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答顾东桥书》读后感
《答顾东桥书》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顾东桥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答顾东桥书》读后感1先生在《答顾东桥书》中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知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合一统一观。
知行本就是不可分离,如今中学生心理问题屡见不鲜,如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网络迷恋问题等,表现出诚信缺失、性格怪癖、目中无人等现象。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道德伦理,关键是能认知却不能笃行,以至于知行分离,日积月累,甚至造成人格的分裂。所以要强调“行”,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成长,在“行”中习得优良的道德品质,因为长期的实践不断强化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是不轻易改变的。
修文一中不断的创设条件组织学生“行”。一是开展生活教育,如:学生自主洗碗,这个小小的举动有大大的功效,积少成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高尚的品质。二是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如:“远足”,在这次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三是充分利用周末及假期,指导学生“行”,每次返校,“遍询诸生”在家是否行到温凊定省之仪,是否有爱亲敬长?经过长期实践,使学生对伦理道德的'认识不断加深,亲情更加融合。
总之,道路且阻长,还需坚持和探索。相信用“知行合一”思想把我们学校打造成“修文第一、贵阳卓越”的目标指日可待。
《答顾东桥书》读后感2朱熹在理与气、太极与阴阳、道与器、知与行、道心与人心、天理与人欲等范畴所持的二分法,导致了他哲学逻辑结构内部出现裂缝。出现了有人虽然知道“天理”,在日常生活中却并不依“天理”行事的“假道学”。所以,由“知”如何必然导出“行”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王阳明此文落重墨来讨论知与行,心与理的关系。他极力反对朱熹的二分法,文中力斥“析心理为二之非”,试图弥补知、行,心、理等相关范畴间的缝隙。
朱熹根据《大学》首章,提出要先格物致知,然后才能正心诚意。因此便要“即物穷理”,去格一件件物之中的理。但此法甚为繁琐,而其结果是,按照王阳明说法,“博而寡要”。王阳明早年亦曾依朱熹所言去格物,然而格竹失败的经验才促使他抛弃朱子的格物之说,转向心学。
就此文范围来看,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不在物上,而在人心中。所以脱离本心,去繁琐的在万事万物上求理无异于缘木求鱼,劳而无功。这样看来,王朱二者的差别在于为学近路的不同:一个由内而外,一个由外而内。朱熹以格物为本,主张先去格身外万物之理,然后才能正心诚意致知;而王阳明却以诚意为本,意诚则本心明,本心明则万理自然通晓。在王阳明看来,朱熹的方法是务外遗内,舍本逐末,是“道在迩而求诸远”。
但是有人会觉得朱熹的“格万物”虽然繁难,但毕竟操作性更强。王阳明的方法太玄,容易流于佛教“明心见性,定慧顿悟”的功夫。对此王阳明在此文一开头便申明了自己的学问与佛教的区别在于:自己的学问要求每日用功,而不像佛教那样凭空冥想。他通过引入他的知行关系理论,为自己的学说在实践上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步骤,从而减轻了其理论的空洞玄虚。
王阳明的知行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为“知行合一”。他认为必须“知”后才能清楚明白的去“行”;而只有“行”后,才能将“知”落到实处。“知”就一定要“行”,只有在“行”了之后“知”才完整,否则不是“真知”。用文中的原话来说就是:“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这样,王阳明就将“知”“行”二者联系起来,修补了朱熹“知先行后”的说法所导致的理论裂缝。“知行合一”理论,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很好的解决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知行问题,也即如何在道德判断和相应的道德实践之间建立必然联系的问题。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建立在他的“万物一体”的说法上的。也就是说他从根本上就把“知”与“行”看作同体一物(而不像朱熹把“知”与“行”看作不同的两物)。我个人认为他的这个做法是相当聪明,或者说相当狡猾的。毕竟看作一物,要比看作两物要更容易完成从“知”到“行”的跳跃。
“知行一体”的说法还解决了文中一开始顾东桥提出的“功夫次第”问题。倘若把知行看作两物,那么诚如顾东桥所说,它们之间“不能无先后之差”;但既知行一体,那么肯定是并进无先后了。顾氏的问题也就没有意义了。
这篇文章可算是整个王阳明思想的缩影,就我体会到的来说,可以总结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
另外我想补充说一下王阳明和叔本华思想的一点联系,以及我对他们理论的一点看法。
他们两个人都试图通过理论证明:由道德规范必然可以导出相应的道德实践。并且他们的理论基础都在于“万物一体”。有所不同的是王阳明更注重实践效用,因此对在实际中如何致知笃行的方法谈得更多一些;而叔本华更注重于道德合理性的证明。
但是,诚如叔本华所说,“道德,鼓吹易,证明难”。想跨越知与行之间的鸿沟实在不易。虽然王阳明与叔本华自认为自己的理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理论全都基于一些玄学的假设,并不能使人信服。对于解释不道德现象,他们怎么说呢?当然,他们可以说这是因为本心或者同情心受到蒙蔽了。那么,应该怎么样解除蒙蔽呢?他们给出的方法恐怕并不太奏效,否则现在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不道德现象呢?
道德是不能由它本身被证明的。玄学式假设更加不可靠。我觉得应该更实际一些:难道暴力不是道德可靠的保证吗?暴力可以“证明”道德的合理性。虽然,我不能证明暴力和道德之间有因果联系,但是暴力和道德的相关关系(这可以观察得到)绝对比玄学和道德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第二篇:答 辩 书
答 辩 书
答辩人:史XX;男;汉族;陕西省XX县人;19XX年X月X日出生;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联系电话:150XXXX; 答辩人就申请人安X玩具(深圳)有限公司申请撤销劳动仲裁裁决纠纷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一、关于劳动合同未签双倍工资补偿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事实是答辩人在职期间,申请人从未口头、书面通知答辩人签劳动合同。申请人处行政主管为逃避自身责任(公司行政部负责和员工签合同,因其工作失职,未能及时签订劳动合同,致使公司蒙受损失)伙同其下属(人事文员)、律师推卸责任、歪曲事实,并指使其在劳动仲裁庭做伪证,公然妨碍司法公正,其胆大妄为、视法律如儿戏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该律师违反《律师法》第40条,我于4月间已向广西律师协会、南宁律师协会、深圳律师协会进行了举报和投诉,5月初该律师打电话向我道歉,并表示不再接受申请人的委托)至于申请人对答辩人指控的“为获取不当利益,故意回避签订劳动合同”。答辩人保留追究其诽谤的权力。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于合同未签双倍工资计算的截止日期第6条规定的很明确,申请人的计算方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应不予支持。深圳市龙岗仲裁委员会深龙岗劳人仲案
【2012】58号裁决书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认定事实清楚,应予以维持。
二、关于加班费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 1
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1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员工加班工资:
(一)安排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
(二)安排员工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百分之二百支付;
(三)安排员工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百分之三百支付。
申请人提供的所谓意向书,是经过涂改的;且意向书内容完全免除了申请人的法定义务,排除了答辩人获得加班费的权力,且在本人被迫的情况下签名,不能代表本人真实意愿和平等、自愿的原则;并与我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相抵触,应视为无效协议。而且,2012年1月份本人出勤31天(372小时),申请人伪造考勤记录只给我记录22天(172小时)。并且,法定假日和休息日加班、延时加班都不予支付加班费,因为,申请人说:你签了名的,只给你意向书上的工资,加班可以、加班费免谈。深圳市龙岗仲裁委员会深龙岗劳人仲案
【2012】58号裁决书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认定事实清楚,应予以维持。
三、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根据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答辩人以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购买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人应予以支付经济补偿。且,在答辩人距离辞职到期还有7天时,申请人因答辩人申请劳动仲裁强行解除了劳动关系。答辩人计算的840元是7天通知金,而非经济补偿。因答辩人非法律专业人员,考虑难免不周,应为1990元;我要感谢龙岗仲裁委仲裁员的公平、公正的裁决!深圳市龙岗仲裁委员会深龙岗劳人仲案【2012】58号裁决书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认定事实清楚,应予以维持。
综上所述,对于申请人申请撤销劳动仲裁裁决的事实及理由,答辩人感觉非常可笑,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及法律常识,理由及其牵强、令人难以置信;更对申请人污蔑龙岗仲裁委仲裁员“裁决自相矛盾、工作马虎出错”表示强烈的愤慨和谴责!深圳市龙岗仲裁委员会深龙岗劳人仲案【2012】58号裁决书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认定事实清楚,应予以维持,请求驳回申请人的撤销申请!
此 致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答辩人:史XX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第三篇:读后感,顾春兰
《正能量》心得体会顾春兰
《正能量》这本书是英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写的,书本的封面上就写着一句充满正能量的话“坚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惧”。
里面理论性的东西很多,比较深奥,但每个理论都结合了事例,刚看完这本书的第一章,就让我颇有收获。
收获到四个词“心态好,常微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自己”。《正能量》是一种向上的力量,简而言之就是要乐观,一个乐观,拥有正能量的人,往往能受益于自己,并且感染他人。生活中多一些微笑,让自己更有活力,联想到我们老师,有时候无形中会有压力,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生气。这时就需要进行自我调整,生气的时候,闭上眼睛,深呼吸,告诉自己要淡定。凡事都有两面,为何不换个角度,思考下,可能会更好。多一些微笑,少一些烦恼,工作就没那么累。还有在空闲之余,做自己就好,更好的去充实,完善自己,别亏对了自己,你有权利去选择你要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什么样的生活品质。
最简单的获得正能量的方法就两个字“感恩”,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一点小事就能够得到满足,生活就是那么简单和容易满足,让自己每天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是充满能量的,希望所有人能把这些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快乐自我,感染他人!
第四篇:答 辩 书(用人单位)
劳
动
争
议
仲
裁
答 辩 书
案号:穗海劳仲案字〔 〕 号
致:广州市海珠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被 申 请 人:
名 称或姓 名: 地址(住所): 隶属主管部门: 单 位 性 质: 法定代表人姓名: 职 务: 电 话: 邮 政 编 码:
后附:答辩书正文 页 副本 份
文字证据 份,共 页
被申请人盖章:
年 月 日
注:
1、答辩书正文需用钢笔、毛笔书写或打印;
2、答辩的事实和理由必须具体、详细、明确(包括证据及其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等情况);
3、应按申请人及第三人数提交答辩书副本;
4、如答辩人为职工,请在落款处亲笔签名。
第五篇:《答司马谏议书》读后感
在北宋嘉佑三年,一位改变北宋历史的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所写的《万言书》带动了一场革新,他自己也因为朝中大臣的反对,再加母亲新世的噩耗,辞官了。他是北宋革新派代表人物——王安石。王安石辞官后到熙宁元年才回来。那时宋神宗即位,这位神宗从小立志收复沦陷国土,使国家富强。他曾想让元老重臣们辅助。当时的那些大臣曾支持过范仲淹的“万历新政”,但年纪大了,地位高了,财产多了,一个个都死气沉沉,他转来想去,决定重用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一开始便收效颇丰,但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御史中丞吕诲气冲冲地在皇上面料历数王安石的十大罪状。面对吕诲强辞,王安石并不在意。小人之见,何足挂齿。便让王安石寒心的是友人司马光的指责与反对,司马光在推行新法后接连写下三封公开信,面对老朋友的指责,王安石写下了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时每不会,所操述多异故也......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司马光与王安石彻底决裂。后来变法失败,王安石去世了。而司马光成为宰相,新法被彻底废除了。
友人的不信任到最后的决裂,王安石与司马光昔日的友情早已不复存在。也因为这样,王安石开始反击了。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新法免受非议,写下了《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笔锋指向了矛头,批判司马光与他所代表的大学士传统派。为了国家,为了新法继续施行,他断绝了近三十年的友情,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友情,王安石所做的一切让我感慨,他的不畏强势,不思情谊,让我惊叹。今日再读王安石的这篇佳作,我也明白了他为新法能付出怎样的心血。之前,我读到许多王安石与苏东坡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抗争,也相互嘲讽的诗与故事,总认为王安石与那么多人对立完全不自量力,但今天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王安石的背后的心酸与他对新法,对理想的不限追求,他的精神让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