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本站推荐]

时间:2020-04-13 10:0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本站推荐]》。

第一篇:《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本站推荐]

在图书馆兜了两年,每次瑟瑟去检索学校网站检索,永远都是“已借出”状态,没想到最后是微信读书让我圆梦了,感恩~

安德烈,习惯了德国自由的生活,真切体会了liberal,很欣赏他,完全独立的思想,还有自己的喜好,听歌消遣。而MM则是从历史从现实中走出来的时代智慧女性。很喜欢龙应台的.文笔,每个对生活小细节的刻画都让人能真切体会到彼时彼景。

看完这本书,我最想说的反倒不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我庆幸我有一对善解人意的父母,而站在父母的角度想,可能我是一个可以让人放心的孩子。有时候也觉得放荡不羁也要有度吧,毕竟人生活在这世上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indivisual,而是别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或深刻或浅痕,都存在过。

看过1988的人可能会比较能理解做父母的不容易吧,德善排行老二,她不喜欢吃黑豆,她也想吃鸡蛋,但是每次都那么刚好只有两个煎蛋,她没有跟姐姐弟弟抢,因为她知道爸妈难做,但是有一天她还是忍不住了,总是被忽视肯定不好受,她爸爸过后跟她说 “对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有了你们也是第一次经历,所以希望你能包容”。

鼓起勇气,好好生活吧。你若不负生活,生活便温柔待你。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相关文章:

1.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的读后感

2.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3.《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精选读后感

4.龙应台人生三书读后感450字

5.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

6.《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读后感

7.龙应台人生语录

8.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00字

9.《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篇

第二篇:龙应台人生三书读后感450字

前段时间读罢龙应台人生三书: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

算是三本散文书籍,记录了大部分她与自己的父母、子女间的点点滴滴,细腻,感动。

人生会有很多机遇,经历越多的人,思想越沉稳,写出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安安静静,却真实而又感动,由于国民政府战败,龙应台先生随家人逃离家乡,踏上陌生的土地,从此开始另一种人生,后来又经历出国,经历爱情,经历为人母,到为了事业回归台湾,所以她有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感悟要表达。其实作家也好,文人也罢,都要有丰富的经历,可以由自己的脚一步步走出来,也可以用自己的眼在书中一字字看出来,但目的都是为了激发自己内心沉睡的灵魂,这种灵魂应该人人都有,不过是有人活的迷茫,活的愚钝,最后让那灵魂永远的沉睡,而一部分人通过不断的发掘与锻炼,最后灵魂觉醒,它来代替自己表达自己,说出了很多可以让人品味的话,写出很多深沉而内敛的字。

看她的书,当时都有自己去写作的冲动,想把生活用艺术色彩的文字记录下来,可以让自己后世品味,也可以用来感召他人。其实我更想有如此清晰犀利的心境与眼光,可以发现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美好,很想多年以后回味当初,看着细腻清晰的字迹,可以回到当时,可以再年轻一次,再把生活真真的复习一次。所以还是先养成日记的习惯,记录下每次的美好,用键盘记录下对我很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者偶尔的想入非非。人这一生要活的认真,不能眼睛一闭一睁,茫然的走到尽头,如果那样的话和没有来过此遭又有什么分别。更加勤奋吧,加油。

第三篇:《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

《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1

在图书馆兜了两年,每次瑟瑟去检索学校网站检索,永远都是“已借出”状态,没想到最后是微信读书让我圆梦了,感恩~

安德烈,习惯了德国自由的生活,真切体会了liberal,很欣赏他,完全独立的思想,还有自己的喜好,听歌消遣。而MM则是从历史从现实中走出来的`时代智慧女性。很喜欢龙应台的文笔,每个对生活小细节的刻画都让人能真切体会到彼时彼景。

看完这本书,我最想说的反倒不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我庆幸我有一对善解人意的父母,而站在父母的角度想,可能我是一个可以让人放心的孩子。有时候也觉得放荡不羁也要有度吧,毕竟人生活在这世上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indivisual,而是别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或深刻或浅痕,都存在过。

看过1988的人可能会比较能理解做父母的不容易吧,德善排行老二,她不喜欢吃黑豆,她也想吃鸡蛋,但是每次都那么刚好只有两个煎蛋,她没有跟姐姐弟弟抢,因为她知道爸妈难做,但是有一天她还是忍不住了,总是被忽视肯定不好受,她爸爸过后跟她说 “对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有了你们也是第一次经历,所以希望你能包容”。

鼓起勇气,好好生活吧。你若不负生活,生活便温柔待你。

《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2

读完此书,陷入了深刻的沉思。这大概是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最珍贵的记忆。信里她完全扮演了双重身份,不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说教,而是用充满爱的言辞和孩子握手言和。她并没有过多的苛责他的`孩子带给她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是即可用了一种成熟而有远见的方式和孩子洽谈,她得到了孩子肯定的应答,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她试着站在一个成年孩子的角度去思索和考量,即使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她也要企图一试。因为她想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以另一种方式让他的孩子去接纳她。

文化的差距,环境的影响,包括人被培养出来的习性,不得不说你若没有且生经历,你可能参悟不到他思想上的高度,行为上的宽度。更何况是两个年代人,思想意识的局限性,安德烈和母亲都打破了规则,不想被文化、传统任何本质性的东西所影响 ,也在他们的交谈中看到了他们对一个新时代的一切,所产生的独特的见解和差异。我为此为之动容,这是在深远意义上的为此打开心扉,知道了你在想什么,才不会错过你成长的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和艰难的抉择。

《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3

作为父母家长,作者对成年孩子的感情态度和足够的理解尊重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非常赞同的地方是学校教育应该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培养人格的养成。就人格的养成来说,两兄弟都有自己清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和手段,有洞察世事和努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为自己和别人的.权益发出强烈呐喊的行动,这都归功于母亲一向主张的民主和给够的自由。唯一我觉得不太完美的地方,就是母亲本身的政治偏见。为了民主而呼吁民主,没有充分了解大陆的背景。她忽略了民主要建立在理性的高素质和自律的法治精神之上,否则有可能就是灾难。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自立自强的独立国家,不然,在别人操纵下的看似民主,怎么看都是闹剧。作者总是以西方的价值观来比对中国的文化,明显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没有咖啡馆就没有文化了?咖啡对中国就是个舶来品,为什么中国的作品没有在咖啡馆里产生就没文化了?

菲利普反而是比另外两位更客观,观察也更仔细。中西文化差异大,龙代表的却是西化的东方价值观,不足以代表东方文化。

《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4

我羡慕这样的对话,却也满足于自己的幸福。

看完这本书,心中有点想法。

从这本书里,我看见了想飞的孩子,想逃离的`孩子,也因为牵挂有了这本书的孩子。看见了想给予跟多束缚的母亲,看见了想给予很多爱的母亲,看见了想让孩子飞得母亲,看见了给予自由的母亲。长到这么大,我似乎是没吃过什么苦,泡在蜜罐里长大,从小就有姐姐,爸爸妈妈的爱,所以,我好像到现在也没有能够能独立,但有时又好像很独立,我喜欢依赖他们的感觉,也喜欢靠自己的感觉。我喜欢他们管我的感觉,也喜欢他们放手的感觉。但这中间,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平衡点呢,我总是觉得被需要是一种很有力的安全感,会让人感觉到被爱,但也仅限于他们,我喜欢被他们需要的感觉,也喜欢依靠着他们,但这是不是代表我不想翱翔呢?我想不是,只是,我还没有找到那个平衡罢了。

看到安德烈对母亲的提问,我不禁想起,我有多久没思考过问题了,我没有广大的阅读面,没有见过很多的世面,确实不能提出那么深奥的问题,也不能完全理解自己。但,我却总是花大把的时间发呆,却不曾思考,我还年轻,不该停止呢。

第四篇: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经典语录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经典语录

篇一:《亲爱的安德烈》笔记和感悟

《亲爱的安德烈》笔记和感悟

精彩摘录:

一、《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龙应台

1、······脸上没有了可爱的“婴儿肥”,线条棱角分明,眼睛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的看着你。······我走近他,他退后;我要跟他聊天,他说,谈什么?我企求地追问,他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P2

2、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P3

3、······那些做儿女的,往往自己已是三四十岁的人了,跟父母无法沟通;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相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我们的通信,仿佛黑夜海上的旗语,被其他漂流不安、寻找港湾的船只看见了。—P4

4、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P5

5、······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的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P5 感悟:爱,源于接纳、沟通和理解。

二、《连结的“份”》 安德烈

······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有很多想法,既然你给我一个“麦克风”,我就把想法大声说出来罢了。到后期,我才忽然觉察到,这件事有一个重大的意义:我跟我的母亲,有了连结,而我同时认识到,这是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会得到的“份”,我却有了。我在想:假使我们三年前没有开始做这件事,我们大概就会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只是继续过日子,继续重复那每天不痛不痒的问候:吃了吗——嗯,功课做了吗—— 嗯,没和弟弟吵架吧——没,不缺钱用吧——嗯······。—P7 感悟:爱需要交流。安德烈在于母亲的通信中懂得了母爱的份量。

三、《十八岁那一年》 龙应台

1、······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是整个社会,如果历史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的。因为,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你没发现,经过纳粹历史的德国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点吗?。—P13

2、那个“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你懂吗,安德烈?。—P13-14

3、······生活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品味和态度,是无法补课的。······生活的美,在我身上是个要时时提醒自己去保持的东西,就像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必须每天浇水的植物,但是生活的艺术,更应该是一种内化的气质吧?它应该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对生活艺术的笨拙;渔村的贫乏,造成我美的贫乏。—P14

4、你们这一代简直就是大海里鲜艳多姿的热带鱼啊。······你们这一代“定锚”的价值是什么?终极的关怀是什么?你,和那个甘肃来的疲惫不堪的少女之间,有没有一种关连?我的安德烈,你认为美丽的热带鱼游泳也要在乎方向吗?或者,你要挑衅地说,这是一个无谓的问题,因为热带鱼只为自己而活?。—P14 感悟: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价值趋向和终极关怀。母亲的十八岁虽然和儿子的十八岁不可同日而语,在关注自身成长的同时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这点上确是相通的。

四、《为谁加油?》 龙应台

1、······一个被常年过度灌食某种饲料 的人,见到饲料都想吐。我们都被灌得撑了,被剥夺的,就是一份本来可以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爱,纯洁而珍贵的群体归属感。它一经操弄就会变形。······有一个相反的东西却使我很清楚的看见自己的归属:耻感。—P18

2、十八岁的安德烈,请你告诉我,你,为德国队加油吗?“德国”对你意味着什么?德国的历史,它的土地、风景、教堂、学校,对你的意义是什么?你以马丁·路德、以歌德、以尼采、以贝多芬为荣吗?希特勒的耻辱是不是你的耻辱?你,还有你十八岁的朋友们,已经能自由地拥抱“德国”这个概念吗?或者,因为历史给了你们“过度肿胀的”罪恶和耻感,押着你们远离“德国”这个概念,反而又造成另外一种不安和尴尬?。—P18

3、喔,孩子,答应我,踢完球满头大汗时,不要直接吹风。—P18 感悟: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者却有他自己的祖国。爱世界,使人博大、宽广、浩气。爱祖国,使人纯洁、自然、温暖。没有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是无本之木。自由拥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导入情入理,感人至深。

五、《逃避国家》安德烈

精彩摘录:

1、从哪里说起呢,妈妈?你知道爸爸是挺“爱国”的——你曾经不以为然;而他的爱国,我想和爷爷有关。爷爷,他的父亲,随着德国部队在苏联战场打过仗,而爸爸的叔叔,在从列宁格勒撤退的冰天雪地里失踪。所以我其实受到爸爸某个程度的影响,可以说是“以德国为荣的”,但是因为纳粹的历史,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种“荣”的情感是“错误”的,是不可以流露出来的。--p20-21

2、······所以从小,一方面在心里关注自己的国家,为德国骄傲,另一方面又要表现得很冷漠、很不屑;像拔河一样,有一种紧张,要小心翼翼才能不说错话。觉得德国是个不错的国家这种感觉是没有人敢显露,大家都要藏起来的。在别的国家经常看到国旗,德国很少;我们也没有唱过国歌。我记得,妈妈,当你发现我们小学的开学典礼在教堂里举行,你大吃一惊,说,不说政教分离吗?怎么开学典礼在教堂举行?---p21

3、在这种与“国家”保持距离的文化和教育中长大,我看见它的优点: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真的很少很少爱国宣传的影响---政客要操纵我们太不容易了;当你对“国家”抱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的时候,你比较能够冷静地去分析它的问题所在。----p21 感悟:

1、二战的失败打击了德国人的自信。

2、纳粹的历史让德国人感到耻辱。

3、德国的二战时期的历史是他的后代们感到尴尬感?a href=“http://www.xiexiebang.com/fanwendaquan/jianghuafaya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迨俏按蟮摹?、安德烈不是只顾享乐的热带鱼,有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的关注。篇二:《亲爱的安德烈》题目10-18 《亲爱的安德烈》题目10-18 选择题

(B)1.安德烈的第二个“麻烦”是?

A.母亲B.女孩子C.英文老师

(A)2.安德烈面对他的第一个难题,需要___;面对他的第二个难题,需要___。

A.智慧,勇气B.勇气,智慧C.智慧,智慧

(B)3.安德烈在多少岁那一年和龙应台谈“爱情”?

A.十岁B.十三岁C.十八岁

(A)4.安德烈在他所在的德国学校所见的打架基本都发生在___的班里。

A.主干中学B.实业中学C.完全中学

(A)5.龙应台综合给安德烈的电视新闻有多少条?

A.11B.12C.13(B)6.如果站在一条直线上,要选边站——站在中间“偏左”还是“偏右”的位置,龙应台万不得已会选?

A.中间B.左C.右

(C)7.安德烈十几岁的时候对哪种音乐狂热?

A.民歌B.爵士乐C.嘻哈音乐

(A)8.龙应台讲“秘密的、私己的美学经验”举例了哪几种树?

A.椴树、菩提树B.椴树、榕树C.菩提树、榕树

(B)9.安德烈认为的“家”是哪?

A.在台湾的家B.克伦堡小镇C.克伦堡中学

(C)10.龙应台相信的两种道德是?

A.智慧的和勇气的B.主动的和被动的C.消极的和积极的(C)11.龙应台和菲利普去的地方是?

A.克伦堡小镇B.德国C.香格里拉

(B)12.龙应台举了谁的例子说明自己和“多数人”格格不入时,是坚持还是妥协这个问题?

A.歌德B.苏格拉底C.舒伯特

(B)13.龙应台在去的小镇遇到的人是?

A.旅客B.牧人C.渔人

判断题

1.安德烈对英文老师“反叛权威”,用消极的“罢课”去抵制他。(√)

2.龙应台在生活的层面进行积极的道德。但是有些事情选择消极。(×)

3.安德烈无法忍受这种典型的私立学校精英思维,势力、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以为自己“出身”好,国家就是他的。(√)

4.“南美洲的乌拉圭斯总统巴斯克斯宣誓就职”的新闻使龙应台想到“左派”和“右派”。(√)

5.龙应台认为安德烈对“安妮”的阶级意识和精英思维反感归到“右派”。(×)

6.安德烈现在喜欢旋律优美的音乐,崇拜爵士乐。(√)

7.安德烈和他三个最好的朋友都是混血儿。(√)

8.安德烈认为他的学校越来越沉沦,越低级了,变成一个暴徒、无产阶级、白痴横行的地方了。(×)

9.回应“安妮”时,安德烈写的话是“让木屋里有和平,让豪宅里起战争”。(√)

10.龙应台希望安德烈的理想主义比浪漫情怀要深刻些。(√)11.对安德烈而言,一支歌曲好不好有三个要素:气氛、歌词、音乐,必须三个要素都存在。(×)

12.龙应台认为,全球化的趋势这样急遽地走下去,我们要逐渐抛弃“每一个人一定属于一个国家”的老观念。(√)

篇三: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封面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知性、贴心的母亲和一个睿智幽默、天真烂漫的十八岁男孩,它也同时唤起我对生活的思考。上周末带着孩子来岛内朋友家玩,顺便到外图书店逛,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吸引了我的眼球。买回来后不到两天就抽空看完了。

这是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在三年之间的书信集。看完后,我最大的感触是,这根本就不象是一个18岁的孩子写的信,很多地方非常深刻,涉及到对人生、社会等多方面的讨论,一个从小被父母包围、娇宠,没有经过历炼的孩子是肯定写不出这样的内容的。甚至我都有些汗颜。

在第20封信中,安德烈写道,香港人永远在赶时间,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因此他们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学习,为工作,四处奔波,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无法静下心来去思考生活。而在西方,人们总是热爱自然,热爱乡村,热爱闲适自在的生活。他们为了生活而生活。他们可以一下午都呆在酒吧或咖啡厅里和朋友聊天,消磨时光,从而体会生活的乐趣。相比之下,我们活得更辛苦,我们体会不到生活的滋味,渐渐地,我们就会失去原有的真而变得麻木。因此,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放下身上的包袱,还自己一份纯真,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其实有了孩子后,有一些压力,就是未来的教育压力。我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教育,怎么以身作则,如何表率……这些年,我愈来愈觉得知识的短浅,不是专业方面的,而是文化方面。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大学毕业生,对中国的历史了解多少?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更不要提其他国家的历史。很多社会现象,也没有作过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年,也刻意的去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还是太少太少,也很不系统。需要大大的补课。最起码,我能够在孩子应该读这些书时,我能够给以一定的指导,并和他讨论。

努力,加油。

第五篇:人生三书读后感

人生三书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人生三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人生三书读后感1 前段时间读罢龙应台人生三书: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

算是三本散文书籍,记录了大部分她与自己的父母、子女间的点点滴滴,细腻,感动。

人生会有很多机遇,经历越多的人,思想越沉稳,写出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安安静静,却真实而又感动,由于xxx战败,龙应台先生随家人逃离家乡,踏上陌生的土地,从此开始另一种人生,后来又经历出国,经历爱情,经历为人母,到为了事业回归台湾,所以她有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感悟要表达。其实作家也好,文人也罢,都要有丰富的经历,可以由自己的脚一步步走出来,也可以用自己的眼在书中一字字看出来,但目的都是为了激发自己内心沉睡的灵魂,这种灵魂应该人人都有,不过是有人活的迷茫,活的愚钝,最后让那灵魂永远的沉睡,而一部分人通过不断的发掘与锻炼,最后灵魂觉醒,它来代替自己表达自己,说出了很多可以让人品味的话,写出很多深沉而内敛的字。

看她的书,当时都有自己去写作的冲动,想把生活用艺术色彩的文字记录下来,可以让自己后世品味,也可以用来感召他人。其实我更想有如此清晰犀利的心境与眼光,可以发现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美好,很想多年以后回味当初,看着细腻清晰的字迹,可以回到当时,可以再年轻一次,再把生活真真的复习一次。所以还是先养成日记的习惯,记录下每次的美好,用键盘记录下对我很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者偶尔的想入非非。人这一生要活的认真,不能眼睛一闭一睁,茫然的走到尽头,如果那样的话和没有来过此遭又有什么分别。更加勤奋吧,加油。

人生三书读后感2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细细的品读。龙应台的文章万丈豪气,也率性犀利。她的文字万丈深情更有一个母亲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

其中《亲爱的安德烈》第五封信中写到:你小的时候,我常带你去剧场看戏,去公园里喂鸭子,在厨房里揉面团,到野地里玩泥巴,采野花,抓蚱蜢,放风筝,在花园里养薄荷,种黄瓜,去莱茵河骑单车远行。现在你长大了,自己去走巴塞罗那,看建筑,看雕塑。安德烈,我和席慕容的看法是一致的:上一百美学的堂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我想以上说的这些正和沙龙让孩子游学,在大自然中感受冬去春来,在大自然中观察植物,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可贵相吻合。

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也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将来能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但是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只有父母先做到认真读书,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才能爱上学习,每个优秀的学生后面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家长。

人生三书读后感3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忙碌着自己所谓的这事那事,没有静下心来用心去看书,这次读龙应台的人生三书,读的过程中与孩子就书中内容时不时地讨论交流一番,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亲子沟通的好桥梁。

《孩子你慢慢来》描写了孩子童年的成长,叙述内容虽然都是平常之事,她却总能在一件件小事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看完此书,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德国幼儿兴趣教育与我们应试教育之间的差别,但是,感慨过后,更多的是开始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上,我总是过于急躁,很多时候缺少朋友式耐心的沟通,欲速则不达。

《亲爱的安德列》叙述了她在孩子青春期,采用书信的方式与儿子沟通。在孩子的教育上她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母亲,阅读她们的书信,敬佩她与孩子之间毫无障碍的话题,更敬佩她为人父母却始终如一跟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对话,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内心虽然充满爱与担忧,却通过一句句看似蜻蜓点水的对话,让孩子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体会明白母亲的用心。我的孩子也在成长,作为家长担忧的事情太多太多,却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好的方法。

《目送》讲到父母的暮年,旅行的见闻,友人的约会等等,文字朴实无华,没有歇斯底里的情绪,却让我心头产生无数共鸣,情不自禁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小到大,从小学到大学,每一次回家,每一次离家,都有两双关切的眼神在背后,而少不经事的自己往往选择了忽略。现在自己也有了孩子,才回味起当年那关切的叮咛与目光背后的担忧。工作后,似乎越来越忙了,有时出发连再见都懒得说了,不敢去想与父母相守的日子是否一天天在减少,虽然无法阻止生命进程的客观规律,但至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他们,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岁月,他们扶着我长大,我陪伴他们老去。

看完三本书,想说的话很多,孩子一天天长大,在他们年少的时候可以多一些爱的呵护,而现在,她也是一个中学生了,我更多的是要以身作则,教会她生活的技能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何能让她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遇事有自己的判断力,懂得如何取舍选择等等。

最后套用龙应台的那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最后说一句:你快乐,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下载《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经典语录,龙应台经典语录(5篇)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经典语录,龙应台经典语录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经典语录1、 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

    读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有感2500字

    读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有感2500字龙山县人民检察院 李秋君最初接触《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就被书封面上注明的“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所吸引,以“家书”方式成书的并非前......

    最近我在读龙应台的人生三书[5篇模版]

    最近我在读龙应台的人生三书《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 《目送》是本生死笔记,它深邃,忧伤而美丽,在她的文章中我读懂了什么叫孝。 在《目送》的七十多篇散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 再次打开龙应台女士的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突然多了些许滋味,这不同于以往的感受。我不知道这是我年龄增大的原因呢?还是家有小升初孩......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近来不知为何突然很想自己独立的去外面走一圈、逛一圈,也许是受了安德烈的影响吧。很羡慕安德烈的生活,他的生活是那么的丰......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还在高中时就偶然知道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那时对龙应台这位作家并不十分了解,说白了也就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而已,当时倒是被封面上帅气的安德烈所吸引,想着有机会的......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 漫长的寒假中,我细细品读了龙应台经典之作——《亲爱的安德烈》。 我有为之颤动和发自内心的心灵共鸣。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我觉得无比新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中国的家长在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后,觉得那是自己的“授权”或“施予”,他们并不觉得那是孩子们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他们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他们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