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
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范文1当我走高尔基的童年,才感知到我现在生活是多么幸福。
那衣衫褴缕的靠拾垃圾生活的小男孩,一点一点在无父母之爱与痛苦中长大。他上学时被同学歧视过,学艺时,被无视过,拾垃圾时被嘲笑过。他埋怨过上天,为什么他的命运如此悲催;他也祈祷上天,可否让他的童年少一丝痛苦。可上天终究还是不平等的,他只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度是如年地长大,他就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仿佛是一条崎岖而看不到尽头的山路,没有几个“幸运”的人能走上这条路,并且走到尽头。
《童年》是高尔基的代表作,更是我最喜欢的书籍。那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虽然曲折,但极其吸引我。不管他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自信。阳光地活着,这一下服输的精神总在我遇到困难时鼓舞我,也便成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不堪回首,但他依然留恋。比起现在衣食无忧的我们,更要珍惜我们所度过的时光,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因为这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只有克服困难,你才能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高尔基,我虽然无法体验你的人生是多么多姿多彩。但我会品味你的书籍,因为它们充满正能量与吸引力。
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范文2读完《童年》这本书后,使我认识到二十世纪俄国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特别是阿廖沙的成长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变化,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普通人的灵魂。
刚开始读的时候,由于阿廖沙家境的变化便使我也有一种压抑的感觉,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还不懂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看到母亲的悲恸只是感到困惑和惊愕。随着他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认识了本不应陌生的姥爷一家人。没有温暖,没有和谐,他看到的是姥爷的暴躁、喜怒无常,舅舅们的粗野自私。在这样一个无情的天地里,只有善良的姥姥给予他关爱和温暖,是姥姥激发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对正义的认识和追求。姥姥是个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好人,她是阿廖沙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的人。在那样艰苦且有污浊恶劣的生活中,阿廖沙吸取了姥姥身上的优秀品质,成为一个善良、乐观、正直的人。作者通过人物性格对比的写法,更深刻地说明无论怎样落后与野蛮的社会中,总会有善良、美好的人与事存在,并且所有的丑恶必将被美好所取代。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更确信明天会更好!
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范文3当星光洒在你脸上的时候,我们童年的记忆又模糊的出现了,它是那样的清纯,那样的天真。但是,你们又知不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我从《童年》这本书里面知道了高尔基的童年是艰辛,是坎坷的。在这本书中令我最深刻印象的情节是外公扑向外婆并把拳头如雨点般地打到外婆的头上,而历克赛看到此情此景就把枕头毯子向外公扔去。在这个景象中我看到了外公的残暴,外婆的善良还有历克赛的勇敢。我觉得老人都已经剩下不多的时光在这个世界上了,何必还这么在意后辈对自己的看法呢?而且到了老年就更应该与自己厮守终生的人享受美好的时光,但外公却偏偏这么执着。
我庆幸的是外婆不但没有责怪外公反而还跟他讲道理,这足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贤德。在这里面历克赛是一个勇敢的角色,当他看到外婆被欺负时他不但不畏惧外公的残暴而且还以自己所有的能力来阻止外公,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去效仿去学习的。这个情节就是我在《童年》这本书中最有感触最有印象的情节。
童年可以很精彩可以很快乐也可以很艰辛坎坷,看吧!高尔基的童年如此的坎坷,但高尔基还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的这么好,那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让自己以后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范文4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它叫《童年》。
这本书是伟大作家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悲惨。文章开头就写了作者父亲的死亡,他和外祖母一起离开了这座城市。接着,他来到了外祖母的家乡“尼日尼”,并在这里度过了7年并不快乐的童年。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外祖母,因为她很善良,她眼中的上帝永远是善良的。她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不忘上帝,她对狗,鸭和鸡······也常常提起上帝。下面是关于她的一段故事:酒馆的老板娘养了一只娇生惯养的猫,又馋又懒。有一次,这只猫从花园里拖回一只鸟,外祖母看见了,硬是从它嘴里把鸟夺了回来。还骂道:“你这只下流的恶棍,难道不怕上帝来惩罚你吗?”别人听了都笑她傻,可她自己总是会不以为然地说上好几句。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到心酸。作者不到十岁时就父母双亡,从到外祖母家乡“尼日尼”起,只有善良的外祖母一个人关爱他。正因如此,作者提前懂得了人间的冷暖,成长成为一个很独立的少年。
看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自己的幸福:拥有一个完美的童年。我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我会更加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范文5”童年是最难忘的,却不是最美的“,《童年》这本书刚好能够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他写的情节并不是很美妙,却很真实。他的作者是高尔基,高尔基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文学家、思想家。《童年》这本书能够说已经不是一本书了,每件事都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自我身上一样,可是却永远无法体会这本著作出炉前的泪水与悲伤。这些故事很难忘,却都是灰色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很耐人寻味,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理会,会得到不一样的感情色彩。
他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当他的母亲走向天国时,他好似已习惯这样的悲痛,或者说是因悲而静,他竟然还很平静的说到:”母亲死了。“当时的社会是那么的黑暗,除了去痛恨,其他什么都无能为力,而有本事去改变这社会的人,个个不畏艰难,就是想不要再有人得到这样的因凄惨而难忘的童年。
每一个名人的背后,都曾流过许多泪,受过许多苦,他们不放弃,才会得到他们最终应得到的。也许,每一个经历过痛苦的名人,只想做一个平常人,不想受苦,也不想得到什么,只求平安。
童年,有苦就有甜。
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范文6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深受感触。
我们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是欢乐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充满了灰色。童年时光就像是池塘边的榕树上、秋千上的蝴蝶、天边的彩虹、手中的漫画……那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而高尔基的童年是充满了灰色格调的。
《童年》是以高尔基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不仅讲述出了高尔基三岁到十岁的灰色童年生活,还写出了他对苦难、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见解,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坚强不息的气息,深深的感染着、打动着人们的心。
在《童年》一书中,高尔基将他灰色却不缺乏点点色彩的童年生活娓娓道来。在他展现他成长经历的同时,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不仅接露而且抨击了旧俄罗斯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愚昧落后,贪懒自私。更表现了一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和革命意识的觉醒过程。高尔基在《童年》里不仅抨击了黑暗的社会,还展示了光明的希望。而且《童年》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丑陋的世界,耐人寻味。这是一个悲剧却又披着天真的彩衣,能让人在黑暗中看到点点光明;在邪恶中看到丝丝善良;在悲惨中感受到坚强的力量。
这本书充分的体现出了古人的一句话,就是“逆境成才”。
童年主要情节读后感范文7周末,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它讲的是高尔基怎么在苦难的生活中坚强长大的故事。
高尔基不像我现在的生活那么幸福,他的童年苦难远比欢笑多。他三岁时,父亲死于霍乱,母亲带着他到外公家生活。在这个家庭里,吵架斗殴是家常便饭,父子、兄弟之间为了争夺财产而勾心斗角。外公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好几次把小高尔基打得昏死过去。
再想想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每当我生病时,父母都会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每当我难过时,父母都会想办法哄我开心;每当我需要什么东西时,父母会尽量满足我……而我有时却不会替父母着想,让他们时刻为我操心。
记得有一天早上,我上学起床晚了,却埋怨妈妈没有及时叫醒我,向妈妈发了好一通脾气,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而高尔基在那个阴暗的家庭里,只有慈祥的外婆是小高尔基唯一的温暖,使他最终能够成为一个坚强善良的人。所以,我要下定决心向高尔基学习,改掉娇气、任性的毛病,让自己成为一个孝敬父母、为他人着想、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篇:童年情节概括
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和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
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啊”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上、下篇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啊”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好啊”是他的口头禅,直译是:“好事情。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下篇写“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
第十章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一个年轻丧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强的不幸女人,在多年离家之后带着痛苦回到替她抚养儿子的、孤苦年迈的父母家长住,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是不言而渝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过去就是、现在仍然是父女矛盾、冲突、争吵、闹架的焦点和导火线。小说先是详细地写了母亲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接着写了母子之间因为“背诗”而爆发的一次争吵;最后又重点写了父女之间因婚姻问题而爆发的一次大闹架,外祖父气得跪在女儿面前,接着又无故把外婆打伤。争吵和闹架成了家常便饭;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这样打发日子!
第十一章主要写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亲与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虽然用笔不多,写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说又止;其次写表哥萨沙的逃学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怜的孤儿,他没有亲母,继母对他不好。小说对他的逃学写得非常生动具体。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母亲再嫁的事实。可以说,家庭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和母亲之间。也重点写了上学读书,特别写到一位热爱儿童、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第十三章写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写“我”捡破烂为生,写“我”与几个小朋友去河边偷木板卖钱,写这些小伙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写母亲的死,最后,写“我”不得不走向“人间”。所有这些内容,乍看很零乱,但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因为它们都在写一个“穷”字。《童年》的悲剧是以母亲之死这悲惨的一幕结束的。
--------
《童年》各章内容简介(共十三章)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
一、“外祖母的出现”;
二、“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
三、“父亲的安葬”;
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着好几颗这样的珍珠。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精彩的散文。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第三章分四大块,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说组成。它们也可以有明确的标题。
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万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
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
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
四、“小茨冈的惨死”。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良善、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有关,但根原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第四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小说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
第五章可分上、下两篇:
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
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第六章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脚色,写得有声有色,相当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标题为“我注视街上的敌情”的优美散文。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咂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和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
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啊”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上、下篇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啊”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好啊”是他的口头禅,直译是:“好事情”。(93——109页)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下篇写“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
第十章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一个年轻丧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强的不幸女人,在多年离家之后带着痛苦回到替她抚养儿子的、孤苦年迈的父母家长住,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是不言而渝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过去就是、现在仍然是父女矛盾、冲突、争吵、闹架的焦点和导火线。小说先是详细地写了母亲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接着写了母子之间因为“背诗”而爆发的一次争吵;最后又重点写了父女之间因婚姻问题而爆发的一次大闹架,外祖父气得跪在女儿面前,接着又无故把外婆打伤。争吵和闹架成了家常便饭;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这样打发日子!
第十一章主要写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亲与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虽然用笔不多,写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说又止;其次写表哥萨沙的逃学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怜的孤儿,他没有亲母,继母对他不好。小说对他的逃学写得非常生动具体。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母亲再嫁的事实。可以说,家庭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和母亲之间。也重点写了上学读书,特别写到一位热爱儿童、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第十三章写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写“我”检破烂为生,写“我”与几个小朋友去河边偷木板卖钱,写这些小伙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写母亲的死,最后,写“我”不得不走向“人间”。所有这些内容,乍看很零乱,但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因为它们都在写一个“穷”字。《童年》的悲剧是以母亲之死这悲惨的一幕结束的。
--------概括;《童年》讲述的是“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童年》各章内容简介(共十三章)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
一、“外祖母的出现”;
二、“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
三、“父亲的安葬”;
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着好几颗这样的珍珠。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精彩的散文。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第三章分四大块,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说组成。它们也可以有明确的标题。
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万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
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
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
四、“小茨冈的惨死”。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善良、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有关,但根原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第四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小说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
第五章可分上、下两篇:
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
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第六章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脚色,写得有声有色,相当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标题为“我注视街上的敌情” 的优美散文。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咂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和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
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啊”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上、下篇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啊”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好啊”是他的口头禅,直译是:“好事情”。(93——109页)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下篇写“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
第十章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一个年轻丧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强的不幸女人,在多年离家之后带着痛苦回到替她抚养儿子的、孤苦年迈的父母家长住,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是不言而渝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过去就是、现在仍然是父女矛盾、冲突、争吵、闹架的焦点和导火线。小说先是详细地写了母亲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接着写了母子之间因为“背诗”而爆发的一次争吵;最后又重点写了父女之间因婚姻问题而爆发的一次大闹架,外祖父气得跪在女儿面前,接着又无故把外婆打伤。争吵和闹架成了家常便饭;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这样打发日子!第十一章主要写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亲与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虽然用笔不多,写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说又止;其次写表哥萨沙的逃学和逃跑。表哥和 “我”都是可怜的孤儿,他没有亲母,继母对他不好。小说对他的逃学写得非常生动具体。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母亲再嫁的事实。可以说,家庭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和母亲之间。也重点写了上学读书,特别写到一位热爱儿童、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第十三章写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写“我”检破烂为生,写“我”与几个小朋友去河边偷木板卖钱,写这些小伙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写母亲的死,最后,写“我”不得不走向“人间”。所有这些内容,乍看很零乱,但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因为它们都在写一个“穷”字。《童年》的悲剧是以母亲之死这悲惨的一幕结束的
第三篇:童年主要情节
1.故事情节: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候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么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2.人物分析: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相对于小伙子茨冈来说,房客“好事儿”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第四篇:童年主要情节
童年主要事件及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情节: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候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
童年主要事件及人物性格特点
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么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
童年主要事件及人物性格特点
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人物分析: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童年主要事件及人物性格特点
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相对于小伙子茨冈来说,房客“好事儿”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第五篇:三国演义情节梳理5
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三国演义》
一、内容简介
第八十六至第一百零四回
这一部分主要写诸葛亮南征北战。诸葛亮渡泸水,七擒孟获,取得了“攻心”的胜利,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病死于五丈原。这一段主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一些以诸葛亮为主要角色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使诸葛亮的形象得到了更加完美、更加充分的表现。
第八十六回:陆逊击退魏兵,被拜为辅国将军、江陵侯领荆州牧,主持军务。魏国欲和东吴联手进攻蜀国,东吴佯为答应,坐观其变。结果魏国很快被蜀国击退。此时,蜀国邓芝来到吴国,不辱使命。吴国派张温随同邓芝回访蜀国,后主设宴送张温,益州学士秦宓舌战张温,邓芝随张温去吴国答礼,自此吴蜀又恢复了友好关系。曹丕闻之大怒,率兵伐吴,被徐盛用火攻烧得大败而归。
第八十七回:南方蛮王孟获与建宁太守雍齿等起兵反蜀,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两军交手后,孔明巧用反间计,令南蛮军马自相残杀,不攻自破。蛮王孟获亲自来战,孔明设下伏兵,擒住了孟获。
第八十八回:孟获被放回去以后,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孔明派马岱偷渡泸水,有董荼那做内应,一举擒住了孟获。孟获不服又被放回,这次他让弟弟孟优前往蜀军营中诈降,不料被孔明识破,孟获第三次被擒。
第八十九回:孟获被放回后第四次领兵来战,孔明诱敌深入,突发奇兵,第四次擒了孟获。孟获获释后投奔了朵思大王,朵思大王封锁了大路,把蜀军赚人了绝境。蜀军得到了隐者的指示,顺利进军,第五次擒住了孟获。
第九十回:孔明挥师南进,攻下了三江城,又破了木鹿大王的驱兽之法,孟获与祝融夫人前来诈降,又被孔明识破了。孟获第六次被放回后,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将藤甲军诱人盘蛇谷,火烧藤甲,孟获第七次被擒。至此,孟获终于心服。诸葛亮封孟获为王,并归还所有夺取的土地。南蛮从此臣服,发誓永不再反。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
第九十一回:南蛮平定,诸葛亮祭祀了泸水的鬼魂后胜利班师。魏主曹丕病故,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曹睿派司马懿守西凉,诸葛亮巧施反间计,使曹睿罢免了司马懿的官职。然后诸葛亮上表请求出兵伐魏,这就是著名的《前出师表》。
第九十二回:孔明挥师进军,蜀、魏两军在西凉大战。赵云为先锋,此时已是七旬老将,仍不减当年之勇,接连斩杀韩德等五名大将,魏军主将夏侯懋退守南安。孔明兵围南安后,又骗出了安定守军,智取安定、南安,活捉了夏侯懋。
第九十三回:孔明兵进天水,派蜀将伪装成魏将,前去请天水郡军马解围,并设下埋伏。谁知天水郡守将姜维识破了这一计谋,将计就计,反而大败赵云。孔明十分赏识姜维的将才,就巧用反间计,先佯攻冀城。姜维因母亲住在冀城,急忙回去守城。诸葛亮派人扮作姜维的模样,假装投降,让其他魏军认为他已叛国。姜维无路可走,只好投降了诸葛亮。曹睿再派曹真率二十万军马迎战蜀军,老将司徒王朗自告奋勇去做说客,欲使蜀军不战而降。诸葛亮在阵前大骂王朗身为汉臣而助逆篡位。王朗气满胸膛,撞死于马下。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第九十四回:曹真以和亲为条件,请羌兵来助战。关兴、张苞领兵作战,却被羌人的铁车阵打得大败。这时已是十二月,天降大雪,姜维在雪下挖了深沟,将羌人的铁车兵全部陷在其中,羌兵大败。诸葛亮将羌兵首领放走,羌人从此臣服。蜀军乘胜追击,直追到渭水,大败魏军。曹真急忙向朝廷求援。曹睿重新起用司马懿,加封他为平西都督。司马懿正在调兵遣将,忽然得到报告,说新城太守孟达正与诸葛亮密切联系,准备反叛魏国,夺取洛阳。孟达本是蜀将,后来降魏。司马懿突发奇兵,兵进新城,擒拿了孟达。然后率军出阳平关,径直去取街亭。
第九十五回:街亭离阳平关不远,是汉中咽喉之地,蜀军的粮草都必须从这条路上运输供应。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率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高翔领兵驻扎在离街亭不远的柳城。再派大将魏延屯兵于街亭之后。诸葛亮将大军安排妥当,准备从斜谷出击,最终夺取长安。马谡来到街亭,看了地势,认为诸葛亮太多虑,于是不听王平建议,将兵寨扎在山上。司马懿指挥大军将土将山团团围住,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马也频频失利。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直取诸葛亮屯粮的西城。这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老弱残兵。大军压境,诸葛亮镇定自若,大开城门,派二十个军士扮成老百姓,在城外洒扫街道。自己羽扇纶巾,在城楼之上焚香弹琴。司马懿怕中埋伏,急忙退兵。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大军不久又会重新杀回,于是下令放弃西城,撤回汉中。司马懿又回到西城,听老百姓诉说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计”,不禁自叹不如。
第九十六回:诸葛亮回到汉中,想起刘备临死时曾嘱咐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话,感慨自己用人不慎,误了蜀国大事。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诸葛亮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刘禅依言,将诸葛亮贬为右将军,仍然办理丞相的一切事务。诸葛亮在汉中重新教练军队,积聚粮草,打制兵器,准备再战。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
第九十七回:东吴挫败魏军后,派遣使者到蜀国,商定合力讨伐魏国。这时,蜀军已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正率领蜀军准备出兵。赵云病重而死,刘禅厚葬赵云。诸葛亮再度上表请求伐魏,这就是著名的《后出师表》。孔明领兵三十万进兵陈仓,遭到了守将郝昭的顽强抵抗。魏将王双前来助战,又连斩两员蜀将。曹真为了与司马懿比功,大举进兵,被孔明打得大败。
第九十八回:魏军把守着陈仓要道,诸葛亮的军粮无法顺利运送。魏军一直不与蜀军正面交战,只等蜀军缺粮。不久,魏军估计蜀军粮草已经不多,便派兵假装运粮,等蜀军来抢,粮车上却装上干柴茅草,只等蜀军一到,便引火烧车,然后用外面的伏兵进攻。诸葛亮将计就.计,反设埋伏。当晚,蜀军袭击魏军营寨,大败曹军。王双起兵追赶,被孔明设计斩杀。孙权称帝,联合蜀国一起伐魏。陈仓将领郝昭病危,渚葛亮乘机夺了陈仓。曹真不能抵挡孔明,曹睿便拜司马懿为大都督。诸葛亮领大兵三出祁山。
第九十九回:诸葛亮攻下武都、阴平两郡。司马懿见诸葛亮料事如神,遂按兵不动。诸葛亮假意退兵,引得司马懿上当追赶,蜀军趁机偷袭了魏军营寨。诸葛亮正准备再次进攻,忽然传来张苞身死的消息。诸葛亮放声大哭,昏倒在地,从此得病卧床不起,只好退兵回汉中。蜀军已走了五天,司马懿才得知,不由感叹诸葛亮神出鬼没。建兴八年七月,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魏国兴兵进攻蜀国,曹真、司马懿,刘晔率领四十万大军直奔剑阁,来取汉中。诸葛亮已经病好多时,每天操练人马,演习阵法。听说魏军来犯,便派一千人马去守陈仓要道,自己率大军随后接应。魏军攻人陈仓城,却见陈仓已是一座空城,房屋被诸葛亮全部烧毁。这时天降大雨,接连下了三十天,魏军行住都在泥水中,苦不堪言,无功而归。
第一百回: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孔明修书一封带给曹真,曹真读了书信,气死于军中。诸葛亮在渭滨摆下战场,与司马懿交锋。两军对垒,司马懿与孔明比斗阵法。司马懿摆出“混元一气阵”,诸葛亮则以“八卦阵”破之,魏军大败。不料,负责运送粮草的都尉苟安因好喝酒耽误了时间,被诸葛亮责打,苟安心怀不满,连夜投奔魏军。司马懿让苟安回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篡国之意。刘禅听了大惊,让诸葛亮退兵回成都。
第一百零一回: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再次出师伐魏。司马懿领兵迎战。听说蜀军出陈仓、过剑阁、由散关往斜谷而来,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是打算用陇西小麦充作军粮。于是司马懿派兵留守祁山,自己率领大军往陇西而来。见魏军已有防备,诸葛亮与姜维、关兴、魏延等装神弄鬼,迷惑魏军,吓得魏军军心大乱。诸葛亮乘机偷割了垅上的小麦。李严误了军粮,谎称吴兵入侵,孔明急忙撤兵。张邰引兵追赶,被孔明设计射死于木门道。
第一百零二回:又过了三年,浦葛亮再次兴兵,六出祁山,在渭水与司马懿时阵,双方互有胜负。蜀军粮草不济,诸葛亮见上方谷形如i葫芦,便设计在此破魏军;他派人秘密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见状,派兵来抢,然后如法炮制,运送军粮:司马懿不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里没有机关,只须将牛马内舌头一扭,这些牛马便不能行动、待蜀军杀到,将舌头再扭转过来,又可长驱大行,诸葛亮用此计不仅夺得魏军大量粮草,还使魏军士兵感到如遇神怪,无不惊畏,不敢追赶。
第一百零三回:司马懿在上方谷受挫,逃回营寨,坚守不出。诸葛亮经过精思熟虑没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不料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险些就擒,从此坚守不出。诸葛亮又送给司马懿巾帼女衣相辱,激他出战,司马懿也不为所动。诸葛亮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终于积劳成疾。为了延年益寿,渚葛亮祈禳北斗,不料被魏延不慎扑灭了祈禳的灯火,诸葛亮仰天长叹。
第一日零四回: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刘禅将诸葛亮厚葬在定军山。诸葛亮临死前,把自己所著的兵法全部传授给了姜维,将蜀闷重任交给蒋琬、费祎,并设计好蜀军退兵路线。司马懿引兵追赶,看到诸葛亮事先嘱咐人制作的木偶像端坐车内,以为诸葛亮还活着,便急忙退兵。这就是所说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第一百零五至第一百二十回 这一部分是三国故事的大结局。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九伐中原,与邓艾斗智斗勇,但由于蜀帝刘禅昏庸,徒劳无功。最后,司马炎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随后,蜀吴均告灭亡,三国归晋。
第一百零五回:诸葛亮死后,魏延不服:杨仪按照孔明留下的锦囊妙计对付魏延,马岱出其不意,在最关键的时候.斩杀了魏延。随后一段时间,三国各自罢兵。魏主曹睿耽于声色,在许昌大兴土木,将长安汉武帝时修建的承露盘拆往许昌。众官进谏,曹睿不听。
第一百零六回:辽东的公孙渊拥兵造反,自号为燕王,兴兵入侵魏国。曹睿大惊,派司马懿前去征讨,日日攻打。不久,公孙渊在城中弹尽粮绝,只好投降。司马懿斩杀了公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孙渊,得胜回朝。魏景初三年春,曹睿病死。临终前,效法刘备托孤,把年幼的儿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并封曹真的儿子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司马懿和曹爽扶立曹芳登上帝位,二人辅佐曹芳执政。曹爽忌惮司马懿,入奏魏主曹芳,加封司马懿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自此曹爽在朝廷专权,不听大臣劝谏。为避免曹爽谋害,司马懿韬光养晦,装病卧床,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但曹爽仍对司马懿有所忌讳,派荆州刺史李胜前去打探消息。看到李胜来到,司马懿披头散发,坐在床上,假装年老耳聋,听不清是“荆州”还是“并州”。李胜见司马懿如此老态不堪,放心离去,告诉曹爽。曹爽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
第一百零七回:曹爽喜欢狩猎。一天,他请魏主曹芳一同出城狩猎,并带御林军护驾。司马懿一看机会来到,马上率旧部起兵都城洛阳,迫使太后降旨,逼迫曹芳削去曹爽兵权,罢免曹爽。桓范等人建议曹爽带曹芳前往许都,以天子之令讨伐司马懿。曹爽没有采纳。司马懿又捏造罪名,说曹爽谋反,将曹爽灭门三族。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令他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同管国事。曹爽的亲戚夏侯霸反魏降蜀,与姜维一起举兵进攻魏国,却在牛头山被魏将郭淮打败。
第一百零八回: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继续独揽朝政。孙权病死,孙亮即位。司马师乘机兴兵攻吴,诸葛恪带兵迎战,双方互有胜负而罢兵。诸葛恪权倾一时,枉杀无辜,被孙竣在宴席上斩杀。
第一百零九回: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再次伐魏,把司马昭围困在铁笼山上。郭淮和陈泰挫败了羌兵,又闯入姜维的大寨,蜀军大败。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在朝廷专权,日益专横,群臣都不敢言。魏主曹芳一见司马师入朝,便战栗不已,如针刺背。司马师常常带剑上殿,所有大事皆白行决断,并不启奏曹芳。曹芳与夏侯玄等人想除掉他,于是写下血诏,密传宫外。不想被司马师搜出。事情泄露,夏侯玄等人被诛灭三族。随后,司马昭废了曹芳,另立曹髦为帝。
第一百一十回:镇东将军毋丘俭、淮南刺史文钦起兵征讨司马氏兄弟,司马师带兵应敌,毋丘俭兵败被杀。正和二年二月,司马师因眼病病重而死,死前将国事交给弟弟司马昭。曹髦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从此,魏国大权均归司马昭。姜维再度兴兵十万伐魏,在洮水打败了雍州刺史王经,但接着又被邓艾和陈泰击败。
第一百一十一回:姜维重新引兵而来,邓艾料敌如神,已经作好了准备。姜维布下疑兵,去攻南安,又被邓艾识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损兵折将,退回汉中,仿诸葛亮兵败自贬的旧例,上表白贬为右将军。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满于司马昭的行为,便联合东吴征讨司马昭。司马昭迫使曹髦御驾亲征,双方对峙于寿春。
第一百—十二回:司马昭采取钟会的建议,三面包围寿春,以分散诸葛诞的军心。诸葛诞性情暴躁,人心涣散,不久兵败被杀,姜维乘魏国内乱之机,起兵进攻,守将司马望奋力抵抗,邓艾来到,抵住了姜维,并采用缓兵之计等待救应。
第一百一十三回:此时吴主孙亮才十六岁。吴国大将军孙琳飞扬跋扈,吴主孙亮与全纪密谋除掉孙琳。全纪的母亲泄了密,全纪全家被杀,孙亮被废。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即位后,对孙琳明示恩宠,暗中防范。孙琳不知,愈发骄横。孙休与老将军丁奉定计斩了孙琳。然后派使者到蜀国,说司马昭不日将篡位,必将入侵蜀、吴以示威,两国应早加防范。姜维得到此信,再次上表,率兵二十万出师伐魏。与邓艾、司马望比阵法而大获全胜。邓艾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派人到成都行使反间计,说姜维怨恨天子,想投降魏国。蜀主刘禅在宦官黄皓的唆使下星夜派人召姜维班师。
第一百一十四回:司马昭见曹髦对自己有怨愤之心,竟然在朝廷上对曹髦横加指责。曹髦不堪其辱,带人去杀司马昭,在路上却被贾充带人杀了。姜维乘魏国内乱,起兵伐魏。王瑾诈降,被姜维识破,送给邓艾的密信又被截获,结果魏军大败。但蜀军的栈道却被王罐烧毁,姜维只好退兵。
第一百一十五回:姜维一意孤行,再度伐魏。司马望按照邓艾的计策,于洮阳巧设伏兵,射死了夏侯霸。当天夜里,邓艾又偷袭了姜维的营寨。正值交战之际,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又听从黄皓的谗言命姜维班师。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姜维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姜维见刘禅信任宦官,怕刘禅加害于自己,便要求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刘禅从之。司马昭趁机拜钟会为镇西将军,配合邓艾伐蜀。
第一百一十六回:司马昭听说蜀主昏庸,姜维避祸在沓中屯田,便派邓艾和钟会各起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蜀国。姜维向刘禅求援,刘禅向宦官询问此事,宦官装神弄鬼,说蜀国天下太平,魏国土地不久也将归蜀。刘禅听信巫婆的鬼话,竟然不再听姜维所言,不肯发兵。姜维的告急文书全被宦官隐藏起来。钟会一举夺下了阳安关。阳安关附近是定军山,诸葛亮正葬于此。是夜,诸葛亮在定军山显灵,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之后,不要乱杀无辜。钟会听言,在军前立出一支白旗,上书“保国安民”,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汉中百姓出城相迎。姜维此时被邓艾战败,退守剑阁。
第一百一十七回:钟会攻打剑阁,邓艾则带领精兵偷渡阴平小路,直取成都。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了地图。邓艾挥师进攻绵竹,刘禅慌忙派诸葛瞻来应敌。诸葛瞻拼死力战,多次杀败魏军,终因寡不敌众,与儿子诸葛尚双双战死于绵竹。
第一百一十八回:魏军兵临城下,刘禅与大臣们商议后投降,蜀国宣告灭亡。北地王刘谌坚决不降,哭着祭了祖庙,自刎身亡。姜维见刘禅令自己归降,大惊失语,在危急中忽生一计,假投降了钟会,并与钟会结为了兄弟。邓艾夺下成都以后,恃功而傲。听说姜维降了钟会,非常痛恨钟会。于是派人送信给司马昭,说大军疲惫,要留在蜀中休养,并说应厚待蜀后主刘禅。司马昭见信,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于是派人送去诏书,让邓艾行事之前必须奏报。邓艾又上书给司马昭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昭看后大惊,便封钟会为太尉,命令他观察、防范邓艾。钟会受封,向姜维请教制约邓艾的方法。姜维让钟会向朝廷上书说邓艾专权,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然后又派人截了邓艾给朝廷的文书,仿照他的笔迹重新写成,里面全是傲慢之语。司马昭看后大怒,令钟会收服邓艾,自己也亲自率兵启程,到了长安。
第一百一十九回:钟会与姜维星夜驱兵来到成都,派卫瑾出其不意地收捕了邓艾。邓艾的军马全部归钟会统领。姜维劝钟会另谋出路。自此,两人每日商议谋反大事。一日,钟会接到司马昭书信,说已率大军来到长安。钟会大为惊恐,知道司马昭已怀疑他要谋反。于是与姜维商量决定,诈称魏太后有遗诏,令讨伐司马昭,诸将不服。钟会将诸将困在宫内,并准备将不顺从者全部杀掉。却不想走漏消息。卫瑾带兵杀来。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仰天长叹后,自刎身亡。邓艾也被卫瑾派人杀死。蜀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第二天,后主亲自到司马昭府下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并在席上演奏蜀国音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乐,座中蜀官纷纷落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过三巡,司马昭问后主是否思念蜀国,后主回答乐不思蜀。一会儿,后主起身如厕,旧臣郤正跟出来说:“您怎能说乐不思蜀?如果司马昭再问,您就哭着说祖先之墓都远在蜀地,无日不思西蜀。这样,司马昭必定会放你归蜀。”回到席上,司马昭果然又问后主是否思念蜀国。后主照郤正所言回答,但欲哭无泪,干脆闭上眼睛。司马说:“你这话怎么有些像郤正的话?”后主睁开眼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司马昭见后主如此诚实,便不再疑他。司马昭中风而死,他的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曹奂只得举行禅让大典,将江山让给了司马炎,魏国宣告灭亡。这时距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仅四十五年。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不准他再入洛阳,然后改国号为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自己当了皇帝。大事已定,司马炎每日设朝,与群臣商议伐吴之策。
第一百二十回:吴主孙休听说司马炎已篡魏,知道他必伐东吴,忧患成疾,卧床不起。孙休召丞相濮阳兴人宫,令太子出拜。孙休手指太子而死。濮阳公与群臣商议,欲立太子为君。众臣都议太子年幼,不能治国,于是立乌程侯孙皓为君。当年七月,孙皓即位,沉溺酒色,宠幸宦官,且凶暴日甚。群臣不敢劝谏。孙皓奢侈无度,大兴土木,国库空虚,人民怨声载道。将军陆抗屯兵襄阳,与晋将羊祜和平相处。羊祜死后,司马炎根据他的建议拜杜预为大都督,起兵伐吴。吴军望风而逃,全面溃败,孙皓自缚,效法刘禅,率文武百官开门归降,从此,东吴皆归大晋,吴国宣告灭亡。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这正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二、重点情节:
(第87-90回)诸葛亮七擒孟获
①南方蛮王孟获等起兵反蜀,孔明亲率军南征,用反间计,破三路蛮兵。孟获亲自出战,诸葛亮设下伏兵,一擒。②马岱败董荼那,孟获大怒,重打董荼那。董荼那趁孟获大醉将其绑了见诸葛亮。二擒。③孟获被释放,教弟孟优向孔明诈降进宝,被孔明识破,孟获逃往泸水,被马岱截获。三擒。④孟获被释放,引一万刀牌獠丁,诸葛亮等蛮兵威势已减,大败之,孟获逃到大林,掉入陷坑被擒。四擒。⑤孟获被释放,投奔了朵思大王,并以剧毒四泉败蜀兵。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诸葛亮不杀其族人之恩,捉了孟获。五擒。⑥孟获被释放,妻祝融夫人领兵,活捉蜀将张嶷等。诸葛亮用计捉了祝融氏,换回蜀将。诸葛亮驱木制巨兽破蛮兵。孟获诈降,被识破,六擒。⑦孟获被释放,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火烧藤甲兵,孟获被马岱生擒。七擒。⑧至此,孟获心服,蜀国南方从此安守。(第91回)祭沪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细节提示:孔明班师回国,至泸水,狂风骤起,孟获说往来者需用四十九颗人头和黑牛白羊祭之,丞相用了吗?(没,他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馒头”。)
曹睿罢免司马懿
孔明正为曹睿重用司马懿而苦恼,参军马谡献反间计,提议散布此人欲谋反的流言,又贴告示天下榜文。太傅华歆奏曰曹睿“曹操曾说过不能交兵权给司马懿”,曹爽建议曹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睿仿汉高伪云梦之计观其动静。司马懿不知其故,欲令天子知其威严,就整兵马,率甲士数万来迎。曹睿认为他确有反意,将他削职回乡。(第91回)拥魏帝司马懿得势
①魏主曹丕病故,司马懿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②曹睿封他为骠骑大将军,镇守西凉。③诸葛亮根据马谡的建议,巧施反间计,使曹睿将其削职回乡,④到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后,曹睿重新起用他,加封他为平西都督。⑤司马懿突发奇兵,擒拿孟达,深得曹睿信任。(第92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姜维出场 夏候被孔明捉,天水郡太守马遵欲起兵救之,姜维(字伯约)大叫“太守中诸葛亮之计矣!”并献擒诸葛亮之计(对蜀兵前后夹击),结果打败了赵云。(第93回)诸葛亮让夏候 传谣言给马遵
孔明叫魏延佯攻姜维母亲所在的冀城,诱姜维进城,又骗夏候 姜维写信来说“但得驸马(夏候)在,我愿归降。”又让夏候 去招安姜维。派兵扮做冀城出逃的百姓告诉夏候 “姜维献城了。”使夏候 不去冀县而去天水传谣言给马遵。
姜维归降诸葛亮
诸葛亮先利用夏候 传谣言给马遵,使之误信姜维已叛,当晚又让兵士假扮姜维在天水城下大骂马遵,并派兵攻城,而后又引兵包围姜维所在的冀城,用粮食引诱姜维出城抢粮,乘机夺取了冀城。姜维逃往天水,马遵以乱箭射之。这时蜀军前后追阻,姜维无路可走,只得下马投降。
(第93回)诸葛亮计赚姜维
①诸葛亮欣赏姜维的将才,先传布谣言给天水太守马遵;②又让兵士夜扮姜维去大骂并攻打马遵,使马遵误信姜维已叛;③而后引兵包围姜维所在的冀城,引出姜维,夺了冀城。④姜维逃往天水,马遵以乱箭射之。⑤这时蜀军前后追阻,姜维无路可走,只得投降。(第93回)武乡侯骂死王朗
①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年已七十六岁的军师王朗自告奋勇随同曹真出战。②自称能够把诸葛亮劝降过来。③两军对阵,王朗在阵前想要诱降诸葛亮。④结果被诸葛亮反唇相讥。⑤驳得无话可说,羞愧难当,撞死于马下。(第94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①曹真以和亲为条件,请羌兵来助战,西羌起兵直逼西平关。②孔明派关兴、张苞、马岱前去战羌兵。③但羌人的“铁车兵”让关兴等人束手无策,孔明亲自带兵来救。④适逢下雪,孔明引诱敌人进入坑堑中,不能停止,自相践踏。⑤丞相雅丹被捉后,孔明放走雅丹,羌人归服。
(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①诸葛亮北伐,街亭为咽喉要地,拟派将驻守。②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③诸葛再三叮嘱须靠山近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④马谡刚愎自用,既违军令,又不听王平谏言,竟在山顶扎营。⑤司马懿指挥大军直逼街亭,围困马谡,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第95回)诸葛亮使用空城计 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夺得街亭后,司马懿亲率大军直逼西城。城内的诸葛亮身边仅有一班文官及士兵二千余人,别无大将。诸葛亮临危不惧,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点燃香,安然自得弹起琴来。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因此疑有伏兵,便急令撤兵。诸葛亮料定司马懿还会来,就连夜退守汉中。(第96回)孔明挥泪斩马谡
①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为今日明法度而斩之而悲痛。③也为自己忘却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遗嘱、用人不明而痛哭。④马谡死后,诸葛亮自修祭文享祀,并加意抚恤马谡家小,按月给与禄米。⑤还上表刘禅自贬三级。
(第96回)孔明斩马谡过程中的三次流泪。
①马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挥泪告诉他,两人情同兄弟,会照顾他儿子。②参军蒋婉求情,孔明流泪答:“昔孙武所以能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合当斩之“③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后悔没听刘备的话。(第97回)破曹兵姜维诈降
①孔明打陈仓失利,姜维建议去袭祁山。②他写信给曹真,说自己降蜀是不得已,意欲归魏。③要曹真遇蜀诈败,待举火为号,烧蜀人粮草,曹真再翻身掩之,孔明可擒。④曹真信之,命费耀领兵五万,依姜维所言行动,⑤结果中了埋伏,费耀自刎身死,余众尽降。
细节提示:写出诸葛亮《后出师表》里的一句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98回)诸葛恪得驴
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六岁时,一次宴会上,孙权见诸葛瑾脸长,就叫人牵驴来,在他面上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走上前,加上“之驴”二字,最后,孙权将驴赐给了他。(第98回)袭陈仓武侯取胜
①蜀吴联合伐魏。诸葛亮探得陈仓守将郝昭病危,明里吩咐魏延、姜维三日内领兵攻取陈仓;②私下密计让关兴、张苞暗出汉中,自己藏于军中。③星夜倍道径到陈仓城下,让内应在城中各门放火,发喊相助。④魏军兵无主将,城中大乱。⑤诸葛亮夺得陈仓,三出祁山。
(第100回)司马懿与孔明斗阵 孔明气死曹真之后,魏蜀两军对垒,互斗阵法。司马懿先布“混元一气阵”,被孔明识破;孔明后布“八卦阵”,诱魏攻阵。司马懿令戴陵等三将各引三十骑破阵。只见阵如连城,门户重叠,东西南北难分,魏军不能相顾,只顾乱撞,尽被缚至中军帐下。司马懿奋死掠阵,被蜀军三路夹击,大败退军。(133字)(第100回)汉兵劫寨破曹真
①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②曹真甚是惶恐,气成疾病,卧床不起,在营中治疗。③诸葛亮得知此事心中大喜。④他写信给曹真,对曹真肆意嘲讽,让降兵拿了给曹真。⑤曹真看了这信,恨气填胸,当晚死于军中。(第101回)出陇上诸葛妆神
①诸葛亮要割陇西小麦充军粮。②他与姜维、关兴、魏延带四路人马,当先一辆车上均坐着孔明,或真或假。③左右二十四人皂衣跣足,披发仗剑。④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有多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少蜀兵,不敢妄动。⑤诸葛亮乘机偷割了陇上小麦。(第102回)诸葛亮木牛流马
①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秘制木牛流马运粮。②诸葛亮唤王平领兵扮作魏人,夺其粮草,驱木牛流马而回。③魏兵追至,便将木牛流马的舌头扭转,牛马不能行动,然后弃而走之。④魏兵赶到,牵拽不动;诸葛亮又唤张嶷等扮作神怪,驱木牛流马而去。⑤魏军大为惊畏,不敢追赶。蜀军抢得无数粮草。(第103回)司马懿忍辱不战
①诸葛亮六出祁山,进驻五丈原。②司马懿以逸待劳,拒不出战。③诸葛亮乃取巾帼并妇人缟服,盛于大盒,修书一封送至魏寨,羞辱司马懿。④司马懿心中十分愤怒,但并没有上当,还善待使者,⑤从中套出诸葛亮食少事烦、身体不佳的情报。(第103回)五丈原诸葛禳星
①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陷入拉锯战。②诸葛亮本就积劳成疾,又因东吴伐魏无功而返,于是旧病复发,命在旦夕。③他于帐中点灯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七日内主灯不灭,便可再活十二年。④不料因有魏军探营,魏延闯帐报告,不慎将主灯扑灭。⑤诸葛亮禳星延寿失败。
(第104回)见木像仲达丧胆
或
死诸葛吓退活司马
①孔明死后,蜀军撤退,密不发丧。②司马懿引兵追赶,忽见蜀兵回旗返鼓,③中军大旗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车上端坐着孔明,魏兵践踏而逃。④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甚至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⑤后来才知道车上的孔明是一尊木偶像。(第105回)诸葛亮付锦囊计斩魏延
魏延脑后有反骨,孔明每次想斩他,因怜其勇而留用。他在临终时授马岱密计。马岱依诸葛亮的计谋附和魏延造反。魏延领兵来取南狰郑。杨仪打开诸葛亮预付锦囊,出阵对魏延说:“你敢连喊三声‘谁敢杀我’,我就将城池交给你。” 魏延回答三万声也敢。可一声未毕,身后马岱大叫:“我敢杀你”,手起刀落,魏延被杀。144 细节提示:诸葛亮临终,命葬己于何处?后主降诏封诸葛亮何谥号致祭?(定军山。忠武侯〈武侯〉)
(第106回)司马懿韬光养晦
司马懿被解除兵权后,为避免曹爽谋害,韬光养晦装病卧床。当曹爽派心腹李胜来探听司马懿病情的虚实时,司马懿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装出一副行将就木的病态。他还假装耳聋,把“荆州”说成“并州”。侍婢进汤,他将口就之,汤流满襟,还哽噎地说自己死在旦夕,要李胜帮助照顾他的两个儿子。(第107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魏主曹睿临终托孤,司马懿、曹爽共扶年仅八岁的曹芳登位。曹爽听信手下及门客,排挤司马懿,独揽大权。曹爽骄奢淫逸,目中无人,纵情声色。司马懿父子隐退居家,等待时机。曹爽的戒心渐渐松懈,司马懿又装病骗过曹爽,使他放心保魏主出城狩猎谒陵。司马懿父子立即起用旧人,分别掌握军政大权,用计铲除了曹爽全家及亲信,全面把持了魏国的政权。临泽中学高三文科班附加题阅读材料
主备人:郭玉娟
审核人:陈庆玲
(第109回)废曹芳司马氏专权
①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继续独揽朝政。②魏主曹芳每次见到司马师上朝,都战栗不已,如芒刺在背③于是曹芳与夏侯玄等三人商量除掉司马兄弟。④曹芳效仿汉献帝脱下龙凤汗衫,写下血诏。⑤但三人刚一出门,就撞见司马师,并马上被识破,魏主曹芳被废。(第110回)姜维背水破大敌
①蜀军趁魏内乱伐魏。②张翼建议“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火速进攻雍州。③蜀兵背水一战,奋力杀敌。④姜维见士气高涨,不听夏候霸的意见,仍然进取中原。⑤邓艾派兵赶往雍州,联合陈泰解了狄道城之围。(第111回)邓艾智败姜伯约
①姜维出兵伐魏,见魏兵已有准备,便留下少量兵力迷惑邓艾,自领大军去攻南安。②邓艾看破姜维的计谋,领兵去上懈、段谷埋伏。③姜维中了埋伏,被夏侯霸救出。④魏将陈泰、邓艾追击之,所幸援兵张嶷赶到,⑤姜维、夏侯霸趁势杀出重围,张嶷则被乱箭射死。(第115回)姜维屯田避祸 姜维与邓艾交战之际,刘禅溺于酒色,又听从黄皓谗言命姜维班师。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姜维欲杀黄皓,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姜维怕刘禅加害自己,便听从秘书郎郤正的劝告,要求领兵八万到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刘禅从之。(第116回)武侯显圣定军山
①钟会进驻阳安关的当夜,诸葛亮显圣,②定军山上愁云布合,狂风大作,似有数千骑突出。③次日钟会到诸葛亮墓前致祭,祭毕,狂风愁云变成了清风细雨,天色晴朗。④是夜,诸葛亮托梦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后不要乱杀无辜。⑤钟会听其言,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第118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①邓艾兵临成都,谯周劝刘禅降魏。②刘禅第五子刘谌力谏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刘禅不听。③刘谌妻触柱而死,刘谌割妻及三子头至昭烈庙,哭祭先祖,然后自刎。④次日,刘禅率着太子诸王和群臣,面缚舆榇,出北门而降,⑤蜀汉灭亡。(第119回)安乐公乐不思蜀 ①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很感谢司马昭的不杀之恩,到司马昭府下拜谢。②司马昭各酒招待,并令蜀人演奏蜀乐,③蜀官们尽皆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④酒至半酣,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⑤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也。”(第119回)再受禅司马炎立晋
①司马炎即晋王位后,引曹丕以受禅之名夺汉政权之事,要借受禅之名篡位。②次日,司马炎带剑入宫,谴责曹魏篡夺汉室,逼魏帝曹奂让位。③曹奂只好筑受禅坛,捧传国玺。④司马炎即帝位,国号大晋,⑤封曹奂为陈留王,非宣诏不许入京,魏遂亡。(第120回)三国归晋
魏兵兵临蜀国城下,刘禅向邓艾开门归降,蜀灭。司马昭中风死后,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当了皇帝,国号为晋,魏灭。孙皓即位为吴主,不听忠言,以致怨声载道,将军陆抗与晋将羊祜和平相处。羊祜死后,司马炎起兵伐吴,吴军全面溃败,孙皓效法刘禅,开门归降,吴灭。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