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震中的英雄老师》读后感
《地震中的英雄老师》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中的英雄老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都说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老师像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老师像渡船,把我们渡到成功的彼岸……可当我看了《地震中的英雄老师》一文后,才发觉老师就像一个热水瓶,里热外冷,平常都是从严厉的外表出现,到紧要关头,你才发现他真的很爱你。你看!
地震时,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而是先把孩子们送出已变形的门框,实在万不得已时,就用自己的双手紧紧地搂住孩子们,用坚定的言语鼓励孩子们不要害怕,用瘦弱的身躯顶住突兀的石板。当救援工人徒手搬开石块发现时,勇敢的英雄早已垂暮,而孩子们依旧活着。
虽然地震是无情的',可只要人间有爱,虽然英雄老师永定格在年轻,可他们在地震时的光彩永不挥灭。老师们放弃存活的机会,而是用自己伟大的力量把机会而让给了自己的学生。就在昨天,他们还是普通的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虽然神圣却又毫不起眼的教学工作,而今天,他们用血肉之躯搭起了用不倒的长城,让孩子们懂得通往未来的精神之路。老师们用冷静、沉着、机智维护师尊,铸就师魂,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令人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重现“师德”二字的博大与崇高。
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领航人,使我们从无知走向文明,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人生无意识到有目标的追求,让我们自己规划未来。老师,谢谢您!
第二篇:《中国小英雄》读后感
读了《中国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我就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王二小家住在八路军的根据地,他每次一边在山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一天,敌人又来“扫荡”了,在山口上路迷了路,看见王二小在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假装顺从,机智的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这时枪声大作,敌人发现上了当,就残忍的杀害了王二小。这时我八路军战士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现在王二小的坟头长满了青草,这里还有哪块被王二小鲜血染红的大石头,人们称之为血色石。想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望着这由鲜血染红的血色石。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脖子上的红领巾。她不也是由无数的革命英烈的鲜血染红的吗?我的眼睛渐渐模糊……
清晨在那校园里,我们戴着红领巾庄严的宣誓,哪洪亮的誓言声仿佛又在耳畔回响。
第三篇: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1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大地震,在灾难面前,涌现了一批英雄少年。为表彰他们,2008年6月27日晚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出席颁奖晚会并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教育部指出,受表彰的学生有的冒着危险从废墟中救出同学和老师;有的组织同学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有的在废墟下鼓励同学坚定获救的信念;有的面对死亡威胁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赢得生命。受表彰集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团结互助,井然有序地实现了安全转移。灾区中小学生的纯朴、善良、坚强、勇敢、乐观、智慧感动了全中国,展现了当代中小学生的时代风貌,成为了可歌可泣、催人奋进抗震救灾英雄谱中的重要篇章。教育部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灾区学生表现出的精神和品德,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勤奋学习,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把抗震救灾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作为生动教材,通过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于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这一
单元中有了《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学情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震这一重大事件震惊世界,举国悲痛。我校密切关注事情的发展,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全校师生积极开展了捐款献爱心活动,至今我校还在关注着当地的小朋友,为他们进行“广汶一家亲,彩虹爱心接力传递”义卖活动。时隔一年,学生对这事还是比较熟悉,但毕竟不是在灾区,与灾区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没有亲身体会地震的灾难,因此学生的感受可能不够深。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勇敢顽强、珍爱生命的英雄少年,了解并学习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
2、感受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机智勇敢、无私无畏、互助互爱、珍爱生命的精神,对坚强乐观、互助互爱、珍爱生命的优秀品质的向往;感受爱心传播,从中树立一个榜样。
3、学习英雄少年的生活智慧,并懂得一些地震后自护自救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事迹和地震知识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2、教师制作PPT课件
教学重、难点
学习英雄少年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强乐观、互助互爱、珍爱生命的优秀品质并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提高安全自护意识。
教学反思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灾区中小学生的纯朴、善良、坚强、勇敢、乐观、智慧感动了全中国,展现了当代中小学生的时代风貌,成为了可歌可泣、催人奋进抗震救灾英雄谱中的重要篇章。为此,教育部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另外,教育部要求把抗震救灾优秀学生的感人事迹作为生动教材,并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这一课重点是学习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机智勇敢、无私无畏、互助互爱的精神,对坚强乐观、互助互爱、珍爱生命的优秀品质的向往,激发学生对英雄少年的敬佩,并引以为榜样。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从生活中发掘,制定合适目标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这一单元中《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这一课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育部指出,受表彰的学生有的冒着危险从废墟中救出同学和老师;有的组织同学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有的在废墟下鼓励同学坚定获救的信念;有的面对死亡威胁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赢得生命。教育部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灾区学生表现出的精神和品德,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勤奋学习,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及《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单元目标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勇敢顽强、珍爱生命的英雄少年,了解并学习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
2、感受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机智勇敢、无私无畏、互助互爱、珍爱生命的精神,对坚强乐观、互助互爱、珍爱生命的优秀品质的向往;感受爱心传播,从中树立一个榜样。
3、学习英雄少年的生活智慧,并懂得一些地震后自护自救的方法。
二、从情境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中,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因此我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着重让学生运用体验学习,先让学生观看优美的卧龙风景图片,(有优美景色的图片、可爱的熊猫图片),老师娓娓动听介绍:那里有苍翠欲滴,殷红如火的山林;有明静如镜、倒映云天的河川;白纱掩映着雪山,熊猫嬉戏在奇丽的故乡……学生正陶醉时,老师突然话锋一转,是啊,这里是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川。但这奇丽的人间仙境,顷刻间灰飞烟灭,给中华大地蒙上了一层惨烈的云雾。接着播放地震视频和出示地震后卧龙的图片,配上哀伤的音乐和老师沉痛的语言,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
三、从活动中体验,引领学生感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
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因此在“追寻英雄少年的足迹”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地震灾害中的小英雄的故事,再集体交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交流:哪一个英雄少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哪些行为或话语感动了你?你最敬佩他什么?使之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
如果教学能真正植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特殊的生活世界,教学实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感受,那么,“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在学生对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有了进一步了解后,自然而然地会在心中产生“以英雄少年为榜样”的感情,所以“以英雄少年为榜样”这一教学环节是“追寻英雄少年的足迹”这一环节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以英雄少年为榜样”教学中我设计了“祝福表真情”这个环节:“把你最敬佩的一位小英雄的名字写上,并写下一句话,表达你对他的深深祝福。” 从而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四、注重拓展延伸,加深学生感受
《品德与社会》强调生活和儿童是我们的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资源,或者意识到从生活中捕捉教学资源,是目前教师需要具备的一个素质。每一节课都不是孤立的、割裂开来的,而是一个整体,它应不限于课堂或某一方面,而是辐射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课后拓展,加深认识”环节提出“把你知道的地震灾害中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地震知识向你的家人、朋友宣传,或做一份防震知识手抄报在校内展示。”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深感受到灾区中小学生的纯朴、善良、坚强、勇敢、乐观、智慧,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全中国,也感动了我的学生,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的同时提高了自护自救的意识,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
第四篇: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金山堡小学:张秀丽
知识目标 :知道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省汶川地区爆发了
一场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了解有关地震的一些知识。
技能目标:收集并了解“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 的故事和事迹。情感目标:学习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的机智勇敢、无私无
畏、互助友爱精神,并引以为榜样。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汶川图片、地震后汶川的图片、地震损失的数据,众志成城图片。
2、学生搜集小英雄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受不幸产生同情
大教育家余廉说“课的第一锤要砸在孩子的心灵上” 因此,课的开始我,我播放汶川地震前你们想知道汶川地震前是什么样吗?
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视频的再现,给学生带来了感观上的冲击和震撼,从而认识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
1、图片出示:(教师配乐解说)
2、交流感受。
3.师:然而就是2008.5.12这一天,八点零级的大地震让这个美丽安详的县城不复存在。请看地震后的汶川是什么样的。随机播放《地震后的汶川》
4.师:地震给我们带的灾难是惨烈的,损失是巨大的。短短的一分钟,多少房屋倒塌,多少家园毁坏,多少梦想破碎,多少亲情成为瓦砾这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点击课件)
5.师:触目惊心的画面与数字让我们的心在滴血。此时的你想说„„
活动二:讲英雄故事学习他们优秀品质
故事会
1.自由读课文,划出印象深刻的词或句子。
2.小组讨论,你佩服那位小英雄,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她)是怎么做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汇报 交流
4.你还知道那些小英雄的故事
5.师:(1)小英雄们用仁爱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能这么做,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点击课件)
(2)如果你是地震中他们身旁被压在危房下的同学,听了他们的话,你会怎么想?
6.新闻链接:(课件出示)
师:正因为他们在灾难面前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和伙伴们生死不离,所以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让我们回顾那一刻。点击课件。
活动三:如何避震保护自己
小组交流你知道那些避震知识?
活动四:爱的传递
师:在大灾面前,从地震灾区人民 的奋力自救开始,从政府到地方:从国家主席、政府总理、消防官兵,到全国人民,无不争先恐后地投入到了这场生死大营救之中。地震无情人有情,人间有大爱。(出示课件)配乐《爱的奉献》 最后,激情总结:
第五篇:汶川地震小英雄
汶川地震小英雄
小英雄刘潮:地震发生时,略阳县高台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潮正准备上课。房屋剧烈震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纷纷向室外跑去。然而,已走到门口的刘潮突然发现一名有腿伤的同学还在座位上,他回过头背起这名同学就向外跑,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将受伤同学背到了操场。如今,偶尔也会有人问他:地震时大家都在往外跑,你又折回去救同学,当时难道不害怕吗?刘潮总是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看见同学处在危险之中,想带着他一起走。
小英雄王樊:地震发生时,班长王樊与老师一起安排同学们有序而迅速撤离教学楼。教学楼垮塌时,王樊刚好从四楼跑到二楼,已辨不出楼道出口的位置。他看见一棵大树离过道栏杆不远,当即纵身一跃,抱着大树顺势滑到地面。当发现垮塌处有人在呼救时,他奋身冲进刺鼻的尘雾中,双手不停地挖刨,移开灰土和瓦砾,在迅速赶到的老师们共同努力下,两名受伤的同学得救了。
小英雄林浩:5.12特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发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那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林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少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的小林浩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年仅9岁半的林浩,成为了汶川地震中,年纪最小的救人英雄。
小英雄何翠青: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董玉培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同学:地震那天,董玉培她们班正在二楼的教室上科学课,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楼忽然抖动了起来,”董玉培和同学们这才慌乱起来,连忙向外跑。当她跑到走廊的时候,楼房就坍塌了。出来后的董玉培发现往日那个熟悉的校园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模样,到处是废墟和喊救命的声音。董玉培这个时候发现刚才和自己压在一起的2个女孩子还没有出来,她又爬到自己刚才脱险的地方,压在自己左手边的那个女孩正在向外爬,但是双脚被卡在2块大水泥块之间,越使劲爬,卡得就越紧,她根本无法逃脱。一旁的董玉培看到了她的脚被卡的位置,她小心将这个小女孩的脚从水泥的缝隙中抬高然后拿了出来,然后拼命忍着剧痛用自己的左手将这个女孩子拖了出来,拖到安全地带。救出这个学妹之后,她又去摸了一下躺在自己肚子边的那个女孩。奋力推开这个女孩身上的一些水泥块,将她也拖了出来。但是这个女孩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生命。
王亮:地震发生时,王亮和另外两名同学被垮塌的水泥板压在二楼至三楼的走道间。他发觉左前方有光亮透进来,便和同学一起挣脱水泥板,从缝隙中成功脱险。随后,王亮就开始寻找和救助其他同学。王亮的背部在营救同学时被严重划伤,一直淌着血,右脚踝也在余震中受伤。地震当天的整个下午、夜晚,王亮一直跛着脚走路,帮助救人,共发现和帮助多名同学成功脱险。
杨松尚:地震发生后,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杨松尚迅速躲到墙角。教学楼下沉时,地板大角度倾斜,他从教室的这头滑到另一端。此刻,杨松尚并没有选择逃生,得救人!他不顾一切冲向掩埋同学最多的地方,开始动手抢救。他狠命用手刨开碎砖,搬开压在同学身上的砖柱和桌椅。第一个同学顺利救出来了,他的手也磨破了。杨松尚依旧用力刨着,边刨边喊:“先救女生和伤重的同学。”听到墙角处又传来一声微弱的呻吟,他马上冲过去,一边呼喊着同学的名字鼓励她,一边用尽力气挖刨。这期间,他与老师和同学奋力救出了8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