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感
近日在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时,我仿佛聆听到了习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导,真切感受到了习总书记与大学生之间的亲密无间以及对大学生们的深切期望。在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时,感觉似乎与习总书记隔空对话,他的“大学生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深感认同,其中对《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这篇专访更让我感悟良多。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青年人要艰苦朴素,要自讨苦吃”。总书记“自讨苦吃”的人生观形成于下乡时的知青岁月。起粪这个在农村最苦的活,他干的最多,每次都是主动抢着干。“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老百姓更加信赖。”正是这个“自讨苦吃”的行为,习近平同志对农民的真正需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农民打成了一片,他在梁家河为民造福的事迹广为传播。这是总书记的青春,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苦。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儿时父亲就教导我说“会吃苦的人都一定不是傻子”。上初一时我从老家的初中转学到了城里,新环境的不适应再加上底子薄弱,整个初二我的成绩都在班里处于下游。父亲一直跟我说“勤能补拙,要自讨苦吃”,因此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曾经因为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七次去请教数学老师,最终,初三的第一次月考,我一跃成为班里第七名,并顺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并最后考上了安徽医科大学。尝到了“苦”带来的甜头以后,我愈发坚信“勤能补拙”和“自讨苦吃”的力量。
考入研究生以后,初次接触科研,面临着许多的无措。习总书记说下乡要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研究生做科研也有两个重要的关卡需要过,那就是思想观和行动关。2020年,恰逢新冠疫情肆虐,当时导师在提出一个关于新冠疫情流行的研究课题,并呼吁大家积极参与,争取一个月内呈现研究成果。新冠相关的论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是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研究方向,我知道一旦接受了这个课题研究,后面的一段时间将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考验着我的学习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但是我没有犹豫太久,父亲“自讨苦吃”的激励在我耳边响起,于是,我第一个接下了课题研究,并立刻行动,在线向师兄师姐请教统计软件使用方法。为了尽快研究出新冠疫情的流行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疫情应对政策提供数据参考,我制定了每天的任务清单。为按时完成任务,经常需要整理数据到凌晨两三点,晚上睡梦时思考的都是文章的逻辑和结果讨论等。终于历时28天,文章完成了初稿到定稿投稿,并于今年4月1日成功在线,当时国外的疫情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这一个月很苦,但是这一个月却对我科研之路的成长垫下了基石,这段经历刚踏上科研之路的我意义非凡。
作为医学生,致力于成为白衣卫士的我们更应该响应总书记的号召“青年人要自讨苦吃”,不畏艰苦到临床一线工作。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时期,全国各地的医生都立下“召必战,战必胜”的请战书。在敬佩逆行英雄们的壮举之时,深刻感受到自己需要更加刻苦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走向临床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在面对疫情这样突如其来的严峻挑战时,才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更加要求我们需要“自讨苦吃”,要走出“象牙塔”、舒适圈,从吃苦中学以致用,要敢于行动,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习总书记说“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在艰苦的知青岁月里,总书记努力作为、积极担当,一边放羊,一边抽空看书,不断沉淀与积累自己;工作后,更加关心青年的培养,不断地鼓励与教导年轻人,使年轻人能够更快地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知道每一次“自找的苦”都是人生成长的助推剂,我们要学会自找苦吃,苦亦实苦,先苦后甜;作为“后浪”中的一代,我们要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以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为榜样,以梦为马,在奋斗中成长,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世代责任。
胡定涛,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