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家书》读后感征文
【篇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一张薄纸,寄托了亲人之间深沉如海的情感;
一行文字,抒发了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想念。
革命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流落异乡,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彼时,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四处飘零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不得不四海为家,一封封亲手写成的家书漂洋过海,成了他们最好的情感寄托。
今天,站在岁月这头的我们,回过头重新翻看这些家书,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依然会为老一辈革命家在其中蕴含的浓烈真挚的思念之情,为他们自觉担负起拯救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为他们坚定的想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感到极大震撼。
思念,是家书中永恒的情感基调。老一辈革命家怀揣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远离朝夕相伴的父母、爱人、子女,独自一人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为了探寻救民族于危亡、拯父老出水火的救国之道在乱世中上下求索。夜深人静之时,飘摇烛火之下,父母的音容笑貌、爱人的叮咛嘱托、孩子的天真烂漫涌上心头,铺开信纸,提笔研墨,思念跃然纸上,如影随形。于是瞿秋白对爱妻杨之华说:“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梦中的你是如此之亲热”“要睡了,要在梦见你”。于是,聂荣臻在给父亲聂仕光、母亲唐雨衫的家书的末尾,细细询问了“母亲之照早已寄归,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邮有失,乞再寄一张,不知已寄来否?母亲和二婆饮食如何?仍如前健康否?”字里行间,思念的情感如滔滔江水汹涌而出,真挚且热烈,摄人心魄,令人动容。
教诲,是思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除了用来传递思念的情感,家书还被赋予了极深的教育意义。老一辈革命家以家书为媒,用纸笔为介,以极深的笔墨,详细描绘了他们的所见、所听、所思、所想,借以引导后辈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鼓励后辈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周恩来在致表兄陈式周的信函中,以“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为产业不兴,教育不振”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提出了“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的探索心得;
王稼祥在致堂弟王柳华的家书中以“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帮助劳动阶级去打倒资本阶级”来引导他正确认识中国社会问题,积极投身革命事业……这些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智慧的凝结,他们以思念为底色,将谆谆教诲融入到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里,传递了对后辈、对子女的拳拳爱护之心,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思念。
初心,是浸润在家书深处的灵魂。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老一辈革命家亘古不变的初心。也正是基于此,他们不远万里渡重洋,探索救国救民之良方,将个人安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了中国四万万同胞,他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初心,是夏明翰在致姐姐夏明玮的家书中“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畏,是任弼时致父亲任思度的家书中“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的敢于担当,是关向应致叔父关成顺的家书中“救人民于涂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的英雄气概,更是李立三致父亲李昌圭的家书中“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的饱含希望……凡此种种,展现的都是老一辈革命家不变的初心与担当,成为铭刻在家书深处的灵魂基底,永不褪色。
【篇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纸家书,短短几行,寄托了革命先烈的无限思念之情,承载了对建立新中国、让四万万人民摆脱苦难的期盼。家书是对“相见不知何期”的亲人儿女的思念,是用鲜血革命成功的见证。阅读了《红色家书》让我感受颇深,这是怎样一群人,又是怎样的信念,以血肉之躯担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将鲜血洒在战场上,将青春定格在炮火声里。
信仰: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国消得人憔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本斯义,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关向应在给叔父的信中明志,阐明了他的态度、志愿和人生观,“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志向。他心怀祖国千千万万名受难同胞,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翻身解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追求: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这是夏明翰在生命的尽头给他母亲写下的诀别信,饱含对亲情的思念,对亲人的不舍,却无比坚定地相信革命事业将会成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英勇就义之时,仍不忘鼓舞国人继续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他坚信祖国的明天会到来。如今,他立志图强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精神历久弥新,感召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希望:他“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
“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吾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之希望与责任,达此便算成功。”任弼时在给父亲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拳拳报负,值此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之际,他自觉地将“造成大福家世界”作为自己的宏愿和对中国社会应尽的责任,堪称时代的典范。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任弼时正是这样的青年,他肩负起了青年之责,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
“纸短情长啊,道不尽太多思念”。在革命的炮火声里,先烈们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炮弹,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战争虽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永远不敢忘记历史,忘记曾经有一群人为“和平、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民族的繁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三】
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执着坚守。近日,捧读《红色家书》,一封封句句深情、字字凝血的书信,一个个感人至深、发人肺腑的故事,就像一股冲破笔墨、穿透人心的力量,带我穿越时空,走进了革命先烈的内心深处,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先烈的爱党、爱国、爱家的大爱情怀,时时震撼着我、激励着我、指引着我。
感受爱党初心,坚定革命信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他们在生死关头写下的一封封家书,那是一份份对党表达的忠诚之爱。方志敏烈士面对死亡,喊出的是对党直接告白:“我们始终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刘谦初烈士在就义之前写给妻子的遗书中,用母亲借指党中央,发出了“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的铮铮誓言,这饱含了对党的热爱和对革命理想的忠诚,其情切切,其意拳拳。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不仅要从红色家书中感受那种伟大的爱,汲取信仰力量,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诠释心中的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奉献。
感受爱国决心,坚守赤诚情怀。正是先烈们对国家有着坚贞不渝的爱,对国家有着赤诚之心,他们才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年轻宝贵的生命。刘伯坚烈士“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的铿锵豪言,吉鸿昌烈士怒斥特务“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的大义凛然,赵一曼烈士“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殷殷嘱托,江诗咏烈士在忏悔书上写下“怕老子,捉老子,杀了老子,还有老子”的宁死不屈,无不彰显先烈们的家国情怀和铁血担当。身处安定繁荣的和平年代,我们要时刻不忘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惟有秉承先烈遗志,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写下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
感受爱家真心,坚持清正家风。读着这些感情真挚的家书家信,不禁热泪盈眶。每一称呼,每一落款,每一字句,都牵挂着儿女深情、万般不舍,更是烈士寄语家人、子女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继我志呵!继我志呵!”王器民烈士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说到对儿子王觉权的期望,“觉权设法教育他,引导他继续我的革命事业,勿致他堕落,跑反革命那条路上去,这是你要负责任的啊!”江诗咏烈士在家书中,对两位哥哥提出要求,“对于社曹、一般熟人、亲戚切不高声大骂。对儿女,总要教训他们,切莫恃强抑弱。”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注重在生活点滴、小事小节中守住信仰阵地,以良好的家风促党风政风,做家风严谨、传统优良的典范。
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惟有将先烈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国、我们的家,以爱为铭,立志争先,矢志奋斗,践行“快、实、新、法、廉”五字作风,努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决战千亿工业、崛起百亿强区、决胜十强晋位、打造新区典范”目标,奋力书写组织干部实干担当的时代答卷。
【篇四】
纸短情长,素笺淡墨,“家书”——犹如尘封在岁月年轮上的注解。捧读这本浸透心血的《红色家书》,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深意切,仿佛那段栉风沐雨的峥嵘岁月与那一个个至情至性的铮铮铁骨直直地矗立于眼前。这些壮怀激烈的绝笔、殷殷期盼的嘱托、拳拳相报的誓言,穿越时间与空间,形成炽热的暖流,灼热我的眼眶、促动我的心灵;
与此同时,先烈们的赤诚情怀、坚韧精神更鞭策着我们新时期的青年党员以书为镜、重温初心,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红色家书闪耀着共产主义的信仰光芒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这是共产党人宁死不降、永葆初心、信守真理的豪迈箴言。有理想任凭风浪起,有信念胜似海中柱,红色家书字字句句无不透入出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坚定信仰,体现了革命先烈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忠诚于人民的高尚情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战火纷飞、黑暗动荡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但是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诸多考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政治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初心使命、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和实践要求,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定力,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对党绝对忠诚。要锤炼政治品格,带头学党史、学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弘扬红色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涵养为民情怀,争做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带头强化“四种意识”,带头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把忠诚刻在灵魂深处、把居安思危融入血脉,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红色家书镌刻着廉洁自律的党员本色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刘伯坚的这封家书,展现的是一代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品德和本色初心。“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是共产党人身体力行的不悔誓言,要传承红色基因,就应该对标先烈见贤思齐,学习他们无私的品德,学习他们的廉洁本色。作为成长在赣东北苏区的党员干部,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歌谣时刻警醒着我们自省、自重、自警,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头,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心头。先苦后甜,见微知著,只有在政治上把得住方向,在履职上把得住原则,在生活上把得住小节,在权力面前不谋私,在利益面前不伸手,在金钱面前不动心,在社会交往上不失节,在遵章守纪上不马虎,才能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勤为民。尤其是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棚改攻坚等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大事小情上更要守纪律、讲担当,守规矩、讲原则。唯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唯有秉公用权才能赢得民心,绝不能在小节面前犯糊涂、在大局面前失方向。
红色家书描绘着披荆斩棘的实干蓝图
信仰使人坚强,民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辉煌。正如《红色家书》中杜永瘦牺牲前写给妻子的遗书上说:“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回顾往昔,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迈入新时代,当前从严治党的使命要求鞭策着我们组工干部要敢啃“硬骨头”,对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困难,不回避、不推诿,深入思考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求真务实履职尽责;
要敢闯“新路子”,围绕利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拓展党组织的活动空间,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及时总结“智慧党建”先进经验,努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党建促进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地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不断推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发挥。
青山无言抱丰碑,牢记使命赴新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芳华。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必将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襟和“成功路上必须有我”的决心和作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继承《红色家书》的豪迈,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走好我们的长征路。
【篇五】
书为心画,言为心声。家书记载的家庭琐事往往和那个时代的大事连在一起,它承载着纯洁的感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理解不忘初心的重要史料,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的生动教材。
读《红色家书》,学习革命先辈身上那股奋不顾身的安境。方志敏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面对苦难多舛的祖国,无论面对多少艰难困苦、艰难险阻,都义无反顾、秉志前行,投身革命,坚贞不渝,身陷囹圄、至死不屈,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殉道者”。对权利与地位,方志敏同志总是个人服从大局,从不计较自己职位的高低与权力的得失;
对于干部队伍建设,他从不搞亲疏;
对于金钱和享受,他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甚至无钱去营救自己的爱妻,却分三次向党中央输送了大量黄金。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我们的革命先辈能不顾一切,一心扑在革命上。况且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安定心神,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应该弘扬“安”的境界,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安于奉献,无怨无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工作上,工作好,则事业成。
读《红色家书》,学习革命先辈身上那股坚守一生的专劲。裘古怀出生贫苦家庭,有着坚强的性格和爱国的热情,他毅然卖掉个人所有书籍、衣服,投考黄埔军官学校,全身心投入革命,即使身陷囹圄,也从未忘记革命。在狱中,他和一大批革命志士秘密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狱中特别支部,组织大家玉敌人开展了争锋相对的斗争,成立了学习小组,帮助文化低和不识字的难友识字,进行革命教育,为以后的监狱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革命先辈不管身处何境,都把专注于革命当作是一种追求,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认为更应该把握“专”的追求,专注于工作、专注于职责,做到责任在心、担当在肩,刻苦钻研工作业务,专一求精,谙熟政策、精准操作、关注细节,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读《红色家书》,学习革命先辈身上那股沉浸其中的迷劲。“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每当读到这篇《客中过上元节》,都特别佩服熊亨瀚的胸襟,以及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沉迷精神。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展开大规模血腥屠杀,熊亨瀚遭到通缉,潜回家乡后,他仍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前往汉口找党组织,瞒着祖母,哭别父母,化装成渔民乘船前往武汉。他抛开儿女情长,舍弃小家,只为自己认定的主义付出所有努力。过去这些革命先辈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想法设法搞革命,用生命铸就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和忠诚的力量。现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们不仅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有股迷恋执着的劲头,把工作当事业干,全心投入、迷恋至深、乐在其中,在坚持不懈中让组工事业弥久更坚。
第二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
一封封家书,一句句遗言,写不完的诀别意,道不尽的赤子情。。。
瞻仰英雄家书,为英雄豪气所澎湃激荡。“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图我今然”!读到王孝锡的给父母亲的诀别信,一副英雄大无畏的形象跃然于心中,舍我其谁的赤胆忠心!父母前,难尽孝,大义前,尽忠诚。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我将毙命,不足为奇。为了革命的胜利,九泉含笑也无恨。读到毛泽建一位女性革命者的遗书,既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更有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盼。极幸运的是,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洒尽热血,建立了共产主义新中国,女英雄九泉下可尽开颜。
“在法西斯匪徒们拿枪向我们的头颅胸膛发射,或持刀向我们头上砍下之前,即在我们流血之前,我们将用最大的阶级愤怒,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烈士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呐喊。在信中依然在为革命情形做分析做探讨,为革命的成功积攒,呐喊声依然长鸣于耳边,敬仰之情油然于心头。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读到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的诀别诗,总有一种热血澎湃却壮志未酬的伤感,这种感觉不是悲伤离别,更是对革命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本来文弱一书生,屡欲从军愧未曾。不死沙场死牢狱,三军埋血恨难平!”读到英雄邓雅声的绝命诗,弃笔从戎的铮骨男子汉形象,一直是国难时文人志士的历史丰碑。革命已成功,您在丰碑中永生!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就义诗,小时候就牢记于心,今重阅之,依旧热血激昂。“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激奋人心!
。。。
英雄已去,革命继续,激荡吾志,焕我精神,遗志在心,奋斗向前,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三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 读后感
“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我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恩之情,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这本书。
传承家书文化,守护亲情家园,用亲情的力量维系家庭的和睦,共建和谐的社会。家书里记载的家庭琐事往往和那个时代的大事连在一起,当大事发生时那些普通参与者同样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红色家书》一书精选了百余封家书,时间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写这些家书的人们,都是那个时代一些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向亲人诉说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可以说,这些家书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是一部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革命的历史。
《红色家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志士仁人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在紧张的工作与严酷的战斗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这些家书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发,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蕴涵着无穷的思恋,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这些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家书是亲人间的通信。千百年来,家书承载着人类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亲情。那些传世家书不仅记忆着逝去的岁月,蕴含着亲情的温暖,而且闪烁着哲理的光辉,传承着文化与文明。杜甫的“家书抵万金”的诗句,是对家书意义的至上概括。
家书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是至亲骨肉间的贴心话。读家书,如亲人促膝交谈。当远行的游子含泪细读父母家书的激励与教诲,当劳作的双亲喜读子女家书汇报生活与工作,当关山阻隔的夫妻通过家书倾诉恩爱的时候,温情在信札笔墨间荡漾,那般的牵肠挂肚,那样的喜悦激动,不是从书信年代走来的人,是难以体会的。
家书里记载的主要是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其中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让大家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懂得,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
品读《红色家书》,我不仅重温了中国革命史,而且为那一代革命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所感动。如王一飞在中秋节前夕写给妻子的信中,回顾了两人在一起的甜蜜,抒发了离别后的思念,立意有诗情,文章有画意。还有李启汉写给父母亲的信,夏明翰写给妻子的信,冷少农写给儿子的信等等,都堪称书信体散文中的经典,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范本。
品读《红色家书》,我不仅加深了对先烈的敬仰与怀念,而且学会了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的道理。如:在法国留学的向警予写给家乡求学的侄女向功治的信中勉励她要亲师取友,问道求学,她认为这
是改造环境、改造自己的重要办法,希望她能全面发展,做对国家有用之人。毛主席在写给远在苏联学习的儿子的信中,建议孩子们要“趁着年纪尚轻,多学习自然科学,少谈些政治。”毛主席认为:“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以自然科学为辅”。这种观点,对今天的年轻人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有何叔衡与他的儿子谈谋生处世,徐特立教育儿媳读书进取,林伯渠劝导女儿要注意搞好家庭和睦等等,对我教育非常深刻。
品读《红色家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他们即使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这些红色家书是一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人生宝典。如:王一飞写给妻子陆缀雯的信是一位共产党人写给妻子的情书,王一飞向妻子表达了无比的关怀和爱恋,展现了革命者感情的细腻与真挚。但为了革命大业,他不得不放弃与妻子朝夕共处的浪漫生活,奔赴革命的最前线。周恩来写给妻子邓颖超的信中既有离别的思念,又有工作上的支持,比起花前月下的爱情多了一份令人称赞、敬佩的成熟和深沉,这封信是我感受到了一对革命夫妻之间互相帮助、平等和谐的高尚境界,使我领略到了革命领袖伟大、无私的爱情观。
品读《红色家书》,使我更加端正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正像何叔衡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命运并非上天的安排,要积极面对人生。路在脚下,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对于自己走过的路,无论成败,都不应该后悔。对于未来的路更要靠自己来走,而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踏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就组成了未来的幸福。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品读《红色家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而且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而且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提升个人的生活情趣,才能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当中。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嗅觉、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在创先争优的活动中,在平凡的水务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实现终生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远大理想。
江汉区排水队 袁俊
2012-6-18
第四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一条牛,一堆感情”
——读《红色家书》之何叔衡作《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只有求自己才有门径》有感
明天,是党的九十七岁生日,是丫头8岁生日,也是周日。而我,明天还有工作,将要第六次缺席丫头的生日聚会。正纠结于如何让家人理解我置女儿于不顾的行为时,我读到革命先驱何叔衡老先生在革命时期写给兄长的家书《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以及给儿子的家书《只有求自己才有门径》,心里瞬间豁然开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何叔衡化装去上海,翌年被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此时他年过五十,仍学通了俄语,以此研修革命理论。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抛家弃子,客居异乡,只能通过书信、报纸了解国内的情况。不是不念家,不是不爱亲人,只是在家国之间,在百姓面前,他选择了国家、百姓!
对信仰的选择:“此间有教堂的牧师对我说,咒骂您的,到了您的兄弟妻子时;欢迎您的,自然要扩大到世界全人类。又云,贫穷、饥饿、纷乱、压迫四者,是一人的鬼门关,是众人的安乐园。我由此想到我一身一家的事,即怡然处之了。”
对妻子的表白:“我是永远要对得起我的骨肉和您的呀。您请袁陈各戚代您的手笔写几句话到我。要是琐碎的事呀。”
对儿子的教导:“你信中‘急是空的’这一句话,十分扼要,凡事只有快快活活的去想,快快活活去做,总有办法,听他天大地大的事都是如此。至于不同人乞怜,须知现在被压迫的太多,都是可怜的人,所以乞怜也是空的。只有求自己才有门径。又,凡事总要早打算,明年要做些甚么事,下月要做些甚么事,明日要做些甚么事,总要脑子里先想一下。”
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老先生的深切牵挂、至情至性!要割舍这份浓情,去为了大众的福祉舍命奔劳,得有多坚定的信念去支撑啊!
毛泽东评价何叔衡老先生:“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萧三先生亦有诗云:“做事不辞牛负重,感情一堆烈火燃。”的确,何老先生就是带着对家人、对百姓一堆感情去投身革命的一头牛,是最可敬的“一头牛”!
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幸福生活是多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家舍命谋来的!今天的我们,已经不需要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即便身处异乡,偶尔归家也是平常可为的事情。做为一名为企业服务的员工,任何情况下守好自己的岗位,干好自己的工作,是做为一个职业人应有的信念。这种遵守职业道德、信守职业承诺的信念,还要传承给我的女儿,我要为她做出榜样。我相信,我的家人也会支持工作中不完成不罢休的“一头牛”,也会感受到百里之外牵肠挂肚的“一堆感情”。生日快乐,丫头!
二○一八年六月三十日
第五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1
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书信似乎与我么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书信是何其珍贵。它们寄托理想,它们寄托壮志,它们寄托思念,它们寄托着革命英雄们为了革命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大无畏精神。这些家书值得我们诵读,这些家书值得我们传承。今天,红色家书我传承,为大家诵读了杜永瘦写给妻子的家书《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
说实话,刚翻开家书时,映入眼帘的便是“杜永瘦”这三个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识浅薄的我对于这个为了中国革命牺牲自我的伟大革命英雄却没有任何的印象。在阅读完他的家书后,心中思潮起伏,一对于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精神感到钦佩,二更为自己对于革命知识的淡薄而感到惭愧。
书信中提及,杜永瘦于两日后就要被枪决了,然而在整篇书信中杜永瘦始终以一种欢快的基调写的。虽然我们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一不能发现他对于妻子的爱与牵挂,对于老母的思念与不舍,对于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这些他并未提出,他自始自终以一种慷慨激昂的语调表明自己对革命的坚定意志。在他心里,小家固然重要,然而为了大家,他必须以歉疚的心抛弃小家,投身于奉献大家的事业中去。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革命英雄只是位22岁的青年。22岁,正值青春年华之季,然而这位少年却永远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
书信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却又激昂的话语“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才干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新时代的我们也必须拥有这份干劲。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亦如杜永瘦所说,唯有干,才有出路。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传递自己的力量,努力让祖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住那些为了祖国和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英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站立和生活在这片革命先烈由鲜血换的和平土地上。
“啪啪”,两声枪声,虽让我们可爱的战士永远地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然而“啪啪”的两声枪响,亦打在了千万战士的心中,他们在哀悼牺牲战士同时,又燃烧更强的革命熊熊之火,鼓足干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拼尽全力。如今,“啪啪”的枪声震荡在我的心迹,让我明白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应该如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2
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书信似乎与我么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书信是何其珍贵。它们寄托理想,它们寄托壮志,它们寄托思念,它们寄托着革命英雄们为了革命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大无畏精神。这些家书值得我们诵读,这些家书值得我们传承。今天,红色家书我来传承,为大家诵读了杜永瘦写给妻子的家书《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
说实话,刚翻开家书时,映入眼帘的'便是“杜永瘦”这三个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识浅薄的我对于这个为了中国革命牺牲自我的伟大革命英雄却没有任何的印象。在阅读完他的家书后,心中思潮起伏,一来对于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精神感到钦佩,二来更为自己对于革命知识的淡薄而感到惭愧。
书信中提及,杜永瘦于两日后就要被枪决了,然而在整篇书信中杜永瘦始终以一种欢快的基调来写的。虽然我们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一不能发现他对于妻子的爱与牵挂,对于老母的思念与不舍,对于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这些他并未提出,他自始自终以一种慷慨激昂的语调表明自己对革命的坚定意志。在他心里,小家固然重要,然而为了大家,他必须以歉疚的心抛弃小家,投身于奉献大家的事业中去。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革命英雄只是位22岁的青年。22岁,正值青春年华之季,然而这位少年却永远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
书信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却又激昂的话语“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才干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新时代的我们也必须拥有这份干劲。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亦如杜永瘦所说,唯有干,才有出路。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传递自己的力量,努力让祖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住那些为了祖国和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英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站立和生活在这片革命先烈由鲜血换来的和平土地上。
“啪啪”,两声枪声,虽让我们可爱的战士永远地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然而“啪啪”的两声枪响,亦打在了千万战士的心中,他们在哀悼牺牲战士同时,又燃烧更强的革命熊熊之火,鼓足干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拼尽全力。如今,“啪啪”的枪声震荡在我的心迹,让我明白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应该如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3
“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便被它大红色的封面所吸引。红色,一个多么美好又多么引人深思的颜色啊!为了它有多少人甘愿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叹至极,铭记于今!为了它又有多少时间在长河中划下一道深深地记号!但当它在空中缓缓升起,最后飘扬飞舞时,它被世人所知晓,被世人所铭记,被世人所敬仰。这大红色啊!跟血一样的红啊!在历史和如今的链接中,它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这本书中。我慎重地将他翻开,生怕损坏了一样,瞪大眼睛仔细地阅读那一行行感情真挚的铅字,直到读完一刻也不敢放松。读完后,许久,我默不作息。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封封书信的画面,书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样,但他们的眼神却是一样的。他们从长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里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里熊熊燃烧,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书中发光、放大,而这些光似乎交织在了一起,变得极其闪耀,射穿人心,这就是家国之情。这种伟大的情感在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中体现地淋漓尽致。乡书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青春、牺牲了爱情甚至牺牲了生命!他在给同为革命战士的妻子郑家钧的家书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这是怎样的凌云壮志?又是怎样的赤胆忠心?面对他的志向我们敬佩不已;听说他的命运,我们又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又正好是为这些烈士们唱出的壮词吗?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位位青年才俊为祖国奉献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儿女、父母为祖国燃烧生命。他们的鲜血化为国旗上的一缕红在东方初升的太阳下闪闪发光。同时,我又为他们感到高兴。毕竟,他们所奉献的事业终是扬起了!他们所一生至死、无比殷切的中国终是立足世界之林了!他们的名字也将载入史册,流传千古。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应该承红色精神,不断学习、进步,长大后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那么,来吧!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一起扬起我中华之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