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断喙鸟》读后感
《断喙鸟》是2012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纳桑尼·拉胥梅耶文,罗伯特·英潘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断喙鸟》读后感1
这学期,我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断喙鸟》这本绘本。这本绘本是美国纳桑尼拉胥梅耶的作品,澳大利亚的罗伯特?英潘所绘制而成的。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这本绘本用不多的语句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只年幼的麻雀的喙在睡觉时突然断掉了,它吃不了东西,朋友和人们也不帮助它。一天晚上,年幼的麻雀发现了一大块面包,然而,它被一个心里有断喙的流浪汉捡走。流浪汉把面包分给小鸟,他们成了朋友,从此相依为命……
当我读到那只麻雀的可怜生活时,我不禁为这只麻雀感到悲伤:命运对它是如此不公!但,命运本来就是无常的,也许今天还高高在上,明天就会跌入谷底,就像这只可怜的断喙鸟。看到它悲惨的生活,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相比之下,我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每天都能有新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生活,要把每一天当作是最后一天来享受!
撇开断喙鸟和流浪汉不说,让我们来看看其他鸟和人的做法。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先说说那群鸟,在年幼的麻雀困难的时候,它们非但没有帮助它,还唾弃它、怀疑它,或者推卸责任,甚至不肯分给他一些食物。俗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由此看来,那些麻雀和断喙鸟并不是真心朋友。至于咖啡馆的那些人们,并没有去关心它,理解它的难处,反而觉得它肮脏、丑陋。我觉得,他们的心里也有一个断喙: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困难的人着想,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哪怕只是一只小鸟。
生命需要关爱!这个故事反映出世间的冷暖,我希望能再多一些温暖,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让世间充满阳光!
《断喙鸟》读后感2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一本《断喙鸟》,这是我读过的感触最深、最难忘却的书。这本书是美国作家纳桑尼·拉胥梅耶创作的。
书中讲的是一只年幼的《断喙鸟》与一位脏兮兮又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发生的故事:一天早上,年幼的麻雀醒来,发现它的喙竟断了,无法自己进食。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年幼的麻雀越来越消瘦。一天晚上,年幼的麻雀发现了一大块面包,它走向面包,突然,一位流浪汉捡起了面包,年幼的麻雀发现他们同命相怜,流浪汉与它成了朋友。那个晚上,他们在公园的长椅上睡着了,梦见他们在一个没有断喙的世界。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流浪汉和断喙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流浪汉和断喙鸟虽然生长在断喙的世界,虽然他们正处在艰难痛苦的煎熬中,但他们没有抱怨老天的不公,而是因为有一个同病相怜的朋友就知足了。
再想想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的爸爸妈妈把我们娇生惯养,我们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有时候,我们想玩一些刺激的游戏,但爸妈担心我们,不让我们玩,我们就大吵大闹,甚至绝食,直到他们同意为止。
与流浪汉和断喙鸟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
《断喙鸟》读后感3在我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奇特的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绘本——《断喙鸟》。据说这本书不但语言生动,图片精美,还有着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呢!我兴奋地抱着老爸送我的这本绘本,不由分说,生日那天晚上就把它读了一遍。
《断喙鸟》的作者是美国的那桑尼·拉胥梅耶,图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罗伯特。英潘。它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和澳大利亚多金龙奖,它甚至还被授予了澳大利亚的勋章。这本讲述了一只断了喙的小鸟和一个流浪汉成为朋友的故事,到底有多大的哲理呢?
我翻开绘本,眼前一幅的画面令我震撼:一只饥饿难耐的小鸟,伸长了脖子,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坐在长椅上的人乞求食物。长椅上坐着两个人,一个喝着可乐,另一个吃着汉堡,他们并没有理解小鸟的难处,没有给小鸟任何的帮助,任其自生自灭。我不禁发出了悲叹:我们人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冷漠自私了!连帮助一只弱小的,将要死去的小鸟都不愿意吗?
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人类的文明也高度发展,但同时各种明争暗斗,各种尔虞我诈层出不穷。人们因为自己一颗贪婪的心,为了更多的物质享受和利益,不惜让自己惰落,变得冷酷无情。难道,你帮助了别人会损失什么吗?难道,你不帮助他人又可以得到什么吗?相反,如果你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他人就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会对你无比的敬佩。俗话也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继续读下去,我又看到这么一句话,令我震惊:“陌生人也很幸福,因为他有了一个朋友”。如果你联系上下文仔细看看,你必定也会与我一样,惊讶无比。当这个陌生人捡到这块面包时,他自己一定也十分饥饿,不然也不会捡地上的东西吃。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身边一分钱也没有,捡到了一大块新鲜的面包,可能会一口吞掉,不会和别人分享。而陌生人却没有自己一个人独享面包,他分了一半给小鸟,并且感到非常幸福。陌生人用自己的行为打破了这样的冷漠。而小鸟,在饥饿濒死的边缘,一定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分享是快乐的,分享是温暖的。即使你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但因为你的分享,你收获了快乐,得到了朋友。
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通过奥数班,和小张小国成为好朋友后,我们互相分享学习经验,探讨解难题的方法,我的学习生活因为有了朋友的交流,而更加快乐了。
做人,一定要乐于帮助他人,多给予,哪怕是自己仅有的半片面包。因为给予,让人性不再冷漠,因为分享,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生日的这一天,读到这本书,我想,我收获的并不仅是一本书,而是如何让人性不再冷漠的人与人交往方式。
《断喙鸟》读后感4春日的暖阳透过窗户柔柔地照进书房,我捧起一本《断喙鸟》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虽然这本绘本只有寥寥几页,但它的内容和图画意味深长,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断喙鸟》是美国作家纳桑尼·拉胥梅耶的作品,在澳大利亚画家罗伯特·英潘饱蘸深情的画笔下,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她主要讲了一只年幼的麻雀总能比同伴先抢到最好的面包屑,然而有一天睡觉时却突然断了喙,这让它吃不了面包屑,这时同伴们排斥异己,对它冷眼相待,让年幼麻雀又饿又瘦。终于,它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块很大的新鲜面包,但又被流浪汉捡起,正在它感觉希望落空的时候,流浪汉却慷慨地向它伸出了援手,最终一只残缺的断喙鸟和一个落魄的流浪汉成为了知己,并互相支撑,坚强地走下去。
断喙鸟是不幸的。因为它的喙在毫无预兆时断了。从此,它既要面对无数冷漠,无论是其他鸟儿的排除异己,还是游客们的视而不见,还要忍受饥饿和孤独的煎熬;但同时它也是幸运的,因为它遇到了生命中的知己——流浪汉。虽然人鸟之间语言有着障碍,但因为心灵相通而彼此理解。瞧,原本骨瘦如柴的小麻雀,如今终于能填饱肚子。正是这两个天涯沦落者,从相遇时的一见如故、同病相怜到相互接纳,最后相依为命,共同慰藉着生活,彼此创造和传递着爱的关怀,甚至还抱着对未来的梦想,梦见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断喙的世界上。
看了小麻雀和流浪汉的真诚友谊,我不禁疑惑起来:是什么让小麻雀和流浪汉成为朋友呢?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断喙”——只是一个在身体上,一个在心灵上,正是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心境才让他们成为朋友的吧!
看完这本绘本,我陷入了沉思。面对别人遭受苦难,你会及时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可有些人却不肯慷慨解囊,对艰难生活的穷苦人视而不见,他们的心灵在利益的诱惑下变得冷漠、麻木。而书中的流浪汉虽然自己也不幸,但是却富有同情心,帮助了别人也让自己获得了新生。
同样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断喙鸟”们又应怎么做呢?有一些“断喙鸟”只想着靠别人施舍度日,从不想以一技之长生活在世界上,这样做难道正确吗?我想,作为“断喙鸟”,他们更应该以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海伦·凯勒小时候身患小儿麻痹症,是一名盲聋哑人,然而她不屈不挠,成功考取了哈佛大学,并成为了美国著名的慈善家、教育家;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动,可他仍乐观感恩、顽强不屈,最终完成了科学巨著——《时间简史》,成为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们甚至已不是“断喙鸟”,还折了翅膀,但他们照样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给我们示范了如何让“断喙”人生放出异彩。
因此,当生命遭遇不幸,我们既不要悲观绝望,也不要一味地等待别人施舍,而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活出生命的精彩,因为“命运的建筑师是你自己”,这就是《断喙鸟》一书给我的启示。
第二篇:《断喙鸟》读后感
生命需要关爱
这学期,我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断喙鸟》这本绘本。这本绘本是美国纳桑尼?拉胥梅耶的作品,澳大利亚的罗伯特?英潘所绘制而成的。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这本绘本用不多的语句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只年幼的麻雀的喙在睡觉时突然断掉了,它吃不了东西,朋友和人们也不帮助它。一天晚上,年幼的麻雀发现了一大块面包,然而,它被一个心里有断喙的流浪汉捡走。流浪汉把面包分给小鸟,他们成了朋友,从此相依为命……
当我读到那只麻雀的可怜生活时,我不禁为这只麻雀感到悲伤:命运对它是如此不公!但,命运本来就是无常的,也许今天还高高在上,明天就会跌入谷底,就像这只可怜的断喙鸟。看到它悲惨的生活,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相比之下,我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每天都能有新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生活,要把每一天当作是最后一天来享受!
撇开断喙鸟和流浪汉不说,让我们来看看其他鸟和人的做法。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先说说那群鸟,在年幼的麻雀困难的时候,它们非但没有帮助它,还唾弃它、怀疑它,或者推卸责任,甚至不肯分给他一些食物。俗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由此看来,那些麻雀和断喙鸟并不是真心朋友。至于咖啡馆的那些人们,并没有去关心它,理解它的难处,反而觉得它肮脏、丑陋。我觉得,他们的心里也有一个断喙: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困难的人着想,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哪怕只是一只小鸟。
生命需要关爱!这个故事反映出世间的冷暖,我希望能再多一些温暖,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让世间充满阳光!
第三篇:读《断喙鸟》有感
读《断喙鸟》有感
读《断喙鸟》有感
(一)让人性不再冷漠
在我11周岁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奇特的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绘本——《断喙鸟》。据说这本书不但语言生动,图片精美,还有着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呢!我兴奋地抱着老爸送我的这本绘本,不由分说,生日那天晚上就把它读了一遍。
《断喙鸟》的作者是美国的那桑尼·拉胥梅耶,图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罗伯特。英潘。它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和澳大利亚多金龙奖,它甚至还被授予了澳大利亚的勋章。这本讲述了一只断了喙的小鸟和一个流浪汉成为朋友的>故事,到底有多大的哲理呢?
我翻开绘本,眼前一幅的画面令我震撼:一只饥饿难耐的小鸟,伸长了脖子,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坐在长椅上的人乞求食物。长椅上坐着两个人,一个喝着可乐,另一个吃着汉堡,他们并没有理解小鸟的难处,没有给小鸟任何的帮助,任其自生自灭。我不禁发出了悲叹:我们人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冷漠自私了!连帮助一只弱小的,将要死去的小鸟都不愿意吗?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人类的文明也高度发展,但同时各种明争暗斗,各种尔虞我诈层出不穷。人们因为自己一颗贪婪的心,为了更多的物质享受和利益,不惜让自己惰落,变得冷酷无情。难道,你帮助了别人会损失什么吗?难道,你不帮助他人又可以得到什么吗?相反,如果你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他人就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会对你无比的敬佩。俗话也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继续读下去,我又看到这么一句话,令我震惊:'陌生人也很幸福,因为他有了一个朋友'.如果你联系上下文仔细看看,你必定也会与我一样,惊讶无比。当这个陌生人捡到这块面包时,他自己一定也十分饥饿,不然也不会捡地上的东西吃。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身边一分钱也没有,捡到了一大块新鲜的面包,可能会一口吞掉,不会和别人分享。而陌生人却没有自己一个人独享面包,他分了一半给小鸟,并且感到非常幸福。陌生人用自己的行为打破了这样的冷漠。而小鸟,在饥饿濒死的边缘,一定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分享是快乐的,分享是温暖的。即使你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但因为你的分享,你收获了快乐,得到了朋友。
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通过奥数班,和小张小国成为好朋友后,我们互相分享学习经验,探讨解难题的方法,我的学习生活因为有了朋友的交流,而更加快乐了。
做人,一定要乐于帮助他人,多给予,哪怕是自己仅有的半片面包。因为给予,让人性不再冷漠,因为分享,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生日的这一天,读到这本书,我想,我收获的并不仅是一本书,而是如何让人性不再冷漠的人与人交往方式。
读《断喙鸟》有感
(二)一只年幼的小麻雀,一开始幸福的住在一座绿色公园的一棵巨大的树上。如果时间就这样定格下去,这种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向往和希望拥有的!
可是,生命却突然出现了意外,就是这样一个彻底的转折,改变了年幼的小麻雀一生的命运。
年幼的麻雀的喙在它睡觉时竟然不知不觉的断掉了,这就意味着它再也吃不到美味的面包屑了。它又惊又怕,可自己还是会饿,每次试图啄起面包屑,面包屑又总会从嘴里掉出来,这也导致了原本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变得暗淡起来,一身的羽毛也不像原来那样容光焕发,胸膛更因为肚子饿而凹陷了下去,只有那一双腿还残留着几分力气,可是恐惧和饥饿正在蚕食着那仅剩下不多的力气,直到它遇到一位和自己一样有一个'断喙'的流浪汉。
这个流浪汉和年幼的麻雀一样,都对自己的断喙感到无能为力,'原来,我们是同类啊!'
流浪汉一边笑着说,一边捡起地上那一大块新鲜的面包,只见流浪汉把面包分作两半,迅速的把属于自己的一半一口吞了下去,并用手护着年幼的麻雀,防着其它的麻雀来抢食。年幼的麻雀幸福的叫着,因为自己那扁扁的肚子终于填饱了。'该回家了。'流浪汉笑着说道。在返回公园的路上,人们看到了这样惊奇的一幕:一只小麻雀站在一位流浪汉的手上,如果走近一点,还能听到流浪汉再跟小麻雀交谈。回到公园的长凳,他们梦见了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断喙的世界里。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最无法自知的地方也许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自己的生命之路上会发生什么;自己来到后,为什么又要离开这个世界。《断喙鸟》这本书催促着我们在宁静的审美感悟中去反复沉思我们人类未尽的事业。更让我们知道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有着'断喙'的人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爱护!
读《断喙鸟》有感
(三)一次次翻阅绘本《断喙鸟》,我越发觉得书中的每一个字眼、每一幅插图都充满了温情,向人们昭示着人间的关爱。合上书本,眼前仍然浮现出书中的画面,我的思绪也越飘越远……
《断喙鸟》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原本年轻力壮的麻雀不幸地断了喙,无法自己进食。当它陷入无人帮助的绝境时,一个流浪汉出现了,慷慨地分了捡到的面包给它。从此,他们便相依为命。
这个故事,使我开始了深深的思索。流浪汉与断喙鸟,为何能走到一起,互相帮助呢?显然,他们所在的群体已经无情地抛弃了他们,他们早已看不到任何关怀与希望,于是,便只能选择了与对方相依为命。但可喜的是,断喙鸟和流浪汉终究遇到了能帮助自己的对方,正是他们,给了对方温暖、无私的关怀。
其实,倘若流浪汉和断喙鸟所在的群体给予他们以关爱,又何至于到如此地步呢?我们的生活中'断喙鸟'和'流浪汉'比比皆是,他们有的是'缩影',有的是'放大版'.遇到他们,我们更应该付出关爱,去帮助处在困境中的他们。
我想起了几年前发生的一幕。正是乍暖还寒的早春,老妈带着我到天鹤公园游玩。附近有个小弟弟在河边兴奋地玩耍,谁知一不小心'扑通'摔进了河里。虽然河水很浅,但水寒刺骨,小弟弟不禁边挣扎边大叫了起来,我还没反应过来,站在几十米开外的老妈听到后,立即冲了过来,二话不说就淌进了河水,伸手勾住弟弟的衣服,使劲把他拖拽上岸。老妈看着瘫在地上的小弟弟,一边帮他拧干衣服,一边急切地问:'小朋友,有没有哪里受伤?你的爸爸妈妈呢?'小弟弟受了惊吓早已是泣不成声。老妈耐心地劝慰,得知了他家长的电话,赶紧联系,等到小弟弟的妈妈赶到了我们才离开。一路上,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事情,我真为助人为乐的老妈感动。罗曼。罗兰曾说:'只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我想,老妈是在用实际行动为我诠释着这句话,我一定要向她学习。
五年级时,同学周嘉玮脚摔伤了,看到他行动不便,我主动照顾他。每逢体育课,我都留下来在教室陪他,帮他复习功课,或是帮他拿东西,搀扶他走路等,虽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是我对需要帮助的人付出的关爱。'给,永远比拿愉快。'尽管少了许多体育课时间,但我还是为我的付出而高兴。
如今的社会太冷漠,缺少关爱,所以才会产生'断喙鸟'和'流浪汉'.'爱人者,人恒爱之。'就让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去关爱去帮助他人,给社会传递正能量吧!
第四篇:《断章》读后感
读完《断章》有种奇异的感觉恍恍惚惚地萦绕在我身旁,却难以言传。是淡淡的清幽?还是若离的伤感?或是漫无目地的闲情?不是,都不是。我突然感到内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于是陷入无际的沉思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看眼前的风云变幻,看眼前的悲欢离合,置身于眼前的一切,时而兴奋无比,手舞足蹈,时而泪流满面顿足伤神。时时刻刻在为眼皮底下的尘世高兴着,伤心着,追寻着。
我在为什么而高兴?为什么而伤心?我又在追寻什么呢?在童年的时候,这些答案很清楚,很明了:高兴是因为爱老师表扬或有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伤心是因为受批评受欺负;追寻着有好伙伴可以一起分糖吃,多么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啊!可现在呢?我觉得找不到什么可以让我高兴,可身边的朋友却都以为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于是我就对他们笑,可有谁清楚,我早在我的笑容里丢失了自己。
读了这首诗使我不禁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是否我正在装饰别人的风景呢?是否有个人站在高处看着我成为他的风景呢?如果是那样,如果我的悲欢离合也可以点缀别人的生活,即使我不知道点缀了谁的生活,但至少我知道在我背后也有一道可以让我幸福的风景。虽然我不知道这道风景是怎样的,虽然我很好奇,但我不回头,也不探寻,因为我不想破坏那个人眼中的风景。
第五篇:喙林儿小说《蓝袜子,红袜子》读后感
小说《蓝袜子,红袜子》是大同青年诗人喙林儿发表在2011年第11期《朔风》杂志的一篇小说,同期刊登还有张全友的小说《今生别处》和鲁顺民的散文《七九河开》等作品,喙林儿小说《蓝袜子,红袜子》读后感。在平城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一些喜欢文学的名文人雅士相聚谈论起来,不免有些酸溜溜的感觉,他们感慨道,这么大一个城市却出不了象朔州文联主办的《朔风》这样有模有样定期出版的文学期刊。
喙林儿,是医院一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护士,她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她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不少,不论是《诗刊》、《诗选刊》、《阳光》、《西北军事文学》、《山西日报》、《山西晚报》等这些影响力较大的报刊,还是一些矿办刊物《雏燕》、《同煤文艺》以及网络媒体都能够经常见到她的名字。我们单位相距不远,每天回家乘车路过她的单位的时候,都会想起他们这帮朋友。
“以卑微的姿势吟唱生活最底处的柔弱”,喙林儿在自己的诗歌博客里如是说,这是她诗歌创作的宣言,也是根本。
“护士节,按照惯例,同事们一起庆祝,这时候,那些平时不起眼的护士们,似乎格外被看重,如同我家养的那些花,平时无暇顾及……”小说从一开头便引出了一段由护士节聚会发生的一起受伤事件,展开的却是女性独特的思维来对于爱情的描绘。
“蓝袜子,红袜子”是描绘着红颜知己和蓝言知己的爱情故事,“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故事里面充满着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沉静。
写诗的喙林儿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着《蓝袜子,红袜子》里面“我、韩雪、肖涵”这三个女人的情感。字里行间有诗歌本身一贯的哲理,也有很多唯美的语言,如:“韩雪自以为仍掉了一张名片,就等于扔掉了一个遇见,读后感《喙林儿小说《蓝袜子,红袜子》读后感》。可是,很多缘分的密码,上天早为他们编排好了。”、“韩雪轻轻闭上了眼睛,她知道,她生命里的艳劫来了,眼前这个男人,对于她,有一种致命的魔力,他就是她甘愿用一生去谱写的爱情诗行。”、“人生大抵往往如此,追求到极致,就会走了反路。原来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是的,生活和艺术的区别就是那句熟得不能再熟的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女性的小说有坦率、真诚的特质,但是和男性的小说不一样,描写情感和自己的心理比较多,较之男性,她们所缺乏的是阅历、生活范围和细致的观察。但是,喙林儿却用自己娴熟的文字功底将小说写得漂亮细致。
纵观我们的当代文坛,铁凝、张抗抗、徐坤、池莉、方方、迟子健、毕淑敏等等这些我们熟悉的女作家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也一直创作出了很多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作品,而且他们的作品的影响力完全可以不逊于那些男性作家,完全可以凭实力和他们抗衡。
在人类文化中,文学是更加逼近个体人内心独立愿望和要求的人类文化成果,只有文学是更加远离政治的权力和经济的权力而更加逼近私人化生活空间的文体形式。文学家不仅要善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观察、了解、感受外部的世界,也要善于站在对象的立场上观察、了解、感受到自己。在发展至今的人类文明中,不论社会发生什么变化,女重衣,男重食,是一个人性亘古不变的事实。所以《蓝袜子,红袜子》却是女性文学的本真,具有女性细腻、温柔、感触力强的特点。
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女性永远是依附男性的,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主人公都因为自己的“蓝袜子”起伏发生着改变,自己的喜怒哀乐始终依附、围绕着男人开展,男人高贵,她们荣幸,男人落魄,她们失魂。所以,女性的幸福和快乐却是建立在男性基础上的。但是,在伤痕累累过去,婚外情的“蓝袜子”象一堆泡沫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直到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她写道:“她们还是从前的样子,那些伤疤似乎都痊愈了,我们谁也再不忍心去揭开,努力回避那些话题。她们依然诗意,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懂得了自强自立才是真正的幸福,终究“蓝袜子”是靠不住的。
这篇小说,喙林儿从2010年5月护士节期间初稿一直到2011年11月修改完毕,这部共计13000余字数的作品也许倾注了她很大的一片心血。和写诗不一样,小说要很多想象描述,要结构合理,贴近生活等多方面的考虑,尽管文中也一些瑕疵,但是毕竟是下了一番辛苦的。
无论什么事情,克服惰性、勇往直前地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就是好的,在一点上喙林儿作到了,恭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