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学习这些作品是为了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并提高文化素养。《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富于个性化,是学习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二、学情分析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有多年学习文言文的经验,而且文章文字简单,又有上一节课对于本文字词的学习,对课文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其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但在学习古代诗文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老师上课时需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学会独立赏析文章,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细致了解本文内容,理清本文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在人物性格的描写方面)和鉴赏能力(比、兴手法等)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2、批判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尤其在本文中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对诗中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把握,掌握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和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2)诗歌借爱情悲剧所揭示的反封建主题
难点:理解探讨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
五、教学方法
由于上一节课对于字词的处理,这一节课主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文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
(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对应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2)问题探究法。根据情节的发展适时提出问题,以问题牵引学生学习本文。
(3)自主探究法。以学生自己的思考为主,老师只是引导与总结。(4)分析讨论法。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这两首的词。
提问:这两首词有同一个名字,谁知道叫什么?——《钗头凤》 提问:那作者分别是谁呢?——陆游、唐婉 然后讲述陆游和唐婉的故事:
南宋年间,陆游与表妹唐琬成婚。结婚后,陆游和唐琬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唐婉还不能生育。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导入语设计:历史上这种被棒打鸳鸯的悲剧爱情为数不少,在古老的汉朝就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也就是我们的《孔雀东南飞》,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这首诗。
(二)回忆上节课部分内容:
1、“乐府双璧”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诗》
2、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
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作者思想,表现诗歌主题。•
抒情诗:作者借景(物)抒情。
(三)讲解课文内容的真实对应:
《孔雀东南飞》记述的是一个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和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据史书县志记载,汉末庐江府治就在今天的安徽。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古镇小吏港,历史上曾名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现小市镇,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焦、刘合葬墓,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
(四)从文章的第一段开始根据本章结构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文:
1、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用了什么手法,起什么作用? 答:1,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
2,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文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 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阅读课文,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其内容: 答:第一部分:开端
兰芝被遣(2-8)(如第一部分,老师这样概括)
第二部分:发展
夫妻誓别(9-12)(兰芝分别与焦母、小姑、仲卿告别,哪个最主要)第三部分:发展
兰芝抗婚(13-23)(她回家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她想答应婚事了吗)第四部分:高潮
双双殉情
(24-31)(府吏来找兰芝,他们交流以后得出什么办法)第五部分:尾声
告诫后人
(32)(前几句是故事的结局,那作者写这些是为了什么)
3、那我们就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挨着学习,首先是第一部分,既然是概括的内容,那我们来仔细看一下第一部分究竟有哪些具体内容(先看图片): 答:兰芝自述、兰芝自遣、府吏求情、夫妻话别(1)第一部分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思考:兰芝在自请遣归的陈辞中自述闺中的生活经历用了什么手法?其意何在?
答:此处使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然后使用幻灯片,分析其意义)
意在表明:一方面兰芝有 着良 好的家教和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
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
我们来看一下兰芝自述的内容,十三…十五弹箜篌…鸡鸣入机织…很清楚地表现了兰芝是个勤劳能干的人,而婆婆的挑剔毫无道理。(2)兰芝是不愿离开焦仲卿的,为什么她要自请遣归?
答:兰芝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她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中,感到了遣归之势已无可逆转,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
(3)兰 芝 为 何 被 遣?
引导: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些古代对于休妻的理由,这个是著名的“七出”,还有一个《礼记》提出的。
答:①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②认为她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
③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④长期寡居,蛮横无理。妒忌儿子媳妇的恩爱和美。
⑤恋子情节。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
4、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二个部分,它又有哪些具体内容呢?(图片)答:别焦母、别小姑、夫妻别。
(1)兰芝在别焦母之前做了什么?
答:哪位同学读给我们听一下。(所以她是在梳妆打扮是吗?)(2)那兰芝是不愿意离开仲卿的,为什么在离别前还要“严妆”一番呢?
答:这说明了兰芝大家闺秀的风度,也保持了自尊,而且她遇事十分沉着冷静(3)兰芝遣归是焦母逼迫的,为什么兰芝在离别前还要向焦母告别?
答:表明她从小受过很好的教养,有礼有节,举止得体。(所以同学们来看,作者没有一句话是说了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却处处是机关啊!比如说别小姑可以说明兰芝的善良,夫妻别说明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作者的匠心无处不在)
5、接下来看着第三个部分,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图片)答:兰芝归家、太守提亲、被逼应许、备婚备装。
在这一部分,有一个明显的疑点:刘兰芝为什么再嫁后身价反高?
答:文学原因—反衬兰芝容貌出众美名远扬,突显婆婆逼退兰芝的不合理。(出了口恶气)
历史原因—考察汉代历史,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著名才女蔡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人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由此可见当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6、接下来是我们的第三部分,大家找一下具体的内容图片: 答:夫妻诀别、府吏别母、双双殉情。
7、也就是说他们在为爱情努力没用之后,决定以死来抗议这个现实,那么他们这么强烈地抗争为他们赢得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尾声部分: 答:合葬华山、梧桐树、化鸟双飞。
同学们,你们认为真的会有这些东西吗?——不会。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1)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引伸出反封建的主题)
(2)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3)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
(五)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并总结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写
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清醒,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又温柔善良勤劳,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忠贞不渝。
焦仲卿: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反抗,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焦
母:粗暴、专制、爱子 刘
兄:势利、粗暴、冷酷
刘
母:爱护子女、尊重子女、但也有私心
得出结论作者是在对话与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性格
(六)自由分析讨论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人物性格还是封建家长制?
(七)布置作业
1、写出你认为焦刘的爱情悲剧根源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2、写一篇短文或文段,描写你身边的一个人,用对话或情节来表现其形象,在文章最后注明你想描写这个人怎样的形象特征。(两个作业都不限字数)
(八)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 •
一、兰芝被遣—兰芝、仲卿、焦母 •
二、夫妻誓别—兰芝、仲卿、刘兄
三、兰芝抗婚—兰芝、刘兄、刘母
四、双双殉情—兰芝、仲卿、焦母
五、告诫后人
4、刘兄:
(1)第二部分:夫妻誓别中,兰芝曾对仲卿说:“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粗暴(2)第三部分: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势利、冷酷
5、刘母:
(1)第三部分17-18自然段,说明刘母还是尊重子女、爱护子女的。(2)22自然段说明刘母还是有自己的私心,希望女儿嫁个富贵人家!
(二)回忆上节课部分内容:
1、“乐府双璧”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诗》
2、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
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作者思想,表现诗歌主题。•
抒情诗:作者借景(物)抒情。
(四)2、分段:(先说分段)
第一部分:2-8 第二部分:9-12 第三部分:13-23
第四部分:24-31 第五部分:32
1.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坚强,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⑴第一部分第2节:
①“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 ②“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勤劳能干; ③兰芝自请谴归的原因?——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说明她看事情很清醒。(2)第二部分第9节:
①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
②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总之,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3)第二部分第10节:拜母别姑 ①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
②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兰芝倔强、自尊
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很清醒地看清问题,明白自己的处境。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对爱情的忠贞(4)第三部分
县令差人做媒,她婉言拒绝:“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忠贞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却又“举身赴清池”——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
2、焦仲卿:忠于爱情,但胆小怕事,拘谨懦弱,委曲求全。也有一些反抗精神(1)第一部分:
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爱情的坚贞不渝。
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去,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实际行动。——胆小怕事,拘谨懦弱,委曲求全
(2)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兰芝被逼改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了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动。他的反抗性格还表现在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今日大风寒„„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而“自挂东南枝”,既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也是对封建礼教最有力的抗争。——反抗精神的展现
3、焦母:
(1)第一部分:
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粗暴、专制
(2)第四部分:仲卿殉情前去跟焦母辞别,“阿母的得闻之,零泪应声落„”——爱子
第二篇:《孔雀东南飞》教案
有关《孔雀东南飞》教案三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 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二、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 “乐府双璧”
2.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3.基础知识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2、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三、课文把握
1、诗歌结构:
层次 章节 标题 情节段落
起兴 首 句 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兰芝自诉 开端
第二部分 “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发展(一)
第三部分 “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发展(二)
第四部分 “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 最后一节 化鸟双飞 尾声
四、课文分析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4、欣赏铺陈、排比、比兴的艺术手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横的铺陈如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5、总结
本诗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际。作者否定了一切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后无沦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听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相关章节。
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完王倩丽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了梁祝这两位有情人最后只能化为蝶才能双双飞,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就是封建制度,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一对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梳理情节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全诗可分为五部分:
(一)开端 1—6(兰芝被遣)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之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家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已成定局
(二)发展 7—12(夫妻誓别)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
(三)进一步发展 13—21(兰芝抗婚)写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四)高潮 22—31(双双殉情)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争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杀
(五)尾声 32(告诫后人)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两人化为鸳鸯
四,探究阅读
话题: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关于铺排
1、朗读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2、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明确:严妆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铺排 即铺陈、排比 , 铺陈,即铺叙 详细地叙述
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刘兰芝出众的美丽,知书识理,有涵养她的自尊、外柔内刚她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她要用美,给仲卿留下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她要用美,彰显对仲卿最深挚的爱;她要用美,表示她的委屈与不满;她要用美,表现自己的坚强和自尊
本段文字也很优美,请大家结合刘兰芝的内心感受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明确:第二段,按时间顺序铺陈,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
明确:不重复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对表现兰芝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极写婚事的热闹,反衬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木兰辞》中,这种手法也有运用能否想起来几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
【二】个性化的语言
1,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舍得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分析:这完全是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维护了自尊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总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有不满,但又坚决有力,毫不掩饰,(从她的话里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和小姑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和婆婆告别:态度上表面自谦自责,而她善良、温顺中别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反抗意味的刚性,语气上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与婆婆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和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既有与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的'归的悲愤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思考: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你能再现画面,推断兰芝当时的心理吗?
明确:她知道哀求无效,所以干脆地答应了,实际上她的内心是完全绝望了
(4)(课下)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C.夫妇诀别
小结:
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最难忘的应该就是刘兰芝,难忘她的出众的外在美,难忘她高贵的内在美可是当我们看到美的东西备受折磨与摧残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痛的而本文的美就在于当美被泯灭的时候,又使我们获得了一种悲剧美,下一次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本文的悲剧根源及悲剧的意义
作业:
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现代的思想观念为刘兰芝设计一种人生命运
板书设计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铺排 美丽 沉着 镇定 有教养
兰芝
个性化的语言 不慕富贵 不卑不亢 反抗精神
《梁祝》故事
梗概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在朝廷做宰相的上虞名人谢安听说这一奇事,就奏请皇帝,敕封为“义妇冢” 总结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出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反抗了当时旧时的封建制度,不被当时的各种强权的压迫它也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于爱情的执着,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也正是他们对于彼此的互相尊重、理解,在后来梁山伯死后,她竟下嫁给马文才,但是这却为她奠定了与梁山伯再次相逢的机会,这便可见他们之间深深的爱慕之情我在听完梁祝以后,感觉到“祝英台纵身投坟”比较激烈,这也为后面的化蝶奠定了基础使梁祝成为真正的感人的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入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四、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五、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六、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七、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见相关资料与练习。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篇:孔雀东南飞教案
15《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情节来刻划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学习托物起兴、排比铺陈的表现手法。
2、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
3、掌握“相” “自”“见”等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掌握,认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教具安排】多媒体平台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
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 “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三、扫清字词障碍。
mǔ
pīng
rú
wēiruí
pìn
pán 公姥
伶俜
腰襦
葳蕤
聘礼
磐石
fǔ
pǐ
jī
zhízhú
ming
zàng
huàn 拊掌
否泰
赍钱
踯躅
冥冥
摧藏
仕宦
四、整体感知
1、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什么不用回原题?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2、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序中的“遣”、“逼”两个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情节。
3、根据小序对全诗故事梗概的介绍,全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一(1-10)为仲卿母所遣 二(11-12)自誓不嫁 三(13-24)其家逼之 四(25-32)双双殉情 五33合葬化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导人
二、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赏析第一部分
1、思考:刘兰芝是“为仲卿母所遣”吗?请从课文找出相关诗句回答。开头自诉“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是什么意思?
明确:兰芝提出要求,一则不堪焦母的凌辱,再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与其被休,不如自请。语气委婉而率直,性格柔顺却刚强。
2、思考:刘兰芝是“无礼节”、“自专由”的人吗?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另一方面证明她“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3、思考:面对遣去,刘兰芝是什么态度?
明确:她强忍痛苦,刻意着妆。作者运用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着意写装束,目的在于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这样写,既是对兰芝的赞美,也是对扼杀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强烈谴责。
4、总结“相”字的意义和用法。(1)相(xiāng),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一是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1)及时相遣归 2
(2)久久莫相忘8
(3)嬉戏莫相忘10 二是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4)会不相从许6
(5)还必相迎取7
(6)誓不相隔卿11
(7)誓天不相负11
(8)不得便相许17(2)相(xiāng),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2)相见常日稀1
(13)六合正相应22
(14)黄泉下相见27(15)枝枝相覆盖32
(16)叶叶相交通33
(17)仰头相向鸣33(3)相(xiàng),名词,相貌;宰相,丞相。如:(18)儿已薄禄相3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相(xiàng),动词,仔细看,审察;辅助,帮助。如: ①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韩非子·说林下》)
②乐桓子相赵文子。(《左传·赵公元年》
5、所谓偏义复词,也即是偏义复合词,由两个近义或反义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赏析第二部分
1、思考:兰芝和仲卿惜别时“自誓不嫁”,说的话有几方面意思?
2、总结“自”的用法
一、代词,意为“自己”
(1)亦自缢于庭树(序)
(2)举动自专由4
(3)汝岂得自由4
(4)进止敢自专8
(5)不图子自归13
(6)不迎而自归13(7)那得自任专21
(8)自挂东南枝32
二、代词,意义犹“其”。
(9)自名秦罗敷4
(10)自名为鸳鸯33
三、介词,意为“从”、“自从”。(11)自君别我后25
四、语气副词,意为“本”。(12)我自不驱卿7
五、时态副词,意为“已”、“已经”。(13)本自无教训10
六、时态副词,意为“即”、“当下”(14)自可断来信16
七、连词,意犹“而”(15)葳蕤自生光8
八、助词,与他词组合成词组。
(16)好自相扶将10
“好自”即“好好地”。
(17)物物各自异8
“各自异”即“各异”
3、总结“见” 的意义和用法。
一、动词,见面
①相见常日稀1(见面)②黄泉下相见27(见面)
二、指代性副词,相当于“我”
③君既若见录12(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④府吏见丁宁16(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三、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⑤渐见愁煎迫30(“被”)赏析第三部分
1、思考:兰芝娘家人都在逼兰芝改嫁吗?她又为何答应改嫁?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兰芝的选择,是稳定局面的办法,是欲擒故纵的手段,是力争再会仲卿的举措,也是死志已决的表现。
从情节上看,这一部分矛盾表现上未激化,甚至有缓和平静之势,实际上平静中孕育着不平静,为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蓄足了势。
2、迎娶的排场,作用何在?
明确:突出表现兰芝形貌美,人品好(不慕荣华富贵,爱情专一),反衬其悲剧命运,加剧悲剧气氛。
3总结“适”的意义和用法。
一、指女子出嫁 ①适使还家门17
二、依照
② 处分适兄意21
三、刚刚
③ 适得府君书23
四、适合、适应
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四、到……去 ⑤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第三课时
一、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赏析第四部分
我国古代夜晚时段名称对照:
古名 更次 现在时间
黄昏 一更 19:00~21:00 人定 二更 21:00~23:00 夜半 三更 23:00~01:00 鸡鸣 四更 01:00~03:00平旦 五更 03:00~05:00 赏析第五部分
1、思考:古诗最后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既象征了焦刘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焦刘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使全诗有了质的飞跃。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尾与孔雀失偶徘徊的起兴互相呼应,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2、思考:有人说从“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24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刘兰芝是个左撇子,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明确:错误,这是互文,此句意思是“左手右手执刀尺绫罗”。
3、人物形象分析
刘兰芝:形体美、品质美、精神美
焦仲卿:性情懦弱
委曲求全 忠于爱情
充满叛逆 焦母:蛮横无礼、独断专行
刘兄: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4、艺术特色(1)、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2)、使用铺陈与比喻的表现手法;(3)、序曲与尾声,具有浓郁的民歌特点和浪漫主义色彩。
5、作业
预习《汉魏晋诗三首》
将“相”、“自”、“见”与“适”四个古汉语字词的意思及其代表诗句总结并抄写一遍。附学案【能力训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姥”应读“mǔ”;C项“奄”应读“yǎn”;D项“赍”应读“jī”。2.答案B 解析:A项,你;C项,它,指婚事;D项,交互、互相。B项和例句的“相”都是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3.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谢”为“告诉”义。A、D两项中的“谢”均为“辞别”;C项中的“谢”为“感谢”。4.答案:C 解析:注意“坐”是“由于”“因为”的意思。5.答案:D 解析:D项诗中无“对比”手法。6.答案:勤劳、美丽、机智、勇敢、坚贞。
第四篇:《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
并序
整理者:张少立
审核者:
审批者:
教学目标
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2、认识故事悲剧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情应该是美丽的,圣洁的。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艾丝美拉达与敲钟人卡西莫多,在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他们演绎出了一曲曲爱情的神话。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婚姻爱情的诗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聆听焦仲卿和刘兰芝凄楚悲苦的心声。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全诗共357句,共计1785字,小序10句,共计53字。沈归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被喻为“乐府双璧”。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乐府诗
汉武帝时,政府设置了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乐府。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歌辞。后来人们将乐府中保存下来的歌辞也叫“乐府”,统称“乐府诗”。
二、探究文本,引导学生欣赏。
鉴赏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心智过程,是对艺术品的认知过程,所以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因素,没有情感参与的阅读不能称之为鉴赏。
1、回顾课文故事情节
通过前面的预习,大家已经对课文故事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复述一下文章的故事情节呢?
教师点明文前的小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作缘由)
2、讨论:刘兰芝、焦仲卿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刘兰芝:有教养 聪慧 美丽
勤劳
善良 柔顺
刚强
自尊
从容持重
品端貌美
才华出众
知书达理
不慕荣华、不图富贵
· 诗歌当中写了刘兰芝几次哭,注意这些细节,体会其中的情感。
诗中前后共写了刘兰芝三次哭,每次哭蕴含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眷恋,忠贞,无奈。
焦仲卿:孝顺
幻想------绝望
软弱-----刚强
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
加丰满。
写作中值得借鉴。
3、分析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性格差异。(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① 对未来的预想
刘兰芝:对命运、前途有清醒的认识,有准确的预见力。焦仲卿:等待、幻想
② 别后重逢时
刘兰芝:通情达理
焦仲卿:讥讽、责难
且无所作为
③ 殉情场面
刘兰芝:义无反顾、干净决绝
焦仲卿:迟疑徘徊、拖泥带水
4、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首诗中焦仲卿与刘兰芝婚后的生活
是否印证了这种说法呢?
焦仲卿与刘兰芝婚后的生活甜蜜恩爱幸福。可见简单的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说法是不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应该是有条件的,应该说“婚后无爱的婚姻确是爱情的坟墓”,“婚后有爱的婚姻应是爱情的天堂”。
5、讨论:既然刘兰芝是一个品端貌美、才华出众的女子,并且焦仲卿与刘
兰芝婚后生活得甜蜜幸福,作为母亲的焦母应该替儿子高兴才对,而她为什么坚决反对呢?
①《礼记·本命》中记载“妇女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这里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二 两条。②“恋子情结”,夫妻关系甚密,冷落了老太太。
6、讨论焦母、刘兄这两个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焦母:专横无理
刘兄:见利忘义
趋炎附势
他们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7、怎样认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客观原因: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残酷摧残。主观原因:焦仲卿性格的懦弱。
8、请把下面一句话补充完整。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血泪控诉的悲歌。
是对青年男女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生活的热情礼赞。
三、文本拓展
在封建社会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爱情悲剧绝非偶然,无独有偶,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与其表妹唐婉就有一段甜蜜幸福而又辛酸无奈的婚姻,实在令人惋惜,令人心痛。有词为证。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四、小结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分析了人物的形象。认识了故事悲剧的社会意义。
五、作业:
1、发挥想象,描绘一下刘兰芝归家途中与焦仲卿分别的场面。
2、写一篇《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第五篇: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兼葭》中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还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相互间魂牵梦绕的执着痴狂,都让我们为之动容。同学们知道中古古代四大爱情故事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世界。
二、文学常识—在学习这篇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了关于这篇诗歌的一些文学常识。
1.复习提纲知识
三、整体把握
1.我们把相关信息填写一下:
(1)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
(2)矛盾冲突:有“遣与被遣”、“休与不休”、“爱又难爱”、“嫁与不嫁”等,其中焦母与兰芝的矛盾构成故事的主要冲突,也是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
(3)情节内容:请归
求情 叙别 被遣 结誓 还家 拒媒 避婚 死别
告母 徇情 合葬 2.依照情节的发展,给每一部分拟一个简短的标题。长篇作品加小标题的作用在于眉目清楚,便于记忆。如果小标题定语、状语一大串,就起不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小序
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开端
兰芝被遣 发展
夫妻誓别 发展
兰芝抗婚 高潮
双双殉情 尾声 告诫后人
四、分析课文 一.理解小序
1.小序包含了哪些内容?
这个序只有53个字,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全诗故事的梗概,交代了叙事作品中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读者对全诗有一个整体形象。2.“遣”的常用义是什么?课文中的“遣”是什么意思?
“遣”的常用义是“送”“打发”“派遣”,课文中的“遣”是休妻或曰“出妻”,特指女子被赶回娘家。在封建社会,妇女只要“七出”就会被丈夫遣回家。这“七出”分别是:无子,淫泆(diē),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中犯了其中一条,就可被休,像刘兰芝这样的好媳妇也不例外。3.开篇第一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①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的传统手法;
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a。为全文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
B。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二.研读“开端部分”“——兰芝被遣
1.第二段内容是什么?——主要是刘兰芝的陈词,自请遣归。
2.阐述了什么?——自述了十三——十七待字闺中所作的一切,以及嫁入焦家后如何为人的儿媳的。三.研读“发展”部分
——(3~12自然段)夫妻誓别
1.这一段写了什么?————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 2.快速阅读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 A焦仲卿对兰芝自请遣归的态度
B兰芝走时的打扮及她与婆婆、小姑告别 C兰芝与焦仲卿告别,相约来日
3.焦仲卿对母亲的谈话中,母亲的语言占了大部分,有何作用?
——因出生官宦世家,受到的教育孝敬父母,不能忤逆 4.兰芝走时的打扮请用此段中的两个字概括段意。——严妆。5.为何要细写这一部分?
一方面写她的美,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6.兰芝与焦仲卿告别,相约来日,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A.夫妻感情甚笃,分开纯属情非得已,为后稳定 殉情奠定了基础
B.刘兰芝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但是更加忧虑——兄长,为后文兄长逼嫁埋下了伏笔。四。分析“兰芝抗婚”部分
1.封建时代被休弃的女子的命运如何?——后半生屈辱,孤独,悲凉
2.那么兰芝回家后生活将会怎样?——“进退无颜仪”——伤心、羞愧、委屈 3..母亲的态度怎样?——大拊掌——惊诧 4.刘兄性格如何?——自私横暴,趋炎附势
5.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允,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对兄长的性格了如指掌,哀求是没有用的,突然间的答应,是对前途完全的绝望。五。分析高潮部分——体会焦刘的生死爱情 1.二人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后“自挂东南枝”体现了二人什么性格特点?
——兰芝看透了封建家长制的本质,是她那坚强的性格,不能忍受的。
仲卿出身于宦官世家,生性懦弱,有孝顺父母,所以他要彷徨,但对爱情的忠贞却使他富有叛逆精神。2.结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愿望。
六、分析人物性格
1.刘兰芝——作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代表刻画的
勤劳能干,有教养,聪明善良,忠于爱情,坚强,忠贞,面对封建家长的专横和凶残毫不畏惧。2.焦仲卿:忠于爱情,但胆小怕事,拘谨懦弱,孝顺。3.焦母
蛮横无理,独断专行的封建家长制的典型,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反面形象,4.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
五、拓展训练:刘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极端的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谴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