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范文大全

时间:2022-03-29 01: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第一篇:【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按大小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

活动准备

大中小的狗、帽子、围巾、棉衣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

师出示大中小的狗图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又有什么小动物来到我们小三班了?(狗)

内容

1、狗狗排排队

师:狗狗有什么不一样呢?(大狗、中狗、小狗)

师:那它们应该怎样排队呢?

请幼儿到黑板上来进行操作。

2、狗狗买帽子

师:这三只狗说,天太冷了,去超市买帽子吧。

师:到了超市,三只狗就开始抢着戴帽子,最小的狗戴上大帽子,像钻进了黑洞洞,最大的狗一戴上小帽子,才遮住了一只耳朵。三只狗都急坏了。

师:谁可以给狗狗戴帽子呢?

引导幼儿说出:最大的帽子卖给大狗,最小的帽子卖给小狗。

3为狗狗买东西

师:超市里还有些什么呢?(围巾、棉衣)

师:我请小朋友来帮忙给狗狗们买围巾和棉衣吧。

请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延伸

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大中小特征。

2、将图片投放到益智区。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数字和颜色分类感兴趣。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3.尝试根据不同色块中白色圆点的数量,放置相同数量和颜色的圆点。

活动准备:

1.幼儿玩过颜色分类游戏。

2.材料准备:《边做边学》操作材料,5个不同颜色的圈。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鳄鱼来了》。

2.创设意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是森林国王的生日,它准备了好多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也邀请了好多小动物去参加它的生日会…

3.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小老虎,小白兔,大象…)。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呢?它有几只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分好礼物送给国王吧!

4.游戏互动,看谁反应快。

师:森林国王还给我们准备了更加好玩的,漂亮的游戏场地(5种不同颜色的圈圈)。

a.教师分组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圈圈并站在圈内。

b.请幼儿数出自己所站的圈以及圈内的人数。

5.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师:还有一个小动物它也想参加国王的生日会,可是它的身体上有一些小秘密…(出示操作图片)。

a.提问:你看到的小蜗牛它怎么了?它身上的颜色完整吗?应该怎么帮帮它呢?

b.引导幼儿尝试填充颜色及点数。

c.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6.点评。

a.出示幼儿操作好的图片,请幼儿自由点评。

b.师:小蜗牛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解决了问题,它想跟着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国王的生日会,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好队形,准备出发吧!(幼儿退场)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各位园长、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它是“空气”科学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子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离不开空气,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大班幼儿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后,我选择了将“空气流动产生风”作为本次活动的感知探究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究体验如何产生风,引发幼儿对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空气的利用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针对我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① 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

② 运用所获得的体验探索怎样让水上的风车转动起来;

③ 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3、活动的重难点:空气虽无所不在,但它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

知与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难点为迁移经验解决“让水上风车转动起来”的问题。

4、活动准备: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一是经验准备:玩过魔术“不湿的报纸”,开展过与空气有关的活动。

二是物质准备:

① 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有洞与没洞的)

② 风车(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倍)

③ 报纸若干

④ 擦手布人手一块

⑤ 塑料盆4个(四个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两种,一种为高水位,水面与杯子的高度一样,可以发现水泡的现象;另一种是低水位,水面低于杯子,易感知气流的现象。)

三是空间准备:幼儿半圆型集中;分组操作采用五张桌子,分5组进行操作。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

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法有:操作法、设疑法、经验迁移法、猜想—验证法。

首先是操作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是幼儿

建构经验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动,从而保证了幼儿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

其次是设疑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通过提问,会提示幼儿探究的线索,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对所感知的经验进行整理。本活动大量运用了设疑法,“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的纸都湿了呢?”“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支持着幼儿的探究逐步深入。

再次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经验迁移法,经验迁移能够帮助幼儿在新经验与旧经验间架起桥梁,使新经验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环节、第三环节分别运用了经验迁移的方法。

此外我还将采用猜想——验证法,这是法国“做中学”教育模式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设想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案,然后实施方案,验证其可行性。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一种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态度,体现了新《纲要》中终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动在解决“怎样让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中运用了该方法。

三、说学法

我们总是说“教学方法”,可见学法与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参与探究,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试一试等方法,在与材料、同伴、老师的互动中,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善于学习同伴经验的能力。

四、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设计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与投入,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发现和探究的过程,真正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此,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活动,我将采用问题“前几天我们一起玩了魔术‘不湿的报纸’,谁记得是怎么做的?”,引发幼儿回忆变魔术的操作要求。此环节重在激活幼儿有关的经验和技能储备,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本环节预计时间为3分钟。

第二环节:动手探索,感知现象

我出示纸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请你们按上次的方法再变一次魔术,看看把纸放在杯子里是不是一定不会湿”,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在操作中将发现纸湿了,引发与原有经验的冲突,产生疑问: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纸都湿了呢?这时我会适时地引导幼儿将纸杯与上次魔术用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有孔和没孔。接着,我将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启发幼儿将两个杯子倒扣水中,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发现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时,会有气流从孔里出来,还会冒出气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请幼儿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同时,还要帮助

幼儿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经验,通过“是什么从孔里跑出来了?”“这些气泡是怎么来的?”等问题,让幼儿明确从孔里出来的是空气,空气流动会产生风,从而顺利进入下一环节。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因此本环节我预计的时间是10分钟。

第三环节: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将科学带到生活中和“用科学的意识”。因此,我设置了“怎样让小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情境,让幼儿运用感知体验的科学现象来解决具体问题。

教师出示泡沫小风车,鼓励幼儿猜想: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动、用水流等,个别幼儿会运用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理让风车转起来,对于幼儿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由于上述活动将使孩子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得以调动,玩一玩、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猜想也就会水到渠成。操作之后我将请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让风车转起来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引发幼儿关注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鼓励幼儿选择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纸杯,在水中以振动的方式,使空气从小孔中挤压出来产生风,带动纸杯顶上的风车转动,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本环节是难点,注重师幼互动,预计时间为12分钟。

第四环节:引发新的探究点,延伸探究

活动的最后,让幼儿自由地围在我的身边,抛出问题:刚才你们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试过了吗?有什么感觉?那杯子的大小和风车转得快慢有没有关系呢?我们下次再试试吧。我预计这个环节时间为5分钟。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

四、简单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七、总结,活动延伸

1、“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蛋宝宝放在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2、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在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强身健体。

2、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

材料准备:中草药图片

活动重点:

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情境表演“医院”

——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2、感知了解

——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3、讨论讲述

——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

——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4、活动延伸

——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活动反思:

科学研究应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几种常见中草药入手,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参观实物、观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有一次小朋友在擦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就问我“老师,我洗完脸以后,手上,脸上本来有水,为什么我用毛巾一擦,水就没了呢?”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我们设计了本节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实验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吸水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培养幼儿能用记录表记录实验操作结果的能力。

执教人:蒋娜

活动名称:科学活动《吸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哪些物体能吸水,并能比较其吸水特点。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餐盒,水,卫生纸,海绵,布块,粉笔,塑料纸,积木,硬币,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魔术)

师:小朋友们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的 ā á ǎ à实验室,在开始做试验前,老是要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我们一起来看,会有什么奇迹发生?(教师操作:将白色宣纸折成一个正方形,四个角分别依次蘸入不同颜色的水中)。

师:老师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幼:我看到老师将白纸站如不同颜色的水中,之后白纸变成了彩色的纸。

师:这说明了什么?

幼:白色的宣纸可以吸水。

二、讨论:

生活中那些材料可以吸水。

师:在刚才老师为大家表演的小魔术中,我们发现白色的宣纸可以吸水,那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小朋友县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幼1:卫生纸。

幼2:毛巾。

幼3:衣服。

师:小朋友都说了好几种可以戏水的东西,今天,老师在实验室里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但是,我和小朋友一样,都不知道这些材料那些能吸水,那些不能吸水。

三、实验操作。

1、介绍实验材料及实验要求。

师:小朋友先来看一下,我们的 ā á ǎ à实验材料都都哪些呢?

幼:有卫生纸,海绵,硬币,积木,塑料纸,粉笔,布块。

师:在我们实验室里,有一些小要求,我相信,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很好的遵守要求,认真做实验的。(1、先将记录表取出,放在自己的右手边一侧。2、拿起每一种材料,只需往水里蘸一下,就立即取出,放入操作筐。3、保持桌面干净整洁。4、每做完一种材料的实验,就要开始记录。边做边记录。)

2、幼儿操作。

3、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操作结果。

四、教师验证。

1、教师实验

师:小朋友的实验做完了,那接下来,和老师一起来验证一下,看你们的操作结果正确吗?(教师操作实验,并记录结果,与幼儿一起分享操作结果。

2、师小结: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卫生纸,海绵,布块,粉笔吸水,其中卫生纸的吸水速度较快,塑料纸,硬币,积木不吸水。

五、总结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关于吸水的实验,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遍这个小实验。和他们一起观察吸水的现象。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的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有趣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已经开展三个星期了,幼儿对叶子的外形特征、生长变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了叶子的一些功能,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食物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人可以食用的叶子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样的叶子可以吃呢?”“为什么我吃了一种叶子就不会肚子疼了?”“叶子可以生吃吗?吃了会拉肚子吗?”抓住幼儿共同的兴趣点,我们班生成了“可以食用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制作、品尝等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多种食用方法。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

2、方篮若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等图形标志)。

3、电脑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电脑两台。

4、其他辅助材料:小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沙拉酱、番茄酱等;清水几盆。

活动过程:

1、集中谈话:师生共同回忆叶子的用途,引入活动的主题——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

(1)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那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引入分组讨论活动。

(2)集中讨论:你吃过那些叶子,你是怎么吃的?

(3)师小结:原来叶子有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药吃。

2、分类活动:

(1)第一次分类:师: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 许多可以吃的叶子,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叶子你吃过,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个相应的篮子里。(依次出示三种标志并作解释)。

(2)师检查其中一组幼儿分类情况,指出明显的错误,引导幼儿进入第二次分类。师:小朋友分得这么多,老师都检查不过来了,请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别的小朋友分得对不对,好吗?如果不对,请你把它找出来,放在合适的篮子里。

(3)小结,请幼儿说说:你发现哪些叶子分错了,你是怎么分的。

3、师:其实我们可以食用的叶子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在电脑上也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引入观看电脑课件活动。

(1)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叶子的食用方法。

(2)电脑显示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叶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幼儿不认识的叶子,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请教客人老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以吃的叶子,你们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吗?是谁种出来的?引入表演活动:《种菜忙》。教师鼓励幼儿将平日里看到的农民伯伯及爷爷奶奶种菜的样子大胆的表现出来。

5、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陈倩茜说:黄金搭档是叶子做的,我们要多吃。)

(2)知道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要尊敬他们。

6、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品尝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好吗?引入分组延伸活动:

(1)制作叶子拼盘。

(2)制作生菜沙拉。

(3)分菜、洗菜。

(4)查看电脑资料,继续了解可以食用的叶子的名称、食用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背景

自从体育区有了各类民间体育玩具后,孩子们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在玩耍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转陀螺游戏情有独钟。于是我便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生成了主题活动“有趣的转动”,并在科学区提供了各种形状的纸片和积木,让幼儿制作、探究。有趣的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制作、玩耍时,一般都会选择圆形的纸片制作陀螺,选择其他形状纸片的幼儿少之又少。其实,只要中心点确定正确,不管什么形状的纸片都能旋转起来,而且在旋转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为了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有关转动的感性经验,我设计了“旋转的纸片”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猜、做做、说说中探索、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同时借助这一载体,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

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幼A:我的陀螺转动起来是歪歪斜斜、摇摇摆摆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后来越转越快,最后就停下来了。

幼C:我的圆形陀螺转起来也是圆形的。

幼D:陀螺转动起来它的形状有点模糊。

(评:在这里,教师因势利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先选圆形的纸片制作陀螺,这样既有利于幼儿习得制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于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陀螺在转动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为下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 “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园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转动起来是三角形、椭圆形转动起来是椭圆形、正方形转动起来是正方形,不会变的。

幼B:它们转动起来都会变成圆形。幼C:转动起来会变成花形。幼D:正方形会变成圆形,三角形还是三角形.

(评:“猜测与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对幼儿的任何猜测都不作评价,而是留待他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与验证。)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幼A:我试下来发现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

幼B:我猜对了,这些图形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

幼C:我发现三角形转得很快很快的时候,当中是圆圆的,边上还有一圈花边呢!就像一个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转起来的。

幼儿E它们在快要停下来的时候,就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评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述的潜力’和倾向,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以及与同伴间相互的信息交换,孩子们不但建构了有关图形转动的正确知识。还在无形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我从哪里来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

二、看课件。

1、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

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

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

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

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

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

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

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妈妈我爱你!

妈妈真辛苦!

我要帮妈妈做事。

我要听妈妈的话。

课后小结: 成功之处:上好一节科学活动,特别是有关宝宝出生方面的课,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会变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课件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孩子明白一个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体验到母亲的艰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宝宝明白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明白,一个生命创造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处:如果能请一位怀孕的妈妈或医生阿姨讲述妈妈怀孕时的艰辛,讲讲宝宝出生时的故事,幼儿会更感兴趣,记忆会更深刻。

第二篇:科学活动教案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汇编8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活动过程

1、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试一试,铲雪。

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2、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强调:“尝试使用工具的经验将对幼儿终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益。”《小手请谁来帮忙》通过加工食物的实际操作,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探索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改变菜的形状,从而让孩子体验到工具的不同功能和使用工具的便捷,从而获得使用工具的经验。另外,在活动中也渗透了情感、数学等方面的内容,如,通过加工食物场景,孩子体验做父母的辛苦并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小工具改变食物形状的正确方法,体验使用工具的方便。

2.引发对生活中常则小工具的关注。

3.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经验。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运用小工具将食物变小的正确方法,引发对生活中常见小工具的关注。

活动难点:探索用适宜的工具把菜变小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几样厨房小工具,背景音乐。

2.菜若干(南瓜、芹菜、黄瓜、百叶),工具若干(剪刀、汤匙、小刀),塑料小碗,托盘,湿巾纸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今天买了什么菜?

(1)教师拿出菜篮子。

“看看今天老师买了什么菜?你们认识吗?”

“一起数数一共买了几样菜?”(一一点数。)

师:这是什么?看看这根黄瓜长的什么样?

幼:长长的,细细的,绿绿的……

师:又粗又长的黄瓜看起来真新鲜!

师:这根芹菜呢?

幼:也是长长的……

师:细细长长的芹菜一定很好吃!

师:四四方方的百叶你们吃过吗?

幼1:吃过。

师:好吃吗?

幼2:没有。

师:百叶包肉吃过吗?以后吃饭的时候仔细留意一下有没有百叶包肉这道菜?

师:这个南瓜看上去怎么样?

幼:很大,圆圆的。

师: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来说说?

评析:这个“说一说:今天买了什么菜?”环节的设置,既唤起了孩子的B有生活经验,又渗透了数学元素,帮助孩子梳理出有关大小、长短和粗细的概念。

(2)讨论:“菜买回来了,就这样能吃吗?该怎么办?”

幼:烧一烧。

师:在烧之前,我们要做什么?

幼:洗一洗。

师:把菜洗一洗,然后怎么样?

幼:切一切。

师:是啊!黄瓜一般要切成一片片,芹菜要切成一段段的才能做菜,平时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用什么切呢?

评析:继续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孩子回忆起家里爸爸妈妈做饭做菜的情景,为认识工具环节做铺垫。

2.认一认:请谁来帮忙?

(1)认识刀。

“我这里有一把刀,你会用吗?谁来试一试?”(请一名幼儿上前尝试使用。)

师:看看他的一只手抓在哪里?(想一想手应该抓哪里?)

幼:刀把。

师:另一只手做什么?

幼:按住菜。

师:按住菜,不让菜滚来滚去。

师:快快的刀口朝哪边?

幼:下面。

师:快快的刀口要朝下。小刀很危险,你要小心啊!

“除了刀,还可以请什么工具来帮忙把食物变小呢?”(看看今天谁也来帮忙了?)

(2)认识剪刀。

“这是什么?你会用吗?看看这把剪刀哪里最危险?”

幼:剪刀头、里面……

师:是这里吗?张开的大嘴巴是很危险的地方,你的手可不能伸进去啊!小朋友们刚开始用剪刀,所以要加倍小心啊。

(3)认识勺子。

师:“我们平时用勺子来做什么?”

幼:吃饭,吃菜……

师:现在我们不吃饭,也不喝汤,勺子会帮谁的忙,让它变小呢?待会儿试试看!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除了勺子是孩子们会用的,像剪刀、小刀,特别是小刀,出于安全角受考虑,我们通常不太会让小班孩子尝试。其实只要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甬方法(当然也要考虑这种工具是否适合孩子,孩子小叽肉是否发展勤司以掌握这种工具的程度),告诉他们哪里比较危险,让孩子试着去剪一剪,切一切,对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3.试一试:哪种工具更方便?

(1)了解操作要求

①现在请大家转过身来,桌子上有已经洗干净的黄瓜、芹菜、百叶,还有南瓜。按顺序指,让幼儿说出名称。

②交代任务:南瓜组,请选择合适的工具把南瓜肉放到小碗里;黄瓜组、芹菜组、百叶组请试试用哪个工具帮忙可以把它变小。

③提出要求:每组的桌子上都有剪刀、刀和勺子。你们都去选一选,试一试,看看哪种工具用起来更方便!用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轻轻地拿轻轻地放,保护好自己,也不要伤害到其他小朋友。在开始之前可别忘记用纸巾把小手擦擦干净,注意卫生啊!

(2)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评析:在“试一试”环节,孩子亲自操作,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使用工具的方便,发现小手和工具的关系,在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身边的科学。

(3)交流。

①黄瓜

师:你请谁来帮忙把黄瓜变小的?

幼:小刀。

师:怎么用的?

师:你觉得用小刀切黄瓜方便吗?还有谁也把黄瓜变小了,但用了不同的工具?

幼:剪刀。

师:你觉得用剪刀把黄瓜变小方便吗?

梳理经验:让黄瓜变小用小刀比较方便。

②芹菜

师:把芹菜变小你们是请谁来帮忙的?

幼:刀,剪刀。

师:你们觉得哪个更加方便?

梳理经验:用刀和剪刀都可以把芹菜变小,用剪刀会更快更方便一些!

③百叶

师:谁把百叶变小了?用了什么工具?

幼:剪刀。

梳理经验:看来用剪刀做事还真方便!

④南瓜

师:南瓜肉都放到小碗里了吗?

幼:还有一点没有挖完。

师:你是请谁帮忙的?怎么做到的?

幼:用勺子挖的。

梳理经验:原来勺子除了可以用来吃饭,喝汤,还能挖南瓜肉呢,真方便!以后有什么需要挖的,可以请勺子来帮忙哦!

(4)小结:刚才我们的小手请了刀、剪刀帮忙,切一切,剪一剪,把黄瓜、芹菜和百叶变小;请了勺子来帮忙,把南瓜肉挖出来了,等会儿厨师就可以做菜啦!这些小工具的用处还真大,谢谢你们帮忙!

评析:在交流环节,主要帮助孩子梳理出选择合适小工具的经验,如,黄瓜用小刀切比较方便。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工具

(1)出示开瓶器、饺子器等,了解用处。

师:我在厨房还找到了几样小工具,看看是什么?

①开瓶器:这个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

②饺子器: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可以做什么?

③刨丝器和打蛋器一起出示:这两个你们认识吗?

师:不认识没关系,可能你家的厨房里就有哦,回家可以找一找,问问大人是什么工具?

(2)引发幼儿寻找生活中常用小工具的兴趣。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请小工具来帮忙做事。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说一说好吗?

评析: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出示了更多小工具,引发孩子对工具的关注。

活动反思

1.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高,通过情景设疑、探索操作和交流分享等环节,孩子尝试运用各种小工具将食物变小,并从中体验到每种工具的方便之处。另外,小班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在活动中,教师创造了一个家庭式的温馨活动氛围,引导、启发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环节层层递进,重点突出。从“买菜”情节到引出生活中的几种常见小工具,过渡自然并贴近孩子的生活。在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安全教育、常规教育等内容,特别是在认识小工具的环节,重点强调了刀和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3.比较注重活动中的一些细节。如,背景音乐的介入,既能调动气氛,又能控制时间。再如,提供的几种食材(芹菜、黄瓜、南瓜、百叶)既干净卫生,又利于孩子的操作和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 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 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 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究鞋子的基本特点急作用。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体验鞋子的优点。

3、讲述自己喜欢的鞋子,感受鞋子带来的舒适。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鞋子若干(皮鞋 布鞋 球鞋 凉鞋) 会响的鞋子各一双

2、小鞋店的环境布置(鞋柜 鞋架)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认识,探究鞋子的基本特点急作用。

2、活动难点: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指导要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鞋子的基本特点。

活动过程:

1、出示会唱歌的鞋子,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它是一双会唱歌的鞋。(请一位幼儿上来穿上,并走一走)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师:你喜欢会唱歌的鞋子吗?为什么?

2、说一说自己的鞋子。

师:那么穿的鞋子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鞋?鞋子有什么好处?

3、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的鞋子,教师引导个别幼儿,并给不同表达能力的幼儿发言的机会。

师:你最喜欢什么鞋子?为什么?

4、鞋子的一家。(出示各种各样的鞋子让幼儿辨认,并说出鞋子的特点及用途)

(1)出示布鞋。(引导 幼儿从鞋子的款式,材料,舒适程度观察,探究)

师:这是什么鞋?它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今天谁穿小布鞋来了?请你说一说,布鞋穿在脚上有什么感觉?

(2)出示皮鞋和凉鞋。(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材料,用途两发面进行对比)

师:这两双是什么鞋?看起来怎样?两双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款式 穿的时间不一样)凉鞋在什么时候穿最合适?为什么?

(3)出示球鞋。

师:它是什么鞋?鞋上有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穿上球鞋?穿上球鞋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从外观和功能上看一看,试一试,知道运动时球鞋会保护脚)

5、讨论问题(其他功能的鞋)

(1)下雨天怎么办?穿上布鞋会怎样?

(2)洗澡的时候要穿什么鞋?为什么?

(3)冬天穿什么鞋最保暖?

6、小结:鞋子真好看。有皮鞋,球鞋,布鞋,凉鞋,雨鞋,棉鞋,拖鞋等许多鞋,它们款式不一样,制作材料不一样,穿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冬天,夏天穿的,有防水的,运动的,凉快的,保暖的,各样格式。鞋子是我们的好朋友,穿上鞋子可以保护 的小脚,平时我们要穿合适的鞋。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活动中孩子了解了鞋子的特点及作用,通过了这节活动内容孩子知道鞋子是分时间段来穿的,有皮鞋,球鞋,布鞋,凉鞋,雨鞋,棉鞋,拖鞋等许多鞋,它们款式不一样,制作材料不一样,穿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冬天,夏天穿的,有防水的,运动的,凉快的,保暖的,各样格式。鞋子是我们的好朋友,穿上鞋子可以保护 的小脚,平时我们要穿合适的鞋。 这节活动孩子理解很好,大多数幼儿都能分辨出鞋子的基本特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对称的概念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点难度,如单纯性让幼儿练习对称方式进行装饰,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考虑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幼儿对袜子比较熟悉,让幼儿通过这一活动,在巩固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概念。

活动采用游戏为手段,结合时代特征创设了有趣的情节,让幼儿在“帮助娃娃家的妈妈”过程中轻松无负担的完成任务,最后以“设计师”形式请幼儿设计袜子并将幼儿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

活动目标:

1、感受袜子的不同用途和特征,逐步形成“双”的概念。

2、能大胆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经验。

3、尝试自己整理袜子。

活动准备:

各种袜子、放袜子的盒子或篮子2~~3个、干净的活动场地、贴有袜子的画面、一个装有一双袜子的漂亮盒子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和幼儿席地而坐,教师取出装有各种质地、大小不等袜子的盒子并做晃动状,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宝贝。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瞧,这是什么呀?

3、你们猜猜这盒子里面有什么宝贝?

4、你为什么这么猜?

5、猜了那么多我们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吧。(教师取出盒子里的袜子。)

二、欣赏老师的袜子。

1、老师的袜子漂亮吗?穿一只袜子,我的袜子穿好了吗?

2、哦,原来袜子要两只一起穿的,那我得穿上另一只。(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只小袜子套在脚上。)

3、这样对了吗?

4、原来袜子的大小也要一样呀,那再换一只吧。(教师箱子里取出一只同样颜色但是花纹不一样的袜子套在脚上。)

5、这样对了吗?

三整理袜子。给袜子找朋友

1、教师作接电话状,提供盒子或篮子供幼儿整理袜子用。

2、喂,你好,我是汤老师,你找我有事吗?哦,可以的,我相信他们会愿意帮助你的,好的,再见!

3、知道刚才是谁打我电话吗?告诉你们,是娃娃家的妈妈打我电话了。她要我们帮她一个忙,

你们知道她要我们帮什么忙吗?

4、你们都猜错了,她是要我们帮她整理袜子,把袜子叠好放进篮子

里。因为她家的袜子好多,

而且很乱。我们一起来帮妈妈整理袜子好吗?(幼儿从分散的筐里取出袜子配对。)

5、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整理的真棒,那么你们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整理的吗?发现2只袜子

图案一样.

四认识袜子,感受袜子。

1、我们来比比谁的袜子好看。(教师每个幼儿的袜子看一遍)

2、你的袜子哪里好看呀?色彩图案

3、原来我们的袜子上有花纹、图案,还有美丽的花边,真好看。可是为什么我们要穿袜子?

4、原来穿袜子可以保暖、把小脚保护好;穿上袜子很卫生,让脚变得干干净净;袜子还很漂

亮,穿在脚上很美。

5摸摸袜子,感觉一样吗?发现材料不同:有厚的,

薄的,有长的,有短的,根据不同需要选择袜子.

五折叠袜子.

1娃娃家的妈妈说:”这里的袜子太多了很乱,如果能一双放在一起就好了,你们能帮帮她吗?”2教师示范折叠袜子,重点讲解包袜子的方法.

3幼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整理的真棒,妈妈说谢谢你们。这些袜子乱了整理起来真不方便,以

后我们脱下的袜子要放在一起,这样找起来就方便了。

六、活动延伸:设计袜子

师:今天大班的哥哥姐姐送了很多图画给我们,想看看是什么画吗?看过那么多的袜子,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设计一双袜子,然后把它画出来。幼儿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篇一:“认识日历”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又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二、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1994年全年日历一大张作为教具(要求数字尽量写大)。同时制作并复印供幼儿用的94年全年 日历表,每人一张。

2.抽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

3.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墙历、台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认读数字1至12、1至31及序数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师自制的1994年的整张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日历,教大家学说“ 日历”。

3.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在学习认数和数数的基础上,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介绍 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 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4.再请幼儿看黑板上的大日历,提出问题: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让幼儿自己看格 子里的数字来回答)奇怪,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罗马帝国有一个叫凯撒的皇帝。他规定将一年365天分成 12个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单月。所以就规定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这样算下来 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么办呢?当时的罗马帝国认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罗马帝国处死犯人是在二月),所以凯撒皇帝就决定从二月里减少一天,即二月本应是30天,减少一天就是29天,这样一年就是 365天了。后来凯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奥古斯做皇帝。奥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应是小月,30天,但这 个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将八月改成大月,变成31天,这样又多了一天。于是奥古斯皇帝就决定再从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少一天,所以二月就变成了28天(平月),这样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历使用至今,规定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 十二月大(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5.假如大家不看着日历,能不能将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说正确呢?现在,老师教小朋友一个帮助记 忆的好办法。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起,凡关节凸处为月大,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口诀。要提醒幼儿,数到七月后要回到食 指关节凸出处,重新开始数八月大、九月小……。这样七月、八月连续两月是大月。

请小朋友模仿老师的样子来学习这种方法,一月一月地练习,学完后试试小朋友学习的效果,先由老师提问,让幼儿用左手食指指着左手背凸凹部分集体回答:一月是什么月?有多少天?二月是……,特别要提问七 月、八月各是什么月?有多少天?然后再提问九月、十月……。第二遍可提问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也可试问 能力稍差的幼儿,如不行,老师再教。

5.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 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6.给每个幼儿发一张94年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再请小朋友二人一组,一人报出时间,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报几次后二人互换。

7.提问幼儿: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表,学会看一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8.老师讲解一年的意义,如过了一年,小朋友都长大了一岁。问到20xx年你们有多大?那时你们想干什么事?请幼儿自由发言。

9.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可集体或个别回答交替进行):

①一年有多少天?

②一年有几个月?

③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④一星期有几天?

回答完后,再让部分幼儿上来抽老师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答对的奖一朵小红花。

10.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时间伯伯 时间伯伯, 你是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 从过去走到现在, 从昨天走到今天, 从现在走向将来。 时间伯伯, 叔叔阿姨告诉我们,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一定爱惜你, 跟随你的脚步, 做时间的小主人。

11.老师摆出或挂出各种日历,进行展览,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 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表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全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

1.在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

2.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让幼儿每天来幼儿园时,轮流撕下一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3.要求每个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制20xx年日历一张。

篇二:认识弹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弹性,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有弹性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l、每人座位靠背上系一根松紧带。

2、教室桌面:弹簧、海绵、弹跳熊、高弹棉绒布玩具、橡皮筋、圆珠笔、软橡胶玩具等。

3、室内:小沙发、高弹棉靠垫等。

4、室外:蹦蹦床、跳跳球、橡皮筋、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游戏:

教师交待要求和注意事项:今天带小朋友到活动室玩游戏,桌子上有许多有趣的东西,你们每一个人可以去取一样玩,玩了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1、 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认识弹性。

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发言。(教师)你们按一按、压一压后发现这些东西会弹回来。

教师小结:一样东西,用了力气压下去和按下去。手松掉后,它又会弹起来,这就叫弹性。

2、请小朋友回头找找自己椅子背后有什么东西? (松紧带)请你们去拉拉,发现它会怎样?什么道理呢?

小结:对了,有力拉拉,它变长了,放松后,它又弹回来,所以说松紧带也是又弹性的东西。

3、 现在小朋友用压一压、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那些地方和那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

(皮肤、头发、毛衣、袜子、松紧袖口等)

辅助提问:你是怎么发现和感觉到的? (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

(二)启发幼儿发现弹性与自己周围生活的.联系。

刚才,小朋友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许多东西是有弹性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弹性的物品,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去发现活动室时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然后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去掉遮布,幼儿分散活动寻找,给幼儿一定时间找一找、玩一玩)

1、老师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组织大家一一讲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用拉、按、压、捏、坐、跳、踩等动作感受到的弹性物品。

2、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许多有弹性的东西,有的是拉的、有的是压的、有的是按的、有的是跳的、有的是坐的,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用了力气,所以说都是用了力后,这些东西才会有弹性。

(二)最后请大家到外面游戏场上去找一找哪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

(带领幼儿到场地上去玩有弹性的运动器具)

延伸活动

1、把一些小的有弹性的东西放在科学区,让幼儿进一步探索。

2、回家后找找还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篇三:认识夏天

活动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活动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 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 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 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 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图片。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

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 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什么庄稼和果实成熟、什么鸟飞来等)有所不同,夏天到来的早晚、延续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来说,南方夏天到来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天气特别热;北方夏天到来的较晚,延续的时间较短,天气也没那么热。

这个问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学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天的特征。

2.学习歌谣──夏天

此歌谣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点,教师可以参照此歌谣,根据当地夏天的特点重新编写。这样,学生学起来更亲切,更有意义。

夏天天气好炎热,

天气多雨河水多。

柳叶茂盛桃子熟,

野草开花满山坡。

布谷鸟在树上啼,

蝉在树上高声歌。

玉米长高麦收割,

小孩游泳乐呵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随着季节的推移有什么变化。

四、教学参考知识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

(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

(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

篇四:认识调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锻炼幼儿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的功能。

2、通过对调料的认识,使幼儿学会简单的使用方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提高生活技能。

3、培养幼儿努力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白糖、味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调料分类放好。

2、黄瓜、西红柿、豆腐皮、葱、胡萝卜、火腿、白萝卜等切好分盘。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环境布置“宝贝厨房”一处。

活动过程

一、布置活动室,将调料分盘放好。导入主题:

教师:“今天,欢迎大家到宝贝厨房来做客,先请小朋友参观一下宝贝厨房的调料大世界。”音乐起,幼儿直接进入宝贝厨房参观已准备的各种调料,提醒幼儿用各种方法感知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味道,注意参观时的秩序和卫生。

二、幼儿参观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并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凉菜。

1、教师提问:“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是哪些调料?”幼儿回答:“白糖、鸡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再请幼儿说出是如何知道这些调料的,引导幼儿分别从嗅觉和味觉、视觉的感受说出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例如糖甜、盐和酱油咸、味精鲜美、醋酸、油香等。

2、出示一盘调好的菜,请幼儿品尝并说出菜中用到的调料。教师总结各种调料的味道和作用:人们使用调料是为了做菜时使菜的味道更好吃。简单说明调料的其他用途:醋可以用来杀菌消毒;盐可以加水稀释用于伤口或皮肤消毒;如果有烧伤和烫伤可以用酱油涂抹,减轻伤痛;涂抹香油可以减轻婴幼儿口疮等痛苦。

3、出示各种切好的菜类,先请幼儿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这些菜的吃法,调制凉菜。

教师:“今天,我们用这些调料和蔬菜自己来做凉拌菜好吗?”请幼儿分四组进行活动。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调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卫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将各种菜加入调料用筷子进行搅拌,教师进行指导,提醒幼儿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冲突,每一个菜有其突出的特点,四组小朋友的菜尽量不重复。搅拌完毕之后幼儿试尝,然后根据不足进行补充加料。如淡的加盐,咸的加点鸡精或醋等。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将调料撒到外边,如果有用抹布随时清理。

4、请幼儿将调好的菜装盘,为菜起名并做简单介绍。介绍的语言形式为:我们的菜名是* * *,用的主料是* * *,调料是 * * *。希望大家喜欢。菜品名称参考:西红柿拌白糖(火烧冰山)、凉拌豆腐皮(可加入黄瓜丝、胡萝卜丝等,又名三彩丝。)、黄瓜火腿(红点点、绿点点)、糖醋萝卜丝等。

三、请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同学品尝,教师表扬幼儿爱劳动,友好合作。提议幼儿在家帮爸爸和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篇五:我认识的虫虫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幼儿对各种虫类的认知程度。

活动准备:

通过让幼儿看书、图片、收集虫虫的资料及有关的小知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你能说出你认识的虫虫的名称吗?你能描述出他的样子吗?

2、幼儿回答,教师简笔画记录。

浩楠:我认识菜青虫,它全身是绿色的,爱吃青菜的叶子,是个坏虫子。我认识螳螂,它前面有两把大刀,身体是绿色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身上还长着翅膀,他吃害虫是好的虫。我还认识七星瓢虫,它也是好虫子,身体像半个球,是红色的,上面有七个黑点。

张一佳:我认识蝴蝶,它有4个翅膀,上面有美丽的花纹,他喜欢在花里飞来飞去,采花粉。范进祥:我见过蚂蚱,由两种,一种胖的,一种瘦的,他们都有须子,都有翅膀,有6条腿,有时候他会飞着走,又时候他蹦来蹦去。

豆豆:我认识西瓜虫,它有很多腿,用手一碰它,它就团在一起,变成个小球球。这是它在保护自己。

3、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幼儿不太认识的虫虫。

4、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认识的虫虫。(延伸活动)

活动效果:

秋天的草丛里到处都隐藏着各种小虫,活动时,孩子们认识了很多的虫虫,如:蚂蚱、蛐蛐、螳螂、蜘蛛、豆虫、毛毛虫、蝴蝶、蜻蜓等。通过捕捉和观察,孩子们对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非常了解。因此,孩子们描述很仔细。特别是对秋天特有的几种虫子,幼儿更加喜爱。因此,我们以探索秋天常见的几种虫子为重点。进一步延伸,让幼儿在会描述的基础上,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我们的下一个活动:制做图书《我认识的虫虫》打好了基础。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迁移已有的沉浮经验,积极尝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水果(桔子和冬枣),盐。

2、每组擦手毛巾若干,抹布若干。

3、教室周围摆放玻璃水池若干,搅拌棒若干。

4、关于沉浮定理的课件。

重点难点:

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迁移已有的沉浮经验,积极尝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

教师出示桔子和冬枣,引导幼儿辨认。

师:你们猜,要是把这些水果放到水里,会怎样呢?

幼儿大胆猜测:

幼1:我觉得桔子和冬枣都会在水的下面。

幼2:我觉得桔子会在水的下面,冬枣会在水的上面。

幼3:冬枣那么小,肯定在水的上面,桔子那么大,肯定在水的下面。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在水的上面叫做浮起来,在水的下面叫做沉下去,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看看到底哪个小朋友猜的是对的,好不好?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出示浮起的桔子,请幼儿猜测原因。

师:小朋友看看,孙老师这里有个神奇的桔子,它和冬枣一样能浮在水面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猜测大胆,并说说原因:

幼1:这个桔子里面什么都没有了,老师把桔子肉都吃掉了。

幼2:我也觉得这个桔子只有皮,没有肉。

幼3:这个肯定是玩具桔子,很轻很轻,所以浮起来了。

………………师:哈哈,你们都没猜对,这个可是一个真的、很重的桔子哦。老师来告诉你们,秘密呀就藏在老师的手里(手掌摊开,让幼儿观察这个神奇的东西),其实呢,老师在水里放了很多这个神奇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东西是怎么让桔子浮起来的,好吗?

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在清水中不断加盐搅拌,直至桔子浮起来。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水里加了什么神奇的东西啊!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尝尝这个水是什么味道的。(咸)是呀,老师在水里加了很多很多的盐,所以桔子才会浮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水里加了盐桔子就会浮起来了呢?

观看课件,学习简单的科学知识。

教师播放课件,使幼儿了解知识点:在水中加盐,使水的浓度变大,浮力就变大,桔子就会浮起来。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就是指能把物体托起来的力量。

四、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在水里加盐,一个用搅拌棒把水搅拌一下,观察什么时候桔子才会浮起来。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把本来沉下去的桔子宝宝变得浮起来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浮着冬枣宝宝变得沉在水里面呢?我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明天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怎么样?

第三篇: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

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反思: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案

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D检验D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水流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得到的信息

2、通过活动,幼儿知道关心周围事物,懂得要节约水资源

活动准备:

录好各种声音、盆、酸奶瓶、一次性塑料杯、吸管、水壶、水污染的照片

活动过程:

1、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说的是什么。

“左边一个洞,右边一个洞,说话听得见,消息真灵通”

2、原来是耳朵,耳朵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3、耳朵可以用来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录音机里放出的是什么声音?请你来模仿一下。

4、老师这有一个水盆,请你们来洗洗手,洗手的时候要仔细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5、洗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美妙的水声,那还有什么时候可以听到水声呢?

6、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桌面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装满水的盆子,大口瓶,吸管,小口瓶,请每四个小朋友一组选择一张桌子站到旁边,请你们试一试,怎样能使盆里的水发出声音来?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示范,并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8、请小朋友现在再仔细听一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水烧开沸腾的声音)你们想喝这发出美妙声音的水吗?我们等它凉一下再喝。

9、水真有趣,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还在哪里听到过水声的?是怎样的?

10、水不仅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且还有很大的用处,但是你们看这里的水怎么了?这里的水被污染了,被弄脏了还能用吗?大家说应该怎么办?

11、水凉了,我们一起来喝一喝这发出美妙声音的水吧,听一听喝水的时候,水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传声筒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探索内容,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探索兴趣的玩具。本次活动的开展就是借助这一幼儿感兴趣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来激发小班幼儿大胆提问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对传声筒产生兴趣,喜欢参与探索,能大胆地提问。

2、知道传声筒的名称及玩法,学习与同伴合作活动。

教学准备:

1、自制各色长短不一的传声筒16根(空心的和塞有布条的各半),放置于活动室中。

2、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3、幼儿的问题记录纸一大张。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出示传声筒):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玩具,让我们来玩一玩吧。

2、幼儿自由玩(多种玩法),教师观察引导。

3、引导幼儿发现传声筒这一玩具,激发幼儿对传声筒产生兴趣。

(二)幼儿自由玩传声筒,发现问题:

1、幼儿学习、交流传声筒的玩法。

你玩过传声筒吗?它可以怎么玩?

2、幼儿自由玩传声筒,教师观察指导。

(可引导幼儿相互交换传声筒玩)

3、引导幼儿提问:

传声筒好玩吗?玩了传声筒,你想知道什么?(用拟人化的小问号来鼓励孩子大胆提问)

在幼儿提出问题的同时,请配班老师在大记录纸记录下孩子们的

问题。

(三)活动的延伸:

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大家都是聪明的小问号。今天回家后我们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脑筋来解决,下次请你来当小博士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较之以前的小班科学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变,打破了以往科学活动比较封闭的传统活动模式,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不断地互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活动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打破了前两次活动中请孩子们用小椅子围坐成半圆形的传统的活动模式,让孩子们席地而坐自由地与同伴、老师一起玩,在这样一个轻松、自由、开放、生活化的环境中,使孩子们对传声筒产生兴趣,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从今天的活动来看,采用这样开放的活动模式,我认为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

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

此次活动内容是好玩的传声筒,它来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强烈的探究兴趣的玩具。借助这一生活化、趣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改变以往孩子们统一的取放操作材料的环节,让传声筒始终是拿在孩子们的手中,孩子们随时可以去玩去发现,从而使孩子们在与材料不断的互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活动材料体现多样性。

在材料提供上,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多种颜色、各种长短、空心的以及内塞布条的等传声筒,目的是在孩子们充分观察、认识传声筒的基础上,拓展他们提问的空间。

5、活动策略多样性。

活动中,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取了多种引导策略,如环境感染策略、材料提供策略、问题示范策略、形象物激励策略、教师角色转变策略等来激发孩子大胆地提问。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对传声筒的探索兴趣很高,在不断的玩中也发现了问题,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6、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活动建议:

1、如何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更好地吸引孩子们注意力,把活动目标落到实处?

2、面对孩子的发现,教师采取怎样的有效回应策略,帮助幼儿对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妙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图片一张。

重点: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难点: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身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

(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

(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发光吗?

(月亮自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金星、水星、木星……)

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斜面与滚动现象,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引导幼儿分析操作录表并概括实验结果,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

3.体验与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图1)。

(1)制作材料

废旧1号电池人手一个;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人手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人手四张;透明胶、水彩笔、剪刀等。

(2)制作方法

a.将1号废旧电池横着包在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中间;

b.两头用两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封口;

c.在另两张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上画上两个可爱的娃娃,剪下来贴在卡纸中间。

2.同等长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样高度的水彩笔盒子若干,铅笔,吸管,粉笔,记录单等。

活动过程

1.设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请幼儿自由地在板子上玩电池娃娃,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只要用力一推,电池娃娃就会在板子上翻跟头,很有趣。

(2)教师:如果不用力推,怎样使电池娃娃从板子的一头很快地滚到另一头?

幼儿讨论并合作尝试,交流探索后的'发现:只要把板子的一头用积木或水彩笔盒垫高,然后把电池娃娃放在高的一头,就是不用力推,电池娃娃也会很快地从板子高的一头滚到另一头。

(3)教师分别请几位幼儿进行演示:有的幼儿用一盒水彩笔盒子垫在板子的一头,有的用了两盒,也有的用了三盒,这样就出现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电池娃娃滚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的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下来,速度一样吗?

幼儿:可能是一样快;也可能是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也许是从低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

教师出示记录表(表1),引导幼儿用水彩笔盒数的多少来区别斜坡的高低,并记录自己的猜想。(在相应的表格中打“√”)

(2)教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从高坡上滚下来滚得快,还是从低坡上滚下来滚得快?或者是一样快呢?

幼儿:可以两个小朋友一组来做实验,只要把电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两块板子上,同时松开手,让屯池娃娃从高的一头滚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结果了。

(3)幼儿合作实验,教师提示幼儿:两位小朋友要同时松开手,并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后要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图2、图3)。

(4)幼儿交流、讨论实验情况

教师: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你们的猜想和实验结果一样吗?有什么发现?

幼儿:我们两人每人拿一个电池娃娃,同时松开手,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和我们猜想的不一样。

幼儿:我们两人轮流玩的,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分别拿一个电池娃娃,两手同时松开,另一个小朋友记录。我们也发现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实验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结果越明显。有时候我们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科学的实验才能知道答案。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2、了解纸的一般用途,懂得爱惜纸。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玩纸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活动难点:在认识不同质地纸的基础上,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出示纸袋

这是一只纸袋,你们想可以放些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许多宝宝们喜欢的纸,猜猜看这个纸袋宝宝里会装的是些什么纸?(白纸、挂历纸、卡纸、餐巾纸、手工纸、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这些纸一样吗?它们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颜色、光亮度不同

师:请你们用小手摸一摸,这些纸摸上去有什么不一样?感觉怎样?

小结:光滑和粗糙,硬和软,厚薄等不一样

三、了解纸的用途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纸有什么用吗?

(1)出示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可以帮宝宝擦什么呀?(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出示手工纸(说说颜色)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3)超市的广告纸(认说日常用品)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4)出示报纸(新闻)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小结:小朋友,纸宝宝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要爱惜纸宝宝和图书,节约用纸。

四、亲子制作

师:现在呀有个纸娃娃想邀请我们宝宝去参加它的生日舞会。但是它有一个要求,需要我们每个宝宝都带上纸帽才能参加,那么现在就你们动动小脑筋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顶漂亮的纸帽吧。

五、玩一玩

播放音乐,戴上制作好的纸帽去参加纸娃娃的生日舞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而这堂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我讲的太多,可能是我太注重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幼儿。

第四篇:科学活动教案

神奇的盐水

科学活动 苏红霞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第五篇: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八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利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了解花灯的多种造型、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初步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花灯展。

2.幼儿人手一个自制花灯(亲子共制)。

3.逛花灯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1.“逛灯会”,体验元宵节的快乐。

(播放背景音乐)师: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节日,这一天祖国各地热闹非凡,晚上街头一盏盏花灯把整条街照得通明,有兔子灯、金鱼灯、荷花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人们。我们也一起来欣赏!

①播放ppt,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感受闹花灯的喜庆气氛。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幼儿园也要举办花灯展,而且还特意邀请你们去参加呢!我们一起看花灯喽,好不好?

②亲子自制花灯展览,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2.接触实物,摆弄花灯。

①幼儿玩灯、欣赏并相互交流自己灯的主要特点。

让幼儿自有观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广阔发挥空间。

②介绍自己的等,引导幼儿从颜色、造型等方面进行介绍。

③幼儿提灯游行,自由交往。

3.游戏“花灯找朋友”,巩固幼儿对花灯的认识。

①集体游戏:根据花灯的某一特征找朋友。

②自由游戏:随着儿歌幼儿自由按花灯的某一特征找朋友。

附:儿歌

花灯谣元宵节,真热闹,我们大家来看灯。

兔子灯,金鱼灯,我们都是××灯。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蝴蝶的演变过程充满好奇。

2、尝试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蝴蝶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毛毛虫变蝴蝶视频、剪纸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用时2分钟>

以拼图游戏引入活动主题

(共6各组,每组各一个拼图<蝴蝶>与同伴共同完成)

提问:谁玩过拼图游戏?你们能拼出来什么?

幼儿:玩过/没玩过 蝴蝶

二、幼儿讨论<用时3分钟>

1、引导幼儿了解蝴蝶外形特征

提问:拼出来的蝴蝶是什么样的?

(小结:通过颜色、翅膀、触角、身体、花纹)

2、教师:你见过蝴蝶么?知道蝴蝶的宝宝是谁吗?毛毛虫怎么变的?

三、引导幼儿了解蝴蝶成长的过程<用时15分钟>

1、欣赏视频(无目的观看)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毛毛虫、蝴蝶

2、欣赏视频(有目的观看)

教师: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先…..后….然后…再…)

幼儿:圆的(卵子)、毛毛虫、蛹、蝴蝶幼儿讲述刚才看到的过程

教师:进行纠正并在黑板上贴上剪纸(蝴蝶演变过程)

四、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蝴蝶演变过程<用时10分钟or延伸课题>

(注:不进行评价幼儿的绘画,)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后有如下反思:

1、注重知识性的传授,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还少了些。

2、老师说得多,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多,活动体验不够。

3、多媒体使用频率过高,幼儿看课件的时间多了,幼儿容易产生疲劳感。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将作如下改进:

(1) 将看动画片时间减少,增加幼儿参与体验活动量。

(2) 鼓励幼儿大胆发问、提问、答问。

启发:

1、多加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理念的更新。

2、多加强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教资、教态的学习和借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尝试寻找影子中有颜色的原因。

二、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重点难点:

尝试寻找影子中有颜色的原因。

活动准备:

一、幼儿用书《影子里的颜色》

二、葡萄汁、牛奶、醋、果粒橙汁

三、透明玻璃杯、磨砂玻璃杯、太阳灯若干个

四、各种水彩颜料、自来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激发他们动手实验的兴趣。

1.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变出有颜色的影子?

2.他是怎么做的呢?

二、将幼儿分组,请他们自由挑选实验器材,验证自己的想法。

1.你觉得怎么做能变出有颜色的影子?

2.请按你的想法试一试,看是不是真的这样。

三、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在针对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1.引导幼儿思考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原因。

2.引导幼儿思考使得影子中有颜色的条件

三、教师操作三个实验,向幼儿讲述影子中有颜色的条件。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发现转动并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

2、在试试、玩玩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二、活动准备:

1、人体图一张、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2、“转转转”展览会:筷子、线圈、伞、风车、牙签、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等。

3、摄像机、电视机等。

三、活动过程:

(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手腕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

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

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

1、用“转转转”展览会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够把物体转动起来?

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它们的转动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五)、幼儿观看VCD,进一步感知生活中转动的运用。

(六)、延伸活动:是谁把转动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法、重叠法比较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大与小的运用,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猫和小猫模具、大小不同的模型皮球、盘子、汽车、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扣子、瓶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大猫小猫来小朋友家做客了,(出示背景图片与模具)哪一只是大猫?哪一只是小猫呢?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二、实际操作,学习常见的比较方法

1.出示帽子,引导幼儿分别用目测法、重叠法进行比较大小后,按大小分别送给两只猫。

2.出示小球,用目测法比较大小后,送给两只猫。

3.出示小汽车,用重叠法比较大小后,送给两只猫

三、巩固练习

给小兔家的其他物品比较大小(扣子、毛球儿、药瓶儿)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大小。

四、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大”和“小”。

小班科学《大与小》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三维目标均能完成。首先我利用大猫和小猫去小兔家做客导入活动,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让他们认识了大小;接着通过帽子、皮球、汽车等让幼儿来比较大小;最后用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品进行巩固。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来看,我发现孩子们很乐意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进行操作,活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我提供的材料是幼儿喜欢并熟悉的;另一方面,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感知和操作。只是在制作教具的时候,我如果把用“重叠法”来比较的几组物体大小差距做得再小一点,挑战性增强,效果应该会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猜拳是孩子们比较喜欢和熟悉的游戏,当遇到意见不统一或者玩具不够分配时,他们会自发地用猜拳的方式来做决定。但是在猜拳的过程中往往会为输赢而引起争执,原因之一就是比几次,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常常会有孩子故意赖皮,最终谁输谁赢搞不清。“谁是猜拳高手”的活动就是帮助孩子们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学习使用统计的方法来记录比赛的结果,从而体验统计给人们的游戏、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游戏过程及结果,并尝试集体制作简单统计表。

2.感知统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萌发对统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笔若干;“猜拳高手统计表”若干;制作统计表的各种标记及材料;三张内容不同的统计表。

活动过程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幼互动游戏。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猜拳游戏吗?

你们当中谁是猜拳高手呢?一起来比一比!

2.幼儿两两游戏。

师: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更厉害。

(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谁是猜拳高手”的悬念,通过师幼间的互动以及伙伴间的游戏较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自由讲述游戏情况。

师:刚才你和好朋友比了几次,你赢了几次?

(评析:在孩子们的表述中自然而然发现问题和困难,比如一共比几次没有达成共识,比赛次数太多搞不清,两人输赢的次数出现偏差,没有裁判难定输赢等等。)

4.师:是啊,怎样能让很多人一下就能清楚地知道你们是怎样比赛的呢?(幼儿讲述、集体讨论)

(评析:这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孩子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如记下来、画下来、贴五角星等等,最终达成“把比赛的过程记录下来”就能让很多人一目了然的共识。)

动脑思考,初步尝试

1.提供统计材料,幼儿两两讨论统计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纸、笔还有贴纸等。现在请你和朋友商量一下,比赛时准备怎样来记录呢?

(评析:第一次记录基于每个孩子已有经验具有差异性的考虑,教师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记录的方法和工具,尝试进行记录。让孩子的已有经验得到回忆和运用,为下-个梳理环节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明确比赛规则。

①两个朋友进行比赛;

②比赛情况记录在一张纸上;

③听到铃声比赛结束。两个好朋友分工合作:一个收拾材料,一个上前贴记录纸。

(评析: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也要注意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这里教师一连提了三点操作要求,一方面是为了让活动有序有质地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做事秩序感。)

3.幼儿第二次游戏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

教师巡回观察,适时指导。

探索方法,集体优化

1.展示幼儿记录表。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方法.并对此进行引导和梳理。

师:刚才的比赛真精彩,你们已经用自己的方法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了下来。现在说说看,你是怎样来记录的呢?

(评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对教师教育机智的考量。因为幼儿的记录可谓五花八门,是教师不可预设的。在幼儿讲述时,教师既要尊重幼儿,又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引导方向,积极帮助、优化他们的原有经验,提炼出统计表的各种要素,如比赛名称、比赛选手的学号或姓名、比赛次数、胜利的总数等,最后形成一张“猜拳高手”统计表。各种记录的要素都是来源于幼儿自己的原有经验,这样才能凸显出此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引导幼儿认真地倾听,建立有序的课堂,保障活动的有效性。)

结合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体讨论制作统计表。如:通过讨论,比赛的整个过程可以用表格来显现,出示一张空白表格,这张表格是用来记录猜拳比赛的。在表格上方贴上比赛的内容。接着幼儿每说到一个元素教师就用卡通符号的形式来表示:比赛的最终输赢用手形V来表示,比赛者姓名用娃娃笑脸来表示,比赛的次数用数字来表示。

3.教师小结: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为比赛设计了一张“猜拳高手”统计表。我们的表上需要有比赛名称、比赛选手的学号或姓名、比赛次数以及胜利的总数。

验证使用,体验便捷

1.师幼商讨记录符号。

师:我们用什么标记来记录呢?赢了怎么记?输了怎么记?打成平手又怎么记呢?

(评析:这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幼儿的思维不受限制,孩子的意愿能自由达成。比如:有的说用不同的形状做标记来记录,有的说用打钩和打叉的标记来记录,还有的说用数字来记录,赢了加1分,输了减1分等等。)

2.教师与一幼儿互动游戏,进行示范记录。

(师幼比赛记录结束后)师:从表格上看是谁和谁在比赛呢?比了几次?比赛结果是怎么样的?

(评析:师幼之间的比赛,将活动的氛围推向了高潮,看着比赛孩子们自己也跃跃欲试。观看比赛以及记录的过程,不仅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了记录统计表的方法,同时也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新的统计表能让比赛过程和结果更加清晰明了。)

2.提供新的统计表,幼儿再次找朋友.两人一组游戏并进行记录。

3.展示各组统计表,观察并说说他人的游戏情况。

(评析:在这次比赛后,孩子们饶有兴致地相互查看他人的统计表,在表上了解他人的游戏情况,真切感知统计表的使用给游戏带来的方便。)

4.教师小结:有了这张统计表,让我们对比赛的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看来统计的方法很有用。

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师:统计的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在我们的游戏中,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呢!

师幼共同讨论、讲述:生活中的统计表是怎样记录的。

(评析:在这里教师出示的三张生活中的`统计表,如奥运会奖牌榜、九月天气统计表等,能让幼儿回归到生活中来,在生活中了解统计表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统计无处不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请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找一找不同的统计表,把它介绍给小伙伴们。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羽毛、降落伞、纸条、包装带、沙包、飞镖、贴有相应物体的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

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

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

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

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下载【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水中倒影 --“走进童心”上海赛区优秀获奖作品 时间: 2013-5-9 作者: 赵华 单位:闵行区华漕镇中心幼儿园 设计意图: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给幼儿更多、更充分的自由探索的......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1.感知几种秋天常见的花,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了解花的基本结构。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加深对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的认识。3.知道花好看不能摘的......

    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稳定性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稳定性 活动目标:1、观察寻找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2、会运用材料使物体变稳 活动内容: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主动探索,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瓶中吹气球》 活动目标: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

    小学科学活动教案

    小学科学活动教案 (2000字) 《制作指南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指南针》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五课《有趣的磁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章内容共分三大环节:一是探究辨别......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例1 活动目标:1.能用鼻子闻出气味,发展嗅觉能力。2.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感受。活动准备:1.密封但有气孔的果奶瓶若干,里面分别装有香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雷和闪电 朱思彦 活动目标: 1.感知雷和闪电现象,对自然现象感兴趣。 2.简单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知道雷雨天怎样保护自己。 3.能够看图了解并完整的表述避雷的......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背景: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每学期的种植活动又要开始了,这次我们可以种些什么,既可以增加一点生机、增添一点绿色,而且又有教育价值呢?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