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读后感[五篇]

时间:2020-04-14 15: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史》读后感》。

第一篇:《数学史》读后感

《数学史》读后感1

今年的寒假出奇的漫长,在这漫长的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我不怎么喜欢的书——《数学史》,为什么不喜欢呢?是因为我很多不懂,但是读着读着我就喜欢上了,《数学史》记录着人类数学历史发展的进程,读了它,我有一点肤浅的体会。

体会一:数学源自于与生活的需要与发展。

书中写到:人类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具有识辨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学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人们为了方便于生活便有了算术,于是开始用手指头去“计算”,手指头计数不够就开始用石头,结绳,刻痕去计计数。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巴比伦的楔形数字;中国的甲骨文数字;希腊的阿提卡数字;中国筹算术码等等。虽然每种数字的诞生都有不同的背景与用途,以及运算法则,但都同样在人类历史发展和数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

体会二:河谷文明和早期数学在历史的长河一样璀璨夺目。

历史学家往往把兴起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和印度等地域的古文明称为“河谷文明”,早期的数学,就是在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黄河与长江,印度河与恒河等河谷地带首先发展起来的。埃及人留下来的两部草纸书——莱茵徳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还有经历几千年不倒的神秘金字塔,给后人诠释了古埃及人在代数几何的伟大成就,也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的文化历史,而美索不达米亚在代数计算方面更是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三次方程,毕达哥拉斯都是它创造的不朽的历史,在数学史上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读了《数学史》让我明白: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数学史》读后感2

此书是《数学史教程》的第二版,这本书还得到了诸多数学界有望人士的高度赞扬。嘉兴学院名誉校长,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此书惠赠了墨宝: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此外,吴文俊院士也在百忙中赶写了读后感,对《数学史概论》一书在数学史学科研究上的肯定,并称之“翻阅此书都会开卷有益并感到乐趣”。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积累性很强的学科,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所以说数学是历史最悠久的人类知识领域之一。因此也有数学史家认为“在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所摧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但是有些学科就像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

作者是按如下的数学史分期为线索进行展开论述的:

一、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初等数学时期;

1、古希腊数学,2、中世纪东方数学,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三、近代数学时期;

四、现代数学时期。

此书从上古的巴比伦、希腊、中国、印度、阿拉伯,以至当代数学,对于数学的贡献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论和解说。在原始社会,从原始的“数觉”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随着计数的慢慢发展,出现了石子记数和结绳记事等记数方法;接着经验算术与几何法的发现;再在此基础上加工升华为具有初步逻辑结构的论证数学体系;随之发展而来的便是近代数学;之后数学的发展更是迅猛:微积分的创立,代数学的新生,几何学的变革......在很多人看来数学总是那么枯燥乏味的,没有多大的兴致看完这本书。而此书中作者不仅对数学史实有详尽而忠实的介绍,还借助各种例子来让读者理解,甚至加入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及奇闻轶事,例如阿基米德解决皇冠难题的故事,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等等。读之趣味盎然,大大增强了书本的可读性。书中还写到了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并就其学术成就做了概括的介绍,尤其重要成就,不惜花了很多篇幅以详细说明。

最后,作者还就数学与社会的关系及两者互相之间的影响发表了论述。他精辟地阐述为: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双向的,即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受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的影响。接着,作者从数学与社会进步,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数学的社会化三方面进行了展开说明。

我想我本是数学系的学生,多少是得对数学史有所了解。虽没有过于仔细的拜读,但我想通过这次翻阅还是受益匪浅的。

《数学史》读后感3

《数学史》一直是我最想读的一本书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数学史对我们有多少重要!于是我拜读了数学史。

我知道了,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便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工具。而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我知道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你知道根号2吗?你知道平时的一块钱两块糖之中是怎么迸溅出无理数的火花的吗?正是他——希帕苏斯,是他首先发现了无理数,是他开始质疑藏在有理数的背后的神奇数字。从那时起无理数成为数字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希帕苏斯却被无情地抛进了大海。不过,历史却绝对不会忘记他,纵然海浪早已淹没了他的身躯,我们今天还保留着他的名字——希帕苏斯!

第二次数学危机——知道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牛顿,曾经站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前面,用颤抖的嗓音述说者自己的观点,没有人相信他,没有人支持他,即便他的观点着实是今天的正解!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

第三次数学危机——我们听过这个名字——罗素,但是紧跟在他的身后的两个字却是那么刺眼——“悖论”。“罗素悖论”的出现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与此同时,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数学似乎是再也站不起来了。是的,罗素的观点似乎真的很有道理,危机产生后,数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ZF公理系统。这一问题的解决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罗素悖论的根源在于集合论里没有对集合的限制,以至于让罗素能构造一切集合的集合这样“过大”的集合,对集合的构造的限制至今仍然是数学界里一个巨大的难题!不过,我们不能蔑视“罗素悖论”,换种说法,不正是这个“悖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吗?不正是这个“悖论”使我们更有创造精神吗?

我知道了,我们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也绝对不能忽视,从《九章算术》到《周髀算经》,中国传统数学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它持续不断,长期发达,成就辉煌,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数学”色彩,对于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数学史》读后感4

当我们学习过数学史后,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数学的发展并不合逻辑,或者说,数学 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今日所学的数学教科书很不一致。我们今日中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基本 上属于 17 世纪微积分学以前的初等数学知识,而大学数学系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则是 17、18 世纪的高等数学。这些数学教材业已经过千锤百炼,是在科学性与教育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指 导下经过反复编写的,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 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 以及导致其演化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 忽视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 最好途径就是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因而很多人视其为畏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教科书教授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内容,如果在数学教 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 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科学史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从今天的教育现状来看,文科与理科的鸿沟导致我们的教 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度渗透的现代化社会,正是 由于科学史的学科交叉性才可显示其在沟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通过数学史学习,可以使数 学系的学生在接受数学专业训练的同

时,获得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文科或其它专业的学生 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可以了解数学概貌,获得数理方面的修养。而历史上数学家的业绩与品德 也会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4 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出现过许 多杰出数学家,取得了很多辉煌成就,其源远流长的以计算为中心、具有程序性和机械性的 算法化数学模式与古希腊的以几何定理的演绎推理为特征的公理化数学模式相辉映,交替影 响世界数学的发展。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16 世纪以后中国变为数学入超国,经历了漫长 而艰难的发展历程才渐渐汇入现代数学的潮流。由于教育上的失误,致使接受现代数学文明 熏陶的我们,往往数典忘祖,对祖国的传统科学一无所知。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 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 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

《数学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数学上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写的许多论 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他还培养出一批成材的学生。徐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能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时候不怕 困难,刻苦学习。文章里写道:“他在读书时常把伯父给他的午饭钱省下来,用来买书和买 练习本,为了节省用纸,他常用手指在睡觉的凉席上练字,夜深人静,同学们早已进入甜蜜 的梦乡,徐利治却来到走廊,在灯光下认真地学习。白天,他泡在图书馆里用馒头、白开水 充饥……”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时候学习条件很不好,连买书、买练习本的钱都缺乏,只 好节省午饭钱,然而,他勤奋学习,并不因学习条件差而气馁。在我们这时代,家庭生活比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个孩子,零花钱比较多,这些钱我们不是 去打电子游戏,就是去买好吃的。平时,也很浪费,一张纸不是写几个字就扔了,就是折纸 飞机玩,一点也不知道节省。在学习上,现在很多同学都不认真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我也是这样,做题稍微遇到 一点困难就气馁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徐老先生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相比,真有十万八 千里的差距。

《数学史》读后感5

我阅读《数学史通论》,完全在一种休闲的、轻松的,也是舒坦的、愉快的状况之中。碰到繁复的数学公式、定理及其证明等,我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一如我读大部头的小说,往往常规地跳过向来不太在意的大段心理描写一样。读《数学史通论》,我却十分留意它行云流水的叙述、缜密思维的演绎、多姿多彩的话语、宏大紧密的结构。有时,我按图索骥,对着目录,找准其中的某一篇章,仔细揣摩;有时,我随意打开其中的某页,顺势而读,总能做到乐在其中。我不求透彻的理解、不求系统的把握,《数学史通论》让我与牛顿、高斯这些巨人亲密接触,也让我循着代数、几何、算术、三角学发展的脉络,靠近(还不能说走进)数学。在我来说,只是追求阅读视野的扩大、知识背景的重构。

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内容涉及到从上古时代到19世纪初的这段时期。为了跟踪过去20xx年当中主要数学概念的发展,作者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与运用。在介绍重要数学家的工作时,大量从他们的原著中引用材料。在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皇家学会和剑桥三一学院的帮助下,引用了比较多的史料,使人们对原始的情况获得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还注意到数学知识的继承性和积累性,并不把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完全归功于某一个人。例如对欧几里得和牛顿这样一些主要的流派,作者到说明他们的成就的渊源,从而勾画出数学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斯科特博士依靠他对数学史的驾驭自如的能力写出了这本富有激励性的好书。

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跟读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困难和战盛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真实的过程是在教科书里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则可以使人们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

《数学史》读后感6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为老师们准备了《数学史选讲》这本书,读了以后有点感想。

数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读后让人初步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了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数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在数学那漫漫长河中,三次数学危机掀起的巨浪,真正体现了数学长河般雄壮的气势。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成为数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最早发现根号2的希帕苏斯被抛进了大海。第二次数学危机,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但牛顿曾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攻击前,显得苍白无力。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也给了数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如果说“危机”是数学长河的主流,那数学史上一道道悬而未解的难题、猜想,就是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费马猜想,历经三百年,终于变成了费马定理;四色猜想,也被计算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已历经两个半世纪之多,众多的数学家为之竞相奋斗,尽管陈景润跑在了最前面,但最终的证明还是遥遥无期。更有庞加莱猜想、黎曼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等……,刺激着数学家的神经,等待着数学家的挑战。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中,的确很难理解他们。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执著着自己的理想。数学家们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正是有了那种精神,他们才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也许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幸福。回想我们自身,什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呢?什么才是幸福呢?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享受职业内在的幸福要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浪花是美丽的,数学更是美丽的,英国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即就像是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他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

这么美的东西除了我们自己感受,还要在学生中去流传,将数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也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1.《数学史概论》初中读后感

2.数学史毕业论文

3.数学史试题参考答案

4.数学史手抄报资料

5.有关数学史的毕业论文

6.关于数学史毕业论文

7.解题中的数学史议论文

8.数学史与数学的心得t

9.小学生数学日记数学史上的明珠

第二篇:数学史读后感

读《数学史》有感

大致地浏览完《数学史》,心底不由得一阵感动,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意。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一种对数学有着宗教般虔诚的仰望者的心动,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无尽探索欲望的追求者的向往。不禁感叹数学海洋的浩瀚无边,不禁感叹列祖先辈们的无限潜力与智慧,不禁感叹那种只有人类才有的坚定与执着的难能可贵。

书中所说到的东西,真的是很令我震撼的。更何况我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还没有很仔细、很认真地思考过。更别提我会深入地研究了。若是那样,真怕自己会在这么硕大的海洋里,迷失方向呢。

一想到说,数学的历史与文化如此之久远,数学的知识与涉足如此之深广,数学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真的发现自己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自己只领会了海边的的一滩水,原来还有一整片海需要我去探索与学习。

这就是知识的魅力啊!这就是探索者的精神的渲染啊!

那么对于老师让我们去了解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在我的观念里,就好像说,每一代人都在数学这座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从而逐渐形成了数学的悠久深远的历史与其内在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当我们为这个大厦添砖加瓦的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的历史,从而使自己也可以有能力或者有可能去为这座大厦再添加楼层。

我所看的书是《数学史》由英国作家斯科特著,侯德润等人翻译,同时对本书的有关事项进行了简单了解。本书于1958年由伦敦Taylor and Francis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J·F·.斯科特当时是英国Middlesex地区的圣玛丽学院副校长,曾获得文学学士、哲学博士、理学博士学位,是著名的数学史家。早年出版过有关华莱士和笛卡儿的传记,随后又写了现在这本书。

它的内容涉及到从上古时代到19世纪初的这段时期。为了跟踪过去2000年当中主要数学概念的发展,作者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与运用。在介绍重要数学家的工作时,大量从他们的原著中引用材料。在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皇家学会和剑桥三一学院的帮助下,引用了比较多的史料,使人们对原始的情况获得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还注意到数学知识的继承性和积累性,并不把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完全归功于某一个人。例如对欧几里得和牛顿这样一些主要的流派,作者到说明他们的成就的渊源,从而勾画出数学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斯科特博士依靠他对数学史的驾驭自如的能力写出了这本富有激励性的好书。

通过这本书,我对数学发展的概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让我初步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了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数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那让我来分享一些我从本书中所得到的客观性知识吧。

说到数学史,我们当然不能忽略那些在创造数学历史,搭建数学楼层的数学家们。想到一句话说“仰望者,唯巨星也!”在数学的漫漫长河中,涌出过无数颗值得我们学习与纪念的璀璨巨星。从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得、祖冲之到牛顿、欧拉、高斯、庞加莱、希尔伯特„„当现在他们的名字一个一个从我的心底流过时,有一种兴奋,更有一种感动,涌出一句话,其实他们才是时代真正的潮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开创了数学最早的典范,是漫漫长河中的第一座丰碑,公理化的思想由此而生;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密率(355/113)给了国人足够骄傲的资本,也把“割圆术”发挥到了极致;牛顿和莱布尼兹联手创造了微积分,尽管他们之间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他们还是为数学付出心血,专心致志,开创了数学的分析时代,微积分也被恩格斯誉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

不禁发出感叹说,历史就是这样被书写,历史就是这样被引领,历史就是这样被创造。一个多世纪前的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正在做一个题为《数学问题》的演讲,提出了23个需要被重视和解决的数学问题。正是这23个数学问题,引领了整个二十世纪数学发展的主流。1994年,当二十世纪即将落幕的时候,年轻的英国数学家维尔斯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费马大定理获证,从而结束了这场长达300年之久的竞逐,给二十世纪的数学演奏了一首美妙的终曲。

体会到了书中所说的,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跟读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困难和战盛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

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真实的过程是在教科书里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则可以使人们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

在数学那漫漫长河中,三次数学危机掀起的巨浪,真正体现了数学长河般雄壮的气势。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成为数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最早发现根号2的希帕苏斯被抛进了大海。

第二次数学危机,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但牛顿曾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攻击前,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也给了数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

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这些凡夫俗子的确很难理解他们。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累积性很强的科学。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近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例如,数的理论演进就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性;在几何学中,非欧几何可以看成是欧氏几何的拓广;溯源于初等代数的抽象代数并没有使前者被淘汰;同样现代分析中诸如涵数、导数、积分等概念的推广均包含乐古典定义作为特例。可以说,在数学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彻底推翻前人建筑的情况。

而中国传统数学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它持续不断,长期发达,成就辉煌,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数学”色彩,对于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远古以至宋、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明代以后由于政治社会等种种原因,致使中国传统数学濒于灭绝,以后全为西方欧几里得传统所凌替以至垄断。数千年的中国数学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大批有价值的史料。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究竟形式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斯科特在数学的海洋里抓住了竞进帆船的驾舵,遨游了数学的成长历程,从公元前,公元1000-1700,再到公元1800-1899直到公元1900-1960;从中国数学史到西方数学史,系统的讲述了数的由来和发展。

写到这里,想到当时老师让我们看有关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书的时候,自己还有很多的不情愿。现在,虽说没有很深入地了解,也没有记住很多东西,得到很多知识。但至少这些

书中的内容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它让我改变了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对其他很多事物的看法;也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告诉自己说当谦卑,努力去学习,去长进;同时对下学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方面的事物,还有关乎到以后的工作等等方面,都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态度、看法的转变,让我更加明确了很多我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情。以上只是些对自己的另一方面的影响。

本书让我明白了,科学是给人以知识的,而历史是给人以智慧的。这本数学史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有数学的知识,更包括先人的智慧。它讲述了从上古到19世纪两千多年整个数学领域中主要数学概念和命题的发展,将代数、几何、算术、三角学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让我们能深入了解这些概念和命题的产生之根和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描述了数学思维和方法是如何逐步摆脱上古时期对天文学和实用性的依附,一代代天才的数学家又是如何以他们令人惊叹的思维和推理能力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去解释世界的。最重要的是,作者从整个文化层面探讨了小到个人的数学观念,大到民族的数学传统,如何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经过无数次的冲突与整合、淘汰与优化,以及同其他学科的交织与融合,最终形成了整个人类辉煌的数学文明。

第三篇:“数学史概论”读后感

“数学史后五章”读后感

数学史是数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但是数学史相对于数学的专业知识来说,这门课程全是一些历史和人物、及人物的著作介绍,相对来说枯燥乏味,但是认真的阅读还是发现有一些的趣味和能够了解很知识。

纯粹数学是19世纪的遗产,在20世纪得到巨大的发展。在1990年8月,德国数学家希尔布特在巴黎国际数学大会上的演讲,对各类数学问题的意义、源泉及研究方法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提出23个数学问题,激发着数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这23个问题是:1连续统假设、2算术公理的相容性、3两等底等高四面体体积之相等、4直线为两点间的最短距离、5不要定义群的函数的可微性假设的李群概念、6物理公理的数学处理、7某些数的无理性与超越性、8素数问题、9任意数域中最一般的互反律之证明、10丢番图方程可解性的判别、11素数为任意代数数的二次型、12阿贝尔域上的克罗内克定理在任意代数有理域上的推广、13不可能用仅有两个变数的函数解一般的七次方程、14证明某类完全函数系的有限性、15舒伯特计数演算的严格基础、16代数曲线与曲面的拓扑、17正定形式的平方表示、18由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19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一定解析、20一般边值问题、21具有给定单值群的微分方程的存在性、22解析关系的单值化、23变分问题的进一步发展。这23问题涉及到数学的大多分支领域,它的解决和研究大大的推动这些分支的发展,同时在未能包括拓扑学、微分几何等在20世纪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并 1

成为前沿学科的领域中的数学问题。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的纯粹数学在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和趋势有:更高的抽象性、更高的统一性、更深入的基础探讨。更高的抽象主要受到集合论观点和公理化方法两大因素的影响,包含有分支勒贝格积分与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公理化概率论;更高的统一性涉及有微分拓扑与代数拓扑、整体微分几何、代数几何、多复变函数论、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与泛函数分析、随机分析;对基础的深入探讨有集合论悖论、三大学派(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数理逻辑的发展(公理化集合论、证明论、模型论、递归论)。

数学的广泛参透与应用是数学的一大特点,但是在数学史上,数学的应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20世纪,应用数学具有的特点是数学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范围而向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渗透;纯粹数学几乎所有的分支都获得了应用,其中最抽象的一些分支也参与了渗透;现代数学对生产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直接;现代数学在向外渗透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相对独立的应用学科,这些学科以数学方法与数学理论为基础。同时,和数学相互渗透相连的学科有数学物理、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独立应用的学科有数理统计、运筹学、控制论。同时计算机和数学联系,是20世纪数学区别以往任何时代的一大特点,计算机与数学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充分表明,数学研究的这一新时代已经开始来临。

在20世纪数学的各个分支都有了大力的发展,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在这颗大树下,20世纪的数学成果主要有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1931)、高斯—博内公式的推广(1941-1944)、米尔诺怪球(1956)、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1963)、孤立子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1965)、四色问题(1976)、分形与混沌(1977)、有限单群分类(1980)、费马大定理的证明(1994)、若干著名未决猜想的进展。20世纪在对四色问题、费马大定理等堡垒相继攻克下,这是人类智慧的凯歌。同时,人类又将面临未来新的挑战,主要是这七个猜想庞加莱猜想、黎曼猜想、伯奇-斯温纳顿·代尔猜想、霍奇猜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量子杨-米尔斯理论、P对NP问题。虽然这七个问题在20世纪之前就有提出来,不属于“提出新的挑战”,但七大问题已经引起公众的关注,事实上形成了对未来的巨大挑战。

以上是对20世纪数学概观的基本介绍,主要介绍了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趋势、现在数学应用和数学未来的挑战。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我们这个20世纪的社会里,数学与社会也有着共同的发展,下面是对20世纪数学与社会和中国现代数学开拓简单介绍。

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的联系是具有双向的,一方面数学发展依赖社会环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如17、18世纪微积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新工具,在18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蒸汽机、纺织机等上起到对运动和变化的计算,而且只有微积分发明后才可能计算出这些变化;在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发电机、电动机、电气通信为主的主体技术是依靠电磁理论的发展,而电磁理论的研究与数学分析的应用分不开的;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产业革命主要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用、原子能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生产自动化等,这些都记载着数学在其中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同社会政治、经济重心的迁移基本上是相吻合的,它的迁移可以给人们一个数学发展与社会环境相依存的鲜明印象。20世纪的数学已经社会化,主要表现在数学教育的社会化、数学专门期刊的创办、数学社团的成立、数学奖励的建立等等都大大的推动数学的社会化。

在数学的社会化的今天,我国现代数学的开拓和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成果。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大约三百年时间,是中国传统数学滞缓发展和西方数学逐渐传入的过渡时期,这时期出现了两次西方数学传播高潮。第一次是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标志性事件是欧几里得《原本》的首次翻译,第二次高潮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除了初等数学,这一时期传入的数学知识还包括了解析几何、微积分、无穷级数论、概率论等近代数学。自鸦片战争以后,部分有知之士认识到数学对富国强兵的意义,热血青年们怀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走出国门到欧、美、日各国学习现代数学。其中,1917年胡明复以论文《具边界条件的线性积-微分方程论》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数学家;1927年清华学校大学部算学系正式成立;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现代数学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时期,国内各个大学开始纷纷创办数学系,数学人才培养开始

着眼于国内。伴随着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形成,现代数学研究也在中国悄然兴起,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我国已经出现一批符合国际水平的研究工作。中国数学的今天,是整整一个世纪几代数学家共同拼搏奋斗的结果。1986年,中国数学会已成为国际数学联盟的成员;2002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这一切标志着中国数学发展水平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同时也吹响了新世纪中国数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进军号角。

通过对数学史的“20世界数学概观、数学和社会及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阅读和学习后,知道了20世界是数学繁荣的时代,从它发展趋势上讲,数学的分支越来越多,数学本身就像一颗大树,现在数学这颗大树上的分支和领域越来越广。它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同时在社会的发展中,在将来还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数学的来源是现实生活,也将运用与现实生活,即是数学和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密切联系,因此数学依赖我们生活社会,同时数学的发展也推动我们生活的社会。从最后一章,“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可知我国的数学发展在17世纪和19世纪滞缓发展,经过两次西方数学传入高潮。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经过老一辈数学家们辛苦努力,中国现代数学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不仅达到一定水平的队伍,而且有了全国性的学术型组织和发表成果的杂志。因此,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更要继承老一辈数学家们精神,继续为我国的数学发展做贡献。凯里学院数学科学学院09级数本(1)班梁启清

第四篇:数学史第一章读后感

《数学史》——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读后感

读完数学史第一节——数学的起源与发展,让我对这近16年的数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到数学的魅力和伟大,以及对前人的崇敬。

体会一:数学源于人类的生活与发展

书中说,“人类在蒙昧时代就已具有识别事物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觉’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人类为了便于生活生产的需要,开始以手指头计数,手指数不够了,开始用石头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又经过几万年的发展,随着几种文明的诞生与发展,记数系统在各种文明中都有了表示方式。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巴比伦楔形数字,中国甲骨文数字,希腊啊提卡数字,中国筹算数码,印度婆罗门数字,玛雅数字。虽然每种数字的诞生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用途,以及运算法则,但都同样在人类的历史发展和数学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体会二:河谷文明和早期数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样璀璨夺目 历史学家往往把兴起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和印度等地域的古代文明称为“河谷文明”,早期的数学,就是在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黄河与长江,印度河与恒河等河谷地带首先发展起来。埃及人留下的俩部纸草书——莱茵德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和经历几千年不到的神秘的金字塔,给后人完美的诠释了古埃及人在代数几何的伟大成就,也给后人留下的辉煌的文化历史。而美索

不达米亚在代数计算方面更是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三次方程,毕达哥拉斯数,都是美索不达米亚数学所创造的不朽的历史,在数学史上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从人类的起源和古文明俩方面阐述了数学的产生缘由和古文明数学所达到的高度,让我明白,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生活,运用于生活。

第五篇:《数学史概论》读后感

数学史概论读后感

当我们学习过数学史后,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数学的发展并不合逻辑,或者说,数学 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今日所学的数学教科书很不一致。我们今日中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基本 上属于 17 世纪微积分学以前的初等数学知识,而大学数学系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则是 17、18 世纪的高等数学。这些数学教材业已经过千锤百炼,是在科学性与教育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指 导下经过反复编写的,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 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 以及导致其演化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 忽视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 最好途径就是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因而很多人视其为畏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教科书教授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内容,如果在数学教 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 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科学史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从今天的教育现状来看,文科与理科的鸿沟导致我们的教 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度渗透的现代化社会,正是 由于科学史的学科交叉性才可显示其在沟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通过数学史学习,可以使数 学系的学生在接受数学专业训练的同

时,获得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文科或其它专业的学生 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可以了解数学概貌,获得数理方面的修养。而历史上数学家的业绩与品德 也会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4 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出现过许 多杰出数学家,取得了很多辉煌成就,其源远流长的以计算为中心、具有程序性和机械性的 算法化数学模式与古希腊的以几何定理的演绎推理为特征的公理化数学模式相辉映,交替影 响世界数学的发展。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16 世纪以后中国变为数学入超国,经历了漫长 而艰难的发展历程才渐渐汇入现代数学的潮流。由于教育上的失误,致使接受现代数学文明 熏陶的我们,往往数典忘祖,对祖国的传统科学一无所知。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 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 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数学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数学上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写的许多论 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他还培养出一批成材的学生。徐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能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时候不怕 困难,刻苦学习。文章里写道:“他在读书时常把伯父给他的午饭钱省下来,用来买书和买 练习本,为了节省用纸,他常用手指在睡觉的凉席上练字,夜深人静,同学们早已进入甜蜜 的梦乡,徐利治却来到走廊,在灯光下认真地学习。白天,他泡在图书馆里用馒头、白开水 充饥……”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时候学习条件很不好,连买书、买练

习本的钱都缺乏,只 好节省午饭钱,然而,他勤奋学习,并不因学习条件差而气馁。在我们这时代,家庭生活比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个孩子,零花钱比较多,这些钱我们不是 去打电子游戏,就是去买好吃的。平时,也很浪费,一张纸不是写几个字就扔了,就是折纸 飞机玩,一点也不知道节省。在学习上,现在很多同学都不认真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我也是这样,做题稍微遇到 一点困难就气馁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徐老先生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相比,真有十万八 千里的差距。

下载《数学史》读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史》读后感[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史选讲》读后感

    《数学史选讲》读后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为老师们准备了《数学史选讲》这本书,读了以后有点感想。数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

    数学史读后感[5篇材料]

    《数学史》读后感 读完《数学史》,心底不由得一阵感动。数学的殿堂是多么的华丽,我们这一本本厚厚的高中课本中蕴含着多少前人的探索,未来的数学史会不会因为我们的发现创造......

    数学史读后感(范文大全)

    数学史读后感(一)数学与历史的跨界黄元龙从小到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触大量的数学题,对数学的历史很少提及。《数学史》,一本专门研究数学的历史,娓娓道来,满足了我的好奇,把数学......

    数学史选讲读后感[大全]

    读《数学史选讲》有感 数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读后让我初步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产生......

    数学史概论读后感[5篇材料]

    《数学史概论》读后感 当我们学习过数学史后,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数学的发展并不合逻辑,或者说,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今日所学的数学教科书很不一致。我们今日中学所学的数......

    数学史

    1学习数学史有何意义?研究数学史主要有那些形式? 与其他知识部门相比,数学是门历史性或者说累积性很强的科学。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

    数学史

    数学史读后感 寒假读了数学史,有很多感触。原来最简单的数字在诞生之前,也经历了那么多曲折,现在看起来很自然的数字0、无理数、负数等,在当时看来是那么奇怪。历史上经历了蛮长......

    数学史

    前言 一、数学史研究哪些内容? P1 答: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二、历史上关于数学概念的定义有哪些? 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