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三国演义》有感-读后感1100字_高二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读后感1100字_高二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读后感1100字_高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其将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合理统一的创作手法,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掩卷凝思,用“乱世出英雄”一词来形容这个时代再好不过了,在这个年代里,烽火连天,饿殍遍野,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借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然而,越是沧海横流,越能显出英雄本色。因此,这既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又是一个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浪漫情怀的时代,不知多少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打开三国风云人物榜,曹操则是首要人物,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了,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心多虑;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一句“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已尽显其奸诈,但他逐鹿中原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平袁绍,灭吕布,战张绣,擒韩遂那份气魄和胆识却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因此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形容他再好不过了。
做为蜀国的开国之君刘备当然也属英雄人物,刘备原是中山靖王之后,黄巾之乱时,组织民兵反抗过,但其在中原大战中,屡战屡败先后投奔过吕布,袁绍,曹操,刘表等,可能有人会问,刘备总是寄人篱下,为什么还称作英雄呢?答案很简单,刘备有英雄之才,大丈夫能屈能伸,寄人篱下也只是暂时的,当他有了真正的军事力量时,必当尽显其英雄本色。在曹操与其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更展现出刘备的英雄能力,后来刘备“牧兼二州”,从一个当初连根据地都没有的人到现在成为“三国鼎立”之一的君主,这样的人能不称作英雄吗?
然而《三国演义》中忠与智的化身当推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出山使命运的天平开始向刘备倾斜,诸葛亮自隆中出山后,为报刘备知遇之恩,施展自己的才华,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火烧新野,决战赤壁,智取荆襄,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刘备去世后,他尽心辅佐这位扶不起的阿斗,最终病死于五丈原。诸葛亮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他所代表的古代知识份子最宝贵的一面。
下面一位则是吴国开国君主孙权,孙权接手东吴年仅十八岁,在周瑜,鲁肃的辅佐下统一了江东之地,孙权是在三国之中最后称帝的,也是最后灭亡的,这就说明了他沉得住气,这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必需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克敌致胜,而孙权正是明白这一点,才开创出吴国的基业。
千年之后,每每重温当年英雄豪杰磊落江湖鏖战沙场的悲壮情景,便不由涌起一股冲动,我想,三国文化以其气贯长虹之势将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给人以不尽的回味和思考。
第二篇:三国演义读后感2_2000字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读三国的时候,觉得人物形象很生动鲜明,有很多让我觉得喜欢的人物,其中有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备.关羽……但是在这些人物中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和曹操.被称为是儒家伦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学”.“识”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内容,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尖绝”曹操是个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艺术典型家,作为一个阴谋家,他具有无穷的权势和贪欲,与“仁义”的刘备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交织在阴险.奸诈.暴虐.多疑的性格中,大权在握,则为所欲为 ,与诸葛等人的形象是鲜明的反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汗献帝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对手骂为“名为汗将,实为汗贼”.但他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其形象虽不为人喜爱,但也深刻的体现出当时的历史环境!
第三篇:读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赵州镇西门小学
六 年级三班
郭雅迪
前段时间,我读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名著中,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周瑜英勇无畏,但心胸狭窄。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刘备爱才如命,虚怀若谷。我最喜欢诸葛亮。诸葛亮在吴国的时候,周瑜觉得他太厉害了,想方设法想要除掉他,便说军中缺箭,便叫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可是诸葛亮只要三天就能造出箭来,还下了军令状在三天之内造不出十万支箭来甘愿受重罚,说完便告辞了,周瑜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周瑜手下鲁肃去拜见诸葛亮,诸葛亮让他私拔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人,再在船边立上成束的草,用青布盖上,而且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可是,借船给诸葛亮后,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反应,一直到了第三天的四更时分,诸葛亮突然叫鲁肃去取箭,还叫人把那二十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向曹操水寨开去。五更时分,船就到了水寨诸葛亮又让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让将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由于是大雾天气,曹操不敢出兵,只好射箭。天快要亮时诸葛亮又叫将士们一起喊到:“谢丞相箭!”这时船已经开出去了十多公里了,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诸葛亮回去一清点,每条船上都有五、六千只箭,还多出了几万支呢。这让周瑜非常生气。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做人心眼不要太小,因为在诸葛亮三气周瑜时,周瑜看不得别人比他强,诸葛亮就利用这一点来对付周瑜,让周瑜气得箭伤裂开。周瑜临死时长叹三声:“既生瑜,何生亮?”,说完就一命呜呼了。
虽然我很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我最佩服的还是罗贯中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叫《三国演义》的书。其中一句名言让人谨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句话不仅在三国英雄人物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老百姓也深有感触。“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打开历史页码,我们就会看到有多少志士仁人、文人墨客,因拥有谦虚好学在事业上永载史册;又有多少人因为骄傲而悔恨终生。
我故意我问起身边的妈妈:“这句话真的灵验吗?”妈妈沉下脸道:最近,你的学习成绩下降,说明什么?”顿时,我哑口无言了。
于是,我重温《三国演义》的经典,汉皇叔刘备为了恢复汉室半壁江山,竟降低自己的身份,三顾一介书生诸葛亮的茅庐,以救百姓水火,重整朝纲为己任,诸葛亮终感其诚,答应为他奔走效劳。而与此相反,夏侯惇因刚愎自用,小瞧山野村夫诸葛亮的才能,得意洋洋大军杀进,结果中了诸葛亮的计谋,结果被刘备军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最后与李典、于禁、孤身三人撤回到了曹操的大本营。
此时,我禁不住拂卷深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和事,那怎样对待呢?俗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轻视别人;人各有长处,应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谦虚则秉着一颗上进的心,驱动着前行的脚步,而骄傲则会蒙上一层模糊的影,导致着无知的狂妄。
第四篇:读《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肇庆市龙禧小学六一班李鋆祺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以曹操为首的魏国,孙权统领的东吴和刘备统率的蜀国之间展开的三国鼎立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每个国家都挖空心思想要把其它的两个国家消灭掉统一中原,结果是魏国的司马昭先灭了蜀汉,再灭东吴,统一中国建立了西晋。
《三国演义》一共有二百六十一回,不过我只对周瑜和诸葛亮一起对抗曹军的故事感兴趣。那次,诸葛亮刚到东吴就舌战群儒,之后再用激将法让周瑜与曹操誓不两立,于是“合作”开始了。在这期间,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几次要要置诸葛亮于死地,但都被诸葛亮巧妙的一一化险为夷了,比如说,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限期让他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巧计草船借箭,让周瑜的阴谋落空。还比如说诸葛亮设坛巧借东风,在成功借到东风后,周瑜派手下伏击他。。。但是他在去东吴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退路准备好了。。。诸葛亮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这实在让我佩服!周瑜被气得说“既生瑜,何生亮。”
在现代社会中,能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真是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帮助刘氏家族争夺天下,恢复汉室王朝上,直到临死前惦记的都是蜀国以后该如何发展的事,从不想过自己,不为自己谋利。而现在的人,遇事就只想着自己,从没站在大家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且人人都是见风使舵,欲望大,贪婪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这些陋习真是糟糕透了,如果我们都大公无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团结友爱,多为别人着想,多讲奉献,少索取,不会为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就大动干戈,那么就会有个和谐安宁的社会,人人安居乐业,这多好啊!
第五篇:读《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3)班卢皓宇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是大作家罗贯中根据历史千辛万苦才编成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国演义》成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带给我说不尽的感悟和智慧,还知道许多风流人物和事迹:诸葛亮、关羽、曹操、孙权、刘备......赤壁大战、六出祁山、草船借箭......还有许许多多千古佳话:过五关,斩六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带给我的乐趣太多了,但这只是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我还要继续学习无数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多读书。曹操曹孟德,武功:***智谋:****人品:**性情乐观,果断:一次,吕布打曹操,把曹操困在火海中,大将典韦、李典、乐(yue)进不顾一切救出曹操,曹操眉毛被烧没了,胡子也别熏得像杂乱的枯草,这时曹操想出一计,笑了,文武百官被曹操笑傻了,曹操叫人放风给吕布说自己死了,接着乘吕布不备打败吕布,大家才恍然大悟,称赞曹操会用计。曹操果断也有果断的缺点,例如:一次曹操和陈宫在逃命时到老人家里休息,突然听见有人磨刀,曹操警觉,越来越感觉有人杀他,就气急败坏,把老人全家杀光,直到看见厨房里捆着的肥猪才恍然大悟杀错人了,他长叹一声,说:"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陈宫听了就辞他而去。原来什么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啊!一天,张锈用诈降计在曹营放火,典韦一人拿刀砍死十几人,刀刃钝了,又空手打死十几人,勇不可挡,这时他已经被箭射成“刺猬”,段了气还没人接近。曹操又折儿子和侄子,马已身中数箭,幸亏是一匹良马还能小跑,突然,一箭中马眼,马大叫一声摔下曹操,这时人马来到,曹操先哭典韦,再哭儿子和侄子,表示自己爱典韦大将胜过自己的儿子和侄子。最后看看曹操的诗来证实下曹操的文采: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