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源头活水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作为教学招牌,并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来构建学科教学的有效课堂,于是自主学习、游戏互动、角色表演等各式新颖的教学方法被导入了学科课堂,但是在一切偃旗息鼓之后,我们教师静下心来想想,这种看起来气氛热烈、兴致盎然的学科课堂实现真正的高效了吗?答案并不如我们教师所愿。
笔者认为,大部分洋洋洒洒的课堂最终都变成了娱乐课堂、作秀课堂。一堂新意迭出、花样翻新的课堂下来,学生是收获了兴趣,可是却并没有得到多少知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真正实现“以生文本、以学定教”的xx课堂,是困惑我们一线xx教师的问题,也是我这位一线xx教师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苏州实验小学的赵洪教师也有这种感受,他坦言:“现在很多教师做的是文本细读,将课文细细的、深入地读,不放过一字一句,在道的层面深层挖掘,无限拓展,学生除了受到情感的熏陶外,真正的语文能力提高很少”。所幸之至,我订阅了《中国教师报》,其中一篇名为《苏州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的“科学取向”》让我看到了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教学理念,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图式教学。在掩卷沉思之余,我久思而不得的问题也随之释然,就像文中所言:“我们不仅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样教,更知道为什么这样教”。
中国教师报的记者并没有过分纠结于晦涩理论的讲解,只以一句概括性的话“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结合建构主义来深入实施”,使读者对这种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有了初步的掌握。随后记者便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展示了图式教学的三个阶段——习得阶段、转化阶段、应用迁移阶段,原来xx课堂也可以像数学课堂一样,以一种“类比”和“集合”的方式来解决。从“借物喻人”的各种篇章例子来归纳共性规律,并再次以篇章例子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最后以共性规律来指导学生指导的阅读实践。苏州实验小学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四类文体总结为四种文体图式,这些文体图式便成为了学生初读课文的重要抓手,指导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文章。我深受感触,如果能够将这种图式落实到篇章、句子甚至字词的运用中,那么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够以图式有效的解决同类型的xx知识点,即便是没有学习过的课文和语文知识,掌握了图式理论的学生也能够迅速从先前的知识经验中提炼出有效的知识点来,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笔者为自己拾获这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感到兴奋和激动,并迫不及待的开始认真寻找关于图式教学的理念,希望能够将其尽快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
与很多教学报纸的华而不实、充斥理论相比,《中国教师报》显得朴实、实用的多,是的,我们教师们需要的就是像《中国教师报》这样的挚友,没有华丽的外表却能够告诉我们真正有用的教学方法,没有高调的表白却能够真正助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