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了解家乡红色历史,学习党的发展历程
一直想找一本讲述共产党诞生的书,根据同学的推荐,我找到了《红色的起点》这本书。
叶永烈所著的这本书,是他的“红色三部曲”之一,这本书以亲切朴实的笔触,让我理清了党的创建史的复杂脉络,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前奏,酝酿,响应,聚首,成立到锤炼的全过程。
全书的一开头就详细地讲述了关于重新寻找党的一大会址的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到党初期建设的不易,“—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虽历经种种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
读了这本书深刻感到历史是真实而严肃的,容不得虚拟和假设。想要更好的走下去,必须不断审视走过的路程,对以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如今党达到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因为党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装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这种精神正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迎接更光明的中国!
平鲁革命历程及改革开放史
我的家乡平鲁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位于晋西北边陲,北接内蒙,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
经过俩个多小时的车程,我终于来到了绥蒙军区历史纪念地。绥蒙军区是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它的前身是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塞北军分区。1938年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派出了以李井泉为司令员、姚喆为参谋长的部队开赴绥远,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距今整整80年。绥蒙军区在平鲁战斗和生活的历史就是其中光彩的一页。80多年前,八路军120师在贺龙师长的带领下,挺进晋西北,创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曾经在平鲁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团结民众,英勇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绥蒙军区司令部从1947年3月到1948年7月,平鲁区窝窝会村驻扎近一年半。绥蒙军区在平鲁驻扎期间,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发生了许多生动感人、可歌可泣的事迹。
1978年后,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晋北大地上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的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访美期间,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达成共识,在平鲁缔造了国内第一个、也是全国最大的中美合资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打开了中国长期冰封的对外开放之门,孕育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
如今,这座曾经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依然充满生机,气势恢宏。重型卡车如繁星点缀、有序穿梭于巨大“天坑”周边,巨械挥臂、机声隆隆,滚滚乌金正不断输出,支撑了全国能源需求。拥有三座特大型露天矿井,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源回收率最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露井联采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晋北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如今,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家乡依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弘扬老区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这句话也需要我们久久铭记在心,相信未来,家乡一定可以谱写更大的辉煌。
参观李林烈士陵园
在我的家乡平鲁,一个绕不开的人就是李林。
李林(1915年11月15日-1940年4月26日),原名李秀若,女。1933年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革命,参与创建雁北革命根据地,抗击日军。1940年4月26日牺牲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09年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可以说,我自上学起就被李林的抗日故事所教育。更重要的是,我高中正毕业于李林中学,它正是平鲁区为纪念李林烈士,而成立的一所学校。
而今天,我怀着敬仰来到李林烈士陵园,再次感受先辈们浴血奋斗,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一进入陵园,虽然阳光明媚,但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
人感受到的历史的沉重与空气中的肃穆气息。
越走就越被周围庄严的环境所感染,脑海中浮现中老一辈革命战士在街巷中,在山头上,在大河边,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与日寇殊死拼搏,虽然死伤无数,大家流离失所,但正是像李林一样年轻的战士们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才有了新中国,才让我们这代人可以追逐更远的中国梦。走到碑下,读着碑上刻着的一个个烈士的名字,我不
禁产生久久地激动,千束鲜花也表达不了我们的敬意,只愿曾经的烈
士们能够安息!
走过烈士陵墓,悲凉,沉重,敬仰,感动,复杂的感觉在我的内心交织,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如此惨痛的过往却依然能在新时代绽放出
如此耀眼的光芒,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离开前,看着陵园内这这面飘扬的党旗,我的内心重新澎湃起来,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革命,浸染了祖国,红旗的飘展即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肯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身上肩负着复兴伟大祖国的重任,如今国家依然面临无数的挑战,正需要我们青年人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赤胆忠心的爱国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来,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阅读《红色的起点》(下)
今天终于读完了《红色的起点》这本书,合上书,建党时期的各种思潮影响下的诸色人物交错的展现在我的脑海中,中共“一大”的前前后后,而且作者在写完1921年前后的历史断层面狗,加了《锤炼》一章,叙述了中共一大代表的最终结局,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将建党初期生气勃勃的热血各色青年的历史做了完整交代。
“大学生不梦,中国何以梦”,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就应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这样国家才会昌盛,民族才会富强。这本书中,从《新青年》的“一枝独秀”,到蔡元培的“三顾茅庐”群贤毕至北京大学,到五四的呐喊,让全世界听见了来自中国的声音。《共产党》月刊,《中国共产党宣言》等不断涌现,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等许多等许多我之前从未听说的名字一次次映入眼帘,是我备受震惊。
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不需要担心战争,不需要担心未来。但是细想,这都是各个时期的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回眸历史,我们走过千山万水,如今,我们应放眼未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暴风骤雨。有矛盾也有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尽管形势的发展常常是变幻莫测,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突发事件还会随时向我们袭来,但我们到坚信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定能带领我们闯激流,绕险滩,把握中国革命的大方向,力挽狂澜,化险为夷,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彼岸。
参观平鲁博物馆
今天我和朋友一同来到我们当地的平鲁博物馆,想要再度感受革
命历史的痕迹。
一进博物馆,我们就径直来到二楼——平鲁革命斗争史展厅和民族英雄展厅。
走进平鲁革命斗争史展厅,仍可感受到当年战火硝烟的味道。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和立体场景模型,被置放在庄严肃穆的展厅内。透过这些场景,可以体会战火纷飞、艰苦卓绝。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了19个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平鲁地区,也为民族而义勇担当,建立起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朔州市平鲁地处背接内蒙,西隔黄河,和陕甘宁边区紧密相连,是抗日前线的前哨,也就是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前哨。它南通太原,也是日军侵华向南挺进的重要通道,显现出平鲁地理位置的重要,再加上平鲁地区是个丘陵地带,山高平地少,便于共产党八路军作战。灵活的作战方式、顽强地抵抗,不仅让平鲁打出了马鞍山伏击战、虎头山伏击战等多个漂亮的战役,也让平鲁区涌现出了一大批革
命烈士。
随后,我又来到了民族英雄李林展厅参观。
5年前,抗日民族女英雄、归国华侨李林,在老区平鲁为掩护队伍转移,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一队骑兵勇猛冲杀,舍身引敌,身负重伤寡不敌众后,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年仅24岁的生命。
当年贺龙元帅曾亲赠李林一把小八音手枪,并亲切地称赞她为“我们的女英雄”。那时的李林英姿飒爽,是一位手握双枪、跃马驰骋疆场的豪杰,日寇曾不惜悬赏5000元大洋捉拿她。李林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重庆的《新集日报》和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消息、唁电、纪念文章和评论,称赞李林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共中央妇工委、晋绥
分局还为她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走出展厅,我的内心却还沉浸在展厅内的一张张照片和立体场景模型中,再一次感叹革命斗争的艰难,躁动的心不禁平静下来,先辈们浴血奋斗,留下未来,留下残骸,吾辈也需努力。
寻访当地老党员,学习老党员的红色精神
今天,我跟随一个寻访老党员的志愿团队一起去拜访一位有着近60年党龄的基层老党员,并在其中担任摄像工作。
75岁朱先老人,1968年入党,老人坚定的说:“有党才有我,我要跟党走,听党话。”质朴的话语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人鼓励青年大学生们永远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
听老人回忆对入党时期的回忆,从老党员的言谈语语中深刻感受到他们对党的浓烈感情,虽然日子艰苦,但是是党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过上了幸福生活,感党恩,带动群众跟党走,共建和谐幸福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