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姓名 姓名 活动主题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1.支教,寻找优秀贫困生,进行生活和学习上的沟通和交流; 2关爱贫困山区孩子,提高道德标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活动中检验所学的书本知识。
3下田农作体验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和帮助须要帮助的人群走向美好的生活。
4走进养老院,关爱孤寡老人,奉献我们的一份爱心,让世界充满爱。5通过组织大学生下乡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宣传大学生的生活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2011年7月12日——2011年7月20日(暂定)
1、针对留守儿童和贫困山区的孩子,授课主要以教育(开文化课)为主,辅之是娱乐,结合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式,寓教于乐。通过道德修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
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使村民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为当地经济发展增砖添瓦。
3、寻访和收集资料,向农村宣传先进文化,丰富广大农村学生暑期生活,开展交流座谈会。
4、七月是丰收时节,我们将与本地的村民一起下田,一起劳作,分担劳作的艰辛和分享丰收的喜悦。
5、通过亲切的谈心、悉心的照料、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孤寡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形式 调查、访谈、教学互动、文艺演出、义工等
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一、安全可行性分析
队伍采用的是个人负责,队长领队的安全制。下乡之前的培训会明确地告知队员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并让他们签署安全协议。下乡的整个过程中,队长会对每个队员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群策群力,激情与理性相结合,共同搞好本次活动,决不因为一个人 的关系影响全队的活动,时刻把安全问题放首位,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杜绝意外事故发生,保证每个队员在队长或指导老师可及的范围内行动,做到统一去,统一回,统一行动。
二、活动内容可行性分析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特别是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本来就落后的教育体系使这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益更加得不到保护。很多的家庭由于太过的贫穷,小孩的上学情况都已经成为家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把下乡活动定位在道德修养的教育,环保与注意公共卫生意识塑造上,以期助其改善,也也希望通过关爱孤寡老人,让老人体会到世界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通过下田,体会农民的艰辛。
我们的队伍勇挑起帮助他人的责任,开展献爱心活动,捐赠一批学习用品,帮助和鼓励那些孩子学习的渴望。进行学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经验座谈会、学前教育观摩课,与孩子们手拉手支教活动:讲课和组织丰富的活动,以及认真写好调查报告。这样既满足了当地人的期望,也使我们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也将捐献一些物资,帮助孤寡老人,补贴他们的生活。
虽然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们的爱心是无限的,相信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留守儿童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茁壮地成长,孤寡老人能安享晚年!
三、队伍优势性分析
1、坚强的领导核心
指导老师付德刚老师,文学博士,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鼓励我们并参加于我们的行动中。在校深受学生欢迎,喜欢和学生交流,并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优秀的指导老师是我们下乡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2.下乡队伍的充分准备
(1)下乡前我们会先确定活动的方案及其分工,并且在下乡前由培训部对下乡队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确保下乡队员具备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并掌握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确保每一个队员在心理上、实践上、学术上都做好准备。
(2)我们的队员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会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从而确保我们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3)对我们队伍的每一位成员来说,我们对所从事的下乡活动与自身愿望密切结合,对其有较强的爱好和兴趣,树立了为当地服务的风范和责任意识,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以上内容是我们小组拟定的可执行方案,希望能够得到贵单位的接纳和支持此次的实践活动。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小组的负责人:吴龙恩,朱晓君。为了能够顺利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希望贵单位能够配合我们以下内容:
1.能够帮我们找一个可以支教的小学,学生人数大概在三四十人左右。(因为我们团队人数为10人)
2.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到达河源市龙川县,所以希望能有当地人带我们到乡村的小学以及介绍当地的情况,以便我们更快的熟悉当地,更好的开展活动。
在这里先谢谢贵单位能阅看我们这份方案!负责人: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二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 制定活动方案;
d 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
问卷、实验)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
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XX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3)》,布置暑假社会
实践工作。XX年7月5日——7月9日
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初步制定《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XX年7月10日—8月23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XX年9月5日前 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XX年9月初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
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4、举办“走向社区,走向实践”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
5、优秀论文汇编成册,并在校园网上交流。选送10份送中心校参评。
 
第三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七年五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崔丽华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
(一)组织形式:学生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居住相靠近的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可以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组织原则:
1.就近就便、力所能及、保障安全。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立足于所在社区、乡村。实践过程中要增强安全意识,不参加危险、无安全保障的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开展跨区的活动。同一社区、同一乡村的学生应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开展活动,活动的安排要以力所能及为前提。
2.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4.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5.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寒假实践调查(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
4)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村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乡村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当地资源状况调查;
8)中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 10)中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
12)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要求:各班必须从上述课题中选择一个实践调查课题,放寒假前在班内作好合理分工、分组工作,下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内以班为单位上交全部社会调查报告及10篇调查文章(用作文本方格纸誊写)。
(二)实践活动安排
1、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寒假期间继续开展“感恩活动”。每位学生开展“我当三天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责任心。
2、“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宣传服务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实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倡导低碳生活,呼吁更多的人关心和爱护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事业。
3、开展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区。在注重自身安全的同时开展以交通、饮食、防水、防电、防火安全和娱乐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为创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同时注重增加文明礼仪的学习宣传活动。
(三)寒假期读书活动
利用假期开展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快乐,增强精神力量,并写好读书征文。
四、活动总结
1、学生要认真填写《太平初中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以书面形式做好实践活动总结并附带证明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的,由组长牵头负责认真撰写一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附上所有参加本组活动人员名单。
2、各班级在开学后一周内要对活动开展情况及个人寒假社会实践表进行总结评比,评出班级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占本班总人数10%)。
第四篇:2015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15——2016学第一学期贾营小学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1.利用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2.走进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3.走进自然,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加强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三)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
(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六)具体活动内容:
1. 寻找春天 学做叶画
2.认识绿色食品 学做凉菜、水果拼盘,做饺子 3.小菜园 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4.走进纸的王国 学简单的折纸、剪纸 5.零用钱的调查 调查 采访零用钱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订好学期活动计划。
2.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3.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4.收集整理活动资料。5.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
七、活动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第五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下良小学六年级学生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活动时间:2016年3月15日
活动地点:下良镇下良村“农业科技园区” 活动主题:走进特色农业,了解科学种植 参加人员:全体六年级学生 指导教师:冯 军
一、活动目的、意义:
根据浙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科技造福人类”的教学要求,为切实加强小学生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培养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并使其不断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特组织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有:
1、让小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
2、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3、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体验能力 1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和团队协作精神。
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5、让学生亲身感受科技与人类的重要关系—科技的发展不断满足我们的愿望,科技造福人类,同时人类又是科技的缔造者。(重点)
二、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选择的主题内容,以自愿为原则,同学们自行分组,成立5—8人的实践活动小组,共分为四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工作。
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由学生小组自主完成,教师具体指导。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的认识和个人体验以及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综合评价,不要求研究的结果。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整个活动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活动一:活动准备
让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意义,设计活动调查表。
活动过程:
1、讲解此次活动的意义。
2、讨论、讲解什么是高科技农业。
3、设计活动调查表,掌握表格设计的大致格式,如: 2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标题、主要栏目、统计项、调查日期、调查人姓名等。
4、各小组制作活动成长记录袋,要求把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过程、体会、感想、收获等记录下来,整理收集的相关资料。制作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不限。
活动二:收集高科技农业的资料。
让学生通过各种调查方法,多渠道收集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具体任务分配如下:
第一、二组:园区有哪些技术是属于高科技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些?
第三、四组:园区都有哪些农产品?它们都运往哪里去了?
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实地查看,向“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人员询问学习,收集一些高科技农业的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综合。收集资料的方法、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活动三:我眼中高科技农业(课堂展示)
通过各组展示收集资料的情况,小组间充分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高科技农业的特色,懂得科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技造福人类这一主题。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 3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力、收集和利用资料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
活动过程:
1、首先由组长介绍本组的参观学习情况,组员任务分配情况、任务完成情况。
2、各组分别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的形式由各组决定。展示内容要紧扣主题。
3、围绕“科技造福人类”这一课题展开大讨论。
4、拓展。小组研讨:为了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
5、以小组说一说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体会。四: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探讨,让学生体会和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开展“我眼中高科技农业”主题活动,学生了解了高科技农业相关知识,懂得高科技农业造福人类的重要性。学习一些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简单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3、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调查研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对收集到的 4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4、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记录笔记,问题调查不完整,不能够完整的表述观察到的情景。
二〇一六年三月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