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别山党员党性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在学院党委统一安排下,全体党员到新县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集中培训,我怀着对革命老区和将军故乡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此次大别山之行,在培训期间学习了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大别山精神和共产党员党性的真谛。具体心得有以下三点:
一、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
6月25日14:30分,举行了党员党性教育培训班开班仪式,然后由老师作专题报告—大别山精神及时代价值。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了新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落脚地。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为革命就献出了5万名左右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境内现存革命遗址遗迹360多处。“山山埋忠骨、岭岭有雄魂,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是新县革命斗争史的真实写照。壮烈的革命斗争史积淀了新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带来了无尚荣光,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这种精神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着我们坚定地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去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而奋斗。
二、继承和发扬先烈光荣传统,坚定信念跟党走,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大无畏精神。
此次培训授课方式丰富多彩,如课堂教学、现场教学、音像教学、情景教学。在实际体验中,“穿红军服,走红军路”,让学员重走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首位县委书记——王志仁,当年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时所走的崎岖山路,将红色拓展训练与绿色生态体验有机结合,让我在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的同时,领略大别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体验生态文明。
在许世友将军故里,房屋东西墙上悬挂着许世友将军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记载了将军不同时期的经历,反映了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心系劳苦大众、艰苦朴素的本色。展厅中三个用纪念章组成的“忠”字,反映出老将军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可谓大忠。活着为了革命不能尽孝,死后葬在母亲身边尽孝,可谓是“大孝”。许世友将军的大忠大孝让我深受启发。
在苏区首府烈士纪念馆内,站在十三万烈士纪念墙前重温入党誓词时我的心情沉重而坚定,这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念的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又是一名人民教师,我坚定信念、时刻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忠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红田遗址,讲解老师深情而凝重的向我们讲述了当地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的光辉事迹。在不足30平方米的土地上,300多为革命烈士的鲜血,让我清醒地看到了自己与优秀共产党人的差距与不足。我深深体会到,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胜利,为我们今天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英雄留下的业绩永远激励我,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大别山地区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较早的地区之一,大别山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树立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无论是革命顺利发展时期,还是在遭受严重挫折阶段,他们都义无反顾地追随中国共产党,甚至不惜为国捐躯,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实干中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篇:大别山党性教育学习心得
大别山干部学院党性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盛夏时节,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鄢陵农商行组织的党性教育培训班,来到了著名的革命圣地——大别山干部学院。这次培训不同以往,这次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象展示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和艰苦补素的生活作风,以及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伟大,深切体会到如今社会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大别山是我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主要活动地和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转折地。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人民亲历和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在长达28年的革命历程中,大别山先后有200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牺牲,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13万余人。学院所在地新县,当时人口仅不足10万人,就有5.5万人前赴后继为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整个大别山人民群众支持红军,团结一致参加革命的生动缩 影。大别山的革命历程,是党和人民军队依靠群众、解放群众、造福群众的历程,是广大群众与党鱼水交融、生死相依、携手共进的历程。从建党大革命时期黄麻起义,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再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人民群众始终团结一心,坚定不移跟党走,形成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
当我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参观了许世友将军故里、刘明榜故居、郭嘉河红廉文化园、重走了红军路“志仁”小道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大别山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秉持的是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历史不仅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我深切感受到,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重温党的历史,感受革命之曲折、艰辛,学习革命前辈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积极弘扬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红色文化。
通过学习大别山的光辉革命历史,我的心灵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洗礼,让我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工作中,也要大力发扬大别山精神,以更加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为鄢陵农商行立足本土谋发展、扎根基层惠民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马支行张瑜菡
第三篇:大别山心得体会
心 得 体 会
为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党性,深化全体党员同志对党的认识,在公司党委领导的带领下,7月10日,我们怀着万分憧憬之情驶向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大别山。
大别山之行的第一站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县,匆匆吃过晚饭后,我们身着红军服,在“红安文化”的传播者,王邵华教授的讲座中,我们了解了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诞生在这里,是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和223位将军的故乡。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26年革命斗争的史诗中,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奉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红安人民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革命才能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才能使这片热土人才辈出,将星闪耀。由此产生了“万众一心,为党为名,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
次日,在王邵华教授讲授的红安精神指引下,我们先后瞻仰了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及其故居,七里坪革命纪念地。在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一座座的墓碑代表着一份份的忠诚,展示了各位英烈的光辉事绩。他们当中,有一位年仅十三岁的英魂,我仿佛进入了充满血泪和硝烟的革命年代,看见战火中闪耀的光芒。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执着的追求和勇敢的斗争,面对这一块块写满烈士英雄事迹的墓碑,我不禁肃然起敬。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在反动派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下,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面对敌人酷刑与死亡,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坚贞不屈、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楷模。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巍然起立,碑前左右各有雕塑一座,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黄麻起义;右塑红军战士,高攀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侧面,碑上刻着“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简单甚至粗糙的“黄安谣”,居然让当时的人民唱出了一系列革命先驱们的英勇乐章,如果没有红安精神的引导和支撑,这块土地上,怎么可能产生如此之多的英雄儿女,这里的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在李先念故居,里面还原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场地的物件摆设,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他们时刻心系人民,用自己毕生的心血换来了革命成功后的幸福生活。参观过程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李先念小女儿李小林叙述的短片,她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如何将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党。李先念同志把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哪怕是当时遭到党的误解,他也依然对党忠心不二。
生动的红安精神,激励我们奋发进取。我们要学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本领;学习革命先烈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群众的英雄气概;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的无私奉献精神,结合实际,结合工作,充分继承和发扬红安精神。
接下来我们沿着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的路线体验挺进大别山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苦,并有幸接受了杨建新教授为我们讲授的《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教授的课讲的很是精彩,引人入胜,让人不愿错过每分每秒,从来没有感受过有人能把党课讲的如此生动。在课堂上让我体会到当年革命斗争的残酷与无情,让我重温了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历程,让看到苏区的人民群众的无私与伟大。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
四天的红色之旅时间虽短,但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精神受到了庄严的洗礼,党性得到高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所处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懂得感恩和珍惜,要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以“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敢于担责、开拓创新、扎根群众、无私奉献”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将把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精神动力,立足本职、甘于奉献。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工作,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我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振奋革命精神,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第八支部:卫智军
第四篇:大别山心得体会
重温大别山精神 缅怀先烈革命足迹
2017年6月12日,樱桃沟管委会党委特色小镇培训班一行63人,在党工委副书记叶磊的带领下来到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为期五天的培训学习。
开班课以刘向阳教授《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正式展开,通过刘教授的讲解授课,使我们充分了解了大别山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英雄传奇,也正是由于“黄麻起义”的燎原之势,正式的造就了大别山的不朽色彩。如吴焕先烈士勇于牺牲无私无畏的担当情怀,王树声烈士大义灭亲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通过刘教授的授课,我深深的体会到,当今的幸福日子是多么的不易,正是无数先烈用滴滴血色染红了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尤其在面对国民党和日军的穷追猛打,他们坚持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气概,关键时刻愿为党付出一切。
随后我们分别参观了红四军以及鄂豫皖分局旧址、红田、列宁小学和新县博物馆。尤其在红田,而这里就是程怀天等300余名革命志士的英勇就义地。1927年12月,黄麻起义后,反动地主清乡团勾结敌军一个营进犯箭厂河地区,疯狂镇压革命群众,血雨腥风笼罩着整个箭厂河地区。这里原来是一块稻田,敌人把这块稻田当作刑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00多人。这些人中,年纪最大的是75岁的普通农民高厚建,最小的是16岁的儿童团员吴狗娃,还有一部分是来不及撤走的鄂东军伤员。这块不足三十平方的土地上,见证太多的血雨腥风,一批批革命儿女,为了党为了群众,牺牲在这里,革命老区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河一溪都孕育着“红田”英烈们光辉的故事。苍山有情,流水有情,岁月有情。大别山人不会忘记,共和国也不会忘记。
随后我们全体成员在教员的带领下,体验的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九龙潭-卧佛山庄五公里的山路,山路崎岖,汗水侵湿了每个人的衣服,但是没有一个人放弃,坚持的走下了全程,通过走这段山路让我感到当时红军在前有敌人后又追兵的情况下,况且都是草鞋攀爬这段崎岖山路,更是对他们充满敬畏之感。
通过这五天的红色教育,与大别山的深情接触,让我们每个同志铭记了担当意识,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勇于牺牲,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挟来的。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石磊
2017年6月23日
第五篇:韶山党性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韶山党性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市局组织赴韶山传统教育基地党性教育专题活动参观学习活动,对我进行了一次生动的革命理想信念教育,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党的伟大。
来到韶山,为了表达对毛主席老人家的崇敬之情,我们先到毛主席铜像面前敬献花篮,并集体在高大的毛泽东同志铜像前三鞠躬,表达了我们对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的崇敬和哀思,然后全体成员在毛主席巨幅铜像前合影留念。在毛主席铜像广场,面对鲜红的党旗,我们举起右手紧握拳头,热情饱满地宣读入党誓词。宣誓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的光荣,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义务和责任。这一刻,是非常神圣的,在我心中都将成为永恒的瞬间;这一刻,我心中无比豪迈与激动,我坚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时刻牢记先烈们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精神,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腐蚀思想的侵蚀,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党的信仰。通过这次宣誓活动,我将以新的起点,牢记入党宣誓,为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与时俱进,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在日常的工作中,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为人民服务。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滴水洞,通过细致地观看展览图片,丰富的图片实物资料、先进的科技手段,认真听取接待员动人讲解等实地亲身感受,我深切感受到了毛主席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征程是一部整整的血与泪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在血雨腥风的年代,真正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以坚韧的品质顶住了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乃至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带领我们走向今天的幸福和光明。通过参观学习,让我再次缅怀了先烈的光辉业绩,认真学习了他们为了追求理想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优良作风;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优秀传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韶山之旅,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韶山精神”,其内涵就是“牺牲、奋斗和奉献”的胸襟,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这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毛主席在中国所有人心中的位置。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至今走进韶山,走进他的故乡,亲身的感受到了他一生的艰辛,一生的荣耀,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应该感谢革命先烈们,感谢他们用自己和亲人的鲜血和年轻的生命给我们换来幸福的一切。
古朴的故居,亮堂的博物馆,每个角落无不体现了凝重的历史。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理解,让我再一次经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坚定了信念,牢固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优良作风;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优秀传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对当年革命先烈怀着对共产主义美好理想信念的追求,抛头颅、洒热血,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而卓绝的斗争换来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倍感珍惜。我们更要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成果,要坚定党所坚持的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