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品味>读后感
与这本书结缘是在那次上伊立信鱼子酱疗程的课堂上,琳娜老师告诉我,有一本书描写了世界上最好的鱼子酱,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就是彼得·梅尔写的<有关品味>,真是一本教人大开眼界的书,<有关品味>读后感。书中描写了许多贵族的享受之道(有钱有闲才称之为贵族,有钱没闲的应该叫暴发户)。我现在才看到一半,因为本人看书的时间有限,而且看书又很慢。但是这一半就让我忍不住想发表下读后感,因为这世界上不管什么东西都能成为行业里的NO.1,而且要有品味的人才能享受到高品质东西带来的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快乐。书中描写了世界上最好的草帽是巴拿马草帽,它可以折成一颗小球,再重新展开来,也绝对不会留下一丝折痕,这是一种什么草啊;还有又暖又轻又柔软到你看到就忍不住想摸一下的喀什米尔羊毛,它贵在稀少,要先抓到喀什米尔山羊,用手耙把山羊柔软的里毛梳出来,一次只得若干盎司左右的羊毛(1盎司=28.349523125克),再经整理,分出灰色的毛,褐色的毛,白色的毛等等,这一整理又少掉一半,而且这工作听来简单,但至少需要5年的训练才做得来,像我这种怕冷又讨厌束缚的人最需要这么件毛衣了(开始幻想中);当看到订制1300美元的鞋子这一章感触最深,首先当作者走进店,“主办使”那双眼睛不由自主就是会朝下瞟一瞟,打量一下他的鞋子(让我想起,我一见到人就打量她的皮肤与身材,职业病吗?)他会在你面前跪了下去,以缓慢的动作,几乎像是无限爱怜般,沿着你两只脚丫子的外缘,在空白的纸面上勾画你的脚型,读后感《<有关品味>读后感》。没有一道皱折,没有一处凹凸不平的地方,会漏掉没记录下来。脚型图画好之后,便可以开始测量你的脚了。脚背的厚度,脚跟的弧度,露骨部位的轮廓和斜度。他们甚至还要问你,你的脚趾甲一般都留这么长吗?(专业就是体现在细节呐,从每一处细节都能看出这师傅一定非常的爱这个行业);还有贴心的康诺旅馆,一群彬彬有礼、训练有素、笑脸迎人的人,这种备受礼遇的荣宠服务才真正值得花钱呐。还有如何辨别地道的雪茄,如何喝麦芽威士忌、出差开私人喷气式飞机等等等。虽然书里描写的金钱买得到(与买不到)的快乐估计中国也极少数人能享受到吧,但至少让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让我有追求的方向,想象的灵感...好书。
第二篇:品味奢华读后感
理工院物理系09级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危险的愉悦》读后感
最初看到书名的时候,颇为“纵乐”一词所迷惑。甚至误以为本书要讨论一些纸醉金迷的现象。同一个pleasure,在另一本海外中国研究著作里面被翻译成“愉悦”(《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我个人以为“纵乐”似含有贬义,据原文的解释,这本书,这是一部关于商业在明代社会所起作用的书:财富所带来的快乐和这一快乐所触发的困惑"。英文版作者序)由财富所带来的pleasures,例如旅行之乐,阅读之乐等等,恐怕不能理解为纵乐吧。(下文仍沿用“纵乐”的翻译,但要注意其局限性)
这本书要怎样表现 谁 的“纵乐”的“困惑”呢?
带我们进入大明王朝的四季之旅的总导游人是一个叫做张涛的地方官,作者开篇表明自己将站在张涛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虽然冬春夏秋之景各有专人导游,这些人对于商业与社会秩序风气之间关系的态度并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
总体来说,我个人以为,上述问题似乎化为这样的关系:
谁--以张涛为代表的农本思想者;“纵乐”--对于伴随着工商业兴盛而的以时尚流动等为特征的商业文化;“困惑”—以农为本的儒家文化价值体系,如何接纳商业冲击之下所带来的社会意识与社会行为的变化。
除此以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一套谁 的“纵乐”的“困惑”的表达式,即 谁-商人(特别是以徽州商人为代表);“纵乐”-购买土地,购买奢侈品(特别是标明绅士审美趣味的奢侈品)以及享受其他时尚;“困惑”-如何为国家、为绅士阶层认同(如商人家庭出身者为商业的辩护);还有一个,或许大家觉得勉强的,即谁-著者;“纵乐”—孕育着商业文化的商业经济;“困惑”-商业发展与明代兴衰的关系。
在明朝之夏里,作者详细描述了商人与绅士各自的调适历程。
商人与绅士有一个互动的作用。例如,商人印刷书籍,一方面使得经典广泛普及,大量私人藏书有了技术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为普通个人书写提供了公开的机会。士人可以将自己的文字结集出版,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流传于世。除了精神文化之外,士人们也同样享受到商业所提供的种种便利之处。而士人则通过对诸如奢侈品等表明身份地位的事物高下区别介绍,为商人提供了绅士生活趣味的标准,士人所创作的书画等艺术作品更是可以卖给有需求的商人换来雪花白银。
与此同时,商人与绅士们也要化解各自的心结:商人们想的是如何为当地的绅士层所容纳,而绅士们则显得更要难过---他们要理顺自儒学中农本意识与商业现实的落差。
这种调适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作者切入了核心问题----明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明代后期中国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这并不是说中国在产生资本主义上“失败”了,而是说,它创造了其他别的东西:一个广泛的市场经济。它利用国家家同通讯网络打开了与地方经济的联系,在一定地区内将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组织到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中来,却没有瓦解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村家庭;重新组织了消费模式,却没有将生产和消费完全分离。它在缓慢但是必定地向士绅社会发展,通过消除儒家思想对商业的蔑视,到清代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精英阶层利益的双重保障体系。但是,这并不是欧洲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中国在形成一个“儒商”的“资本主义”。不知道大家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会联想到那些研究著作?
我想到了《白银资本》《大分流》----商品贸易的全球化----开篇所象征的那样,明代商业文化的变化具有一个全球的大背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川宗教》-----对于宗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的关系的探讨,似乎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前两本书讨论了宗教伦理是如何孕育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环境,而这本书则是探讨在工商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阶层的是如何调适的。可谓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早在几年前,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一书作为女权主义研究的革命性成果,剧烈地冲击了人类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使人们看到了在看似私密的“性”与公众的政治之间竟然存在着如此复杂的权力关系;而以直接出卖自己的“性”——或者说身体——为生的娼妓则毫无疑问地与国家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学者贺萧集十多年心血所完成的《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运用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大量翔实的资料,其深刻的洞察力加上翻译者晓畅的文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近代上海娼妓生活的生动图景,并探讨了娼妓问题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等等之间的复杂关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
作为社会下层群体的娼妓大多数处于“沉默”状态,因此,对她们的研究目的就不是要恢复她们的“原声”,而是考察那些关于娼妓的话语、讨论娼妓的群体各自所怀有的目的以及对娼妓的不同态度反映出社会变迁以及其中的权力结构关系。
对娼妓的态度以及妓女对自身的看法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舆论对她们特别是对高等妓女带有着窥探式的好奇和关注,即使有负面报道,但也并没有把她们看作社会的另类;而娼妓本身特别是高等妓女从她们的这种生活中甚至还能体会到某些快乐,可是说这时她们对自己的身份是认同的。而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有关牺牲品和危险的性交易的调子逐渐升温,到了四十年代几乎全部淹没了“愉悦的声音”,成为“中国的危机这个大叙述中的一部分”1,借“女人处于危境”来表达民族国家的危机,甚至对性病的讨论都充满着诸如“进攻”“对有机体的入侵”“身体抵抗力”这样的军事术语。2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讨论者们越发将妓女现象与国家贫弱联系起来,同时又出现晚明时期贞烈女性的回忆以激发男人们的斗志。而妓女自身也并非无动于衷,甚至有的妓院也发起“抵制日货”的行动。娼妓与国家最为明显的权力关系体现在建国以后。共产党为显示自己的执政能力、加强对国家的控制,把“拯救”娼妓作为重大事务,把妓女“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国家走向现代化和文明进步的标志。然而80年代的改革开放却使已消失几十年的娼妓问题“死灰复燃”,对娼妓问题的争论反映出现代化改革者的矛盾,而“对她们的描写和刻画深深卷入了有关中国前途的大对话”,3而很多妓女不再同意50年代认为妓女的“受压迫的牺牲品”的话语,对物质利益的追逐成为这个时代理所当然的选择,同时性及其载体女人逐渐也被商品化了。
纵观全书我们看到,有关娼妓问题的各种声音无不与当时的民族国家背景紧密相连,针对娼妓制定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无不体现了某一群体企图通过对“性”这一关乎人类及社会问题的控制来达到其对政治权力的操控。贺萧以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社会性别等多个视角来展现和透析娼妓与国家之间这段复杂的历史,是现实与历史的对话,是作者引领读者对逝去的无声岁月的重构、想象和回忆,对思考今天中国性场域中的一些问题更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第三篇:《品味咖啡香》读后感
《品味咖啡香》读后感
《品味咖啡香》是一本解读星巴克的市场营销、管理类读物。它从多个方面解读了星巴克的成功。而这些方面正是星巴克成功的关键,下面我从其中的五个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第一,创业
首先从星巴克的创业讲起,在创业初期时,星巴克把自己的竞争地位放在行业的补缺者位置上,并制定了差异化特色经营的策略,在美国开设了欧式的咖啡店。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星巴克将目标顾客定位在既注重生活情趣又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的白领阶层。从细分市场的选择与定位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星巴克定位的主要消费者定位为“白领阶层”,价格定位则是“大多数人承担得起的奢侈品”。这样明确的定位使‘星巴克’这个品牌的企业形象、产品特征在消费者心中非常鲜明。
在产品策略的选择上,星巴克推出创新型的核心产品‘卡布奇诺’咖啡,在服务上引入预付卡、提供无限宽带等服务。这些在扩张过程中,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为星巴克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第二,全球攻略
当星巴克在美国站稳市场后,它开始了向全球的扩展。它利用了宏观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消费者的消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对不同的市场制定了不同的策略。
星巴克的定位是“舒适的第三空间”,它在进驻中国台湾时,根据台湾人生活节奏快,人们把速溶咖啡带到办公室冲泡的特点,星巴克提出的宣传语是“在工休时间,到我们这里来喝一杯香浓的咖啡,享受一下这里中西合璧的文化气息”。然而在向欧洲市场进军的时候,星巴克注意到欧洲人一向把咖啡是为艺术,对咖啡的味道非常挑剔的特点,选择了对咖啡口味并不十分苛求的英国作为第一站。对与习惯喝茶的英国人,它将宣传语定位为“下午咖啡和下午茶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茶和咖啡并举会使英国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星巴克进驻英国一年以后,英国首次出现了“下午咖啡(afternoon coffee)”这个词。这种根绝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差异化宣传的策略,帮助星巴克更好的进驻到了世界的不同地区。
第三,选址
星巴克对咖啡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市场细分,并有效的评估了细分的市场。星巴克根据目标顾客,对市场进行了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和行业细分。它的店面大多选择在商业黄金地段的临街首层店铺或白领相对集中的写字楼密集区。在决定在一个地区开店前,会有专人对该地区的人流、客流和客源进行分析测算。1989年,星巴克聘请了杰出的经纪人兹拉希(Yves Mizrahi)担任不动产部门的副经理,专门负责新店选址。
对于市场宣传,星巴克摒弃了企业一贯的广告宣传模式,而是采用集中开店的策略,在主要购物场所密集开设连锁店来提高自己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这样的开店模式虽然有可能减少单店的营业额,却有助于树立品牌,是普通人对星巴克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而且更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在店面的装修上,星巴克有一套店面设计标准,既确保每一家店在大体上符合一致性的要求,同时又有所不同,以保证店面设计的新鲜感,为消费提供舒适放松的休闲空间。从星巴克的店面装修特点上,我们不难分析出,星巴克在全球化的经营战略选择上,采用的是混合策略,即在保持一定的全球化统一性又加入一定的本土化特点。在很好的保留了美国文化传统感的同时,又使星巴克能够更好的融入于本土。如果从产品策略的角度看,这样的店面装修也与星巴克品牌理念中的“营造舒适的第三空间”保持了一致性。星巴克是以价值理念为品牌定位的企业,这样的做法帮助其深化了企业的品牌个性、文化及价值的内涵。
第四,创新策略
星巴克的总裁霍华德 舒尔兹说:“虽然咖啡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但是我相信IT界推陈出新的策略放之四海而皆准。今天你虽然是咖啡界的龙头,但如果明天有人先发出下一代新产品,你就得退居二线。我目前要做的就是确保星巴克能抢先一步,推陈出新。”
星巴克正在逐步由原来的“提供咖啡服务的公司”逐渐转变为“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它根据口味、消费时尚、节气时令等变化,在主力产品上推出一列的创新产品。1995年夏天,推出冰品卡布奇诺。1996年,与百事可乐公司合作,研发瓶装卡布奇诺。他们还专门投资数百万美元建立“科技应用中心”专门用于产品开发。
第五,公民形象
在星巴克创建初期,1987---1992年舒尔兹把这段时间称作“塑造雏形阶段”。这一阶段,星巴克逐步演化成美国文化的代言人,它不仅注重品质管理,营造咖啡店的气氛,还投入巨资构建员工健康保险方案,无偿地使每个员工都成为公司的股东,聘请优秀人才等。
星巴克十分注意企业形象的树立。它注重与咖啡店所在小区的联系。主要聘用当地小区的人员,同时为小区做公益事业服务,如志愿服务、现金捐赠和奖学金等方式帮助当地社区的发展。星巴克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当地居民逐渐把星巴克看作自己小区的一部分。从星巴克的这一行为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营销管理理念是现在非常超前的事业关联营销观念。这种注重维护与消费者的营销理念,帮助星巴克在吸引新顾客的同时留住了现有老顾客,通过对‘漏桶理论’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营销理念实质上帮助星巴克节约了营销成本
最后,我从市场营销的4c组合对我从书中所读到的星巴克管理观念进行一下总结。1.consumer wants and needs,在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方面,星巴克做到了发掘顾客的潜在消费需求,如冰品卡布奇诺咖啡。
2.cost to satisfy the wants and needs,在满足成本方面,星巴克购进的咖啡豆多为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优质咖啡豆,在满足消费者对咖啡品质要求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3.convenience to buy,在购买的方便性上,星巴克做到了极致,他们甚至会在街的两边开设两家相对的店。而且,他们选择的店面也大多在购物区或人流集中的地区的首层,从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
4.communication,在沟通上,星巴克提供了最近距离的贴心服务,同时他们将公益活动深入社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星巴克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加强了沟通。星巴克的市场营销,是当今世界上非常成功的企业之一。通过读一本书,能够了解到的星巴克毕竟只是它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还会关注于星巴克的市场营销及管理,希望能够了解到更过的内容。
第四篇:《鲁冰花开》读后感:品味童年
《鲁冰花开》读后感:品味童年
《鲁冰花开》是鲁冰老师的一本充满童话韵味的作品。书中的小水滴让读者明显感受到作者儿时的影子。这是一本为学龄前儿童而写的文学读物,文字清新、浅显、轻盈、甚至带着乡村雨过天晴的泥土味。书中的小主人公小水滴的一个明显的年龄节点就是岁。
在这个岁小孩的眼睛里,充满着对这个大自然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爱。到处都是鲜花,各种各样的:牡丹、石榴、莲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山茶花、水仙花、梅花… 并且,每一种花都是有花的灵魂-花神,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留下来众多的诗词歌赋,陶冶着孩子的心灵。有花也有草,有甘草、艾草、麦瓶草、萝藦…
这些花草都有自己的名字,漂亮优雅的、土里土气的…但小男孩用全身心的爱在和这些花草进行灵魂的交流。除了花草植物,还有很多动物,还有诗歌、童话,而且包含这大自然里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类似儿歌的方式告诉小孩子“二十四节气歌”,还有农村生活的具体烙印:围粮囤、打月饼、烙煎饼…阅读时会让成人也穿越时空回到那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儿童时代。不但如此,书中也给孩子们渗透了“孝”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是通过讲故事—二十四孝。
俗语是更加形象有趣的文字,书中到处都有乡村生活的各种俗语,比如描绘小水滴的姑父长得又瘦又高,用“比竹竿多两只耳朵”,真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这样的文字又怎能不让小朋友喜欢呢?
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忘掉身边的琐事,让思绪回到儿时,听燕子说话,和小狗追逐,让河边春天的柳枝那鹅黄色烟雾重新沁入脑海,多么让人陶醉的童年!
第五篇:快乐工作 品味幸福读后感范文
快乐工作 品味幸福
读《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有感 一眨眼从教已经十四年了,从一个不满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到已过而立的儒雅男士,从当年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安于现状,从当初对这份工作的满腔热情到现在的枯燥乏味,我常常迷惑,为什么工作中感觉快乐越来越少,教师的幸福到底在哪里?
暑假里,根据学校推荐,我阅读了雷玲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这本书,感触颇多,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对照自己和部分教师现在的工作和心理状态,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使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心灵鸡汤。
一、做一个有梦想、心态积极的教师。
工作强度大,考核升学压力大,评职称不易,家长要求高,学生难教……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便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前提条件。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面对事情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事情的成败。当我们满怀梦想,把自己看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走向成功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常见的弱点就是他们认为自己不想成功或不会成功,久而久之,他们就变成了失败者。
回想自己,现在的心态不就是一种消极不想成功的心态吗,而工
作中的许多事情,往往还没干,自己就退缩了,因为自己潜意识里有一种不想付出代价的心理,有一种认为自己不会成功的心理暗示,而当自己被逼迫着真正做完这项工作后,而且往往结果也不错时,才会想,原来做这项工作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原来自己可以成功。所以,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可以成功。
二、做一个情感丰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如果每位教师在对孩子教育时能先想这样一句话,那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会成为一个用爱心去尊重、理解、关爱和宽容每一个孩子的。这方面自己以前做的确实不够,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和感受去处理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他们的心理会想些什么,我的简单粗暴的一句话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多少伤害,这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啊。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常常这样反思:我是否真心关爱学生?我是否真诚对待学生?我是否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每天中午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吃饭,问他们吃饱了没有?在对一些智力条件差的学生时,我会更耐心更慢速度的讲解,尽量给他们多一些鼓励,我能从孩子们的眼里看到他们在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着老师。
三、做一个乐于研究、有学识的教师。
现在想想师范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其实用在教学上是微不足道的,更多的是要自己不断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你自身学识的提高对你的工作质量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就要勤读书,教师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教师为学贵在研究,在学习中研究,在学习中做学问,认真谦虚,相互交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要读四类书,一是教材教辅书。二是教育名著。三是人文社科。四是名人传记。想想自己,平时只是满足于一本教材几本练习册,很少研读教育经典,对教育理论知识的钻研很少,造成的结果是解决问题没有理论支持,只是一种随性的处理。所以,现在我处理问题时,尽量先思考,教育理论上是怎么说的,好的老师会怎么做?三思而后行,效果就不一样了。今后自己还是要多读经典多读理论著作,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从一个教书匠尽快成长为一个研究型学术型老师。
四、做一个善于沟通、心怀宽广的教师。
一个精神充实的教师才会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当烦重的工作让自己感觉喘不气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减减压,做一些自己的爱好,音乐,旅游,读书,体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当你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妨找知心朋友小聚一下,疏解心中的忧愁;当自己对领导的做法有抵触情绪时,不要正面冲突,不如真诚的与领导沟通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你与同事发生争执时,静下心来,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相信真诚一定会换来相互的理解。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沟通是最重要的,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你就一定会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教师的工作不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似的牺牲,而要变成一种享受;不是索然无味机械式的重复,而要变成一种
创造;不仅仅只作为谋生的手段,而要更注重生活本身。在这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中,我要去寻找、品味、享受幸福的美!
观水二中倪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