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骚读书笔记(共)
离骚读书笔记(8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读书笔记1如果你问我,什么让生活更美好?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读书”。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如果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你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阅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仿佛一天的劳累都烟消云散,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它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悠闲自在的感受,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昨晚,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躺在床上阅读,我看的是一本数学书,书上有一个篇章都是写变魔术的,我现学现用,想把这些魔术变给爸爸妈妈看。我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我要变一个魔术给你们看,你们想一个十以内的数,把他乘9,得到的数十位和个位相加,一定是9!”爸爸妈妈凝眉沉思,似乎发现不了这个魔术的奥秘。“噢!我明白了!”爸爸茅塞顿开,立刻说出了这个魔术的原理,“其实这就是9的倍数特点,9的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都是9的倍数,如果是十以内的数乘9,这样算正好都等于9。”我又把其他魔术变给他们看,卧室里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它还能建立起我们的友谊。三年级时,我们七八个同学一起开展阅读沙龙活动,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有一次,我们在一间咖啡屋里“漂流”图书。那时娜娅看的是我的书,她看得入了迷,忘记了旁边那瓶奶茶是刚上的,还热气腾腾的。端起来就喝了一大口,奶茶刚碰到她的舌头,就像喷泉一样喷射出来。我先是一愣,然后立刻去关心娜娅。帮她把身上的奶茶擦干后,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转向了那本书。啊!那本书已经有好几页被奶茶喷湿了,那可是我最心爱的《十二生肖童话》!娜娅知道这是我最喜欢的书,连声向我道歉,还买了另一本我喜欢的书送给我。因为这件事,我和娜娅成了好朋友。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吧!
离骚读书笔记2寒假,我趁着有空细细的品读了一遍《离骚》,感触很深。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的手法烘托辞藻的明艳美丽。例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通过以采摘香草比喻增强自身修养,通过佩带香草比喻保持性情高洁等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在《离骚》中,作者首先构述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香草是作者获得的新生,美人喻作者获得的力量。“香草”辅助“美人”实现美政。
香草美人的世界绝不仅仅是作者对方向品格的向往,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灵魂的归宿,升腾和净化,是一个永恒保有芳香的理想境地。香草美人的世界从简单的想象事物,变成了一种与生共存,虽死不灭的一种美的灵魂。在这个世界里,屈原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审美世界。这一世界直观可感,并且馥郁芳香。
《离骚》让我明白了这就是政治斗争中的你死我活。地位永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空着的时候,拔一根萝卜栽一根葱,舞台总是你上来他下去,不管是踏着别人的肩膀还是踩着别人的头,高出别人的就能露脸。
离骚读书笔记3近日我读了《楚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离骚》。《离骚》是我国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屈原的伟大创作,它是一首以抒发政治情感为主的文学巨作。
《离骚》是屈原诗歌集的总称,同样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屈原通过《离骚》描写了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通过这些描写抒发了自己的不同情感。屈原是中国“骚”体诗歌形式的开创者,《离骚》是这种“骚”体诗歌形式的代表作。
《离骚》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文和它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是离不开的。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位仕途坎坷不得志的文人,他在端午节投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通过《离骚》我们看不出屈原的一点点抱怨和愤怒,他更多的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学习和提高自己修为的美好情感,屈原用不怨不愤的情感带读者进入心灵净化的世界,然后慢慢的感知生活的美好,释怀自己内心的不如意。
《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几句诗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的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离骚》是一首可以引领人们感受情感之美的诗词。屈原选择了投江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见,屈原是被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社会压垮的,可想而知,屈原是含着莫大的委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在《离骚》中我们很难通过字眼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屈原在《离骚》中写到陷害自己的小人时并没有表现过多的憎恨,只是将自己无耐的情绪写出来,屈原的这种豁达的情感让我们心疼。《离骚》不仅体现了一种气节美,还表现一种悲情美。屈原直到死都不愿意背叛自己的国家,但楚王却没有给屈原一丝希望。屈原在面临楚国君王的不解和责罚时却表现了对信念的坚守和对国家的忠孝,当屈原带着一丝忧伤投入冰冷的江水时,《离骚》中的悲剧美在此时表现的淋漓尽致。
《离骚》是文学史上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仿佛一件艺术品一样用美丽的光芒照耀着我们。我通过《离骚》这部文学著作得以窥见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离骚》我感受到了他一生的追求。
离骚读书笔记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眼中的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眼中的书。而在我眼中,书是一辆豪华的车,载着我领悟人世的真谛;书是一阵凉爽的风,送给我无限的快乐与舒畅;书是一位智者,为我指引人生的方向。
以前,我不怎么喜欢看书,就算是要看书也只看一些漫画书,有很多插图的小人书。直到有一天,一本书改变了我。
那天,我又一次去山东表哥家里玩。表哥家的故事书很早就被我囫囵吞枣地看完了。感觉无聊之际,只能顺手拿起一本《笑猫日记》看了起来。我以前听表哥讲起过《笑猫日记》,总以为它是一本很无聊的书。可我没想到,刚一打开它,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书中的情节让我流连忘返。看完后,我久久地回味故事里的情节不能忘怀。让我惊喜的是,表哥家的书厨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书。我像极了一匹饥饿的狮子,把所有的书都当成了我的食物,看书的过程中我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有一天我竟一口气看了五本书。
渐渐地,除故事书,对其他类型的书我都产生了兴趣。不同题材的书丰富了我的知识,拓展了我的视野。《十万个为什么》带我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皇帝的新装》让我哈哈大笑之时认识到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苏菲的世界》让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籍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以前是一个小电视迷,没事就坐在电视前看动画片,而现在成了啃书虫,一天不看书就睡不着。读书越多,越是感觉所掌握的知识太少,想要了解和学习的东西越多,妈妈经常被我问的问题难住,但妈妈还是经常夸奖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这都是书籍的功劳啊。叶文玲说的好——“但愿天下无尽书,化作生生世世伴。”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离骚读书笔记5记得第一次读《离骚》是在高二,那时面对着这长长诗篇中的小小一截,听老师说要求背诵,全班都闻之色变。因为那诗句既不具音律美,通篇下来都是“兮”啊“兮”的,又不具画面美(其实是我们还没读懂),索性老师也不深入讲了,直接就让我们记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要插说一下,有读者可能会认为是“路漫漫”。其实“曼”乃《离骚》中本字,“漫”是通假字。
现在认真地读过一次,才恍然,原来《离骚》是这么美的。诚然,它仍旧是难以背诵的。但如果了解了诗人胸中满腔无人理解的悲愤与无奈,理解了他对故国故土万死不变的深情眷恋,还有那“美政”理想被埋葬和绝望也摧折不了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孤傲与自信,那么它的背与不背,已没那么重要。与此同时,全诗蕴含着的浪漫意象和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浑茫气象,读来也让人深觉悲怆。
其中有很多我钟爱的意象。比如,香草。诗里面提香草的别名很多,比如——江离、白辟芷、木兰、杜衡、薛荔、艾、蕙……每每读到这些,我都会想到——柔软、清雅、干净、纯粹、圣洁……这些美好得让人忘了世俗的名词。我喜爱“香草美人”这个意象,不知为什么,念到这个词时,我会不自觉的.想到一位女子——赵雅芝。岁月仿佛偏爱她一般,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沧桑好像也跟她沾不上边。多少年过去,她依然美得从容,美得令人心醉,如雨后清莲,如遗失独立,静静地,她走来,风姿优美。
另外一些喜欢的,是带着神话主义色彩的。
比如:羲和,诗指太阳下山之处,乃一神山;咸池,太阳沐浴的水池;若木,神话中的树名;天津,银河;西海,传说中极远的海;望舒,神话中月神的驾车人;飞廉,风神。宓妃,相传为伏羲之女,溺死于洛水,遂成为洛水女神……很多很多,所有这些奇特瑰丽的想象,总让我不由自主地心潮汹涌,神思渺远。真想不到,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诗人屈原,已向亘古遥远的上苍发出了赞美并且还能在理想与现实中穿梭自如了。而今天的我们,也许想象力不会太差,会设想UFO,会预想到月球生活,能发射火箭,也还能奔向太空。但再多的奇思妙想,再突破性的“飞天”,也再不比屈原!因为,在所有的这些还未实现以前,我们的诗人屈原,已遥想千千万万遍了。
回到诗中的主题,我认为,它是多元的。首先关于《离骚》的题义就有多家之言,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班固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
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虽然各有争鸣,但大体上的理解都是差不多的,我个人比较赞同的是王逸的说法,即“离”为别离,“骚”,为忧愤,这里的忧愤就是诗人的愁,诗人的苦。诗作于诗人壮盛之年即惨遭迫害,报国无门,痛苦无诉之际,因而才会这般怨愤,这般激烈,这般悲怆而感人。另外诗中还多次提到了祈求,寻找神话中的女妃,即洛水女神宓妃,帝喾之妃简狄,夏侯少康之妃二姚。“求女说”又可谓全诗的奇中之奇,正因如此,对于它的喻义历来也是众说纷纭,大体说尽。在这里我就不再引述,只是三次“求女”皆以失败告终,就如屈原心心念念想让祖国“举贤能,施美政”一样梦想破灭。唯有理解了“求女说”,才能深切体会到屈子的一片深心。
最后摘抄一段我很喜欢,同时又很好地表明了屈原心志的一段话——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离骚读书笔记6《离骚》,冰冷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火热的心。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他毕竟没有被现实击倒.他不能成为历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为伟大的诗人.有人曾说过:“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的确如此,第一眼见到《离骚》二字,就觉得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书籍.果然,大约一看后,无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过书来表达的情感.反复斟酌后才略知一二.“宁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句是我最难忘的一句.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在字里行间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力的热衷这情,“我委屈着自己的心智,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认同把谴责和羞辱一起承担.”
是啊,也许屈原那热血沸腾的心我们终生无法亲身体验,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说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却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遗辉.”好一幅幽美恬静的水墨画卷,好一种看破世俗,红尘的浩荡之气,好一位用生命来铸成宏伟诗篇的屈原.读好《离骚》,你会发现,自己整个心灵都受到了净化还有对情感的升华,没错,面对生活,人生的道路,我们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则,屈原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玿质其犹未兮”一说,哪么我们又何尝不可有自己的看法与坚持!
读好《离骚》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却知道了为何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奇珍瑰宝——它是一部感动人们,激发人们,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作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读书笔记7冬去春来,今天是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我坐在公园树下的板凳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品读起古文佳作。
一个下午下来,最震撼我心的作品非《离骚》莫属。《离骚》写于战国时期,作者是楚国诗人屈原。对于屈原这位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想必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而他的代表作《离骚》更是震古烁今,广为人知。
关于《离骚》命题之意有多种说法,但最为人所接受的说法是:“离”为别离,“骚”为忧愤。屈原在再次被逐,报国无门之际,写下了这篇回顾生平奋斗历程的自传性诗作。该诗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巫文化”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离骚》有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似乎是屈原一生的写照。自古以来忠言逆耳,想在官场上青云直上的人无不对君主阿谀奉承唯命是从,而遇上君王改朝换代更是要见缝使舵。但屈原却为了自己理想和正义而终身求索。他不受金钱、美女的诱惑,更没有为苟且偷生而违背自己的誓言!全篇诗歌无不映射出屈原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
我从《离骚》这篇诗歌中学会了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我想它不仅影响我这一个,更会影响千千万万华夏子孙!
离骚读书笔记8伟大领袖曾经说过:“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骚,即《离骚》。这是怎样一种天人的魅力,又是何等一种辉煌的奇葩,竟能让人推崇至斯,让人沉吟至今。形形色色的人读罢离骚,会在心中临摹出光怪陆离的画面,却无人不抚膝喟然叹曰:“此非天人之作哉,若夫何至感人至此耶!”失败的作品,其失败的原因大多雷同,而成功的作品,其成功的原因却各有各自的故事。对于离骚,却也适合。
自古病已入肓,国危如墙者,该如何处置乎?人们从离骚中感受到的是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满腔愤慨和对自己伤感飘零身世的自怜自艾。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不得不说是离骚的一种极好的见解。古往开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毁家纾难,在所不惜。只因为那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那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侠之大者,为国为名。杜甫茅庐破而思天下疾苦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何足道哉。郭靖困守襄阳城,本可萧然而去,深藏功与名,却选择了与将士同身共死的慷慨决绝。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下,去留肝胆两昆仑,用鲜血为垂垂朽矣的大清帝国灌输最后一缕新鲜的脉搏。他们都如屈平一样,为国为民,九死未悔。贫贱现益友,危国出烈士。
自古昏君当权,佞臣当道者,该如何处置乎?屈原慷慨陈词道: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太史公曰: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见信而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古人云,苛政猛于虎。却不道乱政崩如山。即便如此,屈原亦虽九死其犹未悔。虽然别人未了解兮,愿继承彭咸遗风。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美政”是屈子一生的杠杆,以翘起中兴楚国的重任。生命是如此的辉煌,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但若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是一种何等超然的处世态度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强国固,二者皆可抛。头可断,血可流。即使敌人那残忍的刺刀已经深深地戳入我的胸口,即使我的喉咙以呼唤不出最后一声呐喊,即使我的肉身已成为皑皑白骨长眠青山,甚至挫骨扬灰随风而逝,但我的精神永不磨灭,我的灵魂将与世长存,屈子的一生正是如此。即使在一千年以后,世界早已没有你,却有千千万万个粽子包裹着我的相思,寄与着我对你的思念;却有岁岁年年的龙舟承载着你的旧容,于病树前头争渡着你的风骨。或许哪天遇见你,我也能对你说道: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暴,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自古世风日浊,阴云蔽天者,该如何处置乎?也许随波逐流,成为行尸走肉,就可以什么都不用想,少了许多烦恼;或许像蒲公英一般,任风而动,看似自由,却实则身不由己。屈子的答案却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宋周敦颐曾说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非后人对屈原的精神写照么?即使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我亦宁肯暴死抛尸兮,也不肯如此歹毒。我的生涯一片无悔,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渔甫,和那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誓言,那是我逝去的汨罗。滚滚江水一东逝,默默容颜长太息。汨罗江头的屈平,转身回眸,留下千年遗憾;纵身一跃,洗尽万古铅华。只盼我这一跃,能带走世间不幸的绾光;只盼我这一死,能唤醒沉醉千年的绿芒。
传说你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你的真身。为保护你圣洁的躯身,百姓们纷纷投下食物以供鱼群饱食,灌下雄黄酒以麻醉巨蟒兽。从今以往,五月初五,凭江酹酒,益复相思。
第二篇:离骚
离骚(《思美人》电视剧片尾曲)-易烊千玺 词:金玟岐 曲:金玟岐 编曲:颜小健 日与月 夏与冬 更迭难休 草与木 盛与衰 问美人依旧 流言四起的风 撩拨君臣异梦 问天可否为明心而见证 浊与清 美与陋 颠倒众生 芷与兰 蕙与荃 难吐芳馨 何故逆流而上 何为孤芳自赏 无人知晓故乡变他乡 乱世而不群 谁可解君意 云游而远去 心却系故里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浊与清 美与陋 颠倒众生 芷与兰 蕙与荃 难吐芳馨 何故逆流而上 何为孤芳自赏 无人知晓故乡变他乡 乱世而不群 谁可解君意 云游而远去 心却系故里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九死其犹未悔 既莫足为美政兮 吾从彭咸所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九死其犹未悔 既莫足为美政兮 吾从彭咸所居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第三篇:离骚
五、课前预习要求(30分钟)
1.认读词句,了解特殊句式。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3.走近作者,了解 作者生平及楚辞特征。4.走进文本,熟读 课文及郭沫若译文。5.自我解读,体会 作者品格,把预习中的 疑难问题写下来。
六、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导入:屈原以 他的理想、遭遇、痛 苦、热情以至整个生
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离骚》,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 辉,光耀千古。
2.以屈原《离骚》等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叫 《楚辞》。《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二、初读感知 1.初读《离骚》。(速读)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离骚》预习学案”,对课文的字
句、背景、作者和译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继续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二读《离骚》。(听读)(1)朗读指导:①《离骚》要读出分句的节拍,押韵的字 要重读。②上分句的“兮”(啊)字,是楚地方言,也是《楚辞》 的语言特征,读的时候可以拖得稍微长一些,给人一唱三叹的 感觉。③诗歌节奏,要注意停顿。如(多媒体演示下文): 扈 / 江离与辟芷 / 兮,纫秋兰 / 以为佩。(2)听读要求:读准节奏。
请大家听范读,一边用耳仔细听,一边用口轻轻哼,一边用手 标出节奏。(口耳手并用,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学习好方法。)(3)听多媒体范读课文。3.三读《离骚》。(自读)
要求把诗歌的字词和节奏读准。
(三)品读领悟
1.揭示“离骚”的4种解释。(设疑)(多媒体演示下文)①司马迁:“离忧”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 屈原列传》)②班固:“遭忧”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 辞也。——《离骚赞序》)③王逸:“别愁”说。(离,别也;骚,愁也。——王逸《楚 辞章句》)④近人:“牢骚”说。(“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 骚”。——游国恩《楚辞论文集》)
我们再读文本,结合文本语句,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
情,并联系预习时所了解到的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谈谈你认 为上述对“离骚”意义的理解,哪一种比较正确。2.探究交流:
(1)屈原是怎样一个人?(外貌、气质、品格等)
明确:屈原在《离骚》中抒写了自己的“内美”和“修能”,由内至外,不懈地追求。A明确:“内美”,是指一种庄重自爱、忠君爱国,一种责任 感、复兴祖国的使命感。出身高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降生祥瑞:“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名字美好:“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请两组同学读“内美”上半部分诗篇。)B修,可理解为美好的(形容词),修饰、打扮、修炼(动 词)。如果作“修炼”解,那么,下文的诗歌中,屈原作了哪些 “才能”的“修炼”呢? 明确:“修能”,是指修炼才能,修身养性;表明了屈原的人 格追求。品格高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体现自我:“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 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忠贞爱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 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请另两组同学读“修能”下半部分诗篇。)屈原其人
出身高贵、降生祥瑞、名字美好、品格高洁、体现自我、忠贞爱国
(2)身遭流放之难,屈原最担忧的却是什么?他是如何面 对流放困境的?
明确:①屈原所忧患的不是私人,而是忧国忧民,是忧患
他的“美政”理想不能实现,国家改革不能继续,楚国将要为秦 所灭。
②屈原在他的“美政”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写了这首长 诗,表明他面对忧患时的那种执著,那种追求,那种崇高的理 想,那种峻洁的人格:“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媒体演示下文)面对困境
忧患、执著、追求 3.读《离骚》。(再品)让我们齐读《离骚》,把对诗歌的深刻理解读出来,把对 伟大诗人屈原“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人格品味出来。(多媒体演示下文)
抒情主人公——屈原:理想崇高,人格峻洁,感情强烈,以身殉道!
4.谈谈对“离骚”意义的理解。(解疑)
通过品读、对话文本和作者,对“离骚”的4种解释,结合 “预习学案”背景,现在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比较正确? 明确:“离”,通“罹”,遭遇。诗歌《离骚》中“遭遇忧 患”,忧国忧民是主要的情感,因而,班固的“遭忧”说更加符 合诗歌本意,比较准确。
(四)赏读体悟
1.我们通过阅读文本,和文本及诗人屈原进行了心灵对
话,和诗人屈原有了心灵沟通。下面我们更进一步赏读文本,理 解《离骚》的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2.赏读提示:
比兴艺术手法,比,即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即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离骚》中多处写到了香草、美人,如课文中的“江 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一般来说,“香 草”象征诗人的高洁,“美人”比喻自己或君主。这种艺术手法,就是比兴。
比兴手法在《诗经》中已有,例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的比兴还比较 单一,比兴的事物只是独立存在的客体,比兴只是为了引起 下文。《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把原来 《诗经》中的比兴材料,如草木、虫鱼、鸟兽、风云雷电都赋 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人 的思想感情。更为重要的是,《离骚》中的比兴形成了一个系 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起到很大的作用,使得诗人感情 的表达更加深刻、深厚、强烈,使得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 富多彩。
3.小结:我们进行了多重对话,通过初读,读准字词,把握 节奏;通过品读,领悟了文本抒发的思想感情和屈原高尚的人 格;通过赏读,了解到作者发展了比兴手法,使得诗人情感抒发 更为淋漓尽致。这对我们学习鉴赏《离骚》全诗和学习其他古 代诗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对话拓展
1.延伸拓展:和屈原对话。(多媒体演示下文)对话屈原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屈原的《离骚》,光耀千古。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绵延不
绝。千古往来人,其中有你我。作为学生的你,学习了本文,一 定有许多感慨。请你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认真研读《离骚》全 诗,写下你的人生思考(300字左右)。(多媒体演示下文)
题目 :1.今天的你,最想对千年的屈原表达些什么? 或 2.千古的屈原,可能会对今天的你说些什么? 2.对话提示(价值引领):
有的同学曾经这样对屈原说:既然你怀才不遇,楚王听信 谗言,不重用你,你就不必自沉汨罗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 柴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屈原完全可以保全自 己,别寻他途。
我想,同学们读了全诗,就会明白,屈原是那么的忧国忧 民,那么的坚守节操,那么的热爱楚国,那么的崇仰真理。“路 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会不“殉道”吗?他虽死犹 生,他的人格光辉,永远照耀千秋!3.学生合作交流读后的人生思考。(课外)
第四篇:离骚
《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高贵的个人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含有丰富感情的句子。【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在毛泽东看来,古代帝王缺少“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也有必要补充一些“风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关于作者及《离骚》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 372 句,93 节,2464 字,课文是节选。
解题:——离骚
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即遭受;遭受忧愁困厄之意。王逸:离,别也。骚,愁也。离骚者,别愁也。就是“因离别而心中愁思” 钱钟书:“离骚”,就是要摆脱忧愁、告别忧愁,而不是因离别而忧愁。郭沫若:“离骚”就是“牢骚”。
游国恩:“离骚”是“劳商”二字的异写,“劳商”是古代楚地的一种歌曲名称。
三、指导朗读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婷/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2)注意延长 如: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兮”字,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注意重音,注意感情 第四遍:表情朗读
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
四、疏通文言,掌握字词 1.学生自读自译课文
2.请学生找出以下语言知识点,教师疏通重要词语(1)通假字(2)同类活用(3)特殊句式(4)一词多义(5)古今异义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文本解读
分析、讨论、概括:
1、(1-7): 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2、(8-13):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 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
二、研读课文
1、研习第一节: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
A、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
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B、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C、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D、小结: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2、研习第二节
A、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
明确: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1)热爱祖国、忧国忧民。(2)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3)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B、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讨论)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3.把握主旨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明确: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三、归纳诗中的主人公形象 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四、欣赏品味
1、品味赋的写法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品味 比兴手法。
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幻灯打出)(1)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 于 君„„
(2)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
其行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思考:王逸、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在《离骚》这首诗中所运用的比兴手法的? 讨论,明确: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
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借景抒情、托物以讽、悲秋伤春成为唐诗宋词的主调,正说明了这种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生命力。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 喻 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 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研读诗句,指出下列诗句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明确:用“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反衬奸佞小人的嫉恨,揭示自己的高尚道德。(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明确:用“绳墨”比喻准则、准绳。整句诗在于揭露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比喻的运用使这种表达更形象生动。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明确:全句诗均在暗喻诗人自己在刻意追求完美的外形。这种用“服饰”与“佩饰”的描写,暗示自己品行、道德的追求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展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3、把自己想象成屈原,再读课文。文章如此动人,除了真情实感,还得益于语言,你认为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②比喻手法的运用。如:蕙纕、兰茝、峨眉—高尚德行,灵修—怀王,众女—小人,绳墨—准则,等。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时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拓展探究
1、《离骚》中的两类意象
《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大意向——香草、美人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或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喻君王),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如:“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又如,苏轼的《蝶恋花》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其中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表明了作者相信天涯海角到处都有春天,不管被贬去什么地方,也能处之泰然。但最后“行人”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满怀烦恼,因为他正被贬到远方去。
2、你赞成屈原投江自杀这一举动吗?(在班内辩论,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结
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心忧天下和疾恶如仇的品性。这些情感具有深远宏大、剧烈震荡的特点。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或呐喊狂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布置作业
1、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 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第五篇:离骚与人生
离骚与人生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诗人。而且他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新诗体——骚体诗,同时他又是一个报国无门的爱国者。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的死深表同情。至今人们在端午节用吃粽子与赛龙舟的形式来祭奠他。
关键词:屈原,人生,离骚,生死。
司马迁引刘安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的后半身一直都在痛苦中度过的。他的不得志,不能精忠报国是他极为痛苦。
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索”成为了多少文人骚客绝唱。他的《离骚》更是流芳百世,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久久不能忘怀。也许他的死是后人无法了解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如果不是一个人哀莫大于心死的话,那么屈原也不会自投泥罗江。
《离骚》注定是美好的,但是现实的确很残酷。一.屈原的一生
屈原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身,又是悲惨的一生,同时也是精彩的一生。正是因为他的凄惨,才会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当时他那种想精忠报国而又不得志,受到小人所迫害的心情。
屈原出身在中国的一统的前夕,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他是一个很好的文臣,楚王同姓贵族,在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对内主张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达到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可惜好景不长,他的提议遭到上层腐朽贵族集团的妒忌,而且又有小人的迫害,楚怀王又不听屈原的劝解,致使屈原被流放。
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劝解,导致他也客死他乡。待到楚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时,就更不喜欢屈原了。而那些诽谤他的小人更加变本加厉的诋毁屈原。从此以后,屈原的赤子之心变得十分落寞。踏上流放的旅途,屈原只能寄情诗词,聊以忘忧。他的诗词表达出他那精忠报国的情感,他盼望着有朝一日可以有翻身的机会,他希望登上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但可惜他注定无法实现。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城。屠杀数十万兵民,致使百姓流离所失,无家可归。楚国的政权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屈原没有逃跑,他一个人默默来到尼罗江,举身赴江水。只留下那些千古绝唱的诗词,让后人为他默默的感慨。二.《离骚》
《离骚》是一部真的不可多得的好诗词,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它的文中对采用美人,香草来指代自己与楚怀王。鲁迅先生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能把《离骚》这首诗词与《史记》相提并论,可想而知它有多么的不俗。刘安对《离骚》和屈原的评价是崇高的,也是中肯的。继刘安之后,班固评价《离骚》:“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模仿)其从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及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王逸评价《离骚》:“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辞,诚博远矣”。“《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乌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求)龙鸾风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刘勰(斜)评价《离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饰,艳溢锱毫。”
《离骚》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诗篇,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离骚》的美是不可多得的,它的押韵,它的音律是后世的我们没法再创造出来的。《离骚》是一首自叙体抒情长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深刻地反映了屈原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屈原的心理和社会的矛盾,反映了屈原的爱与恨,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一个爱国者的内心独白,一篇向腐败政治挑战的宣言书,一篇讨伐奸党谗佞的檄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引用刘安的话:“《国风》好色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库),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作者把自己的理想与抱负都寄托在《离骚》之中,作者用自己出神入化的文笔描绘出了自己的美好梦想。第一次读它感觉就是在写美好的事物与理想,但仔细一读,却又慢慢的体味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离骚》的凄美体现出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这是不可泯灭的。在现实人生中,我们是不是也有这种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呢?我看不然啊~现在的人们,一个个的只顾得自己,更本没有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别说“国家兴亡,我的责任”了。在这一点上我就觉得我们的爱国情操,没有古代人的强,更别说和国外人相比。远的不说,就说日本人,想当初在二战日本人被美国在长崎与广岛上放了两个原子弹,被迫投降而耿耿于怀。而我们呢?就连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没有保住,还让棒子国家给抢去了端午节,真是叫人心寒啊!!人人都说我们国家有渊源流畅的华夏五千年文化史,但是当今社会哪一次处事不叫人心寒!就连路上遇见一位受伤的人都要躲得越远越好,深怕别人扼住。更不要谈爱国了。古人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也’我们目前是没有办法体会到了。因为我们都缺乏一种爱国的精神,难道不是吗?在我看来,一个名族的伟大不仅仅需要看他的表面,而更多是要了解内在的情操,与个人的集体意识观念。在《离骚》中,我们就能更好地看出古人有多么的伟大,他们的爱国情操就比我们现在人强上百倍。不要和我说那时的中国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还是各国战乱的时代。起码古人的爱国情操还是有的,和古人相比我们真的很羞愧,愧对于中华上上下下。古人真的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虽不能身教,却以诗词歌画的形式来表达出他们那时的心情与体会,让我们后人能够更加的了解到当时的情景。
回头想想,屈原的《离骚》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存在,它的美好,它的向往,都需要我们现在人去学习与揣摩,模拟与练习。而屈原的伟大,并不只只在诗人这个角度,而需要把他升华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学习我们当今所缺乏的精神。
爱国~我觉得这两个字在我的心理面真的很重,尤其是我们这代人,更本就没有爱国的理想,如果我们人人都爱国家,那还会出现什么台独啊,新疆**啊等等一些事吗?那还会出现见死不救的人吗?不会的!只要人人都爱国,那么我们的国家还会不强大吗?为什么现在不论是知名演员还是有钱的人都要出国,办理别的国家的国籍,还不是因为我们国家不强大吗?为什么有钱人都买国外名牌名车,而打死也不会买国产货,还不是因为我们国家不强大吗?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工作人员在国外每次出事,国家总是不了了之,还不是因为国家不强大。人们都说,什么国富则民强。那国家怎么能更强大起来,还不是需要我们自己强大起来,才能使国家更好。所以说是该变变了,民强则才国富。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应该有感奋勇拼搏,越挫越强的精神情操。屈原,我们真的应该感谢这位伟大的代爱国主义浪漫诗人,从他的作品里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是他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判断自己所作的对与错,如何理解生命的短暂,并且在这短暂的一瞬间如何放出最灿烂的光芒!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46022924&owner=25541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