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窗幽记》读后感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创作的小品文集,刊行于天启四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窗幽记》读后感1
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洪应明的《菜根谭》和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号称我国修身养性三大奇书,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国人的青睐和推崇。
本人曾在闲遐之余,对洪应明的《菜根谭》、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二本奇书泛泛的读过几遍。尽管均不得要领,但也收获颇丰、教益匪浅,特别是对加强自身修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然而,对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直未能抽出时间拜读。近来,闲来无聊,将之找出,诚心拜读,以度光阴。
不想,当翻开卷宗后,蓦然间,格言妙语,小品片句,跃然眼帘,使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或含蓄蕴藉,或情趣盎然,令人津津有味,回味悠长。
《小窗幽记》,是我国最传统、最具有影响力的为人处世经典之一,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是修身、齐家、治国者的人生哲理,是经商、从政、贤达成者的枕梁宝典。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她并不是陈继儒先生个人著述,而是其摘取各种文章中的精妙语句编撰而成,属格言警句类小品文。
《小窗幽记》始于“醒”,终于“倩”,分为集醒、集情、集峭、集灵、集素、集景、集韵、集奇、集绮、集豪、集法、集倩十二集。完整的《小窗幽记》全文有1420句,已成格言的有近200句之多。
《小窗幽记》内容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性情。
《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陈说利害,以言醒世,指点迷津,且语言凝炼,玲珑剔透,精辟透彻,入木三分,一字字一句句,促人警觉,益人神智。
从《小窗幽记》分篇来看,侧重各有不同。从“醒”篇来看:借自己的著述来警醒后人在昏睡和醉生梦死中醒来;从“情”篇来看:对真情的推崇,以及对人间真情难久的感伤;从“峭”篇来看,对当权阶层中的腐败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从“灵”篇来看: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语文文字的肯定和赞美;从“素”篇来看,提倡社会要用自己创造出的精神产品去充实和更新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景”篇来看,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从“韵”篇来看,提倡社会和人的风雅,并指出风雅是一种涵养,善意的附庸风雅并无害处。
从“奇”篇来看,对正统的封建说教和陈旧的表现形式的抗拒和蔑视;从“绮”篇来看,对情欲的审美价值予以直率地肯定。
从“豪”篇来看,渴望不甘现状,勇于变革的豪杰出现;从“法”篇来看,对当时法度社会的深刻反思;从“倩”篇来看,表达编者渴求人们的真情实感和人间的美好。
同时,从第一卷“醒”、第三卷“峭”、第十一卷“法”的引言,可以看到编者贬黜浊恶世道的笔锋何等犀利。从第二?“情”、第八卷“奇”、第十卷“豪”的引言,足可以感受到编者讴歌人间真情、渴望刷新社会的心情是何等热烈。而且,其它各卷的引语,也无不闪烁着编者深厚的人生智慧和敏锐的审美感悟的灵光。
通观全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结晶成的博大丰厚的人生智慧和灵活多妙的表现形式。如“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须冷。一“温”一“冷”,何等鲜明;“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是难居其美。”何等通达。
又如“看书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指明读书应采取的态度,何等精辟。再如“有世法、有世缘、有世情,缘非情则易新,情非法则易流。”,以“法”、“缘”、“情”三者涵盖人际关系,又是何等的睿智。
通读全篇后,尽管本人一时难以对书中所有的意思完全领会,但感悟有“五”。
一曰“醒”。即做人要清醒。“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醒”对于一个社会、一个人来讲尤为重要。故此,楚大夫悲怆高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尽管“糊涂”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但“清醒”也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所以,该糊涂时则糊涂,该清醒时则清醒,在糊涂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清醒中装饰一份糊涂,这才是做人的真谛。故此,陈继儒先生将《集醒》作为全书之重放在开篇之首。
二曰“守”。即做人要有操守。如“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又如“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还如“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以及“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见识。”等。
三曰“淡”。即做人要淡泊。“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轻财”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得到。“律己”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对自身自觉自愿的要求,“量宽”既是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素质,又是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的品格。“身先”是一个人把自己置于表率位置的体现,让行动代替语言,让行动胜过语言。又如“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等。
四曰“闲”,即做人要悠闲,是编者津津乐道的主题之一。“闲”主要指参透名利、生死,领悟人生真谛后的心灵的镇定、平和、安详、从容,但也有劳逸结合的旨意。书中云:“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在劳动人民的“休闲权”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重温古人关于“闲”的审美感悟,觉得有一种亲切的意味。还如“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等。
五曰“超”。即做人要超脱。就是不能把生活看成是各种物欲的表象,而要超越物欲,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所以,在书中,编者反复叮嘱世人要善于“超脱“。因此,人不仅要善于生活,还要善于欣赏生活、表达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欣赏真善美,表达真善美,创造真善美。如“田园有真乐,不潇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等。
《小窗幽记》自问世以来,即成为时人的欢迎,以后历代均获得高度的赞誉,并被今时的读者视为古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经典宝训。
因此,无论你是从政、治学、经商者,还是创办实业者,无论你是成功者还是暂时的失败者,只要能认真读一读这部人生哲言小品集,都会开卷有益的。
《小窗幽记》读后感2也门近一个月里似乎有了许多闲暇的时间,也可以做些闲事。《小窗幽记》也算得上常记心头,起源就是去年暑假时在书院杂志上看到本书的选段,就一句“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颇合当时处境,似有所感。之后看过电子版之后,觉得还是纸质的舒服,就打算买本书,到书店一看,有倒是有,但翻译、评注太啰嗦了,还是看原本有味道。
准备打印下来,但也没有打完,放假时间也多了,就抄写下来吧,也可以边抄边读。这段时间过年回家一趟,看书抄写的时间也被分割开来,加之有时游戏也耽搁了许多,五万余字竟然抄写许久才完成。抄一遍看一遍之后,写点感想。首先从体裁上划分,该书属于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小”当真是窗子尺寸小,或者是因为句子短小吧,少则几字,最多百余字,平均就十余二十字。然而积少成多,全文五万多字也成中等篇幅,因此并不小。我是很少读中篇或者长篇小说,还好是小品。“品”则是因为其中滋味需要细细琢磨,不是草草看过就能理解。这也符合闲暇时的读书要求:一字一句的慢慢读,一心一意的仔细品,以此消磨时光,但不至虚度时光。
然而纵观抄写读取的过程,其实是相差许多,为了赶进度,句子多是快速看过,至于味道,除极少数有所感触,大多是淡淡的,这也符合常规:越是心动,越是不得到。虽然该书分为12卷,每卷都有个题记,但卷题和正文的关联总是显得那么的模糊,甚至可用牵强附会形容。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理解其内在的联系,或者就是“小品”的特色。
为了不使抄写仅仅是抄写,下面勉强对每卷做作个小结和分述。卷一集醒题记中“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也是相当程度的刻画了人的原动力:欲望。大一学管理学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也是相当细致描述了人的需求或者说欲望。而以六根六尘六识也很精到。
该卷中,“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讲“财”;“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讲“权”,“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
《小窗幽记》读后感3闲暇时,读《小窗幽记》就像煮一壶清茶,茶香绕梁。
在盛夏的午后,慵懒的时光就着甘甜的山泉给自己泡上一壶好茶,耳听蝉声阵阵,竹声泠泠,坐在青石瓦的屋檐下,一只老猫卧在脚旁,一边品茶一边读书,记载着有关岁月和光阴的陈年旧事,人生何其快哉。
《小窗幽记》根据不同内容分为十二卷: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
语言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引人深思。一些写景色和生活感悟的句子,有清雅之气,丝毫没有粗俗艳丽之感。作者从不同内容入手,却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则我们身而为人应该如何在世安身立命、如何与人相处、待人及物。
初读《小窗幽记》确实为之惊叹。尤其读到“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结璎整冠之态,勿以失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救死扶危之日”。
即使是放在六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于今人。
寥寥数语,却是道明了一个“度”字的准则。不同的情况得分不同的场合,哪怕是梳妆打扮,循规蹈矩也需要看天时地利人和。面对世间万事,除了要懂得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何处之外,明辨什么可为什么而不可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一个“度”。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这几句话时,我发现这些话语真是一语中的。即便是现代人,我们依然面临这些问题。作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为人处世,与人相处要懂得分寸,有度。我们都喜欢听赞誉之词,但是赞誉到底是出自真心还是违心的,我们一概不知。所以,语气喜欢别人当面称赞我们,还不如,我们自己做好自己,不要给人留下口舌,让我们不被别人背后论断。我们与人相处也懂得分寸和距离,过分腻在一起,不懂得分寸,久而久之就会让人厌烦。
在修身养性方面,作者也说了很多。类似于“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君子于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等等。
《小窗幽记》总体上是一卷不错的书,值得多次反复阅读,揣摩。
总的来说,皆为儒家道家宣讲人生伦理道德之书,做学认字、为人处世、安生立命、心态境界各方各面皆有涉及,虽然不乏封建文人的教条,但更多的是飘逸超灵、不为世间俗念所拘束的自由色彩,傲视蔑俗,粪土金钱权贵的平民意识,还有崇尚山水、浮生悠闲的自然态度,算是中国上下数千年人与事相处的点滴箴言,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刻提炼。
我逐字逐句读的时候,经常会随着一段话衍生的联想到某句古代的诗词和古代人物及某个事件的典故,或者受话中启发总结出适合自己或者愿意去尝试的现今社会为人处世的要领,碰撞出了很多的思想火花,每一章会有对自己比较受用或者难以忘怀的字句,包括书上原文和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标注。
第二篇:小窗幽记读后感
小窗幽记读后感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的作品,由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构成,以简短的句子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哲理。“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听到别人做了好事则怀疑他的动机,听到别人做了坏事则马上相信,这是心里有恨意的人。当中国首善陈光标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同时受到了来自社会的质疑。暂且不说“作秀”、“暴力慈善”是否属实,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对善事的怀疑本身就是公众善念日益滑坡的表现。一个人心中没有善念,便不会相信他人的善事,对公众任务公益事业的怀疑,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过去犯下的错误不可再留下一点,否则,会使已改的错误行为再度萌生,这就是因俗情而使理想趣味受到连累了。今日认为正确而喜爱的生活、事物,不可太执着,太执着就是尚未得到理趣的神髓,反而使得理趣转变成欲望的根苗。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善于改正以往所犯下的错误,并且不要执迷于当今所拥有的事物,《弟子规》中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论语》中也提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倘若我们掩饰自己所犯的错,就会是错误越积越多,同时我们也不能要求自己不犯错,如果这样就容易掩饰自己的过错以达到自己的要求。“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一旦执着于自己所追求或已拥有的,原来的淡雅的知趣就会变成沉重的欲望,不管是金钱、地位、还是闲情、知趣,都不能执迷其中。“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即使是修身养性的事情,一旦过分的执着,就会偏离原来的目的。一本《闲情偶寄》,以言简意赅的句子警醒着我们,喧嚣的城市里,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使内心保持平和。
第三篇:《小窗幽记》读后感
《小窗幽记》以观世间荣辱、品人生苦乐为主线,以文辞优美、意蕴高雅为特点,是一本修身处世的格言书。书中的格言有的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有的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读来有神思优游,流连忘返之感,历来被视为修身养性,自我提升的佳作。
《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号眉公,生于明末清初。他高雅超脱,博学多通,一生著述颇多。透过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拿得起、放得下、抛得开、收得拢的豁达心胸和无尘境界,其真知酌见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于今时今世仍有借鉴价值,尤其是关于修身正心的见解最值得我们品读。
《小窗幽记》说“有誉于前,不如无毁于后;有乐在身,不如无忧在心。”告诉我们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古人说: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心乃身之统帅,行之导向,要改善人生际遇,需要我们从“心”做起,常持喜悦心,就会以笑面示人;常持平常心,就会笑对人生。所谓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消极遁世,而是平和豁达、宽容洒脱,是积极做事、低调做人,是利不能诱、邪不能干,是悲悯众生、利益众人。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就会不嫉人有,也不笑人无;以平常心看待得失成败,就能做到上不负天,下不愧人。一个人只有摆正了心态,才能有正念、正思维,继而才能有正面行为。正念是指积极乐观、与人为善的观念,处人时心存善念,则视对方如佛陀;心存恶念,则视对方如牛粪。处世时持积极乐观之心,则世界生机蓬勃一片光明;持悲观失望之心,则世界满目苍凉了无生气。在现实生活中,常持平常心并不容易做到,世事纷繁无时无刻不考验着每个人的判断抉择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当天薄我福时能否做到不怨天尤人?当天劳我形时能否做到不退避逃离?当天厄我运时能否做到不沮丧放弃?只有做到心地无尘、心境平和,才能改变我们面对一切的态度,随之改变我们和世界的相处方式,才会让我们和世界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和谐。
《小窗幽记》说:“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珍惜时光善于学习,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能够吸收义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蛰伏日久历炼日深,所以会飞得更高;绽放得早也必凋谢的快,所以一片坦途未必是好事,《小窗幽记》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强调后天的努力超过先天的聪颖,困境的磨砺会促进成长;激励后人不要被资性、境遇所限制,告诉我们树立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积极态度,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古往今来,通过读书学习改变命运、提升自己的事例比比皆是。国学经典《大学》是儒家思想的精辟概述,被列为四书五经之首,其作者曾子被称为孔子最愚笨的弟子,可是像曾子这样愚笨的人却能够理解孔子并将孔子的学说阐扬于后世,并因著述《大学》而名垂千古,最终成为孔子最成功的弟子之一。可见限制人成长的不是资质、天性,而是固步自封的心态。心态、心境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而且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像孔子的另一位弟子颜渊那样,以一箪食、一瓢饮为乐,就是因为他的快乐没有依附于外界的环境上,而是由内心滋生的知命而乐天。如果每个人不缘外境,放下万虑,便可感觉到这种快乐,并且因为这种快乐发自于内心,而不是得之于外,所以也不容易改变或者失去。
“多燥者,必无沉潜之识;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小窗幽记》告诉我们,静就是不多言、不浮躁、不妄动、心不随物转。我理解所谓“静”,就是谨言慎行、淡泊宁静的一种境界。有了淡泊之心,才能放得下名利,放得下功过得失,平淡地面对所有的失去和拥有,直至以尊严的方式承受人生的苦难;有了淡泊之心,才能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一份淡泊,带给我们安闲自在、波澜不惊的生活,它把莫名的惆怅冲淡,让美好的心情升腾,使人达到闻谤不怒,见誉不喜的高深境界。如果说淡泊可以使人品格高尚,那么心静可使人处事从容。淡泊是平和的,心静则是深邃的,心静给人以不动声色的刚毅与坚韧,给人以面对现实的莫大勇气,还给人静观世事以从容应对的智慧。心静体现一种从容不迫的沉稳,一种气定神闲的大气。心静时,我们不仅能体味生命的美丽,而且能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或许就在于拥有一个“静”字。
志要高华,趣要淡泊。通过读书我们领悟到,做人要淡泊宁静,处事要安详涵容,工作要积极有序,生活要乐观豁达。当我们置身喧嚣浮华的世界却依然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当我们面对世间种种诱惑而心湖不泛起一丝涟漪,当我们平和审视生命的历程而不在意获得与失去,当我们能够做到辛勤耕耘不问收获地默默奉献,那么,我们的人生就进入了一种臻于完美的境地。
[《小窗幽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第四篇:小窗幽记 读书心得
《小窗幽记》读书心得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是明代陈继儒所著,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书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其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中国最传统、最具影响力的为人处世的经典之一,与《围炉夜话》《菜根谭》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其实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陈继儒还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便是对于某些尘世中人的当头棒喝吧!
很多声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称誉《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这并不为过。书中有句话,“斜阳树下,闲随老衲清谭;深雪堂中,戏与骚人白战”,其中闲适而安逸的生活态度打动了我,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不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眉公懂得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最简
单的快乐。正如村上春树在《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中写到的,他自己选购内衣,把洗涤过的洁净内衣一件件卷折好,然后整齐地放在抽屉中,看到它们安静舒适地排列着,就可以感觉到一种微笑而真确的幸福。林清玄也在《签纸禅心》中提到自己在一个早春到日本的日光山去看红叶,夜里在山上的小径散步时,找到一家卖面的小屋,吃面时打开筷子的纸袋,掉下一张纸条“今天天气真好!”,之后他这样写:“我吟哦这句话,俯瞰夜色中泛着浅蓝色的山谷,谷中月光下的枫红点点,忽然觉得不知今天天气真好,人生也是非常幸福的!”不禁想起我曾经偶然看见的一句禅语:“你且坐在雪峰,看最后一朵雪莲开放”,这种平淡而意味深长的情调谁不向往呢?活着,不就是为了遇见美好吗?
书中也有作者对于读书的见解——“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青衫淡茶,几卷在手,书中的芳草们,漫步湖岸,如同佳人拖曳长裙,步步生莲,纸页里含着水滴,光透过,辽阔的海会更加辽阔……眉公却要我们永葆那一厢单纯,一如未曾读过书一般便好。我无法理解其中的真意,但细细想来,这是一种读书的境界啊!黄永玉曾经问沈从文:“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远近都是杜鹃叫,哪儿都不想去了……我总想邀一些好朋友远远地来看杏花,听杜鹃叫。有点小题大做……”沈先生闭着眼睛,半躺在竹椅上悠悠地说:“懂得的就值得!”就是这样,懂得就值得!懂得《小窗幽记》中的那份不一样的达观,也就值得去体味了。
最喜欢的是陈眉公辑录在《小窗幽记》中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典雅华丽,看似淡然却深奥,一读起来便会蔓延一种心绪和情怀。人生山长水长,需要一种空灵的东西来给自己以心理暗示,方能笑看流光飞舞,不觉人生苦寒。“闲看庭前”四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漫随天外”又显示了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境界高邈,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副对联,短短二十四个字,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如此,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方能达观取舍,笑看人生。正如当代大德赵朴初先生在了悟生死之后,去世前写的几行字:“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挂牵。”
掩卷遐思,在这幽缈的气息里,仿佛看见一个智者的模糊轮廓,颤动在历史长河的粼粼波光中。书卷里除了高蹈超脱的哲性,还存有某种隽永、慎密的理性思维。它犹如一只遥远年代里斑驳的青铜器,泛着诗意的苍绿;又如同一个潇逸之士,着一袭禅者的布衣,披着清冽的寒辉,啸吟,且徐行,在岁月深处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第五篇:读《小窗幽记》有感
读《小窗幽记》有感
读《小窗幽记》有感1
我房间的阳台不算大,刚好给一人坐着,上面挂着一扇小窗,一扇很普通的小窗。
总想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点点安逸,这小窗成了我最好的选择。在黑夜的弥漫下,在月光的映衬下,我悄悄的坐在阳台上,靠在小窗旁,聆听着绿叶的述说,红花的感叹,小树的哀愁,低草的无奈。闭上眼,我和它们仿佛在交流着,倾述着,带着淡淡的哀伤,浅浅的痛苦。一睁开眼,又是沉默的黑暗。没有电视的吵闹,球场的狂欢,课堂的沉闷,马路的喧嚣。在这里,黑幕被拉下,月儿爬上枝头,向我的小窗投下一点点银光,似乎散作一把把粉末,洒在我肩上,银光闪闪,甚是有趣。爱上这黑夜里的小窗,无论生活有多么辛苦,学习有多么坎坷,这小窗总不会嫌弃我,总是一如既往的敞开怀抱,拥抱我,沐浴在黑色中,享受在月光中,仅此而已。
从那不大的玻璃,我看见雨脚在那里扑落扑落跳,我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我可以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我想象它们的威力比我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窗会使想象丰富起来。
我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星,无数像山、像马、像巨人似的形形色色的云彩:我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点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想象中展开。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夜晚。
可是——曾几何时,天不再黑,马路上的灯光愈来愈亮,撕碎了这美丽的帷幕;夜不再静,汽车的喇叭愈来愈响,打破了这沉默的宁静。再也没有月儿的微笑,再也没有银色的粉末洒在我的肩膀,她似乎害怕地躲了起来,玻璃上掠过的黑影不知为何愈来愈少。这些朋友似乎在渐渐离我而去。
不!我要抓住他们,我要留住这陪伴我和小窗度过每一个夜晚的朋友们,我拉开窗,不顾一切的把手向前伸去,可是,我什么也没抓到——窗外不知何时多了一张硕大的防盗网,牢牢的罩住了小小的窗。我轻轻把头靠在小窗上,绿叶的述说,红花的感叹,小树的哀愁,低草的无奈又一次次在我耳边回响,不,这次多了几声抽泣,小窗的抽泣。我靠在窗边睡着了,在梦中,我梦到了小窗,看到了小窗以外的世界,如童话般的世界,我幻想的世界,不仅仅是我看到的,还有我想到的。那些黑夜,那些月光,那些雨,那些风,那些雷,那些电,那些云,还有那些黑影,历历在目。就是透过这小小的空白,多么神奇。
梦,终将醒来,当太阳把金光洒在小窗上时,我也该返回到我忙碌中的生活里去。
呵,多么美丽的小窗,多么深沉的夜晚,多么美丽的月光,多么多么。
读《小窗幽记》有感2
近一个月里似乎有了许多闲暇的时间,也可以做些闲事。《小窗幽记》也算得上常记心头,起源就是去年暑假时在书院杂志上看到本书的选段,就一句“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颇合当时处境,似有所感。之后看过电子版之后,觉得还是纸质的舒服,就打算买本书,到书店一看,有倒是有,但翻译、评注太啰嗦了,还是看原本有味道。准备打印下来,但也没有打完,放假时间也多了,就抄写下来吧,也可以边抄边读。这段时间过年回家一趟,看书抄写的时间也被分割开来,加之有时游戏也耽搁了许多,五万余字竟然抄写许久才完成。抄一遍看一遍之后,写点感想。
首先从体裁上划分,该书属于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小”当真是窗子尺寸小,或者是因为句子短小吧,少则几字,最多百余字,平均就十余二十字。然而积少成多,全文五万多字也成中等篇幅,因此并不小。我是很少读中篇或者长篇小说,还好是小品。“品”则是因为其中滋味需要细细琢磨,不是草草看过就能理解。这也符合闲暇时的读书要求:一字一句的慢慢读,一心一意的仔细品,以此消磨时光,但不至虚度时光。然而纵观抄写读取的过程,其实是相差许多,为了赶进度,句子多是快速看过,至于味道,除极少数有所感触,大多是淡淡的,这也符合常规:越是心动,越是不得到。
虽然该书分为12卷,每卷都有个题记,但卷题和正文的关联总是显得那么的模糊,甚至可用牵强附会形容。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理解其内在的联系,或者就是“小品”的特色。为了不使抄写仅仅是抄写,下面勉强对每卷做作个小结和分述。
卷一集醒
题记中“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也是相当程度的刻画了人的原动力:欲望。大一学管理学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也是相当细致描述了人的需求或者说欲望。而以六根六尘六识也很精到。
该卷中,“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讲“财”;“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讲“权”,“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等句讲“言”;“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讲“智” ……纷杂的欲望处处是陷阱,人也时常落入其中无法自拔。道教名宿王家佑先生曾有联“酒色财气,有度皆可养生;贪嗔痴慢,无著便是菩提”可以在理论上了却世间的许多痛苦。但是如何“有度”、“无著”却是非常难以把握的问题。个人以为,对于世味太浓的人,多多亲近自然,或者了解不同领域、涉足新的环境,还是很有帮助的。人大多是落在一边,以为那就是全体,因而沉迷其中了。感到困苦时,看看对面的光景,也可有个更宽广的视野吧。当然这也不够彻底啊。如何才是彻底法呢?
“寒灰内,半星之活火;浊流中,一线之清泉”句,可作集醒的点睛之笔。
卷二集情
题记中“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可是回答了如何透彻的方法?死,难以一遇,而一遇足矣。“韩翃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可作缩影:景致如山水、风月、云雨、花鸟、草木,人物有李白、蔡文姬、阮籍、费长房、西子,而“世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痴情非常,可作该卷的核心思想。花月美人固然可作生此世界的足够理由,但也可成痛苦之源,甚至离此世界的原因。看了电影《太行山上》中日本媒体为其中将战死拟的新闻标题是“名将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我居然联想到“名花凋落”。美,必然是逝去的人,不可及的景,愈是不可得、不可见、不可说,才愈是心神荡漾,这篇小品文本身就是例证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在亲见山水后能看到该文中山水的意境么?在看文中山水的意境时又可遥想亲临那山水的景致么?
“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不甚理解。
卷三集峭
“峭”,本意是指山又高又陡,表示严峻,也形容诗文立意或语句奇特、挺秀。该卷开篇就感叹“今天下皆妇人矣”,国运衰微,歌舞犹喧,而写书的目的是“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只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须眉而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这就是书生的报国方式。须眉与妇人有何差别呢?当今国运昌盛,还是阴盛阳衰。在社会上其实男女已经相当平等了,所谓的不平也是习俗的残留吧,经济的潮流会将其清洗。从微观上看,也就一口“气”的差别。我个人的悲观情绪比较浓吧,阴气也有点重,又自以为有点认识力,在一般的.不痛不痒的话失去效用的时候,就需要严峻的语言刺激,达到“耸然有起色”。“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句中,仅“担当”二字,就有此功效吧。
卷四集灵
题记“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名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然而风雷雨露可亲观,山川名物可亲临,语言文字可抒发自如,但谁又感觉到什么在“灵”呢?我在琢磨许久之后,还是没有发现这卷灵在哪里。“胸中有灵丹一粒,方能点化俗情,摆脱世故”,因此,在自己有了慧眼,得了真识之后,才能见得天地人三才的“灵”。又去哪里找慧眼、真识呢?就这卷啥。“半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对仗工整,景色可餐。“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也只有心境通达的人才能感受,我呢,按“读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的规律,继续琢磨吧。“天下可爱的人,都是可怜人;天下可恶的人,都是可惜人”,好绝,故能“百世如见”啊。我常自诩可爱,也就是单纯,痴呆,愚笨的意思,固然可怜。如果上街去,也可伸手说“打发点咯”。可恶的人,首先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平,所以才会恶他人。如果追溯前世今生,谁又是生来就可恶的呢。孩子的眼睛,确如一潭碧水,荡去许多污浊啊。随着阅历增多,心不那么纯,眼睛也没那么净,更增添了道道伤痕。谁愿意伤人?谁又愿意被人恶?虽然这个身体可以被我称作“我”,但“我”是个傀儡,假的,念头、语言、行动,哪样是我能够控制的呢?曾经的痴语、誓言,此刻都已化作尘埃飞逝。有心重来,无可追寻啊。因此,真人永远是那么高、那么远,trueman都只能翻译成也门了。“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世界注定了满是悲剧,既然都满是悲剧了,又“灵”在哪里?
卷五集素
政治课上反复强调的“一个中心”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谓的建设在硬件上就是造房子、造公路、铁路、机场,人称“水泥浇大地”,软件上有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一类。得益的是社会现代化,受损的是自然生态。在水泥的城市,泥土许多变成了灰尘,而移植的大树都得用架子撑起,甚至打点吊针,怎么看都有点别扭。因此,“松间明月,槛外青山,未常拒人,而人人自拒者何哉?”这样的问题对许多人都已不是问题,或是不存在的问题。
现实就是这样,以前还念叨着家头有几亩地,成都混不下去了就回家种地吧。说来轻松,因为没有真正的辛苦过,也就感叹下土地的伟大:生发、承载、包容,其实根本不知种子如何埋进去,粮食如何收回来,还有那光、那水、那人的呵护。现在还就得为了那么点钱,感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既名肉就是荤菜了,“素”的又在哪里?这卷描画了许多的场景,以“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最为明确。这样的环境在城市定然是相当的奢侈,也不素了。其实更重要的是心境的素。正如“鄙吝一销,白云亦可赠客;渣滓尽化,明月自来照人”,处事上如“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则“素”的气质自然流露。
如果某一天某人送我几片白云,当如何答谢?拿下来看看啥。
卷六集景
如题记,美景当前,“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而高人韵士,能以片言数语尽之”,我读这卷感觉相当的淡啊,想必高人韵士才能会意。
卷七集韵
题记,“人生斯世,不能读尽天下秘书灵笈。”然后呢?“有目而昧,有口而哑,有耳而聋”,寻常事。“而面上三斗俗尘,何时扫去?则韵之一字,其世人对症之药乎?”以韵治俗。“虽然,今世且有焚香啜茗,清凉在口,尘俗在心,俨然自附于韵,亦何异三家村老妪,动口念阿弥,便云升天成佛也。”呵,心口不一,无法感应。同样是喝茶,有几人两腋生风?同样念阿弥陀佛,谁又生净土成佛道?其中的滋味应该自知吧,所以,“韵”在此处可解作情趣,有了情趣,陈慥与妻妾的俗事也称作“花媒”。“情因年少,酒因境多”,可多多玩味。“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高下”,大而无用。“山以虚而受,水以实而流,读书当作如是观”,可是知行合一的含义?“有花皆刺眼,无月便攒眉,当场得无妒我;花归三寸管,月代五更灯,此事何可语人?”情趣之浓。
卷八集奇
呵,不仅这卷是“奇文怪说”,全书满是啊。为何?既然“寂处窗下,视一切人世,俱若蠛蠓婴媿,不堪寓目”,那么名利场中人对窗下的你也另眼相待了,或讽刺,或欣赏,或静观,都是一双冷眼。“点破无稽不根之论,只须冷语半言;看透阴阳颠倒之行,惟此冷眼一只”、“一段世情,全凭冷眼觑破;几番幽趣,半从热肠换来”,奇处不胜寒,能够承受外界如此寒冷的人,胸中必定有一口热气。非独行无以冷酷,非痛苦无以深刻。回到社会人事,还得和光同尘,那么又奇在哪里呢?冰炭不言,冷暖自知。
“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帘影”,佳人看背影。
卷九集绮
“绮”本义是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美妙、美好。与卷七集韵对比,感觉这卷更注重外在的形,而许多句子和卷六集景的相通,当然也有特别处。“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感觉相当巴适。“武士无刀兵气,书生无寒酸气,女郎无脂粉气,山人无烟霞气,僧家无香火气,换出一番世界,便为世上不可少之人”,也都是通达之人。
卷十集豪
题记“宇宙寥寥,求一豪者,安得哉?家徒四壁,一掷千金,豪之胆;兴酣落笔,泼墨千言,豪之才;我才必用,黄金复来,豪之语”读来惊奇,但没有言尽。程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足够震撼,这卷又有“不恨我不见古人,惟恨古人不见我”,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豪气与否,其实不是由胆、才、言决定,而只是豪的表现。我曾听许多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感觉都是大言不惭,我则是从不敢说这句话,因为自知自己是个什么光景。这段时间又对“英雄尚不肯以一身受天公之颠倒,吾辈奈何以一身受世人之提掇?是堪指发,未可低眉”句中的“指发”和“低眉”有了兴趣,可以仔细体会。
卷十一集法
“夫迂腐者,既泥于法,而超脱者,又越于法,然则士君子亦不偏不倚,期无所泥越则己矣”中的不偏不倚就是“中”,虽世无定法,但都是要保持在泥越之间的中道,这对我也是理论宣传,还是谨记“志不可无一日坠,心不可无一日放”,在生活中练习世法,待能体会“入心处咫尺玄门,得意时千古快事”,则有所受用了。
卷十二集倩
这卷似乎与景、韵、绮三集都有联系,竟不可分。唯一句“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铭记。至于“细烧沉水,毋令见火”,完全不懂,网上还查不到,看来书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小窗幽记》的味道有点闲,感觉有点冷,但晒着太阳,抄写几行,还有热茶在旁,感觉还是蛮不错的。末了,可赞句:好书。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洪应明的《菜根谭》和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号称我国修身养性三大奇书,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国人的青睐和推崇。
本人曾在闲遐之余,对洪应明的《菜根谭》、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二本奇书泛泛的读过几遍。尽管均不得要领,但也收获颇丰、教益匪浅,特别是对加强自身修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然而,对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直未能抽出时间拜读。近来,闲来无聊,将之找出,诚心拜读,以度光阴。
不想,当翻开卷宗后,蓦然间,格言妙语,小品片句,跃然眼帘,使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或含蓄蕴藉,或情趣盎然,令人津津有味,回味悠长。
《小窗幽记》,是我国最传统、最具有影响力的为人处世经典之一,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是修身、齐家、治国者的人生哲理,是经商、从政、贤达成者的枕梁宝典。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她并不是陈继儒先生个人著述,而是其摘取各种文章中的精妙语句编撰而成,属格言警句类小品文。
《小窗幽记》始于“醒”,终于“倩”,分为集醒、集情、集峭、集灵、集素、集景、集韵、集奇、集绮、集豪、集法、集倩十二集。完整的《小窗幽记》全文有1420句,已成格言的有近200句之多。
《小窗幽记》内容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性情。
《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陈说利害,以言醒世,指点迷津,且语言凝炼,玲珑剔透,精辟透彻,入木三分,一字字一句句,促人警觉,益人神智。
从《小窗幽记》分篇来看,侧重各有不同。从“醒”篇来看:借自己的著述来警醒后人在昏睡和醉生梦死中醒来;从“情”篇来看:对真情的推崇,以及对人间真情难久的感伤;从“峭”篇来看,对当权阶层中的腐败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从“灵”篇来看: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语文文字的肯定和赞美;从“素”篇来看,提倡社会要用自己创造出的精神产品去充实和更新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景”篇来看,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从“韵”篇来看,提倡社会和人的风雅,并指出风雅是一种涵养,善意的附庸风雅并无害处。
从“奇”篇来看,对正统的封建说教和陈旧的表现形式的抗拒和蔑视;从“绮”篇来看,对情欲的审美价值予以直率地肯定。
从“豪”篇来看,渴望不甘现状,勇于变革的豪杰出现;从“法”篇来看,对当时法度社会的深刻反思;从“倩”篇来看,表达编者渴求人们的真情实感和人间的美好。
同时,从第一卷“醒”、第三卷“峭”、第十一卷“法”的引言,可以看到编者贬黜浊恶世道的笔锋何等犀利。从第二巻“情”、第八卷“奇”、第十卷“豪”的引言,足可以感受到编者讴歌人间真情、渴望刷新社会的心情是何等热烈。而且,其它各卷的引语,也无不闪烁着编者深厚的人生智慧和敏锐的审美感悟的灵光。
通观全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结晶成的博大丰厚的人生智慧和灵活多妙的表现形式。如“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须冷。一“温”一“冷”,何等鲜明;“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是难居其美。”何等通达。
又如“看书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指明读书应采取的态度,何等精辟。再如“有世法、有世缘、有世情,缘非情则易新,情非法则易流。”,以“法”、“缘”、“情”三者涵盖人际关系,又是何等的睿智。
通读全篇后,尽管本人一时难以对书中所有的意思完全领会,但感悟有“五”。
一曰“醒”。即做人要清醒。“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醒”对于一个社会、一个人来讲尤为重要。故此,楚大夫悲怆高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尽管“糊涂”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但“清醒”也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所以,该糊涂时则糊涂,该清醒时则清醒,在糊涂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清醒中装饰一份糊涂,这才是做人的真谛。故此,陈继儒先生将《集醒》作为全书之重放在开篇之首。
二曰“守”。即做人要有操守。如“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又如“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还如“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以及“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见识。”等。
三曰“淡”。即做人要淡泊。“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轻财”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得到。“律己”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对自身自觉自愿的要求,“量宽”既是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素质,又是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的品格。“身先”是一个人把自己置于表率位置的体现,让行动代替语言,让行动胜过语言。又如“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等。
四曰“闲”,即做人要悠闲,是编者津津乐道的主题之一。“闲”主要指参透名利、生死,领悟人生真谛后的心灵的镇定、平和、安详、从容,但也有劳逸结合的旨意。书中云:“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在劳动人民的“休闲权”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重温古人关于“闲”的审美感悟,觉得有一种亲切的意味。还如“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等。
五曰“超”。即做人要超脱。就是不能把生活看成是各种物欲的表象,而要超越物欲,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所以,在书中,编者反复叮嘱世人要善于“超脱“。因此,人不仅要善于生活,还要善于欣赏生活、表达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欣赏真善美,表达真善美,创造真善美。如“田园有真乐,不潇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等。
《小窗幽记》自问世以来,即成为时人的欢迎,以后历代均获得高度的赞誉,并被今时的读者视为古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经典宝训。
因此,无论你是从政、治学、经商者,还是创办实业者,无论你是成功者还是暂时的失败者,只要能认真读一读这部人生哲言小品集,都会开卷有益的。
读《小窗幽记》有感3
而浮生是年华渐老,回头的记忆也已攀爬生长!荆棘玫瑰斜铺来时路,多少无言的守望和叹息。这是那光与黑暗的交错纵行,永远都是在进行着。点燃人间的一道光,让小窗漫上光泽……
著名诗人西川说过:“有些诗人像思想者,而有些诗人像行走在街上自娱自乐的人。”一首好诗,是有意义的,引起人精神与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取悦于别人的。写诗容易,作好诗却难。它是人生的哲理,更是指引前行的明灯。人生的苦与乐,纵是心态。《小窗幽记》中的多少诗,都是吟哦推敲而成。陈眉公是几百年前的文人雅士,所处的年代却让他乐观豁达。纵然是经历了多少,却依旧对生活有一颗热诚之心。并为后世留下了这些,如今细读,又明白了什么。这何尝不是打开我们心灵的一扇窗户呢?我突然找到了时光对接的.路口,与时光对话,与你同行。
夜色清明时,最是适合自我反省时。古有“等到万籁俱寂,一灯独坐,细想一日言行,才觉多有不是,而生惭意。”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静下心来抚琴品茗、谈书问心已经是很多的期望了。生活中难免有急躁之心,难免会出现错误,反省能让你成为他人眼中至诚之人,更让品性升华。包容别人的瑕疵,更包容你自己的瑕疵。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而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将失败归咎于别人,而不去自我反省。现在所缺乏的,是对心灵的拷问,缺乏深深的自省。具备了自省精神的民族,也注定了是不可战胜的了。若人人如此,世界岂不美好?
最有骨气的人,是“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大丈夫能屈能伸,挫折潦倒也不改志。是立得住,也是站稳了。眼光要深,不为眼前利益所动。既然无论眼前选择哪一条路,都会后悔,那还纠结什么?无愧于本心即可。在历史的舞台中,又有多少人淡泊了名利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样的志气,还会再现吗?还有多少人是为五斗米折腰的呢?在困难的年代又有多少人去领美国救济粮呢?答案是留给自己体会的了。失去了气志,是无依无附在天宇中坠落的流星一般,让人惊恐。因为坚守,永不甘生命走向暗淡。
“虽仇敌之家,贵贱之隔,天涯从宦,吴乡异梦,此经一系,终不可弃。”人生如梦,红楼到底是梦。黛玉还宝玉一生之眼泪,宝玉到底也在一个“情”字。都说金玉良缘的好,我只道木石前盟。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良缘易合,红叶易可为媚;知己难报,白壁未能获主。”是啊,知己难求。似乎每个人都在冥冥之中寻觅着知音。其实,我觉得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找一个知己如此之难,不如找找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吧。不要总是沉浸在希望里,再好的梦想,也要采取行动。你想要的是知己,而当你变得越来越美好时,还会不拥有吗?
季节轮回,纵是时光卷走了记忆的篇章。不为繁花沾心,柳密缠身,自然去如。小窗依旧,永远记得那些美好,只愿你点燃人间的一道光。
读《小窗幽记》有感4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眉公)读史论经之余,编著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性的格言小品集。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俗谚。它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之书,也有人称之为“处世三大奇书”。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很多声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称誉《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陈继儒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充满智慧的格言,如一缕清远气息,在这初夏的凉爽中萦绕着我。
掩卷遐思,在这幽缈的气息里,仿佛看见一个智者的模糊轮廓,颤动在历史长河的粼粼波光中。书卷里除了高蹈超脱的哲性,还存有某种隽永、慎密的理性思维。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其实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小窗幽记》这本书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蕴的`文化内涵。直至今天,仍发人深省。它犹如一只遥远年代里斑驳的青铜器,泛着诗意的苍绿;又如同一个潇逸之士,着一袭禅者的布衣,披着清冽的寒辉,啸吟,且徐行,在岁月深处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其中最喜欢的是陈眉公辑录在《小窗幽记》中的这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明人洪应明的一副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所以,它最早的出处,应是《菜根谭》。
一直以来,就喜欢这幅对联,在年少懵懂的时候就喜欢。这幅对联典雅华丽,看似淡然却深奥,一读起来便会蔓延一种心绪和情怀。人生山长水长,需要一种空灵的东西来给自己以心理暗示,方能笑看流光飞舞,不觉人生苦寒。
“闲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闲字又有一种随心的不经意。而“漫随天外”又显示了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境界高邈,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之妙。
一副对联,短短二十四个字,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如此,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方能达观取舍,笑看人生。
现代人大多活的很累,精神与心灵不堪重负。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欲望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而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需要靠内心的调试来平衡,从而达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自在状态。
当代大德赵朴初先生在了悟生死之后,去世前写了几行字:
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挂牵。
——三十二个字,充分体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精神内涵。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花开则荣,花落则败。不以一时荣耀而忘形,不以一时屈辱而自弃。淡泊名利,无欲则刚。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禅悟生死,逝水无痕。生亦乐,死勿悲。心如流云,顺其自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在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小窗幽记》极具内秀,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读《小窗幽记》有感5
《小窗幽记》是陈断儒在读书时做的读书笔记,整理出来的,在这本书中包含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哲理。全书一共分十二卷,分别是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
其中,我最喜欢的卷八“奇”,里面收集的是以奇事、奇景、奇人为主,令人在欣喜惊奇的文中看到世上别有洞天之处,所以浓艳的`世俗都可以淡然处之。天下伟人和奇物,这种惊心动魄,其实正是对于世俗、对于常情、对于成规的超越所带来的效果,在纷纭的世事中,在笔墨之间,却忽地看到崎岖、奇异、奇伟的景、事、人。
这一卷中,我累积的一个最喜欢的句子。“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尝尽;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自当独朗。意思是一勺水,便具有四海的味道,不必一一体验。千万江河的月光,都是一轮月亮应照出来的。告诫我们要从表面看本质,或许一次美好或苦难的经历便可以了解人间的恩怨是非。
也正如我在昆明看见的景色之美,就不禁会想到了整个云南的炫丽吧。
读《小窗幽记》有感6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要介绍《小窗幽记》精华10句,心烦气躁时必读,太有用了。
1、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容人自觉味和,守静自觉天宁。《小窗幽记》
【译文】把怒气收敛起来自然会觉得愤怒平息了一些,把精神聚集起来自然会觉得语言简练了一些,能够宽容别人自然会觉得气氛和睦,能够使心境保持清静自然会觉得天下太平。
【感悟】人,要善调心绪。万事都别耿耿于怀,退一步也许有意外收获。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会寻找快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2、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欲冷。《小窗幽记》
【译文】在充满痛苦和烦恼的人世间,气性要平和;在充满嗜好和贪欲的名利场中,内心要保持淡漠。
【感悟】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然后发自内心地去改变。天黑开盏灯,落雨带把伞,难过归难过,但也不作死。
3、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小窗幽记》
【译文】将烦恼的世界看破了,此身便能安住在清凉无比的世界里;营营求取的念头断绝了,此心便能在天地间获得自由。
【感悟】人内心若无非分之想,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自由的。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复杂?简单,甚好。
4、耳目宽则天地窄,争务短则日月长。《小窗幽记》
【译文】喜欢听是非之言,看人情冷暖,就会觉得天地之间非常狭隘,都在为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如果能够看淡得失,放弃争名夺利,人生才会过的悠闲,体会人生的乐趣。
【感悟】人看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有时欲望就会越多。只有放下争端,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悠然。只有当你选择要快乐时,你才会感到快乐!心若简单了,世界就简单了!
5、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割断耳。《小窗幽记》
【译文】胸中只要摆脱一个“恋”字,便会十分清爽干净,十分自在。人生最苦的地方,就是一颗心。拖泥带水,看上去好像明白了,却是不忍舍掉罢了。
【感悟】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放下不可为不可得的,方能得大自在。人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6、忧疑杯底弓蛇,双眉且展;得失梦中蕉鹿,两脚空忙。《小窗幽记》
【译文】怀疑就会杯弓蛇影,双眉还是暂且展开吧。得而复失梦里的“蕉鹿”,只是两脚空忙一回。
【感悟】生命中所有的痛苦,皆因妄想一切如己所愿。水中有月,云上有花,生活中若没有杯弓蛇影、没有患得患失,我们就会少了很多烦恼。
7、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小窗幽记》
【译文】通达生命道理的.人能够在悬崖边缘放手离去,凡夫俗子则会沉没在世间的种种苦恼中无法摆脱。
【感悟】真正的智者,在濒临悬崖时,也会勇敢回头。愚蠢的人,会一直沉浸在苦恼中,无法自拔。最好的人生状态:安于得失,淡于成败,依旧向前。
8、心苟无事,则息自调;念苟无欲,则中自守。《小窗幽记》
【译文】心里如果没有事情,则气息自然就会平和;脑中没有欲望,则内心自然就会坚守。
【感悟】无欲则刚。人很难无欲无事,但只要会自我调节,就能心平气静。请记住:你处理情绪的速度,就是你迈向成功的速度。
9、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小窗幽记》
【译文】不要抱怨我不如别人,不如我的人还有很多;也要夸自己能胜过别人,比自己强的人还有很多。
【感悟】对自己太过完美的要求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旦无法达成,就会烦躁、然后自我怀疑。请记住:你不必事事都拿第一。正确认识自己,不骄不躁,做自己最擅长,就很好。
10、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小窗幽记》
【译文】从最容易被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就能够处处都保持着清醒;将最难释怀的心事放下,那么就会觉得所有的境界都宽广自在。
【感悟】走过了才知道也没有那么苦,一定要苦中作乐,爱自己,心地善良,计较少点,也就那么回事了,回头看看,人的一生不过如此。开心每一天。
读《小窗幽记》有感7
《小窗幽记》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陈继儒。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另一说是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工书善画,与董其昌齐名,其文今日读来,颇有风致,清赏美文外,于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全书共分为12卷:卷一集醒卷二集情卷三集峭卷四集灵卷五集素卷六集景卷七集韵卷八集奇卷九集绮卷十集豪卷十一集法卷十二集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今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
读《小窗幽记》有感8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为明代文人陈继儒所著。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陈继儒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充满睿智的格言,像一缕深邃的清远气息,在这个天清气爽的南国的初春萦绕着我。
掩卷遐思,在这缕缥缈的清远气息里,我仿佛看见了一个覆满幽古气息的模糊轮廓,颤动在历史长河悠远的脉搏里,氤氲在我难以理解的思绪里。这里面除了高远超脱的哲性以外,还存在着种飘逸隽永,极其慎密且有份量的理性思维。这理性的思维对于时常感性的我来说,是否是片未通晓的领域?
这片未通晓的领域如同平实生活中生动的细节,反映出生活的常态,是生活底部不变的部分,读后感《小窗幽记》读后感》。我一直走在生活的现象里,却溺陷其间,浑然不知。犹如尘世间芸芸众生相,远远望去,他们构成了光怪陆离的浮世表像。但有谁会走近前去,留意其中的底蕴,近而得出了然的通透?或许,这片领域也如人生一样,需要被生活历炼厚淀的心灵去感知。
以我现在的阅历和积淀,恐怕还无法参透其精髓,因此也无法做到心平气和。在集中潜心领会,感性的思维却时常把我逼进思考的死胡同里。虽然这些蕴含哲性的格言已经深入了我的记忆,成为我思维的一部分,可我并不了解它们潜隐的灵魂。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集子,其实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以及作者所创作的一个划时代的成果。作者在集中所言的文字,是对人生的体会,是种观世的真理,或者接近于一种真理。这种真理是以一个人所达到的巅峰状态来评定其价值的,而不是将他的巅峰和他的深谷持平综合他的价值。
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的两面性,这本集子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藏的文化底蕴。直到今天,仍有发人深省的作用。然而后世的人把这本集子再如何的广为传诵,也不会再现当时的.真实性。因为时空业已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传播的诠释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着自身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感性因素都能使原作者的本意变味,使之产生多重意思。
由此看来,《小窗幽记》与现实有着多么矛盾的禀性。它就如一个淀满历史斑驳的古董一般,岁月将它打磨成高清远致般的形象,亘古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表像上虽有着流光溢彩的文明,偶尔也会被人去触摸,擦拭,温文而雅的品赏,甚至利用。但当人性最底层的私壑难填时,当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迷离双眼时,便会悲哀的被湮没在尘世利欲熏心的皱褶里。
读《小窗幽记》有感9
昔人云: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或曰:尽则能安?但身到处,莫放过耳。假期中,我阅读了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这本书玲珑剔透,隽永意长,可称得上世间好书之一。
本书分为12卷,分别是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每一部分都是嘉言格论,丽词醒语。读罢,我被作者淡定从容、波澜不惊的人生态度所震撼。这样的精神底蕴,也使得这本书和《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
书中,文人逸士超然物外,恬静淡雅的生活态度于字句中缓缓体现。“垂柳小桥,纸窗竹屋,焚香燕坐,手握道书一卷。客来则寻常茶具,本色清言,日暮则归,不知马蹄为何物。”没有附庸风雅的做作之态,没有繁复拘谨的仪式,有的只是简单的垂柳,小桥,纸窗,竹屋,伴随着焚香,书卷,清茶,清言。在简单的生活之中,我们感受到了不知马蹄的'怡然自得,日暮而归的悠然心境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又如“盛暑持蒲,榻铺竹下,卧读《骚》经,树影筛风,浓阴蔽日,丛竹蝉声,远远相续,蘧然入梦。醒来命取榐栉发,汲石涧流泉,烹云芽一啜,觉两腋生风。徐步草玄亭,芰荷出水,风送清香,鱼喜冷泉,凌波跳掷。因陟东皋之上,四望溪山罨画,平野苍翠。激气发于林瀑,好风送之水涯,手挥麈尾,清兴洒然。”在盛夏时节,作者手持蒲扇,坐卧竹下,品读《骚》经。感受清风,享受林荫,倾听蝉鸣。不知不觉,蘧然入梦。醒来徐步缓行,观流泉,观玄亭,赏芰荷,感清香,挥麈尾。不待法雨凉雪,使人火宅之念都冷。这一幅夏日山居图,好不恬淡优雅,展现其悠然惬意的生活闲趣。
书中,文人逸士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于字句中缓缓体现。“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俭与让,都是值得称赞的品质,但是俭和让的践行中,作者注意到了要把握一个度。过分的俭,不仅感受不到俭所带来的朴实和雅致,反而成为了吝啬。过分的谦让,不仅感受不到让所带来的礼貌和随和,反而成为了卑躬屈膝。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修身养性,在平凡中瞥见警策,在简单里有所领悟。
又如:“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短短的四句话,涵盖的道理却是值得我们一生去践行。不看重钱财可以聚集众人,约束自己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率先去做可以领导他人。轻财、律己、量宽、身先,字字玑珠,句句美玉。短小的篇章,却别具一格,以微小观大智,以微言现大义。
犹记禅宗曾言:“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覆盖,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法,吹却迷惘,内外明彻。”这或许也是《小窗幽记》中所展现的一种超然境界。
闭门即使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在以后的时光中,有《小窗幽记》的陪伴,在感受生活的同时,追寻生活的真谛。
读《小窗幽记》有感10
闲暇时,读《小窗幽记》就像煮一壶清茶,茶香绕梁。
在盛夏的午后,慵懒的时光就着甘甜的山泉给自己泡上一壶好茶,耳听蝉声阵阵,竹声泠泠,坐在青石瓦的屋檐下,一只老猫卧在脚旁,一边品茶一边读书,记载着有关岁月和光阴的陈年旧事,人生何其快哉。
《小窗幽记》根据不同内容分为十二卷: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
语言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引人深思。一些写景色和生活感悟的句子,有清雅之气,丝毫没有粗俗艳丽之感。作者从不同内容入手,却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则我们身而为人应该如何在世安身立命、如何与人相处、待人及物。
初读《小窗幽记》确实为之惊叹。尤其读到“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结璎整冠之态,勿以失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救死扶危之日”。
即使是放在六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于今人。
寥寥数语,却是道明了一个“度”字的准则。不同的情况得分不同的场合,哪怕是梳妆打扮,循规蹈矩也需要看天时地利人和。面对世间万事,除了要懂得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何处之外,明辨什么可为什么而不可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一个“度”。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这几句话时,我发现这些话语真是一语中的。即便是现代人,我们依然面临这些问题。作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为人处世,与人相处要懂得分寸,有度。我们都喜欢听赞誉之词,但是赞誉到底是出自真心还是违心的,我们一概不知。所以,语气喜欢别人当面称赞我们,还不如,我们自己做好自己,不要给人留下口舌,让我们不被别人背后论断。我们与人相处也懂得分寸和距离,过分腻在一起,不懂得分寸,久而久之就会让人厌烦。
在修身养性方面,作者也说了很多。类似于“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君子于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等等。
《小窗幽记》总体上是一卷不错的书,值得多次反复阅读,揣摩。
总的.来说,皆为儒家道家宣讲人生伦理道德之书,做学认字、为人处世、安生立命、心态境界各方各面皆有涉及,虽然不乏封建文人的教条,但更多的是飘逸超灵、不为世间俗念所拘束的自由色彩,傲视蔑俗,粪土金钱权贵的平民意识,还有崇尚山水、浮生悠闲的自然态度,算是中国上下数千年人与事相处的点滴箴言,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刻提炼。
我逐字逐句读的时候,经常会随着一段话衍生的联想到某句古代的诗词和古代人物及某个事件的典故,或者受话中启发总结出适合自己或者愿意去尝试的现今社会为人处世的要领,碰撞出了很多的思想火花,每一章会有对自己比较受用或者难以忘怀的字句,包括书上原文和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标注。
读《小窗幽记》有感11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是明代陈继儒所著,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书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其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中国最传统、最具影响力的为人处世的经典之一,与《围炉夜话》《菜根谭》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其实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陈继儒还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便是对于某些尘世中人的当头棒喝吧!
很多声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称誉《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这并不为过。书中有句话,“斜阳树下,闲随老衲清谭;深雪堂中,戏与骚人白战”,其中闲适而安逸的生活态度打动了我,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不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眉公懂得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最简
单的快乐。正如村上春树在《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中写到的,他自己选购内衣,把洗涤过的洁净内衣一件件卷折好,然后整齐地放在抽屉中,看到它们安静舒适地排列着,就可以感觉到一种微笑而真确的幸福。林清玄也在《签纸禅心》中提到自己在一个早春到日本的日光山去看红叶,夜里在山上的小径散步时,找到一家卖面的小屋,吃面时打开筷子的纸袋,掉下一张纸条“今天天气真好!”,之后他这样写:“我吟哦这句话,俯瞰夜色中泛着浅蓝色的山谷,谷中月光下的枫红点点,忽然觉得不知今天天气真好,人生也是非常幸福的!”不禁想起我曾经偶然看见的一句禅语:“你且坐在雪峰,看最后一朵雪莲开放”,这种平淡而意味深长的情调谁不向往呢?活着,不就是为了遇见美好吗?
书中也有作者对于读书的见解——“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青衫淡茶,几卷在手,书中的芳草们,漫步湖岸,如同佳人拖曳长裙,步步生莲,纸页里含着水滴,光透过,辽阔的海会更加辽阔……眉公却要我们永葆那一厢单纯,一如未曾读过书一般便好。我无法理解其中的真意,但细细想来,这是一种读书的境界啊! 黄永玉曾经问沈从文:“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远近都是杜鹃叫,哪儿都不想去了……我总想邀一些好朋友远远地来看杏花,听杜鹃叫。有点小题大做……”沈先生闭着眼睛,半躺在竹椅上悠悠地说:“懂得的就值得!”就是这样,懂得就值得!懂得《小窗幽记》中的那份不一样的达观,也就值得去体味了。
最喜欢的是陈眉公辑录在《小窗幽记》中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典雅华丽,看似淡然却深奥,一读起来便会蔓延一种心绪和情怀。人生山长水长,需要一种空灵的东西来给自己以心理暗示,方能笑看流光飞舞,不觉人生苦寒。“闲看庭前”四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漫随天外”又显示了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境界高邈,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副对联,短短二十四个字,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如此,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方能达观取舍,笑看人生。正如当代大德赵朴初先生在了悟生死之后,去世前写的几行字:“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挂牵。”
掩卷遐思,在这幽缈的气息里,仿佛看见一个智者的模糊轮廓,颤动在历史长河的粼粼波光中。书卷里除了高蹈超脱的哲性,还存有某种隽永、慎密的理性思维。它犹如一只遥远年代里斑驳的青铜器,泛着诗意的苍绿; 又如同一个潇逸之士,着一袭禅者的布衣,披着清冽的寒辉,啸吟,且徐行,在岁月深处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读《小窗幽记》有感12
女儿,妈妈5月份拜读了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大多数的时间妈妈是在房间的窗户读的,我想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从窗户窥到外面的美丽景色,从而借着小小的窗户,看清人事纷争的心路历程。在黑夜的弥漫下,在月光的映衬下,我坐在窗台上,靠着靠背,聆听着绿叶的述说,红花的`感叹,小树的哀愁,低草的无奈。月儿爬上楼顶,向小窗投下一点点银光,好似一把把粉末,银光闪闪,甚是可爱。我也爱上了这黑夜里的小窗,无论生活多么辛苦坎坷,小窗总是一如既往的敞开怀抱拥抱我。我也终于体会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小窗是心灵驿站,是思想的发射塔,也是一架望远镜......
妈妈刚刚从市政府的视频会议室开会回来,整场会议妈妈觉得可以用“暖、实、深”三个字概括。其实,一场好的会议又何尝不是一堂好的人生课呢?妈妈今天就结合书本,围绕“暖、实、深”三个字和你谈谈吧!
暖
周静厅长在会上讲到“用心用情上好群众路线这堂大课”,“特别关注薄弱学校”,“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等,字字入心,句句暖心。不管做人还是做事,让人感到“温暖”应该就是最高境界了吧!书中说“平易近人,会见神仙济度;满心昧己,便有邪祟出来”,如果对人和蔼可亲,自然就能得到神仙的帮助和引导;如果昧着良心,自欺欺人,就会有邪恶鬼怪找上门来。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女儿,想想我们身边有没有特别和蔼可亲的人,妈妈的领导同事你也熟悉一些,我想你心中一定有答案吧!你最喜欢亲近的,最喜欢打招呼的,是不是就是特别和蔼可亲,特别有亲和力的人。他们总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让人心生欢喜,而且在工作中也往往是那个最出色的一个。书中说“孟宗少游学,其母制十二幅被,以招贤士共卧,庶得闻君子之言”,不也是告诉我们暖人就是暖己吗?
女儿,做个温暖的小太阳吧!温暖别人就是照亮自己,把光芒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实
周静厅长说“突出解决问题线对线,不能拖,不能推”,“把问题解决在门口(现场)”,“办好一批群众身边的小事(实事)”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文中说:“为文而欲一世人之好,吾悲其为文;为人而欲一世之人好,吾悲其为人”,实事求是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了压力,很多大学生在这个时代陷入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该通往何方。在这个时候,我们便要从实际出发了,我们要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实际问题。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拉扯大,但是实际是他们不可能养我们一辈子,我们一定要独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还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必须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要敢于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须知一切真理总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书中说“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时光易逝,唯有脚踏实地抓紧学习,方能不负此生。
女儿,做个不舍的小马吧!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终会到达自己想去的远方!
深
周静厅长说:“从战略上看问题,理解和把握教育大计”,“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程度前所未有”,“教育在自身发展的艰巨程度前所未有”,“从策略上找路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深入剖析,深刻总结。书中说:“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川,未必能文。纵能,亦无豪杰语耳。”妈妈现在越来越发现,要把事情做成,做到出类拔萃,做到快速成长,其实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就是把事情做深入。细心观察会发现,很多人包括自己,不能取得成就,就是因为做事没有扎实深入、细细打磨、尽善尽美的精神。只有那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扎实践行的人,才能在人群中出类拔萃,并且形成正向循环,取得巨大的成就。书中说:“图垂成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在一件事情上你付出了多少,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就会回馈你多少,付出一点都不能少。
女儿,做一条有源头活水的小溪吧!常换常新,不断深入,终能汇入远方的大海!
女儿,愿我们都能做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走向辉煌!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读《小窗幽记》有感13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为明朝文人墨客陈继儒所着。
集中化的內容涉及到了修身养性,修性,做生意,参政,为人处事等,作者以圣人式的清冷,对那时候糜乱肤浅的世风作出了辛辣食物且无失客观性的批判,表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比较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比不上杂乱为宜”的一种没有束缚,宽广沧蓝的”难得糊涂”的随意人生人生境界。
陈继儒集中地写道:“昨天的事不能留下,留下来根就燃烧了,尘情终于开心了。”今天之是不能执,执之则残渣未化,而理趣翻转为欲根”。这填满明智的名言,像一缕深遂的清远市气场,在这个天清气爽的江南的早春缭绕着我。掩卷遐想,在这里缕飘渺的清远市气场里,我好像看见一个覆满幽古气场的模糊不清轮廊,晃动在五千年历史悠长的脉率里,萦绕在我难以理解的心绪里。这里边除开宽广沧蓝的哲性之外,还存有着种洒脱韵致,极为缜密且有分量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客观的逻辑思维针对常常理性的我而言,是不是片未疏通的行业?那片未疏通的行业好似朴实生活中栩栩如生的关键点,体现出生活的常态化,是生活底端不会改变的一部分。我一直走在生活的状况里,却溺陷期间,浑然不觉。宛如世间天下苍生相,放眼望去,她们组成了恍惚之境的浮生表像。但有谁会靠近前往,注意在其中的'积淀,近而得到了解的透亮?也许,这个行业就像生活一样,必须被生活的内心所认可。以现在我的经验和积累,也许还没法渗透到其精粹,因而也没法保证平心静气。在集中化全身心领悟,理性的逻辑思维却常常将我逼进思索的死路里。尽管这种蕴涵哲性的名言早已深层次了记忆里,变成我逻辑思维的一部分,可我并不了解他们潜隐的生命。赏读一本填满聪慧的集子,实际上就等同于在分析作者本质的精神形状,及其作者所写作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效。作者在集中化所说的文本,是对人生的感受,是种观世的真知,或是贴近于一种真知。这类真知是以一个人所做到的巅峰期来鉴定其使用价值的,而不是将他的顶峰和他的幽谷差不多来综合性他的使用价值。万事万物都是有利弊的多面性,这部集子能够在历史时间的江河里广为流传出来,是因其所言诉的观念拥有藏于的文化内涵。直至今日,仍有引人深思的功效。殊不知后人的人把这部集子再怎样的广泛传颂,也不会重现那时候的真实有效。由于时光久已变化,大家的价值观念早已造成了非常大的转变,而散播的诠释者应用的是自身的了解和语调,接收者则又拥有本身的了解情况,一切一种最微小的理性要素都能使原作者的原意变味儿,使之造成多种含意。
正因如此,《小窗幽记》与实际拥有多么的分歧的秉性。它就如一个淀满历史时间朦胧的老古董一般,时光将它打磨抛光成年高考清远市致一样的品牌形象,恒古吟诵着乌托邦式的精神品行之曲,表像上虽拥有绚丽多彩的文明行为,有时候也会被别人去触碰,擦洗,温良而雅的品赏,乃至运用。但当人的本性底层的私壑难填时,当浮华背后的繁华世界朦胧眼睛时,便会可悲的被淹没在世间唯利是图的褶皱里。
读《小窗幽记》有感14
春风来信,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玉兰仙子洁如玉,暗香红梅春意浓,眼前分明好光景,谁道人生多不足。披着春日的暖阳,坐在春天的光阴里,听燕语莺歌,赏陌上花开,闲读古人书,觅清幽境地,享岁月安好,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为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是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以醒持身,以言警世,融智慧、才情、趣味于一炉,表现了文人隐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悍,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乐观的心境,以平常心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深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为了生活,风尘仆仆,竞相奔走,虽自有不得已之处,然身在江湖,难免不被世俗名利所诱惑,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如何获得一剂清凉药,使世人服下获得清醒呢?因此“醒”为第一要务,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人之所以累,是想要的太多;心之所以烦恼,是放下的太少。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如此,便可处于浊世,心如莲花,大事难事有担当,逆境顺境有襟度;临喜临怒有涵养,群行群止有识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把酒问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举杯邀明月,月如无恨月长圆。自古多情伤离别,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阳关三叠,唱彻古今离恨。再回首,曾经的诺言,如滔滔江水付诸东流,那些爱过的人,早已散落在天涯。人生海海,多情空余恨,绵绵无绝期,繁华落尽,一切终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莫如以慈悲茷济人,以恩爱梯接人,感恩每一次遇见,善待每一份情缘,诉尽平生云水心,尽是春花秋月语。那些逝去的青葱岁月,那些豆蔻丁香般的愁怨,多年以后也许会在某个时刻,袭上你的心头,沁出缕缕芬芳,清风忽来好伴,明月不减故人。
《小窗幽记》著者陈眉公终生隐居,志向高雅,博学多通,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身世浮名,对他而言有如庄周梦蝶,绝不会去多看它一眼。作为一个隐居的名人,陈眉公流连于山林之乐,听泉煮茶,益友清谈,高僧对弈,醉里题诗,读理义书,学法帖字,追求朴实宁静的山居生活,但也不是全然的.消极避世,他一方面安贫乐道,固守布衣,另一方面心系民瘼,不忘乡邻,为家乡献计献策,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更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在天地间行走,为万物之灵,赏一花一世界,阅一木一浮生,对天地万物应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平常之心。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种竹浇花。竹有高风亮节之情态,花有千娇百媚之神态,万物各有各的绝妙,只需我们细心去体会,观棋酌酒之时,烦心之事早已抛至九霄云外,懂得快乐的人,天地之间自得其乐。人生短暂,转眼过半,钱财会散尽,名利皆浮云,若能行乐,即今便好快活。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是笙歌,春花是粉黛。闲得一刻,即为一刻之乐,何必情欲,乃为乐耶。心如明镜,步履亦从容,取云霞为伴侣,引青松为心知,闻犬吠鸡鸣,似云中世界,听禅吟鹊躁,知静里乾坤。
春日晴好,风暖鸟声啼,日高花影重,品碧潭飘雪,赏雪飘碧潭,春意于杯盏间浮动,袅袅茶香氤氲出春天的气息,轻啜一口,心中一派明媚。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一幅画:陈眉公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绿柳白莲,罗生池砌,时居其中,无不快心。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不用一钱买,闲者便是主人,陈眉公返璞归真,静玩山水,郊中野坐,径里闲谈,享天然之乐趣,得人间之清欢,不愧是一位真正的隐者。
《小窗幽记》可谓是中式生活美学的典范,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陈述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准则。万事留有余地,审时度势,进退自如,方能安身立命,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语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芳树不用买,韶光贫可知,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阅尽世间繁华,本色最真,朴素最美,淡而弥久,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闲煮时光,细品岁月,嫣然浅笑,不负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