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庙导游词
文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你们向往已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欢迎各位的到来资中文庙。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位于县城大东街。不过前后经过三次搬迁后,于清道光九年(1829)将文庙迁于此地,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迁到此处呢?是因为呀在南宋时期资中的这条街上出一个叫赵逵的状元,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文庙座落的这条街叫状元街的原因。因为赵逵是一名文状元,而文庙则是来弘扬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会中他们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的先辈们就把文庙迁移道了此处。
大家首先请看这个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传说是状元赵逵读书时期洗笔荡墨的地方,旁边的高墙是“万仞高墙”。我们都知道,像皇宫这样高贵的地方,它的宫墙也仅仅被称为“数仞宫墙”。但是孔子庙里的宫墙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仞宫墙”呢?这是因为先人们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见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大家再看这2个华表,众所周知,华表是庄严肃穆的象征,一般出现在皇宫附近,全国各地一般的文庙里也是没有的哦,但为何我们资中的文庙里会出现2个高高矗立的华表呢?这是由于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古时候在人们心中享受着帝王的待遇。而这里的2个特别的华表也充分的显示出了当时这里的人们对孔子的万分尊敬和仰慕。所以说跟全国其他的文庙比起来,这2个华表也就显得分外的独特和珍贵了!
当然了,古人认为对孔子光是心中的尊敬是远远不够的,行为上也得充分的体现出
来,大家请看这块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也就是说在踏入此庙之后,哪怕你是当朝宰相、三军统帅、皇亲国戚,到了这里都得规规矩矩,毕恭毕敬徒步而行的穿过我们前面的这道“礼门”去里面祭拜孔夫子,因为这里是万世师表孔大圣人的神圣殿堂!
大家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里是不能随便进出的。它不像其他的庙宇,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烧香拜佛,求神许愿;这里就不行,平时的大门是关着的,只在春天和秋天的祭祀之日或全县学生大考的张榜拜孔之时才把大门打开,让官员、举人、考上了秀才和社会上颇有身份的绅士们才能进去,一般的小民百姓是不许进去的。今天来到这里游览的朋友们我想如果在那个时候至少都能算是秀才了,个个都是有功名的,绝对有资格进去朝拜孔圣人,请!我们资中文庙总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43平方米,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布局格调以山东曲阜的孔庙为原型,但规模要小一点。这个文庙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别的庙门都是向南而开,这里却是东西二门,东边叫“礼门”,西边叫“义路”,这个根据孟子的“以礼为门,以义为路”而得来的。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资中的文庙里有“五绝一奇”。首先让我们来先看看这其中的一绝——照壁。这个照壁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857),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川内所有文庙中设有照壁者只有这里一处,在全国文庙、孔庙也是极为鲜见。照壁中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寓意深刻,表现了精深的儒家文化内涵。七孔镂空壁塑的砖骨灰塑的工艺手法,极为少见。整个照壁长19.5米,高6米,雄奇瑰丽。
这七孔照壁主要表现的就是“鱼跃龙门”。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鱼跃龙门”里的“鱼”指的主要是鲤鱼,但是请大家仔细看,这照壁上的鲜活的鱼儿扁脑壳、大嘴巴、长胡子。不是鲤鱼,而是我们资中三绝之一的鲶鱼。资中的鲶鱼在清代就被刻上了照壁,这说明资中的鲶鱼并不是美名于现代,而是早在清代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这也使得这块照壁极具资中的特色和代表性!第一孔照壁主要传达出的寓意是比喻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之前好比河中之鱼,然后大家请看第二孔,在第二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龙头鱼身的“怪物”,但其实它是要表示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的过程中不停蜕变,更加精进的过程,树立一个要向“龙”转化的这么一个理念也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照壁上榜题文字“龙文炳跃”寓意苦读寒窗,鱼跃龙门,彪炳千秋。而第三孔讲的就是有了理想之后要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孔壁周围有一圈梅花,表示“梅花香至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高楼下的螃蟹,它比喻的是人心中的私心杂念,表示出,只有抛弃了心中一切的私心杂念,才可以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纵观这七孔照壁,主要的就是向大家告之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的付之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好了,大家现在请往后面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文庙的建筑布局是一个完全对称的建筑布局,它的中轴线就是我们的第四孔照壁和正前方大成殿里的孔子像这两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青石牌坊,正中为“灵星门”,左边是“贤关”,右边是“圣域”,表明这里是灵天宝地、圣贤之区。为什么要在这里立这么一个青石牌坊呢?这个在古时候是有讲究的,当人们来到文庙祭拜孔子的时候,要从这三道门进去。但是古人们在祭拜孔子的时候,他们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人要从不同的门进去,正中的“灵星门”在古时候是只有皇帝或者是皇帝钦点的状元才可以走的,左边的贤门是那时候被认为是有贤之士走的,而右边的圣域则是给得圣之人准备的。不过今天大家来到这里地位都是一样的,所以大伙儿也不必拘礼,请跟我来吧!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我们资中文庙的又一绝——“泮池”。为什么叫“泮池”呢?原来呀,在古代学校被称为“泮宫”。是由鲁德公在泮水之滨建立学宫而统一命名的。“泮池”的意思即是学校门前的水池,传说能振兴学业。在科举时代,童生考中秀才之后,都要到这里来绕池游走,庆贺入学,古人称为“游泮”,是相当体面的光宗耀祖之事。那么它被称为绝的原因是因为别的文庙的只有一个“内月池”即“泮池”,而我们的文庙不仅拥有“内月池”还拥有一个“外月池”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洗墨池”。两池两两相称,相得益彰。再有就是我们这个泮池本身,大家请看,横跨池面的一座刻有龙形的桥,叫做“状元桥”。跟全国别的文庙不同的之处在于,其他文庙的桥都是一桥一孔,而我们的状元桥是一桥三孔。是不是十分的特别呢?而且在其他各地的有些文庙里它的状元桥是封闭的,不过呀,因为资中在历史上一共出了2个状元,一个是南宋的赵逵,一个则是清朝的光绪年间的骆成骧,所以呀我们文庙里的状元桥是可以向游客开放的,大家不妨在这泮池边和状元桥上尽兴的游走一番,体检一下古时候读书郎升入学官和高中状元的喜悦之情!
我们先来到泮池的左边,现在我们看到这块高大的石碑便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在他40岁的时候,也就是康熙33年手书的《四书.大学》碑,距今300多年的历史,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康熙也下令全国,凡是有文庙的地方也就必须要立这块碑,现在有些文庙里已经没有了,而我们这里的文庙却至今仍旧保存了下来,这是十分难得和珍贵的。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虽然是一位满洲皇帝,但是他对汉族的儒家文化确是十分的喜欢。这块碑的内容主要是《大学》里经一章的内容,简单的说来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写这块碑的时候康熙正当盛年,其书法刚劲豪放,颇具唐人气韵,从这块碑里的书法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满洲皇帝的深厚的汉文化功底。这块碑与它正对面的石碑并称为资中文庙的另一绝,对面的石碑是明成化四年明宪宗皇帝书《御制重修孔子文庙碑记》碑。两块碑均高4米,宽1.9米,两两对称而立,两道碑文,碑体高大,尤显风采,均以帝王万乘之尊御书,堪称资中文庙之精品。
两座碑的旁边都各有一座祠堂,也是对称而立的。首先我们来看位于左边的名宦祠,名宦祠供祀的是外地人从隋到清在资州做官而政绩卓著的官员,如唐代的节度使韦皋、刺使羊谔、宋代的范祖禹等,一共二十八人。因为我们资中在历史上曾是州郡属的所在地,为州时间长达900多年,所以这里面的最高官就是州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委书记。现在我们来到了与刚才名宦祠对称而建的另一个祠堂,叫做乡贤祠,乡贤祠供祀的是资中人在外地作官而名扬青史的杰出人物,如西汉的词赋家王褒,南宋状元赵逵、南宋宰相赵雄等,一共二十四人。其中宰相赵雄为这里供祀的最高官员。乡贤祠的旁边有关于张大千所作的资中八景的介绍,我们知道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虽为内江人,但却与资中有着很深的情谊。因为他的亲戚很多都在资中,小时候他经常跟着他的二个来到资中玩,所以从小就对这里很了解。1956年张大千离开大陆移居法国的时候,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他便凭小时候自己的记忆,画了这资中八景图,送给自己的资中亲戚。大家不妨来欣赏一下国画大师张大千印象中的资中8景。
位于两座祠堂中间的这一排殿堂式的建筑叫大成门,又叫“戟门”。这道门同外面的大门一样,从前只逢祭祀大典之时才会开放,主要的作用是供文武官员休息整装的地方,平时只能从两边小门进出,左边的小门叫“金声”,右边的小门叫“玉振”。
现在我们穿过了大成门,来到了又一个圣洁的天地。这座院落叫崇圣祠,它与前面的大成殿错落有序,颇具匠心,布局是相当合理、巧妙的。资中的文庙的面积很小,但是他的结构确实十分的紧凑,我们可以看到左右两边的钟鼓楼也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了!两座楼也是对称而建的,用一句成语就叫做晨钟暮鼓。
好了,游客们,我们现在处于的位置是西庑,在正对面同样与它也是对称而建的是东庑。西庑和东庑在古时候又叫做“厢房”。它们在文庙里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陈列孔子和72贤人(也就是他的72位弟子)牌位的地方。但由于我们的文庙博物馆也在文庙内,所以这里变成了我们陈列我们文庙内珍贵文物的地方。那么我们首先来欣赏这块石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这组碑刻一共七块,每块长2米,宽1.2米,是质坚粒细的巫峡石刻制的。话说在清朝的咸丰年间,资中人李福州靠一手熬糖的好手艺,成了当地八大首富之一,就在县城外牛寨溪修起了“李家花园”。李福州读书不多,却天资聪慧,发财后不惜重金购买名人字画装点花园,有一次他在宜宾做生意的时候,发现了黄庭坚的这幅字,他非常的喜欢,并派人专程从巫峡开采到了上好的巫峡石,又花重金请了一位成都的工匠高手,在自己的家里面把黄庭坚的这幅《幽兰赋》给刻了下来并用他来装饰自己的书房。不过十分可惜的是,待到这位商人死去了之后,后辈式微,字画散尽。而这7块石碑每个就重达1吨多,无人搬动。新中国成立之初,土改时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分到了这堆石头,将它们砌成灶房外墙和猪圈。建房时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碍事,就将无字的背面放在外面当猪圈墙,有字的一面是自家灶房糊上了泥巴。谁知这样就完好地保护了石碑,还使它“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74年,当时我们文庙的老馆长杨祖垲老先生才意外的发现了这块珍贵的石碑,经过细心的清理、保管之后,这才让此碑重见天日,也让大家一饱眼福!
这块碑我们又把它称为“三绝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在文、书法、雕刻这三方面都是可以堪称“三绝”的石刻。首先是它的文章此文是唐代的韩伯庸所作,大家请看:“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意在说吸收了天地精华,有国香之资的兰花却因出生不好“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而无人知晓只能孤芳自赏。然后文章说了三个故事来赞美兰花,第一个便是“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今”。这里的夫子便是孔子,说孔子发现的兰花之后很是喜欢,便弹琴给兰花听,以此来赞美兰花的高洁。第二个便是“燕姞梦兰”的故事,说燕姞只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女子,一日梦见他的祖先给她一棵兰花,告诉她这兰花将来会是你的儿子,你现在收下她之后,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般的来爱你,而后当时的国君郑文公爱上了这位叫燕姞的女子,并以兰花作为定情之物娶了她,果然婚后为郑文公生下一子,取名为兰,也就是后来的郑穆公。第三个讲的便是屈原也喜欢兰花,赞美兰花,我们可以看到,碑里提到的“骚人,楚客”指的就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兰花的确是有国色之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寄愿移根于上苑”,即搬到了皇宫受大家的赏识。介绍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难想到其实孔子的遭遇就像兰花一样,一开始周游列国,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被赏识,而后才被人们认可,受到大家的尊敬。因此把这篇《幽兰赋》放在祭拜孔子的文庙里,也是十分适合的。我们再看他的雕刻,说它绝是因为这位工匠的刻工了得,他把黄庭坚每个字的虚笔都刻得近乎完美,栩栩如生,十分难得。当然了,三绝”中最绝的还属黄庭坚书法,全文396个字,平均手掌大小,写得气韵横生,是50多岁的黄庭坚第一次被贬后奉召回京时书写的。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跌宕开阔、沉着刚劲的手法,来表现受冤平反后的心情及对兰花品格的向往。碑文中的字体奔放壮美,章法连绵,是黄书的代表作之一。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块碑很值得一观呢,欣赏完我们文庙的石刻精华之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馆内的木刻精华,我们文庙的镇馆之宝,也是我们文庙的第4绝——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这块牌位是在明代嘉靖九年(1530)时制作的,已经有480多年的沧桑岁月了。根据史书的记载明世宗嘉靖九年,礼部议奏:“人以圣人为圣,圣人以孔子为至”。孔子是至贤,但毕竟是人臣,因而应当去掉“文宣王”的王号,改称“至圣先师”,准奏后,嘉靖帝就诏令全国,“去塑橡、设木主、罢封爵”,意思是说文庙以后都不准在供奉孔子像了,把孔子像换成孔子的牌位进行拜祭久可以了。而且嘉靖皇帝还颁布了各地制作孔子牌位的统一规格和标准。按照规定,孔子牌位必须是“高二尺三寸七分,厚七分,阔四寸,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不能大,也不能小,规矩是相当严格的。以至于现在山东曲阜孔子庙内保持着的一块嘉靖九年制作的孔子牌位,其长宽高厚完全按照朝庭规定的尺寸而作。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我们资中文庙内的孔子牌位却忤逆了“天威”,光是通高就有八尺八寸六分,超出当时规定的3倍,它的宽是四尺二寸,厚度七寸五分,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了嘉靖皇帝所颁布的孔子牌位的规格大小。其二便是按规定,牌位必须“朱地金书”,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位却是金底黑字,正中的“至圣先师孔子牌位”是用黑漆写在金榜上的。可以说,这块牌位无论是从尺寸大小还是字体颜色上都没有按照当时皇帝的要求来制作,我们都很清楚在封建专制社会里,是最为忠君守道的。但是当时的这里的人们为什么偏偏如此大胆的顶风违命,抗旨不尊,公然的忤逆天威,炮制出了这么一块欺君之物呢?有人说或许是对资中文庙的一个特许,因为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都是站着的。。。但事实上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这也成为了我们华夏神州所有文庙中永远的未解之谜。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此牌四周缕空雕刻着九条龙,二条凤,外围是以花瓣和海涛、龙凤缠绕其间,栩栩如生、呼之欲飞……可以说此牌构思巧妙,形态生动,技术精湛,气势恢宏,是不是令大家叹为观止呢?其实现在在山东的孔子庙里也有这么一块一般大的牌位,只不过那个牌位是清代才立的,而我们这块是明代就有了的,相比起来,我们文庙里的这块牌位不仅大,而且历史更悠久。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它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是十分不易和珍贵的。怪不得此牌被人们誉为“中华第一牌位”。
下面我们来到的是东庑,这里同样也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馆藏文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拓画,是从我们资中南宋时候出的宰相赵雄的墓里拓画下来的,这幅图的名字叫做“宰相出行图”当时发现的时候,墓里的图画都是彩色的,非常的漂亮。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资中清朝光绪年间的状元骆成骧的照片。他17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这块“经魁”匾就是他中举人的时候,送给他的外公的报喜之物。31岁时被光绪皇帝钦点,成为清朝唯一的川籍状元。这块“状元”匾就是在他中状元之时候,送给他的舅舅的报喜之物。这个“状元”匾上的“钦点”二字便指的是光绪皇帝的钦点,那么为什么光绪帝会钦点他为状元呢?我们可以开看看下面的文章,这是骆成骧在当时殿试的时候手写的《殿试策》。单从这篇字来讲就写的十分工整,如同现在的印刷一般,由此可见骆成骧的书法功底。据说当时光绪皇帝临轩侧问当下应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并要求大家畅所欲言,于是骆成骧就在这篇文章中写下了4个点来回答光绪皇帝所提出的问题,这4点分别是:整军练兵、兴修水利、例行节俭、惩治贪污。可以说这4点建议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受用的,光绪皇帝看后十分喜欢,便钦点了骆成骧为状元。由于其出身于贫寒农家,中状元后骆成骧并没有做官,而投身教育事业,大力的兴办学堂。他在当时的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做过首席提调,后来回川以后创办了四川高等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大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份《殿试策》的原件就保留在了现在四川大学里。
走出东庑,我们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资中文庙的核心部分——大成殿。大家请跟我来,这片宽大的平台是祭孔之时举行八佾盛典的地方。所谓“八佾”,是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排列成行,纵横都是八人,一共六十四人。诸侯只能纵横六人,叫“六佾”;大夫纵横四人,叫“四佾”。孔子是文宣之王,连皇上都要对他顶礼膜拜,当然要享受八佾之舞的最高待遇了。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大家还可以看到对面的一座黄色的琉璃瓦建筑,那就是我们的资中“武庙”。现在现存的文庙是全国有29座,现存的武庙在全国有10座。文武庙并存且相距如此之近的在全国已经十分少见了,所以2006年的时候,国务院就把这两座庙一并归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曾讲到我们资中文庙有5绝1奇,我们先前已经欣赏完了4绝了,那么剩下的一绝和一奇便是在我们的这做大成殿里面。请!首先大家看到的便是我们大成殿中心的孔子站像!这尊孔子站像高3.85米,底座1.2米,石像净重7吨。站像姿取的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的“至圣先师图”。它便是我们文庙里的一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全国的29座文庙里的孔子像全都是冠冕庄严的帝王坐像,原因我们刚才有讲到是由于孔子被封为“文宣王”,要享受帝王的待遇。而我们这里的孔子却塑得是站着的布衣像。很多人曾对此表示不解,为何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是站像而且还是布衣的呢?我们都知道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学乐于苌弘”。即是说向师襄此人学了琴,而后又向苌弘学了音乐。而苌弘又是我们资中人,根据孔子一直强调的“尊师重道”的思想,那么在老师的故乡孔子他便要站而不坐,以表示他对自己老师的尊重。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恭身而立,双手前伸上举,作“天揖之势”,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彬彬有礼,尊师重教而平易近人的圣洁丰姿。其实呀,在南京的夫子庙里也有一座孔子站像,不过那尊站像仅立在门口不受祭拜,而我们资中文庙里的布衣孔子站像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要接受祭拜的孔子站像,这也便使他成为中华一奇。
现在大家抬头看到的这10块匾,便是我们资中文庙的第五绝了。这10块匾里面有8块都是清代从康熙到光绪8个皇帝为孔子题写的。因为呀,当时康熙皇帝规定凡是要做皇帝的人都必须为孔子题匾,这样才能有资格,所以康熙帝便带头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写下了正中最高一块“万世师表”匾,意思是说千秋万世都要以孔子为师,以孔子为表率;第2块是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题写的“生民未有”,意思是说至从世间有了生灵以来都没有再出现过像孔子这样的人物了;第3块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年(1732年)题写的“与天地参”,这里的“参”是第三的意思,就是说天为一,地为二,孔子为三;门口上面是嘉庆皇帝于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题写的“圣集大成”,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集大成于一体的;然后依次是道光皇帝题写的“圣协时中”,意思时说孔子是圣人,他讲的中庸很能教育人;咸丰皇帝题写的“德齐帱载”,意思说孔子的道德学识用布都写不完,用车也载不完,以此来表现孔子的学富五车;同治皇帝题写的“圣神天纵”,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神人,他的行为是天都要放纵的,表示孔子不受天地之约束;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要谈文化的话,只有孔子才能算得上有资格。这便是清朝8位皇帝为孔子提的匾,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八皇匾”。这些全都是万岁爷们的亲笔题词另外还有两块是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德配天地”、国民党总裁蒋中正题写的“道冠古今”。提起林蒋二位题字的匾额,“文革”开始后,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极左思潮冲激下,难逃厄运,红卫兵准备砸烂此二块匾额。这紧急关头,原县文管所所长杨祖垲急中生智,将二块匾额当着文庙大门安上,真乃天意,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刚刚合适。杨在上面涂上了红漆,并在大门正面写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在大门背面写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革命口号,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在打倒“四人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把这两块匾恢复原状,理直气壮地挂在文庙大成殿内。
好了,对于文庙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这一次的游览中感到高兴。
第二篇:文庙导游词
大家下午好!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千里不相逢,很高兴在这晴空万里的中午与大家相逢。我叫温振博,本次我们将重点游览文庙,那么在途中呢为了大家的安全呢,请大家尽量不要走散,那么在我工作中有什么做的不对的请大家提出来,那么我会竭尽所能的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带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好了,趁着离我们文庙还有一段路程,我先给大家讲下文庙大致的情况吧。
文庙是新世纪新柳州文化璀璨的一颗明珠,同时它也是“龙年盛世看龙城、欢乐健康游柳州”的系列精华游。那么大家一会到文庙大门的时候请高台你们的贵脚,不要踩门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这就是对孔子他老人家的一种尊敬和敬仰,所以有劳各位了。那么文庙什么个概念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文宣王庙的意思,那么也就是孔庙的别称了,当然它是用以祭祀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柳州是个有着两千多年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古城,那么从唐朝以后,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举国祭孔,孔庙又称文庙,庙学合一,也是祭祀孔子,同时呢也教育了人。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后来唐元和十年六月(公元815年),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发现柳州文庙已破损,他感到很可惜,就组织官民,花了两个月重修文庙,由他亲自撰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到明朝洪武初年(1373年),在柳州的府学(也就是现在的映山街二中)和县学(东台路原市机关幼儿园)又建了两所文庙。1928年,柳州文庙在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就烧没有存在了。从此,重修文庙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2009年的时候,柳州市政府决定于柳江南岸定在登台山下,驾鹤山侧、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独厚,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2010年 3月份开始动工建设的柳州文庙,仅用短短半年时间就像刘谦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选址,可以说是涅槃重生,依山临水,有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有写道这样一句话 “北有曲阜,南有柳州”这是对柳州文庙建造规模的尊称,那么他身着十二章帝王服,头戴十二旒冠冕,让人不得不想起可敬可爱的孔子那慈祥的仁爱的笑脸。那么它以灯台为靠、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建成后的柳州文庙,将与亚洲最大人工瀑布蟠龙山和历史悠久的窑埠古镇等,成为“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如果你登山远眺,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
在国内2000多座文庙中,唯独柳州文庙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灵气远胜他乡,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地理位置就是朝着西北方向,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可以说文庙是富有风情万种的旅游胜地。
第三篇:资中文庙导游词
资中文庙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您们好!欢迎您们来到我的家乡——内江市资中县,我叫李小辉,很荣幸能够成为您们此次旅游活动中的导游之一,下面我将为您们介绍一处极具资中特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讲解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错误,请您们谅解!
文庙在资中县城北门外。北宋雍熙年间开始建于县城东街,清道光九年(1829年)迁到现址重建。文庙占地7035平方米,全部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资中文庙是全省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文庙,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四大文庙之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2006年05月25日,资中文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有趣的是旧时文庙只开边门,不开正门,只有资中出过状元,可开中门;更有趣的是一般文庙只供大成至圣先师牌位,但是资中文庙不但供奉着孔子的牌位而且还立有孔子的雕像。(请问朋友们这是为什么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因为资中人苌弘曾是孔子的老师,所以资中文庙破例用雕像来记其事,因此资中文庙祀有孔子全身石像,为国内少有!
在游览的过程中您们还将看到万仞宫墙、月池、华表、照壁、礼门、义路、灵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钟楼、鼓楼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景物。其中孔子神像、孔子牌位和殿堂上的10块匾额被称为“资中文庙三绝”!下面就由我向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有关这“三绝”的知识!
第一绝就是在大成殿中有全国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相传,大成殿里这尊站立着的石像为“三国时石工为之”。(很多朋友们可能参观过其他地方的文庙,您们在那里看到的是孔子的坐像,请问朋友们您们为什么在资中文庙里看到的却是全国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呢?)这是因为资中是孔子老师苌弘的家乡,孔子一生提倡尊师礼教,在老师苌弘的家乡资中,学生孔子哪里有坐的道理。
第二绝就是挂在大成殿中的10块匾额,它们分别为清朝的8个皇帝和国民政府的两名首脑人物所题写,居中的一块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下面一块是雍正皇帝题写的“生民未有”,第三块是乾隆皇帝书写的“与天地参”,余下依次是嘉庆皇帝题写的“圣集大成”,道光皇帝写的“圣协时中”,咸丰皇帝写的“德齐帱载”,同治皇帝写的“圣神天纵”和光绪皇帝写的“斯文在兹”,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写的是“德配天地”,以及总裁蒋中正写的“道冠古今”。
第三绝就是四周镂空雕刻着九条龙、二条凤,外围饰以花瓣和海涛的全国最大的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明嘉靖九年,在资中文庙“立”了500多年的“孔子”,被嘉靖皇帝名曰“正名分”的一纸诏令“去塑像,设木主,罢封爵”———自此这尊坐立着的塑像便由一块“高八尺八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厚七寸五分”的木制牌位所取代,设在孔子正殿左侧西庑堂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乡贤祠和名宦祠。乡贤祠前面立有一块高4米、宽1.9米的石碑,此乃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四年(1469年)书刻的《御制重修孔庙碑》。祠里供奉着以南宋状元,并享有“小东坡”之美誉的赵逵、宰相赵雄及大儒黄泽为首24名资中籍人杰。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供奉在乡贤祠的那位晚清状元骆成骧。资中人骆成骧,字公,他秀才是案首,举人是经魁,进士是状元,而且是清王朝267年中惟一的一名四川人中状元,又是四川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选议长。光绪27年乙未科那场殿试中,骆成骧以一篇不足两千字的《殿试策》震动朝堂,大受光绪皇帝青睐,被钦点为状元。
从孔子的老师苌弘到南宋的“麻面状元”赵逵,再到晚清状元骆成骧,北宋至清代,资中中进士者214名,举人220名。如此多的文化人世代相沿袭,想必与资中文庙里供奉着的不敢言坐的孔子塑像有关!连“至圣先师”都不敢坐的圣地,不出一大批文化人岂不是与“斯文在兹”的历史名城不符?
第四篇:建水文庙导游词
建水文庙导游词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简介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建筑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
太和元气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
学海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义路坊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
二、三进空间为建洙泗渊源坊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洙泗渊源”的来由是:古时鲁国首都曲阜,有两条河流,一叫洙水,一叫泗水。洙水和泗水交汇处即孔子的出生地,后来又成为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后人就以“洙泗”作为儒家和儒家思想的代称。“洙泗渊源”,意即儒家学说,起源于山东曲阜,洙水泗水交汇处的孔子故里。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
杏坛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
石龙抱柱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 4 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此匾是清代康熙皇帝到曲阜孔庙祭孔,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御赐。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称赞孔子是千秋万代人们的表率。到清朝时,康熙皇帝亲自写了楷书的匾额“万世师表”下诏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从此,人们便称颂孔子是“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此匾由雍正皇帝御笔题写,用于昭示后人铭记孔子在创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现存于曲阜孔庙。意思是说: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像孔子一样至高无上的圣贤,世上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以昭示后人铭记孔子在创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乾隆的“与天地参”(此匾由乾隆皇帝“临雍”释奠行三礼时题书,匾额悬挂阙里及天下学宫。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与天地参”的关键字是“参”。《周易·说卦》称:“参天两地而倚数。”《中庸章句》称:“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朱嘉注:“与天地参,谓以天地并而立三也。”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参”可理解为参拜之意,所以“与天地参”之寓意是赞誉孔子德行与天地并列,而为后人参拜。)、嘉庆的“圣集大成”(此匾是嘉庆皇帝登基大典过后到孔庙祭拜时题书。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圣集大成”之典故出自《孟子·万章》中:“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也,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这里用音乐作比喻:孔子善于把单个的音符,按音乐规律组成美妙的乐章,意即孔子能把古圣先贤的美德集于一身,形成自已的学术思想。)、道光的“圣协时中”(此匾为道光皇帝的御笔题书,意在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圣协时中”是道光皇帝的在道光元年(1821年)的御笔题书。“圣协时中”出自《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朱嘉作注曰:“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又“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的意思说: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能够节制,就叫做中;在表达情感时能恰到好处,能为众人接受,就叫做和谐。中时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和谐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做到了中和,就可立于天地之间。其深刻的寓意是在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咸丰的“德齐帱(读“道”)载”(此匾为咸丰皇帝御笔题书,意在赞扬孔子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完美无缺。现存于云南建水文庙。“德齐帱载”是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1851年)御笔题书。“德齐帱载”语出《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 不持载,无不覆帱。”帱,多音字,这里读“道”,覆盖的意思,言孔子之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经纬天地,无所不包,完美无缺。)、同治的“圣神天纵”(此匾为同治皇帝御笔题书,意在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圣神天纵”匾是同治皇帝于同治元年(1862年)御笔题书。“圣神天纵”的渊源分为两部分,一是“圣神”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程子注:“圣不可知,谓圣之至妙,人所不能测。非圣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另是“天纵”语出《论语·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降圣,又多能也。’”这里的意思是:孔子是顺就天时应运而生的圣人。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此匾为光绪皇帝题书,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现存于云南建水文庙。),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东西碑亭一座。东碑亭中立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这是用两块巨石和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雕刻而成的满汉碑,两块碑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首,将其联为一体。该碑原立于北京文庙内,临安知府双鼎摹刻于建水文庙,实属全国罕见的满汉文碑。大殿后墙外墙脚处,还立有十多块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圣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为滇南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
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第五篇:宁远文庙导游词
文 庙 导 游 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远文庙参观游览。
文庙是纪念、祭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殿堂。亦称‘文宣王庙’、‘夫子庙’、‘先师庙’、‘宣尼庙’或者‘孔子庙’。最早的孔庙,是汉代以孔子(公元前448年)的故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堂。南北朝时,梁武帝天监四年(502年),下诏建孔庙专祀,置五经博士,是在曲阜孔子故里之外,修孔庙之始。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下诏全国州、县学皆立孔子庙。自此,在全国范围内,州县级以上官学中均建有孔子庙。
宁远文庙又称‚学宫‛,它是古代由皇家开办的‚官学‛。是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中国儒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传播中华儒文化的载体。
宁远文庙始建于宋干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岁月流逝,沧海桑田,社会变革, 我国保存下来的文庙类建筑已经不多。宁远文庙成为全国保存较完整、始建年代最早的两处孔庙之一。另一处是曲阜孔庙,但它是孔子家庙,不具备学宫的功能。作为学宫的文庙,宁远文庙则是全国保存较完整、始建年代最早的了。
宁远文庙虽然经过宋、元、明、清十六次的修葺、修缮和重建,现仍保存有登圣坊、步贤坊、泮池、棂星门、大成门,乡贤祠,名祠、大成殿、东庑、西庑、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等建筑;并由万仞宫墙环围,分成两个院落,占地10282平方米,规模宏大。在中国现存古代孔庙中屈指可数。
〃登贤坊〃步贤坊〃
宁远文庙东、西两侧,分别建有‚登贤坊‛和‚步贤坊‛。‚登贤坊‛和‚步贤坊‛上分别嵌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门匾。这里‚道‛ 是指孔子的思想学说,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如载在头上的帽子一样,成为中华古今文化之顶:‘道冠古今’ ;‚德‛ 则是指孔子道德品行的高尚与博大,可与天地相齐。是对孔子思想学说与道德品行褒奖称赞之语。用‚登圣‛和‚步贤‛坊的命名,寓意登门进入文庙,是来拜谒先圣孔子、学习先贤孔子的学说。
〃泮池〃
由坊门进入文庙,我们看的是一个用条石砌成的、半月形池塘,称为‚泮池‛。
‚泮池‛ 有两层含意。一是‚池‛ 表示水,它源于周朝时,周天子建了座四面环水大学堂,称为‚辟雍‛。用泮池象征环水与‚辟雍‛,表示文庙是天子办的学校,是‚官学‛。二层含意是孔子曾在叫‚泮水‛的地方办学授徒,传播儒家文化,是孔子讲学的地方。称‚泮池‛,表示文庙这处学宫,是师承孔子的学说,读的是孔子的书。
中国古代分‚官学‛和‚私学‛,私学有‚私熟‛‚蒙馆‛,唐代起有‚书院‛。官学称县学、州(府)学和国子监(京师所在的中央级官学),官学生必须由官府主持的各级考试选拔,方能进入官学。入了官学,称为‚入泮‛。这在《儒林外史》、《拍案惊奇》等明、清小说中常有描述:称某某为‚尚未入泮‛,即‚未考入官学‛。
新入官学的学生,进入学宫需要绕泮池而行,以此象征‚入泮‛。古代官学生不仅享有公费入读的优待,在见官、过堂等公事礼仪上,也与普通百姓不同,官学生见官员,不需下跪,只拱手称‚学生见过某某大人‛即可。官学生犯罪,受审,要先革除顶戴(即帽子),才能称为犯人、才能用刑。不革顶戴,你就处罚官学生,你就犯了‚犯上‛的大忌,因为官学是天子办的,官学生是‚天子门生‛,你蔑视天子学生,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
后来一些学人,对文庙泮池有了新的称呼,叫‚学海‛,意为‚学海无涯苦作舟‛。用以鼓励学子们刻苦攻读,方能到得成功的彼岸。
宁远文庙的泮池直径达35米,深达2.1米。从建筑设计的功能上来说,它是古代用于储水的消防池,但在设计时,建筑师不仅付与了它深刻的寓意,而且把它加以艺朮化了。两者相结合,创造了文庙建筑规划的和谐美。
棂星门
过了泮池往北,就是棂星门。棂星门原建在皇帝祭天的天坛内,据说是天上星宿们进出的门。宋代时,皇帝命在孔庙内建筑棂星门。当时,人们认为有才学的孔子,是天上文曲星降世,所以,在孔庙内亦应建棂星门,有尊天必须尊孔的意思。我们今天仍可在人民群众家中,看到立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的木牌,其实就是把‘师’放在与天、地、君(君王,国家)、亲(祖先)、相等同的地位来尊崇的。
另外一层意思是,寓意官学生进了这个门,人人学有所成,个个成为栋梁之材,能为国家所用的意思。
宁远文庙的棂星门,宋代为木质,明代换为石质。它为三门四柱冲天式石牌坊,门坊上用镂空高浮雕工艺,雕刻有人物、龙凤、花、木等精美图案,四柱的顶端各坐着一只雄狮,(亦称貔貅、避邪);中门门匾两侧,原有两个人物,双手上下各展示一个条幅,条幅上分别写着‚连升三级‛、‚封侯拜相‛,民间称其人物为‚加官‛。表现的是古代人对‚学而优则仕‛ 的诉求。可惜这两个人物文革中被凿去了,至今无法修复。
门坊前,左、右立有一对园雕石头狮子,异常精美。在门坊的背面,龙,凤图案有一些变化,呈现出凤在上,龙在下的格局,为我们留下了一道历史时代痕迹。这座棂星门,是淸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八年(1882)期间,修缮时重立的。那时,正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年代,建筑修缮设计者,把这一图案设计用在牌坊的背后,是与‚垂帘听政’相吻合的。这种图案装饰,只有清慈喜太后陵建筑上和宁远文庙发现有。
棂星门与泮池的两侧,是占地6亩余的文庙前院,遍栽丹桂以及香樟,与泮池中的莲荷组成了一个优雅、清静的林园。形成远离市声喧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良好学习环境。
大成门
过了棂星门,北行近30米,就是大成门建筑。它与两侧的‚乡贤祠‛和‚名宦祠‛东西向东成一线,与东西两侧的万仞宫墙相连接,将整个文庙分成了前园后院式的建筑格局。
‘大成门’的称谓,来源于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也。‛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学术思想,集先贤、先哲思想之大成,是对先贤、先哲们所创造的文化,进行综合与总结,孔子的学说,是中华先贤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大成门前后屋檐下,挺立着四根蟠龙石柱,它是用整体高5米、直径达70CM的大理石制作而成,柱身上用高浮雕镂孔手法,雕刻出缠柱的蟠龙,脚踏祥云,昂首奋力向上的图案。龙身线条流畅,造型栩栩如生,力度感极强。龙,本是生活中没有的动物,它是古代人们根据大自然中电闪、雷鸣、洪水等现象,臆想出来的一种‚神兽‛。古代人们赋予了它牛头、鹿角、蛇身、凤爪、鱼尾的形象。建设宁远文庙的无名石雕艺朮家们,凭借深厚的生活积累,为了将龙緾柱的力度体现出来,不用半圆形鳞片和圆圆身躯,改用攒尖状鳞片和精干的身躯来表示,更显得苍劲有力。
在石柱上方的梁坊下面,装饰着一对‚双狮戏子‛的木雕雀替,这对圆木狮雕,显得玲珑剔透又活泼可爱,动感极强,是十分难得的古代木雕精品。它用中文的谐音,寓意‚狮子情深‛,刻划出‚师生情谊‛。师即老师,子即学子,学子是古人对学生的雅称。
宁远文庙大成门,为三级马头山墙式过厅建筑。两侧的马头山墙上有精美的灰塑与壁画。过厅的中前部,釆用木板壁隔断,开了三个气势恢弘的双开大门,门扇上钉缀着只有皇宫、府才使用的金黄色的门钉。为什么文庙建筑,能使用如此高规格来装饰呢?因为孔子曾被历代皇帝赐封过‚先师‛、‚文宣王‛。旣然是封爵为‚王‛,也就与帝王们成了一家了。所以孔庙的大成殿,能用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能建有龙图案的丹墀。能用金黄色的门钉。
大成门的中门,门档是一对雕琢精美的抱鼓石,上面雕刻有‚鲤鱼跳龙门‛、‚凤鸟展翅‛的图案,借图案勉励和激励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高中榜首,鹏程万里。
门档,顾名思意,是能挡住大门关合时带来冲击力的建筑构件,建筑学上又称‚门墩‛。而户对呢,则是指大门上两个(或四个),穿过大门边框,固定门后上户枢的园形短木栓。因为它们对穿大门上框,而门又称‚户‛,所以人们就称其‚户对‛。后来演化出人门常说的‚门当户对‛,则是指门第相当的意思了。
大成门中门,挂有一幅蓝底金字的楹联,上联为‚半池莲荷一园丹桂‛,下联为‚千年文庙万代德名‛。把宁远文庙的环境与历史文化,用十六个字,精炼而巧妙的勾勒了出来。
大成门的门匾,为清雍正皇帝题写。门匾四周装饰九龙护匾镂孔木雕图案,九龙首尾缠绕,构图精美异常。
铺首,也称门环、门扣,是古代门扉上的环形装饰物,它既能当做门拉手及敲门对象,起着实际作用,又能起到装饰、美化大门门面的艺术效果。文庙大成门的铺首,为兽首衔环之状,它起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祈求神灵像兽类敢于搏斗那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取其善守济,用其镇凶辟邪,表示避祸求福。
大成门山墙上的灰塑、壁画与檐下的石雕龙柱、双狮木雕等建筑装修,共同构成了宁远文庙融绘画、泥塑、石雕、木刻于一的、综合性的建筑装修艺术特色。
乡贤祠与名宦祠
大成门两侧,右为乡贤祠,左为名宦祠。乡贤祠与名宦祠,是明代时才开始在文庙内设立的。
乡贤祠,主要供奉本地对社会、对民众有贡献、有影响人物的生神牌位,宁远县如唐代状元李合、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明代进士雷复、明义士欧善堂等人,曾入乡贤祠受祭祀。用以激励教育本县市民从善如流,仗义勇为、成才出名光耀郡县、造福桑梓。用现代的观念来解释,相当于被表彰的‚优秀市民‛。名宦祠供奉的是曾在本地为官,有德政,为本县做过大事的官员生神牌位,用以让人们记住这些官员,同时,也用以激励后任官员为官,要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让人敬佩的官。相当于我们今天表彰的‚优秀公务员‛。
乡贤祠与名宦祠进入文庙后,使文庙不仅具备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又具有了社会教育的功能。
丹墀及月台
进大成门,一个宽阔的庭院展现在我们面前。距离大成门30多米的庭院中,耸立一座黄瓦红梁的宫殿式建筑,两边廊房环绕,将大成殿合抱在庭院中央。
正殿的前面是石砌月台,月台前正中有五龙丹墀。丹墀也称丹陛,它是帝王宫殿专有的一种建筑。丹墀通常雕琢山水云龙,用龙表示真龙天子,象征帝王的威严;用山川大地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文庙的丹墀为什么雕五条龙呢? 相传与孔子降生时的天象有关。
我们来看文庙的丹墀,它呈正方形斜铺。宽4米,长4米,用四块巨石拼接而成,用的是高浮雕镂孔工艺,中间龙头凸出30多厘米,而缭绕的祥云,镂空处厚度不超过3厘米。只见一龙头居中,高高昂起,四龙头在四角奋力昂首,吞云吐雾。五条龙首尾相缠,蟠云拨雾,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其造型之生动,雕刻之精美,令中央美朮学院周令钊教授看了大为惊叹:宁远文庙的丹墀龙雕,比故宫太和殿的丹墀还要精美!这番话是1985年周教授带研究生来九疑采风时,参观文庙后说的。
月台是祭祀孔子时演奏乐舞的地方,建在1.8米高的石雕须弥座上,上环石护栏。须弥座及石护拦板上,雕琢有36方精美而富有寓意的图案。这些图案中,有寓意年轻学子的‚虎虎生气‛‚骏马千里‛;有寓意吉祥富贵的‚丹凤朝阳‛‚花开富贵 ‛;‚三羊开泰‛‚鹿鹤同春‛‚玉兔望月‛。还有寓意‚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就是财富的‚摇钱树‛。有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成名成家的‚福禄蹱至‛、‚喜鹊登枝‛、‚连升三级‛、‚封侯拜相‛。还有象征聪明才智的‚暗八仙‛图案。
龙纹图案,黄色琉璃瓦,在封建社会是帝王家专有,孔子庙能享用这些图案以及黄色,是因为孔子不仅被尊崇为‚至圣先师‛,还曾被封为‚文宣王。‛所以孔子庙才能享用帝王家的‚专利‛。
东庑与西庑
站台两侧的建筑,为东庑和西庑,廊坊式建筑。它们是孔子庙的配祀殿,供奉的是历代被称为‚先贤‛‚先儒‛的学者牌位。在这里供奉这些牌位,是要让这些知名学士受到人们的尊崇。同时也是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成名成家,成为有用之材,受到社会的尊崇。
大成殿
大成殿建在高两米的石砌平台上,歇山重檐,石柱卷棚。殿前、后檐下挺立着14根雕刻龙凤图案的大石柱,甚为壮观。这样的龙凤石柱装饰在大成门、大成殿及崇圣祠檐下共计20根。其中龙柱12根,凤柱8根,全都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雕琢,且全部为整体高5米以上直径大约近1米的灰色大理石制作而成,为全国古代建筑中所仅有。而凤柱,在全国古建筑中,是唯一有的。
宁远文庙龙柱与曲阜孔庙大成殿的龙柱相比,区别有三:
其一,石料不同,曲阜孔庙用的是玉石,宁远文庙用的是大理石,大理石的硬度比玉石的硬度、脆度要高,雕琢难度要大;
其二,雕琢工艺不同。曲阜孔庙用的是平地起花,即先把石柱雕成平面,在平面上起花雕琢,所有图案均不超过柱平面,为平板式浮雕。而宁远文庙用的是镂孔高浮雕,雕刻的龙凤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高低错落不一,立体感特强。
其三,图案造型艺术风格不一样。曲阜孔庙的龙纹图案,线条圆滑,造型丰满,而宁远文庙的龙纹图案,线条流畅,造型精悍,对龙身上的鳞片处理采用了攒尖三角形状,就使龙缠绕石柱的力度感明显增强,而曲阜孔庙用半圆形图案绘制的鳞片,其力度感就要逊色得多。
立在大成殿四角的四根角柱,支撑石柱的石墩,都是一只雄狮,雄狮奋力承起身上的顶梁大柱,形象的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师承重托‛。这里,古人巧妙的用‚狮‛与‚师‛的谐音,寓意老师承担着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栋梁之材的重要责任。警示‘为人师者不能误人子弟’。让老师在走进明伦堂之前受到提示,深明作为师者的责任之重。
在大成殿砖砌须弥座墙基上,绘有《圣迹图》。它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孔子的一生。原图绘于明代,刻于大理石板上,这里是根据拓片绘制而成的。每一幅图,都有一段孔子的历史故事。限于时间,这里我就不一一作介绍了,大殿内有《宁远文庙孔子五十一事》连环画册卖,你可以去买一套,带回去与孩子、家人共赏,相信定能获益匪浅。
大成殿内正中,一座三米高的孔子施教青铜像,端坐在神龛石座上,仿佛正在诲人不倦的讲学。神龛石座用巨石制成,雕琢成须弥座形式。殿中八根40公分直径大的、高16米的大木柱,直达屋顶,支撑着重檐屋面。这些木柱都是九疑山杉木。木材质地坚韧,木纤维棉长而通透,一一小材中水分易挥发,保持干燥,使木料能耐腐朽。殿中梁上悬挂着巨大的匾额‚斯文在兹‛与‚圣集大成‛。中柱上悬挂着长长的楹联,颂扬孔子丰功伟绩。匾、联均出自清代帝王之手。
殿內的石柱础上,刻着的浮雕小狮,毎一只的头都望着孔子神座方向,它向人们寓示:孔子作为至圣先师,是‚众望所归‛。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享殿,在大成殿两侧分别塑有孔子的四大传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和亚圣孟子,称为‚四配祀‛。
明伦堂
大成殿后左侧与东庑相通的建筑,便是明伦堂。明伦堂即我们今天的教室。中国社会对教育的目的有个最简洁的称谓,即‚教书育人‛。说明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重在‚育人‛。古代‚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白做人的基本伦理,所以学生学习的课堂被称做‚明伦堂‛。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每级官办学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像宁远这样的一个中上等县,学生的人数限制在六名童生。到了后来增加了武童生六名,计十二名,供养学粮六百担。
尊经阁
大成殿后右侧与西庑相通的建筑,是‚尊经阁‛。尊经阁主要是存放儒家经典著作的地方。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图书馆‛。
封建社会的教育方法,老师主要是引导人,大量的时间要靠学子们自己去研读历代儒家们的著作,了解不同时代儒家们对‚四书五经‛的论述、诠释。通过学习,阐述自己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科举考试的试卷,就是-篇精彩的论文之所在。
所以,官学不能缺了‚尊经阁‛。
崇圣祠
大成殿后面二十多米,就是崇圣祠。为硬山重檐式建筑。崇圣祠又名‘启圣祠’,是祭祀孔子父母以上五代先祖的享殿。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光宗耀祖‛思想的缩影。儿子成了圣人,父母也会受到皇帝的诰封。这既有不忘记父母养育之恩的德孝伦理,又有为先辈争光的意思。同时,也是对在读学子的一种激励。崇圣祠前檐下的两根凤柱,引颈长鸣展翅欲飞,惟妙惟肖。在全国现存古代建筑中,只有宁远文庙有凤柱。在全庙的20根龙凤柱中,凤柱占有8根。正是这些精美的龙凤石柱,形成了宁远文庙的特色,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宁远文庙才能跻身当时为数不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祠后是后院,原为学仓和庖厨等一些生活附属建筑。因民国时期办学校(简易师范)已被拆除。
纵观宁远文庙建筑,它的建筑装修,囊括了石雕的各种工艺手法,犹如一座石雕工艺博物馆。而木雕、壁画、灰塑这些建筑装饰,艺术也随处可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装饰中,龙的图案是其主流,既有石雕的龙图案,也有木刻的龙图案,还有灰塑的龙图案,琉璃龙图案,数不胜数。中国龙文化的研究专家庞进先生,2000年来到这里,花了半天时间,也没有数清宁远文庙建筑上有多少龙图案。后来,他在他的著作《龙起东方》一书中,留下了一篇文章——《宁远龙庙》。如果说精美的石雕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素养,那么把那么多重大的石料,在尚无机械的时代,从山中开凿出来运输到这里,并且安装上去,这就更让我们惊叹!更令我们佩服了!令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代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
站在宁远文庙这座承载中国儒文化的古建筑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儒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今天,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 已经在世界各国建立了400多所,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一股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潮,正末有穷期,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坚強文化自信,把我们优秀的中国文化的‚合和精神‛传承下去,传播岀去,造福人类社会。
谢谢。祝大家今天游览有所收获,心身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