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是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歌里唱道:“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时光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大家们如是,我们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教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调皮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教育的。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
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篇2:《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初次拿到孙云晓的著作《向孩子学习》,我和大多数人的观点一样,心里想当然的认为:儿童有什么好理解的,有什么可发现的,他们那点儿事,一目了然。再说我们大人们,毕竟比儿童高明多了,还需要向他们学习吗?可是,读了著作的一部分以后,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认识是肤浅的,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学校教育以升学率为本,关注的`只是那些所谓的“尖子”和“精英”,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对人的漠视,是“目中无人“,大家关注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很少去考虑长远的发展,更谈不上培育有益于孩子终身的生命机能了!这样无形中是按部就班地把孩子固化成了一部强大的考试机器。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像所有别的人一样,儿童有着他自己的人格,他自身具有创造精神的美和尊严。”而现代教育的错误在于经常注意的是儿童的明天,他将来的生活,现在从来没有被严肃地考虑过。
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期是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的意义不仅仅是成人生活的预备,儿童应该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只有经过这样的阶段,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才有可能,儿童的现在和将来是一个连续发屋的过程,教育不应该为儿童的未来牺牲儿童的现在,而使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应该重视儿童的现在。
孙云晓是一个儿童工作者,她牢固树立了一个儿童工作者的职业伦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读他的作品,我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他对青少年儿童的信任和关爱,感受到他对当代教育深深的忧虑和反思,更能够领悟到,他理论上深刻的极其独有的思想魅力。他在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我们家庭,学校,孩子父母身边的,甚至是我们每日每时都会遇到的。他所做的分析,也都是我们熟悉的,贴近我们所思所想的。他给予的指导,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是生动具体的。
本着对儿童的信任,关爱,负责以及虚心的向儿童学习的想法。我将认真地阅读这本书。紧跟孙云晚,去进一步了解儿童!
篇3:《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每个小故事其实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我们没有去关注。这里面的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惊叹他们的另一面是那么得精彩,而这精彩的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一本看似平淡的小书,却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看完这本书,我感慨颇多。我们应当承认,在今天的社会中,两代人都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遇红灯时是否遵守交通规则、乘电梯时是否爱堵在门口,还是在升旗仪式上是否唱国歌、吃完快餐后是否收餐盘,还是便后是否冲厕所、在网上是否说脏话,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个用来教育未成年人的道德细节,都可以同时用来教育成年人自己。假如以这些道德细节为标准,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当中开展一场行为规范竞赛,我们将十分尴尬地发现,获胜者未必一定就是成年人。虽然成年人是教育者,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成年人教育孩子讲文明、讲道德的过程,同时也是成年人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成年人向孩子学习文明和道德的过程。孩子们从书上学到了很多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同时,他们也会把这些礼仪和规范当作一面镜子,用来对照大人们的言行。成年人希望未成年人做到的,未成年人同样希望成年人能够做到,这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对孩子而言,这个过程应当意味着更多的快乐和更健康的成长,对成年人而言,则意味着更艰巨的挑战和更沉重的责任。
我不禁想起了前些时间看到的一则新闻,在公交车上,有个青年把手伸向另一个人的口袋,其他人都不做声,只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大声问妈妈:“妈妈,你看,那个叔叔为什么把手伸进了别人的口袋?”小姑娘清脆的声音引起了车上很多人的注意。小女孩天真的童言道出了小偷所有罪恶的秘密,也道出了当下社会道德滑坡的所有耻辱,扯下了成人社会所有的遮羞布面对那个女孩,我们所有的成年人该怎么想,该找个地方痛哭一场,还是该找个角落忏悔一番?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
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像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有些东西我们本都拥有,是我们没有好好珍惜。或者在我们还不懂得珍惜的时候,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们遗失了。当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们想起了它们,才意识到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珍宝,而这些珍宝,却已经永远地离你远去了。
纵观天下,假如我们看见了一个窃贼在偷其他人的钱包,又有几个血性的汉子会挺身而出?而假如挺身而出了,又会有几个法学家站出来说必须在窃贼的刀架到脖子上之后,血染刀刃了再出击才算是正当防卫?
一个小女孩的无忌童言,竟像炸雷一样在中华大地上炸响,不知人们听到了没有?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是北纬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
《向孩子学习》一书,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篇4:《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有幸拜读了由孙云晓主编的《向孩子学习》一书,乍看书名,我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孩子本身是学习的代名词,何况我们是成人还是教师要向孩子学习,到底要学习什么?带着好奇心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了。这一读可不得了,刚看了第一部分”成年人向孩子学习什么“中的第一章”今天的孩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就爱不释手了。编者所述内容极具挑战力,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主张。
这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结合教学实际,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和每一个孩子一起走上社会,溶入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感受和谐社会中的人和事。让他们在观察体会中学会欣赏,在观察中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学会捕捉写作灵感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能用优美生动的词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抒发对祖国国泰民安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潜移默化地激发写作兴趣,走习作生活化道路。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道:”你真棒!好样的!向你们学习!“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篇5:《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是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所谓童心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时光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大家们如是,我们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教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调皮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教育的。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篇6:《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向孩子学习》的读书心得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所编辑的《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凡是读书,每每我都是怀着热切的愿望,来增强自己的教育素养,提升品位。然而事实是:自己过高的期望加之操之过急的心情,导致的只有一个结果:读书的功利和一种浮躁的阅读方法!开列的书目一本又一本,制定的计划或多或少都变的有些功利,对”该怎么样读书“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没有细细思量,常常是事倍功半。也常常怀疑,是老师就应该首选教育经典吗?听上去似乎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对我常常是”首选“变成了”只选“,最后变的索然寡味,对读书毫无兴趣可言。
读孙晓云的《向孩子学习》渐渐明白读书就是一种”等价代换“,追求高尚就意味着唾弃低俗,向往经典就必须抵制平庸。要想读懂就得像作者一样的去思考,跟他们有一样的关注,体会他们那颗美丽的心灵,真切的去感受他们的困惑、痛苦和焦虑。只有人才能影响人,也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我将多一些从容,多一些关心,用平和感悟的心,用大师的作品,开始自己幸福的阅读生活,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在我国,以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需要指导和管教的,根本无从谈起向孩子学习。但作为现代父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欢乐蹦蹦跳》中”童言无忌逗你笑“版块,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的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骗子的把戏揭穿呢?
70年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例如,生活在网络时代,孩子们顺其大流,在网里遨游,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该首当其冲,对网络要有一些适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连”886“"7456”“顶”等一些网络术语不明白的话,那你和你的孩子也会产生隔阂。了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各项权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这是向孩子学习的重要保证。当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时,切忌匆忙下结论反对,应三思而后行。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夏群燕
2010.1.10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
篇7:《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这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
“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确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几度,孩子们悄然成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讶、茫然和感慨,而是更多的赞叹、羡慕和开怀!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和教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篇8:《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这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这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
“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确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几度,孩子们悄然成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讶、茫然和感慨,而是更多的赞叹、羡慕和开怀!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和教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篇9:《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所编辑的《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读孙晓云的《向孩子学习》渐渐明白读书就是一种“等价代换”。要想读懂就得像作者一样的去思考,跟他们有一样的关注,体会他们那颗美丽的心灵,真切的去感受他们的困惑、痛苦和焦虑。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在我国,以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需要指导和管教的,根本无从谈起向孩子学习。但作为现代父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欢乐蹦蹦跳》中“童言无忌逗你笑”版块,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的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骗子的把戏揭穿呢?
70年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例如,生活在网络时代,孩子们顺其大流,在网里遨游,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该首当其冲,对网络要有一些适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连“886”“7456”“顶“等一些网络术语不明白的话,那你和你的孩子也会产生隔阂。了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各项权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这是向孩子学习的重要保证。当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时,切忌匆忙下结论反对,应三思而后行。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
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篇10:《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是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枥锍道:“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所谓童心┢涫凳侨嗽谧畛跷词芡饨缛魏胃扇攀币豢藕廖拊熳鳘┚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时光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大家们如是,我们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教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调皮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教育的。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ㄔ谖颐蔷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Р辉赶蛐『⒆友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б蛭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