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委处级领导干部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问题检讨报告
市委处级领导干部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问题检讨报告范文
实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定,对于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总体看,各级领导干部在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上是严肃认真的,但也有个别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不如实报告,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为严肃党规党纪,警示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通报情况
(具体问题略)
为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市委对以上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这是市委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体现,也是全面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的体现,希望能够引起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视,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
二、原因剖析
经过组织批评教育,以上同志在个人检查材料中,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刻认识。究其思想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政治站位不高。某些同志没有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没有认识到领导干部个人事项中的家事家产,最能反映领导干部是否做到廉洁用权廉洁齐家。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管党治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领导干部是否向组织如实申报,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二是党性原则不强。某些同志不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事项,认为是否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事项与党性原则和对党的忠诚度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并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党性原则不强,对党的忠诚度不高的表现。领导干部是否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事项,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原则是否真正强的重要标尺。
三是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一些同志不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究其原因,并不是不懂党的纪律规矩,而是没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当成严肃的大事,纪律规矩意识淡薄,缺乏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的意识。对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的领导干部进行组织、纪律处理,就是要使干部明白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组织监督,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和“高压线”。
四是工作作风不严不实。一些同志对待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阅读要求不细致、填写不严肃,与家人沟通核实不充分、理解要求内容不深入全面,这些都是缺乏对组织纪律敬畏的表现,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干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通过组织处理一批干部,就是要让干部警醒,领导干部按规定按程序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本人就要对个人有关事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就要承担责任,就要接受组织的处理。
三、落实责任及整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在一定比例中抽查,如果填的和实际情况不一样,就要搞清楚为什么,不能糊弄党组织。
受到组织纪律处理的这X名干部都是组织拟提拔或拟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的,按规定查核其个人事项,发现存在不如实填报问题,既影响了市委的整体人事安排考虑,又影响了干部个人的发展,确实令人惋惜、令人痛心。
一是单位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担负起学习贯彻个人事项“两项法规”的主体责任,把贯彻执行个人事项“两项法规”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各单位党委(党组)要组织本单位全体处级干部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的专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处级干部真正理解个人事项报告的重要意义,清楚填报要求,承诺如实填报。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
二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履行起单位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学习教育,严明纪律规矩,层层传导压力,带头执行个人事项“两项法规”,督促本单位领导干部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并严格把关,对填报信息不清晰不完整、内容失真、与组织掌握情况不符的报告人,进行批评教育,不达标准不予阅签,为组织把好关。
三是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上传下达、答疑解惑的职责,抓紧抓好个人事项“两项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市委组织部沟通请示,切实维护报告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个人事项报告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全体处级领导干部要引以为戒。在个人事项报告工作中,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做到真学真懂,并从通报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站在对党忠诚的高度,以对组织、对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敬畏纪律、严守规矩,切实做到对党忠诚老实,严格按照党的十九大有关要求,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五是市委将坚持严肃问责。“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较真一次、处理一个可以教育和挽救大多数。”市委将继续对涉及到个人事项出现的问题,严格追责问责,对违反规定的,根据问题情形综合认定,该提醒函询诫勉的,及时进行提醒函询诫勉,情节严重的,将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移送纪检部门调查。
同时,对个别单位学习贯彻“两项法规”不到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抽查核实经常出问题的,其主要负责同志要向组织说明情况并牵头整改,并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建督查考核范围,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第二篇:关于领导干部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约谈报告
关于领导干部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约谈报告范文
XXX同志:
近日,我们收到XX省纪委、监察委员会关于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核查的反馈,你存在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由我们对你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是纪律和约束的表现形式,是对党员干部进行早打招呼,及时提醒、纠错诫勉,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党内监督的长期工作,是党组织关心爱护干部的具体体现,希望你能正确认识这次诫勉谈话,正确对待党组织的监督。
造成你未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或许存在信息掌握不准确、填报事项不仔细等各种客观原因,但究其主观原因,根子在党性原则不强,关键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核心在自我要求不高。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党组织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是防止“带病提拔”的重要手段,是严管和保护干部的重要举措。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不仅损害了你个人的形象,更损害了全办干部队伍的形象。
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对你进行约谈,希望你能正视存在问题,深刻检视反思,抓好问题整改。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对党忠诚老实的试金石。领导干部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是对党忠诚担当的表现。你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时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增强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将工作要求执行到位,不打折扣。
二是如实填报个人事项。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时,一定要认真学习“两项法规”,吃透相关政策要求,仔细阅读填表须知和填报说明,严格按照《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填报要求填报个人有关事项,确保做到应报尽报,准确报告。对于不掌握的事项、信息,要刨根问底,弄清楚、搞明白,坚决避免因政策规定和信息了解掌握不准确,发生少报告、不报告等问题。
三是遵规守纪严于律己。未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折射出的是工作作风不严、不实、不细。希望你从这次问题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模范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做一个正能量的表率。要从诫勉谈话中,主动适应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的新常态,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工作,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
第三篇: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后果很严重
近几年来,每临岁末年初,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填写一份特别的材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2014年12月,中央组织部发出一份最新通知,对做好2015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作出安排。这份通知的“厉害”之处在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随机抽查比例,强化抽查核实结果的运用等一系列要求。有党建专家观察分析,这实际上是在原有较为严格的基础上,又上紧了一扣。
150万名领导干部需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涉及“家事”“家产”等14项内容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主要是依据2010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推行的。根据《规定》的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需每年如实向组织报告婚姻、出国(境)、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14个方面的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
按照《规定》,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按照规定每年向组织集中报告一次个人有关事项情况,而科级干部是否纳入报告主体范围,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决定,全国不做统一安排。据统计,2014年,全国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领导干部总量达到150万名。
如果将这一制度做中外对比,可以发现,目前我国规定报告的主体范围与国外相比更为广泛。譬如,美国规定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需要申报公示财产,大约2.5万名,另外有30余万名联邦政府官员只需进行财产内部申报;而澳大利亚规定,部长、部级人员和高级公职人员需要报告财产;韩国则规定,政务职公务员、四级以上公务员、司法与税务等特殊部门七级以上公务员、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需要申报财产,总人数约为18.8万人,占韩国所有公职人员的18.8%。
为什么我国规定报告的主体范围比国外更大?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我国干部队伍庞大,权力关系相对复杂,如果只对高级干部作要求,将会使一大批掌握重要权力的干部游离于制度监督之外。“小官未见得小权,比如县委书记虽只是正处级,但其掌握的权力很大。”他认为,把副处级以上干部作为申报对象,有利于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14项内容中,涉及“家事”方面的有8项,主要包括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等;涉及“家产”方面的有6项,主要包括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房产、投资等情况。同时,《规定》还要求领导干部就本人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郑重向组织作出书面“承诺”。
换一个维度再看,以报告内容与国外作比较,我国领导干部报告的内容也更为全面。比如,英国规定,普通公务员需要报告本人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写作、讲学等12项内容,但配偶和子女的财产可不申报;美国规定,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需要申报本人及配偶、子女的劳务所得、投资收益、买卖交易、赠与和赔偿、债务、房地产等7项内容;法国规定,政府成员和部分选任官员需要报告房屋、有价证券、银行存款、家具、艺术品收藏、车船等11项内容。
“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辛鸣分析,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家庭观念的国家,家庭就是社会中不可分割的最小细胞,“在中国社会,有可能局长夫人说话会被当作是局长本人的意思,在这样一种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中,把申报内容规定到‘家事’和‘家产’是十分必要的,体现了有的放矢。”
随机抽查比例由3%—5%提高到10%
《规定》印发以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连续4年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填报了个人有关事项,但由于“只填报不核实”,一些领导干部对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态度不端正、填报不严肃,不同程度地存在漏报、错报等问题;少数领导干部心存侥幸,不如实填报或者隐瞒不报。
“徒法不足以自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认为,“只填报不核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告制度的执行效果,使报告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作用衰减。
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并开展抽查核实工作,使推行报告制度成为深化党建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强化《规定》的执行力度,2013年12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启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并不断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2014年1月,中组部印发《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试行)》,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并建立抽查核实机制。2014年12月,中组部又发出通知,对2015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工作作出安排,把抽查核实之弦绷得越来越紧。
抽查核实包括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两种方式。随机抽查体现普遍性,每年集中开展一次,按一定比例进行核实;重点抽查体现针对性,主要是根据工作需要,对拟提拔的部分考察对象、拟列入后备干部人选对象、巡视工作中需要核实的对象,以及群众举报反映的对象等进行核实。
一年试行下来,抽查的成效颇为明显。据统计,2014年中组部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等1550名,各地各单位抽查核实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60170名。因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已有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被取消提拔资格,有数十名厅局级、县处级考察对象被取消提拔资格;有一个省通过抽查核实将6名发现有问题的省管干部移交省纪委调查处理。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在领导干部群体中产生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中组部干部监督局负责人表示,今后,抽查的力度还将不断加大。根据中组部最新发出的通知,从2015年1月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抽查核实力度。随机抽查比例由目前的3%—5%提高到10%;此外,凡是拟提拔为副处级以上干部人选,拟列为副厅级以上后备干部人选,以及转任重要岗位人选等,将全部进行重点抽查。
凡不如实填报的,将一律记入干部诚信档案
纵观各地抽查核实的试行情况,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均已把抽查核实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对党组织是否忠诚老实的重要标尺,在查核结果的运用上坚持做到“五个一律”:凡是填报不规范或错报、漏报的,一律要求重新填报或限期补报;未如实填报的,一律要求领导干部本人作出说明,并根据说明情况由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监督和干部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是否影响任用的意见;有意瞒报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得列入后备干部人选;发现违规问题的,一律责令其限期改正;涉嫌违纪违法的,一律将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据了解,今年抽查核实结果运用将进一步强化。按照中组部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将重点审查填报情况的“真实性”问题,凡是存在不如实填报的,一律记入干部诚信档案,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验证其家庭财产的“合法性”问题,对家庭房产、收入等“合法性”存疑的,深入调查了解,发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湖南商学院副院长王明高认为,由于国外没有主动核查机制,对申报不实和违规等问题,主要依靠检举和投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产申报的核查和结果运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报告制度的完备性周密性并不高,但由于国家普遍的财务与金融监管水平较高,所以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的施行效果比较好。
为此,王明高建议,应在我国建立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和金融实名制度,对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的个人信用信息、金融资产的出入进行有效监控。此外,王明高希望进一步扩大核查的比例,按干部管理权限,逐步建立所在单位自查、省级核实、中央抽查的三级核查机制,并对瞒报、漏报或不报者要实行严格的监督与严厉的惩处。
王明高表示,随着中国特色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体系加速形成,报告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和警示作用将更加显著,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将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第四篇:领导干部个人报告事项
附件1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填写说明
为使领导干部更好地理解《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准确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除《报告表》中第二页的“说明”外,现就《报告表》中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
(一)》(以下简称《表一》)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
(二)》(以下简称《表二》)的填写,作如下具体说明。
一、2014年1月填报时,《表一》第(3)项填写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的情况,《表二》第(1)项、第(2)项填写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的收入总计金额。《表一》、《表二》其余各项均填写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现状。以后逐年填报时,《表一》、《表二》各项均填写上一年的总体情况或者变化情况。
二、《表一》第(1)项“婚姻变化情况”,填报时应填写本人的婚姻状况,包括未婚、已婚、离异、丧偶等,以后逐年填报上一的婚姻变化情况,包括结婚、再婚、离婚以及丧偶等情况,丧偶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已婚的填报时应填写配偶的姓名、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等内容。婚姻情况有变化的,应填写变化的时间、原因;以后逐年填报时,如无变化,则填写无变化。
三、《表一》第(2)项中的“因私出国(境)证件情况”,包括因私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或其他往来台湾有效旅行证件等。填写“本人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应当包括证件名称、证件号码、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等内容。
四、《表一》第(3)项中的“因私出国(境)情况”,包括因私出国的情况和因私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的情况。在填报时应注明因私出国(境)的时间和事由,如前往国(境)外探亲、访友、旅游、继承、接受和处理财产等。
五、《表一》第(4)项、第(5)项、第(6)项、第(7)项中所称“子女”,是指领导干部的所有子女,既包括与领导干部共同生活的子女,也包括未与领导3-
称、编号及持有股票份额,还应注明股票账户中填报前一日的股票市值和可用资金。
“基金”在填报时应注明所持基金名称、编号和持有基金份额,还应注明基金账户中填报前一日的基金市值和可用资金。
《表二》说明4中的“可用资金”,即指股票账户或基金账户中的可用资金。
十七、《表二》第(4)项中的“股权激励”,是指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的一种激励方法。股权激励有业绩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经营者(员工)持股、管理层(员工)收购、账面价值增值权等多种模式,在填报时应注明其具体类型。
十八、《表二》第(4)项中所指的“投资型保险”,是指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保险产品,是将保险结合投资标的(基金、股票、债券等)所衍生的新产品。保户所缴纳的保费,不全是用来买保险,有一部分是用来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其他金融商品,但保户必须自己承担投资风险。
十九、《表二》第(4)项中的“其他金融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外汇交易、贵金属交易、股权投资、债券投资、信托投资、期权投资等其他金融投资方式。
二十、《表二》第(5)项中的“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情况”,应填写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所投资的金额及所占份额等内容。
二十一、《表二》第(6)项“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的情况”,应填写注册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所投资的金额及所占份额等内容。
第五篇:某某大学处级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实施办法专题
**大学干部人事档案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效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干部人事和人才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对我校干部人事档案的归档内容、归档材料的形成等做出如下要求:
一、归档内容
干部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我校主要由以下部门生成档案材料。
(一)纪检、监察部门
1、县处级以上表彰奖励材料;
2、个人违规、违纪处分材料,包括处分决定、核实(调查)报告、本人检查、交待、对处分决定的意见等。
(二)组织部
1、考察、考核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2、干部任免材料;
3、干部培训结业材料(三个月以上);
4、干部在基层挂职锻炼形成的材料;
5、县处级以上表彰奖励材料;
6、加入中国共产党、民主评议党员、退党等有关材料;
7、更改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入党时间的有关材料;
8、《干部人事档案“三个时间”审核认定表》;
9、政审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10、其他对考察、了解、使用干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三)人事处
1、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形成的履历表、简历表、各类人员登记表等材料;
2、专业技术考核表;
3、学历教育及业务进修、培训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形成的有关材料;
4、评审(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5、干部调动、军队复转人员安置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6、录用、聘用、解聘、辞退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7、办理工资、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8、离、退休审批表;
9、更改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国籍、参加工作时间等形成的有关材料;
10、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1、《干部人事档案“三个时间”审核认定表》和《学历学位审核登记表》。
12、其他对考察、了解、使用干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四)审计处
审计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五)研究生学院
本校教职工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形成的有关材料,包括报考登记表、招生政审表、专家推荐书、成绩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登记表、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决定书。
(六)统战部
1、参加民主党派形成的有关材料;
2、个人获县处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有关材料。
(七)工会
个人获县处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有关材料。
(八)团委
1、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退团的有关材料;
2、个人获县处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有关材料。
(九)外事处
1、办理出国(出境)审批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2、出国留学学籍材料。
(十)老干部处
办理丧事形成的生平简介(悼词)。
二、归档要求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坚持“客观真实、完整规范、手续完备、信息准确”的原则。
(一)各部门在干部任免、调动、考察考核、培训、奖惩、出国审批、工资变动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要及时归档。
(二)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文件材料。
(三)归档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具体要求如下:
1、归档材料各栏目应逐栏、逐项规范填写,没有填写内容的填“无”。
2、个人撰写的材料应有形成时间、本人签字。
3、凡规定应由各级组织审查盖章的,必须有组织盖章。
4、组织鉴定、审查结论(复查结论)、处分决定、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形成的综合材料等,须经本人见面签字,本人见面后未签字的由相关组织注明。
5、干部任免审批表和录用审批表,必须注明批准的机关名称、时间和发文文号。
6、干部任用考察材料,按照《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制作,标题必须明确被考察人的姓名和拟任职务,内容要规范完整,统一打印(“考察人”必须由参加考察组成员二人以上签字)归档。
7、单位意见,属推荐性意见的,按“经××××年×月×日××会议研究,认为××同志(主要表现),同意推荐为×××”。属于审核性意见的,按“经研究,××同志符合 ××文件规定的条件,同意××”。不得简单加盖或填写“同意”二字。
8、出国、出境审批表,要注明往返的时间及外出的目的。
(四)对新取得学历学位的人员,人事处在移交相关材料时须附相应的《学历学位审核登记表》。
(五)对新调入人员,在原单位未进行过“三个时间”认定的,应由组织部或人事处对其进行审核认定并填写《三个时间认定表》后,与其他档案材料一并移交档案馆。
(六)纸张及页面设计要求:A4型纸,左边距为2—2.5厘米、下边距2厘米,个人下载打印形成的材料要求正反两面打印。
(七)归档材料一般用计算机打印或用中性笔、黑蓝墨水填写,不得用铅笔、圆珠笔或纯蓝墨水、红墨水填写,不得用复印件(含表格)、传真件归档。
(八)除单位或部门印章、领导名章用珠红色印油外,审核、审批及签字章一律用黑蓝色印油。
(九)档案馆不接收个人归档材料。
(十)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