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1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当这行文字映入眼帘时,不禁有些为之生笑,被窝和青春,这看似毫无关联的字眼被硬生生地牵扯到一起,不觉让我有那不忍抛之一旁的小心,这也许便是而后反复咀嚼那平淡却惊人的文字的原因。——-题记
青春是什么,翻开字典来找寻,上面解释到:“青年时期”。好易懂得四个字让我更加迷茫了,我唯一清楚的是,我知道在我的青年时期里,每天过着拷贝一下的生活,往往复复,循规蹈矩地生活着。如数学定理般枯燥无味,如开水划过舌尖般涩涩。
“春”是美好的,快乐的,积极的。偏偏在前面加上了“青”字,“青”在表示颜色时有三种解释:绿,蓝,黑。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青年生活就如这三种颜色,要么生机,要么沉郁,要么黯淡。而青春又是多么梦幻,多么向往的字眼,我们是一群骑着单车,穿越在青春道路上的无知少年,道路两旁繁盛的香樟投下斑驳深邃的暗影,在某一拐角处,我们匆匆而过,消失不见。我们的青春,像风一样,吹散了,飘远了。
有些人说小七他们的文字都是一个驺性,的确是华丽的文字,是浮饰的哀伤。也许是他们没有仔细斟酌那些深刻的文字,小七自己生活的空间是极其的严密,自己出不去,别人进不来。她的文字是对生活的向往,就像海子所写的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往往越是这样的文字就越是可怕。让人看了她的文章冥冥中有中窒息的感觉。表面上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但实际是却把生命最脆弱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本书里,我隐约间看到了小七的成长过程,也从只言片语中看到我自己的成长历程。我看到黄昏空荡的教室,打在黑板上的光晕中清楚的写着今天值日生的名字,空气浑浊泛滥廉价咖啡味高三的教室,昏昏欲睡的课堂上窗外的阴霾天色,以及远处高大乔木微微摇晃不定的姿态,华灯初上的时候,在教学楼顶看成群飞过的鸽子和日落,幻灭的云霞和微弱的光线,一黑板以黑板的习题看的眼睛发酸到眼眶中的液体?这样的过去,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在我的脑海中打下烙印的过去,滚烫的日子。不断地重温,重温那段时光,那时的艰难,那时细微的开心。一点点琐事,让我现在每每想起都是快乐和眷念。怀念校园的那一草一木,课桌上刻下的字迹,走廊里依稀还在的喧闹,办公室里面和老师围着讨论的欢笑?可我们终于要挥手告别从前,告别那群一起度过这段时光的朋友们。我们曾经是茫然的少年,在这样一条几乎每个人都要经过的路上,盲目的跟着走了上来,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坚忍和执着又会换来什么。也许大家心里会有一个模糊的影像,一个城市,亦或者一所学校,抑或一种生活?为了这些,我们隐忍的孤独的走过那条路,没有人可以帮我们,未来是我们自己的,路该怎么走,选择要怎么做,只能靠我们自己。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这样的话,不免会有所矛盾。最朴素的生活,何许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太过喜欢这句话,便把它刻在心间抬头便能看到。看完全书你就会觉的最朴素的生活在小七看来就是那样的艰难。每个人当时恨不得以头抢地的苦难,现在再去回想,也只能算人生行路的点缀,或许什么最后只能博自己一笑,然后掩面而去。
朴素的生活与遥远的梦想从字面上理解,前者对于作者来说很容易完成,而后者却需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但对于小七来说朴素的生活同样需要经过达到遥远梦想所走过的路才能达到。在开篇里,读到这样一句话:人间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想到林清玄的.文章,面有句讨论相同话题的文字: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骤然觉得大彻悟,发现什么叫做真理,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字的表达。人生如路,需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稻城是我走过的最荒凉的一段路,但可悲的是,它最接近人生。看她的文字,总有种切肤的疼痛感,夕阳柔美的云霞,湛蓝决绝的苍穹,学校篮球场挥汗如雨的男生,她走过,我正在经历。
很少闲下心来读一读那些年少时真切的文字,总觉得太过幼稚与无病呻吟,可是那些心情真的是切肤体验过的。羞于回首于原来的自我,但我们还是需要某些东西,去怀念,去记录,去灌输自己走过的路,感谢文字。所以我沉溺在那些有点虚假但又真是如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里。看歌舞升平日升暮落。我重新拾起如蜘蛛网般无头绪,有漏洞却又不免规整的青春,发现有什么在里面发出微弱的光。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的梦想吗?我差点把我心中最美的东西扔掉了。我牢牢地攥紧它,轻轻地擦拭它,让它发出更夺目的光彩。真的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来。渐渐穿上即使走路会痛也定要去穿的高跟鞋,渴望做女人的憧憬,就一直活在憧憬里。执着散文不放手,抱着小说不离眼,塞着耳机听着清新的女声,在远处欣赏暗恋者的背影。不曾得到时,它的时间变得完满,充沛,有未来,有理想。
文字本身已无须去评论,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情感条件下读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应该更多的去自省,不要再一直一直昂着头走下去,不知天高地厚,这也是所谓的对生命,对自我的畏惧。如果你在看完这本书后,定能回忆起自己当年桀骜的样子,再想想那些,只属于自己的哀伤,因为这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长大了。那是一种成长,一种走向成熟的成长。不再是那个以被窝为独家城堡的小孩,呆在里面会像呆在坟墓里慢慢腐化。走出来了,我大胆的走了出来,不顾一切的走出来,隐约间嗅到了阳光的味道,亮丽的景色,竟这样美好。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2每个周一下午的思修课看着老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的不断分离上嘴唇和下嘴唇,诺大的教室,倒数第三排的位子,我看不清她的脸和表情,甚至听不清她说的话。暗自庆幸有了这样的时间可以读书,虽然高中时买下的书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那份阅读的激情和对文字的狂热。一本并不厚的小说,从去年的九月份,到今年的六月份,足足九个月的时间,我才啃完。《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个命题是否正确我不知道,但是它确确实实给了我深深地震动。很久没有写东西的时候加上这么多的标点了,不加标点是读了安东尼后的后遗症,而这本书却不是安东尼那样温柔的一步步走入,它直接将我拉入曾经的回忆中,尽管刺痛无比,却仍是细细品味了曾经每一个如标点般繁琐而又毫发毕现的瞬间。我有跟随七堇年一同回味了一下我那和众人大抵相似却又有独到的刻骨铭心的青春。以一份我们大抵相似的心境去羡慕了一番,憧憬了一番,计划了一番,悲怆了一番,壮烈了一番,残酷了一番。
“两年前写这些回忆,可以写得滔滔不绝字字若泪。一年之前再写这样的回忆,就已经不再动容,生怕写成了矫情。而今再写这样的回忆,只剩下经过层层过滤之后印记深刻的很少一些人事了。”
“一岁岁长大,那些越年轻的事,越变得经不起重拾。
正所谓一种无处安放的拿捏不定。”
“我知道自己有过无限馥郁繁盛的生活,那是指尖流过的风,剧烈而且永不复回。最终渐渐暗淡下去,沉没进时光深处,陷入窒息。
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面对着电影结束之后升起的黑色字幕,”心里陡然一空,不知所措,“在过去那些浅薄无知的伤春悲秋之中,我写不下归期。”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这些,青春中,似曾相识。
然而,在这几天,也许不仅仅是这几天,和我心境最为相符的大概是:
“你的存在,是夜风遁走的回声。反复荡漾几次,终归永久的寂灭。”
“你曾经站在我生命之河的一岸,投下了深深地倒影,由此,那河流便有了趣致。但那终究只是一帧无形的幻象,当你离岸而去,幻象便消失了,但我的河流亦不会因此干涸止息,而这正好印证了你所说的,一切终归于寂灭的预言。你知道那不是我所愿。
但,那不是我所愿吗?”
是啊,的确只是幻象,只是我一人一厢情愿的幻想。我不能责怪,不能愤怒,甚至不能哭泣,因为这一切都是因果的报应,也是我咎由自取。曾经的伤害总会被加倍回报到自己的身上。我一成不变的践行者这个定理,古老的法则。是伤心了么?好像没有。是难过了么?好像有点。
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是思绪还是什么,是在不服气,还是受了伤。所有的情感似乎都不能表达。我的语言能力似乎退化了。还在固执的用言语解释沉默?不,不是沉默,却发不出声音。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我似乎掌控不了自己的思路了。但是却又异常清醒理智。我清楚自己的感情,我明白我所处的境遇,可我却不明白自己在纠结什么。
每一次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总有一种失落,就像是一场离别。我和七堇年一样,也和很多人一样,害怕离别,却又不得不面对离别。从1999年至今,让我说离别,我不舍。但是,怎么可能不离别,我们谁也不是谁的谁。更不是什么小说中美好的红颜蓝颜。我想,我大概是小清新看多了,才会把一切想的那么美好。现实往往会击碎一切不堪一击的美梦。我不想做浮云,却还是被风带走。其实,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我到底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你的,是好朋友,还是别的什么。我慌乱的镇定着。
不可能不在乎,十二三年的时光,你我一生又有几个呢。丢弃了,哪有那么容易啊。
暑假里一起吃饭,玩乐。军训时突兀而又温馨的电话。在这一年里,我们说了很多以前从未说过的话,也终于不再是见面连招呼也不敢打的陌路人,可不知怎么的就突然停了下来,好像是一根被拉了好长好久的橡皮筋,噗的一声,断裂了。弹到了我的手上,一道红红的痕迹,有点疼。不知道你呢。也许,本来就应该是寂静的没有交集与关联的。也许,这一年,只是个插曲。那么,我不会再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娱自乐。我也不会再把玩笑当做认真。最常用的手机里删除了你的电话号码,把你移出我特别好友的分组,改掉用我给你起的外号设置的联系人名字,用一切表面的工作把你当做是一个普通同学,一个没有发生那么多故事的普通同学。可我知道,这只是我自欺欺人的表现罢了。你说太过熟悉而没有话说了。太过熟悉,这四个字也许就是我想要的答案吧。
我不知道我这份莫名其妙的心情可以持续多久,也许接下来几天的学习、玩乐、吃吃喝喝、打打闹闹会让我忘了这个不愉快,也许我会倔强的说一句狠话以为就不会失落了,也许我在一个课间的间隙中也会因想到这个而郁郁,也许会有很多也许。
头一次诉说结束仍旧郁郁,头一次屡试不爽的方法出了差错,可是,我还是清楚自己的感觉,可是,为什么会因你而这么特别……
你驻进我的青春,又匆匆离去,我用青春封印了记忆,可最后还是不敌时光如剑,割裂一切。
也许,这就是我的报,我对你的伤害,你,如数奉还。
我没有理由,没有资格可以述说。我必须承受。
也必须说,再见。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3“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这是这本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透着决绝与凌烈。看着让人想到冬天雪地中隐隐露出的绿色叶片,在阳光下映着雪的光芒,叶片笔直,伸向天空的方向。
是谁说过,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成长,到二十岁这一段是情感的成长。我们的青春将是一段充满了热泪、过错、美好、遗憾、希望与绝望的珍贵岁月,它仿佛是唐古拉山上留下来的潺潺溪水,带着来自雪山最纯洁的希冀,奔流而下,道路是那样曲折坎坷,但它痛并快乐地经受着沿途上的一切震颤。
七堇年在自序里写:“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诉说的话。”这多少让我们觉得熟悉,我们也已经开始每晚与作业战斗,在腥风血雨中常常被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但总会在第二天视死如归地奔赴战场。
《花朵之蓝》里是一首美丽的骊歌,一场又一场的离别让七堇年感慨:“这就是成长吗?像一页页翻书的感觉。”她在那个夜晚与最好的朋友十禾拥抱,那一刹那让她觉得回到初见,怀里拥着的仍是那个桀骜的如矢车菊般主杆欣长的女孩,却不得不立即转身再见;她背着硕大的旅行包和母亲道别,恍惚中遇见母亲的苍老,让她狼狈逃遁;她在火车启动前望着来送行的朋友的身影,却又在火车启动时低下头来不让他们看到脸,只是伸出告别的手,压在玻璃窗上——平面的透明的离殇。然而她又在陌生的城市里邂逅了多年不见的熟悉面孔。我读到这里时忍不住翻开了我的同学录,在那里面尽是玩世不恭的言语显示出他们对这场离别丝毫不在乎的态度,但我却认为那是他们执意用快乐祭奠悲伤,为流逝的往昔与未知的来日作一个美好的注脚,那是一种希冀。张晓娴说:“每个年代都有一支骊歌,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支唱起来会流泪、听到也会伤感的骊歌。”我已尝过那支骊歌,所以我知道如今的相逢是一种缘份,我会珍惜。
《春别》里有一幕场景让我迷恋:“金黄色的阳光被教室的窗棂切割成规则的形状,撒落在贴满了标准答案和高考信息的白色墙壁上。知了的叫声被热风吹得一浪高过一浪,白衬衣在风扇的吹动下随翻动的试卷和书页一起不安分地鼓动着。”那是我们的校园中最美的风景。七堇年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奋斗着,而她的朋友青淮正流连在祖国的打好河山中,寄来一封又一封的明信片,却不写下只言片语,惟有最后一张写着:我不回来了。青淮的父母送她去国外留学,而七堇年只能留在教室,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过完高三。然而她已释然,她说:“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三,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阐释。如同一把最锋利的剑,唯有最滚烫的炉温和最惨烈的淬火才能铸就。”这句话竟成了我的又一股动力,我因此想到未来的路,也许不仅仅是高三,还有更多的炼狱等着我们,但我们一定可以走过,除非我们被死神带走,那些苦痛其实不经意间就充实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人生。后来七堇年循着明信片上的地址走过青淮曾走过的风景,却蓦然发现,自己找不到可以寄出明信片的那个人,即使有,那人也如候鸟般没有地址。这像不像是命运的戏弄呢?但若是我,我一定会在犹豫时寄给家,寄给我的父母,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青春里他们的身影最美丽。
这里面还有许多青春里或美丽或残酷或灿烂或疼痛的故事,收到一个七号桌球的礼物,花了七百多个夜晚写一封圆体字的信给一个男孩却得知他喜欢男生,不知城堡在梦中爱也在梦中的女孩等到了戒指断裂的那一天,还有伊加、曲和、康乔、叶笛……这段青春是饱满的,我们的也将如此。
“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隐忍平凡的外壳下,要像果实般有汁甜水蜜的肉,以及一颗坚硬闪亮的内核。这样的种子,才能在人间生根发芽,把一段富有情致的人生传奇流传下去。”
所以我决定照这本书中说的去做:“如果有不幸你要自己承担,安慰有时捉襟见肘,自己不坚强也要打得坚强。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举目无亲,我们没有资格难过,我们还能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我感受到我的青春正蓬勃地生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因为它的头上有灿烂的阳光。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4“很多很多个早上和好多好多个下午,青春在被窝里安葬……”。
很早就听说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部小说,一直没有机会阅读。近日,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书。自从翻开第一页,我就对它爱不释手。《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字一句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双眼,炙烤着我懒散的心。青春是人生最温暖的被窝,而被窝又是青春的坟墓,引人深思。
这部小说包括序在内共收录了19篇文章,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作者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为了忘却的纪念。作者堇年以此文记录了她对学习与生活的回忆,带着她固有的炼字方式展现出真挚的情感。
这部小说与作者的早年经历密切相关。她自幼学习绘画与钢琴近十年,中学时期便过了钢琴十级。在母亲的教鞭下学绘画、当大队长、当班长、上奥数班。她曾在高考前外语过GRE,并在清华自主招生复试的笔试中顺利通过,最后却在高考中意外败北,与清华失之交臂,进入天津外国语大学。高考失利后,由于内心沮丧难以发泄而踏上了旅途……
也许我们没有过此番经历,但我们却拥有同样的青春。往事不堪回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曾经的我们披荆斩棘,破釜沉舟,奋斗于高考一线,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考入理想的大学。待到真正步入大学后,忽然间发现我们开始迷茫了,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吗?渐渐的,许多同学失去了往日的斗志。他们错误地认为上大学只是为了换得一纸文凭,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即使到了大五也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他们早早地丧失了年轻人应有的激情与活力,整日得过且过,碌碌无为。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看看我们又是如何挥霍自己的青春的呢?
无数次的被闹钟惊醒,都觉得无比刺耳,狠狠的按下键,恨不得抓起它就往外面扔,然后继续在被窝里做着美梦。于是,我们从小学一直嘴里长念的“毅力”就这样不堪一击,粉碎于被窝之中。我们的青春也就这样被葬送在被窝之中。
然而,生活中又有多少无形的被窝呢?面对大学宽松的生活氛围,许多同学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他们打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旗号,穿梭于老师的视线之外。在无数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们守在电脑前打游戏,躺在床上看小说,牵着手享受着二人世界,三三两两相邀去购物……似乎这些事才是他们的主业,也许他们已经忘记了学习才是学生的天职。可曾想到,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可曾察觉,你们已经习惯了平庸,你们正在用父母的血汗钱铸造自己青春的坟墓。也许现在你们还可以依靠父母,但是父母终究会有老的一天,未来的路还得我们自己去走。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未来的路还很艰难。想想这些,你还能安心的躺在被窝里睡大觉吗?
我们的青春已在被窝里被埋葬了一半了,是该与被窝道别的时候了。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难道你还要在终点线落后吗?既然我们被岁月冠以一个温暖如花的名字——年轻人,所以哪怕是忧伤的泪流满面,青春依旧是我们可以炫耀的资本。还没有到只剩下回忆的年龄,我们仍然可以将人生书写的更加完美。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安放自己的青春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几组场景吧!
无数个晨曦微露的清晨,爱学习的同学们已在凛烈的寒风中站成了一道惊叹的风景。他们拿书的手比躲在被窝的更有力、更有劲。他们迎风的脸比盖在被窝下的更黝黑、更健康。他们跳动的心比葬在被窝下的更激昂、更活跃。
无数个阳光和煦的下午,奋斗的同学已在一桌一椅之间竖起一座惊奇的雕像。他们心中的志向比天还高,比海更深。
无数个灯光通明的夜晚,自习室里有他们好学的身影。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笔,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激情与活力。他们恪守自己的原则,履行自己的使命,勤奋好学,顽强拼搏。
无数个相互交替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当中有人忙于四六级,有人辅修第二学位,有人奔波于考研的战场。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带薪实习,让自己真正走出去。
——这才是青春真正的意义,也就是作者所追求的要有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梦想,即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如果你还在迷茫,如果你还在彷徨,那么就请你放开这一切。我坚信,只要你不放任自己,这世界根本没有人可以遗弃你。生命是一段美好的旅途,而青春又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我们不停地往前,不停地换上交通工具,就像生命中不断交错的人和事。虽然不知道最后会往什么地方去,但依然要充满信心的向前,总有一天会看到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沉默的羔羊!该醒醒了,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第二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青春正当年,且行且珍惜
很多很多个早上和很多很多个午后,把讨厌的闹铃关掉,然后青春埋葬在被窝里……最近读《青春是被窝的坟墓》,感触良多。青春是人生最温暖的被窝,而被窝又是青春的坟墓。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七堇年的首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为了忘却的纪念。作者堇年以此文记录了她对学习与生活的回忆,带着她固有的炼字方式展现出真挚的情感。这部小说与作者的早年经历密切相关。她自幼学习绘画与钢琴近十年,中学时期便过了钢琴十级。在母亲的教鞭下学绘画、当大队长、当班长、上奥数班。她曾在高考前外语过GRE,并在清华自主招生复试的笔试中顺利通过,最后却在高考中意外败北,与清华失之交臂,进入天津外国语大学。高考失利后,由于内心沮丧难以发泄而踏上了旅途……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这句话是《青春是被窝的坟墓》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看着它就让人想到冬天雪地中隐隐露出的绿色叶片,在阳光下映着雪的光芒,叶片笔直,伸向天空的方向。即使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也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梦想,虽然它很遥远,但它是支撑着我们走向远方的信念与理想。
七堇年在自序里写:“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诉说的话。”这多少让我们觉得熟悉,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高三时光,每晚与作业战斗,在腥风血雨中常常被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但总会在第二天视死如归地奔赴战场。是啊,那是我们人生艰难的时光,可它又是难忘的、可贵的。那个时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披荆斩棘,破釜沉舟,奋斗于高考一线,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考入理想的大学。一场又一场的离别让七堇年感慨:“这就是成长吗?像一页页翻书的感觉。”她在那个夜晚与最好的朋友十禾拥抱,那一刹那让她觉得回到初见,怀里拥着的仍是那个桀骜的如矢车菊般主杆欣长的女孩,却不得不立即转身再见;她背着硕大的旅行包和母亲道别,恍惚中遇见母亲的苍老,让她狼狈逃遁;她在火车启动前望着来送行的朋友的身影,却又在火车启动时低下头来不让他们看到脸,只是伸出告别的手,压在玻璃窗上——平面的透明的离殇。然而她又在陌生的城市里邂逅了多年不见的熟悉面孔。离别是一首感伤的歌,可是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免不了离别。我和七堇年有相似的感觉。现在上大学离开家,每次回来都感觉爸爸妈妈又添了几根白发,每次爸爸在车站送我,我都不敢回头,害怕一回头就泪眼婆娑。和父母如此,和同学朋友也是如此。我们各自奔向祖国的大好河山,只有寒暑假才能见上一面。甚至于有的朋友,我们已两年没来得及相聚。成长就意味着离别,所以且行且珍惜吧!
如果我们所在乎的相似,我们一定能有相似的感想。那个时候,我们最在乎的除了学业,还有理解与自由。七堇年都在书中一一向我们循循道来。在《远镇》中,她描写了母亲对她给予的厚望像大山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向往远方的生活,想逃离现实的欲望无比浓烈。在《薄奠》中,她运用了四年半以前、三年前的九月、两年前的愚人节、一年前的周末、半年前的暑假、一个星期以前、两个小时以前等时间副词,写出了她跟朋友之间的故事。像是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令我不禁在想,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因误会和不成熟错过了那些人。在《一束河流》中,她写下了在丽江沿途的风景。那是我们多么神往的地方。其实,我们真的很想走遍世界各地看不同的风景。
这里面还有许多青春里或美丽或残酷或灿烂或疼痛的故事:收到一个七号桌球的礼物,花了七百多个夜晚写一封圆体字的信给一个男孩却得知他喜欢男生;不知城堡在梦中爱也在梦中的女孩等到了戒指断裂的那一天;还有伊加、曲和、康乔、叶笛……这段青春是饱满的,我们的也将如此。
生命是一段美好的旅途,而青春又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我们不停地往前,不停地换上交通工具,就像生命中不断交错的人和事。虽然不知道最后会往什么地方去,但依然要充满信心的向前,总有一天会看到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第三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当这行文字映入眼帘时,不禁有些为之生笑,被窝和青春,这看似毫无关联的字眼被硬生生地牵扯到一起,不觉让我有那不忍抛之一旁的小心,这也许便是而后反复咀嚼那平淡却惊人的文字的原因。
-----题记
青春是什么,翻开字典来找寻,上面解释到:“青年时期”。好易懂得四个字让我更加迷茫了,我唯一清楚的是,我知道在我的青年时期里,每天过着拷贝一下的生活,往往复复,循规蹈矩地生活着。如数学定理般枯燥无味,如开水划过舌尖般涩涩。
“春”是美好的,快乐的,积极的。偏偏在前面加上了“青”字,“青”在表示颜色时有三种解释:绿,蓝,黑。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青年生活就如这三种颜色,要么生机,要么沉郁,要么黯淡。
而青春又是多么梦幻,多么向往的字眼,我们是一群骑着单车,穿越在青春道路上的无知少年,道路两旁繁盛的香樟投下斑驳深邃的暗影,在某一拐角处,我们匆匆而过,消失不见。我们的青春,像风一样,吹散了,飘远了。
有些人说小七他们的文字都是一个驺性,的确是华丽的文字,是浮饰的哀伤。也许是他们没有仔细斟酌那些深刻的文字,小七自己生活的空间是极其的严密,自己出不去,别人进不来。
她的文字是对生活的向往,就像海子所写的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往往越是这样的文字就越是可怕。让人看了她的文章冥冥中有中窒息的感觉。表面上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但实际是却把生命最脆弱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本书里,我隐约间看到了小七的成长过程,也从只言片语中看到我自己的成长历程。我看到黄昏空荡的教室,打在黑板上的光晕中清楚的写着今天值日生的名字,空气浑浊泛滥廉价咖啡味高三的教室,昏昏欲睡的课堂上窗外的阴霾天色,以及远处高大乔木微微摇晃不定的姿态,华灯初上的时候,在教学楼顶看成群飞过的鸽子和日落,幻灭的云霞和微弱的光线,一黑板以黑板的习题看的眼睛发酸到眼眶中的液体„„这样的过去,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在我的脑海中打下烙印的过去,滚烫的日子。
不断地重温,重温那段时光,那时的艰难,那时细微的开心。一点点琐事,让我现在每每想起都是快乐和眷念。
怀念校园的那一草一木,课桌上刻下的字迹,走廊里依稀还在的喧闹,办公室里面和老师围着讨论的欢笑„可我们终于要挥手告别从前,告别那群一起度过这段时光的朋友们。
我们曾经是茫然的少年,在这样一条几乎每个人都要经过的路上,盲目的跟着走了上来,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坚忍和执着又会换来什么。
也许大家心里会有一个模糊的影像,一个城市,亦或者一所学校,抑或一种生活„ 为了这些,我们隐忍的孤独的走过那条路,没有人可以帮我们,未来是我们自己的,路该怎么走,选择要怎么做,只能靠我们自己。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这样的话,不免会有所矛盾.最朴素的生活,何许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太过喜欢这句话,便把它刻在心间抬头便能看到。看完全书你就会觉的最朴素的生活在小七看来就是那样的艰难。每个人当时恨不得以头抢地的苦难,现在再去回想,也只能算人生行路的点缀,或许什么最后只能博自己一笑,然后掩面而去。
朴素的生活与遥远的梦想从字面上理解,前者对于作者来说很容易完成,而后者却需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但对于小七来说朴素的生活同样需要经过达到遥远梦想所走过的路才能达到。
在开篇里,读到这样一句话:人间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想到林清玄的文章,面有句讨论相同话题的文字: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骤然觉得大彻悟,发现什么叫做真理,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字的表达。人生如路,需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稻城是我走过的最荒凉的一段路,但可悲的是,它最接近人生。
看她的文字,总有种切肤的疼痛感,夕阳柔美的云霞,湛蓝决绝的苍穹,学校篮球场挥汗如雨的男生,她走过,我正在经历。
很少闲下心来读一读那些年少时真切的文字,总觉得太过幼稚与无病呻吟,可是那些心情真的是切肤体验过的。
羞于回首于原来的自我,但我们还是需要某些东西,去怀念,去记录,去灌输自己走过的路,感谢文字。所以我沉溺在那些有点虚假但又真是如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里。看歌舞升平日升暮落。
我重新拾起如蜘蛛网般无头绪,有漏洞却又不免规整的青春,发现有什么在里面发出微弱的光。
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的梦想吗?我差点把我心中最美的东西扔掉了。我牢牢地攥紧它,轻轻地擦拭它,让它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真的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来。渐渐穿上即使走路会痛也定要去穿的高跟鞋,渴望做女人的憧憬,就一直活在憧憬里。执着散文不放手,抱着小说不离眼,塞着耳机听着清新的女声,在远处欣赏暗恋者的背影。不曾得到时,它的时间变得完满,充沛,有未来,有理想。
文字本身已无须去评论,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情感条件下读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应该更多的去自省,不要再一直一直昂着头走下去,不知天高地厚,这也是所谓的对生命,对自我的畏惧。如果你在看完这本书后,定能回忆起自己当年桀骜的样子,再想想那些,只属于自己的哀伤,因为这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长大了。
那是一种成长,一种走向成熟的成长。不再是那个以被窝为独家城堡的小孩,呆在里面会像呆在坟墓里慢慢腐化。
走出来了,我大胆的走了出来,不顾一切的走出来,隐约间嗅到了阳光的味道,亮丽的景色,竟这样美好。
第四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1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当这行文字映入眼帘时,不禁有些为之生笑,被窝和青春,这看似毫无关联的字眼被硬生生地牵扯到一起,不觉让我有那不忍抛之一旁的小心,这也许便是而后反复咀嚼那平淡却惊人的文字的原因。——-题记
青春是什么,翻开字典来找寻,上面解释到:“青年时期”。好易懂得四个字让我更加迷茫了,我唯一清楚的是,我知道在我的青年时期里,每天过着拷贝一下的生活,往往复复,循规蹈矩地生活着。如数学定理般枯燥无味,如开水划过舌尖般涩涩。
“春”是美好的,快乐的,积极的。偏偏在前面加上了“青”字,“青”在表示颜色时有三种解释:绿,蓝,黑。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青年生活就如这三种颜色,要么生机,要么沉郁,要么黯淡。而青春又是多么梦幻,多么向往的字眼,我们是一群骑着单车,穿越在青春道路上的无知少年,道路两旁繁盛的香樟投下斑驳深邃的暗影,在某一拐角处,我们匆匆而过,消失不见。我们的青春,像风一样,吹散了,飘远了。
有些人说小七他们的文字都是一个驺性,的确是华丽的文字,是浮饰的哀伤。也许是他们没有仔细斟酌那些深刻的文字,小七自己生活的空间是极其的严密,自己出不去,别人进不来。她的文字是对生活的向往,就像海子所写的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往往越是这样的文字就越是可怕。让人看了她的文章冥冥中有中窒息的感觉。表面上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但实际是却把生命最脆弱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本书里,我隐约间看到了小七的成长过程,也从只言片语中看到我自己的成长历程。我看到黄昏空荡的教室,打在黑板上的光晕中清楚的写着今天值日生的名字,空气浑浊泛滥廉价咖啡味高三的教室,昏昏欲睡的课堂上窗外的阴霾天色,以及远处高大乔木微微摇晃不定的姿态,华灯初上的时候,在教学楼顶看成群飞过的鸽子和日落,幻灭的云霞和微弱的光线,一黑板以黑板的习题看的眼睛发酸到眼眶中的液体?这样的过去,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在我的脑海中打下烙印的过去,滚烫的日子。不断地重温,重温那段时光,那时的艰难,那时细微的开心。一点点琐事,让我现在每每想起都是快乐和眷念。怀念校园的那一草一木,课桌上刻下的字迹,走廊里依稀还在的喧闹,办公室里面和老师围着讨论的欢笑?可我们终于要挥手告别从前,告别那群一起度过这段时光的朋友们。我们曾经是茫然的少年,在这样一条几乎每个人都要经过的路上,盲目的跟着走了上来,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坚忍和执着又会换来什么。也许大家心里会有一个模糊的影像,一个城市,亦或者一所学校,抑或一种生活?为了这些,我们隐忍的孤独的走过那条路,没有人可以帮我们,未来是我们自己的,路该怎么走,选择要怎么做,只能靠我们自己。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这样的话,不免会有所矛盾。最朴素的生活,何许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太过喜欢这句话,便把它刻在心间抬头便能看到。看完全书你就会觉的最朴素的生活在小七看来就是那样的艰难。每个人当时恨不得以头抢地的苦难,现在再去回想,也只能算人生行路的点缀,或许什么最后只能博自己一笑,然后掩面而去。
朴素的生活与遥远的梦想从字面上理解,前者对于作者来说很容易完成,而后者却需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但对于小七来说朴素的生活同样需要经过达到遥远梦想所走过的路才能达到。在开篇里,读到这样一句话:人间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想到林清玄的文章,面有句讨论相同话题的文字: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骤然觉得大彻悟,发现什么叫做真理,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字的表达。人生如路,需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稻城是我走过的最荒凉的一段路,但可悲的是,它最接近人生。看她的文字,总有种切肤的疼痛感,夕阳柔美的云霞,湛蓝决绝的苍穹,学校篮球场挥汗如雨的男生,她走过,我正在经历。
很少闲下心来读一读那些年少时真切的文字,总觉得太过幼稚与无病呻吟,可是那些心情真的是切肤体验过的。羞于回首于原来的自我,但我们还是需要某些东西,去怀念,去记录,去灌输自己走过的路,感谢文字。所以我沉溺在那些有点虚假但又真是如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里。看歌舞升平日升暮落。我重新拾起如蜘蛛网般无头绪,有漏洞却又不免规整的青春,发现有什么在里面发出微弱的光。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的梦想吗?我差点把我心中最美的东西扔掉了。我牢牢地攥紧它,轻轻地擦拭它,让它发出更夺目的光彩。真的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来。渐渐穿上即使走路会痛也定要去穿的高跟鞋,渴望做女人的憧憬,就一直活在憧憬里。执着散文不放手,抱着小说不离眼,塞着耳机听着清新的女声,在远处欣赏暗恋者的背影。不曾得到时,它的时间变得完满,充沛,有未来,有理想。
文字本身已无须去评论,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情感条件下读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应该更多的去自省,不要再一直一直昂着头走下去,不知天高地厚,这也是所谓的对生命,对自我的畏惧。如果你在看完这本书后,定能回忆起自己当年桀骜的样子,再想想那些,只属于自己的哀伤,因为这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长大了。那是一种成长,一种走向成熟的成长。不再是那个以被窝为独家城堡的小孩,呆在里面会像呆在坟墓里慢慢腐化。走出来了,我大胆的走了出来,不顾一切的走出来,隐约间嗅到了阳光的味道,亮丽的景色,竟这样美好。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2
每个周一下午的思修课看着老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的不断分离上嘴唇和下嘴唇,诺大的教室,倒数第三排的位子,我看不清她的脸和表情,甚至听不清她说的话。暗自庆幸有了这样的时间可以读书,虽然高中时买下的书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那份阅读的激情和对文字的狂热。一本并不厚的小说,从去年的九月份,到今年的六月份,足足九个月的时间,我才啃完。《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个命题是否正确我不知道,但是它确确实实给了我深深地震动。很久没有写东西的时候加上这么多的标点了,不加标点是读了安东尼后的后遗症,而这本书却不是安东尼那样温柔的一步步走入,它直接将我拉入曾经的回忆中,尽管刺痛无比,却仍是细细品味了曾经每一个如标点般繁琐而又毫发毕现的瞬间。我有跟随七堇年一同回味了一下我那和众人大抵相似却又有独到的刻骨铭心的青春。以一份我们大抵相似的心境去羡慕了一番,憧憬了一番,计划了一番,悲怆了一番,壮烈了一番,残酷了一番。
“两年前写这些回忆,可以写得滔滔不绝字字若泪。一年之前再写这样的回忆,就已经不再动容,生怕写成了矫情。而今再写这样的回忆,只剩下经过层层过滤之后印记深刻的很少一些人事了。”
“一岁岁长大,那些越年轻的事,越变得经不起重拾。
正所谓一种无处安放的拿捏不定。”
“我知道自己有过无限馥郁繁盛的生活,那是指尖流过的风,剧烈而且永不复回。最终渐渐暗淡下去,沉没进时光深处,陷入窒息。
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面对着电影结束之后升起的黑色字幕,”心里陡然一空,不知所措,“在过去那些浅薄无知的伤春悲秋之中,我写不下归期。”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这些,青春中,似曾相识。
然而,在这几天,也许不仅仅是这几天,和我心境最为相符的大概是:
“你的存在,是夜风遁走的回声。反复荡漾几次,终归永久的寂灭。”
“你曾经站在我生命之河的一岸,投下了深深地倒影,由此,那河流便有了趣致。但那终究只是一帧无形的幻象,当你离岸而去,幻象便消失了,但我的河流亦不会因此干涸止息,而这正好印证了你所说的,一切终归于寂灭的预言。你知道那不是我所愿。
但,那不是我所愿吗?”
是啊,的确只是幻象,只是我一人一厢情愿的幻想。我不能责怪,不能愤怒,甚至不能哭泣,因为这一切都是因果的报应,也是我咎由自取。曾经的伤害总会被加倍回报到自己的身上。我一成不变的践行者这个定理,古老的法则。是伤心了么?好像没有。是难过了么?好像有点。
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是思绪还是什么,是在不服气,还是受了伤。所有的情感似乎都不能表达。我的语言能力似乎退化了。还在固执的用言语解释沉默?不,不是沉默,却发不出声音。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我似乎掌控不了自己的思路了。但是却又异常清醒理智。我清楚自己的感情,我明白我所处的境遇,可我却不明白自己在纠结什么。
每一次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总有一种失落,就像是一场离别。我和七堇年一样,也和很多人一样,害怕离别,却又不得不面对离别。从至今,让我说离别,我不舍。但是,怎么可能不离别,我们谁也不是谁的谁。更不是什么小说中美好的红颜蓝颜。我想,我大概是小清新看多了,才会把一切想的那么美好。现实往往会击碎一切不堪一击的美梦。我不想做浮云,却还是被风带走。其实,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我到底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你的,是好朋友,还是别的什么。我慌乱的镇定着。
不可能不在乎,十二三年的时光,你我一生又有几个呢。丢弃了,哪有那么容易啊。
暑假里一起吃饭,玩乐。军训时突兀而又温馨的电话。在这一年里,我们说了很多以前从未说过的话,也终于不再是见面连招呼也不敢打的陌路人,可不知怎么的就突然停了下来,好像是一根被拉了好长好久的橡皮筋,噗的一声,断裂了。弹到了我的手上,一道红红的痕迹,有点疼。不知道你呢。也许,本来就应该是寂静的没有交集与关联的。也许,这一年,只是个插曲。那么,我不会再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娱自乐。我也不会再把玩笑当做认真。最常用的手机里删除了你的电话号码,把你移出我特别好友的分组,改掉用我给你起的`外号设置的联系人名字,用一切表面的工作把你当做是一个普通同学,一个没有发生那么多故事的普通同学。可我知道,这只是我自欺欺人的表现罢了。你说太过熟悉而没有话说了。太过熟悉,这四个字也许就是我想要的答案吧。
我不知道我这份莫名其妙的心情可以持续多久,也许接下来几天的学习、玩乐、吃吃喝喝、打打闹闹会让我忘了这个不愉快,也许我会倔强的说一句狠话以为就不会失落了,也许我在一个课间的间隙中也会因想到这个而郁郁,也许会有很多也许。
头一次诉说结束仍旧郁郁,头一次屡试不爽的方法出了差错,可是,我还是清楚自己的感觉,可是,为什么会因你而这么特别……
你驻进我的青春,又匆匆离去,我用青春封印了记忆,可最后还是不敌时光如剑,割裂一切。
也许,这就是我的报,我对你的伤害,你,如数奉还。
我没有理由,没有资格可以述说。我必须承受。
也必须说,再见。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3
“很多很多个早上和好多好多个下午,青春在被窝里安葬……”。
很早就听说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部小说,一直没有机会阅读。近日,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书。自从翻开第一页,我就对它爱不释手。《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字一句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双眼,炙烤着我懒散的心。青春是人生最温暖的被窝,而被窝又是青春的坟墓,引人深思。
这部小说包括序在内共收录了19篇文章,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作者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为了忘却的纪念。作者堇年以此文记录了她对学习与生活的回忆,带着她固有的炼字方式展现出真挚的情感。
这部小说与作者的早年经历密切相关。她自幼学习绘画与钢琴近十年,中学时期便过了钢琴十级。在母亲的教鞭下学绘画、当大队长、当班长、上奥数班。她曾在高考前外语过GRE,并在清华自主招生复试的笔试中顺利通过,最后却在高考中意外败北,与清华失之交臂,进入天津外国语大学。高考失利后,由于内心沮丧难以发泄而踏上了旅途……
也许我们没有过此番经历,但我们却拥有同样的青春。往事不堪回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曾经的我们披荆斩棘,破釜沉舟,奋斗于高考一线,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考入理想的大学。待到真正步入大学后,忽然间发现我们开始迷茫了,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吗?渐渐的,许多同学失去了往日的斗志。他们错误地认为上大学只是为了换得一纸文凭,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即使到了大五也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他们早早地丧失了年轻人应有的激情与活力,整日得过且过,碌碌无为。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看看我们又是如何挥霍自己的青春的呢?
无数次的被闹钟惊醒,都觉得无比刺耳,狠狠的按下键,恨不得抓起它就往外面扔,然后继续在被窝里做着美梦。于是,我们从小学一直嘴里长念的“毅力”就这样不堪一击,粉碎于被窝之中。我们的青春也就这样被葬送在被窝之中。
然而,生活中又有多少无形的被窝呢?面对大学宽松的生活氛围,许多同学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他们打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旗号,穿梭于老师的视线之外。在无数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们守在电脑前打游戏,躺在床上看小说,牵着手享受着二人世界,三三两两相邀去购物……似乎这些事才是他们的主业,也许他们已经忘记了学习才是学生的天职。可曾想到,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可曾察觉,你们已经习惯了平庸,你们正在用父母的血汗钱铸造自己青春的坟墓。也许现在你们还可以依靠父母,但是父母终究会有老的一天,未来的路还得我们自己去走。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未来的路还很艰难。想想这些,你还能安心的躺在被窝里睡大觉吗?
我们的青春已在被窝里被埋葬了一半了,是该与被窝道别的时候了。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难道你还要在终点线落后吗?既然我们被岁月冠以一个温暖如花的名字——年轻人,所以哪怕是忧伤的泪流满面,青春依旧是我们可以炫耀的资本。还没有到只剩下回忆的年龄,我们仍然可以将人生书写的更加完美。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安放自己的青春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几组场景吧!
无数个晨曦微露的清晨,爱学习的同学们已在凛烈的寒风中站成了一道惊叹的风景。他们拿书的手比躲在被窝的更有力、更有劲。他们迎风的脸比盖在被窝下的更黝黑、更健康。他们跳动的心比葬在被窝下的更激昂、更活跃。
无数个阳光和煦的下午,奋斗的同学已在一桌一椅之间竖起一座惊奇的雕像。他们心中的志向比天还高,比海更深。
无数个灯光通明的夜晚,自习室里有他们好学的身影。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笔,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激情与活力。他们恪守自己的原则,履行自己的使命,勤奋好学,顽强拼搏。
无数个相互交替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当中有人忙于四六级,有人辅修第二学位,有人奔波于考研的战场。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带薪实习,让自己真正走出去。
——这才是青春真正的意义,也就是作者所追求的要有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梦想,即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如果你还在迷茫,如果你还在彷徨,那么就请你放开这一切。我坚信,只要你不放任自己,这世界根本没有人可以遗弃你。生命是一段美好的旅途,而青春又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我们不停地往前,不停地换上交通工具,就像生命中不断交错的人和事。虽然不知道最后会往什么地方去,但依然要充满信心的向前,总有一天会看到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沉默的羔羊!该醒醒了,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4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这是这本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透着决绝与凌烈。看着让人想到冬天雪地中隐隐露出的绿色叶片,在阳光下映着雪的光芒,叶片笔直,伸向天空的方向。
是谁说过,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成长,到二十岁这一段是情感的成长。我们的青春将是一段充满了热泪、过错、美好、遗憾、希望与绝望的珍贵岁月,它仿佛是唐古拉山上留下来的潺潺溪水,带着来自雪山最纯洁的希冀,奔流而下,道路是那样曲折坎坷,但它痛并快乐地经受着沿途上的一切震颤。
七堇年在自序里写:“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诉说的话。”这多少让我们觉得熟悉,我们也已经开始每晚与作业战斗,在腥风血雨中常常被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但总会在第二天视死如归地奔赴战场。
《花朵之蓝》里是一首美丽的骊歌,一场又一场的离别让七堇年感慨:“这就是成长吗?像一页页翻书的感觉。”她在那个夜晚与最好的朋友十禾拥抱,那一刹那让她觉得回到初见,怀里拥着的仍是那个桀骜的如矢车菊般主杆欣长的女孩,却不得不立即转身再见;她背着硕大的旅行包和母亲道别,恍惚中遇见母亲的苍老,让她狼狈逃遁;她在火车启动前望着来送行的朋友的身影,却又在火车启动时低下头来不让他们看到脸,只是伸出告别的手,压在玻璃窗上——平面的透明的离殇。然而她又在陌生的城市里邂逅了多年不见的熟悉面孔。我读到这里时忍不住翻开了我的同学录,在那里面尽是玩世不恭的言语显示出他们对这场离别丝毫不在乎的态度,但我却认为那是他们执意用快乐祭奠悲伤,为流逝的往昔与未知的来日作一个美好的注脚,那是一种希冀。张晓娴说:“每个年代都有一支骊歌,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支唱起来会流泪、听到也会伤感的骊歌。”我已尝过那支骊歌,所以我知道如今的相逢是一种缘份,我会珍惜。
《春别》里有一幕场景让我迷恋:“金黄色的阳光被教室的窗棂切割成规则的形状,撒落在贴满了标准答案和高考信息的白色墙壁上。知了的叫声被热风吹得一浪高过一浪,白衬衣在风扇的吹动下随翻动的试卷和书页一起不安分地鼓动着。”那是我们的校园中最美的风景。七堇年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奋斗着,而她的朋友青淮正流连在祖国的打好河山中,寄来一封又一封的明信片,却不写下只言片语,惟有最后一张写着:我不回来了。青淮的父母送她去国外留学,而七堇年只能留在教室,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过完高三。然而她已释然,她说:“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三,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阐释。如同一把最锋利的剑,唯有最滚烫的炉温和最惨烈的淬火才能铸就。”这句话竟成了我的又一股动力,我因此想到未来的路,也许不仅仅是高三,还有更多的炼狱等着我们,但我们一定可以走过,除非我们被死神带走,那些苦痛其实不经意间就充实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人生。后来七堇年循着明信片上的地址走过青淮曾走过的风景,却蓦然发现,自己找不到可以寄出明信片的那个人,即使有,那人也如候鸟般没有地址。这像不像是命运的戏弄呢?但若是我,我一定会在犹豫时寄给家,寄给我的父母,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青春里他们的身影最美丽。
这里面还有许多青春里或美丽或残酷或灿烂或疼痛的故事,收到一个七号桌球的礼物,花了七百多个夜晚写一封圆体字的信给一个男孩却得知他喜欢男生,不知城堡在梦中爱也在梦中的女孩等到了戒指断裂的那一天,还有伊加、曲和、康乔、叶笛……这段青春是饱满的,我们的也将如此。
“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隐忍平凡的外壳下,要像果实般有汁甜水蜜的肉,以及一颗坚硬闪亮的内核。这样的种子,才能在人间生根发芽,把一段富有情致的人生传奇流传下去。”
所以我决定照这本书中说的去做:“如果有不幸你要自己承担,安慰有时捉襟见肘,自己不坚强也要打得坚强。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举目无亲,我们没有资格难过,我们还能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我感受到我的青春正蓬勃地生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因为它的头上有灿烂的阳光。
第五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当这行文字映入眼帘时,不禁有些为之生笑,被窝和青春,这看似毫无关联的字眼被硬生生地牵扯到一起,不觉让我有那不忍抛之一旁的小心,这也许便是而后反复咀嚼那平淡却惊人的文字的原因。-----题记
青春是什么,翻开字典来找寻,上面解释到:“青年时期”。好易懂得四个字让我更加迷茫了,我唯一清楚的是,我知道在我的青年时期里,每天过着拷贝一下的生活,往往复复,循规蹈矩地生活着。如数学定理般枯燥无味,如开水划过舌尖般涩涩。
“春”是美好的,快乐的,积极的。偏偏在前面加上了“青”字,“青”在表示颜色时有三种解释:绿,蓝,黑。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青年生活就如这三种颜色,要么生机,要么沉郁,要么黯淡。而青春又是多么梦幻,多么向往的字眼,我们是一群骑着单车,穿越在青春道路上的无知少年,道路两旁繁盛的香樟投下斑驳深邃的暗影,在某一拐角处,我们匆匆而过,消失不见。我们的青春,像风一样,吹散了,飘远了。
有些人说小七他们的文字都是一个驺性,的确是华丽的文字,是浮饰的哀伤。也许是他们没有仔细斟酌那些深刻的文字,小七自己生活的空间是极其的严密,自己出不去,别人进不来。她的文字是对生活的向往,就像海子所写的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往往越是这样的文字就越是可怕。让人看了她的文章冥冥中有中窒息的感觉。表面上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但实际是却把生命最脆弱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本书里,我隐约间看到了小七的成长过程,也从只言片语中看到我自己的成长历程。我看到黄昏空荡的教室,打在黑板上的光晕中清楚的写着今天值日生的名字,空气浑浊泛滥廉价咖啡味高三的教室,昏昏欲睡的课堂上窗外的阴霾天色,以及远处高大乔木微微摇晃不定的姿态,华灯初上的时候,在教学楼顶看成群飞过的鸽子和日落,幻灭的云霞和微弱的光线,一黑板以黑板的习题看的眼睛发酸到眼眶中的液体??这样的过去,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在我的脑海中打下烙印的过去,滚烫的日子。不断地重温,重温那段时光,那时的艰难,那时细微的开心。一点点琐事,让我现在每每想起都是快乐和眷念。怀念校园的那一草一木,课桌上刻下的字迹,走廊里依稀还在的喧闹,办公室里面和老师围着讨论的欢笑?可我们终于要挥手告别从前,告别那群一起度过这段时光的朋友们。我们曾经是茫然的少年,在这样一条几乎每个人都要经过的路上,盲目的跟着走了上来,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坚忍和执着又会换来什么。也许大家心里会有一个模糊的影像,一个城市,亦或者一所学校,抑或一种生活?为了这些,我们隐忍的孤独的走过那条路,没有人可以帮我们,未来是我们自己的,路该怎么走,选择要怎么做,只能靠我们自己。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这样的话,不免会有所矛盾。最朴素的生活,何许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太过喜欢这句话,便把它刻在心间抬头便能看到。看完全书你就会觉的最朴素的生活在小七看来就是那样的艰难。每个人当时恨不得以头抢地的苦难,现在再去回想,也只能算人生行路的点缀,或许什么最后只能博自己一笑,然后掩面而去。
朴素的生活与遥远的梦想从字面上理解,前者对于作者来说很容易完成,而后者却需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但对于小七来说朴素的生活同样需要经过达到遥远梦想所走过的路才能达到。在开篇里,读到这样一句话:人间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想到林清玄的文章,面有句讨论相同话题的文字: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骤然觉得大彻悟,发现什么叫做真理,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字的表达。人生如路,需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稻城是我走过的最荒凉的一段路,但可悲的是,它最接近人生。看她的文字,总有种切肤的疼痛感,夕阳柔美的云霞,湛蓝决绝的苍穹,学校篮球场挥汗如雨的男生,她走过,我正在经历。
很少闲下心来读一读那些年少时真切的文字,总觉得太过幼稚与无病呻吟,可是那些心情真的是切肤体验过的。羞于回首于原来的自我,但我们还是需要某些东西,去怀念,去记录,去灌输自己走过的路,感谢文字。所以我沉溺在那些有点虚假但又真是如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里。看歌舞升平日升暮落。我重新拾起如蜘蛛网般无头绪,有漏洞却又不免规整的青春,发现有什么在里面发出微弱的光。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的梦想吗?我差点把我心中最美的东西扔掉了。我牢牢地攥紧它,轻轻地擦拭它,让它发出更夺目的光彩。真的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来。渐渐穿上即使走路会痛也定要去穿的高跟鞋,渴望做女人的憧憬,就一直活在憧憬里。执着散文不放手,抱着小说不离眼,塞着耳机听着清新的女声,在远处欣赏暗恋者的背影。不曾得到时,它的时间变得完满,充沛,有未来,有理想。
文字本身已无须去评论,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情感条件下读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应该更多的去自省,不要再一直一直昂着头走下去,不知天高地厚,这也是所谓的对生命,对自我的畏惧。如果你在看完这本书后,定能回忆起自己当年桀骜的样子,再想想那些,只属于自己的哀伤,因为这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长大了。那是一种成长,一种走向成熟的成长。不再是那个以被窝为独家城堡的小孩,呆在里面会像呆在坟墓里慢慢腐化。走出来了,我大胆的走了出来,不顾一切的走出来,隐约间嗅到了阳光的味道,亮丽的景色,竟这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