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后感

时间:2019-05-11 22:1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读后感》。

第一篇:立读后感

教育孩子也是成就父母

--池莉作品《立》读后感

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我一口气读完了池莉的作品《立》,池莉写得流畅,我亦读得顺利,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人母。之所以叫它“作品”,因为我觉得它既不是一篇小说,也算不上是一篇散文,而用纪实文学来定位它,似乎也落入了俗套,而“作品”二字,却打破了体裁的界定,它既是一部由文字的外观来打造的文学著作,也指由作者本人所亲自生产、养育的孩子。

池莉的作品我读过一些,文笔婉约又不失辛辣,细腻中又包含犀利,如《来来往往》、《生活秀》。这部《立》,依然称得上细腻率真,但又更多了些热切与激情,因为它更多地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来源于母性的天然,来源于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

作品讲述了作者的女儿亦池从出生到求学的整个成长和教育经历,作者用饱含激情的笔调,记录了自己从孕育一个小小的生命开始,到如何与孩子共度的所有的岁月,直至孩子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顺利踏上社会,期间母女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所经历的每一个事情、每一个转折,母女两人是如何地思考和应对。池莉不仅以母亲写女儿,还写女儿成就母亲,她告诉父母:“你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你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同样作为一个母亲,从池莉对孩子的教育经验中,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自古以来,“母爱”都被称为天下最伟大的爱,但爱与爱却有着千差万别,当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宽容、溺爱、隐忍、委曲、退让、争抢、命令、主宰、控制就是爱时,孩子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那么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所真正需要的呢?什么样的爱才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呢?

池莉说:“母亲的溺爱是必须的。”小时候的亦池“胆小、怕人、隐忍,死活都憋屈自己。”在亲朋好友的眼中,孩子是笨拙、迟钝和淡漠的,因此无法得到大人们的刮目相看,池莉说:“对于小亦池的性格弱点,我必须溺爱。我的溺爱不是给钱,不是给零食小吃,是任何时候都维护她、信任她,尽可能为她营造更多的快乐轻松气氛。只要谁给我孩子脸色看,谁压抑她,我就要设法排除,哪怕得罪人或者威胁人。”为此,池莉曾亲自跑到学校警告校长,如果再在学校大会上不指名地讽刺她的孩子是因为妈妈有名才得以进校的,她就会找报社、找教委。她认为“我必须溺爱我孩子虚弱的地方,我必须以溺爱增强我孩子的软肋。促使她的心理素质更加强健和强大。”

有一次,小亦池跟另外一个小朋友玩游戏,那个孩子输了,用撒娇、撒泼的方式来争夺大人对他的安慰,对此,小亦池毫不以为意,依然愉快地做着自己的游戏,她的淳厚与宽容的态度获得了大人们的赞赏,从而她也获得了比奖品更愉悦的心灵感受。正因为来源于母亲细腻、温和又包容、肯定的“溺爱”,小亦池的性格弱点,顺利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化和进步着,她身边慢慢地有三朋四友了,而她的温顺和谦让,更为她赢得了小朋友们的爱戴。我想,正是由于母亲及时发现了孩子的性格弱点,并且努力保护她的脆弱,同时又积极强化她的优点,孩子才能够得以将弱点转化为优点,从而为良好个性、修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更为将来进入国际社会而展开了心理上的铺垫。

亦池从上幼儿园起直至上高中,从未上过任何一个校外培优班,别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由家长护送到其他机构上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兴趣班,甚至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学英语、学艺术,生怕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池莉也担心过这个问题,但她非常理性地征求了女儿的意见,小亦池的回答既简单又坦率:“不喜欢。我就喜欢玩。”在妈妈无私的维护下,小亦池玩“捉迷藏、丢手巾、抓石子、叠纸鹤、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拍皮球、溜旱冰、骑自行车、打羽毛球……”,几乎囊括了孩子们儿时所有的娱乐项目。池莉还坚定不移地为孩子实行“9点半就寝主义”,有时候作业没做完,她就会主动写假条给老师帮孩子打掩护,以保证亦池充足的睡眠,为此,副校长曾找她约谈,一片苦心地敦促池莉保证孩子充足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以保证孩子能够顺利地升入重点初中。当然,副校长可能低估了作家的口才,池莉从玩耍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到小亦池不仅仅是个会玩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和活动,为学校争了光,再到送孩子参加培优与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且为孩子争取了课余时间必然也促使了家长的轻松,使家长有了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等方面一一进行了反驳。自然,两个人的谈话不欢而散。

反观我们,恐怕很少有家长能够做到平静地对待身边层出不穷的兴趣班、培优班,很难做到对应试、升学等巨大的教育攻势的围追堵截不为所动,尤其当面临着校长、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时,更是无法不为所动,生怕老师眼里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哪怕仅仅是缺点也好。

小升初、中考,亦池的考试之路都不平静,池莉两次都交给孩子自己作主,看着平时不温不火的孩子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作为妈妈心中的忐忑我对此深有体会,一旦考试失利,面临的说不定就是最烂的学校,连再次选择的机会都没有;拒绝,则不忍心看到孩子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就愿望落空。--这真是人生最痛苦的抉择。

幸好,亦池在面临考试的最后关口显示了她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她没有盲目地对待,而是认真复习应考,而妈妈也和孩子一起准备,帮着分析历年的考卷,帮着查优补缺,帮着找老师课外辅导。两次关键的升学大考,亦池都以高出几分的成绩险胜。对于那一刻的心情,池莉形容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得不说,小亦池是一位“福将”,没有上过任何培优班,没有被剥夺过玩耍的时间,既度过了自己快乐的童年,也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不过,“理想”,这可真是一个非常玄妙的词,进入了理想的学校,并不代表着进入理想的人生轨道。上了高中的亦池,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这种刻板地学习、麻木地应考,一切以高考为中心,人生的乐趣都与此无关的生活。但是,理想的生活,目前国内任何一所学校都是无法提供的,纵使使出了浑身解数,她也明白自己无法进入一流的大学,但是,她说:“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学生,应该有资格进入中国最好的大学,获得最好的大学教育。”直到有一天,她告诉妈妈,自己想出国。

我觉得这本书从这一章起,才进入了最精彩的部分。有一个出国梦并不稀奇,能够实现出国梦的家庭也为数不少,但重点是他们能够用什么方式出国,去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理想学校的首肯与邀请。

不得不说,这对母女俩真是太让人惊讶了,太让人开眼界了,她们没有走社会上常规的中介渠道,而是从英国大使馆所提供的厚厚的学校名册中进行筛选,拟定了一所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满意的中学--英语和谐中学(简称CC中学),进行投石问路。至于这所学校的优势我这里就不用赘述了,只想说的是,校长莫里斯先生亲自给亦池的回信,立刻拴住了亦池的心,从校长的回信中,亦池感受到了从小到大在国内学校从未得到过的高度的尊重。当然,去国外上学这条路依然充满了坎坷,但聪明、坚韧的亦池用她的智慧、坦诚与彬彬有礼的涵养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CC中学的入学邀请函,从此踏入了赴英国求学的幸福历程。

当然,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进入了英国求学的亦池如鱼得水,她恬淡、温和、敦厚、与人为善的性格受到了以礼为乐英国人的喜爱;她从小到大在玩耍过程中所掌握的那些技能与认知,帮助她在英国人群中丝毫也不露怯,反而成为了与人沟通的极大优势;她在国内升学考试的历练,以及出国求学的经历,养成了她勤奋好学、发奋用功的动力;她在求学之路上所受到过的一些不公的对待,更使她的心态达到平和,从而更加懂得感恩。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英国中学的学习后,亦池又顺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最后又成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硕士研究生。当池莉坐在LSE古典雍容的大礼堂,看着已长成为青葱少女的亦池款款登台,接受校长的颁礼时,内心无法不陶醉,无法不满足。那个怯弱的、胆小的小女孩,终于长成了一株骄傲的英格兰玫瑰,美丽、典雅、雍容大方,在最好的年华绽放出她最美丽的荣光,一切都不早也不迟,一切都把握有度,生命从此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看完这本书,我也深深地吁了一口气,眼前仿佛有人为我缓缓拉开了一段幕布,让我看到了一个少年是如何用她稚拙的双脚快乐地启程,亦看到了一位母亲是如何用她的爱激发了孩子勇于追求幸福、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懂得教育的,也常常会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做一些伤害孩子的事,却不知面对教育这件事,个体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尊严才是高过一切的,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法国著名作家蒙田的观点:“世上最难学懂、学透的学问,就是如何享受生命。在我们所有的缺点中,最严重的就是轻视生命。”教育不能够以伤害孩子生命、蔑视孩子尊严为代价来进行,作为孩子的父母,更要懂得为人父母的责任,既要学会教育孩子,也要学会保护孩子的幸福快乐。俗话说:“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就人才,又可扼杀人的天性。我们所应坚持的教育,应该是“追求整个生命的快乐幸福、创造能力和价值感的教育。”如果孩子在整个求学阶段,只学会了埋头苦读,而放弃了应有的快乐,那就将会是一场悲剧的人生。

不过幸好,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中国的教育界也在成长,与亦池所面对的年代相比,现在的中国教育也呈现了多元化的态势,中学的校规校训也越来越贴近民意,校长们也越来越亲和,学校团体也日渐纷呈,孩子参与学校管理的自觉性也越来越高。当然,升学、择校的压力仍然存在,高考一锤定音的现象还没能得到全面的扭转,中国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口,几千年来的教育体制无法在一夜之间彻底转变,但一切毕竟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送孩子到国外去上学这个构想毕竟还是非常奢侈的,经济条件才是硬道理,否则一切都免谈。那么,对于像我们这种平常家庭的儿女,该如何自处呢?

在女儿繁重的作业之余,我特意推荐了其中的两章给她看,她对亦池自己设计去英国求学这个过程十分钦佩,她说:“这个孩子真不简单!太厉害了!”然而她倒并没有流露出对出国的向往,反而说,也许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导致了抗压能力的不一样,亦池觉得她不能承受国内的学习压力,觉得到国外才能实现自由,但自己觉得还可以,自己并不想出国,觉得在国内蛮好的。

瞧,这套用孔子的话来说是“有教无类”吧!可见,教育的成功无法复制,生活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激励教育、爱的教育……不管哪一种,了解你的孩子,尊重你的孩子,信任你的孩子,顺应他的发展,才是教育的前提。

第二篇:《立》读后感(推荐)

《立》读后感

著名作家池莉所著《立》,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使我看到母爱的伟大。作为母亲的池莉,从小生命的孕育直至孩子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顺利踏上社会,她始终以自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培养锻炼孩子,使孩子有自己的见解,不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立》使我再一次感到,孩子不是抱大的,该立就得让他们立起来,因为父母不会跟着孩子一辈子,我们要是爱孩子就要让他们立起来!同时作为父母不能总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去比,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爱孩子,悉心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营造一种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母亲,我从池莉身上看到母亲的多重身份,给予我们更多的借鉴。真是要让孩子立起来,做为家长我们该放手就得放手。

第三篇:丁立梅读后感(热门4篇)

篇1:丁立梅读后感

《遇见》的故事很真实,越是真实的故事越容易触动人的心弦,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一堆思绪涌上心头,但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衔接下去,继续写成一篇小说。

从刚出生时的一张白纸,到孩提时的天真幼稚,到青春时的青涩懵懂,到经历过雨季的洗礼之后的后青春期的从容余悸,到过了爱做梦的年纪之后的淡然怨念,再到青丝成白发时的坦然稳重,最后到归于尘埃之际的释然透彻,这大抵是一般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每一段经历都是一种成长,经历过,成长了,值得了,不必太过纠缠于过往的是是非非,亦无须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耿耿于怀,安心活在当下,坦然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勇敢去接受身边新的人或事,才能获得幸福。人,应该学会在这不完美的世界中发现完美发现美,需要好好的爱自己。

我是个很痴很痴的傻情人,不管自己的心是怎样的,一旦接受之后就会从里到外都接受,而后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去付出,即使伤痕累累还痴心不悔。然而,当我真正放下决定离开的时候,从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变成泡沫不复存在,无论过去有过多少感动,受过多少伤,那些东西对我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努力过,争取过,珍惜过,付出过,这就够了,至于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了。现在,我有自己欣赏和喜欢的人,我的身边有很多很好的朋友、亲人,我过我的生活很自在很温暖,我热爱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喜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

真正善良的人害怕伤害别人,所以往往容易自伤,但是,如果仅仅是付出就能够幸福快乐的话,又何来自伤一说呢?总归还是修心不够,才会感觉受伤吧。但愿姐姐能够早点走出心底的阴霾,接受身边的新鲜的人和事,不要对过往念念不忘以至积郁成殇,希望你是阳光的,希望我身边的人都能阳光的生活。

再来说说《遇见》这文章,其实个人觉得,一篇好的小说应该是能触动人心给人带来某种正面影响的,它不应该是N多个毫不相关的简单故事的集合,姐姐的这篇文章完全就可以从各个方面细化一下,写成一篇独立的微小说,不需要我再赘述自己不相关的故事了,我能做的,就是在姐姐完成《遇见》之后给写个序言吧,如果姐姐需要的话。

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每个故事都可以很美;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感人,人因为善良所以迷人。

惟愿,能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最最亲爱的你,而后,能够与侬一起携手踏遍漫漫人生路,阅尽人间所有悲欢与离合,描一幅属于我们的画卷,书一篇只有爱的文章。

篇2:丁立梅读后感

经常在《读者》或《青年文摘》、《意林》上读到丁立梅的文字,细腻的笔触,温暖的叙述,总是很容易就被打动。也曾集中读过她的散文集《暖爱》,或亲情或友情或爱情,自己的别人的故事,在她的的笔下一样都让人感动,让人能够感受到温柔的文字背后一颗满是爱的心,单是看那些寥寥数语的简单的题记都会感动得流泪:有一种爱,叫血缘,“亲人间哪里会不相干呢,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扯也扯不断。这种爱,叫缘。”

喜欢她的文字,更因为她是教师兼作家,心里有爱的老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丁立梅,是优秀的作家,老师,更是一位成功的母亲。《等待绽放》这本书,就是她,作为一位高考陪读母亲的陪读笔记。读到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震撼和希望。

“等待着你的绽放,或许你只是寻常的一朵小花,将掩没于红尘阡陌中,可是,对我来说,你是唯一的,你的绚烂将无可替代。”

曾经对儿子,作者也跟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充满了希望和期许,总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是最优秀的。可是儿子的表现却屡屡让自己看不到光明的未来,虽然对他的爱依然不减。文中的小孩曾经是那样地抽打着父母的心,生痛生痛的:初中毕业进的是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又用来荒废了,高二期末联考排在年级二百多名,这样的将来能看得到多少耀眼的光芒呢?

儿子不爱学习,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一种无所谓的得过且过,这样一直到高三,儿子的变化源于他在无意中读到了某作者的一篇回顾少年时代的文章,突然清醒了。在母亲的陪伴下,成绩直线上升,最终,坐上了年级第一的宝座,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这是多么让人惊喜的变化!

这对平凡而睿智的父母没有强迫,少有唠叨,更没有打骂。一边安慰着,健康、平安,做个善良人足矣,一边把满怀的期望深深地藏在心底,把那份浓得化不开的爱泄露于点点滴滴:高三了,还是孩子一般地亲昵,看得直让人羡慕;饭桌上,从来都是情感交流地场所;粗狂的父爱却出奇地细腻,不厌其烦变化着早饭,连电热毯的温度都亲自试探过;不讲究吃却把书看得天昏地暗的妈妈却甘心情愿洗手做羹汤;低谷时只来一个拥抱,什么责备的话儿都免说;考第一时心儿怒放得像大太阳,差点坐飞船上天了;听儿子在客厅里早读英语,是爸爸暖入心房的美妙乐章;儿子恋爱了,妈妈的反应是儿子居然恋爱了,太不够意思了,然连妈妈也不告诉,然后说起了自己的青涩故事。这个家,是一张用爱心精心编织的温暖舒适的网,让人依恋,让人陶醉!妈妈,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正是文中的小孩所说的那样: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当他不肯努力的时候,外界再强迫也不行。当他自己知道要努力的时候,那是谁也拦不住的。一面励志墙就是一场意志的长跑,“意志的力量,决定成败的力量。”于是,这小孩开起了直升飞机,最后,坐上了年级第一的宝座,收到来他心仪的大学通知书,真正成了父母的骄傲!

这个奇迹的名字就叫等待,教育需要爱,教育更需要耐心和等待。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心里有多少爱,对孩子有多少耐心和等待呢?

教育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生命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等待。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包括我自己)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有时是我们亲手杀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教育,需要耐心等待,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需要家长耐心等待。

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等待。只要还留有希望的种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迟早都会生根发芽。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灵,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一起收获成功的欣喜与激动!

“我轻轻地抚摸着你轻轻地抚摸生怕我的手掌触痛你的身体小小的你很娇弱吸引着我万般的爱和怜惜我正等待着你那未开的蓓,呈现绚烂的一幕惊喜”。

篇3:丁立梅读后感

不外出的时候,我除了上网,就是吃吃零食,睡睡觉,在房间里穿着睡衣晃悠,这样日子是我忙碌的生活难得的消闲。被电话吵醒,懒懒的躺在床上不愿起来,床头25老师赠予我的几本丁立梅的书,我一直没有细心品读。这样的午后,翻开油墨飘香的滋润心灵的书,带着友人对我的挚爱,我的心满是温柔。

丁老师的文字不是很长,这几本书都是短小精美的.心灵散文,读着,读着,眼前仿佛看到了丁老师博客里的样子,穿着玫红亮丽的上衣,一个温婉感性的女人,那么的美,那么的聪睿,那么的有爱心,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细微小事,都能在她的笔下开出娇美的花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又飘散着桂花的香味,不浓郁,却幽香浮动。

我一下子喜欢了她这样的女人。以前,也听朋友提及她的大名,我便敬慕,她名作家的光环一直让我仰望,虽然听说过她在什么单位,终也没有刻意的去找寻过她的倩影,只是在心头远远的把她观望,偶尔也好奇猜测,做作家的女人是个什么的模样?想着,自己便也暗自一笑。

我其实是个浮躁的人,每天淹没在那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和名字中,心底仅存的一份对文字的敏感似乎也越来越麻木。人,就是这样的现实,当,文字不能成为你生存的一个本领时,它只是一种消遣的乐趣,可有可无。我便是这样的人,白天满脑子的阿拉伯数据,晚上闲了,清净了,读一篇美文,听一曲音乐,感觉很满足。可是我已经有很久不愿意去用心看书了,给自己找点借口,沉醉于网络,乐此不疲,临了,便也恨起自己,怎么能随意挥霍时光?继而又这样安慰自己:人生短暂,做自己喜欢的事,随性所欲吧,学会对自己宽容,善待自己的喜好吧。

兴许是这样的托辞,我便也越发癫狂,失去了自己骨子里的淡定,找不到方向的感觉这几天愈来愈浓。幸好这些书及时来到我的身边,我突然感激起老天爷,如此厚爱我,总是让我在魂断散尽时候还有精气神凝聚,这便也应了儿时一个算命的婆婆给我打的一卦:此女前途坎坷多难,但,天不绝她,每到山穷水尽时,总有贵人相助。我想,这些写书的人,这些赠予我书的人,或许就是我生命的贵人吧,感动。

从丁老师的文字,我知道丁老师是个热爱生活善良的女人,你看,就连一花一草一树在她的眼里都是有生命的,她爱惜它们,疼惜它们,万物生灵都是有感情的,那些花草树木也为了回报丁老师的爱,成为她笔下的文字精灵,陪她说话,让她开心。读丁老师的文字更是一种享受。她的文字里,有对弱小生命的怜爱,有对朋友的诠释,也有对陌生人的关心,更有对父母的深情,随处浸满了她对这个世界美好的祝愿和感悟,就像倚着一片翠绿的竹林,啜吸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耳边恍如有淙淙的泉水的声音传来,叮叮咚咚……

友人郑重地说,他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掰开来读丁老师的字,我便不敢怠慢。我小心的捧着书,好像触及丁老师那双温暖的手,想象着她深夜写作的快乐,我甚至看到了她眉眼间的欢笑,从深夜到黎明,不知疲倦。我想,她这样的女人写作是多么的幸福啊,不要绞尽脑汁来构思情节,你看,发生在她身边的一些小人物在她朴实无华的文字下变得熠熠生辉,被忽略的人格总被无限放大,所有尘世间的美好似乎都被丁老师捕捉到她生花的魔笔下,我看了,醉了,哭了……

当读到她的老父亲留给她的苹果因为怕搁置久了变质坏掉,小心的用绳子悬挂在井里头时,初秋的这样的下午,一个人的屋子,安静如水,我像个小孩子一样嘤嘤的哭了起来,是什么戳破了我最坚强的伪装?就是这些被容易忘却的亲情,就是这样看似平实的文字,撞击着我迷失的灵魂,瞬间燃烧起我体内的静默已久的温度,我把这本书按在胸膛,听自己蓬勃有力的心跳,任眼泪急促不断的从眼角流到耳边,哭得这样痛快淋漓……

今天是中元节,这是我以前每年必回的节日。前日,母亲和婆婆一起包的韭菜味的饺子,一大早催促我带女儿回家,我磨磨蹭蹭的,饺子的诱惑似乎不及大热天的炙烤。回去得晚了,母亲和婆婆早早的把饺子包好了,整整齐齐的排放在大盘子里,一遍又一遍的望着路口,看到我们的身影,热烈的喊起来,跑过来接我手里的包,我突然的自责一样东西没有带给她们,她们反倒责怪不要乱花钱,一进门,婆婆就把电风扇对准我开到最大,一个锅上一个锅下,开始下饺子,妈妈笑着说,两个人坐着没事把饺子都数了好几遍……我是个不能听到说这些的人,赶紧走开,我知道,她们开心的时候,我是不能落泪的。

后来我因事情,第二天便回了东台,只是把女儿留在了。母亲和婆婆问我,明天回来吧?我说看时间吧。今天上午,出去办事,回来已经11点,婆婆打电话问我要不要等我回家敬亡人,我说不等了。接着妈妈也来电告诉我,知道我忙,爸爸已经在烧纸钱了,今年不等我了,我嘴里应着,心里难掩的愧疚和失落……

还是看丁老师的书吧。触摸丁老师这些饱蘸感情的、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的文字,只要一遍,我便越发鄙视自己,恨自己怎么还有悲切,怎么会还有痛苦,怎么还会有不满足?我以前很质疑,为什么年纪越大,越要找个借口逃离这些亲人的牵绊,为什么年纪越大,这些父母给予的厚重的爱我反而不敢坦然接受?现在才豁然,因为世俗的尘埃蒙蔽我们的眼睛,玷污了我们原本清澈的心房,让我们忘却了来这个世界的初衷,更忘却了自己在这个世界扮演的各种角色。于是,我这样想,做不了像丁老师这样笔下生花的女人也不要紧,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温情纯良的女人,时刻把爱藏在眼里,把爱装在心中,不管何时何地,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爱就有方向,只要有爱就有动力,只要有爱就会拥有整个世界!

篇4:丁立梅读后感

初读丁立梅的散文是一次偶然,先是被文章标新立异的题目吸引过去,细读内容,清新、自然,一种温暖的感觉扑面而来,很是喜欢,便小心的将文章剪下来,精心的收藏。过些日子就拿出来细细的品读、感慨,作者丁立梅也从此被我收藏在心里,想必是个素手琴心的女子,有着丰盈、细腻的感情,才会写出这般清新淡雅的文字。因为留心,之后,在一些报刊杂志上经常发现她的散文,《幸福的中草药》、《念念樱桃》、《土墙布鞋》、《满架蔷薇一院香》、《忽然花开》……她的文字,如一缕春风,如一丝细雨,会在你微凉的落寞里,带来一种柔柔的温暖;在你疲惫厌倦时,注入一股淡淡的新清。

前些日子,我无意间发现了她的博客,欣喜之余,一篇一篇读来,颇感熨贴,不觉已是中午。窗外,阳光明媚,大把大把地铺散过来,到处都是阳光的味道,关了电脑,心情出奇的好。她的文字是有灵魂的,轻轻铺展开来,低唱轻吟,便给琐碎的生活注入了灵性和热情,感染着你的情绪和心结,不由自主地感动、感知和感悟,让你觉得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品味和感慨。

她文中的生活,均是一些凡俗的生活,一如你我。但是,在她的文章中,很少看到对生活、对人生的仇恨和报怨,看不到灰色的天空萧条景色,嗅不到阴郁的气息。“谁的日子会一帆风顺?我们不能拒绝灰暗,却可以用爱、用善良、用感恩、用宽容,在灰暗中,种出一片光明来,好使我们在寒冷孤寂里,亦不觉得荒凉。”“这样的时刻,我总是要感动。尘世迢迢里,或许有辛苦千千万,但草有草的活法,花有花的姿态,一切的生命,都在坚韧而温暖地活着,我们还要怎样的好?”所看到的,所感悟到的,只有她字里行间对生活的感恩和热爱,一棵草、一片叶子,一场雪……总之一切可以尽收眼底的东西,都可以被她一一捕捉到幸福,用她独特的语言,温暖跳跃的文字,让这些看似平常无华的一草一木以极其阳光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跟她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万物的葱郁,生命的清新。

她文中的爱情,平淡温暖,平常人的日子,她却可以从中发现让人感动的温情,读过,心中总会萦绕着淡淡的幸福,不由自主地微笑。她笔下的爱情,市井微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却浪漫得那样真实,幸福得及手可得。她笔下的爱情,是一些踏踏实实的爱情,没有谁为了苦爱,放弃一切,将自己开成尘埃里的花。

她笔下的爱情,是相濡以沫的真,是执子之手的暖。《幸福的中草药》里,邻家男人给病中的女人天天煎药,看似琐碎无奇的生活她嗅到了其中幸福的味道,“女人躺在男人身后的一张躺椅上,很安静地望着男人。一方暖阳,静静的。这样的光景,有地老天荒的味道貌岸然。”《一枝红玫瑰》里一对在城市里打工,生活卑微的夫妻,因情人节的一枝红玫瑰不经意地闯入了她的眼,于是“阳光下我忍不住回过头去,他们依然在忙碌,身子紧挨着,是花开并蒂莲。小店门前的阳光铺成河。而他们身后,一枝爱情的红玫瑰,在玻璃瓶里静静地开着,明艳,高贵。”她是用一颗细软的心支看人生,去体味生活的,所以,她的笔下,才会结出如此优美的文字,只须轻描淡写,便牵了我们的情绪,跟随她的文字一起享受阳光、温暖以及幸福。

她的文字宛若新清一朵莲,暗香盈面;她的文字仿佛清茶一杯,唇齿留香。

第四篇: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丁立梅散文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1

丁立梅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天堂有棵枇杷树》。母亲得了癌症,因为做化疗头发都掉光了,儿子便问母亲头发哪里去了?母亲回答去了天堂,还说自己不久后也会去,她会在天堂种下一棵枇杷树,(儿子最喜欢吃枇杷),孩子信以为真。不久后母亲安静的离去,儿子只是觉得母亲去了天堂给自己种枇杷树去了。孩子长大后明白了什么是死亡,他也从此学会在伤痛与无奈之中在心中种下了一棵枇杷树……在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人们对死亡十分的排斥与恐惧。但实际上,人们并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失去,失去爱你的亲人,失去你已经拥有的亲情,失去你看到的这个世界,失去你所拥有的爱与被爱的一切。

而且这些失去是永远的,是不可替代的,再也找不到比家人更爱你的人,找不到比你努力后更想分享的人,找不到比眼前更美好的爱的世界。

这是一种无奈,我们再努力也无法避免。有人想长生不老,但当你真长生不老时,你又会发现,你要忍受你身边其他的亲人的离去,忍受你一个人的孤独,而所有一切的美好,都终将变成你脑海里的往事,而并非真正的“美好”,因为那时,你就会像原来一样的无奈,一样的痛苦。

如果无论怎样都是无奈的、痛苦的,那我们为什么又不能像文中的“儿子”一样,在无奈与伤痛中去直面亲人的离去呢?虽然你失去了亲人,但是亲人对你的爱已铭记在你的心里;虽然你失去了你拥有的亲人的温暖,但这些你至少拥有过,亲人的温暖会永远印在你的脑海中永不凋零;虽然你会失去你曾经拥有的这个温暖的世界,但一定要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才会不辜负亲人对你的爱与期待。

我的奶奶走了,也去了天堂。奶奶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对我说再也不能给我做饭了,奶奶的爱是简单的也是最深切的。我一定会坚强,会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奶奶在天堂也会高兴的。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2

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看到了这本书。可能是缘分吧!就拿回家看了。

遇见。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在遇见。路边的小草,掉光了叶子的行道树,远处的山,天空中的云。每一天见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次都是新的遇见。

遇见这本书讲的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近看到一些书中,这本书是看到最轻松的。书中的文字很平淡,简单易懂。不需要费脑子。还有就是时不时溢出来的满满的幸福感,让读着仿佛也切身的感受到了。生活有时候很简单。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一个拥抱都是满满的爱。在你觉得他不会出现的时候,他却出现了,这就是感动。或者说这就是真心。生活就像一块磨刀石,慢慢的把青春的激情一点点的抹去,渐渐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有人说爱情经得住磨难,经不起平淡。可见平淡是杀伤力有多大。什么是平淡呢?为什么经不起平淡?请允许我大言不惭。爱情经不起平淡是因为彼此的神秘感已经消失,对伴侣就像对自己一样熟悉。缺点优点都已经暴露无疑。最后对方的优点视而不见,缺点却一目了然。

有些人还是守得住平淡的。就像想遇见这本书的作者,彼此的一些关心。生活好不好看细节。细节确实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问题。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处理方式是更方便自己还是更方便伴侣。

只能说,对书中的作者是满满的羡慕。前几章是秀恩爱,中间几张秀美好的童年生活和曾经的老房子,最后几张这是天南地北的到处去旅游。时不时的插两首诗。看的也是醉了。

幸福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东西。那么幸福是什么呢?我觉得幸福是一种心境。简单、纯粹、快乐,就是幸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抓住此时此刻,享受此时此刻。

以前只知道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两天又学到了己所欲勿强施于人。人人生而不同,你所欲非彼所欲。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道理需要我去学习。一点点的成长中……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3

能在一篇文章中找到温暖,这可能只有在影视剧中才会出现,但是一本《丁立梅散文》会让你觉得文字就是一锅汤,而丁立梅,正是极好的厨师,用水将其净化成最温暖,最香的一锅汤,令人心神俱暖,真正感受生活的真谛。

本书虽说是散文,实则却讲述了生活中一件件平凡小事,从修车师傅到少管所的父亲,体现了爱情、友情、亲情三个方面在人间的各种体现,不同社会阶级,不同的情感,作者丁立梅作为一位江苏教师,用心,全力奉献于此书中。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是呀!连名字竟都如此有诗意,从封面到内容,无不有一种宁静纯洁质朴美,一朵朵梅花点缀,拼成不同的笑脸,凭一书得了14个国内大奖,她的散文多次被中考试卷阅读分析选中,成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佳作,她的作品,均有一个特点,便是整书只有一种色调,如:白色——《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黄色——《暖爱》……又会在文中看似不经意地加入适当环境描写,更是不止一次地让读者不小心触动心房。

读她的散文,真的不像原来看的《张晓风散文》、《林清玄散文》那样玄奥,好像文字成了黑洞,只有你看不透的,却没有你全看懂的,玄幻得有些不自然,丁立梅的散文注重于细节,尤其是生活中细节,这也是我更爱看她的散文原因之一,对生活的散,才能让读者的聚,视自才便于相迎,其中一个老汉看少管所儿子的故事成为我一度最喜欢的。

散文讲了一个年过六旬老汉,儿子在外面闹事抓进少管所,一路上作者伴着老汉看儿子,车上老汉不止一次扬言要如何管教儿子,甚至放下狠话,但真正见了面,那实实在在的情,从神色上便已如山洪暴发“儿子,爹等你出来”一句话实在是令人动容,天下父母哪个不是如此?嘴上十分严格,却实际心痛自己孩子,别的人说父母有家暴亦或是不爱他了,但这就是爱,父母骂你,是因为他们怕。打你,是为你成绩着急!散文不仅教我们煮文字的乐趣,更教给我们潜于生活的人间之情,要知道,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夜深了,仍可以看见一个即将中考的学子在放松时仍伴着萤火虫的绿光,划出那一锅温暖的汤。

第五篇:《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来源于生活。我本来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想想还是写一下,以后回头看看可以勉励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找抽。本书重点紧扣书名解决“界限”问题,这个界限不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处在两种角色上来看完这本书的。

本书开始先解决为什么要为孩子立界线的问题,这个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需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何需要界限,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为人父母,就要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建立她应有的品格。这个品格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有爱心、负责人、能自立、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有3种主要功能:

1、监护(内在外在的危险)

2、管理(自律他律)

3、资源(自己的资源,孩子的资源,周边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3个方法:教导、榜样、帮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今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两股力量,第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每个问题儿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这样的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和有问题的父母。

在这个为孩子树立界限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哪里得到的爱?这点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里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话和《与神对话》里的一句话(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处于恐惧)相呼应。所以要求父母坚守自己的界限,训练培养孩子的界限并化为内在。

下面来是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简概括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永远的爱。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们的要求,乃是开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责任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车,不要指望别人帮他拉。同时做父母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你的软弱和失败事件好事,因为他们要学习成人并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这是一个度的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

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书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们在看案例的时候要感受下作者处理事情的口吻,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为两件事改变现实,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动机律:父母不只是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害怕处罚才做。动机有四个阶段参见P127表格,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爱你,但是你选择了某些对你不利的事,帮助他看到他行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失控的长辈。

评估律:在为人父母和生活里的第一项功课就是“成长包含着痛苦”;第二课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带出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与好的痛苦结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积极律:要树立正确的反抗界限、主动回应界限,并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灵性上及情绪上成熟的指标,在与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作决定,我们生活上许多决定即以此作指标。(情绪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样,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页最后一段话和P168—169培养主动回应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个嫉妒的人一直觉得很空虚,没有什么事情够好,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他们。嫉妒和感恩是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孩子需要从父母中得到两件重要的东西:满足和挫折。懂得感恩(这我也要着重给自己抽一下)

主动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后积极寻找你所欠缺的来帮助你完成自我。从失败和后果中学会何为适当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问题和需要必须自己去解决,培养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显露律:直接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P205—206案例这和动机律相呼应,我是真的为他人好吗?还是出于恨而这么做。所以我们父母必须活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和他们气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说完了以上十律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光是会谈论界线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线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于知)。具体分6个步骤。

第一步:看到3件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这个事实可能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

2、了解问题表象底下真正的问题,P224表格实例,看实例更通俗易懂。

3、时间不是万灵丹(逃避无用),这点要解释下,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现在有界线问题,长大了懂事了就没事了,据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永远会存在,除非你去修补。

第二步:给自己通电,与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关系。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现在界线里成长。P227实例

第四步: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P228—231这个个人建议仔细阅读。

第五步:提出计划,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效的执行。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很重要)

以上是本书所讲大致内容,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案例与我所经历的是多么相似。在我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书中都有讲到,不过显然我是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让这本书很好的来鞭策我,让我成长。更幸运的是我周围有很多引导我成长,关心我,爱我的亲戚,朋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想强力推荐给需要帮助的并且愿意改变和能执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同时我也忧心忡忡,因为我的思维,我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30岁的'我,而立之年,面对“立”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承诺,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各种评判,各种抽。让自己的内心变空,傅佩荣老先生曾经说过,内心空了,一点点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满你心中的每个角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2

文中说的两个母亲对孩子同一个事件的处理态度,前者就像妞爸和妞姐,后者就像妞妈和妞。

也许你家里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所以体会不深刻。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年龄相差11岁,所以对孩子成长中经历的问题,妞妈我可能更有发言权。第一个案例,孩子两个星期之后在即将交作业了才说胶水的事情,真的就是我家姐姐的翻版,看到这里,我就感觉这个作者在写我家的事情,为了避免因为意见不一致争吵,妞爸后来负责妞姐的学习,曾经妞妈看不下妞爸的过度宽容负责了一段,但是妞妈那时是个很急躁的人,当时又没有好好学习,处理妞姐的拖延问题态度强硬,一般我的做法就是先立好规矩,然后提醒,再然后就是吼,再后来就是厌烦,跟这个书里写的过程真是神似!记得某一次家长课老师说过,孩子慢不能用催,越催越慢!这是真的,妞姐被全家人从小催到现在,没见她快起来要用正确的方法,方法是什么,这本书里说的就是正确的方法。父母要狠得下心让孩子承受痛苦的后果。如果当初妞姐经常把饭盒,作业忘在家里,我们没有给她一次次的送;晚上说好作业的截止时间到了,就不给她的作业本签字;晚饭时间结束了,就收拾餐桌停止吃饭,等等。也许妞姐现在会是个更指导管理自己的孩子。

因为妞妈态度强硬,发火的时候经常带着自己的情绪,后来妞爸看不下去,又是他负责学习了。妞妈自认为有效的办法执行不下去,曾经非常懊恼。妞妈我放弃了在妞姐教育问题上的某些权力,这是很错误的。也是通过这件事,在后来妞的教育问题上,妞妈意识到尽量跟妞爸在意见上达成一致,然后才能步调一致的执行下去。

妞爸曾经无数次在妞的问题上质问妞妈:为什么都得听你的?!她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妞妈的回答都是:因为我在学习怎么跟孩子交流,你没学,你不懂,所以要听我的。哈哈我还是态度很强硬的。但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妞妈终于意识到妞爸达成一致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怎么沟通都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达成的协议是:在教育妞的问题上,有分歧尽量沟通一致,实在不能达成一致,以妞妈的意见为准。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虽然有美好的愿望,但是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做父母真的是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书里的话说得真在理,现在孩子因为错误的选择承担的后果和损失,要比她将来走向社会因为错误的决定导致行为承担的后果要小得多。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你是希望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选择做正确的事,还是不管理他,将来让他去社会上在头破血流中自己去补上这堂课呐?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3

“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这样的话一直出现在生活当中。这次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书本里。作者克劳德,一位美国人。

谁都知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长。看过富翁假装贫穷,让孩子成长的故事,看过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看过变形计里的一幕幕……看过无数,却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每一天都有年轻人成为新手爸妈,孩子如何去抚养,如何去教育,书本或许可以点播一二,这本《为孩子立界线》或许可以有一点点帮助。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也需要付出很多。都说我们喜欢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却对孩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很多人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是放纵。孩子,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必须懂得生活在这一个世界上的法则,需要学会担起责任,就像书中第一篇所解释——“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从本质上做出了最好的多方面的解释。

或许理论的东西太空洞,总是无法实施,那么在书本的后面就列举了实例。做为一位心理医生,克劳德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完美得实施。

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每一位朋友,请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4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平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平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哈哈~~~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下载立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五篇模版)

    引导语: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喜欢用音乐煮文字。出版有作品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丁立梅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五篇)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前言: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江苏东台人。职业:教师。喜欢用音乐煮文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丁立梅散文集读后感两篇,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总是那么暖人心房,......

    《怪医杜立特》读后感

    敬请编辑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人可以和动物和谐相处 ——读《怪医杜立特》有感 如果你来到一位医生家拜访,打开他家的钢琴,一只小白鼠跳了出来;打开衣柜,呀,一只毛茸茸的松鼠出来......

    《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读后感[推荐]

    《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读后感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将工作室发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认真研读了一遍。说研读真的不为过,因为这是一本可以好好研究,并且能够亲自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的......

    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读后感

    读《韩立福有效教学法》有感 2013年国庆将至,学生进入愉快的七天假期,老师也借机休息,休息之余,不忘阅读学校发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一书,通过听韩立福教授的讲座以及阅读这本......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大全(8篇)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散文总是那么暖人心房,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像一束束阳光,慢慢渗入人的心灵。 《暖爱》这本散文集,像正在缓慢绽放的花儿......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精选多篇]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

    《为孩子立界限》读后感[精选多篇]

    《为孩子立界限》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