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女投江读后感
今天夜晚,我在微弱的灯光下读者《八女投江》这篇课文。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当我读到这八位女战士中,最大的只有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时。我的心中一震,她们小小年龄肩上却背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关键是他们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一件任务。
与他们相比,我是何等幸福。我在心里说:“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当我读到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道德。我感受到了女战士们顾全大局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质。不愿让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圈,保存抗日的力量。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看出女战士情绪高涨,热血澎湃。当我读到现在她们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鬼子抓住。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好像在说:”同志们,怎么办?“战友们也默默地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在回答:”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冷云把手一挥,果断的说:“同志们,下河!”时我感受到了他们是如此坚强不屈,宁可死也不做敌人的俘虏。“宁可战死,也不跪着生”,这话说得非常好,女战士们清清白白的死了,没有一个人苟且偷生,没有一个人举手投降,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胜利与成功。
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更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幸福生活的道路也并非一条坦途。在这条路上,有牵挂,有岐途。我们用不着用生命去交换,但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去击败他,跨越它,成为新时代有骨气的中国人!
第二篇:八女投江读后感
八女投江读后感
今天放学作业不多,没多久我就写完了。闲着没事,我拿出《军歌嘹亮》这本书读了起来,当读到《八女投江》这一篇时,我被文中的故事震撼了:
1938年10月的一天,抗日联军第五军和第四军转战到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时,包括指导员冷云在内的八名女战士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第二天,师部与她们取得了联络。谁知就在此时,师部却遭到了日军的袭击。为救师部,八名女战士决定将敌人吸引到她们身上,掩护师部突围。她们连续击退了敌人三次冲锋后,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没有了,为了不当俘虏,八名女战士手挽手,高唱着《国际歌》英勇地投入了江中。牺牲时,她们中间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她们投江的画面。八女投江,气壮山河,为抗日战争谱写了一页感人的诗篇。她们的勇敢值得赞叹,她们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同时,对照她们,我感到非常惭愧。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常有怕吃苦的想法。尤其是到了假期,我常常贪玩,写作业不那么积极,总想玩过了再写,有时遇到一点小问题不认真思考就卡住了,指望有人来帮忙,学习缺少不怕困难努力克服的精神。和八位女战士比起来,我就是做了困难的“俘虏”,她们连死都不怕,那么坦然面对,而我的表现真是太丢脸了,我真该学习她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改正缺点,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感谢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
我要记住这八位女英雄的名字: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董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安顺福,常提醒自己,向她们学习
第三篇:《八女投江》读后感作文
《八女投江》读后感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时,广大人民群众愤然而起投入到坚苦卓越的抗日洪流中,《八女投江》读后感作文。在这支势宏大的队伍中,涌现出许多巾帼英雄。这些抗日联军中的女兵们,虽然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征战,但个个都志坚如钢,乐观自强,奋勇拼杀。连男同志们都竖起大拇指,你赞她们是抗日联军中的花木兰! 1938年10月,经过西征后第二路军妇女团只剩下8名女战士了。她们是: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原抗联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战士邬桂琴,黄桂清,王惠明,李凤喜。 一天傍晚,这8名战士跟随五军第一师部队来到牡丹江旁露营,由于汉奸告密,日军知道后,立即纠集1000余人连夜赶到,秘书长金石峰知道了,告诉大家叫大家一起去,抵达河边后,金石峰先渡河探路。当金石峰刚涉河到达东岸时就见宿营地枪声大作,八位女战士,为了救大家跳河,可班长胡秀芝想保护大家,让日军把她抓走,冷云讲要死在一起,要活一起活,于是胡秀芝也跳入江中,大家所仅有的三颗手榴弹投向敌人,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王惠民的胸部,当冷云上前抱住王惠民时,被子弹击中了腕。郭桂琴急忙扶住冷云,安顺福一起架着13岁的王惠民.8名同志,你拉着我,我扶着她,奋勇地前进着? 越来越深的江水已经淹没了她们的整个身体,突然,敌人的一排弹炮在她们身边爆炸,掀起了无数条水柱,水柱过后,就再也没有女英雄的身影了,读后感《《八女投江》读后感作文》。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八女投江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激励和鞭策人们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去争取胜利。这是因为她们勇敢团结才能取得好成绩。我要向八位女战士学习。《八女投江》读后感作文600字小学生作文(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八女投江观后感
观八女投江纪念馆有感
星期四,我参观八女投江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我的感慨很深。
灵魂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一种高尚品格,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对于当代革命军人来说,灵魂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灵魂,就是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政治信仰。
被誉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曾经说过:“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怀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美好社会的憧憬,铁心向党、奋不顾身,融入波澜壮阔的寻求民族解放的历史洪流,那一个个高扬理想风帆的高尚灵魂,至今仍给予我们汲之不尽的精神力量。
身处和平年代,对军人灵魂的考验很少需要像战争年代那样历经血与火、生与死,但和平环境下各种错误思想和物质利益诱惑,是对军人能不能做到有灵魂严峻和现实的考验。今天的军人,经历过烽火硝烟的已经不多,特别是对当前成为基层官兵主体的80后、90后,怎样上好灵魂“补钙”这一课,是攸关党和军队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是军队政治工作必须打赢的硬仗。作为基层政治工作者,我认为必须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规律,把培养有灵魂的革命军人放在首要位置。青年官兵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需要带兵人通过理论灌输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稳定的个人认知。此次活动中,我感到院党委的良苦用心。树立官兵有灵魂就是要遵循年青一代官兵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做好用党的创新理论建院育人,打牢我们忠诚于党的革命军人底色。结合官兵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熔铸于官兵的思想和信念中去,引导官兵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得失观,引导他们自觉把好人生“总开关”,扣好军旅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个人有了灵魂,眼界和心胸就宽阔了,就能牢牢把握正确人生航向;革命军人有了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价值追求,就能自觉做到心中有定力,与党同心同德,奋斗有指向,坚决听党指挥。当兵就要当有灵魂的兵,我感到在当前尤其要注重上好优良传统这一课,通过抓好对党史军史的学习,将从先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内化为使我们产生历史自信的正确认知,外塑成崇德向上的实践自觉,以传承不息的“红色薪火”砥砺官兵灵魂,激励我们永葆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第五篇:八女投江英雄事迹
0八女投江英雄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10月10日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的英雄故事(图)
刘胡兰只活了15岁,但她却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打小起,贫苦出身的她就爱憎分明,早在抗战时期,10岁的刘胡兰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因为表现突出,她14岁就当上了区妇女干事,还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预备党员。
为了革命的需要,党派刘胡兰回云周西村领导工作。其间,刘胡兰曾配合武工队员,将该地大恶霸石佩怀处死,赢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也惹怒了反动派。为了报复,反动派率军突袭云周西村。上级命令刘胡兰转移,但是,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和党员转移,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不幸的是,就在这时有人叛变了,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反动派抓到刘胡兰后,实施了种种威逼利诱,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反动派把刘胡兰带到了铡刀面前,当着她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杀了。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胡兰却异常镇静,怒喝道:“我咋个死法?”在反动派说出“一个样”后,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说了声“怕死不当共产党员”便来到铡刀旁,毫不畏惧地躺在铡刀下。
就这样,年仅15岁的刘胡兰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1947年春天,毛主席听完刘胡兰的事迹,感动地挥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高度赞扬这个年纪很小的大英雄—刘胡兰。
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城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已经剩下5个人了,并且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纵身跳入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1978年,宋学义因病逝世,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