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再读教材,获益匪浅。在大学时代,看惯了逻辑紧密,层层递进的专业书,那时看教材,只觉得教材牵涉面广,知识散乱。现在看来,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现象与反应受限于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所以教材需要将知识浅显化,螺旋式进行学习。但是不论是在解决真实情景问题还是在书面解题,都要求学生对知识具有整合总结能力,这正是我们的中学生欠缺的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传授的能力——如何自己学习,如何让书本散点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整体构架上,初中化学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它始终围绕“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事实到理论,从理论再到事实”两条主脉络纵横向,全方位的展开教学的。
1、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还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在处理化学理论性知识与具体事实性知识间的关系时,基于初中生学习现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在内容安排上,新教材力求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主要突出了以下四方面:
1.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
知识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而且包含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方法。掌握事实性知识是基础,而掌握方法是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对能力而言,知识同样也是基础,无知者必无能,这是一般的道理。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掌握基础知识是不矛盾的。
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化学事实和概念、化学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化学的发展 化学与实际。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本教科书在选择内容时,优先确定这些化学基本观念,以此为核心选择那些能形成和体现这些基本观念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在每一单元中都突出基本观念的主导地位,引到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
(2)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2、选择的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弹性化设计,适当拓展内容。教科书安排了“资料”、“化学.技术.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并在一些课题后安排了“拓展性课题”。
3、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教材内容的选择不回避微观,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尽可能将宏观与微观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教科书力图通过形象化的微粒模型、拟人的卡通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是本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和呈现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4、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
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于核心的基本概念知识从教材抽离出来,做出知识概念的学科价值抽离,再结合教材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也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