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论语》心得体会读后感
自己再读《论语》,多是在近一年的空闲时间。所谓空闲,就是平常觉得没得干、没得看,甚至没得想的时间,这才想起翻翻看,更像是一种无法摆脱的任务。其实并没有人强迫,只是人到中年,总想故作深沉,手头有本经典书籍,好像就一本正经了若干。我们国家喜欢阅读的人算不上多,更别说看古书的了,太涩,常常令人昏昏欲睡,但能够流传几百几千年,肯定有它的独特生命力,也就强作精神,勉为其读。可读过几天,内心却产生了不小的波澜:堂堂中文系毕业、从教三十多年的老语文,学起《论语》来,竟然磕磕绊绊,事倍功半,真是汗颜呀!真要找什么原因,我想一是自己小学时正是“批林批孔”时代,《论语》早成了禁书;而到了大学,铁饭碗已保,也就不求甚解了。二是从教这么多年,除了教课文《论语十则》,哪里还把什么“国学经典”放上日程!可怜的那点古语底子早已随教育的旧价值体系湮灭了。
一时想起了我们现在倡导的传统文化教学,想起了我们的国学热。让孩子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埋下热爱经典的种子,是非常之迫切必要、必要迫切,非然,文化的根脉将消失殆绝。学经典,《论语》理所当然入列,那么问题来了,且不说我们这些“过来人”阅读水平多高,对《论语》理解有多深,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学《论语》,因为具备黄金记忆力,就要求他们博学强记,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更好吗?《论语》虽不长,涵盖内容毕竟过多,于是就想到了整理一个适合小学生“先学”的《论语》辑录,作为校本教材,这本小册子就诞生了。
该手册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了《论语》中句子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流畅,内容丰富准确而又易背易懂的句子一百句(另外还选了古今价值观认同上有异的十句,以供有见解的同学拓展),反映了孔子在教学、仁德、礼仪、智勇、孝悌、忠信、志向以及修身、君子等方面的言论。至于为政、论史、祭祀、伦理等,则有待中学时研读。为减轻学生阅读理解的负担,选取时采用了原文和断文两种形式,力争把最优秀、最生命的句子呈现给同学们,并以通俗直译的方式为大家提供译文。(考虑理解水平,有些句子只能忍痛割爱。)译文后面有两个“学而思”板块,主要是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谈看法,说做法,以期调动同学们学《论语》的积极性。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尽管已跨越二千五百多年,期间也小有沉浮,但其伟大思想仍熠熠生辉。如今,《论语》早已属于世界共同体,作为国人,更应该传承经典之脉,铸就不朽之魂。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咀嚼那些经久流传的精神餐饮时,“温故而知新”“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既来之则安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佳品,就全鲜活地跳跃在我们面前。原来,《论语》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担心学不好,有什么理由不下决心学好呢?
本教材选文的译文均参考高里的“新课改语文兴趣阅读《论语全选全译》”。“学而思”既有对句子的感悟,也有对句子来历的补充,又有结合当前,给同学们留下的思考。另外,正文后附一篇他评孔子和一篇孔子自评的句子辑录,便于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孔子。以上可能由于角度不同,认识不同,难免存在不足,存在异议,本教材悉心接受,在伟大的孔子面前,“何有于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