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教师实习心得:如何使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
在新出台的2018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毫无疑问,史料是历史教学的灵魂,适当的运用史料,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历史的真实感。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史料则成为历史教学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史料
史料不仅在内容上要进行仔细斟酌,在课程引入时也要进行合理设计。一些教材内容晦涩难懂,通过史料来帮助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一些历史课文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再引入史料未必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能还会带给学生更大压力,加重负担。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是史料
史料的选择应当以课本教材为载体,在难度和内容上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符合教学目标,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选择史料时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除此之外,可以向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注重自身对史料的积累
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作为教学路上的引导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在备课时对所教授的内容做好充足准备,更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学习、多看书、多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在课程中从容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历史充满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篇: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
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一史料的主要类型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
二.史料运用的目的
新课程倡导史料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
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显然,运用史料是使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当然,这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只是使学生借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
从历史研究的程序来说,史料在史学中的地位体现为先有史料而后有论点。史家每叙一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证。《课标》的“课程目标”“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和“内容与要求”提出的培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要求皆指向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从而掌握了解历史的一般方法。
(2)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
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特质是其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也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建构关于过去人和事的论述,可以说是一种推理学问。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就在于为已提供的历史事实提供例证,传输历史事件的真实感,促进学生神入历史,感觉当时的历史环境,触摸到历史人物的脉搏,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从而真正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
三、史料教学的主要方式
1.展现叙述与证据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提问形式是:“在这段资料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证据来说明……”“从这段(些)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史论结合,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例如: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2.分析史料的内容,从中引出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而不是让他们只是去重复或摘要史料的内容。
3.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作比较。4.针对相互冲突的证据进行讨论。
5.对同一事件之不同的历史论述加以比较。
6.选出一个主题,给予学生多段来源不同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整理,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推演,找出自己的结论。
7.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眼光去找出史料中带来的问题,并用他自己的方式处理。
四、史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1.从历史著作中收集史料
我们要直接从原始资料中搜集史料有很大困难,因此只有平时有意识读一些专业性比较强、史料引用比较多的著作,从中搜集我所需要的史料。尤其是近年来,从整体史构建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文明史构建的《世界文明史》《中华文明史》、与国际合作相关的《大国崛起》的解说题、从现代化史观构建的著作。
2.从教学杂志中收集史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教师的手边都会有几种历史教学类的期刊,多数期刊都会刊登优秀案例。通过这些优秀案例,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同仁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设计,还可以把案例里面的史料摘录下来,为我所用。我手里每年都订了《中学历史教参》《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历史学习》,这些杂志上能比较贴近中学实际地介绍史学研究前沿的一些成果、有大量素材可以使用,更有不少思路可借鉴。(如去年一诊的晚清三新政题,还有其它的一些期末题、单元题)还有《高中政史地》《高中历史》等杂志均可用。
3.从历史试题中收集史料
现在考试对史料越来越重视,材料题也越来越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各种复习资料也因此挖空心思更新史料。由于考点都是对应课本的知识点,这些史料自然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并且,这些史料又体现了命题人的思路,对锻炼学生的思维是最合适不过了。4.从网上按主题收集史料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材料,为我所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人民教育网等上有大量的新题可以选用或改编;按关键词输入百度搜索可能设计图片材料题。
五,史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为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一线教师对史料教学的目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教师在使用方法上还不够娴熟,因而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史料运用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出现有效性偏低甚至无效的现象。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1、史料运用只是招牌,学生未能从中获取任何史学方法和历史学科能力;
2、史料堆砌,与主要历史知识关联不紧密;
3、史料有误,给予学生错误信息,构建了错误的历史情景。细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史料运用不充分
① 在学习中,“论从史出”大致有以下步骤:研读史料,辨析史料,提取信息,论从史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也应遵循这几步进行,某一步不到位即会导致史料运用不充分。不充分的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研读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史料理解不透,也就谈不上辨析史料的可信度,更谈不上提取有效信息,史论或问题的结论也只能由教师得出,这样的情况致使史料运用成了招牌,走形式而已,学生无法从中获取《课标》中所要求的“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历史学科能力。
2、史料失真失准
史料从内容上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两大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文字、实物、口碑三大类。因为史学研究是依据史料进行的,因而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史学研究首选的是直接史料,间接史料运用则要多方印证。
现代信息技术为查找历史资料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弊端。网络上所提供的史料多为转手的间接史料,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都需要考证,但一线历史教师受时间和阅读面的限制,对网络上查到的史料不进行考证而直接使用,时常会发生史料有误的现象。此外,别人论文或资料中转引的史料也应考证,多次转引容易出现讹传现象。一旦史料有误,给予学生的信息以及学生据此建构的历史情景和历史知识也就出现差错了。
另外,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引用电影和电视剧片断的现象,常常有失妥当。目前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很多,走“戏说”路线的绝不能成为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料,即使非“戏说”类也很难成为真实可信的史料,比如七年级下册教材引用了电影《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的场面图,此场景就算是根据文字材料再现,也很难做到绝对准确,所以给予电影图片不如给予文字史料让学生自己建构历史情景更为妥当。电影和电视剧,只有在将来研究传媒史或生活文化史时才能成为可信的真实史料。
六、引用史料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用史料
(1)充分合理使用教科书上的史料
沪版新编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重视史料,且以直接史料为多,间接史料也多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可信度较高。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细致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
2.准确节录
在教学设计和试题命制中,各种新史料的涌现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由于在引用史料时操作不够严谨规范,造成了一些偏差和问题,给教学与评价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秉承史学传统中的“实录”精神,严谨而科学的对待史料。只有对史料谨慎节录,准确引用,规范呈现,才能更加高效地运用史料,更好地贯彻“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的课标理念。
3.忠实原文
中学史学传统中历来十分重视文字的推敲运用,增减改易细微之处能带来表意上的巨大变化。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微言大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字千金”的故事更是真实的写照,《春秋》一字可以寓褒贬,《通鉴》一字可知兴替,历代治史者都把严谨放在第一位。因此,无论命题还是教学,引用史料时都要绝对忠实于原文,不增一字,不改一字,对需要增加文字以助于学生理解的,增加部分要用括号标出;对于需要删节的文字要反复推敲,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在删节处用省略号标出。
4.正确价值导向
一般地说,历史教学承担着知识传授、思维培养和道德教化三大任务。其中道德教化是历史学科的神圣使命,杰出的历史人物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留下了丰富的嘉言懿行,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课程资源,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般地说,历史教学承担着知识传授、思维培养和道德教化三大任务。其中道德教化是历史学科的神圣使命,杰出的历史人物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留下了丰富的嘉言懿行,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课程资源,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5.增强针对性
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为了使史料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往往选择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史料,但要注意在体现了选择史料内容的针对性的同明,不能导致史料在真实性和科学性上产生问题。
6.难度要适宜
如果把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一般说来,非文字史料中的图表史料、实物史料学生容易读懂,文字史料中的现代中国史料也相对易懂。但并非所有文字史料学生都能读懂。例如涉及到世界史内容的史料,往往一些西方史家的文字史料学生比较难以读懂;如果学生古文功底不够扎实,涉及中国古代史的一些文字史料学生也难以读懂。这时教师就需要对所选择的文字史料加以适当的提示或解释,因为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利用这些文字史料为历史课堂教学服务。加强对运用学生史料的指导 首先,加强研读,加深辨析理解。
无论是教材史料还是补充史料,无论是文字史料或是图片史料等,教师都应在备课时读透读懂,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透读懂,特别是教材中的重要史料,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对一些冷僻字的读音、字义或难懂的典故,教师要给予讲解,确保学生读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史料所蕴涵的意思,指导学生辨析其中哪些内容可信度较高,哪些内容不太可信,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研读和辨析史料的方法。
其次,精心设问,指导信息提取。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呈现史料时应同时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问题既是史料研读的目的,也是理解史料的一种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读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史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寻找史料中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寻找相关的关键词,从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8充分运用教材
教师与学生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拥有丰富的文字与图表资料。而依据新课改的精神:教师要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理念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充分运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资源,围绕教材设计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史料的作用,国外学者有过精辟的论述。例如美国学者把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等等。再如英国学者认为史料的功能:(1)进行说明;(2)发展想象力;(3)澄清旧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4)有助于发展历史的及一般的技能和认识;(5)有助于传达真实感;(6)用作证据,进行推断和解释。
那么,在实践中史料教学运用于历史课堂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史料在促进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发展思维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的史料,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本节课“发明家的科学精神”时,我选取了爱迪生的相关史料,“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2 000多种发明,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等。1931年月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学生一看这一史料,不禁为爱迪生的科学精神所吸引,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得出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并不难。在讲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引用这么一则史料: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产业革命后)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英国出版《机器的成绩》)
2、论从史出,增强历史感。中学历史教学应具有浓郁的历史感,这也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同时代人特别是名人的原话和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讲述史料,看似增加难度,实质上是简化了教材内容。如:在分析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引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工业革命对世界联系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了蒸汽机出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深化教材,培养学生历史的领悟、思维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作为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较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也较差,倘若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结论,就会严重制约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讲到蒸汽机对城市化的影响时,就可引用爱德华伯恩斯坦等撰写的《世界文明史》中一句话作为史料:“一旦蒸汽机能把大批男男女女和儿童引到工厂工作,城市数量和规模就开始增大。在城市,交通运输比乡村要便利。因而原材料输入和把产品运出去花费都较低。同样,城市里容易招到工人,……然而19世纪初期城市发展的原因并不限于工业化一点。人口的普遍增长与工业化合力促成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段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蒸汽机的威力与影响。
第三篇: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
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
【内容摘要】近年来,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一直是历史教育改革中颇受重视的一环。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能力。故在教学中应教材史料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从而优化历史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兴趣能力
史料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阅读历史材料,从史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史料运用,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
一、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巧设问题
教材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料,它所引用的史料一般是为了说明书本阐述的某个观点,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精心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其中包括文字史料、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这些资料与历史知识互为表里、互相补充,是对历史知识的诠释和展拓,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史料,尽量挖掘其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剖析,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细致地启发、诱导学生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把平铺直叙的结论教学变成跌宕起伏、疑难重重的探求过程,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优化历史教学。
如《法国大革命》一课中,关于《人权宣言》的意义和其在法国革命中的作用,教材正文部分对此只字不提,学生很不解。在教学中,就要利用教材上节选的《人权宣言》内容资料,精心设计思考题:(1)“自由”针对的是什么?“平等”针对的是什么?(2)“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又意味着什么?(3)法国资产阶级的理想追求是什么?(4)《人权宣言》发表有什么意义?(5)在法国大革命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经过分析讨论,学生自然得出: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 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进步思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旗帜。
二、精心准备,巧妙补充教材外的史料激趣探疑
由于篇幅等原因,教材提供的史料毕竟有限,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搜集补充史料来充实教材,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史料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甲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不可重复性、既往性等特点,再加上传统教学手段等因素,都使历史学习显得枯燥乏味,这势必遏制学生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遵循直观性的原则,适时适量适当引入历史资料如历史文物图片、历史人物图片、手迹、名言、代表作品、故事、录音、视频等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情境,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课堂一开始就象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思维就不断地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主动地探究学习。
如:《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一课,在导入时可用矛盾《子夜》中的一段材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才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引导学生思考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他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过去的?通过这则材料和问题学生探究兴趣浓厚,课堂氛围轻松而活泼。
2、史料要有思考性,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难点是教学中的重头戏。选取有思考性的材料,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以思想的震撼、心灵的启迪,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讲《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中的百家争鸣时,就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史料,让学生归纳出每一位思想家的观点。
材料一: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材料三:“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
举之。”(墨子)
学生在阅读这些史料的基础上就概括出孔子的政治思想观点“仁”,老子的观点“无为”,墨子的观点“兼爱”、“非攻”、“尚贤”。学生们不仅对这些思想家及其思想观点掌握得很好,而且培养了史料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解决重难点问题也有事半功倍之效。
3、史料要有典型性,能深化学生认识历史知识
要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在史料的选择与运用上要注意史料的典型性,即选择的材料能说明问题,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思考。
比如讲《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时,为了说明中国四大发明对于欧洲产生的深远影响,我给学生提供了马克思的原文史料:教材中的一段马克思的话:“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经过史料的阅读,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三大发明在近代欧洲发挥的重大作用,而三大发明在近代中国的情况如何?在此,不妨补充鲁迅的一段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通过这段极具讽刺含义的话语,学生中西对比,能够全面了解三大发明在东西方不同的遭遇,对近代西方崛起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三、紧扣教材,合理布置史料作业研习提升
教材上、课堂上、练习本上提供的史料往往都是专家、学者、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只是被动拿来运用;而且每位学生面前呈现的史料都没有区
别,体现不出个体差异,满足不了个性需求。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收集、整理、阅读、理解、综合、运用史料,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布置灵活机动的史料研习作业,显得很有必要,如:
(1)表演历史话剧《杯酒释兵权》。
(2)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洋务运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引用史料作答。
(3)编撰历史小报——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4)阅读有关《中国著名帝王传(图文版):武则天传》,结合小说及相关电视剧,分析讨论小说、野史中的武则天与正史记载的人物有什么区别,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诸如此类的作业,教材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要求学生要像史学家一样“探究”历史,进行自主学习,自己选读史书,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主动去获取信息、发掘信息、归纳信息。长此以往,必然养成自觉、主动研习史料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巧用史料作为探究历史问题的证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只要我们注意方法、掌握原则,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一定能优化历史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资料
1.薛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点实践 《历史教学问题》2001、5
2.洪流.如何提高“史论结合”能力《中学生导报》2002、12、10
3.王增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历史教学》2003、4
4.陈冠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清华历史教学》2005、08
第四篇: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
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都必须首先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一般来说,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引用的文献材料有几百处之多,既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增添了教材的难度和生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历史学科的高考试卷体现出了新情境,新材料的特点,材料解析是高中历史课堂上史料教学的主体形式,因材料解析题能够培养和考察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获得,培养学生对观点的归纳和提炼以及对文字的组织等多方面、深层次的能力,所以高考试卷对它是情有独终。因此史料教学越来越得到了高中教师重视,成为历史课堂中每课必见的内容,在今天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内应该怎样进行史料教学?因为并不是史料用的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个问题都必须用史料去证实去解析。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选择与运用应注意些什么呢?
1.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
现行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及《世界近代现代史》都引用了大量史料。这些史料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阅读障碍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用足用好这部分史料。比如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四则史料,认清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并找出根本原因,这也为学生以后认识蒋介石在抗日时期政策的整体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利用教材引用的史料也可以把不同的章节重新组合。例如,可以把《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组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有一个整体认识。同样,也可把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讲话,“七·七”事变后的庐山讲话与“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的自卫宣言组合在一起,比较不同时期蒋介石对日政策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这种对材料的重新组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不仅提高了分析运用材料的水平,而且有助于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2.精心准备,适当补充部分史料
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教学时,围绕教学目的,还需适当补充史料。例
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描写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用了马克思的话:“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马上会想到:三大发明在近代欧洲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在其故乡——中国的情形会是怎样呢?这里不妨补充一段鲁迅在《电的利弊》中的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通过两段材料的对比,学生不但了解了三大发明在近代东西方的不同遭遇,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近代西方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深层原因。
补充史料,关键在恰当,恰当的史料关键在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平时注意积累。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自己着手编写第二手材料。编写史料有两种方法:一是概述史料,对原始材料进行编辑和改写,删除所有无关的内容,提取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形成文字或图表;二是转述史料,把一种类型的材料转换成另一种类型,比如可将文字材料转换成图表、图解,或反之,也可将深奥的古文翻译或转述成通俗易懂的文字,等等。
3.合理选择与利用史料,进行史料的整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捕捉、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这一要点时,我运用史料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
材料一:1912——1919年间,中国新设厂矿379家,设立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增资本1430万元„„这时期,外国资本增加有限,而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三年以来中国,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陈独秀《青年杂志》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污,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 设问: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经过简短的讨论,学生很快得出自己的见解:三组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材料一反映了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之后北洋军阀政府继续推行专制统治。材料三反映了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简
单总结: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束缚,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将封建帝王从金銮宝殿上打翻在地,政权却落入了北洋军阀的手中,袁世凯及其继任者们继续推行专制统治。文化上: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废除临时约法,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在史料阅读的帮助下,轻松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要有启发性,或促进知识的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4、对史料的分析要有科学性。对史料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要注意史料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立场观点。像文献史料,它们是过去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完全的做到客观公正,很多史料是写史料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发表观点,受到时代、社会、情感、经验的左右。比如中国古代历史上,一般材料都称农民起义军为“贼”、“寇”、“匪”等,这反映了作者立场的局限性,教学时要给学生说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因此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所涉及的问题也较为复杂。面对史料时,除了判定真伪的基本问题外,更牵涉到如何获得有效信息,以及有效信息如何诠释的问题。落实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史料时一定要真实,在指导学生搜集史料时要教会学生鉴定真伪,使用史料时要尝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5、对史料的选择和运用要有层次性。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心理特征、思维发展水平、知识储备程度的不同,史料教学的目标上应注意层次性。低年级学生应多用一些直观形象的、通俗易懂的、间接的史料,高年级学生可以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第一手的原始的史料;低年级的可以重点培养阅读和概括能力,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而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设置一些梯度型问题,逐渐增加难度,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等到某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再提出进一步的能力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总之,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分析史料和思考题,在教学时要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认真思考回答。我们要充分利用鲜活的史料,再现历史的真实,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篇:历史教学教师心得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1
本学的教学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三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一个是文化班、两个特长班学生水平差距较大,程度把握不太准。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将教材的内容上下联系,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等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大纲、努力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同时把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二、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
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业务方面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如《国史大纲》、《放宽历史的'视野》、《全球通史》、《中国大历史》、《极端年代》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不足方面
本学来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如何将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还需要下功夫,而且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也还缺乏一些有效地办法,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地方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优生的辅导,为高考做好准备。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2
尊敬的领导:
这学期已悄然已过,一学期来,本人担任八年级6至11六个班历史教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让学生进行学法交流,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上抓单元验收把学生分层联包,优生每人跟踪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学习任务。强调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题目的设计,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及时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二、落实基础知识,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历史才能。尝试新教学方法,实施三步式教学步骤。
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先自学完成。第二步,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历史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步,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加强辅导。
三、做好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
辅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要关注他们在历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历史学习中去。我先培优,以优帮差,层层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3
顶岗实习已经不知不觉的度过了要两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从一开始的初登讲台,到如今能够大方的站到讲台上,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变化,在此期间也有了很多的进步与感悟。
这段时间里最让我值得思考的就是学生的积极性调动,我教的是历史专业,文科性质很强,所以同学们喜欢文科的就表现的很积极,但是有些学生则表现得不是很好,态度很不端正。我教的班级班容量很大,每个班基本上都有八十个左右的同学,前排的学生情绪好调动,可是后排的同学就有些懈怠,有的上课很久才能拿出来书,有的听着听着课就开始犯困。我上课的时候主要是后排的学生难管理,每次在教室转的时候后排的学生睡觉,我提醒同学不要犯困,可是有的学生被叫醒之后会有反弹情绪。
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的原因,一方面肯定有我自身的原因,是因为我讲的课堂不够生动、活泼。没有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没有很好的分析每一个人的情况,没有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对于学生,要考虑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情况,每个同学的学科偏好不一样,而且程度也不同,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我也要分层次的去要求他们,做到因材施教。
经过了这两个月的教学,我觉得课堂的教学真的是存在很多的小技巧,需要我去不断地总结经验,然后采用恰当合适的方法去真正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要不断的拓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新教材增加了新内容,也带来了新问题。要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拓宽教学的内容,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相关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课文辅助系统。在讲课时要加以充分运用,以及反映或补充重要史实,印证重要观点,解释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深化历史认识,扩大思想教育;
2.重视引用课外史料。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重点或难点引用适合学情的史料,引导学生对教材与所供史料进行分析,对“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或过程进行能动的重新建构和反省”;形成历史认识;
3.把预习和作业引入课堂。传统的历史教学着眼于满堂讲述分析。把预习与作业置于课外进行。其实,即使教师再三加以强调,最终还是由于得不到集中的时间与教师有效的指导而失效了。所以对此加以注意。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我在课堂上讲的知识这部分学生未必能够接受,所以我除了在课堂教学时注意面向中等学生,兼顾优等生与学困生之外,必须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个别的辅导绝对不等于课堂教学的重复,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采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弄懂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方法,当然,这种个别辅导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但在每次小检测前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是目前我探索到的有效途径,只是对反应较慢的学生必须每次进行考前辅导,这种做法会让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要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是体现在教案上、教学中,更重要地是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帮助班内的学困生转变为中等生。
再有就是要认真分析教材重、难点,精拟小检测,紧扣检测进行新课的讲解,小检测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在新课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对考点,以及考察考点的角度进行讲解,使课堂教学与小检测保持一致。同时注意检测题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作为初入门的人,有太多的不足与缺点,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的总结经验,认真的分析,课下的时候多进行教学反思,一步步去提升自己的整体综合素质!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4
这个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状况反思。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状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理解。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面面都尽量思考到。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用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从此能够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状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用心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一天我都花费超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高兴的方向。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味
爱因斯坦说:“对付一切来说,只要酷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具备对学习的“酷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劳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能持久,每每凭兴味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甘心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体现出漫不经心。不言而喻,如果不注重兴趣教学,就很难造就起学生学习的兴味。所以,我励志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向连结茂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入手,激起学生猛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趣味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全历程。
2、注意造就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那些学生都能明白,“读史能够明志,学史能够鉴身”如今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阐发明白,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改变学生原有单纯理解式的学习方法,建立和构成充实变更、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历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索问题的方法,答案由本身归纳得出。我注重造就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必要,建立能引导学生自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使学生能对学习运动举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自动地去认识、学习和理解教诲影响,从而到达所预期的学习目的。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及时教给每个同学最有效的方法。
2、对付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接纳更多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继续为学生的学习趣味和自主性学习的生长创造各种条件和时机,促进他们去自动学习、自动生长,并给与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观察、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停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还要在教学历程中要处理好教授知识与造就本领的关系,造就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本领,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高兴提高他们的学习结果,激发他们的学习趣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5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6
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本人担任了八年级的教学工作, 随着期末学业考试的到来,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即将划上句号,回顾本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作为教八年级的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
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4)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五、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期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
六、扎实认真抓紧、抓好历史常规教学工作。
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课课有教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结合实际写好教案。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课后,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每张的练习册都进行了讲解和评讲!
总之,这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教学有收获,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教学质量还不太理想,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今后,应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7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8、9、10三个班的历史教学,经过一年的事历史教学工作和国培培训,对历史教学的内容结构、知识体系、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教。经过本学期的努力和探索实践,在业务知识掌握上、新课堂的构建上及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业务知识学习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感知识的.匮乏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教师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和时代的引领者,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否则就out了。为此,我自主钻研业务知识,看与历史有关的书籍和教育教学方法。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坚决不打无备之仗。坚持听课,听先进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从而我的业务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我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堂的构建上
新课堂的构建上,坚持运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理论,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健全制度、坚持分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堂的构建,分组教学是关键,制度是保障,灵活多样的环节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通过实施分组教学以来,我感觉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现在看起来有些耽误好学生,可时间久了,对全体学生都有好处,能培养优等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能帮助差生提高成绩,但是也存在不会还不学的学生,这是分组尝试路上的老大难。也是教学中的困惑所在。
三、学生成绩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知识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在几次的考试中有了良好生,这是上个学年没有的。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这与我对本年级的教学设计和能力培养相协调的。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8
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成才。计算机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在此期间,我努力地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二、计算机教学工作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指导纲要》。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课分三个方面:
①备教材: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科技等前沿信息,对教材系统、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②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③备教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教案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和使用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三、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在这次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中,我担任的班级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获得相应的证书,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以上是本人在本学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总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9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期末,九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尤其是从xx年开始,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近代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是二轮复习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闭卷完成选择题,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字,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字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五、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试后,对于学xxx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期中考试后,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加强基础题的训练。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初三学生所用的复习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整理、编写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而且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今年中招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10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11
这一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一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由于初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熟悉历史学科,成为教好历史课的重要内容。现将这一学期以来,鄙人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总结,以期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
一、备课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对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如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就会让学生对历史充满厌恶,不愿学习,显然这不利于以后的历史教学。所以我在上课前定要先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PPT等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学习教法
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向别人请教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不但听本学科组的公开课,我还积极跨学科听课,积极参加市县的教研活动,增强自身的教学技能。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布置作业并批改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因为初一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小学,他们书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专门布置并指导了课堂作业的书写要求,以其能够让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格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让学生认真完成《生态课堂学习指导》,因为此本练习重点突出,并且紧扣考点,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我也及时批改,并作出相应的讲评。同时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完善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缺,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当然,人无完人。我也存在着些许不足。诸如有些时候没能认真备课,作业批改不及时等。但是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尽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12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于历史还处于一个相对陌生的认知。如何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会历史,并且从历史中得到启示,是中学历史老师的责任。史料结合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方法。
如何上好一堂课,不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项挑战。作为一个老师,单纯的只是上课勾勾画画重点,下课要求学生背诵,显然是不合格的。上课——是学生接触新的知识的过程,如果你讲课讲的都是十分枯燥,长期以往,学生不仅仅会对这个老师失去兴趣,甚至还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幽默与风趣应该成为你的风格。同样一堂课,学生是希望你哭丧着脸讲完一节课,还是希望你让每个人都开心的接受新知识呢,答案应该不言而喻吧。所谓的史料结合,史实与相关史料应该成为备课的重点。史料是辅助学生接触历史的最好工具。史料不仅局限于史书的内容,还可以包含其他的'许多类型,例如在讲第一课隋唐大运河时,大运河的起止点与重要城市,沟通哪些河流,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这时候一张大运河的历史地图成了辅助学生们进行空间记忆的重要工具。
所谓的史料结合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便于接受,例如我在讲明朝前期的皇帝与后期的皇帝时会评价“明朝前期的皇帝除了正事什么也不干,明朝后期的皇帝除了正事什么都干”,这时候就会激发学生们了解明朝皇帝历史的兴趣 ,让他们知道朱元璋、朱棣对待政事十分勤勉,而后期的明武宗、明熹宗等皇帝荒废政事的相关史实。在讲述明神宗二十多年没有上过朝,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叛逆期,明神宗的叛逆期长达二十多年,并且一个人和满朝文武对抗,从中可以给学生们普及青春叛逆期的相关知识。
史料结合是学生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历史,他们才会试着学习它,并且爱上他。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13
走上教师岗位已经有两个星期了,生活、工作、学习都步入了正轨。这段时间里,有成就感,也有受挫感,但的确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随着教学工作的逐渐展开,我发现自己原先设定的教学模式并不贴合学情,导致我开始工作之初便遇到了十分棘手的麻烦。
一、学情分析
我实习的学校在北京,担任八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老师,共负责80名学生。
在北京市历史学科与地理、政治和生物这四门学科均不参加中考,只参加八年级下学期的会考,九年级不再学习这四门课程。这就意味着学生们需要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学年的时间里学完初中三年的课程,时间很紧张,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十分大。目前我需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完成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的教学任务,是初中阶段的第六本课本,也是最后一本,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富裕。
就学校的历史成绩而言,并不是十分理想。单从我负责的三个班级的成绩来看,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将近有一半学生历史成绩不及格,但是每个班的优秀率在6%左右,与地理、政治、生物这三科同样不参加中考的科目比起来,优秀率太低,不及格率太高。在我的了解中,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更换过于频繁。
由于学校历史老师资源不足,到目前为止我是任教班级的第四位历史老师,过于频繁的更换老师,是导致学生历史成绩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师生之间是需要时间来彼此磨合,彼此适应的,而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每更换一次老师就意味着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长期下来,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对这门课程也会失去归属感,使他们从心里认为这门课不重要。
(二)时间紧,任务重。
因为学生需要在两学年的时间内学完六本书,资料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迫于教学任务,老师不得已加大课容量,讲课速度也偏快,以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历史学科不作为中考科目。
因为历史学科不作为中考科目,学生在历史方面下的功夫可能就相对语文数学等少一些。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二、教学反思
截止到这天,我一共上了十三节课,在将近两周的实际教学,观摩其他教师上课,以及指导老师听评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我总结了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明确了日后需要改善的方向。
(一)学生状况了解不足
这一点是造成我这一阶段教学工作失误的根本原因。由于自小在河北理解教育,了解得最多的也是河北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在一开始设定教学的时候,便较多地体现出了河北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务必要加大对学习历史的投入。然而,在河北历史需要参加中考,这是两个地域最大的区别,而我却忽视了。
再加上长久以来我同高中生接触较多,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更多地偏向了高中历史课堂,资料很多很全面,这样恰恰偏离了出重生的学习特点。受到年龄、经验的局限,初中生对于一些专业名词、较复杂的历史事件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反而加深了他们的困惑,引起了他们的反感。
(二)课前备课准备不足
课前备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直接决定了你一节课质量的.高低。最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常常出现不明白接下来课件上要展示的资料是什么,甚至有些资料的出现甚至会给我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以致于之后出现了课件带着我走,而不是我来操控课件的局面。
再有一点就是课前备课时,对于一些课外知识掌握不清要提前调查清楚。在讲授俄国十月革命一课时,我提到了“空包弹”这个词,结果学生就这个词提出了更深一层次的问题,而这恰恰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可想而知,当时的场面十分尴尬。
(三)课上时间安排不合理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课上时间安排不合理就十分容易导致讲不完课。第一节课的时候,课前导入我用了十五分钟,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讲解课本知识再加上处理习题,往往就是一课书的资料要用两个但是才能完成,要么就是匆匆收尾,这样就无法帮忙学生对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四)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吸引力
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和学生彼此简单地认识了一下。期间,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由于一开始就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加上之前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用心性,在这个环节出现了冷场,整个游戏环节几乎是我一个人完成的。由此,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一趟无聊的课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是煎熬。
(五)讲课平铺直叙,缺少亮点
平铺直叙是我上课最大的特点。为了避免照本宣科,同时也为帮忙学生对历史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备课的时候,我特意将课本上的知识串成一条线,力求面面俱到。这样非但没有到达设想的效果,反而让我陷入了一个困境。整节课我都在向学生们灌输知识,虽然知识之间的衔接很紧密,但太过于笼统,以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找不到让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反响自然也不热烈,很显然,这堂课失败了。
(六)细节问题没能提起注意
细节决定成败,而我却常常输在一些小细节上。比如:
1、写字时笔顺不对,这一点指导老师和我的学生都曾给我提出来过;
2、上课时拄讲台,小动作太多;
3、经常忘记写板书,要么板书就是太过简单随意。
细微之处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修养。注意细节,也能够向学生们传递一个用心的态度。
教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业,每次上课学生的面部表情都会直接碰触到我的中枢神经。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我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今后的日子里,吸取教训,努力钻研,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14
本学期,为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积极与老教师探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扬长避短,以促进今后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一、注重在研究中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三尺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制作相关教学PPT。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抓好课后辅导 。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
五、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努力,本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情况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为下学期考试埋下了隐患。这些都有待改进与填补。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15
20__—20__学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晋江市的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学校初中部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完美。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