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
导语:读了《孔雀东南飞》这一篇文章,各位都有着自己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雀东南飞》读后感,欢迎各位阅读。《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
这部经典的爱情史诗讲述的是我国汉末建安年间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却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孔雀东南飞》这部剧被称作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流传千古的爱情神话。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而惋惜,一对多么恩爱的少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的离去了,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他们还不满二十岁,正值豆蔻年华,却走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焦仲卿不是没有抗争过,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但在那个所谓“孝”字当头的年代,母亲举起“孝”的大棒逼散鸳鸯,贤惠美貌的儿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悲剧的序幕被慢慢拉开……“揽裙脱丝履,举身赴青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礼教,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无奈而无悔的选择。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拒绝了私欲的诱惑,写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2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
对于兰芝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离的缘由众说纷纭,各执其辞。我虽不才,也还想置喙几句。在我看来,还有两大可能:
《礼记内则》中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仲卿“甚宜其妻”,这无疑问――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从前嘘寒问暖,无所不谈,可谓母子深情矣。现在小夫妻昵喃燕语,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失落感猛然袭向焦母,她踉跄失措。试问向来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独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悲剧的序幕被拉开……此或为其一。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整理书柜时,我无意间看到了自己高中时的读书笔记,而这篇《孔雀东南飞》则被自己工工整整的抄在了第一页。至今仍记得自己初读此文时眼泪潸然、泣不成声的样子。
其实故事也很简单,人物也很平常,情节也不像现代小说那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切是那么的平淡,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双情笃伉俪殉情于世的故事。然而我每每读之,总会伤感至极。世界上真的会有如此美好的爱情吗?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纵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语的搪塞还是应诗应景的做作,着实让人揪心的感叹、羡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
俗话说,“动情容易,守情难”,焦仲卿面对母亲让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却以“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缺与母诤言,以示反抗。试问普天之下会有几人与之同耳?在这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社会中,真正能做到坐怀不乱者能有几人?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兄长无不所言极是。从田间村妇到太守家的贵妇,无异于一步登天。不必“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此等好事焉有不施为哉?
傻,真的很傻。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充斥我们视网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这座金山上蹭下绚烂的粉末,等待着聚沙成塔的娇艳女人;或者是打着爱情的旗号,盯着男人的腰包,不惜横刀夺爱、鸠占雀巢的第三者,与刘兰芝的完全不必煞费苦心便可名正言顺的坐享其成,却不去享受,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4
爱一个人需要什么?我说不出。但焦仲卿与刘兰芝会坚定的告诉你:这份爱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围绕在焦、刘身边的种种事端全都被一样东西所驱动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怀疑、猜忌、误解,无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兴风起浪,这些渗透进他们的爱情中,如不及时化解,后果是灾难性的。
由于焦仲卿之母的极度冷眼,嫁入焦府才两年的刘兰芝无奈的被遣回了娘家。对此,仲卿显的无能为力,在孝字当头的社会里,他选择了妥协。且不谈焦母与刘兰芝谁对谁错,单是焦仲卿为兰芝极力的袒护中,焦仲卿爱刘兰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许送走刘兰芝只是权宜之计,公务缠身的他实在无法顾及这家中变故,也许只想缓和一下局势的他,怎么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发的后果。
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
根据其风俗,媳妇被婆家赶回娘家无异于被休弃了。在这种风气的定势下,在漫长而又消沉的岁月中,焦仲卿临别时给她的誓言与希望,犹如残留的烛光一样越来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劝说再婚下,与内心里萌生的怀疑,种种的叠加,她终于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涂的答应再婚。不要责备她,她仅仅只为了知道他还是爱她的么,他什么时候来接他?她是为了确定什么还是在试探什么,我想这场爱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
当那个熟悉的声音划破夜空传来时,那种雨过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兰芝欣喜若狂,奔出门去,两人深情对望时,兰芝的心结不复存在。但仲卿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她“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悔恨不已的兰芝面对另一个误解,她无能为力,唯一死以她对仲卿爱之深,爱之烈,超越生死与时空。
结局是美满的,他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最能保留这段爱情的唯一方式。在临死前,他们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误解。在此之后,那些曾令他们尝尽辛酸的东西将永远不会再撼动他们的爱情了。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5《孔雀东南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叙事诗,该诗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情深意笃的刘兰英、焦仲卿夫妇为家庭所逼,被迫分离,最终殉情而死的故事。
整篇诗歌,文采飞扬,遣词用句贴切而自然,读来令人感动、催人泪下,其中许多对偶成为后人传诵引用的名言佳句,如“孔雀东难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草;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从诗中可见,当时男女成婚,均为父母(或兄长)包办,媒人说合。然而,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也有培养出真情实感,两相依依的夫妻,虽然有家庭和外界的压力,但他们的婚姻感情不以贵贱、贫富而转移,即便在家人看来有更好的前途和归属,他们知道,自己的感情只专属与被迫分离的对方。
诗歌中的人物及对话活灵活现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刘兰芝说她自己“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闷”。可见其多才多艺,但她终不能讨婆婆欢心,受尽折磨,以至于她不堪忍受,向丈夫抱怨:既然我不能胜任当你家的媳妇,就让我回娘家去吧。
焦仲卿母亲的决定是推动悲剧发展的开始,及至后来,刘兰英的母亲和兄长逼迫刘兰英再嫁,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自古以来遵循“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结果。父母之命不可违,男女或夫妻之间的感情则可被强行扼杀。故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不少棒打鸳鸯、生离死别的悲惨故事。
希望在我们这个崇尚自由的现代社会莫要再出现类似的悲剧,希望如此。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6《孔雀东南飞》,我先看的译文。我看下来,认为这文章写得太有感觉了,于是翻书去找原文,才发现这竟然是1500年前的一篇叙事诗。惊讶之。
问题1,貌似直接搬祥林嫂那个就行了,所以想说说第2个。本文的环境是封建礼教下约束下的社会氛围,这就决定了本文以悲剧收场的命运。我觉得非要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给他们找一个出路,并不能还原故事的本意,完全是画蛇添足。我觉得之所以以死殉情的行为,感动了读者,是因为,从这种誓死抗争的举动里,能完整地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礼教舒服的深恶痛绝。焦刘二人对爱的向往与执着,能超越当时的风气,着实难得可贵。死能将这种弱势的,摇摆的感情得到超脱与永存,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文章中并没有太多地着墨与如何与腐朽抗争,隐约中更具表现力。将焦刘二人对世态的无奈之情,对命运的迷茫之情,对选择的无助之情,浓缩在几句哀而不伤的对话中,言简而意赅。或者又介于诗的载体,使整篇文章平实而又有活力,节奏舒缓而紧凑。我对诗的感觉就是让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让自己瞬间的情感凝为永久。文章的主旨和色彩,并不需要在创作时刻意去调和,因为这种感情流露的方式,形散却完整。我喜欢这种真切和自由,即使真的没水平,但真的是我。
孔雀,这种鸟,是在开屏时才被人们了解了它们的美丽。焦刘之间的爱,也是在舍弃了物质的约束后,才能在意识领域得到开屏。枫叶的飘零,刺鸟的悲鸣,没有人会阻止这些残酷的美丽发生,可偏偏到了人这自称最完美的生物上就不符合伦理道德了吗?我想,被质疑的是达成美丽的方法吧?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人们会瞻前顾后,费尽脑汁地算计,然后折中多得到些,少失掉些。但这样得到的美丽,不是纯粹的,不是被传颂的。那些被人们所记得的,正是那些不收物质约束而追逐到的成绩。牺牲是惨烈的,也正是这些惨烈的牺牲才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这种献身精神,而不是早已被污浊的躯壳。不知是哪时哪刻,错误的概念变得根深蒂固。寻找出路等同于逃避,我羡慕他们能勇敢的面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俳徊。
勿惜来时路,方能永相随。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7“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这首千古绝唱的乐府诗不仅富有历史价值,能够深深触动人心,更重要的是它启迪了后人不要受封建社会的影响,也不能强迫别人的婚姻,同时,还使人们懂得了许多道理,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我从上面的四个主角身上认识到了许多。
焦仲卿:性格冲动、有勇无谋但遵守信义。我认为,如果不是焦仲卿听到刘兰芝的诉苦后不冷静下来,想好“台词”再找母亲去理论,或许就不会让刘兰芝被遣走,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另外,他所谓的“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根本起不了作用,他连现在都没办法保护刘兰芝,那以后他如何迎娶刘兰芝呢?再说,焦母现在已经有如此众多的理由能击溃焦仲卿的心理防线,那休掉刘兰芝以后,她一定会说:你怎么能娶一个休掉的女人呢?所以,他的计划只能起到安抚刘兰芝的作用。虽然有那么多失败的可能性,但焦仲卿到最后还是遵守诺言,去迎娶刘兰芝,这也正是他身上最难得可贵的一点吧!
再来看看刘兰芝,这是一位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才女,她能够三日断五匹,安守女子的本分,做好女子该做的事情,还会弹箜篌,诵诗书,拥有高雅的爱好特长,并且还能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刻“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将人生最美丽的姿态展示给世人。就是这样一位有才有貌的有好品质的极品女子,却被焦母遣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在于焦母说刘兰芝不懂礼节,但大家想想,谁见过一位弹皇家乐器,能织素裁衣,喜诵读诗书,爱梳妆打扮的女子连最基本的礼节都不懂呢?不过,也不能说这场悲剧与刘兰芝没有一点关系,如果在焦仲卿来迎娶她的时候她能够冷静下来劝焦仲卿再想想办法,可能自己就不会投水自尽,丈夫也不会挂树而死了。
第三个主角是焦母,她是一个绝对的反派人物,她最大的缺点就是固执己见,不顾他人,甚至不管自己的孩子,她看中东家秦罗敷就逼迫孩子与爱人离婚,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第二个缺点是自大。正是她的这两种坏品质导致了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刘兰芝魂去尸长留。
最后一个主人公是刘兄,他为了自家发财、自己的荣华富贵,不顾妹妹的感情,逼迫她改嫁,可以说,是他将刘兰芝推向了清池,推向了生命的尽头。
这就是我对四个主人公的理解,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四个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冲动。焦仲卿因为冲动,没有冷静思考再去找焦母理论;焦母因为冲动赶走了儿媳;刘兰芝因为冲动说了句“黄泉下相见”便让两个人,两个家庭出现了悲剧。刘兄因为冲动逼迫妹妹改嫁,将刘兰芝推向了死神。
冲动是恶鬼,封建是妖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8在这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我坐在树下,任由阳光从疏密有致的层叶中投下斑驳的影子。深深呼吸空气里幽菊清冷的芬芳,翻开书,细细品味这份被浓墨锁映的旷古的哀愁
——题记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十个字,便诉尽了千年来这份欲语还休的悲哀执着。
我猜想,故事发生在烟花江雨的江南,只是,在这小小的灵杰之地,发生过太多令人心伤的故事。
那一年,他娶她做他一生一世的妻子,凤袍霞披,一对红烛下,她有泓如秋水的眸子,似含着朱丹的菱唇。他有温柔含笑的脸庞。新婚的日子,他们总是腻在一起,她为他做保暖的夹衫,天冷的时候,为他披在身上。他为她画眉,为她许下一生一世的誓言。
只可惜,好景不长,焦仲卿的母亲并不喜欢性格刚烈倔强的兰芝,更何况,仲卿竟愿意为了兰芝来反抗自己,不是你不好,是我的儿子太爱你,这本身,就是一种罪。焦母一意孤行休遣了兰芝,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誓言只能让她更为愤怒。
离别总是令人断肠,纵然有“不久当还归”的美好愿望,纵然许下了“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誓言,但是仲卿怎么也想不到,本作权宜之计的退让,竟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兰芝被家人逼迫,将她重新许配给他人,而焦母冷眼旁观,没有丝毫退让。仲卿闻讯赶回,“未知二三里,催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脚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他又气又急,责问她“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她在马下痴痴望他,只能说出“黄泉下相间”的誓言。
于是,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兰芝,当你跳下清澈的池水,你是否想起,那一年,他娶你做了他结发的妻,你们十指相握,以为便是永恒。你是否面容中带着清澈的笑容,从此之后,那些令你们心伤的所有人事,都不能阻止你们在一起。谁都明白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在一起更重要,也没有什么,能比这三个字更令人断肠。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或许是真情感动了天地,天地灵气亦有感知,他们化成了“仰头相向鸣”的鸳鸯。后人看到的,是他们双宿双飞的美好景象,殊不知,他们为这一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连同对爱的誓死捍卫。“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我始终不明白,这样的结局,对他们而言,是否是最好的,但是我知道,悲剧之所以令人感到悲哀,因为你会从心里明白,这也许是真实的事情。所有的人似乎都没有罪,但每个人都成了悲剧的主导者,无法改变,也无法逃脱。而现实生活中的仲卿兰芝,是不可能有“鸳鸯会双死”的机会的。就像千年后的陆游唐婉,只能是彼此到老到死的痛楚和遗憾。
本以为爱情是千古不变的主题,怎料,字字读下来,依旧令人触目惊心,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却诉尽了一对苦命夫妻的一生悲凉。两情相悦却不能厮守,只能选择赴死殉情,留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旷古哀愁。
而那句“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在现今的世界上空响起,仲卿兰芝,恍惚间我看见你们执手相看的模样,伉俪情深。是否看见重蹈你们覆辙的陆游唐婉,另一个与你们极度相似,却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爱情故事。世人皆知,一生金戈铁马的陆游,内心里最柔软的伤口,便是唐婉。不能碰触,一旦碰触,便会有饱满的泪涌出。唐婉抑郁而终43年后,垂垂老矣的陆游老泪纵横的站在菊花盛开的沈园,想起当年她细心的将菊花晾干,做成他的枕,而如今,他只能在汹涌而来的回忆里哀叹“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而今当我走进沈园,那壁上墨色浓重的两首《钗头凤》总是令人鼻头一酸,他们穿过了数千年的时光,带着浓重的悲伤与斑驳的记忆,和这首《孔雀东南飞》一起,把所有往事赤裸裸的摊开在我们面前。恍惚间,我总是看见江南的烟雨里,仲卿兰芝的身影与陆游唐婉渐渐重合。
事隔千年,媳妇被婆婆休遣的故事再度上演。而世人就像扑火的飞蛾,就算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愿意放手一搏,我们的故事,总是被不同的人演绎,就算相隔了千年,也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而众生多情,在这同样的故事里此起彼伏,怎么都不愿意醒来。害人的休妻制度,令人难以接受的封建礼教,使人们在平淡的生活里,拥有这样刻骨铭心的生死离别,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悲剧,一切悲剧皆因人而起,又都因情结束。美好的东西被慢慢撕碎,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生死悲喜的距离,不过是一念之间。当我们走过漫漫长路,停下来才发现,有的事情,不管你怎么努力,都在开始的时候注定了结局。
只是,我们在无法泯灭悲痛的世界里,生生世世说情,年年岁岁说相思,那样缠绵难熬的伤口,我们总是学不聪明,前赴后继的在红尘是非里打滚,再带着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离开。这便是至死不渝了吧。因为,我们始终相信,爱是不变的主题,所有的伤痛悲哀,都因她而起,所有的矛盾纠纷,又都因她而得到解决。这些都是我们最真实的情感。它让我们深刻的明白,我们是那样有血有肉的在这个世上活着。
那些陈旧的,泛黄的,破碎的往事,是我们骨子里的执着与沧桑,在我们的骨血里,做着亘古的流动,生生不息。纪念孔雀东南飞,也是纪念,我们世间每一个人,都将承受的悲哀与执着。
第二篇: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汇编15篇)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
爱一个人需要什么?
我说不出,但焦仲卿与刘兰芝会坚定的告诉你:这份爱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围绕在焦、刘身边的种种事端全都被一样东西所驱动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怀疑、猜忌、误解,无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兴风起浪,这些渗透进他们的爱情中,如不及时化解,后果是灾难性的。由于焦仲卿之母的极度冷眼,嫁入焦府才两年的刘兰芝无奈的被遣回了娘家。对此,仲卿显的无能为力,在孝字当头的社会里,他选择了妥协。且不谈焦母与刘兰芝谁对谁错,单是焦仲卿为兰芝极力的袒护中,焦仲卿爱刘兰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许送走刘兰芝只是权宜之计,公务缠身的他实在无法顾及这家中变故,也许只想缓和一下局势的他,怎么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发的后果。
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根据其风俗,媳妇被婆家赶回娘家无异于被休弃了。在这种风气的定势下,在漫长而又消沉的岁月中,焦仲卿临别时给她的誓言与希望,犹如残留的烛光一样越来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劝说再婚下,与内心里萌生的怀疑,种种的叠加,她终于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涂的答应再婚。不要责备她,她仅仅只为了知道他还是爱她的么,他什么时候来接他?
她是为了确定什么还是在试探什么,我想这场爱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当那个熟悉的声音划破夜空传来时,那种雨过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兰芝欣喜若狂,奔出门去,两人深情对望时,兰芝的心结不复存在。但仲卿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她“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悔恨不已的兰芝面对另一个误解,她无能为力,唯一死以证明她对仲卿爱之深,爱之烈,超越生死与时空。结局是美满的,他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最能保留这段爱情的唯一方式。
在临死前,他们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误解。
在此之后,那些曾令他们尝尽辛酸的东西将永远不会再撼动他们的爱情了。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2
爱一个人需要什么?我说不出。但焦仲卿与刘兰芝会坚定的告诉你:这份爱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围绕在焦、刘身边的种种事端全都被一样东西所驱动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怀疑、猜忌、误解,无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兴风起浪,这些渗透进他们的爱情中,如不及时化解,后果是灾难性的。由于焦仲卿之母的极度冷眼,嫁入焦府才两年的刘兰芝无奈的被遣回了娘家。对此,仲卿显的无能为力,在孝字当头的社会里,他选择了妥协。
且不谈焦母与刘兰芝谁对谁错,单是焦仲卿为兰芝极力的袒护中,焦仲卿爱刘兰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许送走刘兰芝只是权宜之计,公务缠身的他实在无法顾及这家中变故,也许只想缓和一下局势的他,怎么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发的后果。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根据其风俗,媳妇被婆家赶回娘家无异于被休弃了。
在这种风气的定势下,在漫长而又消沉的岁月中,焦仲卿临别时给她的誓言与希望,犹如残留的烛光一样越来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劝说再婚下,与内心里萌生的怀疑,种种的叠加,她终于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涂的答应再婚。不要责备她,她仅仅只为了知道他还是爱她的么,他什么时候来接他?她是为了确定什么还是在试探什么,我想这场爱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
当那个熟悉的声音划破夜空传来时,那种雨过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兰芝欣喜若狂,奔出门去,两人深情对望时,兰芝的心结不复存在。但仲卿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她“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悔恨不已的兰芝面对另一个误解,她无能为力,唯一死以证明她对仲卿爱之深,爱之烈,超越生死与时空。结局是美满的,他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最能保留这段爱情的唯一方式。在临死前,他们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
误解。在此之后,那些曾令他们尝尽辛酸的东西将永远不会再撼动他们的爱情了。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
想到兰芝对我忠贞的真如蒲苇一样坚韧,我定当如同磐石一样不能辜负了她的一片真情,更不能违背我们当日的誓言。
她果真去了,我当日真不该说那样的话,真不该冲动。我当初就应该坚信兰芝对我的忠情。我不应该像懦夫一样诋毁兰芝对待我如蒲苇的真情。当初或许我应该百般地请求她留下,当初,我应该不顾母亲的反对,把她留下。谁知孝与兰芝的爱情不能兼得。
今日,她走了,我该怎么办呢?我是在世间苟且活着,忍受丧妻之痛吗?这样的日子又什么趣味呢?人心已死,世间即使再繁华,我也不想留恋。兰芝走了,或许我也该走了,在这世上,所有的相思都伴随着凄凉的秋风吹散,所有的沉痛都伴随着冰冷的秋雨拍打在我身上。我不该懦弱地逃避现实,我多么地应该把公务与你分的孰重孰轻。于是我错过了你。终于我失去了你,以至于此刻我如此想念你,想念你的勤劳,想念你的温顺。
当初,我多么应该与你相伴厮守,愿作风儿与沙,与你缠绵到天涯。心与你做双飞的碟。到这一刻,我才发现,我真的错了,我似乎缺少了与你相伴到老的坚定信念,如果我有,
你也不会被遣回娘家,受弟兄的逼迫,才造成今天这种局面。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遇到你,注定将与你黄泉为友,我对于真正想要的东西,在这一刻,我明白了。我懂得了你才是我世界的所有,我懂得了没有你的日子就像隆冬一样毫无生机。秦罗敷即使再倾城倾国,也比不上你的美丽与温顺。
在此刻,在你死去之时,我的世界已经消失,让我一起追随你而去,去追寻你,追寻我们之间温存的爱情。即使世间再多繁华,这对于我来说,早已经如深秋一样凄凉。即使世间有太多的羁绊。
如此逼人,风已彻底吹进了我的骨头缝里,仅仅一天时间,一切全变了,这不禁使我暗自惊心,把自己稳住,是到了在风中坚持或彻底放弃的时候了。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这部经典的爱情史诗讲述的是我国汉末建安年间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却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孔雀东南飞》这部剧被称作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流传千古的爱情神话。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而惋惜,一对多么恩爱的少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的离去了,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他们还不满二十岁,正值豆蔻年华,却走本文来自 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焦仲卿不是没有抗争过,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但在那个所谓“孝”字当头的年代,母亲举起“孝”的大棒逼散鸳鸯,贤惠美貌的儿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悲剧的序幕被慢慢拉开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青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礼教,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无奈而无悔的选择。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拒绝了私欲的诱惑,写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5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这天,风最后一次摩擦着脸颊,最后的风仿佛显得更加的轻柔、舒适。风吹云飘,乌云也加快了笼罩整片天空,枯叶也被无情得甩落,飘零在一片秋色中,最终脱离了那唯一的依靠。
她,轻轻的闭上了双眼,就如那清亮的涧水,只是无助地抱住飞鸟的倒影,等待回归,而飞鸟飞回那一涧流水早已物是人非。这一切以尘埃落定的沉痛在兰芝心里汩汩流过……她毅然决定了,“揽群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任泪水决堤,任涟漪飞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么好的一个女子,只为一句“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的误会,和兄长的威逼,促使兰芝一跃而下,用死的代价换来了对爱情的坚贞。
然而焦仲卿,在无奈地思考,回忆。很冷静地。脑海中回荡起昔日与兰芝的温馨画面,流露出一种甜甜的欢乐香味。然而,这毕竟是昔日的梦。此时的'他,矛盾如浪潮般涌上心头——爱情与亲情,难舍难分,究竟如何是好。风声潇潇,焦似乎听懂了兰芝的呼唤,泪开始把眼眶湿润了,一滴一滴地溅下来。他拿起了缰绳,策马飞跑在青石板路上,风咧咧地刮着他的脸,却不知自己已泪流满面。
到了那树下,知道兰芝已为他殉情,焦不再徘徊,不再犹豫,他给不到兰芝幸福,决定不可以再辜负她。“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他,也应着当日的誓言,自挂东南枝,陪君至黄泉。
暮云遮着夕阳,阳光在天空零碎,他们留下了最后的一丝微笑,最后变成永恒的一曲箜篌,一首荡气回肠的悲歌,在这微风中荡漾……
心碎的时候
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
我愿生死相随
情深的时候
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
何时何地相会
当千千万万次等待的热情擦肩而过时,留下的便是一缕烟云。那份不奢望幸福的爱情,载着等待和守候,因此而永恒,回荡千年……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6
爱情,这本是个最最古老的话题,不想字字句句读下来,眼眶里不觉间竟还是有股酸涩在滚动。
当日,刘兰芝这样立下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哪成想,这一日她收获的却是焦仲卿的如此指责“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这对苦命的鸳鸯能在二三里外就听出了故人的马蹄声,内心里的那份爱恋呵,它该是怎一个深字了得?!
然而,别人不明了刘兰芝的心倒也罢了,连心中念念不忘的爱人也这样指责于她,试问刘兰芝除了说出“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又还能怎样?!
相爱却不能相守。痴痴苦等着情郎早日实践“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的誓言。然而,辞过了县令又来了个太守……媒人一个接一个地上门,他的誓言却始终没有做到……母亲的抱怨兄长的责难,身为被遣回家的一个“弃妇”,她又该何去何从?!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临去的那刹那,她的心应该是解脱的吧?她的面容应该是微笑的吧?她是不是已经和他再次携手于奈何桥畔,即便做着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也始终不肯喝下那投胎转世的“孟婆汤”?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后人看到的总是他们双宿双飞的美好景象,却不知道,为了这一天,他们付出的却是永远不能再续写的生命代价,连同对爱的誓死捍卫……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7
读《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我的心颤抖了,因为我看到完美的感情被世俗禁锢,被礼教肢解,并最终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离,而死亡的这一过程。
然而,又是残酷也造就了完美的契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感情,在他们殉情之后,也随之涅磐,让当时的社会觉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会被摧毁的,有些事物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的,比如感情。
我怀疑上天为人们定下缘分之后,总会制造出一些杯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生动,也更加凄美。如果它不想让这份缘分与感情被浪费,便会让人们去另一个世界,去继续他们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间的空虚与悲伤。
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为感情苦恼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于是便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有了“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转朱户”的佳句与感慨。
于是,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地理解苦难的洗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魂化彩蝶,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红楼缘怨,《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对白,以至于网上《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生死决恋,能够说,人每走一步,感情就在人的脚边建起一座坟墓,一座情冢。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无奈,两人的反抗,始终没有摆脱世俗的枷锁。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选取,它用血洗清无瑕感情上沾染的尘世污垢。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觉醒,告诉人们只有感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扞卫。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感叹,哀叹人生苦短只有珍爱才能在空间隽永。
正可谓:百媚千红只识君,君我不见愁益深。
愿为鸳鸯叹孔雀,告与东西南北人。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8
人间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纵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语的敷衍还是应诗应景的做作,着实让人揪心的叹息、倾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rd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明白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
要是说西方的恋爱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恋爱的史诗,那么中国的《孔雀西北飞》将是恋爱追逐的绝唱。孔雀西北飞,飞到天涯纵不回。百般的缱绻爱恋,柔情的相思只为彼此可以或许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刘兰芝深赴黄泉,焦仲卿自挂西北枝,当仁不让反抗对不公平运气的束缚。为恋爱,为自在,他们不吝一切,这是多么的倔强啊!应该说,这是对恋爱倔强的追求。但无情的偏见,霸道的褫夺了一个懦弱女子爱与被爱的权益。
实故事也很简略,人物也很通常,情节也不像现代小说那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切是那么的平庸,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报告了一双情笃夫妇殉情于世的故事。然而我通常读之,总会伤感至极。天下上真的会有如此优美的恋爱吗?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俗话说,“动情容易,守情难”,焦仲卿面对母亲让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却以“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与母诤言,以示反抗。试问普天之下会有几人与之同耳?在这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社会中,真正能做到坐怀不乱者能有几人?
“阿兄得闻之,痛惜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兄长无不所言极是。从田间村妇到太守家的贵妇,无异于一步登天。不用“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此等功德焉有不施为哉?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9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整理书柜时,我无意间看到了自己高中时的读书笔记,而这篇《孔雀东南飞》则被自己工工整整的抄在了第一页。至今仍记得自己初读此文时眼泪潸然、泣不成声的样子。
其实故事也很简单,人物也很平常,情节也不像现代小说那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切是那么的平淡,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双情笃伉俪殉情于世的故事。然而我每每读之,总会伤感至极。世界上真的会有如此美好的爱情吗?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纵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语的搪塞还是应诗应景的做作,着实让人揪心的感叹、羡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
俗话说,“动情容易,守情难”,焦仲卿面对母亲让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却以“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缺与母诤言,以示反抗。试问普天之下会有几人与之同耳?在这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社会中,真正能做到坐怀不乱者能有几人?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兄长无不所言极是。从田间村妇到太守家的贵妇,无异于一步登天。不必“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此等好事焉有不施为哉?
傻,真的很傻。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充斥我们视网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这座金山上蹭下绚烂的粉末,等待着聚沙成塔的娇艳女人;或者是打着爱情的旗号,盯着男人的腰包,不惜横刀夺爱、鸠占雀巢的第三者,与刘兰芝的完全不必煞费苦心便可名正言顺的坐享其成,却不去享受,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0
“上邪,吾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把美好的事物放在你面前,然后任其摧毁、折磨,直至其失去活力,不复存在,消弥无形。这就是残酷。
读《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我的心颤抖了,因为我看到美好的感情被世俗禁锢,被礼教肢解,并最终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离,而死亡的这一过程。
然而,又是残酷也造就了美好的契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在他们殉情之后,也随之涅磐,让当时的社会觉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会被摧毁的,有些事物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的,比如爱情。
我怀疑上天为人们定下缘分之后,总会制造出一些悲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生动,也更加凄美。如果它不想让这份缘分与感情被浪费,便会让人们去另一个世界,去继续他们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间的空虚与悲伤。
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为爱情苦恼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于是便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有了“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转朱户”的佳句与感慨。
于是,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接受苦难的洗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魂化彩蝶,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红楼缘怨,《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对白,以至于网上《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生死决恋,可以说,人每走一步,爱情就在人的脚边建起一座坟墓,一座情冢。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无奈,两人的反抗,始终没有摆脱世俗的枷锁。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选择,它用血洗清无瑕爱情上沾染的尘世污垢。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觉醒,告诉人们只有爱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扞卫。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感叹,哀叹人生苦短只有珍爱才能在空间隽永。
正可谓:百媚千红只识君,君我不见愁益深。
愿为鸳鸯叹孔雀,告与东西南北人。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1
爱一个人需要什么?我说不出。但焦仲卿与刘兰芝会坚定的告诉你:这份感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明白你发现没有,围绕在焦、刘身边的种种事端全都被一样东西所驱动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怀疑、猜忌、误解,无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兴风起浪,这些渗透进他们的感情中,如不及时化解,后果是灾难性的。
由于焦仲卿之母的极度冷眼,嫁入焦府才两年的刘兰芝无奈的被遣回了娘家。对此,仲卿显的无能为力,在孝字当头的社会里,他选取了妥协。且不谈焦母与刘兰芝谁对谁错,单是焦仲卿为兰芝极力的袒护中,焦仲卿爱刘兰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许送走刘兰芝只是权宜之计,公务缠身的他实在无法顾及这家中变故,也许只想缓和一下局势的他,怎样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发的后果。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
根据其风俗,媳妇被婆家赶回娘家无异于被休弃了。在这种风气的定势下,在漫长而又消沉的岁月中,焦仲卿临别时给她的誓言与期望,犹如残留的烛光一样越来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劝说再婚下,与内心里萌生的怀疑,种种的叠加,她最后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涂的答应再婚。不要责备她,她仅仅只为了明白他还是爱她的么,他什么时候来接他?她是为了确定什么还是在试探什么,我想这场感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
当那个熟悉的声音划破夜空传来时,那种雨过天晴心,花怒放的情绪怎能不使兰芝欣喜若狂,奔出门去,两人深情对望时,兰芝的心结不复存在。但仲卿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她“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悔恨不已的兰芝应对另一个误解,她无能为力,唯一死以证明她对仲卿爱之深,爱之烈,超越生死与时空。
结局是美满的,他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最能保留这段感情的唯一方式。在临死前,他们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误解。在此之后,那些曾令他们尝尽辛酸的东西将永远不会再撼动他们的感情了。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2
谁的旋律,将谁缠绕?谁的凄凉,让谁断肠?纵有万般真情,都会弥漫在暗淡的黑夜中。当思念化成灰烬,我仿佛看到了兰芝的无奈,当世界依然萦绕在你的脸颊,一切的一切,都将从顺入流。于是乎,我感慨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许仲卿与兰芝的“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在后人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什麽山盟海誓,什麽至死不渝,都是一席空话。
一朝为情死,万念皆下情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痴心,都将成为虚无。即使是无 ,也要固守爱情的忠贞不渝。“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哪一种”今生今世的诺言,亘古不变。
兰芝啊!汝何所惧?即使黑暗中的爱情,我相信,真情的曙光会驱逐一切。从古至今,“不守妇道,红杏出墙”诸多都是在形容你,但我相信你的坚强,只要自己做过的,都会无怨无悔。千般恋爱万种情,一切尽在不言中。纵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宁死不再嫁,只为仲卿对你许下的承诺,你的专情,你的专一,让我倾佩。
仲卿的爱,枝头空。似乎又重演了《梁祝》的凄惨。你爱兰芝,爱的无怨无悔。你对她许下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誓言,让我置身在封建社会看到了你的执着,看到了你对爱情的追求。但在当时,你的“孝道”未免对兰芝有些残忍吧!你尊你的老母,但又将兰芝置身何处呢?我也许不是你,不能体会你的心情。兰芝只是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人,最不能承受的便是自己最爱的人手里的一纸休书。如果在现代,我相信你对兰芝,一定是不离不弃,对吗?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时间在老去。那时的花开,那时的刹那芳华,我们目光集聚,没有别离!青山依旧在,真情万古存。棒打鸳鸯,说到底就是一种现实的罪过,这种罪过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我,来不及陪你一世,来不及问你什么是永恒,甚至还来不及哭泣,你就这样悄然而走,头也不回……
君泪盈,妾泪盈,
洛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3
兰芝啊!汝何所惧?即使黑暗中的爱情,我相信,真情的曙光会驱逐一切。从古至今,“不守妇道,红杏出墙”诸多都是在形容你,但我相信你的坚强,只要自己做过的,都会无怨无悔。千般恋爱万种情,一切尽在不言中。纵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宁死不再嫁,只为仲卿对你许下的承诺,你的专情,你的专一,让我倾佩。
仲卿的爱,枝头空。似乎又重演了《梁祝》的凄惨。你爱兰芝,爱的无怨无悔。你对她许下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誓言,让我置身在封建社会看到了你的执着,看到了你对爱情的追求。但在当时,你的“孝道”未免对兰芝有些残忍吧!你尊你的老母,但又将兰芝置身何处呢?我也许不是你,不能体会你的心情。兰芝只是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人,最不能承受的便是自己最爱的人手里的一纸休书。如果在现代,我相信你对兰芝,一定是不离不弃,对吗?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时间在老去。那时的花开,那时的刹那芳华,我们目光集聚,没有别离!青山依旧在,真情万古存。棒打鸳鸯,说到底就是一种现实的罪过,这种罪过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我,来不及陪你一世,来不及问你什么是永恒,甚至还来不及哭泣,你就这样悄然而走,头也不回......
结局虽然不是很美好,但是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的真挚不予,两人突破了生死的考验,获得了真挚的爱情。而现在的年轻人,说结婚就结婚了,还没过多久呢,又说离婚就离婚了。这也证明了现在的人们对爱情的不珍惜和不尊重,所以我们要尊重,珍惜爱情。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4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移”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千百年过去了,读着《孔雀东南飞》,仿佛还能看见美丽勤劳妇女工作的身影;还能看见面目深沉的婆婆责备媳妇的情形:还能看见软弱无能的府吏跪在床前哀求的表情;仿佛还能听见妇女与府吏别时的信誓旦旦。媒人来了,妇女为了爱情,为了誓言,毅然“揽裙拖丝屐,举身赴清池。”成就了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 美丽勤劳的妇女是谁?兰芝是也。一个愿意为爱情而牺牲的人,她与焦仲卿是真心相爱的。但因为焦母,自己的父母兄长,她走上了绝路。兰芝死去了,她的死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解脱;她的死不是懦弱,而是刚强的另一种诠释。
兰芝,死去千百年了,但她那对爱情的坚贞不移的精神却活到现在,播撒在神州的每一个角落,感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兰芝的死令人感到惋惜,但死或许是最好的办法,更能展现她对爱情的忠贞,对自我的解脱,而这也许就是她唯一的选择。
既然兰芝之死是那么令人惋惜的,那兰芝之死又是谁的错呢?焦母?还是兰芝的父母兄长?这一直都是人们所众说纷纭的。千百年过去了,人们终于晓得:兰芝之死是由于那个时代腐朽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兰芝不过是那时代的一件牺牲品,有更多的兰芝在我们所不知年代悄然成了牺牲品。而兰芝算是幸运与幸福的那个,至少在今天还有人记得她,记得当年可歌可泣的爱情,为她愤愤不平。而更多的牺牲品甚至还说不出名字。对此,我无奈地说:“那是一个末世,是一个人吃人的道德制度下的末世。”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5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叙事诗,该诗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情深意笃的刘兰英、焦仲卿夫妇为家庭所逼,被迫分离,最终殉情而死的故事。
整篇诗歌,文采飞扬,遣词用句贴切而自然,读来令人感动、催人泪下,其中许多对偶成为后人传诵引用的名言佳句,如“孔雀东难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草;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从诗中可见,当时男女成婚,均为父母(或兄长)包办,媒人说合。然而,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也有培养出真情实感,两相依依的夫妻,虽然有家庭和外界的压力,但他们的婚姻感情不以贵贱、贫富而转移,即便在家人看来有更好的前途和归属,他们知道,自己的感情只专属与被迫分离的对方。
诗歌中的人物及对话活灵活现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刘兰芝说她自己“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闷”。可见其多才多艺,但她终不能讨婆婆欢心,受尽折磨,以至于她不堪忍受,向丈夫抱怨:既然我不能胜任当你家的媳妇,就让我回娘家去吧。
焦仲卿母亲的决定是推动悲剧发展的开始,及至后来,刘兰英的母亲和兄长逼迫刘兰英再嫁,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自古以来遵循“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结果。父母之命不可违,男女或夫妻之间的感情则可被强行扼杀。故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不少棒打鸳鸯、生离死别的悲惨故事。
希望在我们这个崇尚自由的现代社会莫要再出现类似的悲剧,希望如此。
第三篇:《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寻灯
——读《大地之灯》有感
高一(8)班麦雪梅
“陌路尽头,撒去一杯惨淡暗白的骨灰,有多少淡薄的人情能够留得住厚养薄葬的遗憾,在悲剧的挽歌的尾首上上,给这尊沉默的青碑下孤了的婚龄一首至情致意的所谓哀悼?”
读着《大地之灯》,有许许多多的我看不懂的句子,但是细细品味,却又似乎懂了些什么,因着渐渐湿润的眼眶。在我的眼前,总是会呈现那么一片广袤的土地,它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我只能远远的站在远处,遥望那一片摄人心魄的土地,生怕我一张口就会玷污了那里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生怕我一踏脚就会打扰了那里的圣洁与干净,那里——就是我向往的西藏。
女孩儿卡桑从小生长在西藏,她的名字在藏语中是昨天的意思。她一直深信着作为天葬师的爷爷的话,“人的肉体不过是朵莲花”。爷爷死后,在她身边的只剩一只叫晋美的藏獒陪伴着她。他们相互陪伴,相互依赖,直到有一次晋美为了保护自己的主人,与一只雪豹殊死搏斗,最终离开卡桑,回归了大地之母。
在卡桑的成长过程中,她被简生和辛和收养,认识了叶蓝这个一辈子的朋友,于是,她的生活之路开满鲜花。但她也许又是不幸的,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土地,爱上了一个冷酷的男人,生下了一个无力给予他幸福的孩子。虽然如此,但卡桑从尼泊尔回来时,就这样抛掉过去,寻找未来的那一盏大地之灯。命运如此捉弄人,往往让我们不知所措。
我们都对了还是错了,我们都爱了但是忘了,走的时候你哭了还是怎么了。我只是疼了的还是笑了。正因为那块土地太广袤了,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那一盏大地之灯。辛和的大地之灯是简生,简生的大地之灯是谁,卡桑的大地之灯又是谁?而我心里那盏不灭的灯呢?它又在哪里?寻寻觅觅,彷徨中,我依然在寻找着那盏给我温暖、给我慰藉、那盏永远不灭的大地之灯。
人永远是一群被内心的遗憾和憧憬所奴役的生物,夹在生命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怀念是生命中最无能为力的事,并且卑微。读完,翻合,我想,我已有足够勇气来面对有可能碰到的一切。我要怀抱着对大地之灯的信仰,一直、一直地走下去,毫无畏惧。
悲剧之美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高一(7)班李诗婷
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刘兰芝在焦母、刘母、刘兄等人逼迫之下,用殉情来保住了他们夫妻之间的爱情。似乎只有用这样的方式,他们的爱情才得到保护,不再受任何人的侵犯。
可是,那真的只是唯一的方法么?就没有别的路了么?
几百年后,一个叫梁山伯的寒士,一个叫祝英台的女子,两情相悦却被阻挠,有情人活活被拆散,最后化蝶双飞,悲剧收场。这些故事怎不让人叹息?
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很多。就焦刘两人来说,表面上看,好像他们的悲剧是他们的家人和那时的社会造成的,好像全是这些的错,他们本人就没有一点欠缺似的。我认为恰恰相反,这场悲剧中他们也有相当的责任,尤其是焦仲卿。
焦母不喜欢刘兰芝,强迫焦仲卿休了她。原以为他会努力争取,让刘兰芝继续待在他的家,两人继续相爱。但事与愿违,焦仲卿在母亲面前屈服,对母亲一味言听计从,休掉刘兰芝。古代,听从父母的话就是孝顺,但难道所谓的孝顺就是无论什么事不论对错都要对父母千依百顺么?这样做人,不就像木偶一样被别人控制么?虽然在封建社会,做什么事都受习俗啊制度啊的牵制,但这些不都是人制定出来的么?难道我们就不能勇敢一点,冲破这些习俗么?说到底,两个字足以形容他——懦弱。
与兰芝相约,又不去做任何争取在一起的努力。刘母、刘兄、媒人等纷纷劝兰芝改嫁之时,他亦不在她的身边。再后来,他得知她的决定改嫁,他便愤怒,辱骂,冷嘲热讽。我想,兰芝一定很伤心,因为他是她所爱的人,居然以这样的方式伤害她。而这个时候,两个人不是应该携手并肩,一起坚持,并想尽办法维护彼此的爱么?
焦仲卿不知道兰芝改嫁是因为家人的逼迫,就不分青红皂白讽刺她、羞辱她。难道夫妻不是应该相互信任么?就算有什么误会,也应该平心静气的交流,理解彼此误解的原因啊。怎么能像焦仲卿那样只会说一些伤感情的话呢?这样的不信
赖,也是这场悲剧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当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昭示着爱的毁灭。一个叫沈园的地方,陆游和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侣。然而,陆母逼迫夫妻离异,陆游依母意而另娶,唐婉也易嫁赵士程。几年后,一个春日,陆游满怀惆怅踟蹰独游,邂逅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伤怀之极,词成《钗头凤》,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死。“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残灯灭!”美丽的情缘竟铸就了如此爱情悲剧。
但它却留下了永恒的美丽。
如果曾经拥有美好回忆,就算结局惨烈,又怎么样?虽然每个人都不喜欢悲剧,因为悲剧总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令人伤怀。但也只有悲剧才会有如此力量,值得人千年回味。因为悲剧的悲,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魅力,更在于它永恒的爱。
第四篇: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读《孔雀东南飞》有感
向红霞
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凄绝的画面,凄绝的孔雀,更凄绝的苦情人儿。
其实这是《飞鹄行》(又名《艳歌何尝行》)的情景,原诗如下: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蹰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道远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诗歌写雌雄两只白鹄由西北而来,雌鹄疲病不能相随,雄鹄欲携不能,欲去不忍,而雌雄下誓“会黄泉”的凄然画面。这雌雄白鹄当然是象征人间的忠贞爱情。作者化用为典故作为文章开头,比兴意味非常强烈:既象征了兰芝仲卿的坚贞爱情故事,又暗含了爱情的悲剧性。一开头就给全文定下了悲剧的氛围,使故事在悲剧氛围中展开。
《孔雀》中的兰芝无疑是古今美好女子的代表,她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勤劳贤惠,有教养有尊严,然而就是这样美好的女子,不得爱情之善终,走上绝路,赴了黄泉。虽然文章最后兰芝仲卿合葬,化而为鸳鸯,双栖双宿,代表了人民对于美满团圆的浪漫愿望。但那夜夜长鸣,不是在泣诉爱情的悲歌么?
二
霜叶红,黄花瘦,机声唧唧无尽头。这是从户里传出的兰芝织布的唧唧声,这是回绝在浩淼时空中的空想余音,也是寓意断送无数有情人美满人生的爱情悲音。它让我想起了兰芝未出阁时诵得诗书,学得箜篌,秀得孔雀,对爱情“琴瑟和鸣”的美好憧憬;它让我想起了兰芝新做嫁娘时想被婆婆接纳的忐忑切切;它让我想起了兰芝新婚别离守空房,殷勤侍奉理家忙;它更让我想起了兰芝搁置起箜篌,十指如葱理蚕丝,不再对镜贴花黄。
“三日入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每一个新媳妇都想得到公婆的认可,都想尽快被新家庭接纳,都想侍奉好公婆,对此,她们是谨慎的,是真诚而小心翼翼的。我们可以想象,兰芝刚入焦门,面对素未谋面的新君“低头向暗壁,羞颜未尝开”的娇羞模样,却要三日后“洗手作羹汤”,为了侍奉婆婆,如何鸡鸣早起,如何恭敬请安,如何勤快下厨,如何调作羹汤:“新媳妇过门,三天后下厨侍奉公婆。不知道公婆口味,便先叫小姑子尝咸淡”。当娇羞的十七岁兰芝端着那热气腾腾的羹汤,奉送到婆婆面前时,心里是忐忑局促的,是希望得到婆婆认可而又怕不得的。
然而天不遂人愿。
因此,看《孔雀东南飞》,几多动容,又几多唏嘘。
那个“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女子,那个“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的女子,那个“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的女子,终是“举身赴清池”了。我们很难想见兰芝对仲卿说“君尔妾亦然”的委屈愤怒,也很难想见她说“黄泉下想见”的生人作死别的痛苦凄绝,更难相见她寂寂人定初时“举身赴清池”的无望决绝。
于是想起那句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磐石无转移,蒲苇纫如丝”,她的对于爱情的坚守,她的对于爱情的忠贞,两千年后,依然如一道闪电,那么明亮,给人心中深深一击。婚姻三年,聚少离多,却爱得那么热烈,那么赤诚,那么纯净,那么不顾一切。是什么让她有如此韧劲去相信、去坚持?如果不是一个女子本身内心的澄明,如果不是一个女子对爱的坚决,还能是什么支撑她走到最后,走到飞蛾扑火在所不惜。
有人批判她不理智,罔父母的养育之恩于不顾。我想说,如果要理性,《氓》中女子就不会二渡淇水嫁与薄情郎了;如果要理性,绿珠就不会为了石崇一句“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便“愿效死于君前”了,如果要理性,唐玄宗就不会“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了,如果要理性,金岳霖就不会因为林徽因而不顾世孝道俗终身不娶了……真爱从来都不是理性的,爱情与理性相背离。这世间所有的理性的抉择都是利益的抉择,独独爱情摈却利益,不染纤尘。这么美好的尤物,为什么一定要冠之以理性!
三
爱情是什么?不该是鸳鸯成双对的夫唱妇随吗?不该是世间男女对夫妻琴瑟和鸣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与坚守吗?
似乎那些掌握子女们因缘的人从来都不懂,他们要门当户对,要强强联姻,或者要攀附,要身份、地位、财富、权势。婚姻似乎与爱情无关,婚姻似乎从来都不是爱情的归宿,是一场场关于血的交易,是俗不可耐的秽物,是爱情的墓地。钱钟书说:“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正是这样的话,仿佛很是符合我们的婚姻观。这简直是血淋淋赤裸裸的交易。然而好不容易进了婚姻的城,于是发现,婚姻不仅仅是男女两具肉体的结合,还有志趣,还有心灵,还有精神,这些达不到,便是痛苦。于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下,因了俗世而结合,又因了精神不和合而分裂,又得造成多少婚姻悲剧。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这话说得多么直白:人就像是一团团的馅肉,暂存于天地之间,最终都要归于大地,走向轮回。没有谁高人一等,没有谁低人一等;身份、地位、钱财、名利、更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也许确实有些人因了含着金汤匙出生,确实似乎人生不同,却最终都要尘归尘,土归土,想留下的留不下。然而很多人总也参不透其中玄机,非要把精神之外的累人之物看得重于泰山,非要在俗世面前沉沦,非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可以主宰一切、支配一切,非要去做无谓的交易。他们永远不明白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于是悲剧一代代重演,一次次重演,简直是前赴后继。
两千年前的悲剧,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句“多谢后世人”以为能够叩响家长们的心门,以为能够唤醒家长们关于尊重、关于珍爱的柔心,然而一切似乎都事与愿违。
我们都常常在爱情的弦里痛诉负心汉们的无情,但起码是没有爱情了,女子也该清醒坚强的面对自己的未来。然而明明是心心相通,彼此深爱,又有什么理由不在一起?又有什么理由阻隔茫茫人海中可遇不可求的爱情。
当牵牛隔着河汉苦苦遥望的时候,当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时候,身份再一次赢了。当梁山伯相思入黄泉的时候,当祝英台泣泪成血的时候,包办又一次赢了。当陆游用颤抖的泪写下一纸休书的时候,当唐婉用痛嘶的血接下那一纸休书的时候,作为家长的婆婆再一次赢了。当林黛玉痛焚诗稿泣血身亡的时候,当贾宝玉披上袈裟赤条条去来无牵挂的时候,权势再一次赢了;当罗密欧决绝地饮下殉情的毒药的时候,当朱丽叶含恨地将剑插向自己的胸膛的时候,仇恨再一次赢了。
悲剧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前赴后继:从天上到人间,从国内到国外,从诗经的时代到现代。悲剧一次次地重演。长辈们赢了,他们以他们所理解的婚姻组合方式,逼迫着晚辈们走上爱情的坟墓,走向冰冷的死穴。家长们确实赢了,但他们最终都赢得了什么?
养育孩子,希望孩子幸福,这是每一个父母最原始的心愿。可为什么在真正面对孩子选择幸福的时刻,被蒙蔽了双眼,为什么要亲手埋葬这美好的心愿?
忽然想起《溱洧》,你看春日里男女到溱水洧水边踏青嬉戏的热闹场面,多么和谐,真怕里面又有几个悲剧在蠢蠢欲动。忽然想起《静女》,你看那个躲在墙角的女子逗得情郎搔首踟蹰,多么可爱,真心希望她会遇到一个带她如己生的婆婆。
四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没有什么比爱情更能刺激人的神经,激起人的生的欲望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每个人最质朴的愿望。我们都能盼望遇到那个有情人,都希望在生命的长河里找到那份心灵的归宿。苏轼和王朝云的爱情是我们羡慕而不易得来的。你看苏轼和王朝云,好一个心心相惜。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没有苏轼的知遇之情,哪有朝云一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就为苏轼断绝香魂,没有朝云的一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哪有苏轼的堪破红尘终身不娶。谁不羡慕沈从文与张兆和,沈从文说“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好一个“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爱情就是这么独一无二的;谁不倾慕钱钟书与杨绛,钱钟书说“从此以后,没有生离,只有死别”,两个人天天相对,相濡以沫,一生只爱一个人。名人有名人轰轰烈烈的爱情,凡人也有凡人平平淡淡的忠贞。谁不记得那个为保卫爱情远离尘嚣架起爱情天梯的“小伙子”刘国江。刘妻是村里美丽的寡妇,大刘十岁,不管年龄还是身份,二者的结合都会遭致谣言非议。为了守卫爱情,刘携妻子远离尘嚣,遁入深山,为妻子孩子撑起一把爱情之伞。这次爱情,与权势身份地位无关,与世俗有关。世俗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人,然而这一次,强大的世俗也没有赢!
爱情从来都只是关于你和我的小事,不关风月,更不关其他。他们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于是我们想起了《华山畿》: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故事见于《古今乐录》,全文如下:
“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相思而殒,女子与男子素未谋面,却感于男子的真情厚爱,亦舍身入棺。而况兰芝仲卿“共十二三年”,岂不有深厚情谊。
又想起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短短四句28字,也活化出一出爱情的绝世之恋。由此可以想见当年崔护“寻春遇艳”时双方虽未通言语却互相注目神往、情摇意夺、含情脉脉的神态。也由此可以想见次年“重寻不遇”的怅惘,诗歌虽表达的是美好事物一旦错过便不复再遇之情。然而此前却流传着一个不亚于《华山畿》的热烈故事。孟棨《本事诗·情感》 崔护条载,崔护风流倜傥,举进士不第,独游都城南庄,久渴求饮,得遇倩女,二者注目良久而别。来岁清明忆之,径往而寻,不遇,题诗《都城南庄》于门而去,后数日,又寻之,闻哭声,问,乃知女子竟相思而绝,遂恸抚,女竟苏矣,其父归之。
也让我想起了唐传奇《离魂记》,倩娘和表兄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却被迫分离,为了追随表兄,竟魂肉分离去年之久。梁祝化蝶、鹊桥相会,华山畿中女子入棺相合、孔雀东南飞中焦刘合葬化鸳鸯,崔护传说中女子死而复生,《离魂记》中倩娘魂肉分离追随爱情都是美好团圆的爱情故事,都寄予了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愿望。
人们常说“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深”,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更是钟情于一,无有其他的。我们感动于终成眷属的美好爱情故事,我们更希望我们就是那个幸运儿。
能够打动人的有很多情感,只有爱情是最能动人心魄的。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世上最令人伤心黯然的,只有离别,而对于深深相爱的一对爱人来说,这生离死别又该是怎样的销魂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少痴情人儿才有的独绝心境啊。还是《上邪》说的让人肝肠寸断: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歌列举了很多种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意在表明,与君长相厮守,天人不离的刚烈誓愿。我们可以想见,没有爱情,人生该多苍白,没有爱情,文字该多无力,没有爱情,历史该多没有姿彩。在这片多情的大地上,在这浩淼的苍穹之中,爱情传唱了几千年,这首歌还将继续唱下去,“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成为古今多少人对于爱情的宣言。
最后,以元好问《摸鱼儿·雁秋词》作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只有爱情是值得生命为之一付的,只有爱情能够牵动人们关于生命脆弱那根琴弦。从前,没有爱情,人们只是感到孤单,自从有了爱情,人们便染上了寂寞。人们的舞台很大,大到可以装下整个宇宙,然而人们的心却很小,一心只够爱一人。愿你在茫茫人海,遇到那个可以携手的他/她;愿你在艰难的俗世,能够坚守爱情,珍视爱情;愿你能够穿过生命的荆棘,愿你人生都是芳华;愿世界上再无孔雀东南飞,愿有情人都成眷属!
第五篇: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见解一:
(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孔雀东南飞读后感。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二、叙事双线交替,缜密紧凑。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铺展的。这条线索建立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第二次是兰芝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这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及人物命运的交代。另外,结构上呼应映衬。如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又如兰芝分别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在诗中也暗伏、照应,显示了结构的缜密。
三、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杀了善良纯朴的天性。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
见解二:
焦仲卿对刘兰芝的凄美爱情也实在可歌可泣,从前是不孝有三,无儿为大,无儿就是最大的不孝。而刘兰芝嫁到夫家两三年,早晚侍奉婆婆和照顾小姑。但是,她最大的错就在于没有生养。这在封建的礼教下是不可饶恕的。
就是到了现在这开放的两千年后,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了子女,也是有点不合常情。如果公婆有封建思想而且还是个有钱有地位的人家,那作为儿媳如果不会生养肯定在这个家中是既没有地位也许也要被驱逐出门。如果一般的家庭丁克家庭的根基也是不稳定的,这个要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基础和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读后感《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要不这个婚姻也会受到很大的挫折!
我对“孔雀东南飞”的记忆还是小时候看绍兴戏时留下来的,我还是为了焦仲卿和刘兰芝流了好多好多的眼泪。焦忡卿在同房一场戏,那充满期待和情意蜜蜜;从起先的:“红罗帐,垂香囊,娘子端坐在床中央。
半遮面,浅丝笑,面似红来笑也香。”到表示对爱的忠贞不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其实文学作品的价值就是有重复性和永恒性的,就是到了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还是反复重演。一般来讲年轻漂亮的姑娘用美貌而嫁到豪门,这个婚姻肯定是不幸福的,豪门中就有那浓重的封建文化。一般还是以门当户对、年貌相配为上上之策。
而像现在的焦仲卿们他家的地位也不是豪门,但是这婆媳关系是几千年的家庭矛盾,想一想,想现在凡是大家庭住在一起的没有一对婆媳会相安无事,尽管母亲对儿子都是关爱无比,但是和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媳是肯定不会和谐的。就像林黛玉所说;“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这一点还是要说西方比较开明,孩子在18岁后独立,自己上学自己贷款买房子,今后来偿还。自己成家立业住在外边。而我们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子女和父母分开居住,这对创造和谐大家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因为我们的贫富差距比较大,有的还是没有这个条件来达到父母和子女的分居住开。为家庭矛盾的激化来助涨声势!因此,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安居房、廉租房的兴起可以化解多少家庭矛盾,小家的安顿对国家大家庭的长治久安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见解三:
第一次读完<<孔雀东南飞>>,真的没感觉,平静的如一汪死潭.爱情的悲剧太多,多得让人啧啧称奇.太完美的东西总是没人欣赏,如同给断臂的维纳斯加上双臂,那无疑是一个败笔.死,是大多数悲剧中的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活着,相思之苦会让你生不如死.有一句话叫做: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那就是他们的道行不够深。刘兰芝这个形象,比较之下还是比较喜欢,我觉得她反抗焦母,只是一种无奈,或者自遣回家只是留一个较软弱的尊严,比起虞姬的乌江自刎,简直不值一提。他的心理活动很简单,爱情是纯洁的,容不得一点瑕疵,它可以为了爱去死,但又太多俗套。如果她真的是想反抗到底,那么死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如果她是一个忠孝的人,那么死又是一种不负责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得到他,看着她得到幸福其实更是一种伟大的爱。只是有人将爱看得太自私,零距离接触,你只会看到它更多的缺点。距离不会让爱变得淡泊,只会让爱变得更无形,但你却随时能感觉到他的爱。如果刘兰芝能明白这些,他会觉得赴清池是多麽的不值。焦仲卿更不必自挂东南枝。
喜欢你并不怕别人爱你,但害怕你站在我面前心里却想着另一个人。所以即使刘兰芝嫁给了别人,但她还是爱着焦仲卿,而焦仲卿也同样忘不掉刘兰芝。这就足够了。爱不一定要海誓山盟,爱不一定要相依看夕阳西下。只要你爱过一个人,真心爱过,这就足够了。
思念一个人是幸福的,被人思念更是一种幸福,因为你知道在天涯海角,有一个人为你伤心为你流泪。
痴情并不一定等于殉情,殉情只能证明你爱一个人,但不能说明你比别人更爱她。有一种爱叫放手,为爱放弃地久天长。
时间在你的感叹和惋惜中划过,没有一丝痕迹。当你再读这篇文章时,发现时代变了,但爱情的忠贞没有变。忠,就是拿一把剑插在自己心里,当你选择忠的时候,你已替自己掘好了坟墓,只是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掉进去而已。这时时间对你来说已毫无意义,因为结果早已注定。爱也如此,完美的爱太稀少,只能用泪水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