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1今天,我又看了两个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这样。不能白日做梦,等着天上掉馅儿饼,不能抱不经心而想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而《愚公移山》讲的是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约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
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削减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土筐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满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河曲有一个姓智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力气很大的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高地阻隔了。
这个成语教育我们:干什么事都要有顽强的毅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2我想,许多人都看过《成语故事》吧!《成语故事》里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比如说《拔苗助长》,它告诉我们不能不顾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杨》,它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还比如说《井底之蛙》,它告诉我们不能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车胤因为刻苦读书,努力学习,之后成为了有名的大问学家。回想起此刻的我们,真是惭愧不已!我们有良好的环境,却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看书、读书,尽管这样,我们读书时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女生,爱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爱打架,整天玩,大人怎样教也教不会。富裕点的孩子那个不要,这个不要,娇气得不得了,你说和车胤比我们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必须要向车胤学习,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自从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深有感触,不禁对文中的诗人、文学家肃然起敬。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3《成语故事》里有很多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刮目相看》、《锦囊妙计》、《乐不思蜀》、《迷途知返》、《望梅止渴》、《偃旗息鼓》和《大器晚成》。
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刮目相看》的故事吧!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屡立战功,三十一岁就升为中郎将。吕蒙识字不多,孙权希望他能做到文武双全,因此他努力读书。两年后,东吴都督鲁肃来到吕蒙防地,两人谈起了国家大事。吕蒙分析军事形势时,引经据典,很有见地。
鲁肃惊讶地说;“你不在是原来的吕蒙了!”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就该刮目相看,这变化你知道得已有些迟了!”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用陈旧的眼光看人,往往看不到对方进步的地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对方,才是正确的。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4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成语故事》,是中国作者宋海峰主编。
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成语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望梅止渴》《磨杵成针》。
《磨杵成针》的故事中讲啦立白少读书,因此不能集中心思读书,一天,李白又读的心烦起来,便走出去,途中遇见了一个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问道:您这是 在干什么啊?老婆婆回答说:我这是把它磨成 针呀!李白惊奇 极啦,说:这么粗的铁棒,要把它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笑着说:我不停的磨下去,这根铁棒会越来越细,最后一定会被磨成针,怎么不行?李白听了很受感动,于是下定决心坚持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啦一位伟大的诗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要坚持就一定 能成功。
读完了这本《成语故事》,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自内而外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5无意中我又翻到了之前看的这本《成语故事之掩耳盗铃》,在课本上我们也学习过这则故事,可今天我再看时,脸不由自主的红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偷看到别人家的门铃十分喜欢,于是晚上就搬来板凳,准备把它偷走。可是小偷知道只要他一碰铃,这家人就会听到,肯定会也来抓他。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只要掩住耳朵,那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于是,他掩住自己的耳朵,准备盗铃,谁知他一碰铃就被别人听到了,把他捉了个正着。
哎!这个小偷真是傻啊,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你捂住自己的耳朵,只有你听不到铃声,但人家照样可以听到呀!活该你被抓。再说,你有手有脚的,怎么不通过自己的双手的辛勤劳动来获取门铃呢。
在指责书中小偷的同时,我不由得想到我也干过这样的事,也曾自欺欺人过。记得那次放学后,我到家就看起了电视忘了写作业这回事了。第二天一上课,老师就问:“大家的作业都写完了吗?”我这才想起来我根本没写作业,可现在再写已经来不及了,我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同学们附和:“写完了。”本以为就此能蒙混过去,只要我说写完了别人肯定不会怀疑的,谁知一向不检查作业的老师今天却开始检查起作业来。完了,完了,该怎么办呢?老师离我越来越近,我就感到我越来越紧张,手心都冒汗了。突然我灵机一动,开始翻起书包来,等到老师走到我跟前时,我装作十分着急的样子说:“老师,我作业忘带了。”或许老师看我表演的这么着急,又或许是不想拆穿我的谎言对我说:“下次记得带来。”我一下松了口气,开始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骄傲。当时自作聪明的我,课后我并没有把作业补上。
直到今天再看这本书,我才发现我竟然和书中的小偷一样,干着自欺欺人的事情,而且不止一次耍着我那引以为傲的小聪明。书中的小偷是捂着耳朵以为他听不到铃声,别人也一样听不到铃声。而我是捂着耳朵告诉自己你这样做是对的,不去听别人的任何声音。照这样下去,我害得不是别人,反而是我自己。其实生活中,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干着自欺欺人的事,从现在开始请大家和我一起反省吧!
再次遇到这样的书是我的幸运,我要改正我这个自欺欺人的坏毛病,做一个诚实、上进的好学生。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6最近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中华成语故事》,这里面有一个成语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江郎才尽”。
这个成语讲的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家境十分贫困。尽管条件不好,但还发奋读书,由于他刻苦自学,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思大大减退,写出的文章也没有风采了,人们都摇着头说:“江郎才尽了。”
关于这个成语其实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江淹在亭中午睡,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只笔在你那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来还给他,从此,江淹文思枯竭,便再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了。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来比喻人的文思减退。
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知道了:学无止境,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才不会像江淹一样不断倒退,使原有的才华枯竭。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7暑假来了,老师为了丰富我们的知识,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好的书籍。我就是利用 暑假时间读了一本成语故事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是《滥竽充数》。
故事中,齐宣王喜欢听几百人 吹竽大合奏,有一个叫南郭先生的听说工资高,于是就混进里乐队假装吹竽,一开始他心里发虚,害怕,后来时间一长他发现国王和其他人都不注意他,所以他就装模作样,为此国王还奖赏过他,就这样他不在害怕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齐宣王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王位,齐宣王的儿子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喜欢听个人独奏,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于是就悄悄地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勤奋,不要耍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慧才是你的财富,要脚踏实地,否则很容易被人看穿。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8今天,我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成语故事》一课,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我看的十分入迷。书里面的故事有“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讲的是一位名叫张僧繇的画家的故事。有一天,他在金陵一所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龙,却都没有画眼睛,大家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一脸认真地回答,龙的眼睛不能随便画,这是最紧要的一笔,一旦画出来,龙就会飞走了。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哄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现在画龙点睛被人们比喻说话或文艺创作在关键之处以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精辟而生动。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读完《画龙点睛》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学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成语故事》真是一篇好课文啊!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书中有很多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小故事,其中《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课,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推销矛和盾的时候,一时说他卖的盾坚固无比戳不破,一时又说卖的矛非常锋利戳无不破。由于说话绝对化,前后矛盾,被人一问: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么样?结果不能自圆其说,陷入尴尬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想事情或讲话不注意,也常常会自相矛盾,比如有时说妈妈对自己很好,放假时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时又说妈妈很坏,开学以后什么事都管得很严格,中午不睡觉要管、放学回家晚一些要管,作业没完成要管,越想越愤愤不平。
又如回老家乡下我很喜欢那里的青山绿水和小朋友,但又很害怕那里的凶恶的山蚊和可怕的狗;从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如冷静下来想到底对妈妈是爱还是恨?能把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看成是一种爱,就不会说妈妈坏;只要对乡下有深厚感情的话,山蚊和狗就并不可怕了,农村人世代相传都能生活下去,回去住几天有什么可怕?
矛盾存在生活中、学习中,随处可见,到处都有,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不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样才不会被人笑话,才不会尴尬和出洋相。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清醒头脑,方向正确,步伐坚定向前进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9今天中午,邻居送给奶奶一只老母鸡?550字作文回首历史,六十年前的今天,伟大领袖带领人们重振中华。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原来,主人发了大财,去了大城市,扔下了我,和一地黄金我没有了主人带来的干稻草,日益消瘦,地里黄金光泽也淡了?那不是人类最需要的东西吗。
《成语故事》里的成语故事多不胜数,这本读物,它不止有对成语由来的小故事,对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详细的解说之外,还增设了历史典故,人物介绍和小知识等小栏目。让我们在认识成语的同时对当时的背景与学者的认识加深巩固。
“妒贤嫉能”这个故事写出了项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从古至今,不赏识人才的人,都是失败者。《成语故事》里关于三国的故事也有许多,还可以一边补充对三国的认识。
有个“名落孙山”的故事让我苦笑不得,讲述的是一个叫孙山的人和同乡去考科举,结果自己最后一名,而同乡没有居榜上,结果回到家,同乡的父亲问他儿子的成绩,孙山还委婉得意的说最后一名是自己,你儿子榜上无名。趁机显露了自己的才华,但其实在别人看来,滑稽了点。
“程门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为看了《恰同学少年》的缘故,看到了借鉴前人“袁门立雨”,在外人看来是可笑的,为什么一定要一动不动呢?特别是“程门立雪”,杨时和游酢,因为老师睡着了就一直站在门口,下雪也不进去,这种行为其实可以称为“愚昧”,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半对半错,毕竟是初次登门拜访,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们不一样,因此评论的话还是少说为妙,他们的老师也都被这精神感动了。
“害群之马”这个成语见的多,它的典故却是才了解,原来治理国家和放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对马群有害的坏马罢了。朝廷上,只是将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扫除而已。这个以小见大的道理,就那么简单。
一个又一个的成语,只是短短数十字,却全都蕴涵大道理,“勤能补拙”,既然我的基础不好,就要“亡羊补牢”了!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10《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一直深深吸引着我,每次我只要一拿到《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我就会迫不及待的看起来。“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个个活泼生动的成语故事展现在我的面前,就像我身临其境一样,既生动又有趣。
其中我对一个叫做“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最难忘。故事讲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勇于承认错误,要善于改正,虚心接受!
第二篇: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华成语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结晶。汉语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在文字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生动形象、意境深奥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语言文字难以比拟的地方所在。
我从“不自量力”的成语中学到了: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我从“大公无私”中学到了:要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爱戴。
我从“悬梁刺股”中学到了“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为大器之材。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一个成语故事往往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一个哲理。我要以史为鉴,学习古人的智慧,时时反省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小豆丁:王铸镔
成语故事读后感二
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成语故事》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它是由一个个典故组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有《迷途知返》、《守株待兔》„„
《迷途知返》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联合攻打袁术,袁术败走扬州割据一方。这时汉朝已将土崩瓦解,袁术看到这种形势欲乘机称帝,于是他极力拉拢好友陈珪,然而陈珪反对袁术称帝,并劝他说: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还可以避免灾祸,但是袁术不听劝告,最终自食恶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不犯更大的错误。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种庄稼的人看见了一只兔子在树桩上撞死了,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只兔子。(读后感)然后他就每天在树桩旁边等,庄稼也不管了。最后兔子没再出现,禾苗也都枯萎了,他也饿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好吃懒做,要靠自己的劳动,不能坐等天下掉馅饼,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有收获。
与此同时,我也很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想出这么多典故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受益良多。
——四(3)班 董伟希
《成语故事》读后感三
三一班孙萌萌
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一种文化,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了。
老师布置我们暑假里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一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里,我认识了心口不一的叶公;明白了“刻舟求剑”的愚蠢;领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
祖逖是我国晋朝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想为国家效力,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听到鸡叫声,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和好友刘琨一起练习武艺。这样,无论是凌烈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他们都坚持练习。
由于本领高强,祖逖当上了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这就是祖逖,一个“闻鸡起舞”的青年,一个勤学苦练的模范,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或许还不需要“闻鸡起舞”,但是我们需要“闻鸡起舞”的这种精神。
这就是成语的魅力,简简单单一个小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反映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篇:【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我现在已经三年级了,知道了很多成语,听说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我想看看故事,【成语故事】读后感。就看成语故事吧。【一叶障木】是个成语,它所说的故事是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一天从书上看到‘‘如果得到螳螂扑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就在树林转,寻找螳螂遮身的叶子。终于他看到了螳螂遮身的叶子了。他扑了上去,但是那片叶子掉地上和其它的叶子混在一起了,找不到那片叶子,他只好把全部叶子带回家了,读后感《【成语故事】读后感》。怎样才能找到那片叶子呢、他只好一片一片放在头上问老婆看不看的见他,最后,他老婆被问烦了,就说看不见。他乐坏了。就用叶子遮住自己,来到街上。当着店主的面拿店里的东西。店主奇怪极了。就把他送官府了,当官府知道了原因后,就哈哈大笑,把他给放了。读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感到很有趣。这么一个故事用四个字就概括了,让我们一看这四个字,就知道它是什么故事。这个成语用我们现在的解释是指一个人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所以让我们一起去看成语故事吧。
叶恩泽
指导师:妈妈
第四篇: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读了几篇后,我深有感触,里面有些人令我觉得好笑,也有些人可以成为我的榜样,是我受益匪浅。我来给你们讲几个吧!⒈杯弓蛇影。
这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误把映入杯中的弓当成了蛇,但那是县令请他喝酒,他不敢不饮,只能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后产生了心病,总觉得肚子疼,什么药都没用。这则故事比喻的是一个人因产生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我觉得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完恐怖片,总感觉背后或身边有什么,心情也变得十分慌张,所以,不管遇上什么事都要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这样才不会被所谓的“鬼”吓到
⒉拔苗助长
这则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宋国的农夫,他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去看,几天过去了,禾苗似乎一点都没有长高,他心急如焚。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便立刻冲进田里,把禾苗一颗颗的拔高了许多,经过一天的时间,他终于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大截。回到家,他气喘吁吁地说:“今天累死我了,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后,急忙跑向田地,一看!果然,禾苗全都枯死了。这个故事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笑,农夫破坏了禾苗的生长规律,硬是把它们都拉高,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禾苗全枯死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不能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一片片沉甸甸的故事,充满着一个文化人对祖国历史所做的智者的反思,是那么深沉„„„„
想必大家都看过《成语故事》书,我也不会例外,因为,这是一本经典的好书。
我看完此书后受益匪浅,这本书有为人处事篇,坚强意志篇和求学求知篇。每一篇都给我们了一种教育,每一篇好像都在对我们敦敦教诲。这本书里面有些故事里的人犯的错误看起来很蠢,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然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有时也会犯这种错误。这本书警告我们不要犯那上面故事里的经典错误事,也不能像故事里的人那样心胸狭窄做事不顾后果,更不能像故事里的坏人一样明知故犯。这本书还能教会我们好多好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塑造一个优秀的我们。
这本书有些经典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接受到的,可是,我们仍然有可能照样“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等等。难道这是家长提醒的不够吗?是老师教育的不够吗?不!那都是我们自己一时的不慎而铸成的错误。我们读了这本书的故事后,会更清楚的记得一些教训,本能的吸取一些教训,这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我个人认为《成语故事》是一本很棒的书,也是我们成长中必读的书,它会使我们更加优秀。
《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而《中国成语故事》这本成语故事书也写了许多古今闻名的成语故事,如《近水楼台》、《余音绕梁》、《鸡犬不宁》、《驴鸣犬吠》、《奉公守法》等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对我们小学生既能“益智”,又能“养性”,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思考,从中懂得更多知识。
所以,我在星期六那天,阅读起《中国成语故事》来。当我读到《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时,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写信劝武王的事所感动。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灭了商朝以后,号召远方各国都来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国来了一位使者,送给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这只狗有四尺多高,两眼十分机灵,深得武王喜爱。从此, 武王每天都顾着玩这条大狗,连国家大事也不顾。后来,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丧志,连忙写信给武王,劝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应该励精图治。武王看了这封信,忽然反省过来,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话很对。从此以后,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不敢荒失,周朝的统治也得到了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学习也是一样,不能沉迷于玩乐,荒废学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成语故事能增加我们的知识,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看了《成语故事》这本书,它很幽默,而且很生动。里面的内容五花八门,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一种深刻的道理,有《讳疾忌医》,《无价之宝》,《火中取栗》等等。《火中取栗》讲的是一只饥饿的猴子骗公猫取出烤在火堆里的栗子,结果公猫受了伤,而猴子却吃到了栗子。我的感受是冒着危险给虽人出力,结果会一无所获。《讳疾忌医》讲的是蔡恒公得了病,非但没有请名医替他看病,反而置之不理,结果病死了。我的感受是不能掩饰自己的错误,否则没有好下场。
最精彩的还是《无价之宝》它讲述了一个农夫捡到了一块玉,夜里它发着光,农夫以为它是个不吉利的东西,把它给扔掉了。他的邻居捡到了这块玉,把它交给了魏王,魏王知道它是无价之宝以后,重重地奖赏了他。我的感受是什么东西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当“睁眼瞎”。
成语故事真是有趣啊!看了它以后,我得到了很多知识,相信以后我一定会变聪明。
第五篇: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字叫作<<成语故事>>的书,里面的成语都是由故事引出来的。
<<卧薪尝胆>>的故事中,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每天夜里都睡在柴草上,还在头顶上悬挂一枚苦胆,每天吃饭睡觉前舔一下,提醒自己不忘耻辱。从这句话我深刻体会到越王勾贱刻苦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悬梁刺股>>的故事中,汉代的孙敬和战国的苏秦读书很勤奋,为了自己读书时不打瞌睡,分别用一根绳子栓在屋梁上系着自己的头发和锥子刺大腿来驱赶睡意。从这则故事中,我又体会到学习一定要刻苦努力。
<<磨杵成针>>的故事中,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非常贪玩,不用功读书。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奶奶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很奇怪。老奶奶告诉李白,她想把它磨成一根锈花针,李白觉得不可思议。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这则故事中我又深刻体会到只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杯弓蛇影>>的故事中,晋朝人乐广一次邀请朋友到家里喝酒,朋友看见杯中的酒里有一条小蛇,心里很不安,但还是喝了下去,回家之后就病了。后来,当乐广告诉他,酒里并没有小蛇,只是墙上的弓倒映在酒里产生的影子。朋友的病就立刻好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疑神疑鬼,自惊自扰。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道理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在茫茫的书海里,我最喜欢《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了,它能让我学到许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它能让我们了解历史,更能让我们知道怎样做人、做事。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夸夸其谈,要有实战的经验。我们学数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背再多的公式,定理,不会应用也一样是白费功夫。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以多练为主,熟能生巧,吸取《纸上谈兵》的失败经验。
读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后,我深深的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也体会到了主人公那虚心好学的精神。它主要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叫杨时,他虽然已是一位学问渊博的人了,但是他仍不断地学习,请教别人。有一天,他遇到了难题,便去请教老师,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而老师也在休息,他一直在门外等候了两三个小时,等老师发觉到,他脚下的积雪已有一尺多深,手脚早就冻僵了。杨时这种虚心好学、尊敬师长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然而,令我映像最深的还是《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那知错就改的精神太值得我去学习了,他能跪下来,背着荆条诚恳的认错,而我呢?做错了事情不但不认错,还说别人有错在先,死都要承认自己是对的。我和廉颇比起来,如同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现在,我明白了知错就改这个道理,做错事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能不能承认,肯不肯改正。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不但给我带来了数不清的精神财富,而且还成为了我德、智、体、美、劳五面发展前进的动力。它像一条江河,源源不断地流入我那知识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