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19-12-05 12: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子他说》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子他说》读后感》。

第一篇:《老子他说》读后感

《老子他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分享了读《老子他说》的读后感,欢迎大家来阅读!老子他说读后感一

读南怀瑾的《老子他说》,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那本书只讲到老子八十一章的前二十六章,那时候很希望能读到南老先生讲解《老子》的全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直到2010年6月,东方出版社才出版了这本《老子他说(续集)》,算是将南老先生讲解《老子》的功德圆满。

奇怪的是,这本书买来后,一直断断续续没有读完,全然不像以前读南师作品时的废寝忘食、一气呵成。元旦前后,醒悟到追逐知识的虚妄,发见智慧的难得,于是准备系统学习南师的着作,首先做的,就是重新拿起这本《老子他说(续集)》,竟然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喜欢,用了三四个晚上就读完了。

由于《老子》这部书本身就是大智慧的结晶,加之南怀瑾先生学问和智慧的博大精深,在讲解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从《老子他说》中可以看到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则和一些具体方法指南,也体会到儒、佛、道以及世界上各种宗教和哲学,在最高处都有其相通之处。

虽如此,正如老子所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每个人的理解,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知是行之始,要真正知行合一,更需在事上磨炼。

老子他说读后感二

今研读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颇多感触,现抄录如下,以加强记忆,便以提升自己。

南先生在《老子的士的内涵》这样写到:所以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意思是说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素净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而且,“妙”的境界勉强来说,万事万物皆能恰到好处,不会有不良的作用。正如古人的两句话:“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一个大圣人,再怎么样恶劣的状况,无论如何也不会走上绝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会受环境的困扰,反而可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

南怀瑾是我敬仰的大师,在我内心中早已将他当作自己的老师,虽无缘谋面,但老师的着作常常启迪着我寻找内心中的净土。世界太纷繁,我追求空灵的自我,游荡与翠雨青竹之间,徘徊在仟陌小路之上,摸着自然的味道,呼吸着天地的精华,容许自己随思绪飘远,穿越时空,到达飘渺的世界,与松为伴,与鹤为友,卧看山色,醉看花。问一声我如何能够如此的逍遥。

再回到现实,回头看走过的路,环境再怎么恶劣,我只当作是在历练自己。虽然也曾报怨,但内心中却想征服,征服自我。今后我将少一些报怨,多一些坦然。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我将寻找内心的清静。向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去做。

老子他说读后感三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第二篇:老子他说读后感

老子他说读后感

5120309127 吴威辰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迷恋老子,也背诵过其中的十几个章节。在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子对于水的阐述。看论语,总给人一种说教之感;看老庄,得到的是一种自由的洒脱。每一句话不是陈述理论,而是“血淋淋”的事实。就如同形容水的这个章节一样。

上善若水,水上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阴柔的,但是却有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大潜力。水是对万物都有着重要意义的事物,但是她却以一种至柔的气度达到了至刚的效果。现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很多时候受到了西方哲学的影响,在很多场合锋芒毕露。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前很多时候就是急于表现自己,急于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到头来,收获的是别人的鄙视。我觉得人生就应该像水一样,柔和又不失刚劲;谦虚又不失傲骨。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去争,因为争带来的是破坏,带来的是不和平。南怀瑾先生在书中便已用浅显的语言解析:“水没有骨头的,如果把它挡住,它只有转弯过去;如果筑一道堤防,水则一声不响慢慢等,等到水涨满了,又从堤防上满出去了。”水又是天下之至净至刚,水性至洁,虽能藏污纳垢,但其本质却是水净沙明,不为外界所污染。而这一点也是我们做人的法则。

之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于真善美的探讨,我觉得对于这个的探讨之中就蕴含了老子的思想,我个人认为老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过犹不及”。超过了那个度,就会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握那个度。就像是倪云林的那个例子,他在最后得到下场是在肮脏不堪的猪窝中了此一生。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得很过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得不到了自己预期的效果。在我们的学生生涯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有些时候我们把学习看得过于重了,这就导致了我们往往会忽视自身修养的建设。这也就是现在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原因。只有做到有无相生,达到人生的平衡,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善”和“美”。

很多时候我们不屑于去接受老子的学说,觉得他说的太露骨了。但是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老子交给我们的话去为人去处世。其实后世的很多的学说都是基于老子的学说,就比如说时下很火的《厚黑学》。洋洋洒洒五千言,没有理论的堆砌,有的只是对于事物最本质的揭露,每一个字都是对世事的阐述,每一句话都是对人生的指导。以前看老子我肯定不会得到如此的体会,我想只有通过那些真正的大师点评,我们才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三篇:七绝·《老子他说》读后感

《老子他说》读后感

不系轻舟顺水流,也无欢喜也无愁,七绝·《老子他说》读后感。

随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尽头。

戏评一首:

诗句恰如顺水流,得了章法便无愁。

当知意趣十分妙,自有功夫在里头。随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尽头。激赏!年轻人有这等悟性,了得!且放轻舟任水流,洳何?顺字浪费了遁字似不如跳字明快起承稍弱。顺水流和任水流意思差不多,感觉还是顺好,顺有一带而下的淋漓,任有随势漂流的起伏。与雪版探讨:老子的基本思想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作者读老以不系之船喻之,不可能是逆流而上,自然是顺水而下并暗合无为自然之学说,所以,我说顺字浪费,读后感《七绝·《老子他说》读后感》。老子的哲学没有淋漓只有平淡,而此绝句正是对老之悟,若说顺势淋漓,则与转结意境不合。很不错的一首,真有老庄的风韵。诗是伟峰对老子思想的认识,我的看法是对伟峰诗的认识,至于对老子的认识,我可没有羽公深刻。起承感觉挺好的,转结更得老子精髓。喜欢这样的诗味。信游山水意微酣,袖卷烟霞钓翠峦。

鸟语梵音唯欲醉,一肩明月一壶禅。草叶风吟老师评得很到位!

拜读学习好绝!问好李伟峰!绝句格调谐和,尤其转结有新意,喜欢!

第四篇: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有感

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有感

近日得读《老子他说》一书,因时间关系,仅读一遍,恐不得其精髓,虽认为它类似于随谈,文章散且无序,但浅显和随意笔法使人读起来不像文言文那样令人费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和他的著作《老子他说》,对老子和老子文化的研究,深入浅出,让人较容易理解老子的理论,对社会亦影响至深。

《老子他说》的绪论中就首先谈及老子以及老子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和当今人们对老子文化研究的不同。现在研究老子的学者遍布全球,但是有些论点不免拾人牙慧。一句“道可道,非常道”都能洋洋洒洒地出一本厚厚的书。“道可道,非常道”在我肤浅的理解中,就是道理和规律等一些真理。“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让我觉得,像我们年轻人在工作学习中,不要总把理论挂在嘴边,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能将道理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才能、会有大发展的人。其实,人要学会一个字——“沉”,不沉难以深。有点儿想法就说出来,难免显得肤浅,有时亦会言多必失,就像美酒一样,越深藏越香,不深藏怎么能像美酒一样发酵酿香?人和酒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南怀瑾先生是这样理解的:老子所指的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等现象的种种,都是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因此,他教人要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著、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

我对上文这段话有两种理解,首先我们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瓶颈和问题时,不要苦恼郁闷,因为存在问题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大部分人觉得问题棘手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必将看到希望的信念,因为凡是失望和绝望的地方必有希望。当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慌张苦闷,不要忧郁暴躁,因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它,只是现在的方法并不适合现在的状况。

其次,我对这句话的另一个理解就是不要被世俗套牢、束缚,学会创新和另辟蹊径。先从修道方面来讲,无论后世哪个宗教,或者教育哲学,都会树立一个美和善的标准。殊不知变生于定,互相依存。凡是人为所谓的美与善的道,一落痕迹,早已成为不美不善的先驱了。得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道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因此老子便说“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所以说在学习中,可以总结前辈的经验,但不可没有创新地全盘接收。当所有人说这个方法或者方案好的时候,不要以为找到了好的方法,因为它不一定还有它的不妥之处,如果可以就再去寻找更好的办法。如果不能替代它,就必须要完善它。

总之,老子的“道”是中国整个文化的根脉。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所处的文化大氛围就这一个字。知“道”且行“术”便能久立长存。

第五篇:老子他说读书笔记

读国学经典淡欲,实腹

——读《老子他说》 南怀瑾著 有感说到老子,略有所闻的人脑中浮现的第一句话便是“无为而治”这一道家的经典。这一思想实在精妙,可让让人不禁想起,在这个成王败寇的社会,道家“无为”的奥义除了作为经典国学被研读,是否有现实意义?集道家大义于5000字的《道德经》,对于学识尚浅的我阅读起来很是困难,于是我选择了更适合自身的读本——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著述《老子他说》。

那先得说说南怀瑾先生这号人物。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谱名南常泰。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中国当代国学大师。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及佛、道两家数十种著作,一生堪称传奇,有禅学大师、国学大师、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多种称誉。南怀瑾先生极其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历史崎岖却国运不灭,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故近几年来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往下扎根,以挽回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识的大断层。

国学大师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太湖大学堂安详的与世长辞,享年95岁。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老子他说》便是承载着南怀瑾先生壮大中华文化的一部作品。

言归正传,读完《老子他说》,第一感觉,便是惊叹于南怀瑾先生的渊博学识,言谈中轻松引经据典,从商朝姜子牙,到清朝康熙中叶的路易十四,时跨2000余年,贯穿中外,道家思想的实际运用和悖道实例信手拈来。我虽说从未接触过老子的思想,但通读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后,我似乎也有点理解了何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什么是“玄元之妙”,何谓“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顾,而是不强行改变,忤逆世道。这便是老子主张的“用阴、用柔,不用刚强,不是勉强而为,一件事物的成就,是顺势而来的。”

顺应自然的平常心态,是道家的主张,而这种看似简单的平常心态,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已渐渐流失,为名,为利,为权,“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精神已被横流物欲冲到历史长河的角落,人们忘记了历史的教训,一个个商纣,杨广再现现代社会,不断落马的贪官除了在警示政体的腐败之外,更是反映出今世的躁动,喧嚣。于此,老子其实早已传了三件法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南怀瑾先生引出了创造了为世人所讴歌的文景之治两帝之一的汉文帝,他自始至终,都一一做到了老子传世三宝。汉文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不贵难得之货”,自己穿了二十年的袍子,舍不得丢掉,还要补起来穿。汉文帝接手的是一个充满离乱的社会,他的政策一上来便采用了道家无为之治,以“慈”“俭”“不为天下先”为建国原则,让人民休养生息。反视当下,新任政府将建设豪华政府大楼作为第一要务而无视当地发展人民生息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所为为己,为名的形象工程,完全与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背道而驰,致使民怨如潮。假使执政从慈,从俭,且不为天下先,今日该是那番光景?我想,文景之治的辉煌,会再度润泽人间。

时势造人,人类的历史本便是在一场场阶级斗争中产生,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和“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都是消极避免好名的争斗,争利的抢夺。然而在这世道,站在道德高度说着厌薄名利,唾责名利的人不少,但“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我们生为凡人,无法达到那个超乎三界的境域,南怀瑾先生便汇道、儒、释三家学说为一股,总结出“轻视物欲的发展,偏重乐天知命而安于自然生活”的思想。这里不止阐明了一种文化流派,更是教会了我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中顺其自然最好,极力追求物欲。同是道家创始人之一的庄子在《让王篇》中说“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富贵贫贱,读国学经典态度不当,均会对自己有所伤害,亦或因富贵得意忘形,亦或因贫贱贪求财富。平实生活,享受乐趣,顺其自然,也是一种修道。

除了名利,我们更应该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但我们所追求如果是某一主观观念,或者某一妄自构想,那么那样便和道偏离地太远。慈善企业家陈光标是爱心楷模,屡屡捐款巨额现金,他的行为是被认可的,属于我们认识范畴内的善,美。但若是以他为标准,必捐巨额才是真的慈善因此目的成了筹集巨额款项,那这已远远不是善了。老子说:“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南怀瑾先生所举的“纣为长夜之饮,通国之人皆矢日”“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的例子,让人哑然失笑。我自己认为,所谓美,善,是以公众承认的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行为,至于目的,方式,因人而异。爱心捐款上富翁的数万资助和孩子的爱心零花,是同等的美。

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受到后世诸多人的追捧,不止修道之人,甚至练武之人,做学问的人,修心养性的人,都在明里暗里努力学习“虚心实腹”的功夫。南怀瑾先生一针见血指出可笑之处:“大家明知‘绝嗜禁欲’的涵义,如果这一步做不到,根本就没办法再继续进修什么‘虚其心’的程度”而值得指出的是弃名绝利是修炼老子功夫的前提,而相当一部分修炼者为了争取更多的名利而来进行修炼,完全悖于老子初衷,又怎能成功习得真谛。

南怀瑾先生说:“宗教,始终是升华现实的出世事业,如果强调宗教是现实世间的事,就非愚即狂了”世间多是凡夫俗子,真正修道之人屈指可数,“净欲虚心”,无多种杂欲,心中空如太虚,对于我们不太现实。但不能否定这种境界是为我们指定了一个方向,净欲不行,淡欲亦可。过多的欲望是人性本身占有欲和支配欲的过度扩张,太多杂念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人的一生中充满了太多的诱惑,如果没法认定自己的目标,很容易就被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卷入其中不可自拔。我们内心需要有一种东西来镇住自己的底线,那便是信仰,当代中国人最缺少的东西之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代已有了煤矿的相关知识,那时西域佛语曰“劫灰”。但我们今日仍有这么多矿产资源可以利用,得益于当时人们受神祗权威压制。道家认为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也是一小天地。地球同人类一样有生机,不可轻易毁伤它,不然对人类生存反大有害,人心即天心,这是人们当时对天地的信仰。

正是因为这种信仰的力量,使得我们丰富的煤矿宝藏才保留到现在。而同样,我们若是心存信仰,有着像“人心即天心”般的思想底线,我们也不会很容易就动摇自己,堕入物欲洪流。有着清晰明了的人生目标和坚如磐石的道德底线,这已十分难能可贵,世人若是做到这一点,这个世界会干净简单很多。

“虚心”也不完全是现代汉语的谦逊,倒是心中坦然,空若无物的意思更多一些。唯有先“虚其心”方可“实其腹”,心中太多杂念,会让我们看不清前方,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怎么样的人生。清心寡欲,方明自我。老子的“实腹”乃是气通八脉的修道养性之术,放于现实,我们亦可理解是好的文化,好的品质。比起让欲望膨胀而人性变质,放空自己,吸纳世间灵气万物精华岂不更好?历代文化精华,人心大善大美,我们感受到之时吸纳其精髓归为己用,岂不比心中野望横生筹划着争权夺利好得多?当然,人各有志,只只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生活态度,人生方针,用或不用,任君定夺。

老子的玄元之妙贯穿了他的思想,南怀瑾先生对“玄”的解说我很欣赏:“‘玄’字的本身,他便是个象形字,等于一个环节连接一个环节,前因后果,互为因缘”心中淡欲寡欲,心若太虚,专事实腹才万物精华,成为一个有所精通之人,财富名誉自然送上门,但自己亦不贪不恋,也省得患得患失自寻烦恼,这与一开始便为名为利争相竞斗不是殊途同归吗?看淡絮乱的世间物欲,取世间至善至美填充不带杂念的腹腔,吐纳有度,处无为之事,是南怀瑾先生告诉我的老子的生活之道。若我们的人生,能自然地与天然法则相吻合,想必在人间自处一辈子,过得也不会太差。

下载《老子他说》读后感[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子他说》读后感[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有感(定稿)

    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有感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著作《老子他说》中对老子和老子文化的研究,深入浅出,让人较容易理解老子的理论,对社会影响深远。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这部著作让我......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1 今天终于把道德经读了100遍,终于摆脱了被债主催的感觉。让我们尽全力写一篇博客。但是刚看的时候看多了晕倒了;越读越经文,感觉每天的失落。被......

    老子读后感

    说明:黑-课程内容||绿-原文引用||一些想法||补充知识 话题一虚无主义的危机 1) 什么是虚无主义: ——价值上的虚无主义:即善恶没有区别。 ——存在上的虚无主义:即生死没有区别......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老子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心灵的甘泉”。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其中“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老子》又称作《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一、老子对道......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老子》又称作《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一、老子对......

    《老子》读后感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著,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鲁迅便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7篇 老子读后感1 《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言辞简短,略为晦涩难懂。他第一次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概念,经过后人不断发展延伸成为我国本土的第一门宗教——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