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时间:2022-09-20 01:5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一篇: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1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来自龙城天水的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天水,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单指李广一人,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承载的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受家庭的教育熏陶,我自幼爱读诗,尽管儿时只是张嘴背诵而不知其意,随着年龄渐渐变大,很多诗词再次细细读来、听来,却总能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诵读,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位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我最喜欢的古诗是那首儿时就朗朗上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每次读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也会像我一样,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耕种,给禾苗锄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都忘记了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有时随长辈们外出饭馆吃饭,却常常能看到刚离去的人们在餐桌上剩下大量的饭菜,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如何节约。我真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第二篇:读古诗词心得体会

读古诗词心得体会

王小江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其实,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教学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从整体入手,启发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从全篇着手,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问题: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已见,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选入小学教材的好多古诗,大多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小儿垂钓》、《蝉》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表演诗中的人物动作,使学生在开开心心演小品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再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山行》等诗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教师画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学生添上朵朵彩云;教师画上一条长江,请学生加上一叶小舟,再画上重重高山;或是请学生动动脑,画出其中一句的画面。在作画过程中,学生在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理解,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兴趣浓,积极性高。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种媒体都可以参与到古诗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屏幕上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处处闻啼鸟”。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

三、抓住朗读环节,让学生品味诗意 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和仄压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 “ / ”,重音用 “ · ”,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光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是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用心编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古诗学习中,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不断向课外拓展。另外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理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因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搭建学习的平台,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注重作品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吟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家大师,这样既有助于对所学诗词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赏析诗词的方法。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诗人传记,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提高诗词赏析水平,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三、拓展学习方式,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又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如“诗的意象与诗的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风格与诗词的主题”、“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该分为更具体更小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总之,诗词的教学有别于实用文体的教学,应该把鉴赏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之中,诵读,联想,感悟,赏析,评价,探究,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这样,古诗词的教学才抓住了根本。

第三篇: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1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浓等。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而且还在于熟悉。”可以说,学习古诗词,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方能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

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要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底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积累下的古诗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所以古诗词记诵一定要抛开功利性的目的,而要长久记忆,深入内心。这就需要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在教学古诗词时,首先应该清楚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要想记准、记牢、记久古诗词,必须不断“温故”,“学而时习之”。古诗词的记诵,理解应贯穿在一段时间,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期,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诵读,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样,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

(三)反对死记硬背,加强理解、阅读和积累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则记忆内容更准确,记忆时间更长。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就盲目背诵,一方面机械记忆,不易记;另方面学生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另外,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见得多应该

是重要原因。因此,除课文外,教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

(四)详细书写作者简介,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古代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时,不应介绍只是空洞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更应关注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经历和创作风格等。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更深层次地走近作者,不只见古诗词的“骨头”,更要见其“血肉”。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要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把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融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最终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尽管可以采用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可作名词,意为“长度”,例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其中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也许,这样梳理归纳以后,学生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教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比如,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编成几句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巧记。

此外,学会鉴赏古诗词,古诗词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提供了绝佳的教育素材。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总之,古诗词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执教者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古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2

这次有幸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主题的32学时培训。聆听了z、z、z和z老师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语教学的讲座及z、z、z、z、z五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受益匪浅。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之一。它们大都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小学、初中都会渗透到,而且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可想而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中,要欣赏诗词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这也是我在这次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首先要让孩子们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神,读出古诗的味。用z老师的话讲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诵读,就是眼与口谋,口与耳谋,耳与心谋,心与神谋的诵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的美有50%是吟诵出来的,是朗读出来的。

其次,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古诗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最后,拓展延伸,领悟意趣美。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这次的五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好地进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时间虽短,收获颇丰,让我对古诗词吟诵有了全新的认识。“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做一个有心人,我的古诗词教学之路会越走越敞亮。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3

1、每个园地里的日期月累.古诗背诵.默写。

2、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要学习做诗词,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个人认为是诗外的阅历,第二个是坚持。苏轼曾经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就是说诗歌绝对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已。诗言志,它是通过诗歌这种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志。所以载体是表面的,而作者的情志才是最主要的。这些情志的构成,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等,当读者读到作者的诗歌时,就能体会到那种不一般的情操。那么要具备正确的三观,需要多读书,多经历,多感悟。当拥有了这些,那么还得保持纯真的心。因为正是站在纯真的心的基础上,来体会这个世界,才能看得到真实和善良和美丽。除了作者的修为水平外,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要用短短的数句话把意思表达明白,也是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的。对汉语言的把握,对音律的感觉,都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学习。这个就是属于技术上的范畴。因此在语言上的进步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而阅历的增加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明白了这两点,都一些教学的诗词教程,加上一些别人的作品,来体会诗歌的感觉。就会步入熟能生巧的地步。

4、如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如果没有诗下的注释,我们只认为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但加上注释,我们可以判断出这首诗表面句句在写景,实则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5、多读,多学,多品,学习诗词的写作方法,创作要素,平仄的用法,及押韵等要求。只要掌握写诗词的精髓,定会学会写诗的。

6、如何学习作诗词:先弄清何为诗何为词,诗有旧体古诗与近体诗,有五言诗七言诗,五律七律。诗不仅要有格律,还要有优美的意境,好的诗意,平仄对仗工整押韵(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律诗的第一行要点明题要,突出主题。三行四行上下联之间,五行六行上下联之间必须平仄对仗工整相对。显示出律诗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音律美。词盛于宋朝,中国传统文化美其唐诗宋词。词不仅含蓄委婉优美,它必须先有一个明确的词牌名,它与诗的区别是每行不拘字数,每行字数可长可短,不限于诗分五言七言。只是词分上下阙,上下阙每阙字数一致相同,平仄相对,词性一样。在了解掌握诗词的基础上多看优秀的诗词,透过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作者作品的表达意图,然后认真潜心全身心投入作者的作品中,阅读理解并背诵其意境优美的诗词,从诗词的意境韵律中发现美,并汲取其营养美。不断吸收优美诗词的文学营养,丰富自己的诗词文学知识,积累诗词文学的优良经验,提升自身的诗词文学素养,然后借鉴优美诗词在真慎实感灵感迸发时丰富想象学习写诗词。真可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功到自然成。

7、烟霏迷漫复飞虹。

8、作诗词,首先必须了解诗词的格式及韵角,还必须了解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人文的不同风格,多学习多鉴赏多模拟。同时要有灵感,灵感来于生活实践和用心感悟感知,往往作诗词有时是一触即发的事情

9、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华文化的历史文化知识蕴含在古诗文经典中,背下这些优秀篇章,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10、要写好诗词,首先,要对诗词有基本的了解,这就需要对诗词有一定的阅读量。在有了对诗词的初步认识之后,再找出诗词的基本规律。诗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五言、五律、七言、七律等几大类。词则有多种词牌可供填写。诗和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都是研究韵脚比较经典和常用的工具书,因为押韵都在句末之字,所以称为韵脚。平仄可以根据古声乐“宫、商、角、徵、羽”来研究,如果对照汉语拼音的一、二、三、四声来讲,就是平仄里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五音中多出来的,对于初学诗词来说,也是平仄里最难的,称为入声。简单来说,就是短而促的平声音也算在仄声字内,搞懂了入声字,基本也就搞懂平仄的关系了。《声律启蒙》当然是最高学习对仗、押韵、平仄的工具书,可以死记硬背一下,大有裨益。诗大体上都是字数相等的,比如五言诗,七言诗,也有字数不相同的,相对冷僻,不便于初学者研究。而词和诗不同的特点在于他字数不相等,有长有短,七个、六个、五个……一个字都可以成句。但它也有规律,词都有词牌,就是固定的格式,要根据它的格式写,所以称为填词。不但要根据它的格式,而且还要根据它的要求,也就是哪个字要平音哪个字要仄音,哪个字要押韵,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能错。古时的词都是根据五音为谱,可以唱出来了的。所以有“有井水处,便有柳词可歌”;“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之类的记载。著名的《白香词谱》便收录了多首词牌,诗词爱好可据此谱填写自己喜爱的词。

11、拼音复习(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2、学习古诗词的步骤和方法

13、一类字会默写和组词,二类字认识并会注音。

14、千里黄河壶口收,

15、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学生头脑中有大量的名篇佳句,还担心他将来写文章不文思泉涌,出口成章?

16、上课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8、诗言志。诗词创作讲求炼词,萃意,融境,生情。情若诗之魂,词,意,境为诗之三维,一首诗的高度,取决于作者三维的认知及情感的取向。书到今生读已迟。此言对诗词创作再合适不过。这个时代是快节奏的,而诗歌之美在慢慢品味,生活的压力使人更倾向于笑料快餐,但任何年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绝非虚言,略通诗意,勿枉此生!

19、学习古诗词需要掌握正确的步骤和方法。鉴赏古诗词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进而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应该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注意五方面内容。

20、近期又到黄河边转了一回,在经过峰恋的吕梁山脉,黄河别有一番景象,有感写下:

2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2、在课堂上解决知识点,课下不留书面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

23、能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并会组词。积累学过的四字词语和近,反义词。

24、平时多练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每天各练一篇

25、磐间翻滚波涛吼,

26、这问题就不抄官面文章了,建议您先买一本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概要先学习一下基本的格律,押韵这种。金庸先生刚开始写小说,做回目,就是学习了王力先生的这本论诗词的小书,改进了回目的格律。第二就是多读书,多读古人诗词。所谓学好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嘛。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27、增强记忆力,记忆古诗文,无疑等于每天做一套脑体操。

28、一、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

29、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每个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30、看图写话,学会看清图意,运用方能公式。

31、班级内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参加辅导班或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情况。

32、生活在黄河边,时常感慨黄河的内陆河的宽广,音乐有《黄河大合唱》,书画有《黄河魂》,自己不擅乐及画,用书写来描就母亲河的壮美!

33、观壶口瀑布

3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能经常进行古诗文朗读比赛,即可形成壮观的朗读氛围。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4

优秀的古诗词我们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是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瑰宝。诵读经典诗文是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它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比较喜欢古诗词,也希望班里的孩子也都能爱上这个传统文化的精粹。于是,本学期,我从教室的布置到对古诗词的教学都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在古典诗词的浸染下,学习兴趣浓厚,创造力和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表达和写话能力也有了逐步的提高。

首先,我对班级环境重新布置,教室里的玻璃、前后墙壁、包括教室外的墙壁我都张贴了经典古诗文,让每一块墙壁、橱窗都有诗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间,低头抬头都能看见诗词的影子,让学生在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也让文化墙真正的充满了文化。

为了更好、更系统的引导学生诵读和记忆,我除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背诵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诵读》一书里的经典诗文,还借鉴了人民日报整理出来的《春日诗词100首》,在春季学段,诵读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是再适合不过了。为了方便学生携带,能随时拿出来诵读,我把100首诗词设计成口袋书的样子,前面配上前言,加上目录,配上插图,一本小巧精致的诗词小本就出炉了。自己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样子也就不觉得累了。精心整理出来之后,我就开始了每天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具体做法是:我先领读,然后小老师再领读,学生再自由读,再齐读,一首诗词反复读几遍之后,学生就能读得琅琅上口。在读下一篇之前我们还会复习前面读过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熟能成诵,不用再刻意的布置背诵。因为古诗文里有些字音和现代音有些不同,诵读每一首之前我都会详细地查阅资料,听音频,以此确定正确的读音。整理的诗词里还有一些不是很适合这个年龄段诵读的,我也进行了删减。每节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已经让孩子们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在琅琅的诵读诗词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自己的效果,我还鼓励他们配上音乐往微信里发音频,就连篇幅较长的《春江花月夜》也让孩子们诵读的韵味悠长,还有几个都能背下来了,真是让我兴奋不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擂台赛、诗词手抄报等。总之,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古诗词诵读环境。

一个学期的坚持,班级有了诗词文化的氛围,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诵读也让我和孩子们慢慢理解了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情操得以熏陶,审美情趣得以提升,下个学期,对诗词的诵读我们还会坚持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5

3月10日,我参加了古诗词教学的听课以及培训活动,

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诗词课,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堂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高老师执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让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静夜思》导入,再通过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等 ,让学生来整体感知词,使学生对词有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词的意境。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中高老师融入学生最熟悉的节日中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更能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每个问题都设置得相当好,让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以及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老师的风采以及培训,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通过此次学习,对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没有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就得借助一些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通过这些介绍,学生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吟唱教学法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诗词底蕴,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古诗词感兴趣,在快乐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6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古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的高度重视的结果,并且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古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有的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所以,学习古诗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为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

教学古诗文,应和现代语体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可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不彻底的。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既可得到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以至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这对古文的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思考讨论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课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古诗文学习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学习现代文多,而且有极不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的发表见解。这里,教师不要固执先入为主的某些传统看法,而要留意当代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的新学说,随时吸收科学的新成果,以做出更科学的解说。当然,这种解说要严格限制在课文及其直接相关的范围内。

二、指导学生诵读,读准读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古诗文教学诵读就更为重要。要通过诵读促进学生读准、读畅,进而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提升品位。对读的要求可由低到高。如开始要求读准,古诗文中生僻字较多,古今不同音的字也较多,还有些文言句子不顺口,很容易断错句。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以此为基础,注意节奏、重音,在发展到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具有古人的味道。这样以读感染,激发兴趣。读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有条件的可配乐朗读,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当然诵读要根据课文长短、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读的情况而掌握好读的时间、遍数,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三、指导学生熟读和背诵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这不能不说是与教师忽视朗读训练有关。因此在教一些名篇的时候,都要求熟读和背诵课文,因为熟读和背诵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中的古诗文大都是一些浅易的文章,一些较困难的词句文中的注解都有,而另一些稍难的词句,学生可在多读中理解掌握。熟读和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常体现在段落及句式上,通过多读可以加深理解。在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共鸣,能真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熟读和背诵可以使学生领会写作上的特点及语言特点。只要能反复多读,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妙处,这是教师满堂讲授所不能代替的。

四、指导学生口译和笔译

在既有课文注释,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和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口译尤其是笔译中的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语译。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古诗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有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它的能力。

指导语译时,一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译出之类。二是只要求译出词语句中直接反应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内容。

五、读写结合

在学完必修课文中的古诗文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把握与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思想情感,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7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诗词的内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这样,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财富了。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武陵春》,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女妇人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北宋灭于金、举朝南渡前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金石考据家赵明诚游于文艺;南渡后,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生活颠沛流离。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北宋灭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吗?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2、品析名句。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3、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

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等。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竹、莲、梧桐等等。动物类:鸦、子规、猿、鸿雁、鲤鱼、青鸟、鸳鸯等。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芦管、吹笙、捣砧、饮酒等。

其意象具体含义:

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如,刘禹锡《竹枝词》中言:“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又如《送别》一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发泻心中忧闷之意。温庭筠《望江南》中“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吹奏笛、笙、箫等,多暗含离别之苦、想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言抒发其对人思恋之情。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大体,但不是诗诗如此)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

4、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诗词写作,有一定之法。对于采用写作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1)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鉴赏诗歌时,通过分析其一些修辞的运用,更能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如:李白《行路难》中有句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将冰塞川及雪满山来喻自己面前路途艰险,荆棘丛生,令人容易透析其心境。因此,抓住某些诗歌中运用一些手法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诗歌表露的情感。

(2)化虚为实体会法。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李清照的创新,在于“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它本身可以因人而异,具有不同的重量,以致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目的无非是渲染己愁之深重,但舟轻载重之喻,意新语奇,夸张奇特,想像惊人,已达到匪夷所思之境了。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5、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如:赏析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再现诗歌意境的方法,他们中有人写道:“我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了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虽然白了一些,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像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一样荐我当重任?到那时我一定把雕花弓拉得如满月般,向西北望,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内涵极其丰富,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吧。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8

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发展。然而,如何使学生不增加负担,又乐于学习诗文,不再一味死气沉沉的背诵,而换之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记诵呢?下面是我聆听戴建荣老师讲座,来聊一聊他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这是他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的是一种古今结合的诵读形式。

1、按照“平长仄短”的方式读。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们都是按照“两字一顿”的节奏来教古诗。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诗文朗读便成了“小和尚念经”。由于朗读呈“千篇一律”的状况,缺乏新意,学生对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大大减弱。而戴老师将“平仄”引人诗文朗读,则能扬长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文的节奏感,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平仄”是格律诗中最主要的语音规律。“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样是两字一顿,如果结合了“平仄”,五言诗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长仄短”的方法(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去朗读,韵味就理浓了,古诗的音乐美在此充分体现。

同样是朗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按照“平仄”规律朗读,一句诗中平仄相间,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与“两字一顿”的“普通”朗读方法相比,优势不言而喻。

2、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来吟诵。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当今的诗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吟诵古诗这一教学方法被人渐渐淡忘。而我认为“熟读成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我们的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抑扬的节奏中,学生们曼声而唱,既增强了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深一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诵时如结合一段悠远的民族音乐,如萧、古琴等乐器弹奏的乐曲,更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给学生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3、借助歌曲的形式唱

古人所谓的“吟”就是唱。古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就是按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的曲,唱出了哀怨别离之情,流传至今。吟唱是吟诵的发展。《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吟诵不足则吟唱,全部是唱,不再是“半念半唱”。优秀的吟唱曲既表现了诗词的声律特点和节奏关系,又加强了歌唱性,能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感情,引起人们的共史鸣。

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谱,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后人谱的曲,如《登鹳雀楼》;有的可自己谱曲,在吟唱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诗词内容的画面,再加上诗文的歌词。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诗情,进入诗境。

4、借助肢体语言的形式舞

在学生吟唱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借助体态语,亦歌亦舞起来。我们常借用手语增加吟唱的效果,因为手语中有字形、有书空、有主动的形象。手语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强,吟唱中再结合手语,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打手语这一环节,由于允许学生即兴发挥、自由表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小孩子们特别活跃。课堂里,孩子们天籁一般地吟唱声伴着他们此起彼伏的手语,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生动有趣的诱人景象呵!

戴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法让我们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但诵读活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文化浸润。万事贵在坚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头脑变得敏锐而智慧,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这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经之道。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9

5.18——5.21,我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一、感受经典 :深悟古诗文化底蕴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师:用心细细聆听,尽情领略风采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第四篇: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1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古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的高度重视的结果,并且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古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有的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所以,学习古诗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为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

教学古诗文,应和现代语体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可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不彻底的。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既可得到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以至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这对古文的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思考讨论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课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古诗文学习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学习现代文多,而且有极不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的发表见解。这里,教师不要固执先入为主的某些传统看法,而要留意当代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的新学说,随时吸收科学的新成果,以做出更科学的解说。当然,这种解说要严格限制在课文及其直接相关的范围内。

二、指导学生诵读,读准读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古诗文教学诵读就更为重要。要通过诵读促进学生读准、读畅,进而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提升品位。对读的要求可由低到高。如开始要求读准,古诗文中生僻字较多,古今不同音的字也较多,还有些文言句子不顺口,很容易断错句。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以此为基础,注意节奏、重音,在发展到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具有古人的味道。这样以读感染,激发兴趣。读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有条件的可配乐朗读,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当然诵读要根据课文长短、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读的情况而掌握好读的时间、遍数,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三、指导学生熟读和背诵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这不能不说是与教师忽视朗读训练有关。因此在教一些名篇的时候,都要求熟读和背诵课文,因为熟读和背诵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中的古诗文大都是一些浅易的文章,一些较困难的词句文中的注解都有,而另一些稍难的词句,学生可在多读中理解掌握。熟读和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常体现在段落及句式上,通过多读可以加深理解。在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共鸣,能真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熟读和背诵可以使学生领会写作上的特点及语言特点。只要能反复多读,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妙处,这是教师满堂讲授所不能代替的。

四、指导学生口译和笔译

在既有课文注释,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和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口译尤其是笔译中的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语译。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古诗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有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它的能力。

指导语译时,一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译出之类。二是只要求译出词语句中直接反应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内容。

五、读写结合

在学完必修课文中的古诗文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把握与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思想情感,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2

5.18——5.21,我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一、感受经典 :深悟古诗文化底蕴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师:用心细细聆听,尽情领略风采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3

这次有幸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主题的32学时培训。聆听了z、z、z和z老师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语教学的讲座及z、z、z、z、z五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受益匪浅。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之一。它们大都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小学、初中都会渗透到,而且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可想而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中,要欣赏诗词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这也是我在这次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首先要让孩子们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神,读出古诗的味。用z老师的话讲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诵读,就是眼与口谋,口与耳谋,耳与心谋,心与神谋的诵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的美有50%是吟诵出来的,是朗读出来的。

其次,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古诗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最后,拓展延伸,领悟意趣美。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这次的五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好地进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时间虽短,收获颇丰,让我对古诗词吟诵有了全新的认识。“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做一个有心人,我的古诗词教学之路会越走越敞亮。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4

1、每个园地里的日期月累.古诗背诵.默写。

2、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要学习做诗词,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个人认为是诗外的阅历,第二个是坚持。苏轼曾经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就是说诗歌绝对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已。诗言志,它是通过诗歌这种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志。所以载体是表面的,而作者的情志才是最主要的。这些情志的构成,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等,当读者读到作者的诗歌时,就能体会到那种不一般的情操。那么要具备正确的三观,需要多读书,多经历,多感悟。当拥有了这些,那么还得保持纯真的心。因为正是站在纯真的心的基础上,来体会这个世界,才能看得到真实和善良和美丽。除了作者的修为水平外,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要用短短的数句话把意思表达明白,也是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的。对汉语言的把握,对音律的感觉,都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学习。这个就是属于技术上的范畴。因此在语言上的进步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而阅历的增加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明白了这两点,都一些教学的诗词教程,加上一些别人的作品,来体会诗歌的感觉。就会步入熟能生巧的地步。

4、如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如果没有诗下的注释,我们只认为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但加上注释,我们可以判断出这首诗表面句句在写景,实则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5、多读,多学,多品,学习诗词的写作方法,创作要素,平仄的用法,及押韵等要求。只要掌握写诗词的精髓,定会学会写诗的。

6、如何学习作诗词:先弄清何为诗何为词,诗有旧体古诗与近体诗,有五言诗七言诗,五律七律。诗不仅要有格律,还要有优美的意境,好的诗意,平仄对仗工整押韵(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律诗的第一行要点明题要,突出主题。三行四行上下联之间,五行六行上下联之间必须平仄对仗工整相对。显示出律诗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音律美。词盛于宋朝,中国传统文化美其唐诗宋词。词不仅含蓄委婉优美,它必须先有一个明确的词牌名,它与诗的区别是每行不拘字数,每行字数可长可短,不限于诗分五言七言。只是词分上下阙,上下阙每阙字数一致相同,平仄相对,词性一样。在了解掌握诗词的基础上多看优秀的诗词,透过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作者作品的表达意图,然后认真潜心全身心投入作者的作品中,阅读理解并背诵其意境优美的诗词,从诗词的意境韵律中发现美,并汲取其营养美。不断吸收优美诗词的文学营养,丰富自己的诗词文学知识,积累诗词文学的优良经验,提升自身的诗词文学素养,然后借鉴优美诗词在真慎实感灵感迸发时丰富想象学习写诗词。真可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功到自然成。

7、烟霏迷漫复飞虹。

8、作诗词,首先必须了解诗词的格式及韵角,还必须了解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人文的不同风格,多学习多鉴赏多模拟。同时要有灵感,灵感来于生活实践和用心感悟感知,往往作诗词有时是一触即发的事情

9、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华文化的历史文化知识蕴含在古诗文经典中,背下这些优秀篇章,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10、要写好诗词,首先,要对诗词有基本的了解,这就需要对诗词有一定的阅读量。在有了对诗词的初步认识之后,再找出诗词的基本规律。诗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五言、五律、七言、七律等几大类。词则有多种词牌可供填写。诗和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都是研究韵脚比较经典和常用的工具书,因为押韵都在句末之字,所以称为韵脚。平仄可以根据古声乐“宫、商、角、徵、羽”来研究,如果对照汉语拼音的一、二、三、四声来讲,就是平仄里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五音中多出来的,对于初学诗词来说,也是平仄里最难的,称为入声。简单来说,就是短而促的平声音也算在仄声字内,搞懂了入声字,基本也就搞懂平仄的关系了。《声律启蒙》当然是最高学习对仗、押韵、平仄的工具书,可以死记硬背一下,大有裨益。诗大体上都是字数相等的,比如五言诗,七言诗,也有字数不相同的,相对冷僻,不便于初学者研究。而词和诗不同的特点在于他字数不相等,有长有短,七个、六个、五个……一个字都可以成句。但它也有规律,词都有词牌,就是固定的格式,要根据它的格式写,所以称为填词。不但要根据它的格式,而且还要根据它的要求,也就是哪个字要平音哪个字要仄音,哪个字要押韵,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能错。古时的词都是根据五音为谱,可以唱出来了的。所以有“有井水处,便有柳词可歌”;“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之类的记载。著名的《白香词谱》便收录了多首词牌,诗词爱好可据此谱填写自己喜爱的词。

11、拼音复习(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2、学习古诗词的步骤和方法

13、一类字会默写和组词,二类字认识并会注音。

14、千里黄河壶口收,

15、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学生头脑中有大量的名篇佳句,还担心他将来写文章不文思泉涌,出口成章?

16、上课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8、诗言志。诗词创作讲求炼词,萃意,融境,生情。情若诗之魂,词,意,境为诗之三维,一首诗的高度,取决于作者三维的认知及情感的取向。书到今生读已迟。此言对诗词创作再合适不过。这个时代是快节奏的,而诗歌之美在慢慢品味,生活的压力使人更倾向于笑料快餐,但任何年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绝非虚言,略通诗意,勿枉此生!

19、学习古诗词需要掌握正确的步骤和方法。鉴赏古诗词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进而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应该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注意五方面内容。

20、近期又到黄河边转了一回,在经过峰恋的吕梁山脉,黄河别有一番景象,有感写下:

2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2、在课堂上解决知识点,课下不留书面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

23、能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并会组词。积累学过的四字词语和近,反义词。

24、平时多练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每天各练一篇

25、磐间翻滚波涛吼,

26、这问题就不抄官面文章了,建议您先买一本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概要先学习一下基本的格律,押韵这种。金庸先生刚开始写小说,做回目,就是学习了王力先生的这本论诗词的小书,改进了回目的格律。第二就是多读书,多读古人诗词。所谓学好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嘛。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27、增强记忆力,记忆古诗文,无疑等于每天做一套脑体操。

28、一、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

29、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每个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30、看图写话,学会看清图意,运用方能公式。

31、班级内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参加辅导班或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情况。

32、生活在黄河边,时常感慨黄河的内陆河的宽广,音乐有《黄河大合唱》,书画有《黄河魂》,自己不擅乐及画,用书写来描就母亲河的壮美!

33、观壶口瀑布

3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能经常进行古诗文朗读比赛,即可形成壮观的朗读氛围。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5

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发展。然而,如何使学生不增加负担,又乐于学习诗文,不再一味死气沉沉的背诵,而换之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记诵呢?下面是我聆听戴建荣老师讲座,来聊一聊他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这是他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的是一种古今结合的诵读形式。

1、按照“平长仄短”的方式读。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们都是按照“两字一顿”的节奏来教古诗。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诗文朗读便成了“小和尚念经”。由于朗读呈“千篇一律”的状况,缺乏新意,学生对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大大减弱。而戴老师将“平仄”引人诗文朗读,则能扬长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文的节奏感,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平仄”是格律诗中最主要的语音规律。“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样是两字一顿,如果结合了“平仄”,五言诗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长仄短”的方法(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去朗读,韵味就理浓了,古诗的音乐美在此充分体现。

同样是朗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按照“平仄”规律朗读,一句诗中平仄相间,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与“两字一顿”的“普通”朗读方法相比,优势不言而喻。

2、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来吟诵。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当今的诗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吟诵古诗这一教学方法被人渐渐淡忘。而我认为“熟读成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我们的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抑扬的节奏中,学生们曼声而唱,既增强了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深一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诵时如结合一段悠远的民族音乐,如萧、古琴等乐器弹奏的乐曲,更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给学生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3、借助歌曲的形式唱

古人所谓的“吟”就是唱。古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就是按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的曲,唱出了哀怨别离之情,流传至今。吟唱是吟诵的发展。《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吟诵不足则吟唱,全部是唱,不再是“半念半唱”。优秀的吟唱曲既表现了诗词的声律特点和节奏关系,又加强了歌唱性,能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感情,引起人们的共史鸣。

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谱,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后人谱的曲,如《登鹳雀楼》;有的可自己谱曲,在吟唱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诗词内容的画面,再加上诗文的歌词。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诗情,进入诗境。

4、借助肢体语言的形式舞

在学生吟唱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借助体态语,亦歌亦舞起来。我们常借用手语增加吟唱的效果,因为手语中有字形、有书空、有主动的形象。手语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强,吟唱中再结合手语,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打手语这一环节,由于允许学生即兴发挥、自由表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小孩子们特别活跃。课堂里,孩子们天籁一般地吟唱声伴着他们此起彼伏的手语,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生动有趣的诱人景象呵!

戴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法让我们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但诵读活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文化浸润。万事贵在坚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头脑变得敏锐而智慧,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这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经之道。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6

3月10日,我参加了古诗词教学的听课以及培训活动,

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诗词课,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堂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高老师执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让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静夜思》导入,再通过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等 ,让学生来整体感知词,使学生对词有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词的意境。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中高老师融入学生最熟悉的节日中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更能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每个问题都设置得相当好,让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以及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老师的风采以及培训,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通过此次学习,对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没有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就得借助一些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通过这些介绍,学生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吟唱教学法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诗词底蕴,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古诗词感兴趣,在快乐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7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诗词的内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这样,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财富了。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武陵春》,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女妇人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北宋灭于金、举朝南渡前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金石考据家赵明诚游于文艺;南渡后,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生活颠沛流离。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北宋灭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吗?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2、品析名句。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3、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

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等。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竹、莲、梧桐等等。动物类:鸦、子规、猿、鸿雁、鲤鱼、青鸟、鸳鸯等。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芦管、吹笙、捣砧、饮酒等。

其意象具体含义:

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如,刘禹锡《竹枝词》中言:“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又如《送别》一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发泻心中忧闷之意。温庭筠《望江南》中“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吹奏笛、笙、箫等,多暗含离别之苦、想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言抒发其对人思恋之情。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大体,但不是诗诗如此)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

4、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诗词写作,有一定之法。对于采用写作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1)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鉴赏诗歌时,通过分析其一些修辞的运用,更能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如:李白《行路难》中有句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将冰塞川及雪满山来喻自己面前路途艰险,荆棘丛生,令人容易透析其心境。因此,抓住某些诗歌中运用一些手法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诗歌表露的情感。

(2)化虚为实体会法。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李清照的创新,在于“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它本身可以因人而异,具有不同的重量,以致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目的无非是渲染己愁之深重,但舟轻载重之喻,意新语奇,夸张奇特,想像惊人,已达到匪夷所思之境了。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5、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如:赏析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再现诗歌意境的方法,他们中有人写道:“我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了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虽然白了一些,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像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一样荐我当重任?到那时我一定把雕花弓拉得如满月般,向西北望,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内涵极其丰富,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吧。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8

优秀的古诗词我们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是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瑰宝。诵读经典诗文是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它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比较喜欢古诗词,也希望班里的孩子也都能爱上这个传统文化的精粹。于是,本学期,我从教室的布置到对古诗词的教学都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在古典诗词的浸染下,学习兴趣浓厚,创造力和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表达和写话能力也有了逐步的提高。

首先,我对班级环境重新布置,教室里的玻璃、前后墙壁、包括教室外的墙壁我都张贴了经典古诗文,让每一块墙壁、橱窗都有诗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间,低头抬头都能看见诗词的影子,让学生在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也让文化墙真正的充满了文化。

为了更好、更系统的引导学生诵读和记忆,我除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背诵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诵读》一书里的经典诗文,还借鉴了人民日报整理出来的《春日诗词100首》,在春季学段,诵读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是再适合不过了。为了方便学生携带,能随时拿出来诵读,我把100首诗词设计成口袋书的样子,前面配上前言,加上目录,配上插图,一本小巧精致的诗词小本就出炉了。自己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样子也就不觉得累了。精心整理出来之后,我就开始了每天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具体做法是:我先领读,然后小老师再领读,学生再自由读,再齐读,一首诗词反复读几遍之后,学生就能读得琅琅上口。在读下一篇之前我们还会复习前面读过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熟能成诵,不用再刻意的布置背诵。因为古诗文里有些字音和现代音有些不同,诵读每一首之前我都会详细地查阅资料,听音频,以此确定正确的读音。整理的诗词里还有一些不是很适合这个年龄段诵读的,我也进行了删减。每节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已经让孩子们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在琅琅的诵读诗词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自己的效果,我还鼓励他们配上音乐往微信里发音频,就连篇幅较长的《春江花月夜》也让孩子们诵读的韵味悠长,还有几个都能背下来了,真是让我兴奋不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擂台赛、诗词手抄报等。总之,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古诗词诵读环境。

一个学期的坚持,班级有了诗词文化的氛围,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诵读也让我和孩子们慢慢理解了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情操得以熏陶,审美情趣得以提升,下个学期,对诗词的诵读我们还会坚持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9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浓等。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而且还在于熟悉。”可以说,学习古诗词,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方能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

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要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底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积累下的古诗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所以古诗词记诵一定要抛开功利性的目的,而要长久记忆,深入内心。这就需要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在教学古诗词时,首先应该清楚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要想记准、记牢、记久古诗词,必须不断“温故”,“学而时习之”。古诗词的记诵,理解应贯穿在一段时间,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期,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诵读,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样,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

(三)反对死记硬背,加强理解、阅读和积累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则记忆内容更准确,记忆时间更长。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就盲目背诵,一方面机械记忆,不易记;另方面学生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另外,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见得多应该

是重要原因。因此,除课文外,教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

(四)详细书写作者简介,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古代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时,不应介绍只是空洞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更应关注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经历和创作风格等。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更深层次地走近作者,不只见古诗词的“骨头”,更要见其“血肉”。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要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把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融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最终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尽管可以采用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可作名词,意为“长度”,例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其中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也许,这样梳理归纳以后,学生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教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比如,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编成几句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巧记。

此外,学会鉴赏古诗词,古诗词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提供了绝佳的教育素材。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总之,古诗词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执教者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古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第五篇:古诗词读后感

在最近的这些天里,我学习了许多古诗词,其中有婉转动人的《洛神赋》,有雄浑壮阔的《离骚》;由毛泽东震撼人心的《满江红·与郭沫若同志》,也有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古诗词读后感。

然而,其中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屈原的《离骚》了。在一千多字的长篇史诗中,屈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受尽屈辱,流离失所,却依彭咸之遗则,为了使国君醒悟,屈原不顾谗言咒骂,毅然站在了皇帝的面前。

在充满变诈与残酷的仕途生涯中,屈原坚决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为了国家存亡,虽身处高位,却不畏生死,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怀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崇高思想,坚持到了最后。

《离骚》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屈原对国家的热爱,也写出了屈原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体现出了屈原深深的人格魅力,读后感《古诗词读后感》。同时《离骚》也是中国诗词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离骚》只是屈原诗词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类似《天问》,《九歌》都是诗中经典,这不仅是对诗词巧妙的体现,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

诗词不但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能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多读古诗词,细细品味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下载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的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1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当自己为人师母并渐渐老去,那些年曾烂熟于心的古诗词也觉得无比生硬。退去了当年的无知,经......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诗意在心,毋须远行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初识于丹老师,还得益于高中语文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观看的百家讲坛,印象最深刻的得是她讲解的《论语》了。《论语》我们......

    《一生最爱古诗词》读后感

    《一生最爱古诗词》读后感-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爱情原创: 李林玉 赣南师院科院文法系团总支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人们说不清道不尽的东西,爱情诗也成为了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话题。......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一)孙唱今天的春节期间,央视的一档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这档节目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一时间神州大地似乎都被诗意所沁透。是啊,诗意原本就写在中国人的基因......

    古诗词心得体会(共5篇)

    古典诗词心得体会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

    《中国古诗词分类解读》——读后感

    《中国古诗词分类解读》——读后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就这样爱上古诗词成为了一个始端,古诗词牵引着我的感情。看到如今的学生连古诗词都不会背,或亦为了考试,方......

    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3月10日,我参加了古诗词教学的听课以及培训活动,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

    最新低年级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最新低年级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最新低年级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