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读后感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读后感1再一次看见余华的名字,熟悉感使我买下了这本书,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但我最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与书名同名的那篇小说,而是另外两篇——“鲜血梅花”与“祖先”。
“鲜血梅花”一江湖里的漫游与寻找
与大多数武侠小说一般,一代京师阮进武之子院海阔为寻找十五年前的杀父仇人,从而踏上寻找青云道长与白雨潇的路途。途中遇见了胭胭女与黑针大侠,并被委托探求刘天与李东的下落,但他最后才知道,这两人便是他的杀父仇敌,却已分别死于胭脂女和黑针大侠之手。
但作者却是借用了“武侠”这一题材罢了,在整篇小说中没有时代背景,没有刀光剑影,甚至连本应最激动的寻找杀父仇人,都用不着主人公自己出手。这完全是一出荒诞的戏剧,如梦境一般飘渺,又极具巅覆性。
漫游是本文的主题。阮海阔二十多年的平静生活被母亲给打破,从此他独自一人踏上征程,如同二十出头来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他从一开始的为报杀父之仇到后来的只是为了寻人,也如当代青年一开始的满腔热血,到后来的麻木工作,最终他的仇人被他人所杀,而我们的梦想——是否也被他人实现?
这似乎是一个轮回,我们不断地被询问“你是谁”“你在找什么”“你将去何处”,好像能回答这些问题之后,便也就找到了人生意义。但我们像阮海阔一样漫无目的地走,也就是当代人如今面临的迷茫,在人生这条路上,它可以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也可以是首尾相接的圆……
只是结局荒诞得有点意外,却又让人觉得——似乎这样也没有错。那么,阮海阔接下来的漫漫几十年,该如何度过?我们无从得知,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未来的日子里,带着真情、真切、真实地适下去。
“祖先”——站在物质和精神的中间
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百姓的生活看似无比平静,只是这里的深夜偶尔会出现被人们称为“祖先”的一种生物,他的模样类似于猿类,在一个下午它悄无声息地出现,并打算带走“我”,但在最后被人发现而未能如愿。这件事情中反应迟钝的父亲被人所取笑,他独自一人走进森林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的人们砍死了“祖先”,并吃了他的肉。故事的最后,老师愤怒的喊着:“那是祖先,你们砍死了祖先,你们这群不肖子孙,你们这群禽兽。”
本作的篇幅长了些,所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就细微了些,性格更加立体。文中的母亲象征为欲望驱使的现代人,他会为货郎所带来的新奇玩意儿而尖叫,那是对物质的快乐。而父亲则是典型的传统人——“这位在水田里兢兢业业的男人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目的'的人”,他快乐的源泉就是母亲的快乐。而之后的老师,其实就是调节现代与传统之间关系的人。
除此之外,“我”和“祖先”之间的关系也是全文出彩的一处地方。同其他反应过激的村里人不同的是,“我”感受到了祖先手臂的宽厚、温暖,这表明人一出生最亲密的,其实是大自然。我们的身上,流淌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森林中最原始的人类的血液,那是最纯正的气息。
跳出文章来看,九二年写成的文章,仍能适用于一八年。这里到处充满了资本的气息,乡村里的人们渴望到大城市里,却一不留神掉入奢靡的陷阱。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打拼,却成为早高峰地铁上眼神空洞的上班族中的一员。
——并不是抨击经济的发展不好,只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似乎将人性中最丑恶的贪婪,懒惰和庸俗暴露无遗。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会出现“老师”这一人物,我们需要有人来呐喊、来呼吁,告诉我们要睁大眼睛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要忘了问问自己:你吃了祖先的肉吗?
这两篇其实都是关于理想和现实的文章,余华的笔下总是充满了矛盾的美学,这或许也是文学的奇妙之处,它也许不能实际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但却给了我们一个宣泄口,通过这个口子我们得以思索,探求未知,并进一步发现这个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读后感2这是一个欲哭却无泪、欲恨却无力,明明心中声声呐喊,却迟迟出不了口的故事。酸酸的,苦涩感,从头至尾,逐渐聚拢,久久不能消退。这样的故事,为什么还会在中国大地上重复上演?而作者又想借此说明什么,隐喻什么?
文中的我是一个傻子,以帮人送煤维持生计。在大部分人眼中,他的人生意义就是供他人取笑。傻子没有自己的名字,想想是多么的屈辱。在中国千年以姓氏为尊的国度里,丧失了姓名权的人,何以立足?想起了孔乙己,预见了傻子的可怜末路。到底谁会杀傻子?谁?
傻子在所谓聪明人的众人那里必定得不到温暖,但傻子用真心铸成的馒头赢得了狗的信任。狗因傻子真心爱,而成了傻子生命中的支柱。世人口中的“狗夫妻”在贫贱中相互依靠,生活因而得到延续。但许阿三之流却用卑鄙的手段,利用傻子对狗和狗对傻子的真情,无情的杀了狗。这种折磨,简直比直接杀了傻子还要苦痛。狗是傻子的生命呀!
傻子真傻!傻子真的很傻。但读者读着读着,发觉文中还有比傻子更傻的人,不止一个,是一群、一帮呀!这些傻子额头上分明刻着一个个“丑”字呢。这不,许阿三不是在傻子之前死去了吗?是丑死过去的,是愚昧死过去的。
文中唯一真正的好人是陈先生。陈先生是唯一称傻子名字——“来发”的人。傻子对陈先生甚是恭敬,每当陈先生口中“来发”一叫,傻子心中一热。这名字也会带有温暖和力度呀!但因此被许阿三之流利用而杀了傻子唯一的依靠——狗,于是“来发”名的使用历史就此打住。傻子对自己说:以后谁叫我来发,就都不会答应了。这是何等的苦楚!任何人叫傻子任何名称都答应并且认同,唯有叫“来发”不答应了!你能说傻子还傻吗?
到此,我不知道作者到底用的是纪实手法,还是夸张手法?只是心中原本沉淀着的阵阵悲哀渐渐升腾起来了。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读后感3十年磨一剑创作《第七天》后,余华鲜少有作品问世。今年1月,由他本人亲自编选的短篇小说集(珍藏版)《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出版,这是余华迄今为止最全的短篇小说珍藏版。
余华曾自谦称自己不够勤奋,整理编选《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本书时,才发现写作30年,短篇仅创作了20多篇。他1983年开始写作,1986年写出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举成名。1987年,余华又写出短篇小说《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又创作出短篇《鲜血梅花》,同年又写出《往事与刑罚》,这些叙述风格极具先锋气质的短篇小说,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新鲜空气,也奠定了余华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和基调。1992年,余华在收获杂志发表了中篇小说《活着》,而两年后,他创作出短篇《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篇小说与《活着》的悲悯、小人物的辛酸一脉相承。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从一开始“叙述视点”或者说叙述的倾向就是讲一个“白痴”的故事。这决定了叙述的无条理和现代童话色彩。从表面看故事围绕“白痴”和一条狗的情节展开,并把这个情节最后推到高潮。而从深层看这个故事洋溢着很强的象征:现实生活的阴险和狡诈以及贪婪使一个“白痴”从不愿到最后甘愿放弃了自己的名姓——这就是对现实的对抗!而这种对抗那么软弱以致无奈。有评论认为,《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余华最好的小说之一,虽只是个短篇小说,但无逊于他的三个长篇中的任何一个。
上海九久读书人总经理黄育海认为,读者通过阅读这本《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可以感受到余华对命运的叩问、对人性的探究,对生命的无限怜悯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书中有些短篇,有手术刀一样冰冷的质感,锐利,一针见血,一剑封喉。在一种黑色幽默里,有洞穿世事的苍凉透出纸背,扑面而来。
余华说:“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这些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
第二篇: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靠山
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靠山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自己最可靠,相信自己越活越坚强,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靠山,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
没有哪个人愿意站在哪里让你靠,依靠别人总是不安全的,无论是父母亲人还是朋友都不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有困难时他们不会随时出现在你身边帮你解决问题,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过得生活,无法要求别人一直站在哪里让你依靠,别人也无法做到设身处地,依靠别人帮你其实是一种赌博,因为 一开始你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别人,之后别人能帮你多大的忙尽多大的力能帮你多上,帮你到什么时候这些都是你无法控制的,只能看对方怎么做,这样一来依靠别人会有很大的风险,现在的社会人人都深不可测,轻易相信别人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依靠别人是自己把主动权交给别人在你遇到问题时候寄就是有人帮你解决但是对你而言你又获得了什么?总是依靠别人你什么时候才能强大,只有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提升自己,让自己强大,凡事只有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遇到困难第一时间遇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你会抓紧时间解决。并且做到全力以赴,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就算你没有克服困难但是在过程中你是快乐的,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第一时间肯定会笑着面对久而久之你就是人生赢家。
靠自己才会踏实放心,靠自己才会小的漂亮,靠自己才会无惧艰险!
(借鉴夜听带你入眠)
第三篇: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靠山
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靠山
网络文
相信自己,越活越坚强,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我没有资本,自已赚资本!靠自己,才能踏实安心,靠自己,才能笑得漂亮,靠自己,才能无惧艰难,靠他人,永远害怕风霜,你若强大,困难就是小事,你若勇敢,危险也能无视。人生如同攀岩,靠别人只会一起坠落,松开手,独自翻越,脚步超来越轻,胜利才越来越近。
没有人会一直在那给你依靠
总是依靠别人,是不会有安全感的,因为无论是父母、亲人,还是朋友,都不会一直陪着你身边,你有困难时,他们不会随时随地都能出现,帮你解决。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你无法要求别人一直在那你依靠,别人也无法做到设身处地。
什么时候你才能真正的强大
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即使有人可以帮你解决,但是对你而言,你又能获得什么,总是依靠别人,你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强大。
等到下次遇到问题,即使是同样的问题,你还是不能解决,还是要求助于别人。只有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自己,让自己强大。
靠别人,实际上是一种赌博
依靠别人帮你解决可题其实是一种赌博,因为你在一开始就将主动权交给了别人,之后别人尽多大努力帮你,能帮你帮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是你能控制的,只能看对方怎么做。
这样一来,依靠别人会有很大的风险,如今的社会,人人都深不可测,轻易相信别人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依靠别人,就意味着输赢的主动权在别人那。
只有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
凡是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遇到困难,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靠自己,你就会抓紧时间,立刻采取行动,并且做到全力以赴,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就算你没有克服困难,在这其中你一定也学到很多,下次在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一定可以沉着应对,久而久之,你就是人生赢家。
好好努力,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好好坚持,靠自己赢得万人颂。
“最能靠得住的还是你自己,别人再牛,也不能帮你解决所有事。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
第四篇:没有名字的生命
没有名字的生命
又一次坐在这个长椅上,可是只有我一人。地上到处是羽毛球,不知是否有我曾经遗留下的。心好累,我至今未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或是死了,什么都不用牵挂,不用选择那该有多好啊!看着那范仲淹的石像和那棵我叫不来名字的树,静静地屹立在这片安静的土地上,我真羡慕它们。
鸟儿在树上静静地唱着,树叶静静地飘舞着,它们至少是快乐的,可我呢?或是我不该埋怨什么,父母给予我的已经很多了。辛辛苦苦的劳作着,为了我这不争气的儿子。可他们是否明白,我也是个人,也有自己的思想。或是他们说的是对的,可让我完成自己的选择,如果真的没有用,至少我会输的心服口服。我知道你怕我将来会后悔,可你明白吗?人哪有没有后悔的事情我真的想哭,可我。如今我只好独自一个人坐在这儿,想着过去,现在,让那些不明白,明白的;快乐,不快乐的。在脑海中翻滚。
我好痛,好累,真的想走在马路上让那车子从我身上压过,看来那是多么痛快的事情啊。
第五篇:《我没有说话》读后感
我有话说
美国新英格兰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石碑上镌刻着一首引人深思的诗,这就是德国神学家马丁·尼莫拉的《我没有说话》。虽然这首诗写的是他自己,但这首诗却描述了忽视与自己无关的团体所造成的后果,令世人警醒。
这段碑文让人们意识到了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为正义付出一点点贡献,那么最后吃亏的终究会是自己。全世界的交往法则都是这样,你对别人如何,别人就会对你如何。如果今天一个人遇到了困难,我们不去帮助,那以后我们自己遇到困难,也别想着他人会来帮助我们。如果我们国家某些地区的人民遇到了天灾,而我们其他人站在一旁看热闹,那么下次看热闹的或许就是他们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四川多地灾情严重,中国各地自发地捐赠物资,筹集捐款;这就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如果今天和我们友好的国家遭受到了外敌入侵,我们不管不顾,那么明天我们遇到天灾人祸,别的国家也会躲躲闪闪。因此人、社会、国家、都需要在其他团体遇到困难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也许这份力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能证明我们努力过。
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正义面前都不应当选择沉默,不应当选择后退,而应该选择向前。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会存在正义与公平。马丁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因为遭受过统治阶级的迫害,他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命运往往是休戚与共的。不坚持真理,不伸张正义,不维护公平,在邪恶面前只顾及自身的利益,对他人被冤屈被欺凌被迫害漠然置之,最终受到惩罚的是我们自己。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去实践,而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如果我们想拥有自由与权利,在任何人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维护他人的正当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当我们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才会有人为我们挺身而出,而不是站在一旁看戏。我今日之沉默,他日我受到苦难谁又会为我呐喊?如果我不闻不问,当作路人,那么,有一天,一旦不公降临于我身边时,亦无人为我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