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祖慧能传读后感
六祖慧能传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祖慧能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炎炎8月怀着一丝敬畏和感恩,拜读《六祖慧能传》,慧能3岁丧父,家境落迫,从小以砍柴为生,目不识丁,苦难塑造与大自然的启发,使他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如“禅”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何为禅,待到雪消时,自然春到来。禅的神韵自然、和谐,与自然共舞,与生灵共存。禅者的姿态飘逸、洒脱,面对提起,转身放下,未学佛前的我一直尽力控制事情发生的结果,心累体疲,学佛后发现一切像是冥冥中的注定,无需去苛求刻意把控因缘的来临,一切发生刚刚好,都是成长放大自己的格局。苦难是化了妆的礼物,经历越多,收获一定越大。当爱人另有新欢,当是此生缘尽,不必强留,默默祝福;友人不解恶语,当是自己修养甚浅,莫能布施他人欢喜,心生忏悔;遇事不顺无法达到预期时,当是人生考验,还需历练沉淀。苦难是生命成长的资粮,勇者乐于创造生命的希望,让内心丰盛、饱满。
禅即是专注聚焦,心在一切在,心无一切无。读书会的运作已近3月,从无至有、从简单至丰富,点点滴滴的灵感,线上步步的规范,PPT讲义的完善,会员渐渐互动,经常为了某个字符标点,咬文嚼字,精益求精,散步时会想起,用斋时会飘过,入眠时会念到,可是繁琐的.细节丝毫不觉得疲累,当一项创意规划在思索中静静地孕育而生时,又是何等喜悦,专注聚焦在某件事时,就像太阳所有的光芒聚焦在某个点,散发所有光和热,容易心想事成。心是一切的主宰,散发体内的小宇宙,无限正能量。
禅机恰是真理。别人砍柴总是朝着一个地方用力砍,而慧能则是绕着砍;别人总是千方百计躲开有节的地方落斧,而慧能却专从有节的地方下手。“在过不去的人上过,在过不去的事上过”,从小我就敬畏有权威、威严的长者,不敢与其靠近胆怯敬而远之,工作后不得不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个性所致双方互动无法持之以恒,业绩也未能更好地突破,学佛后才明白这是我今生修行的功课,无法逃避只有勇敢面对,突破后生命境界又一次提升,正像有节之处意味着木质坚硬,但越硬越不卡斧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用一颗真诚利他谦卑的心来对待每个人,假以时日影响感化他人。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恰似发自灵魂深处的呢喃,舞动禅者生命的圆舞曲。“应无所住”,无尽的虚空,呆呆惬意是自然的最佳状态;“而生其心”,自然生起的思索,经历世间发生的一切,原来在劳作和生活中既能领悟心的妙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掘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客观存在的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难道这是心性么,心若有执着,犹如生根不动,随缘解惑吧。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禅者如是说,“事来心现,事去而心随空”——禅者如是做。禅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当下,度过美好的一天,青青翠竹,郁郁黄花,禅者飘逸,今生有幸,品读人生。
第二篇:《六祖慧能传》观后感
迷者枯坐,智者用心
——《六祖慧能传》观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课堂上观看了《六祖慧能传》。特别深受六祖慧能独自悟道时的艰难感动!观佛家的电影,自然有种平静的感觉。六根俱净,清心寡欲;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些道是依他力的辅助才能得到力量,而我所认同的道则是全靠自我的力量。鄙人认为追求强大之道,靠别人帮忙是不可能得道的,唯有自己负责,所谓:净心修身,心静则土净,土净则万籁俱寂。万籁俱寂之时,便能听到万物呼吸之声,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境界。就像六祖慧能,身处困境单独面对困难独自悟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礼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微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是修炼跆拳道的,曾经老师就教我们打坐。闭目静思,试着让思维融汇到身上每一丝肌肉,不仅感受自己,也不仅聆听外界。“闭上眼睛,什么也不要想”,教练这样说:“保持空白。”微风随呼吸沉浮,鸟鸣随心跳律动,万物呼吸之声,触手可得!迷者枯坐,智者用心。但自从道馆那次教练指导打坐之后,我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还未够强。开悟的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言表。
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才叫禅道。磨砖不能成镜,打坐也不能成佛。参禅求道,重要的是在觉悟真心本性。佛法,就是要以平常心对治好奇心,世间一切有它自然的道理,不一定非要得到才是我的。沒有见过的東西,可以用心眼去想,心耳去听,不必加意夸张渲染。只要我們用平常心來看待世界,快乐也好、痛苦也罢,能够不在这些外境上面起烦恼,一切就会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本色了。
慧能法师最深入我心得一句话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或许,道是要靠自己在生活中去体验证悟的。道是不可说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说这些,已有画蛇添足之嫌。道是精神,肌肉是力量,没有精神的力量是鲁莽的,没有力量的精神是虚伪的。事实上,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力量去实践。一屈指,一拂袖,仰俯之间,道无一不在。若要再问,鄙人之见:“学习!实践!”道自在你独自面对困难的最后。
电气101Leon1007300016
第三篇:《六祖慧能传》观后感
《六祖慧能传》观后感
本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老师安排我们观看了一部长达90多分钟的原创自1987年的《六祖慧能传》的影片。尽管这部影片已经距今年代久远,但我认为它仍不失为一部好电影。通过这次观看这部影片,我也确实感悟良多。
立足2012年,回望一部原创自1987年的《六祖慧能传》的影片,由于年代所隔之远,影片的画质较低,剧中的特效太假,也是在所难免。撇开上诉由于年代差异造成的因素,这部影片的亮点仍旧很多的。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慧能准备远赴外地找五祖禅师求学,即便在得到员外的推荐以后,仍不忘向他母亲请示,担心母亲只身一人留在家里没人照料。在他的母亲的劝说之下,才最终远出家门,到外地求学佛法。而相比当今的社会,多少的人不会赡养自己的父母,多少的年轻一代还在当啃老族,而不愿自食其力。古语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我们有多年的养育之恩,赡养和照顾好父母是作为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在慧能求学的过程中,谦虚的主持大师与小心眼的二师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主持大师要求每人创作一道的偈语的时候,二师兄却以不够格为由,发起只由大师兄作偈语的行动,他这样不仅抹杀了其他同门师兄弟竞争的机会,同时磨灭了他们的自尊心,这给他们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相对的,主持大师遇到慧能时,确实慧眼识英才,没有让慧能的才能白白地被埋没,为了避免引起同门师兄弟之间的嫉妒,主持采取了较为低调的做法,让慧能也得到了更好的修炼的机会。通过主持大师和二师兄的对比,更让我们体会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和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处,不应该盲目地看低别人,也不应该妄自菲薄,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影片中的五祖禅师要求寺中上下的弟子作一道偈语来选择谁接任他的衣钵。大师兄创作一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试试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也创作一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结果最终以慧能的胜出,慧能结果了五祖禅师的衣钵。而对于这样的评价结果,以佛学角度来看,也许是慧能创作得更有意境,更有深度。但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看来,我更加认同大师兄的偈语,我觉得更加符合我们当代的修身要求。要通过更多地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
影片中的慧能在他施慧众生,弘扬佛法的时候,有无边佛法保护,能够免遭他人毒手。现实却有所不同,当今的社会上,为善者的权益往往容易会遭到非法的侵占。片中的无边的佛法更应为当有时下的法律所代替,更好的保障为善者的权益。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当中,通过法律来维护好普罗大众的合法权益,显得至关重要。就如最近发生清明节的事件,一位良好市民正当地行使监督权,来观察公车私用的情况时,却遭到了无礼地对待,其正当的监督权并没有得到保障,这正正法律的缺失和执行力度的不足。同样,也只有通过更好地以法律来维护人们的权益的时候,才能使更多人成为善者,使得社会更加的和谐美好。
总的来说,观看了《六祖慧能传》以后,即便已经是一部距今年代久远的影片,但也确实让我获益良多。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再来细细的品味一下,再领略一下《六祖慧能传》的韵味!
第四篇:六祖慧能四句话
1、真假动静偈
惠能大师在唐睿宗太极元年(七一二),也就是后来改元的延和七月时,命门下弟子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又派人催促早日完工。到了第二年夏末,终于落成。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徒众,对他们说:“我到八月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们如果有甚么疑问,须趁早发问,我当为你们解答,消除你们心中的疑惑。一旦我去世以后,就没有人教导你们了。”
法等人听了这话,都伤心的流泪悲泣,只有神会神情如常不动,也没有流泪哭泣。
六祖慧能临终三偈 道破禅门宗旨(图片来源:资料图)
六祖慧能临终三偈 道破禅门宗旨(图片来源:资料图)
大师说:“神会小师却能懂得善与不善平等,不为毁谤或赞誉所动摇,不生悲哀或快乐的情绪。其它的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你们这几年在山中都修的甚么道?你们现在悲伤涕泣,是为谁担忧呢?如果是忧虑不知道我的去处,我自己是知道要去那里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去处,也就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了。你们悲伤涕泣,是因为不知道我的去处;如果知道我要去那里,就不应该悲伤涕泣了。法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去来,你们都坐下来,我为你们说一首偈,叫作真假动静偈。你们诵得此偈,就能与我的心意相同;依照此偈去修行,就不会失却宗门的宗旨。”
所有的徒众都一齐向六祖作礼,请大师说偈。偈语是这样说的:
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看作真。
若是当作真实看,此见完全不是真。
若能自心识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
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
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
若是偏修不动行,则同木石顽不动。
如寻自心真不动,不动自存于动中。
不动若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只要能作这样看,此见就是真如用。告诉诸位学道人,着力必须要用意。
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着生死见。
彼此谈论若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
所言若实不相契,也应合掌使欢喜。
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
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当时徒众听完偈语,都一起向六祖顶礼,并且都体会大师心意,人人收摄散乱的心,依照正法修行,更不敢有所诤执。大家知道六祖不能久住世间,法海上座于是再礼拜大师,请问道:“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要传给甚么人呢?”
大师说:“自从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今天所说,记录流通,名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度化一切众生。只要能依照此经说法,就叫作正法。我现在只为你们说法,不再传付祖衣。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纯熟了,决定不再存有疑虑,足以胜任弘法大事;但是根据达摩祖师传授的偈意,祖衣不应该再传。达摩祖师的偈语是这样说的:‘我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开展为五叶,菩提道果自然成。’”
六祖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人人各自清净心意,听我说法:如果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能在一切处而不住一切相,并于一切相上不起怨憎或喜爱,也没有执取和舍弃的心念,不计较利益成败等事,安闲恬然平静,清虚圆融澹泊,这就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怀有一颗纯净正直的心,不必在道场中别有举动造作,即已真实成就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能够具有这二种三昧,就好像地下种子,由含藏到长养,终使果实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我现在所说的法,譬如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们的本有佛性譬如一切种子,遇到这及时雨的滋润,都能发芽生长。凡是承受我的旨意的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所说去行持的人,决定能够获证妙果。听我说偈:‘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2、佛道清净 本无执着
六祖说完偈语,又说:“佛法没有二法,心也是这样只有一种。佛道清净,没有甚么可以执着。你们切勿偏着‘看静’和偏落‘空心’,自心本来清净,原本无可执取和舍弃。你们要各自努力,随缘珍重!”
六祖慧能临终三偈 道破禅门宗旨(图片来源:资料图)
六祖慧能临终三偈 道破禅门宗旨(图片来源:资料图)
这时,徒众都向六祖顶礼而后退出。
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要回去新州去,你们赶快去准备船只!”
大家坚决哀请挽留,六祖说:“诸佛随缘应化出世,尚且还要示现涅槃,有来必定有去,这是正常的道理。我这肉身骸骨也应该有所归宿。”
大众说:“师父!您现在去了新州,甚么时候可以再回来?”
六祖说:“叶落归根,生来本无法可说。”
大家又问:“正法眼藏传给了甚么人?”
六祖说:“有道的人得我法,无心的人自宗通。”
又问:“以后有没有事难?”
六祖说:“我灭度后约五六年时,应当会有一个人来偷取我的头。听我预记:‘取头顶戴如养亲,为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满字的事难,州县当官是杨柳。’”
又说:“我灭后七十年,将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时兴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
门人又问:“自从佛祖应现以来,不知一共传授了几代?愿请垂恩开示!”
六祖说:“应化世间的古佛,已经无数无量,无法计算了。现在只以七佛为始来说:过去庄严劫时,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时,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就是所说的七佛。
释迦牟尼佛首传正法眼藏给摩诃迦叶尊者,二传是阿难尊者,三传是商那和修尊者,四传是优婆毱多尊者,五传是提多迦尊者,六传是弥遮迦尊者,七传是婆须蜜多尊者,八传是佛驮难提尊者,九传是伏驮蜜多尊者,十传是胁尊者,十一传是富那夜奢尊者,十二传是马鸣大士,十三传是迦毗摩罗尊者,十四传是龙树大士,十五传是迦那提婆尊者,十六传是罗睺罗多尊者,十七传是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传是伽耶舍多尊者,十九传是鸠摩罗多尊者,二十传是阇耶多尊者,二十一传是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传是摩拏罗尊者,二十三传是鹤勒那尊者,二十四传是师子尊者,二十五传是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传是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传是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传是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传是慧可大师,三十传僧璨大师,三十一传是道信大师,三十二传是弘忍大师,一直到我惠能是第三十三代祖。从上面所说的诸位祖师,都各有所禀承。你们以后也要代代相传,不可有误。”
3、自性真佛偈
六祖大师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和尚留下甚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借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慧能临终三偈 道破禅门宗旨(图片来源:资料图)
六祖慧能临终三偈 道破禅门宗旨(图片来源:资料图)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的迷人如果能够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识得众生,即使历经万劫,想要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来迷惑众生。自性如果能够觉悟,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佛也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也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阴险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没有佛心,到何处去寻找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可以建立,万法都是从我们自心里变现出来的,所以经文里面说:‘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这首偈子叫作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到自己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这首偈是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的时候,魔王住心房,正见的时候,真佛坐心堂。自性起邪见三毒同时生,那就是魔王住在心房。有了正见,三毒心自然去除,这时魔王就如实变成真佛。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就是出自一身。如果向自性中能自见三身,那就是成佛的菩提因。本是从化身而生清净法性,清净法性常在化身中。清净法性使化身行于正道,将来报身圆满功德无穷。婬性本是由净性而生,除去婬欲就是净性身。性中各自远离五欲,见自清净本性刹那就是真佛。今生如能遇到顿教法门,忽然悟到自性,就是亲见世尊,如果想要修行寻求作佛,不知要向何处求真。如果能在心中自见其真,有真就是成佛的因。不能见到自性而向外觅佛,起此心念总是大痴人。现在已经留下顿教法门,要救度世人必须先行自修。告诉你们及将来学道的人,不作这样的见解实在是太愚迷了。”
六祖说完此偈,告诉大众说:“你们要好好安住,我灭度以后,不可和世俗人一样地悲伤涕泣,接受人吊祭慰问时,若穿着孝服,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来的正法。只要能识得自己本心,就能见自心本性原来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因为恐怕你们心里迷惑,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现在再次嘱咐你们,使你们能得见自性。我灭度以后,依我所说修行,就好像我在世时一样。如果违背我的教法,即使我在世间,对你们也是没有甚么益处。”
4、悠闲不造恶
接着又说了一首偈语:“静止不动不修善,悠闲自在不造恶,断绝见闻心安静,心无拘束无所着。”
六祖说完了偈语,端坐到三更时分,忽然告诉弟子说:“我去了。”刹那间示寂了。当时异香充满室内,天空白虹连属地面,树木也变成了白色,飞禽走兽都发出了哀鸣。
十一月,广州、韶州、韶州三郡的官僚以及门下的出家、在家弟子,争相要迎请六祖的真身去供养,无法决定该往何处。于是就焚香祷告说:“香烟所指向的地方,就是大师的归宿。”
当时香烟一直飘向曹溪。十一月十三日,众人把六祖坐化的神龛以及五祖传下的衣钵都由新州国恩寺迁回曹溪宝林寺供奉。
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六祖的肉身出龛,弟子方辩用香泥涂上六祖的真身。这时弟子们忆起六祖曾经说过“取头”的预记,于是先用铁片和漆布围护六祖的颈部,然后送入塔内供奉。六祖真身入塔时,塔内忽然出现一道白光,直冲天上,经过了三天以后才消散。韶州刺史把六祖的事迹报告给朝廷,皇上就敕令立碑纪念六祖的道行。
第五篇:明心见性的真谛(六祖慧能传)
明心见性——妙不可言的境界
——观《六祖慧能传》笔记
1.慧能听到《金刚经》而有所感悟且决定离家学道的句子是:“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五祖问慧能做那些粗活苦不苦,慧能答道: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苦。
3.六祖慧能问:师父,何谓“无生法忍之究竟”?
五祖弘忍答:“无生法忍,无法忍,破除了我执法执,归向中道,不退转境界,非善、非恶,无念,无无念”。
4.五祖招集众弟子说:世人从来看不破生死一事,荣生哀死,自古皆然,你们在这里跟我学法,说是要求自己的福田,可是没有人能脱离生死的苦海,自性被迷住了,还有什么福德可以救你们呢?你们大家各自反省一下,看看你们自己的智慧,用你们真正的本性观照,作一道偈语拿来给我看看,看看谁真的悟透。„„切记,一切禅的真髓,不在枯木寒严,槁木死灰,一定要运用思想,才能发挥智慧。
5.大弟子神秀作的偈语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评价说:偈颂的本意很好,可是还没有见到真如本性,也就是说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入门,这样的见知,恐怕很难达到修寻无上菩提的境界。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性、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也就说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完全了解自性。了解别人是聪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
6.慧能要求别人帮他写偈颂而被讥笑拒绝时说:佛门弟子想学无上正等正觉,先要做到不可轻视初学,须知世上的事并非一定,往往下下等的人,却有上上等的智慧,同样,上上等的人,也有埋没他智慧的时候,如果学佛者任意轻视他人,因轻慢故,就就种下广大无边的罪过。
7.慧能所作流芳千古且明心见性的偈语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五祖摇橹送六祖过江时,师徒精彩的对话:
六祖:“师父,还是我来摇橹吧!”
五祖:“不,现在是我渡你,该我摇橹。”
六祖:“不!迷时师渡,悟时自渡,现在我已经开悟了,我还是自渡吧!” 五祖:“对,你不但要渡你自己,而且还在广渡有情。今后弘扬佛法的担子,就由你一个人挑了。”
9.五祖临别六祖时送给六祖的偈语: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10.弟子慧明想要夺六祖的衣钵时,五祖示现而道: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慧明,佛法随缘,不可强求。
11.六祖说服慧明所说的话:心中只要排除一切尘缘妄念,不思一切善,不思一切恶,先能控制自己的心念,因为万法原本就是在自性里。慧明又问:祖师的密法呢?六祖说:任何的密语密意,就是求了解自性的本心,等你了解自性本心,心中佛性彰显,你就是佛,佛就是你,这个是没有分别的。
12.当翠翠姑娘告诉六祖不要受熊飞的欺负,要象个男子汉跟他公平的对抗时,六祖答曰:“对抗并不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变得更加仇恨。”
翠翠又说:难道你看不出来,在我们这里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六祖回曰:我知道,但是我心目中的强者跟你不一样,只有平凡才是正直的强者。„„浪花虽巨,但瞬间消逝,山洪虽猛,但片刻无踪,岂能奈何大海、群山毫发呢?
13.有一天雄飞强迫六祖吃肉,六祖实在迫于无奈,便拿起一块肉放在嘴边当作吃肉的样子,雄飞不满,说并未吃肉,而六祖说已经吃了,并且说:当你们期待我吃肉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看到我吃肉的样子,人看到的一切,都是心灵的景象,当你们要我吃肉的时候,我拿起肉来,你们已经在想我吃肉的样子了,这样一来,我不是已经吃给你们看了吗?
14.有一天翠翠打败雄飞,并且要杀死他时,六祖出来劝阻,对翠翠说:为了不让你受到伤害,我才现身拦阻他们的,如果救了你,而你又去伤害他,岂不是辜负了我原来的本意吗?再说,打打杀杀能够了决怨恨吗?
15.六祖被雄飞推到流沙里后,五祖显现救助,并对六祖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
16.翠翠看到六祖没有说出是雄飞迫害了他,便说他不算男人,六祖劝说:只有从心里化解开误会,才是上策。„„雄飞的心并不坏,只是被世俗的利益所蒙蔽,只要能替他拂去这层尘雾,他会是个好人。
17.六祖因放走猎物而被处罚,倒掉在树上三天天夜时,五祖示现,并对六祖说:不识自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8.两个和尚在争是风动还是幡动时,六祖告诉你们:即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两位的心在动。„„心净自明,万众印染于心,所见风吹幡动,自然是心动。
19.大师给六祖剃度时说:第一刀断除一切烦恼,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愿度一切众生。出家之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念佛如是,礼佛常请。而今专情,拜辞国王父母养育之恩,后不拜也。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见,法王座下又添孙。
20.六祖对大众开示:智慧,本来是人人具有的,只是各人的心都被各种的欲念所迷住了,不能够自觉自悟,也就不能够自见自性。
21.昔日,达摩大师见梁武帝时的对话:
梁武帝问:朕建造庙宇、抄写佛经、广设斋会,更供养了许多比丘和比丘尼,究竟有多大的功德呢?
达摩大师答曰:任何功德都没有!
梁武帝疑惑:何致一点功德都没有?
达摩大师答曰:圣上执著有为,心存邪见,不识真正法性,建庙、布施、供养,名为求福,但不可将这福报当做功德。
梁武帝又问:什么才是真功德呢?
六祖慧能的解答是:所谓功德,是要自己净其智慧,空其实体,不着功德之想,然后才可以得功德。人由于贪、嗔、痴、慢等作祟,淹没了般若大智,在付出的时候,常盘算着要有多少回报,然而施财助人、造桥、铺路,只是修福德,与功德是完全不同的,连修佛多年的梁武帝都不免被欲念所痴迷,况且我们凡俗之人呢?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心性的调理,行为的磨练而修养心性。
22.二祖慧可在雪地里向达摩大师跪了三天三夜,达摩问:你究竟求什么呢?
二祖说:我的心,已经茫无所寻,请师父帮我安心。
达摩说:你把心带来,让我为你安心。
二祖说:即使求心,我也得不到。
达摩说:既然是无心可取,又怎么说心绪扰乱你了。(稍停片刻)我已将你心安好了。
二祖恍然大悟说:谢谢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23.片中美妙的歌词:缤纷世界,像那彩虹,美丽灿烂令人追寻,即贪且嗔又加痴心,竟认事事一切皆真,执此执披愚昧大成,何时高人指引津迷。
24.武皇帝派大臣薛简去请六祖入宫,而六祖没有去之意,大臣问六祖:你要我如何回宫复命呢?
六祖答:你要我如何回答?修佛见性的道理,并非一问一答之间能够悟理。大臣问:那要如何修佛见性?
六祖答:我只能告诉你,心法的要旨:对一切善恶都不要去思量,自然会悟入清净心体,澄明常寂,妙用无量。
大臣明白心意:多谢大师指点!
大臣又说:如果身为国师,不是更能弘扬佛法吗?
六祖答:弘法利生,是要因缘和合才行,有所为而为,就成为落俗的妄想了。大臣又问:为什么不能指点圣上呢?
六祖答曰:指点,只是给你一个方向而已,路仍然是你自己要走的。„„ 如果我不在猎人中磨练,又怎能得知不在困中,岂能脱困;未曾有迷,岂能有悟。只有自己体会,才能自悟明道。
25.武皇帝没有请到六祖慧能,但最终还是明白六祖的用意而欢喜,说:不来即来,无法即法,受教了!
26.六祖向众弟子永别,众弟子难过,六祖说:你们难过什么,难道还不懂毁誉不动、哀乐不生的道理吗?
27.有弟子问六祖:您的心法呢?
六祖曰:只要依经文行事,处处都是心法。你们只要记住;如果能了悟自己的心性,众生就是佛,自己的心性如果迷失,佛就是众生。
28.片尾精美歌颂:
风雨吹散情欲美梦,理想未达终辞凡尘,佛法犹如菩提明镜,一旦领悟愿自在身,精勤修持成道根本,隐约之间光明来临。
电影《六祖慧能传》网址:http://6.cn/user/mv.php
——摘自电影《六祖慧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