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未来简史》有感[合集5篇]

时间:2022-09-04 01:4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未来简史》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未来简史》有感》。

第一篇:读《未来简史》有感

读《未来简史》有感8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未来简史》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未来简史》有感1

虽然很难以启齿,但我也要诚实的说,断断续续,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草草读了一遍《未来简史》,而且是跳跃的读,应该说并没有以一而贯之的通读,更不用说读懂、读通了。在培训期间所有推荐书目中,我最先看的是这本书,是"史"字吸引了我,应该说我是一个表象主义者、形象思维者,喜欢历史性的传记、历史性题材的故事,不太喜欢学术性太强的书籍、大部头,那些精深的理论、想破头也难以知其所以然的模型、公式和辗转腾挪的论证令我头疼不已,只能止步不前、望洋兴叹。

从中学开始,我就喜欢读译著,是因为喜欢翻译过来文章的这种文风,语句常有倒桩、排比长句常见,比喻、拟人等幽默的气息都吸引我,有一种杂文的感觉。但《未来简史》读下来,我错了。因为《未来简史》不仅是"史"更是"推演未来"的"史"; 它是史学,还是哲学和科学、未来学。这部译著我读起来感觉有点难,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国外的史书,引证的事例大部分是世界的,并不是我熟知的;二是未来的技术、信息和概念,由于孤陋寡闻,也难以共鸣,往往还要查一些资料来学习,比如说信息和生物技术、人文主义特征、宗教和历史事件等等,有些梗过不去,就要反复几遍的读;三是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纪传体、编年体和断代史等体例,这个"史"以人为核心,包括科学、技术、意识,又有预测,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分类、分块阐述和记叙,是基于过去300年的思想和希望指向未来。四是近几年抱着手机看短评、聊八卦,没有静心读大部头、学术性著作的心境、毅力和习惯了。

但不得不说《未来简史》既震撼人心,又趣味盎然,既告知了我们熟知不熟知、经历未经历的过去,也以各种残酷无情或者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或修正、或颠覆我们对现在的思考、思索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在将历史呈现给我们的同时,让我们试图感觉、看到、认识未来,以及人类终将走向何方。所以说,博大精深的《未来简史》,截止写这个体会,我还未窥其一斑,未能登堂入室。

基本判断是:人类基本解决了几千年来长期困扰并为之不断改革、创新和斗争的"饥荒、瘟疫和战争"等三大问题。为什么说是基本解决,是因为这三个问题局部小范围内还依然存在,并有时时发生的概率。但是我们有能力控制其蔓延,也就是风险可控的意思。不久的将来,甚至是今天,永不满足的人类面临三大命题:长生不老、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这篇体会只能就"长生不老"来提出几个疑惑和思考,看看小伙伴们有没有同感,也算是从数据主义的角度收集点信息吧…

我们渴望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是想延伸我们生存价值的广度和深度,是想要不断的追求和更加完美。物质不灭,那作为同为物质体的人类本身也是有多个部件、零件(专业叫法是器官、组织和神经)组成的,往微观了说也是由原子、分子等组成,也将永生、永存。关键是寻找到一种技术,避免这个物质被腐蚀,避免一切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近年来生物基因技术的重大发展使我们掌握了对抗死亡有力武器,解读生命密码、掌握长生不死之术,我们将不再慨叹去日苦多,也无需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将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我们的兴趣与爱好、专研于我们的工作及事业,将一切做到极致,那是怎样的惬意和快乐。

但"长生不老"给了我们希望,也让我们恐惧;给了我们笃定,也让我们失落。生命的乐趣和意义在于成就感和有事可为,如果生命长到无所事事、生无可恋死亦无所惧的地步,是不是人类下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寻找怎样幸福、快速又不违反道德的终结生命的方法了。

《未来简史》说: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我们也许会实现超长的生命力。这是幸事,但也很残酷无情,以前我们60岁退休,我们要过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发现自己60岁退休之后,自己还有60年要生存。那我们要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去面对呢?我们未来的竞争力在哪里?

不推陈哪能出新,没有前浪死在沙滩上,哪能后浪一浪又一浪。我们如何应对繁衍和传承?原来的认知是死亡是自然规律,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生。今天我们为避免人满为患、失业率50%甚至更高导致新一轮的"饥荒、瘟疫和战争",为了永生要掐断新生吗?这个问题我想不出来,作者好像也没有告诉我们确切的答案,欢迎小伙伴们告诉我。

《未来简史》是作者的预言,乐观与悲观各参半。但整体目的是为了引发思考。对此,我等屌丝也不过是害怕不能适应未来,难于驾驭未来,被未来所抛弃而聊发一感,美其名曰读书体会,实为完成邹群主爱护、关心我们所下发的阅读任务…不怕不知道,就怕你不知道你不知道。无论乐观还是悲观,未来终将到来,趁还有时间和机会,多思考一下各种可能性、了解些未来的趋势、多学些新知识、让自己多掌握些技能,成为一个兼具各种能力的多面手,总没坏处。

最后来一句警句名言煲个汤:活到老,学到老。

读《未来简史》有感2

序言

有次微信上聊天,我问大雄对未来一百年的世界发展大势有什么看法,因为我们这代人就大致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十分推荐我看《未来简史》这本书。

看了之后确实挺有启发,作者所想的很多问题,也是我十多年来一直在想的问题,但是作者的思考更加成体系,表达更清楚。在读书之余,我另外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像赫拉利这样的人,实际上就是"专业思考者".我们一般人在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杂事,或懒惰,或无方向,而赫拉利这样的专业思考者,正好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互补。

作者提到一个词组,华尔街上的尼安德特猎人,用它描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真是非常恰当的。如今的我们,对于周遭的世界,已经越来越难以获得充分的理解。技术变得无比复杂,搞清楚背后的原理逐渐变得不可能,组织结构、流程也繁琐得难以把握,要厘清各种大小事件之间的联系,更是难上加难。最后很可能就干脆放弃,不理解就不理解吧,一样过日子。

但作者没有放弃,虽然微观的社会现象已经复杂到无法把握,他寻找到了一种宏观上的框架,来对现实世界进行解读,《未来简史》就是他对现在的观察和对未来的预测,提供了非常宏大的视角,帮助读者来理解世界的运作。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有四点对我来说很有启发,印象很深,下面简单介绍。

(一)意义之网

作者提出了"意义之网"这个概念,人类几千年有记录的历史,就是这个意义之网在发生变化。

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来传播一个设定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决定所有人的人生意义,好坏、美丑、对错都将在这个意义之网中被判断。

从最早的各类宗教,到社会主义,到人文主义,不同的时代讲着不同的故事,相信同一个故事的人,就在同一个网中互动。

有了这种理解,我们对于许多常见的社会概念,将会获得一个稍微不同的看法。

(二)叙事自我

作者将自我分为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

当下的感受即是体验自我,可以感受愉悦和痛苦。

而生活中的长期决定,则依赖于叙事自我。每个人为自己编织一个故事,按照这个故事来过自己的人生。我们在编写自己的故事时,会参考我们周围人的故事,还有专家、成功人士们的故事,于是我们加入意义之网。

当我们说起"我"时,实际上指的是这个故事中的我。

(三)知识公式

作者总结了三个时代的知识公式:

1.中世纪:知识=经义X逻辑

2.现在:知识=实证数据X数学

3.新人文主义(未来):知识=体验X敏感性

这是一个很有颠覆性的说法,让我们看到,()知识本身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目前在我们的社会中,以经验观察和数学统计为基础的知识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在逐渐增强。

在诸如各类设计、艺术创作等活动中,体验和敏感性越来越具有特殊的价值,实际上也可以将它们看作一种知识。

(四)数据和算法

市场,政府,甚至人本身,都是处理数据的方式。

作者说现在科学界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生物只是一种算法,它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制造出超越人类的算法,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人存储、处理数据的能力远远不不上大型计算机。

我们其实已经身处算法的世界,而且社会算法正在不断进化。今年我们国家开始在很多大学开设"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

在未来所有人可能面临的威胁:少数人经过升级后变成超人类,他们超越了算法,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和创造力,所以能够作出世界上最重要的决定,算法系统无法了解也无法管控这些人。但大多数人并不会升级,于是也就成了低等动物,同时受到算法和超人类的控制主导。

小结

生物技术和智能技术在未来可能会逐渐结合,发展出超越现在人类的"新人类",也许会实现永生,实际上有些人已经在做相关的研究。《未来简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小结,我们人最本质的欲望,比如永葆青春,长生不死,千万年来并没有变化,以往我们只能在宗教仪式中幻想一下,但科技的发展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也让人类看到了新的希望。

读《未来简史》有感3

前段时间的培训,刚经过了关于互联网的“原住民”、“移民”和“难民”配对感悟,赫拉利《未来简史》再次引发我的震撼和思考。面对未来,我将会怎样,我还能怎样?

作者真是个奇人,打破了我的惯性思维,嫁接了历史与未来。全书近400页,以人类告别疾病和战争之后的未来时代为时间线,提出了人类幸福、永生和神性的目标社会,通过重温智人进化的历史,并与其他动物比较,揭示智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以及人文主义是如何成为这个世界的宗教。书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比马克思表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更为具体清晰的未来社会:克服饥荒、瘟疫和战争,所有人享有富足、健康与和平,并获得永生、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

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我们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我们正常的积淀和积累已经入不敷出,正如傅局那天提出的,我们已近慢不得,更等不得。

《未来简史》告诉我们,我们这代人有可能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生命力。可是,合上书本,发现还真的没有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40岁生日那天,写了篇随感发表在《今日浦江》,给自己80岁的人生做了个定性,发现已经过了半辈子。转眼,步入50年龄层,或许还有半辈子要过,那接下去就不是准备退休的年龄了——这还真有点如何应对的茫然了。

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所面对的职业,面对的生活,何以应付和转型?真的自已由人升格为“神”,或许不只是一种期许,生理的适应缺无法面对心理的适应,成为一个未来时代或社会的“难民”,即使有幸逃难到那个时代,只是成为一个让智能设备摆布的无用阶层,人生的命运无法由自己主宰,这或许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人生际遇。

面对一个如此美好和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我们一条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至于,怎么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赫拉利在书中并没有表述,其实这也不是简史所该解读的,这正是《未来简史》交给我们所有不想被淘汰的人的作业吧?

我们渴望未来,但我们必须立足现在,完善好自我,离这个社会不要太远,不要让社会抛弃我们。或许我们渴望的那个未来我们不能等到,无法进化成为神,但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充实与快乐。50岁,或许真的又只是一个人生的开头!

读《未来简史》有感4

《未来简史》是由以色列社会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科技理论类著作,是作者大型社会学三部曲中的收官之作。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和饥荒、瘟疫和战争斗争了上千年。进入现在社会后,死于饥荒、瘟疫和战争的总人数在不断的降低。400年前,暂时的和平带来了西方文明中重要的文艺复兴时代,而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正朝着向二元世界大步前行。

《未来简史》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哲学问题:作为智人的我们所拥有的的意识究竟是不是必要的呢?因为那些不必要的意识,让我们更容易犯错。未来,会不会进化出一个没有意识的人类,从此人类从智人进化为“神人”呢?这章内容让我感触颇深。记得很早的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极度理智的蠢驴,在两堆完全相同的干草中思考应该先吃那一堆才是最佳的方案,最后因为极度理智而饿死。现在看来,这个蠢驴应该很快就要横空出世了,因为我们迎来了AI时代。那个极度理智的蠢驴应该最有可能就是赫拉利笔下没有意识的`“神人”,不过它应该不至于饿死,最多只是没有电量等待救援吧。

二元世界究竟能不能真实还原我们感官中世界呢?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其实模仿了人类的神经树突工作机制,通过增加上下层之间的权重与联系,深度学习后的模型能对事物作出预知判断,结果还极为准确。比如以下的图1,通过模型,机器能识别出不同位置的猫,甚至遮挡了大部分的猫,而且还能识别出图2中经过伪装的猫。但是现在的机器学习远远没有到科幻大片中的程度。比如,图2里吃着香蕉伪装成猴子的猫能被机器识别为猫,但是猴子的相似度丢失了,机器识别结果中找不到任何猴子的痕迹,但是任何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几张很简单的照片就能快速的分辨哪个是猫,哪个是伪装的猴子。

二元世界的漫长道路仅仅是一个开端,谷歌Alpha-Zero的出现标志了未来可能研究在某一个技能上超越人类的机器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人类是一个平均体,从现阶段看,人类轻松就能实现的事情,比如迅速感知周围环境、和谐平衡的活动四肢。20xx年MIT研究员Lex Fridman在《机器学习》课程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表述了人类能做的最简单的事情机器人是多么的困难和可笑(详见压缩文件中的视频文件)。他指出,人工智能现阶段无法替代人类进行工作,现阶段的智能应用更多是帮助人类做到“人机协作”,Lex Fridman在他和特斯拉合作的智能汽车系统中也体现出:人类可以随时接管汽车,汽车也能时刻协助人类规避风险的设计理念。

赫拉利对未来人类的发展的假想可能比较遥远,但是他对人类“人文主义新宗教”的说法让我们认识到——未来,“人”的意识和情感肯定超越一切,“上帝已死”,我们比任何时候活的都更像原来的我们。

读《未来简史》有感5

也许有人看到书名会误解《未来简史》应该是一本讲述未来、预测未来的历史;或者一说到历史,应该就是按照中学历史书上“王朝的更迭、经济制度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革、文化科技的发展”等这样的线索去叙述。

事实上,这本书大部分的篇幅说得不是未来,而是历史,是通过了解历史的方式,来预测未来的几种可能性,是“基于过去300年的思想和希望而指向未来。”书中讨论的核心也不是社会、国家或文明,而是人。了解智人究竟是怎样的生物,智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以及它究竟特别在哪里;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智人究竟创造了一个怎样光怪陆离的世界,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路口。因此,整本书的逻辑就是先抛出人类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三大议题的结论,再通过回头梳理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来推理判断出未来将会如何。现代人类基本上都认为人比世间万物都要高级,都要特别,是位列其他所有动物之上的。原因是,只有我们才拥有永恒的灵魂、才有意识。

赫拉利帮我们翻开历史。首先,在人类的一开始,也就是远古狩猎采集者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种动物,可能都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上帝出现了之后,作为交易,把人的地位给提高了,仅赋予了人类永久的灵魂,人可以任意对待动物,位列其他动物之上。但是,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做过的千千万万的试验,并没有发现人类有灵魂,或者证明猪没有灵魂。另外,进化论也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灵魂如果不是进化而来的实体,是某一天突然出现的,那究竟是在哪一天呢?是这个小孩的父母没有灵魂,而到了小孩这一辈就突然进化出了灵魂了吗?

再说意识。我们都认为人之所以高级,是因为人拥有独一无二的意识:你能感到你的愤怒、你的渴望、你的恐惧,你所有的主观体验。但实验室里抑郁的大鼠就没有意识吗?做好攻击计划的大猩猩就没有意识吗?另外,人类为什么要有意识呢?没有半点意识的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开起汽车来也没有半点问题。

截止到目前,生物学家也解释不了意识。科学家能给出的最好的答案是人根本不需要意识,只要“通过神经信号传递解释就能够预测人脑的决策过程,预测人的行为”就已足够,意识,只是一种“心理污染”罢了。所以,我们所认为的人有灵魂、人有意识,人比其他动物高级的看法都是无法证实的。赫拉利认为,智人之所以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一张共同想象的意义之网,赋世界以意义,这就是虚构的力量。人类的历史都是围绕着各种虚构故事而展开的。某个部落里崇拜的先祖精神,农业革命时农民深信的神祇故事,古埃及的法老神,基督教里的耶稣,现在的苹果公司……这些都是每一代人想象出来的虚构故事,却拥有着强大的力量,把更多的人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促进这些人更容易合作。

看完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除了三观被刷新了一遍之外,脑海中闪现最多的就是,人类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宗教史,也是一部在不断寻找意义,赋生活以意义的意义史。在人类世的时候,宗教赋予我们各种意义。上帝说,生活就是苦难,那生活的意义就是去经历苦难。智人统治世界后,人类通过虚构各种故事,赋予世界以意义。在未来数据教接管世界后,人类的意义就在于记录体验、上传分享自己的体验,将体验转化为自由流动的数据。

联想到日常生活,我们时刻都在为自己的各种行为、各种想法赋予意义。譬如,为什么工作啊?为了赚钱,为了创造价值,为了自我实现。为什么社交啊?为了圈子,为了人脉,为了避免孤独等等。

看,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没有意义,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原本没有意义的生活经营得有意义。

读《未来简史》有感6

竟然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赫拉利《未来简史》读完。不是因为这本书晦涩难懂、部头巨大,而是因为自己内心浮躁、私欲膨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作为一个文科生,科学素养实在欠缺。然而,读这本书竟然深深被吸引,被作者犀利的思想、渊博的知识、海量的信息、辩证的思维所折服。

顾名思义,《未来简史》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依据近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地覆天翻一日千里的变化,对未来的人类和人类社会做了诸多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推测和想象,尽管这些推测和想象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关于未来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或其他什么制度的安排,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由此推演出可能的未来社会。而且,赫拉利一再强调,这种结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进而启发我们思考怎样达到这种可能性或避免这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是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文版扉页上的亲笔书写:当我们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的终极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中国读者贡献智慧。

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当大约6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迈向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多少磨难呀!6万年,对于地球42亿的年龄,实在算不上什么。然而,就是在这6万年里,人类征服了地球,成为地球的最高统治者,万物惟我独尊!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万物互联,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财富,有物质,满足我们的物欲;有精神,满足我们的神性;有制度,无论是专制的还是民主的,都使得我们人类强大有力量。这一切都奠定了我们人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图中那个亮点。天体物理学家、著名科学作家卡尔·萨根就上面照片说了这段著名的话—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应该说,今天的我们拥有了人类以来最舒适的生活了。大快朵颐的美食,安全便利快捷的交通,宽大漂亮的房子,舒适开心的工作,开放平安的社会,民主自由的政治,核威慑下的和平,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用了6万年的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

活在当下,我们是痛苦的。也许真的如赫拉利所说,人类一下子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如同暴发户没有心理、文化的准备一样,我们给这个地球带来的灾难也是前无历史的。物种的灭绝,气候的变暖,人口的爆炸,山洪、地震、瘟疫、战争等等,一直以来困扰着人类。人类在无穷尽的追求物质享受的进程中也把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

赫拉利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石器时代的体验:第一天,在原始深林徒步旅行10小时,在河边开阔的空地搭营过夜;第二天,独木舟顺流而下10小时,在小河旁露营;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在湖里钓鱼、在附近的树林里采蘑菇。

现代无产阶级体验:第一天,在受到污染的纺织厂工作10小时,在拥挤的公寓大楼过夜;第二天,在当地百货公司收银员10小时,回到同一栋公寓大楼睡觉;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开立银行账户、填写贷款表格。

你会选择哪一个?答案显而易见。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人类到底怎么了?人性,物性,亦或是神性?

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是我的断言,也是我的坚信。尽管赫拉利说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尽管他把未来的宗教归结为数据主义而不是人文主义。数据主义可能是未来的宗教,人们可以把一切都归于数据,但是,人,人类,一定会在这个新宗教里起到决定作用。离开了人的宗教,无论这个宗教信仰的是上帝,人自身,还是无处不在的数据,都将是毫无意义且没有价值。数据的力量再强大,如同无所不能的上帝,那都是人赋予他们的。人类追求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把自己埋葬。人类因为是人类,所以不断在犯错。但是人类一直在修正错误,不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编者后记:以色列的赫拉利简直是一位“奇人”,1976年出生的他,年纪轻轻就写下了让全球学术界瞩目的世界史书,这位“旷世罕见的天才历史学家”一下子结合那么多的“硬科学”,写出了一本完整的“人类未来史”,他的非同寻常的想象力有些匪夷所思。正如我们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一样,不亲身体会,怎会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篇读后感的作者是一位哲学系文科生,与工作百忙之中抽点滴碎片时间看完赫拉利的巨作,实属不易,也贵有持之以恒之心,在当今网络电子横行时代肯花时间看书的人太少太少了,所以也可称为“奇人”了,“奇人”看“奇人”,碰撞出几多共性火花,又产生出几多逆向思维,但共同点都是一样的:我们人类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虽然之前有众多的“世界末日论”,人类只有把握好拥有的科技,正确运用科技,遵循自然法则,让人成为或者接近更智慧的神,在“宇宙大爆炸”之前,让我们这个“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上的人类在谢幕之前,珍惜在一起的时间,过好共同存在的每一天。

读《未来简史》有感7

今天早上读了隆兴发群里的一篇情感文章,说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的情感,当时他们3个坐下来谈谁更爱林徽因,结果是梁思成,林与梁便选择结婚,可笑的后来林徽因死了,梁思成马上再娶,而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 谁更爱。看了我其实觉得有点可笑,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发表的文字也是毋庸置疑的态度,也许每个人都认为金岳霖是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子非鱼又焉知鱼。或许金岳霖就与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剩男剩女一样,当时错过了一份感情,后面左突右击,就再难得寻找到那个互相喜欢的人了呢?而并非不娶就是为了林徽因。

这就印证了我们群里一起发起读书会要读的书里的话,这本书就是《未来简史》,它里面写到“意义的网”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人觉得现实只有两类: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殊不知还有一种情况:互为主体。我们给很多东西赋予了一种意义,其实都是虚构的,人类会为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会让意义这张网收的越近。所以很多并非存在的东西,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那么它就是这样的。很多东西并不存在,但是我们都认为它是存在的,那就存在了,就如上面林梁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看所有的文章都认为金岳霖是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因此一般的人深信不疑,但是谁知道结果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这只是一个例子,或许你认为他们的感情与我无关,我只要过好我自己的生活就够了,但是那只是一个例子,放到很多事情中皆准。所以在评判想象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总认为自己有那么的正确,不要对自己一贯以来的思想那么深信不疑。

读《未来简史》,读书会要分享,对于这种类型的看法我想我暂时表达还有点困难,我比较擅长把它写下来。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无宗教信仰之人。因为我确实不信教啊,我也认为没有上帝,也许大部分人都与我一样。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宗教主义信仰者。为什么呢?因为我总是相信destiny,在美剧大片中,总是在结尾的时候会让你相信这是destiny。平时我也相信冥冥之中,很多事情总觉得是冥冥之中发生的,相信很多事情是命运,就比如婚姻,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总是不能找到合适的人结婚,我就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事情,冥冥之中总会安排那么一个人在等待。但是看完《未来简史》之后,我不免有点绝望了,因为这本书里面根本没有destiny,一切都是算法,连意识感觉都是算法,可以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虚无的,哪里还会有destiny呢?

又比如我喜欢说随缘,按《未来简史》说的意思,是没有缘这一字的,一切都是意识中的虚幻,哪有缘可以随,不过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刘滔,我们认识也好多年了,从高中开始的朋友,他之前没结婚的时候要我介绍女友,我与他说“这么急干什么,随缘吧”,他当时是这么回答我的:“如果听你的随缘,这辈子我估计就娶不到老婆”,现在他已经结婚很久了。有点搞笑,确实有时候真的不要太过于相信随缘,或许这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缘。

其次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还是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因为未来的某一天,全世界都是数据化时代,什么都是算法,你的思维,你的感知都只是算法,我不免觉得那是一个冷冰冰的时代,因为连情感与体验都是可以花钱买到,就像买一支雪糕一样。每个人都不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买艺术家的才华,科学家的智慧,你能想象得到的,都可以买。都可以像芯片一样存储于你的身体,你可以变成万能,升级为神。那么我想我还是不愿当神,我还是愿意活在这个世界当一个普通的人,体验普普通通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

以前我大部分就是读读红楼梦,张爱玲,世界名著,中国名著这类型的文学作品,托群里一大咖的福,让我接触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看了一些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看的书,比如《三体》《世界通史》《未来简史》《道德经》等等,这些书放以前或许从来不会进入我的世界,现在我却会为之入迷,读书对我的生活或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它不能帮我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或者让我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但是它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的思想从只关注自身的一点小情小爱突然开阔起来。我会明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站在宇宙的高度,我真的连一粒沙子都不是。所以很多时候不必那么纠结自己的一点郁郁寡欢。尽管最终我还是回到我的小小世界中来,写着一些我自己的小小情绪的文字。但是至少我明白了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站在人类的高度在奋斗的人。

最后再送大家一首诗:

《 惑 》

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

难道 难道不是

在爱着那不复返的青春

那一朵

还没开过就枯萎了的花

和那样仓促的一个夏季

那一张

还没着色就废弃了的画

和那样不经心的一次别离

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

不然 不然怎么会

爱上

那样不堪的青春

读《未来简史》有感8

实在看不下去paper,终于拾起书,把未来简史看完了。

整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举例有趣,用了大量的类比更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将企业,政府,国家,以及人文主义和当下逐渐初出茅庐的数据主义与各种宗教相类比,表达出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系统之中的概念,这个大的系统会随着时代,需求和科技改变,但是不变的是,人类确实是一只被这些无形的东西所控制着。

书中大胆预测了社会的未来,着重讲述了无机代替有机,数据代替感受,算法代替思考的这一种可能性。之前看到有人留言说看完书后觉得很悲观,可能是因为专业原因,我对这种想法和发展趋势并不反感,理智的来说是非常有可能的。学习地质的过程中,见证了地球的诞生,古生物的兴旺和衰落,从来觉得物种是会被交叠更替的,人类的存在在历史洪流中很有可能也会只是昙花一现。之前在跟母亲交流的时候,发现她对我有这种想法产生了极大的担忧,甚至在听到这种理论之时一瞬间的绝望,那是我才发现原来“人类站在生物顶端,并永远不会消失”这种想法是大家内心所向往的,它给予了人们去繁衍生息,去努力奋斗的希望。从个人的寿命来说,确实如此,至少人类突然灭亡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阅读的时候做了一部分的摘抄和小感,整本书给我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感叹与作者庞大的知识量,对历史,政治,经济,当下的前沿科技都有大量的储备。时不时的想,若真的能把这些知识存成我们的大脑能够理解的信号,一股脑的复制到我的大脑里该多好。

全书最后一章讲的是数据主义,基于万事万物都是在遵循特定的算法,通过数据分析能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世间万物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这个技术不悲观,主要看怎么利用,从什么角度去看待它。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在可以掌控的情况下,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便利,优质我们的生活,而从宏观的发展方向来看,当时世界的运转和掌控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达到全自动化,那么人类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然而现下所有的设施和技术又是为了服务人类,那么人类的消失就会剥夺数据分析的意义,悖论。所以另一种物种活着意识的存在是需要的,同时数据分析的目的也不再是服务人类,否则世界岂不再度回到远古时期。其实大自然不也是一种算法,比如二氧化碳的浓度,虽然没有人告诉大自然目前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多少,但是它会做出相应的改变,这不也是一种大数据分析么。人类还是和数据手拉手的和平相处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保持阴阳平衡。

即便宏观的发展方向让我们远离了倾听自己的内心的必要性,可是我依旧认为,体验和感受才是能够让人真切的感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去爱自己的家人,去欣赏日出日落,去挥洒汗水,去享受美食。我认为大多数人在世界洪流中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不如去关注自己。从懂事起特别害怕死亡,不但害怕死亡本身更害怕的是消失,害怕于人类文明一旦消失,个人的存在也被抹空,然后一直困惑与人类生活意义是什么。明显人类已经不满足于繁衍生息。高中是同学一句的话却让我豁然开朗,她说:“人活着是为了影响身边的人”。突然间意识到,与其挣扎于向他人,向历史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不如向自己证明自己活过,自己做过体验过想要做的事情。一辈子何其之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能够遵从自己,取悦自己,即便这个自己也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

第二篇:读《未来简史》有感1500字

读《未来简史》有感1500字

杜银霞

今天早上读了隆兴发群里的一篇情感文章,说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的情感,当时他们3个坐下来谈谁更爱林徽因,结果是梁思成,林与梁便选择结婚,可笑的后来林徽因死了,梁思成马上再娶,而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谁更爱。看了我其实觉得有点可笑,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发表的文字也是毋庸置疑的态度,也许每个人都认为金岳霖是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子非鱼又焉知鱼。或许金岳霖就与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剩男剩女一样,当时错过了一份感情,后面左突右击,就再难得寻找到那个互相喜欢的人了呢?而并非不娶就是为了林徽因。

这就印证了我们群里一起发起读书会要读的书里的话,这本书就是《未来简史》,它里面写到“意义的网”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人觉得现实只有两类: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殊不知还有一种情况:互为主体。我们给很多东西赋予了一种意义,其实都是虚构的,人类会为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会让意义这张网收的越近。所以很多并非存在的东西,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那么它就是这样的。很多东西并不存在,但是我们都认为它是存在的,那就存在了,就如上面林梁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看所有的文章都认为金岳霖是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因此一般的人深信不疑,但是谁知道结果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这只是一个例子,或许你认为他们的感情与我无关,我只要过好我自己的生活就够了,但是那只是一个例子,放到很多事情中皆准。所以在评判想象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总认为自己有那么的正确,不要对自己一贯以来的思想那么深信不疑。

读《未来简史》,读书会要分享,对于这种类型的看法我想我暂时表达还有点困难,我比较擅长把它写下来。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无宗教信仰之人。因为我确实不信教啊,我也认为没有上帝,也许大部分人都与我一样。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宗教主义信仰者。为什么呢?因为我总是相信destiny,在美剧大片中,总是在结尾的时候会让你相信这是destiny。平时我也相信冥冥之中,很多事情总觉得是冥冥之中发生的,相信很多事情是命运,就比如婚姻,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总是不能找到合适的人结婚,我就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事情,冥冥之中总会安排那么一个人在等待。但是看完《未来简史》之后,我不免有点绝望了,因为这本书里面根本没有destiny,一切都是算法,连意识感觉都是算法,可以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虚无的,哪里还会有destiny呢?

又比如我喜欢说随缘,按《未来简史》说的意思,是没有缘这一字的,一切都是意识中的虚幻,哪有缘可以随,不过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刘滔,我们认识也好多年了,从高中开始的朋友,他之前没结婚的时候要我介绍女友,我与他说“这么急干什么,随缘吧”,他当时是这么回答我的:“如果听你的随缘,这辈子我估计就娶不到老婆”,现在他已经结婚很久了。有点搞笑,确实有时候真的不要太过于相信随缘,或许这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缘。

其次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还是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因为未来的某一天,全世界都是数据化时代,什么都是算法,你的思维,你的感知都只是算法,我不免觉得那是一个冷冰冰的时代,因为连情感与体验都是可以花钱买到,就像买一支雪糕一样。每个人都不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买艺术家的才华,科学家的智慧,你能想象得到的,都可以买。都可以像芯片一样存储于你的身体,你可以变成万能,升级为神。那么我想我还是不愿当神,我还是愿意活在这个世界当一个普通的人,体验普普通通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

以前我大部分就是读读红楼梦,张爱玲,世界名著,中国名著这类型的文学作品,托群里一大咖的福,让我接触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看了一些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看的书,比如《三体》《世界通史》《未来简史》《道德经》等等,这些书放以前或许从来不会进入我的世界,现在我却会为之入迷,读书对我的生活或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它不能帮我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或者让我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但是它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的思想从只关注自身的一点小情小爱突然开阔起来。我会明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站在宇宙的高度,我真的连一粒沙子都不是。所以很多时候不必那么纠结自己的一点郁郁寡欢。尽管最终我还是回到我的小小世界中来,写着一些我自己的小小情绪的文字。但是至少我明白了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站在人类的高度在奋斗的人。

最后再送大家一首诗:

《 惑 》

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

难道 难道不是

在爱着那不复返的青春

那一朵

还没开过就枯萎了的花

和那样仓促的一个夏季

那一张

还没着色就废弃了的画

和那样不经心的一次别离

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

不然 不然怎么会

爱上

那样不堪的青春

第三篇:读《未来简史》有感:学习历史,摆脱枷锁

学习历史,摆脱枷锁

——读《未来简史》有感

非洲梦

赫拉利尤瓦尔写的《人类简史》给过我极大的震撼,所以当得知他的新书《未来简史》出版之后,我在第一时间就在网上购买了该书。

书到手之后,我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可完全没有读《人类简史》那种“翻开任何一页都可以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不断地感受到原有思想被冲击和颠覆”的快感。

这本叫《未来简史》的书很大篇幅竟然都在写历史,并且一些内容在《人类简史》中还似乎看到过。我觉得无法理解,一本描写未来的书,怎么一直在写过去呢?会不会是赫拉利尤瓦尔江郎才尽了,只是接着《人类简史》的知名度和热度捞金?我随意翻了几十页后,特别失望,就将书扔在一边了。

近日,和朋友聊天,对方聊起《未来简史》中的内容眉飞色舞,由衷地赞叹《未来简史》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我说了对该书的看法,对方觉得不可思议。我想我肯定错过了一些什么东西,于是将《未来简史》重新找出来,再次认真阅读。

这时,我才发现《未来简史》确实是一本好书,其中给我冲击最大的一个观点是:

我们无不活在历史的枷锁当中,只有深入研究历史,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才有可能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

书中举例说:很多现代人希望在家门口有一块漂亮的草坪,为什么呢?

究其根源,原来是因为在古代,粮食非常稀缺,土地合理用途应该是种植粮食、养家糊口,但如果你特别有钱,能空出大片的地来种植不会有任何产出的草,并且请不少员工,花极大的精力去灌溉、修剪和维护草坪,就能展示草地的主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草坪是贵族用于炫耀的东西,是奢侈品。

而到了现代,工业革命以后,我们早已发明了自动洒水装置和割草机,维护草坪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草坪自然失去了炫耀的功能和作用,平整漂亮的草坪也就从贵族的奢侈品转变成了中产阶级的必须品。

但现代的绝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自己家门口能有一片草坪,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生活在历史的枷锁当中,过去的我们认为草坪是一件值得崇拜和追求的东西。当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段关于草坪的历史,在将来购买或装修新房的时候,或许就会认真的考虑草坪的必要性。

看到草坪的故事,我想起近些年大家经常取笑的“凤凰男”: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学习非常刻苦、非常努力,考上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找了不错的工作,非常努力也小有所成,但他们身上有一些诸如过分敏感、过分节约等“城市人”看起来相对猥琐的特质,这些“凤凰男”往往会非常痛苦,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

但是如果他能好好想想家族的历史,就会知道自己身上这些猥琐的气质只不过是历史的产物,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完全没有必要继续如此,理解了父母,他反而可能冲出身份的牢笼,从此不再猥琐。

我们身上还有无数的枷锁,赫拉利尤瓦尔在开篇几十页的地方就讲到,数万年来一直困扰人类发展的三大问题是饥荒、瘟疫和战争,《论语》也说过“子之所慎:齐、战、疾”,因为无论是饥荒、瘟疫还是战争,一旦爆发就能让一个国家人口死亡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十,而这些东西都不可预测,谁也保不准哪天就会发生,所以生活在古代的很多人生活都非常艰苦,也不敢想象和追求太遥远和美好的未来。

而发展到现代,因为科技、经济和政治的进步,这三个问题都基本被控制住了,如果再发生这些问题,大家不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会觉得某个政府或者国际机构没有尽到责任。

在远古农业社会,人类暴力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5%,而在20世纪,这一比例降至5%;到了21世纪初,更是只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令人闻风丧胆、在世界各地到处制造和传播恐惧的极端恐怖分子,2010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人数是7697人,而在同一时间,因肥胖及相关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300万人。

对美国人或欧洲人(对我们又何尝不是)来说,可口可乐对生命造成的威胁,远比基地组织要大。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这句话几乎可以应用于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期。

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困扰智人的饥荒、瘟疫、战争三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今天,在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似乎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据说现代社会一个中等收入的普通人,所享受的生活比过去的帝王将相还要好;然而,我们却并没有因此而活得更快乐,而是更加痛苦、更加焦虑……

我们都站在一个叫 “现在”的十字路口,在我们的面前有无数条路,无数个未来,沿着任何一条路走下去可能会遇见完全不同的未来。

我们只有深入学习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真正放下历史强加给我们的那些枷锁和桎梏,才有机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想象并创造一个真正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读《未来简史》有感: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读《未来简史》有感

原创: 老班长

竟然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赫拉利《未来简史》读完。不是因为这本书晦涩难懂、部头巨大,而是因为自己内心浮躁、私欲膨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作为一个文科生,科学素养实在欠缺。然而,读这本书竟然深深被吸引,被作者犀利的思想、渊博的知识、海量的信息、辩证的思维所折服。

顾名思义,《未来简史》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依据近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地覆天翻一日千里的变化,对未来的人类和人类社会做了诸多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推测和想象,尽管这些推测和想象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关于未来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或其他什么制度的安排,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由此推演出可能的未来社会。而且,赫拉利一再强调,这种结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进而启发我们思考怎样达到这种可能性或避免这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是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文版扉页上的亲笔书写:当我们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的终极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中国读者贡献智慧。

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当大约6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迈向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多少磨难呀!6万年,对于地球42亿的年龄,实在算不上什么。然而,就是在这6万年里,人类征服了地球,成为地球的最高统治者,万物惟我独尊!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万物互联,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财富,有物质,满足我们的物欲;有精神,满足我们的神性;有制度,无论是专制的还是民主的,都使得我们人类强大有力量。这一切都奠定了我们人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 —— 图中那个亮点。天体物理学家、著名科学作家卡尔·萨根就上面照片说了这段著名的话 —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 —— 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应该说,今天的我们拥有了人类以来最舒适的生活了。大快朵颐的美食,安全便利快捷的交通,宽大漂亮的房子,舒适开心的工作,开放平安的社会,民主自由的政治,核威慑下的和平,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用了6万年的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

活在当下,我们是痛苦的。也许真的如赫拉利所说,人类一下子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如同暴发户没有心理、文化的准备一样,我们给这个地球带来的灾难也是前无历史的。物种的灭绝,气候的变暖,人口的爆炸,山洪、地震、瘟疫、战争等等,一直以来困扰着人类。人类在无穷尽的追求物质享受的进程中也把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

赫拉利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石器时代的体验:第一天,在原始深林徒步旅行10小时,在河边开阔的空地搭营过夜;第二天,独木舟顺流而下10小时,在小河旁露营;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在湖里钓鱼、在附近的树林里采蘑菇。

现代无产阶级体验:第一天,在受到污染的纺织厂工作10小时,在拥挤的公寓大楼过夜;第二天,在当地百货公司收银员10小时,回到同一栋公寓大楼睡觉;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开立银行账户、填写贷款表格。

你会选择哪一个?答案显而易见。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人类到底怎么了?人性,物性,亦或是神性?

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是我的断言,也是我的坚信。尽管赫拉利说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尽管他把未来的宗教归结为数据主义而不是人文主义。数据主义可能是未来的宗教,人们可以把一切都归于数据,但是,人,人类,一定会在这个新宗教里起到决定作用。离开了人的宗教,无论这个宗教信仰的是上帝,人自身,还是无处不在的数据,都将是毫无意义且没有价值。数据的力量再强大,如同无所不能的上帝,那都是人赋予他们的。人类追求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把自己埋葬。人类因为是人类,所以不断在犯错。但是人类一直在修正错误,不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编者后记:以色列的赫拉利简直是一位“奇人”,1976年出生的他,年纪轻轻就写下了让全球学术界瞩目的世界史书,这位“旷世罕见的天才历史学家”一下子结合那么多的“硬科学”,写出了一本完整的“人类未来史”,他的非同寻常的想象力有些匪夷所思。正如我们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一样,不亲身体会,怎会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篇读后感的作者是一位哲学系文科生,与工作百忙之中抽点滴碎片时间看完赫拉利的巨作,实属不易,也贵有持之以恒之心,在当今网络电子横行时代肯花时间看书的人太少太少了,所以也可称为“奇人”了,“奇人”看“奇人”,碰撞出几多共性火花,又产生出几多逆向思维,但共同点都是一样的:我们人类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虽然之前有众多的“世界末日论”,人类只有把握好拥有的科技,正确运用科技,遵循自然法则,让人成为或者接近更智慧的神,在“宇宙大爆炸”之前,让我们这个“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上的人类在谢幕之前,珍惜在一起的时间,过好共同存在的每一天。

第五篇:读《时间简史》有感

读《时间简史》有感

充满奥秘的世界,浩瀚无垠的太空,给予人类无尽的幻想。世界之外,未来之变,如此神奇美妙!——题记

有一个人,他战胜了疾病,创造了奇迹,他证明了残疾并非是成功的障碍,他用他生命践行他的诺言,他为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生。他,就是《时间简史》的作者,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我仔细端详着它的封面,一个大大的钟表首先映入眼帘,这个钟表十分抽象,椭圆形的表盘,中间深深地凹了下去。我想它代表的是浩瀚的宇宙,代表着时间没有尽头。钟表上面是四个金色的大字“时间简史”。我慢慢翻开书本,陶醉在书海中。在我没有读这本书前,我一直以为它是一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巨着,读起来肯定会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吃力,但是我现在不得不改变我的观点了。霍金先生用非常幽默的语言,生动诠释了一些天文学的专业知识,他把膨胀的宇宙比喻成不断进食的孩子,把恒星比喻成吃的盐,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能让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识,还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读来生动有趣,让人不禁想赶快通读全书,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霍金有一句名言,我深深地记在心里,“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废的”。虽然,他的身体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它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我十分佩服他对科学的热诚,他认真思索并巧妙解释了科学理论的本性,即任何物理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设,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只是暂时的,而我们永远不能证明它。他还致力于研究量子引力。在他生病期间,他不仅没有得到多余的休息,反而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更加刻苦地研究,废寝忘食,终于得出了量子引力论。

他不仅对量子引力有独到的见解,对宇宙黑洞的研究更是透彻,可以说霍金与黑洞齐名。他首先发现并证实了黑洞有温度有辐射,黑洞在逐渐缩小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辐射不断增强,直至最后变为一个奇点,然后再逐渐增大,以此循环。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爱上了宇宙,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太空,探索着宇宙未知的秘密。我更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高尔基曾说:“充分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的确如此,科学就是力量。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靠什么来增强国力、发展经济、让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答案只有科学。

初二:厉功卿

下载读《未来简史》有感[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未来简史》有感[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感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感《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出版。经中央审定的面向广大干部群众的党史普及教育读本,系统、简明、准确地记述了中......

    读《时间简史》有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神奇的宇宙 神奇的宇宙 ——读《时间简史》有感 071110126—-王苗 在这本书中,霍金将试图勾勒出我们心目中的宇宙历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他简要地回顾过去......

    读《时间简史》有感

    宇宙与人类--读《时间简史》有感2101100317林熙宇在大学空闲的时间里,我平时参阅了一些文章书籍,其中有粗略拜读了一下著名的物理科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霍金谈论了他对宇......

    读《万物简史》有感

    读《万物简史》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有关万物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影人入胜的书——《万物简史》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的事物,它的发展历程。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神奇的原......

    读《时间简史》有感

    读《时间简史》有感 佚名 好书不仅能教人以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而《时间简史》这本书正是其中之一。该书作者斯蒂芬·霍金,不仅人格魅力无限,而且......

    读《时间简史》有感

    读《时间简史》有感 ——个人假想宇宙空间浩瀚无边,对于人类这种生物来说只屈居于叫做地球的这一维度。 但是,从人类文明的开端至今,作为人类的弱小生物对未知领域的追求,或者应......

    读《中国简史》有感

    读《中国简史》有感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志”,读了《中国简史》我收获颇多。 《中国简史》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各个朝代的兴衰。名说典故,文化发展,历史名人,将我带入一个......

    读《万物简史》有感

    读《万物简史》有感 读《万物简史》有感1 《万物简史》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在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后,是无数个科学家们为追求自然真理的付出。在阅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