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干部端午心得体会感想:“为民”粽子包起来
再过不久,就要迎来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佳节了。“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每当临近端午,龙舟竞发,粽叶飘香,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作为长期以来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党员干部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应当以“为民”作馅,填“实在”之米,裹“宣传”为衣,包好“为民办实事”这颗热乎乎的粽子。
以“为民”作馅,粽心更有滋味。馅料是粽子的核心,是甜是咸,或辣或鲜,什么样的馅料决定了粽子的口味乃至定位。而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核心,就是“为民”二字。曾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两个一百年”重要历史交汇时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只有不忘,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拿自己的“真心基数”乘以“勤劳系数”,才能换来人民的“幸福指数”,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重点,才能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才能让人民吃上更有滋味的“全面小康”粽,乃至“现代化强国”粽。
填“实在”之米,粽身更加饱满。如今粽子的口味可谓是五花八门,但从无论是传统的红枣、豆沙、猪肉,还是新潮的水果、龙虾、鳗鱼,都要包裹在实实在在的糯米之中,方可称之为粽子。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一方面要畅通民情反映的渠道,以实地走访、网络问卷、公益活动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原汁原味”的诉求,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需求,先“雪中送炭”,再“锦上添花”;另一方面要拓宽为民办实事的领域,除了抓好传统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还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疫情防控、公共安全等近期热点领域的关注,保障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切忌“放空炮”“摆花架”“凑数量”,最终包了个徒有其表的“空心粽”。
裹“宣传”为衣,粽香更加扑鼻。作为粽子的外衣,粽叶翠绿显眼、香气扑鼻,可称之为粽子传播的“灵魂推手”。中国有句俗语,“只说不做假把式,只做不说傻把式,会说会做才是好把式”。也曾说过,“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为民政策、服务手段或是基础设施,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宣传,往往就沦为了摆设。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申领机动车年检标志,但车管所窗口依然大排长龙;这边政府花大代价建立了公共WIFI,另一边民众抱怨移动数据信号太差上不了网。在这个信息如光速般传播的时代,党员干部更是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的手段,来了解民情民意、宣传政策主张、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好心办“废事”,导致为民服务的政策、设施沦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让“为民办实事”这颗热乎乎的粽子走向千家万户,走进人民心中。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