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关于红楼梦读后心得
关于关于红楼梦读后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关于红楼梦读后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种理解,这句话真的不错!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心里酸酸的,它向恋人一样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感动、欣喜、愤怒、心疼、惋惜??我似乎被它死死地抓住,难以脱身。这就是宝黛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雪芹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个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偏偏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到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感受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一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黛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
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雪芹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但我们也不要忘了汲取其中留给我们的教训!社会方面我们暂且抛开不谈。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是恋人、朋友又或者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以诚相待,相互信任!其实宝黛爱情悲惨结局背后的责任,又怎么能少得了“缺少信任”这一爱情生存的重要准则呢!
第二篇:读后心得
2012年8月22日上午,教育局组织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学习中,我仔细研读,静心体会,《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通过学习,使我在收获了许多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的启发。
一、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教师首先要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需要爱心的呵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党把这个光荣的使命交给了我们,家长们把孩子放心地送到我们手中,我们怎能辜负这份责任与希望,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脚踏实地的行动,积极地投入到教育这份伟大的事业中。
二、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一颗赤诚火热的爱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说:“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站在国家的高度,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认真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本职工作。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其父母的宝贝,是一个个正在成长需要教育需要爱护的人,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教
育他们。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安全,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同需求。
三、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研究与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好终身学习的典范。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行为习惯,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在思想上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大的进步,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的信心,我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学习不断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快乐的发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修日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它提出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再结合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两点感悟。
一、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
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是因为老师真心关爱学生和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尊重关心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恳切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发现学生也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不与老师作对的。而有的老师对待学生非常严格,批评教育学生的语气非常严厉,过分强调尊师,不容学生有丝毫反抗,然而却适得其反。
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学校事业的发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三、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能传道授业解惑,做个教书匠,教师还要 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教师要把所学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书育人中,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从平凡的教学中找出新意,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为了顺应时代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读书学习,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
法,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只有教师学会读书,才能教会学生学会读书;
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总之,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之后,我重新认识教师这个职业,体会到教师责任重大,我们教师以《标准》规范要求自己,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其中基本理念有四条: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又包含了若干领域,并且明确提出了每一个领域的基本要求。下面我就其中的两条理念来谈谈我的一些小看法。
想要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思想、追求、个性和尊严,维护他们的天性——“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冒险精神”,才能达到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生命的融合。关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教师要更有耐心和爱心对待他们,我班上的几个学困生都是家里困难,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让他们摆脱“无人管、自我放纵”的消极心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
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我们教师还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有效地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价学生。我们知道不同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对后进生要做到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老师的课。在现在这个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时代,教师更要明确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不要因为成绩的优劣来区别对待,我觉得每次考试可以出几份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那样卷上的成绩就不会打击到那些学习困难户,慢慢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更加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爱心育人,师德塑人,做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有感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2013-09-30 08:33:25|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最大的感受就是使自己的理论得到了一次较大的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每一位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人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的方法,它的基本理念包括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四大方面。
以 学生为本被列在《教师专业标准》理念的第一位,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统一的需求。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在注重学生发展的目标下,作为教师就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统一的和谐共进。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热爱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感受到我们的爱的时候,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他们也会将自己的爱回报给我们,也会成为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桥梁。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总是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教师是否在乎自己,他们渴望我们能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处处感受到师爱的存在。现在在我的课堂上,我更关注那些平时自制力较差的孩子,他们通常在扰乱课堂纪律的时候,即使我再生气,我总是不再将情绪迁怒于他们。当你总是觉得他们是“差生”没有优点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更扰乱课堂秩序,其实我们只是缺少了对这些学生深入全面的了解,或许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我们的注意。我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曾被所有 的老师喻为“问题学生”,望之头疼的那种,我对他的要求不高,仅仅是上课不乱走动,不影响别人上课就好,可是这样的要求他似乎也难做到,我也放弃过,总觉得这样的学生不管也罢。可是有次排座位却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班上其他的同学我都安排好了座位,给他安排时我想为了他不影响别人曾想让他做到我的钢琴旁,可后来我还是征求他自己的意见,他说想做到前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样老师可以多监督我一点。这句话好像是一道灵光,让我觉得他并不是真的那么"有问题”,原来他也只想得到老师的关照,后来我经常的和他接触交谈,他和我的话也越来越多,坐在第一排后他也很少去影响别人了,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可我得到的体会是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当有孩子在违反你的课堂纪律时,是你对他的关注不够。
不知不觉干了十几年教师,我越来越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责任和意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渐渐的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开阔心境,虽然这条路还很漫长还很艰辛,我相信我也将用心的走下去,慢慢的等待收获的喜悦。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 工作位:镇宁县朵卜陇乡新河小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 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本次网络学习,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更加理解,收获也很多,下面谈一谈我的感受。
首先《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 养。
其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
《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
为”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标准》中亮点中的亮点。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就是一种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标准》中提出心理调试方面的要求: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这对我们的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对教师提出这个“标准”非常必要。要想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自己首先心中有阳光。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阳光教师。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滑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提供优质文化场,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后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第三,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在“专业能力”部分,《标准》从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
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于教学中”等。第三,关注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第五,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
通过学习《标准》,我感觉做一名教师除了不断开拓、创新,更要
执着的爱岗、敬业。我们要依据《标准》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不断自我评
价和有成就感老师,做一个享受教育的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成就我们的事业,享受我们职业的幸福。
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
用心去作一个孩儿喜欢的老师
教师爱护班级,关心学生不应该只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觉我的关心和爱护.学生生病,你上去轻轻关心几句,并为之送来药片.常言道“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定会无比感动,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感谢这些孩子们,因为在20工作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也一起感受着这种成长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
表现。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 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天天与学生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
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
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 土窑小学 薛淑娟
最近,我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在学习中,我仔细研读,静心体会,通过学习,我真正的理解了很多过去所不理解的内容,收获了许多相关知识。特别是再次学习标准中的四个理念,既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后,受益匪浅,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收获:
一、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小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需要爱心的呵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党把这个光荣的使命交给了我们,家长们把孩子放心地送到我们手中,我们怎能辜负这份责任与希望,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脚踏实地的行动,积极地投入到教育这份伟大的事业中。
二、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一颗赤诚火热的爱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其父母的宝贝,是一个个正在成长需要教育需要爱护的人,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有效地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价学生。我们知道不同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对后进生要做到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老师的课。在现在这个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时代,教师更要明确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不要因为成绩的优劣来区别对待,我觉得每次考试可以出几份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那样卷上的成绩就不会打击到那些学习困难户,慢慢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研究与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好终身学习的典范。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行为习惯,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就是一种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标准》中提
出心理调试方面的要求: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这对我们的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五、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新世纪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在教学中倡导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在思想上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大的进步,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扎实的教学,及时反思,认真总结,在课程教材改革的征途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第三篇:读后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令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工作不久的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现在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条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一样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诛求的目标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刻。……应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仅是正因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能够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必须时刻,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超多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刻。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刻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因此,能够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能够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十分诙谐搞笑:“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着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好等待‘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确实,此刻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选取,我想说:“克隆永远到达不了艺术的高峰。”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就应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潜质、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才就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是高山,我们爬一辈子、几辈子也不必须能到达顶峰,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方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
四、使自己的教育充满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75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明白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只有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透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位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我认为这个秘诀十分重要。我们完全应当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那种只要带领孩子去玩,和孩子们一齐分享快乐就行了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要建立与孩子间的真正友谊,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心和我们的情操去鼓励孩子的行为和情感。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伟大的友谊,教师务必付出巨大的精神财富。
要想建立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我们的教师务必付出真诚的、真心的爱。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爱,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则更加高尚。这种爱集中地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蕴含着更加广泛的社会好处,这种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赢得学生的依靠,使学生乐于理解教诲,收到其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四篇:读后心得
加强学习,深入实践,努力锻炼,加强学习,深入实践,努力锻炼,提高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心得 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所阐述的: ——“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 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 ——“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锻炼,认真修养,尽可能地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质……” ——“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决不能离开革命的 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 学习。” ——“党员个人应该……在一切情况下,努力学习,努力前进,勇敢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不断加深自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了解,以便对党对革命 做出更多的贡献。” 通过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学习,我懂得了共产党员思想觉悟和道德情 操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但更重要的是靠 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修养。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身修养?关键是要掌握加 强自身修养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第一,加强学习、投身社会实践和严格党内生活锻炼,是党员加强修养的基 本途径。共产党员进行修养,是为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情操、品德、精神境界和言论行为更加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根本规律,更加符合自己为之奋斗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要求。为此,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真读书学习。共产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的过程,也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和提高自己的过程。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 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不重视学习,不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就必定要落后,就难以保持共产 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首先要提高理论素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要着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 展观武装头脑、规范言行。
二是参加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才能表 现出来。共产党员加强修养,需要从书本上吸取理论和知识的营养,更需要到实 践中去经受锻炼。共产党员在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要做到襟怀坦白,表里如一,
坚持实事求是;要勇于承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实 际,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加强党内生活锻炼。党员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加强党性修养,要积极主 动地参加党内生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接受党内外的监督;要积极主动地 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向党组织讲真心话,自觉地接受党 组织的指导和帮助;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生活中同各种不良倾向 作斗争。第二,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思想修养,还必须注重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我 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要不断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自己: 一是要严于解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并不可怕,关键要勇 于改正。改过必须知过,也就是必须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必须严格剖析自己。党员经常对照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所规定的标准,剖析自己的言行,对自己 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就能够不断进步。二是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随时警醒、告诫自己,对违反党的原则 的思想、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以及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警钟长鸣。一定要把 “为什么人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 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 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三是要乐于“见贤思齐”。见到品质高尚的人或高尚的行为,就产生一种向 他看齐的愿望,并付诸行动;看到品质低劣的人或不良的行为,就反省一下自己 是否也是这样。谦虚谨慎,善于向他人学习。四是要善于调节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 人的需要是可以调节的,人之所以有伟大与平庸、高尚与卑劣之分,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能否正确调节自己的需要。共产党员在修养中应当坚持以社会整体利益 为导向,使个人需要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
五是要自觉实践、长期坚持。自觉性是党员修养内在的要求。修养是一个同 自己头脑中的消极思想和意识作斗争、不断超越和改造“旧我”的过程,没有毅 力和自觉性,是难以完成的。共产党员有了修养的自觉性,就能主动约束和控制 自己的言行,不断克服自身这样那样的不足,逐步实现更高的修养目标。总之,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一定要努力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努力学习,脚 踏实地,深入实践,勇于开拓,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 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牢固坚持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五篇:《道德经》读后心得
从三个故事看《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哲理诗”。通读下来,像是又回到了以前学思想品德、学政治的时候。很惭愧的说,最早接触她还是看仙三的时候,看着蜀山道长们挥着拂尘,盘坐施法,口中念念有词:“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而这些对于我这个一心求真知,天生缺乏文学细胞的人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晦涩难懂了。
对于这本书,我通读一遍也就记住了几句而已。所以在这里,借由她,我想讲几个故事,关于道德。
第一个故事:抗战之前,柏杨先生曾在报上看到过一位记者老爷的西北访问记。由于该记者在上海长大,对于农村的情况不太了解。一次经过甘肃河西走廊,看到女人的小脚,大为惊奇。于是,他访问了一位小脚老太婆,该老太婆谈起当初缠脚的英勇战斗时,正色道:“俺那村上,有女孩子缠脚缠死的,也有女孩子缠了一半不肯缠的。”那位老太婆说道这些时,故意把她的小脚伸出炕头,似乎是在炫耀那些死亡的成绩,自己比她们更厉害、更英勇,更值得被人崇拜。柏杨曾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大批这种至死不悟、愚昧的酱缸文化。
以此为价值观的人生是可悲的。试想一个曾经的卖国叛徒,大肆宣扬自己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幸存,这样的人是不会获得同情,更不会得到尊敬的。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强调了选取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道可道,非常道”,摆正态度,追求真理,才能迈对每一步。
第二个故事: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小小的窗能带给一个房间满满的阳光,俗称心灵之窗的眼睛能沟通彼此,那么心灵,又是谁的窗户呢?是世界之窗,是联系个体与万物的纽带。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用心灵去感受,丰富精神世界,才不会“盲”“聋”“爽(违背的意思)”,才能领悟得“满”。
第三个故事:一次,去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我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他说:“当然有啊。”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帮我算算命。给我讲了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的话之后,突然,他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的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且越来越紧地握起拳头。末了,他问:“握紧了没有?”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紧啦。”他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我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他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 ”
答案是“命运在我手里”。读到这里,想必个人心中已颇有心得。老子所言的“自知自胜自强”都在强调一个自我本身。每天少几次夸夸其谈,少几次“苦思冥想”,踏实地对待学习,认真地对待生活,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三篇关于道德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生的故事。《道德经》不仅仅在讲解“道”的理念,她娓娓道来的是老子对人生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