的尽兴。为使各位在安阳期间能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我现在将安阳的历史及殷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自秦始皇筑安阳县以来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虽为地级市,却是国家确定的甲级开放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在2006年7月13日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
墟,史称殷墟,意思是商超都城殷的废墟。
好了,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景区也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管好车窗,排队下车,有小孩的游客请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大家在这里集合,我们即将进入景区,开始今天的殷墟之游。
现场导游
现在让我们步入景区,进一步了解殷墟。当世界上许多民族还处于石器时代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的建筑模式使得整个大殿宏伟庄严。大殿里陈列着我们引以为傲的甲骨文,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
甲骨文的一些知识。在这片时代以农耕为主业的土地上,人们过着简朴而悠闲的乡村生活,但是,这个叫小屯村的地方注定会出现波澜,一切都源于人们在劳动时挖到的碎片,在北京城的中药铺里,这些碎片被取名为“龙骨”。直道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从药铺买来的龙骨上发现了神秘的符号,精通古文字的他敏感的意识到这些文字出于自己的祖先之手。小屯村渐渐的热闹起来,曾经脸颊的龙骨变得昂贵起来,直道1928年,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现代考古挖掘,考古学家们在1928至1936年期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甲骨文的发现,从此揭开了“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下面大家请看展柜,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村北的一个窑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总共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农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我想大家还意犹未尽吧,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景区游人较多,请注意物品安全,不过希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集合登车,车牌号是豫a86206,为一辆蓝色大巴车。
第二篇:国子监导游词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跟随导游来游览一番吧。
国子监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的是北京北二环边上的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隋代,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国子监街内,是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保存至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子监,大家会问,何为国子?为何读jiàn(荐),而不读jiān(兼)?首先咱们说说“国子”:《周礼·地官·师氏》记载:“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可见国子泛指贵族子弟;至于“监”的读音,读兼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历史上只有男监、女监,没有专门囚禁贵族子弟之监啊,另外“国子监”作为官署名牧马监、钦天监、中书监之“监”都读jiàn(荐)。
另外,在参观前,我想请大家在参观过程中注意一下国子监内的古槐.据史料载,在元明时,北京的国子监内有国槐古柏二百余株,随着年代的推移,现存古槐古柏仅四十余株。国子监里的古槐大多种植于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在这些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位于彝伦堂前西侧的“吉祥槐”。“吉祥槐”高约15米,由两棵主干组成,其双干周长分别为2.6和2.5米。似一对孪生兄弟并肩而立,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风采。此槐种植于元代,据说是元代国吉监第一任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许衡所植。人们为什么叫它为“吉祥槐”呢?相传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到清乾隆十六年的初夏,枝干上忽又萌发新芽成叶,枯而复荣。国子监的师生们发现后,纷纷传颂,当时正值乾隆生母慈宁太后六十寿辰,人们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所以得名“吉祥”。文武百官纷纷题诗作画,以示庆贺。这年正赶上大学士将溥奉旨到孔庙祭先师,他得知此事后,竟夜宿国子监,发挥其树画的特长,绘制一副古槐图,得到乾隆的嘉奖。据《日下旧闻考》载“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复荣。当辛末一枝再茁之出,时慈宁六旬万寿之岁,槐市众生,传为瑞事”。乾隆皇帝也作《御制国学古槐诗》,诗云:“黄宫嘉荫树,遗迹缅前贤。初植至元岁,重荣辛末年。奇同曲阜桧,灵纪易林乾。徵瑞作人化,符祥介寿筵。乔柯应芹藻,翠叶润觚编。右相非夸绘,由来事可传。”乾隆的古槐诗和蒋溥的古槐图及众大臣的诗文还刻在碑上,立在树旁。朝廷还下旨把古槐用琉璃围墙保护起来。据说古槐诗画碑保存完好,在1956年该碑与《十三经石刻》一起移到孔庙西侧。关于此槐的名字,在上述《日下旧闻考》引句中的“槐市”。在周代时的太学旁,有一大片槐树林。当时的士人和太学生为了互通有无,每逢初一、十五,就在槐树林里,各自拿出家乡的土特产或书籍等互通有无,或进行买卖。因都是文人进行交易,故出现和气礼让的景象,人们称为“槐市”,以后槐市也就泛指国子监。文句中的“槐市众生”也就是国子监的学生。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琉璃牌坊:在集贤门内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槁教译”,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辟雍: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建於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着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元地方。康熙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六堂: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
彝伦堂:位於辟雍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後,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敬一亭:位於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和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
北京国子监在1949年之后一度被用做首都图书馆,彝伦堂被改建为阅览室,六堂成为书库,随着首都图书馆新馆落成并投入使用,2003年首图迁出北京国子监。现在北京国子监成为中国教育博物馆所在地。作为首都图书馆,北京国子监曾经免费向公众开放,现作为博物馆须购票进入。
首图迁出後,国子监为了牟利,所以又先後将彝伦堂及六堂等空间租给「王码」开办復读班,民众花钱购票进入後,看不到昔日的皇帝、贡生及监生,却可以看到復读班学生在国子监内嬉戏、学习,形成一种特殊的景象。
下面大家就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之后再门口集合。
国子监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的是北京北二环边上的孔庙和国子监,大家今天可以一睹这里的风采,提前祝大家我的愉快!北京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与孔庙相邻。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
大家跟我走我现在看到的是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先师门两侧连接庙宇的外围墙,犹如一座城门。进入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大家想在这拍拍照吧。
大家跟紧我我现在到了第一进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其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两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公元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珍贵的文物。
孔庙的第三进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部局上的巧妙构思。这组建筑称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进院落及其建筑有明确的建筑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和谐统一地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筑群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大家休息好了么,下一站是著名的学府国子监,大家跟紧我现在我来到的是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进入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
现在大家跟我我待会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辟雍和彝伦堂,现在跟我慢慢走进太学门,前方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现在我为大家讲解国子监的辟雍,它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左边是六堂,它是位于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现在我问看一下右边的彝伦堂,它位于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现在大家跟我往后面走,后面就是敬一亭,它位于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和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这部石经的蓝本是雍正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12年手书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开成石经”,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相传乾隆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总裁来考订经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核订蒋衡手书的经稿,并把俗体字均改为古体字,使经文更加完善规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赞赏,被授以太子太保衔。这使和珅嫉恨非凡,权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间挖去石碑上全部改过的古体字。直到和珅垮台后,古体字迹才得以重新修复,至今碑面上还有一块块挖补的痕迹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好了大家现在随便转转,拍拍照,大家拍的怎么样了我们的旅途快要结束了,大家尽兴么其实孔庙和国子监有太多的东西希望大家再一次光临在品味一下这里的文化,谢谢,大家再见!
国子监导游词范文三:
Guozijian
Guozijian, the Imperial College during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an be found in Beijing's Chengxian or Guozijian Street;it is also the site of the Kong Miao, or the Confucius Temple.Temple Name Imperial Sacrifices From Forbidden City Chinese English Shejitan Temple of Land and Grain sacrifices to land and grain north;now known as the Working People's Cultural Palace Tiantan Temple of Heaven sacrifices at beginning of each Lunar Year for a plentiful harvest southeast Ditan Temple of the Earth sacrifices to the earth northeast Ritan Sun Temple sacrifices to the sun southwest Yuetan Moon Temple sacrifices to the moon south
Established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Guozijian was the heart of China's highes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college from the 1200s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20th century.Qing emperors gave lectures there following their coronations, their ministers and scholars would stand outside, listening.For the hard of hearing, officials stood beside the emperor and repeated everything in a loud voice.It also served as an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op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including many from foreign countries.In the 20th century, the author, Lu Xun, worked in the Guozijian to catalog, clean and sort the books there.Two steles at the main gate read, Dismount Here in Chinese and in five other minority languages.Centuries-old cypress trees dot the courtyard.The most famous is called Chu Jianbo, believed to be a human spirit who could differentiate good from evil.It is said that the tree once exposed Yan Song, a minister during the Ming, as a corrupt official by lifting his cap and dropping it on his head.The Qianlong emperor(Qing), named a small lake in the compound Ink Lake.According to legend, writers who drank from Ink Lake would have an endless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could therefore easily pass imperial examinations.Piyong Hall, the main hall of Guozijian, stands in a courtyard lush with ancient trees and is surrounded by a pool.Piyong Hall was designed and built to duplicate an image from a legend of deities lecturing in a hut on a small island.One of two wells in a pavilion at Guozijian's entrance still produces the water flowing to this pool.Water is now pumped from the well and channeled through an underground tunnel to circulate in the pool.Rooms in the west courtyard formerly served as Guojizian classrooms but they now house Beijing Young People's Library, a place were man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ngregate to read or do homework.The Temple of Confucius stands on 20,000 square meters of the grounds of the Guozijian.Emperors of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regularly conducted ceremonies honoring Confucius in the temple's Dacheng Hall, or Great Achievement Hall.Ten stone drums from the Qianlong reign still stand at the Dacheng Hall.Of the more than 50,000 people during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o successfully took examinations and became jingshi, the basic grade of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imperial examinations, all have their names, their origins and positions inscribed on 198 steles on either side of Dacheng Gate.Some famous historical figures whose names are carved on these steles include:
Lin Zexu an imperial envoy in the late Qing pivotal in the Opium Wars against England
Yu Qian, a famous Ming general
Yuan Chonghuan, another Ming general who fought against the Manchu invasions.
第三篇:国子监,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东城区的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又名成贤街。这条街共有 4 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间式彩绘木牌楼,是北京保留牌楼最多最完整的一条街。街道两旁槐树成行,浓荫蔽日,槐花飘香。然而今天我们要去的不是国子监,而是去拜访一下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 那就是坐落在国子监东侧的北京孔庙,孔庙就坐落在这条街的东端,庙,是古代为祭祀圣贤逝者而设立的,寺庙的庙也通”奇妙”的妙,寓意妙法之地.孔庙也就是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地方了,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奇妙之旅吧.北京孔庙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落成.根据封建社会中`左庙右学,的礼制,同年,在孔庙西侧建国子监,又称太学,供帝王“释典先师”后`临雍讲学’.元末,孔庙荒废.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新整修,嘉靖九年(1530年),为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增建祟圣祠.后经多次修缮维护保存至今。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目前,除曲阜孔庙外,北京孔庙是我国规模最大,形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先师门,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所以取名为先师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大家可以看到这边的琉璃壁和下马碑, 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 以示对皇帝、圣贤的恭敬。北京设立有下马碑的地方有十多处,在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外,在紫禁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外等.接下来让我们进去看看吧,孔庙共南北三进院落,它以大成殿为中心 ,东西建筑对称配列,沿中轴线由南至北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正殿五座建筑物.这里呢就是第一进院落,大成门外,大家可以看到东边有碑亭、宰牲亭、井亭、神厨, 西有碑亭、致斋所、神库、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东西两侧分列元明清三代的尽是题名碑198块, 记载着五万一千六百二十四名进士的姓名、籍贯以及他们的名次, 《进士题名碑》始于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开科取士后,进士题名于碑上,借以显宗耀祖。而明代又将碑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明代进士的姓名。故现存元代进士碑仅有三块,是康熙年间掘地时发现的。明代77块清代,118块,三朝共计198块题名碑。明清两代举行科考,其中不乏历史上的有名之士。如于谦之名在西侧后一排,东数第五座;袁崇焕之名在东侧东数第三碑;林则徐之名在西侧后二排西数第三碑。碑上题名之人,新中国成立后还健在的,只原民盟主席沈钧儒一人。其名在西侧前一排东数第一碑.保卫北京的于谦,实施改革的张居正,心学领袖王阳明,一代奸臣严嵩,戏剧大师汤显祖,大词人纳兰性德,风流才子纪晓岚,湘军统帅曾国藩,三代帝师翁同龢.等等.接下来咱们去第二进院落看看吧。《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所以,後世君主为孔子上尊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孔庙的主殿叫做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寓意九五之尊,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故宫金銮殿的太和殿就是这种建筑,殿前有御路,御路一般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御路上雕刻有祥云,腾龙,寓意皇帝为真命天子,然而,历史上走过御路的除了皇帝以外还有太上皇,皇后大婚时和科举考试殿试的金科三甲可以走一次.大家看这边的触奸柏,这棵柏树有600多岁了,关于这棵柏树有个小故事,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因大成殿只有皇帝祭孔时才能进入,严嵩本应在殿外代为祭祀,而嚣张跋扈的严嵩却硬要显示自己的威风,感受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当他路经这棵古柏树下,突然狂风骤起,柏树枝叶摇动,一个伸展出来的古柏枝杈刮掉了他的乌纱帽,严嵩吓得仓皇逃走。后来他果然因子获罪,被摘了乌纱帽,最后饿死街头,不得善终。百姓因其平时专横跋扈、作恶多端,都深受其苦,遂认为是此古柏有灵性,能辨忠奸,故称此树为“触奸柏”或“辨奸柏”。砚水湖在大院西侧,实为一口小古井,水质清甜甘冽。相传如臣民喝了此井水,便有安心健神,求知若渴之功效。如果前来祭孔的仕子学人喝了“圣水”,就可精神振奋,文思焕发,落笔生花,取得科举考试之佳绩。由于该井形似一小砚台,故乾隆帝特赐其”砚水湖“之美名。但这个美丽的传说至 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每到高考时,还有许多学生为寻一口圣水而来到砚水湖边。
大成殿内正中梁架上原悬挂着康熙御书的“万世师表”匾额(现悬挂于大成殿外),按照“昭穆之制”和“左为上尊”的惯例,“万世师表”匾额居中(图一),康熙之后清代皇帝御书匾额分居“万世师表”匾额左右,两侧各四块匾额。左侧为 :雍正的“生民未有”,嘉庆的“圣集大成”,咸丰的“德齐帱载”,光绪的“斯文在兹”;右侧为 :乾隆的“与天地参”,道光的“圣协时中”,同治的“圣神天纵”,宣统的“中和位育”。除了匾额,殿内还悬挂两副乾隆皇帝御书的楹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 ;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1912 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黎元洪任北洋政府大总统时为消除清朝统治的影响,下令将大成殿内康熙至宣统九位清代皇帝御书的匾额全部摘下。民国六年(1917 年)黎元洪效仿旧制亲笔题写“道洽大同”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内孔子牌位上方正对大门处,也就是“万世师表”匾额悬挂的位置。
“万世师表”匾芯横长约 450 厘米,纵宽约160 厘米,四周边框宽约 40 厘米。木质,磁青底,正中为“万世师表”四个大金字,每字一米见方,右侧为“康熙甲子孟冬敬书”一竖排小金字,并钤有“广运之宝”满汉文玺印.明代多次对大殿进行修缮,后来添加了崇圣祠,由此孔庙便构成了三进院落,让我们走进崇圣门,去看看崇圣祠吧, 孔庙的第三进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部局上的巧妙构思。这组建筑称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 1530 年),清乾隆二年(公元 1737 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 6 位先儒之父.雍和宫座落在北京北二环路傍,西临孔庙与国子监,占地面积约6.6 万平方米,它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藏传格鲁派皇家寺院,雍和宫曾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地,他不仅具有皇家寺院的气派,现在更以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现在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老外慕名前来参观,并且也有许多明星也前来礼拜。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雍和宫地区在明代叫太保街,这里曾是明朝太监们的官房。到了清代康熙皇帝把此地分封给了他的皇四子胤祯,因为胤祯是和硕雍亲王,所以此地也称为雍王府。在胤祯继位后,雍王府变成了潜龙邸,雍正下旨将雍王府括建为行宫,并赐名为雍和宫。
在行宫时期,这个雍和宫是个粘杆处,说白了是一个特务机关。这里面的粘杆侍卫个个身怀绝技,武艺高超,专为雍正捉拿异已,捕杀政敌。
虽说雍正杀人不少,但他在历史上也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他在位时,祛除了满族贵族的许多特权,但也开了太多杀戒,甚至杀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所以在后世平添一些骂名是在所难免。也正因为雍正生前杀业太重,所以他的儿子乾隆皇帝继位后,在咨询了西藏章嘉**之后,遂将雍和宫改为黄教(格鲁派)的寺院,愿借舍宅为寺的功德超度乃父的在天之灵。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这位著名的章嘉**,章嘉**一生频具传奇色彩,并且他在康乾盛世中起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我国蒙藏地区曾有四大**,他们分别是**、**分管前藏、后藏;章嘉**分管青海;还有一位大**分管蒙古。这些**都以灵童转世制而世代相传,这位章嘉**的前世二世章嘉曾是雍正皇帝的老师,而在老章嘉圆寂后,他的转世灵童三世章嘉在青海郭隆寺被指认,但这位三世章嘉小**在七岁时,因为他所主持的寺院参加了反对清王朝的叛乱而遭到清军围剿,年幼的小**被几名近侍僧人保护着躲到了附近的山洞里,雍正皇帝得知后命人将小**找到并护送到京。清军接旨后四处贴出布告,限时交出小**,否则将村庄寺院荡平。闻此讯,躲到山洞里的僧人哭作一团,认为不论下山、不下山都只有一死,在此情况下,小**不愿连累别人,挺身而出,毅然走下山来。并且见到清军毫无惧色对答如流,这引起了清军大将的惊异,同时也非常喜欢这个小**。他们将小**护送到京后,雍正皇帝召见他时,见到这位小**彬彬有礼,十分天真可爱,不由得将小**抱在了怀里。雍正皇帝给小**很多特殊的赏赐,最主要的是命小**与他的第四子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一同学习。因为章嘉**与乾隆皇帝自幼同窗,自小就建立起了纯真、深厚的友谊,所以在他们成年后,各自登上了政、教高位后,便终生合作,配合默契。章嘉**一生参与解决了当时的许多民族、宗教问题,往往是受命于危难之时,所以在他的身份和努力下,当时清朝出现了空前民族大团结的局面,这也为今日民族大团结的格局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彩牌楼,南面寰海尊亲,指的是海内共同尊奉新庙(历史沿革不用我讲了吧).北南群生仁寿,是指乾隆皇帝祝愿众生仁厚而且长寿的意思.再说东坊,慈隆宝叶,四衢净辟,他的意思是佛教是大慈大悲的,佛经是弘扬佛法,普渡众生的宝典,人只有苦心修行,才能多多受益.后一句是说佛法是四通八达的,屏除邪恶,创立无污染的清净世界.这也是咱们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居士学习佛法的原因了.再说西坊,十地圆通,福衍金沙,他前一句话的意思是从寰海尊亲引来的,意思是说崇奉新庙,修习佛法,在任何地方办事都能畅通自如.下一句是说幸福美满的生活如金沙江一样绵长不断.(也有说法是恒河的)一直往后走,就到了钟鼓楼了.在中国大地上任何一座寺院都要有钟鼓楼,这也是咱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了.首先咱们先看鼓楼,在清代的时候,第日清晨僧人上殿颂经,都要鸣钟.每逢重大法会或者是皇帝来此庙朝佛,还有西藏的大**们来此讲经的时候还要钟鼓齐鸣.在今天,每逢初一,十五,三十或佛教的节庆日都要敲钟的,为的是为国民祈福,敲钟的时候喇嘛们还在在钟楼这里按顺时针的方向默默的右绕,而且每次敲钟都要108下,关于108这个数字,咱们的古人认为他是最吉祥的一个数字了.他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加在一起正好是108,所以说他是岁的意思.而且中国人认为经常的听听佛教钟声是可以烦恼清,智慧长,普提生的.在钟楼的对面就是鼓楼了,鼓在雍和宫里能够见到很多,他是佛教中的重要法器.在钟楼前我们现在看到眼前一个大铜窝,想问问咱们大家了,告诉我这是干什么用的?(有关这个我就不多说了,这是干什么用的大家都知道的,一般不会说错的)(雍和门前的狮子我也不说了).藏传佛教中以右为上,尽可能在走的时候先走右脚,进了雍和门以后先看见的是大肚弥勒佛.有关他的传闻,我想我不用过多的介绍了,咱们大家都是来自浙江的客人,您对他的了解肯定比我要深多了.大肚弥勒佛又叫布袋和尚,是中国历史五代后梁浙江奉化岳林寺的僧人.他名叫契此,号长汀子,因为喜欢手拿布袋行乞化斋,所以又叫布袋和尚.一般寺庙都是把他放在第一个大殿内供奉,主要是因为此僧天生一副嬉笑 欢乐的面孔,有大吉大利的寓意.再加上布袋和尚是弥靳的转世,必竟没有达到佛那种最商境界,所以他只是以佛门使者的身份,坐在殿前替佛祖接受人间的供奉以及广大信徒的施舍.他的大肚形象,是宣扬佛教以宽容为本,忍让为先的宗旨,就是咱们所说的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的这种传统美德.增加人的涵养性.再今天的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涵养性了(讲到这儿,重点看一下你团中经常给你捣乱的那个客人,注视他几秋钟再往下讲,效果很好的,试一试).咱们再往弥靳佛的两边来看,就是四大天王了,所以这个大殿也叫天王殿.四大天王全部居住在须弥山半山腰的地方,东方天王,他叫持国天王,佛教中他名字为提多赖吒.他的功德是守护疆土.南方天王,他叫增长天王,名字是毗留勒叉,他的功德是增长善根.他们每人的扮相都是忿努相,而且每人手中都有一把法器,琵琶,宝剑,青蛇与宝伞.这四种法器代表的是风调雨顺的意思.宝剑职风,因为剑有剑锋,琵琶职调,因
为琵琶调弦,宝伞职雨,因为下雨要撑雨伞,青蛇职顺,因为蛇是可以顺捋的.而且这四种法器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四种基本原素,佛教称为四大,就是地,水,火,风,琵琶属木,由地而生,所以他主地.青蛇在民间咱们管他叫小龙,能兴云布雨属水,所以他主水,宝剑是金属,是由火冶炼而成,所以他主火.雨伞可以开合,这样可能产生风,所以伞主风.四大天王脚下共踏八名鬼怪,一般来说,这八个鬼怪是四大天王的八名下属,他们分管山河,日月,风雨,雷电,他们代表着佛教界的八部众,也就是咱们老说的天龙八部,龙神八部.(这八部也不用说了吧).同时他们还代表了人间存在的八种俗念,也就是咱们俗人的贪,嗔,痴,爱,杀,盗,淫,妄.把他们放在四大天王的脚下是如果要求正果,就必须要断绝一切的俗念.(再往后走就是韦陀了),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背朝弥靳的佛像就是韦陀了,他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位天神,叫韦琨,他是南方天王属下的八将之一,也是护法神三十二将之首,称韦陀天,传说佛祖圆寂之后,舍利子曾补异教徒盗走,后来是韦陀英勇追回,所以他功绩显著,从此他就以护法的身份,作为了释迦佛塔或寺庙的忠实守卫者.韦陀手中所持的叫金钢杵.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如果你所看到的韦陀一手叉腰,一手拿金钢杵拄在地上,那么就告诉你这所寺庙是非接待寺院,也就是所说的皇家寺院,不允许云游僧人和香客们寄宿或挂单,也就是说不留吃不留住.如果你看到的韦陀是双手合十,金钢杵横着放在自己的手臂上,那么就表示这个寺院是十方丛林,行脚僧人和居士,香客都可以在这里挂单和寄住,也就是即留吃又留住.但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在佛教中,金钢杵是古印度的一种原始兵器,他的名字叫伐折罗,他的意思是取其兵器坚利之智,断绝世间一切烦恼,克除一切魔障的意思,所以金钢杵又叫降魔杵,是提醒善男信女们在修持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克服来自物质社会的干扰和诱惑,要不断地去除内心的烦恼与邪念,所以了降魔杵中的这个魔字,并不是指的妖魔鬼怪,而是专指咱们人心中的心魔.(穿出大殿以后就看到了故宫御花园中一模一样的铜鼎了)这里我就不过多介绍了,你想讲的话就讲两句,不想讲的话,就直接把客人带到喇嘛说与须弥山的中间就行了.咱们现在看到后面的这个碑亭是雍和宫里现存最大的,碑的四个方向分别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所刻写的<喇嘛说>,里面所叙述的是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也就是乾隆皇帝把雍和宫改为寺庙的用意,也就是兴黄教,安众蒙古的用意(有关喇嘛说的全文,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上网上搜一下,如果没有话,可以向我要,但是得等我打出来)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面前这个青铜的建筑物,他就是雍和宫里非常有名的须弥山了.须弥他的意思为妙高,又叫金刚山,佛教认为,须弥山居于世界的中心,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组成,所以叫做妙,这座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一旬合现在的二三十里的样子),是所有山中最高的一座.在它的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在第七金山的外围还有咸海,威海的四周就是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四大部落,在最外围还有铁围山在围绕.一个须弥山就是一个小世界,有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面覆盖着初禅三天.一小千世界如果他的上面覆盖着二禅三天,那么他就可以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就成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就成为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大千世界又叫三千大千世界,这也是佛教中的宇宙观.咱们现在看到的雍和宫的这个须弥山,他上面的楼阁建筑叫做善见城,为三十三天之主,欲界的所有山中的一个,是帝释天居住的地方,咱们所谡的天,主要指的就是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所获得的各种果报,而并非指咱们现在所看到的天.据说帝释天所居住的善见志外有善法堂,他与其他的天都在这里相聚,商讨天下善恶的所有事情.善见城的下面就是广阔的天穹了,他的上面分布的星宿,之间相互联接,成为星座.星座的下面是建陀罗山,是四天王所居住的地方.他们各自率领着八大将领守护四方天下.在山的下面东西南北排列一层层殿宇,呈阶梯的样子,他们就是四大部洲了.周围环绕着九山八海.山的下面石槽中有一个八瓣莲花,里面满是清水,象征着威海,石槽的下面有浮雕,每层浮雕十六尊金刚力士,这个须弥山曾是明朝太监冯保的爱物,后由乾隆皇帝移到此地.好了,现在请大家现在随我一起到雍和宫里看一看,这座大殿虽然名字叫雍和宫,但是他实际上相当于寺庙里的大雄宝殿.大雄一词,是指对佛道德法力的敬称,是指佛有大威力,可伏四魔的意思,它是整个寺庙的核心建筑.咱们现在看到三尊佛像,正中央供奉的是主持现在世的释加牟尼佛,西边供奉的是主持过去世的燃灯佛,东边供奉的是主持未来世的弥靳佛.三尊佛像代表三世的概念.释加牟尼佛两边站立的铜像,就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两位大弟子,西边的是阿难,东边的是伽叶.这三尊佛像所坐的宝座并不是普通的莲花造型,而是下部为覆莲,中间有浮雕,刻有力士,象,狮等图案,铜座的下面为木雕的帖金须弥座,这是寺庙里的最高级形式了,方形的须弥座是从佛教界所说的段弥山演化而成的,莲花座是佛门莲花藏世界的象征.在佛像的后面镂空雕刻的是大鹏金翅鸟的图案,鸟嘴中叼一条蛇,藏族地区管他叫嘎勒代,翅膀为金色,所以又叫鲲鹏或大鹏金翅鸟,佛教中说此鸟勇猛有力,喜欢吃毒龙,后传入佛教中,意思是佛具有慧眼可以看破世间一切的魔障.把鸟放在佛祖的头顶,最主要的用意是告诫佛家弟子在修法的时候,要断绝嗔念的寓意.仔细看这三尊佛像他们面部表情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按照<佛像度量经>为准则所塑,这也就是咱们所说的相好了.也是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那么他们的相好是如何区分的呢?主要就是看他们的印像来说,什么是印像,就是佛,菩萨一种心理与性格,和他们在渡化众生时的一种状态的反映,他们代表着法界之性德.他们是和契约一样不可以更改的,所以又把他们叫做印契或手印.由于佛教分派众多,区别佛像不能光看他们的手印,还要参照他们所持的法器,身态和周边的环境综合来对照.那么大家来看咱们最中央的这尊释加牟尼佛祖,他的左手托着一个钵盂,横在自己的胸前,右手五指并拢,抚着自己的右膝并且他的指尖是垂直向下的,直指地面,这种手印就是佛家所说的触地印了,他也叫降魔印,据说释加牟尼在修持过程中,曾经有魔王干扰捣乱,并设置了种种障碍,阻止他修身,当时佛祖不得以右手指触地,指令大地为其作证,驱走了魔王,消除了惑障,才得以修成大道,所以这尊像又被称做为成道相.咱们再来看西侧的燃灯佛,他的形态与佛祖的相同,但是手印却是不同的,他的右手位于前胸,手掌竖起,其中拇指与食指相捻,呈一个环形,他的左手横在了右手掌的前面,也是拇指与食指相捻,呈一个环形,剩下的三个手指舒展开来,这种手印是转法轮印,法轮是佛教用以表义的符号,代表圆满,破障及辗转相传的概念,而且佛的首次说法也被称转法轮.燃灯佛是过去世的佛祖,所以他第一次传法时要作转法轮印,用来表示佛之说法,辗转不停,用以摧破大众的烦恼与欲念.所说法轮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个邪教组织
法轮,在佛教中法轮是这个意思,相信咱们大家都有着各自的欲念,不妨一会儿自由活动的时候来此静静待上一下,想想自己一几十年来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贪念,人不可能一世十全十美的,命中有时无需求,命中无时务强求.好了,咱们再来看东侧的弥勒佛,这个弥勒不同于咱们在天王殿里所看到的那个弥勒,他是佛教中所说的真正未来世的主宰.咱们来看他的右手扬起放在了胸前,掌心向外,食指与拇指相捻,剩下的三指一样的舒展,左手在右手的前面,同样的也是食指与拇指相捻,往下的三指舒展,并且与他的右手的食指拇指相接,这种手印叫做说法印,来表示这个佛正在为众生讲述佛法的意思.大家现在随着我的手向咱们的左右两侧来看,在咱们的左右两侧所供奉的就是十八罗汉了,左右各九尊.罗汉是梵文的音译,是小乘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只是作为修持的初级果位,如果到达罗汉果位,那么就是诸漏已尽,万行圆满,不会再遭受生死轮回的痛苦了.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想成为罗汉,那么你就必须断绝人世间一切欲念与烦恼,并完全超越生死轮回之外.罗汉最早的时候就是十六罗汉,他们是释加佛祖的十六个学生和弟子,在佛祖圆寂时,嘱托他们,不入涅槃,永住人世,弘扬佛法,利乐有情.但是到了北宋的时候就变成了十八罗汉了,多出的那两位,最后经乾隆皇帝与章嘉国师认定,一个是降龙罗汉,一个是伏虎罗汉.那么咱们先看西边的罗汉(从南到北): 3.骑象罗汉,他叫迦喱迦尊者,他原来是古印度的驯象师,常骑象出巡,象在印度佛教界也是大力士的象征,所以驯象师修成正果后,称为骑象罗汉.
4.举钵罗汉,他叫迦诺迦跋哩惰蛇尊者,这个人在修法的过程中,以化缘为生,每天都坚持拿铁钵向人求乞,成罗汉之后就叫他举钵罗汉了.
5.喜庆罗汉,他叫迦诺迦伐蹉尊者,他原来是古印度地区的雄辩家,有人问他何为喜?何为庆?他认为由听觉,视觉等六根感到的快乐为喜,而不由六根感到的快乐为庆,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就感到快乐,所以人为称他为喜庆罗汉. 6.骑鹿罗汉,他叫宾度罗跋罗惰蛇尊者,他出身于婆罗门贵族,原来是古印度优填王的大臣,他曾骑鹿回王宫劝国王出家,并且国王让位于太子,随他出家而去,各自都成正果,所以称他为骑鹿罗汉.
7.过江罗汉,他叫跋陀罗尊者,他原来是佛祖的一名侍者,后来出家得到罗汉果位,因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法,所以叫他为过江罗汉.篇三:方山导游词 温岭的概况
各位游客:
温岭市俗称太平县,位于浙东南沿海,台州湾以南,东临大海,有大小岛屿122个,北接黄岩,西临乐清,南连玉环,总面积920.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辖11个镇5个街道,837个村91个居,人口116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境内山清水秀、风光宜人。胜景有石夫人峰、方山、南嵩岩、长屿硐天、石塘渔村等等,特别是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最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是我省惟一一处被列入的景区。温岭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她的山水景观与滨海风光相映成趣,文化品位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集“山、水、海、文”为一体,这是温岭旅游景区的特色。我们温岭,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夏、商、周属东瓯地;秦朝时属闽中郡;汉朝时属会稽郡;三国时属临海郡;东晋时分属临海郡和永嘉郡;唐朝至明朝分属黄岩、乐清二地管辖。到了明朝成化五年(1469),将黄岩的太平乡、方岩乡、繁昌乡三乡割划出来,取其一乡之名,所以叫太平县。到了民国3年,(1914)因为与山西、安徽、四川等省的太平县同名,为了防止地名上的混淆,取其温峤有座峤山,“峤”就是“岭”的意思,所以把太平县改成了温岭县,一直沿用至今,直到1994年由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温岭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十分天下有其九”,形成了摩托车及汽摩配件、机械电器、鞋帽皮塑、水产食品、建筑建材、船舶制造六大支柱行业。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43亿元,规模上工业总产值397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钱江摩托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年产1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被列为浙江省15家重中之重企业和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钱江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温岭商贸业繁荣,建有水产、鞋革、电器、钢铁等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骨干专业市场。全市现有各类贸易市场120多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25个,市场总数和超亿元市场数均居全省前列,其中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为华东地区同类市场之最,跨入全国百强集贸市场行列,温岭珍珠首饰批发市场为全国三大珍珠批发市场之一。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基础扎实,是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市,高考万人比连续多年居台州首位。温岭中学、新河中学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全市现有省教育强镇12个,台州市教育明星镇14个,被评为省教育强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全市现有8个省级东海明珠乡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我市被国家文化部命为“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地区。竞技体育在田径、游泳、拳击、排球、象棋等方面优势明显,并输送了奥运冠军吕林、排球国手王贺兵、篮球国手王福英等体育名将,拥有7个省体育先进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
方 山 导 游 词
导游线路: 双象把门——峭斗洞——方岩书院、梅雨瀑——南北斗洞——观音堂——五象岩——文笔峰——仙天门——云霄寺——瑶池——鹊桥——方山顶——奇峰宫——凤凰生蛋——群象进山——美女照镜——孔雀开屏——南天门
【概况】 各位游客,欢迎到方山来游览,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戴复古有这样的诗句:“天台山与雁山邻,只隔中间一片云。”这片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方山景区。方山景区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境内,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从山脚下经过。景区面积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61米,因为山周围5公里绝壁大多在百米以上,总体看去是个方形,所以叫方山。方山顶平坦开阔,面积有七百多亩,好像天外琼台,空中花园。方山被历代名士敬仰和崇拜,大溪历史上的三位乡贤在给自己取名号的时候,都用方山来寄托自己的抱负,南宋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王居安号方岩,明代礼部右侍郎、国子监祭酒谢铎号方石,明刑部尚书赵大佑号方崖。在方山修道成仙的有西汉的周义山。宋代的项詵、清朝的陈体阳,方山还有佛教寺院和道教胜迹,因此又是佛道兼容的名山。方山—南嵩岩景区1996年12月被确认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连同太湖景区、流庆寺景区、紫莲山景区被评为大溪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作为雁荡山的东园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峭斗寺】 这座寺院叫峭斗寺,它原来的地址不在这里,2004年因为建设方岩书院,峭斗寺从峭斗洞拆迁过来。重建的峭斗寺金碧辉煌,主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
【笔架山】 大家看停车场西面突起的一座山峰,它顶上开叉,形状像笔架,叫做笔架山。如果从企鹅岩看它,又像一只螳螂,它的头部、眼睛、翅膀、身体都轮廓明显,所以又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看!哪就是黄雀(峰)。【双象把门】 现在我们到了方山停车场,首先看到的是方山的守门神—双象把门,大象代表吉祥如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好运气。在方山,有多个景点与大象有关。
【峭斗洞】 请大家看岩壁上的摩崖石刻:“危崖散梅雨,峭壁迎秋辉”,这是清华大学朱畅中教授题写的,描写的就是眼前我们看到的梅雨瀑和方山秋天的景色。方山地貌奇特,历代的文人给方山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文,东晋王羲之还留下一篇《游四郡记》,里面这样样描写:“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巘壁立如城。”想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地方完成《游四郡记》这篇文章吗?请大家随我来。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峭斗洞,因为这个洞的形状像斗,所以人们叫它峭斗洞。相传王羲之游方山的时候刚好碰到下大雨,就到峭斗洞里避雨,进洞见一潭清水,大喜,在洞中写下了《游四郡记》,并在池中洗笔,后人叫这个潭为“右军洗墨池”。游人在峭斗洞里喝了洗墨水,一定能沾得王羲之的一两分才气。这个峭斗洞还和谢铎分不开。谢铎是方山脚下桃夏人氏,年轻时他就在这里读书,谢铎后来中了进士,做了大官以后这个洞的名气也更大,来参观的人也多了。后人为了赞美这两件事,就写了一幅对联挂在这里,上联是:“在昔谢祭酒读书养性之地”,下联是:“来访王右军蘸墨洗笔之潭”。
【梅雨瀑】 这个瀑布叫梅雨瀑,它从六十多米高的悬崖上飘下,散散落落,风吹过,水珠像梅花飞舞。梅雨瀑还会出现飞瀑倒卷,梅雨升空的奇观。因为瀑布三面被峭壁包围,容易聚风,狂风吹来时候,就把瀑布水倒卷上去。飞瀑升天是方山三大奇观之一。近年来,因为在方山顶修筑水库,梅雨瀑的水流差不多看不到了。
【方岩书院】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方岩书院,占地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10平方米,总投资700多万,设有陈列馆,研究会和茶室,陈列馆分为美丽家园馆、东瓯古国馆、大溪圣贤馆等几个部分,运用光电、音响等多媒体设备全方位展示大溪的风光、历史、人文,预计2006年1月1日可对游人开放。
【白龙瀑】 这是白龙瀑。如果大家在刚下过雨的时候到这里游览,就会看到瀑布像白龙出海,气势雄壮。瀑布下面有白龙潭,潭水清澈见底。白龙潭旁边有两宜亭,是为纪念台州、温州两地人民的友谊建立起来的,是观赏白龙瀑的最佳点。
【大象岩】 看那边有一块岩石像大象的前半身,大脑袋,长鼻子,前腿粗壮,活灵活现,这叫大象岩。
【玉笋岩】 请仔细看峭斗悬崖最南端的一座山峰,它孤傲挺拔,顶上草木茂盛,像玉笋出土,这叫玉笋岩。
【企鹅岩】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岩壁夹缝中这块岩石?它像什么?它脑袋圆圆,嘴巴扁扁,是不是像只企鹅?这只企鹅非常害羞,躲在岩缝里偷偷地看着游人。
【猩猩迎客】 这块岩石像一只站在那里的猩猩,它在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南北斗洞】 各位游客:方山历来佛道兼容,香火旺盛,有大小寺庙、道观十多个地方,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南北斗天波杨府,主要供奉宋代抗辽将领杨家将,杨家将在道教中又称为杨府大神。天波杨府后面有观音洞,供奉观音普萨。
南北斗前面的那个亭叫做冰玉亭,是在2004年被“云娜”台风打坏后重新集资修建的。请随我到亭的后面。请看崖壁上刻着“镇山”两个字,这是著名书法家钱绍武先生写的。钱绍武先生在我们长屿、方山一带留下了很多墨宝。“镇山”两个字高4米,宽3米。据《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方山自古以来供奉杨府大神,威震四海,保佑一方百姓平安,所以南北斗后面的崖壁又叫“镇山嶂”。
【天柱峰】 这座石峰顶天立地,叫做天柱峰。
【团箕岩】 这叫团箕岩,高360米,从山脚下看,象农家一种叫团箕的工具。如果站在从南北斗到观音堂的路上看,又像是笑脸迎客的大肚弥勒佛。
【石猿拜天门】 请回头看,对面半山坡上那一块石头,像只猿猴伏在岩石上,朝仙天门的方向拜。诚心向佛。看到了吗?它头部和身体的轮廓都很清楚。
【观音堂】 这座观音堂按地势建造,结构高低大小错落有致,正殿供奉观音菩萨,侧殿塑有唐僧四师徒雕像,观音堂下院是厢房和库房。观音堂后面岩壁上刻有“空蒙奇石、与天同寿”八个字,是舞台艺术家陆阳春的手笔,他说的奇石就是团箕岩。请大家随意参观。
【五象岩】 请看这五象岩景观,五只“大象”形态都不一样,这两个靠在一起,这个在摇头晃脑,有的朋友数出了六只、七只大象,大家不妨来亲自数数看。【天恩塔】 这座天恩塔是当地的老百姓集资兴建的,塔高七级,用灰白石头砌成。起名“天恩塔”是“沐浴天恩”的意思。【牧羊岩】 这块岩叫牧羊岩,相传很久以前,方山脚下有个牧羊人,天天到山上来放羊。一天他发现羊埋头不是在吃草,而是用羊角钻洞,他正看得出神,一股清甜的泉水从洞里冒了出来。雁荡山八景之一的羊角洞因此得名。
【文笔峰】 前面这座小峰下边部分浑圆,顶端稍尖,像一只倒插的毛笔,叫做“文笔峰”。“文笔奇峰向碧天,巍峨挺拔矗云巅”。文笔的形成有许多种传说:相传王羲之一口气写完《游四郡记》,心中高兴,手一挥,就把毛笔扔到这里了。另一种说法是这个文笔峰是一位仙人从旁边的岩石里拔出来的,你看,旁边的岩石刚好凹进去一块,凹痕同文笔峰完全一样。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朝的周义山在方山修道,收养了一对童男童女,师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意越来越深,后来周义山带了师兄去天台山求道,师兄临走的时候就插了这支笔作为定情信物。
【龟兔赛跑】 请看前面山崖上的一组岩石,我们叫它龟兔赛跑,前面的像一只兔子懒洋洋地走,后面的像一只乌龟在拼命地追。篇四:安阳殷墟导游词---最新版 安阳殷墟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安阳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洪。首先,我代表天马旅行社感谢大家的信任!本社是一家重合同,守信用追求卓越服务的旅行社,相信各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正所谓“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虽然出门行万里,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其次,我代表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三好司机”向大家问好!我们的司机姓刘,他可是位长相好,脾气好,而且技术一流好的司机,有他的娴熟驾驶,这一路上我们肯定会玩的放心,玩的开心!最后,我代表本人向各位鞠躬了!俗话说:“相聚即是缘分”,能与大家一起享受您的休闲娱乐之旅是我的荣幸,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配合。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关系,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导游,但今天一定是最用心的导游,我的手机号是***,有事您说话,洪导一定尽全力满足您的要求!在此,我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玩的开心,玩的尽兴。为使各位在安阳期间能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我现在将安阳的历史及殷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自秦始皇筑安阳县以来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虽为地级市,却是国家确定的甲级开放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在2006年7月13日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
墟,史称殷墟,意思是商超都城殷的废墟。
好了,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景区也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管好车窗,排队下车,有小孩的游客请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大家在这里集合,我们即将进入景区,开始今天的殷墟之游。
现场导游
现在让我们步入景区,进一步了解殷墟。当世界上许多民族还处于石器时代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的建筑模式使得整个大殿宏伟庄严。大殿里陈列着我们引以为傲的甲骨文,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
甲骨文的一些知识。在这片时代以农耕为主业的土地上,人们过着简朴而悠闲的乡村生活,但是,这个叫小屯村的地方注定会出现波澜,一切都源于人们在劳动时挖到的碎片,在北京城的中药铺里,这些碎片被取名为“龙骨”。直道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从药铺买来的龙骨上发现了神秘的符号,精通古文字的他敏感的意识到这些文字出于自己的祖先之手。小屯村渐渐的热闹起来,曾经脸颊的龙骨变得昂贵起来,直道1928年,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现代考古挖掘,考古学家们在1928至1936年期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甲骨文的发现,从此揭开了“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下面大家请看展柜,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村北的一个窑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总共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农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我想大家还意犹未尽吧,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景区游人较多,请注意物品安全,不过希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集合登车,车牌号是豫a86206,为一辆蓝色大巴车。祝大家玩的愉快,谢谢!篇五:殷墟导游词 殷墟导游词 殷墟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来到河南参观游览。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未来的两天里,将由我和×师傅一起为大家服务。希望各位可以把安全交给×师傅,把放心交给我。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开心带给你。在此预祝各位可以在河南吃的顺心,住的舒心,玩得开心。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一种中药,叫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由于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殊不知,这么宝贵的东西都被病人喝到肚子里了。不过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买回,恰好他又对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兴趣,便仔细进行了研究,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今天能有幸看到这些宝贵的文字,应当好好谢谢这位老先生了。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的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这种宫殿建设格局反(转载于:国子监,导游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和审美意趣,我想,对建筑感兴趣的朋友也许会有意外的发现哟!大家请跟我来这里,这里是殷商车马坑殿厅。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各位面前的这个建筑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再现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妇好生前的英姿和风采。那么妇好是何许人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 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第四篇:北京国子监导游词
北京国子监导游词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国子监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京国子监导游词1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北京国子监它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与孔庙相邻。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历经元明清三朝,至今国子监已有720___年的历史,乾隆曾有云:京城为首站住居,国子监为首站住才。现在我就带大家一睹这里的风采,提前祝大家玩的愉快!
现在大家跟我慢慢走咱们来到的是太学门,又称聚贤门,意思就是汇聚天下所有贤能的人。大家看太学门,这个门框和柱子都是黑色的,而国子监的黑门代表才,此才非比财,这里没有门槛是用了孔子儒家的思想:“有教无类”,这里不分贵贱,只要你有才品德好就可来此上学,国子监里面是凹进去的,是皇帝不希望才往外露,所以这里有聚才之意,民间也有:行尽世间万里路,不如国子监走一步之说。
大家跟我走进太学门前方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位于集贤门内,乾隆四十八年建造,是三门四柱七楼式,这三道门代表人间三宝:福禄寿,四个琉璃瓦柱子代表功名利禄,来咱们往上看上面大大小小的房檐,代表天上的北斗七星,每个门洞上方雕有汉白玉的莲花钉有喜得连科的象征,柱子上方的黄色小葫芦现在告诉我们他们高官厚禄,这三道门是文官走左,五官走右皇帝走中间,而中间的门叫龙门,古话说:十年寒窗读,只为跃龙门。就是他了。
大家跟我往里走眼前这个大殿叫辟雍,辟为开辟,雍为雍州,它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专供皇帝讲学,设计者是工部尚书刘墉,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辟雍环水工程,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圆内方的格局。大家跟我往里看,里面四个角的位置,有四根柱子大家注意看角上的三角形;是当年和珅提议在四个角上加上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所以有一句话这么说和珅:不到恭王府不知和神有多贪,不到国子监不知和珅多有才的说法。大家跟我走眼前这条桥只有当年的新科状元才能走,走到对面校长给他戴上顶带花翎好了,大家看这边是六堂,它是位于辟雍左右两侧的66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现在我门看一下这边的彝伦堂,它位于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现在大家跟我往后面走,后面就是敬一亭,它位于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石经上共刻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相传乾隆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总裁来考订经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核订蒋衡手书的经稿,并把俗体字均改为古体字,使经文更加完善规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赞赏,被授以太子太保衔。这使和珅嫉恨非凡,权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间挖去石碑上全部改过的古体字。直到和珅垮台后,古体字迹才得以重新修复,至今碑面上还有一块块挖补的痕迹现在我为大家介绍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好了大家现在随便转转,拍拍照,大家拍的怎么样了我们的旅途快要结束了,大家尽兴么其实孔庙和国子监有太多的东西希望大家再一次光临在品味一下这里的文化,谢谢,大家再见!
北京国子监导游词2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的是北京北二环边上的孔庙和国子监,大家今天可以一睹这里的风采,提前祝大家我的愉快!北京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与孔庙相邻。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
大家跟我走我现在看到的是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先师门两侧连接庙宇的外围墙,犹如一座城门。进入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大家想在这拍拍照吧。
大家跟紧我我现在到了第一进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其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两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公元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珍贵的文物。
孔庙的第三进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部局上的巧妙构思。这组建筑称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进院落及其建筑有明确的建筑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和谐统一地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筑群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大家休息好了么,下一站是著名的学府国子监,大家跟紧我现在我来到的是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进入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
现在大家跟我我待会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辟雍和彝伦堂,现在跟我慢慢走进太学门,前方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现在我为大家讲解国子监的辟雍,它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左边是六堂,它是位于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现在我问看一下右边的彝伦堂,它位于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现在大家跟我往后面走,后面就是敬一亭,它位于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和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这部石经的蓝本是雍正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12年手书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开成石经”,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相传乾隆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总裁来考订经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核订蒋衡手书的经稿,并把俗体字均改为古体字,使经文更加完善规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赞赏,被授以太子太保衔。这使和珅嫉恨非凡,权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间挖去石碑上全部改过的古体字。直到和珅垮台后,古体字迹才得以重新修复,至今碑面上还有一块块挖补的痕迹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好了大家现在随便转转,拍拍照,大家拍的怎么样了我们的旅途快要结束了,大家尽兴么其实孔庙和国子监有太多的东西希望大家再一次光临在品味一下这里的文化,谢谢,大家再见!
北京国子监导游词3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的是北京北二环边上的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隋代,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国子监街内,是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保存至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子监,大家会问,何为国子?为何读jiàn(荐),而不读jiān(兼)?首先咱们说说“国子”:《周礼·地官·师氏》记载:“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可见国子泛指贵族子弟;至于“监”的读音,读兼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历史上只有男监、女监,没有专门囚禁贵族子弟之监啊,另外“国子监”作为官署名牧马监、钦天监、中书监之“监”都读jiàn(荐)。
另外,在参观前,我想请大家在参观过程中注意一下国子监内的古槐。
据史料载,在元明时,北京的国子监内有国槐古柏二百余株,随着年代的推移,现存古槐古柏仅四十余株。国子监里的古槐大多种植于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在这些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位于彝伦堂前西侧的“吉祥槐”。“吉祥槐”高约15米,由两棵主干组成,其双干周长分别为2。6和2。5米。似一对孪生兄弟并肩而立,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风采。此槐种植于元代,据说是元代国吉监第一任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许衡所植。人们为什么叫它为“吉祥槐”呢?相传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到清乾隆十六年的初夏,枝干上忽又萌发新芽成叶,枯而复荣。国子监的师生们发现后,纷纷传颂,当时正值乾隆生母慈宁太后六十寿辰,人们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所以得名“吉祥”。文武百官纷纷题诗作画,以示庆贺。这年正赶上大学士将溥奉旨到孔庙祭先师,他得知此事后,竟夜宿国子监,发挥其树画的特长,绘制一副古槐图,得到乾隆的嘉奖。据《日下旧闻考》载“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复荣。当辛末一枝再茁之出,时慈宁六旬万寿之岁,槐市众生,传为瑞事”。乾隆皇帝也作《御制国学古槐诗》,诗云:“黄宫嘉荫树,遗迹缅前贤。初植至元岁,重荣辛末年。奇同曲阜桧,灵纪易林乾。徵瑞作人化,符祥介寿筵。乔柯应芹藻,翠叶润觚编。右相非夸绘,由来事可传。”乾隆的古槐诗和蒋溥的古槐图及众大臣的诗文还刻在碑上,立在树旁。朝廷还下旨把古槐用琉璃围墙保护起来。据说古槐诗画碑保存完好,在1956年该碑与《十三经石刻》一起移到孔庙西侧。关于此槐的名字,在上述《日下旧闻考》引句中的“槐市”。在周代时的太学旁,有一大片槐树林。当时的士人和太学生为了互通有无,每逢初一、十五,就在槐树林里,各自拿出家乡的土特产或书籍等互通有无,或进行买卖。因都是文人进行交易,故出现和气礼让的景象,人们称为“槐市”,以后槐市也就泛指国子监。文句中的“槐市众生”也就是国子监的学生。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琉璃牌坊:在集贤门内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槁教译”,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辟雍: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建於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着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元地方。康熙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六堂: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
彝伦堂:位於辟雍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敬一亭:位於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和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
北京国子监在1949年之后一度被用做首都图书馆,彝伦堂被改建为阅览室,六堂成为书库,随着首都图书馆新馆落成并投入使用,20___年首图迁出北京国子监。现在北京国子监成为中国教育博物馆所在地。作为首都图书馆,北京国子监曾经免费向公众开放,现作为博物馆须购票进入。首图迁出后,国子监为了牟利,所以又先后将彝伦堂及六堂等空间租给「王码」开办复读班,民众花钱购票进入后,看不到昔日的皇帝、贡生及监生,却可以看到复读班学生在国子监内嬉戏、学习,形成一种特殊的景象。
下面大家就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之后再门口集合。
北京国子监导游词4北京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国子监整体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配着集贤门(大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上轴线上还有一扇太学门,国子监和现代大学一样,都是教书的,为什么不叫‘大学门’,而叫‘太学门’呢?因为国子监的地位比大学要高一‘点’所以叫‘太学门’。那么为什么地位不一样?这里教书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当代的皇上。而这里教出来的人最低也能当个县令,高一点还能当状元呢!国子监那么大,学生又那么多,皇上一个人坐在国子监中间的宝殿内,四面八方围满了学生,古代又没有扩音器,学生们怎么听得见呢?听导游讲,原来在宝殿的门站着一文一武两位官员,他们负责把皇帝说的话一字不漏的重一遍,每隔一段就有两个这样的官员,这就是那时候的‘扩音器’。
想一想,在古代连皇帝的学生都只能拥有这样的教学条件,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我们的学习、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们没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们的未来建设的更加美好!
北京国子监导游词5各位游客朋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京孔庙。孔庙又称文庙、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庙。在中国,孔庙遍布各地,但孔氏家庙全国仅有两处,一个在山东曲阜,一个在浙江衢州,而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的北京孔庙规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3间,进深7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进人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5间,进深9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髙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到了第一进院落,这里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其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两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极其珍贵的文物。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的第三进院落,这是最具特色院落,是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的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布局上的巧妙构思。各位请看这组建筑,它叫崇圣殿,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5间,进深7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3间,进深5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6位先儒之父。各位朋友,孔庙的三进院落及其建筑有明确的建筑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和谐统一地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筑群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国子监,它位于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与孔庙相邻。各位请看,这是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进入国子监的第二门一太学门,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前方就是国子监土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建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牌坊正面额书“圆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叫辟雍,它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着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大家跟我往后面走,后面就是敬一亭,它位于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块髙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这部石经的蓝本是雍正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12年手书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开成石经”,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
北京国子监导游词6来北京的第三天,我们去了著名的景点—孔庙,也称为国子监。至于为什么既被称为孔庙,又被称为国子监,我是弄不太懂。我只知道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又被称作“太学”或“国学”。
孔庙位于北京一条狭长的小胡同里,胡同的两旁开满了类似于佛教香火用品的.店铺,初来咋到还以为走错地方了。从胡同口往里走近两百米就是孔庙了,离孔庙不到约三十米处有一块碑石斜斜地立在一边,这便是著名的“下马碑”。在过去,所有经过此处的文官武将,不论他官阶多高,功劳多大,都得驻轿下马。
穿过孔庙大门是一个过道,两边矗立着很多丈高的碑石,那是三代进士题名榜。我在一块大碑石上找到了一位熟悉的的名字,那就是著名的教育家和革命家沈均儒先生。沈老先生不仅担任过杭高的校长,而且还是那时的进士,妥妥的学霸啊!
过道再往前走几步便是大成门。正门只有在皇上祭祀时才会打开,只允许皇帝一人能通过,两边偏门是文武百官的通道。大成门的背面是祭祀的过道,两边立着石鼓和刀戟,十分威武。皇帝在此行三拜九叩之礼,才能踏上台阶,登上祭坛。台阶两边长着两棵百年古树,其中左边的那棵古树形状很特别,树干上长了一个超大的树瘤。这个树瘤看上去像一张人脸,让人有点恶心。这张丑脸据说就是明代奸臣严嵩的写照。当年严嵩位居高位,手握重权,狼子野心。来孔庙祭拜时,严嵩想行皇帝之礼,结果刚踏上台阶,天空霎时乌云密布,刮起了大风,还没走完台阶,头顶的乌纱帽便被刮跑了,吓得他落荒而逃。
走过祭坛,呈现在眼前的便是大成殿了,殿内便是孔圣的灵位。大成殿的门槛可是很讲究的,男人先伸左脚,女人先伸右脚,跨过门槛,不可随意,更不可踩在上面。
出了大成殿,左侧有道小门,人来人往,络驿不绝。我便和爸爸跟随人流,一探究竟。原来里面别有洞天,左侧是一尊孔子的雕像,周围的墙上画满了孔子众门徒的影像,个个栩栩如生。在另一侧有许许多多的人包围着,非常热闹,原来是求状元符的。据说这儿的状元符特别灵验,全国各地的考生不远万里来此求状元符,保佑自已考试过关。有此好事,岂不乐哉,我也趁此求上状元符,保佑三年之后能够高中,嘿嘿!
晚上我枕着求来的状元符酣然入睡,居然梦到了孔圣人在祝贺我高中“状元”,真是太奇妙了!
北京国子监导游词7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x。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
永安元年(公元258年)东吴景帝孙休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建业太学之滥觞。
西晋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初立国子学。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之始。《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记载:“咸宁四年(278),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国子学限五品官以上贵族子弟方可入学。但国子学在西晋并不景气,尤其是西晋末年以后,时兴时废。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之后,建业太学中断。
晋武帝死后,中原“八王之乱”,以王导、谢安为首的大族,于307年簇拥着西晋皇族琅邪王司马睿,仓促南渡至建邺(史称“永嘉南渡”),建立起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并在鸡笼山下建立建康太学。
西晋末(313年),因为晋愍帝的名字叫司马邺,为了避他的名讳,又把建邺县改称建康县。
后宋、齐、梁、陈先后在建康建立太学。
刘宋时期,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召雷次宗至京师,令国子学开馆于鸡笼山,聚徒百人教授。
刘宋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担任谒者仆射的官职祖。祖冲之花了较大的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重造指南车,发明千里船、水碓磨等等,是我国南朝机械工程专业之最早肇始。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北齐改国子学称之为“国子寺”。隋平陈以后,实行抑制江南地方势力的政策,摧毁六朝宫苑,漫天大火,烧炎千里,建康城全部被平毁,建康太学中断。
隋开皇初年,决定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开皇十三年(593)国子寺不再隶属太常,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复名国子学。大业三年(607)改称国子监,监内设祭酒一人,专门管理教育事业,属下有主簿、录事各一人,统领各官学,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各官学的博士、助教、生员皆有定额。据《隋书·百官志下》记载: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 :“国子一百四十人……”。国子学与太学并立,是专门研习儒家经典的经学学校。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设丞一人,主簿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唐代曾几易国子监之名,曾改称司成馆、成均监,神龙元年(705)又复其名。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载:“凡六学,皆隶于国子监。”所谓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唐朝以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蒋州又一次成为南唐的都城。902年,杨行密被封为吴王,以扬州为国都,史称“杨吴”。后来权臣徐温操纵了吴国的军政大权。909年,徐温兼任异州刺史,由他养子徐知诰具体负责军政事务。937年,徐知诰代吴称帝,定都金陵,并改金陵为汗宁府,国号唐,史称“南唐”。939年,徐知诰称自己是唐明皇第六子永王的后裔。南唐的宫城设在金陵城的中央,大体上位于今洪武路一带,设南唐金陵太学。
宋沿唐制,分设西京国子监(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京国子监(今河南省开封市),增辖武学。宋代国子监亦屡易其名,有时称国子监,有时称国子学,其职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作为官学最高管理机构,二是生徒就学的最高学府。如北宋著名学者程颐曾任判西京国子监,胡瑗曾以直讲名义兼判东京国子监。宋太宗端拱二年(989)曾改国子监为国子学,淳化五年(994)又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名称反复变化。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称国子生或监生。宋初无定额,后规定200人为限。但实际数量很少,故可插班补缺或旁听。国子学设判监事总管学校,由直讲教授经业和训导德行。
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范仲淹提出“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改革主张,改革当时教育系统,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先行实施改革,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
辽代的中央官学中亦设有上京国子学、中京国子学、东京国子学、西京国子学和南京国子学。其中除南京国子学外,其他均无明文可考。金代的国子学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始创,规定词赋、经义学生百人,限宗室、外戚亲属及诸功臣三品以上官吏的兄弟或子孙入学。另外在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设有女真国子学,限金人子弟优秀者入学。
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蒙古国子监管辖蒙古国子学,蒙古国子学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2)创立,入学资格限于随朝蒙古、汉人百官等,学习内容主要是以蒙古文译写的《通鉴节要》,并兼习算术,学成考试,量才授官。回回国子监管辖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90)创立。入学资格限于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学习内容以“亦思替非”文学为主,目的是培养诸官衙译史人才。元代又设有汉文国子学。所学课程有《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等。
明朝国子监创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太祖建都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
1306年,建元大德十年,北京国子监始建,初称为北平郡学,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南京国子监学生已增加到8000多名。
1404年,永乐二年,北平郡学复称国子监。永乐十八年(1420),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于是明代国学有南北两监之分(亦称南北两雍)。
1422年,永乐二十年,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国子监学习。但此种盛况为时不久,正德以后日衰。
1650年,南京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
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乾隆年间,国子监祭酒仿宋名儒胡瑗苏湖教法,分经义、治事二斋教学,“严立课程,奖诱备至”,力主经世致用,曾使国子监出现“师徒济济,皆奋自镞砺,研求实学”的可嘉景象。但清朝末期日趋腐败,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
1902年,南京清江宁府学在四牌楼江宁府学基础上建立三江师范学堂。
1905年12月6日(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改革学制,设置学部,国子监裁废,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学部,国子监的历史使命便告结束。
1956年,北京国子监辟为首都图书馆。
1998年,辟雍对外开放北京国子监。
2005年,首都图书馆迁出。
2006年,北京国子监和孔庙成立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管理处。为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
北京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景区,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北京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和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占地面积为2万7千多平米。
主要景观
北京国子监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依序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主体建筑两侧有“二厅六堂”、御碑亭、钟鼓楼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前院东侧有敬持门与孔庙相通,构成“左庙右学”,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掌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门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华美,三门四柱七座,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
牌坊正背两面刻有“圜桥教泽”、“学海节观”,均系乾隆皇帝御书。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北为主体建筑辟雍。
集贤门
集贤门,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
太学门
进入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进入后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
琉璃牌坊
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他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琉璃牌坊辟雍
琉璃牌坊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徵著天圆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称为“临雍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
彝伦堂
彝伦堂内的王码学校彝伦堂,位于辟雍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敬一亭
敬一亭,位于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和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
十三经刻石碑
共190座,原立于东西六堂,现珍藏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内。这些石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十三部,计63万多字,为我国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我国石刻经书始于汉代,该部石经由蒋衡书写刻于乾隆年间,故又有乾隆石经"之称。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得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请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北京国子监导游词8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北京国子监它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与孔庙相邻。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历经元明清三朝,至今国子监已有720年的历史,乾隆曾有云:京城为首站住居,国子监为首站住才。现在我就带大家一睹这里的风采,提前祝大家玩的愉快!
现在大家跟我慢慢走咱们来到的是太学门,又称聚贤门,意思就是汇聚天下所有贤能的人。大家看太学门,这个门框和柱子都是黑色的,而国子监的黑门代表才,此才非比财,这里没有门槛是用了孔子儒家的思想:“有教无类”,这里不分贵贱,只要你有才品德好就可来此上学,国子监里面是凹进去的,是皇帝不希望才往外露,所以这里有聚才之意,民间也有:行尽世间万里路,不如国子监走一步之说。
大家跟我走进太学门前方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位于集贤门内,乾隆四十八年建造,是三门四柱七楼式,这三道门代表人间三宝:福禄寿,四个琉璃瓦柱子代表功名利禄,来咱们往上看上面大大小小的房檐,代表天上的北斗七星,每个门洞上方雕有汉白玉的莲花钉有喜得连科的象征,柱子上方的黄色小葫芦现在告诉我们他们高官厚禄,这三道门是文官走左,五官走右皇帝走中间,而中间的门叫龙门,古话说:十年寒窗读,只为跃龙门。就是他了。
大家跟我往里走眼前这个大殿叫辟雍,辟为开辟,雍为雍州,它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专供皇帝讲学,设计者是工部尚书刘墉,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辟雍环水工程,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圆内方的格局。大家跟我往里看,里面四个角的位置,有四根柱子大家注意看角上的三角形;是当年和珅提议在四个角上加上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所以有一句话这么说和珅:不到恭王府不知和神有多贪,不到国子监不知和珅多有才的说法。大家跟我走眼前这条桥只有当年的新科状元才能走,走到对面校长给他戴上顶带花翎好了,大家看这边是六堂,它是位于辟雍左右两侧的66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现在我门看一下这边的彝伦堂,它位于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现在大家跟我往后面走,后面就是敬一亭,它位于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石经上共刻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相传乾隆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总裁来考订经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核订蒋衡手书的经稿,并把俗体字均改为古体字,使经文更加完善规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赞赏,被授以太子太保衔。这使和珅嫉恨非凡,权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间挖去石碑上全部改过的古体字。直到和珅垮台后,古体字迹才得以重新修复,至今碑面上还有一块块挖补的痕迹现在我为大家介绍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好了大家现在随便转转,拍拍照,大家拍的怎么样了我们的旅途快要结束了,大家尽兴么其实孔庙和国子监有太多的东西希望大家再一次光临在品味一下这里的文化,谢谢,大家再见!
第五篇:北京国子监中文导游词
北京国子监中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永安元年(公元258年)东吴景帝孙休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建业太学之滥觞。西晋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初立国子学。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之始。《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记载:“咸宁四年(278),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国子学限五品官以上贵族子弟方可入学。但国子学在西晋并不景气,尤其是西晋末年以后,时兴时废。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之后,建业太学中断。晋武帝死后,中原“八王之乱”,以王导、谢安为首的大族,于307年簇拥着西晋皇族琅邪王司马睿,仓促南渡至建邺(史称“永嘉南渡”),建立起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并在鸡笼山下建立建康太学。西晋末(313年),因为晋愍帝的名字叫司马邺,为了避他的名讳,又把建邺县改称建康县。后宋、齐、梁、陈先后在建康建立太学。刘宋时期,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召雷次宗至京师,令国子学开馆于鸡笼山,聚徒百人教授。刘宋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担任谒者仆射的官职祖。祖冲之花了较大的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重造指南车,发明千里船、水碓磨等等,是我国南朝机械工程专业之最早肇始。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北齐改国子学称之为“国子寺”。隋平陈以后,实行抑制江南地方势力的政策,摧毁六朝宫苑,漫天大火,烧炎千里,建康城全部被平毁,建康太学中断。隋开皇初年,决定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开皇十三年(593)国子寺不再隶属太常,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复名国子学。大业三年(607)改称国子监,监内设祭酒一人,专门管理教育事业,属下有主簿、录事各一人,统领各官学,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各官学的博士、助教、生员皆有定额。据《隋书·百官志下》记载: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 :“国子一百四十人……”。国子学与太学并立,是专门研习儒家经典的经学学校。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设丞一人,主簿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唐代曾几易国子监之名,曾改称司成馆、成均监,神龙元年(705)又复其名。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载:“凡六学,皆隶于国子监。”所谓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唐朝以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蒋州又一次成为南唐的都城。902年,杨行密被封为吴王,以扬州为国都,史称“杨吴”。后来权臣徐温操纵了吴国的军政大权。909年,徐温兼任异州刺史,由他养子徐知诰具体负责军政事务。937年,徐知诰代吴称帝,定都金陵,并改金陵为汗宁府,国号唐,史称“南唐”。939年,徐知诰称自己是唐明皇第六子永王的后裔。南唐的宫城设在金陵城的中央,大体上位于今洪武路一带,设南唐金陵太学。宋沿唐制,分设西京国子监(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京国子监(今河南省开封市),增辖武学。宋代国子监亦屡易其名,有时称国子监,有时称国子学,其职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作为官学最高管理机构,二是生徒就学的最高学府。如北宋著名学者程颐曾任判西京国子监,胡瑗曾以直讲名义兼判东京国子监。宋太宗端拱二年(989)曾改国子监为国子学,淳化五年(994)又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名称反复变化。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称国子生或监生。宋初无定额,后规定200人为限。但实际数量很少,故可插班补缺或旁听。国子学设判监事总管学校,由直讲教授经业和训导德行。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范仲淹提出“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改革主张,改革当时教育系统,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先行实施改革,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辽代的中央官学中亦设有上京国子学、中京国子学、东京国子学、西京国子学和南京国子学。其中除南京国子学外,其他均无明文可考。金代的国子学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始创,规定词赋、经义学生百人,限宗室、外戚亲属及诸功臣三品以上官吏的兄弟或子孙入学。另外在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设有女真国子学,限金人子弟优秀者入学。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蒙古国子监管辖蒙古国子学,蒙古国子学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2)创立,入学资格限于随朝蒙古、汉人百官等,学习内容主要是以蒙古文译写的《通鉴节要》,并兼习算术,学成考试,量才授官。回回国子监管辖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90)创立。入学资格限于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学习内容以“亦思替非”文学为主,目的是培养诸官衙译史人才。元代又设有汉文国子学。所学课程有《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等。明朝国子监创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太祖建都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1306年,建元大德十年,北京国子监始建,初称为北平郡学,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南京国子监学生已增加到8000多名。1404年,永乐二年,北平郡学复称国子监。永乐十八年(1420),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于是明代国学有南北两监之分(亦称南北两雍)。1422年,永乐二十年,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国子监学习。但此种盛况为时不久,正德以后日衰。1650年,南京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乾隆年间,国子监祭酒仿宋名儒胡瑗苏湖教法,分经义、治事二斋教学,“严立课程,奖诱备至”,力主经世致用,曾使国子监出现“师徒济济,皆奋自镞砺,研求实学”的可嘉景象。但清朝末期日趋腐败,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1902年,南京清江宁府学在四牌楼江宁府学基础上建立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12月6日(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改革学制,设置学部,国子监裁废,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学部,国子监的历史使命便告结束。1956年,北京国子监辟为首都图书馆。1998年,辟雍对外开放北京国子监。2005年,首都图书馆迁出。2006年,北京国子监和孔庙成立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管理处。为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北京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景区,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北京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和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占地面积为2万7千多平米。主要景观北京国子监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依序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主体建筑两侧有“二厅六堂”、御碑亭、钟鼓楼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前院东侧有敬持门与孔庙相通,构成“左庙右学”,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掌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门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华美,三门四柱七座,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牌坊正背两面刻有“圜桥教泽”、“学海节观”,均系乾隆皇帝御书。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北为主体建筑辟雍。集贤门集贤门,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太学门进入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进入后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琉璃牌坊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他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琉璃牌坊辟雍琉璃牌坊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徵著天圆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称为“临雍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彝伦堂彝伦堂内的王码学校彝伦堂,位于辟雍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敬一亭敬一亭,位于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和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立于东西六堂,现珍藏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内。这些石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十三部,计63万多字,为我国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我国石刻经书始于汉代,该部石经由蒋衡书写刻于乾隆年间,故又有乾隆石经"之称。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得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请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国子监为AAAA级景点国子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