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范文大全)

时间:2020-06-12 03:0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

第一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精选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1

读书时要用心的,也是要怀疑的。抱着批判的态度来读一本书,也许会比你抱着崇拜的心情来读一本书,体会会深刻得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一直在怀疑这本书的真实意义。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标题是有歧义的:到底作者是想说,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对呢,还是想说,今天终于第一次做对了事情,以前做的都是错误的。其次,翻开书本,我还真搞不清楚是一本文学小说呢,还是一本企业管理知识读本。于是,我抱着这一系列的疑问,用批判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当我利用周六周日,花了两天三夜的时间(除开吃饭和睡觉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之后,有觉得我有点崩溃了。原来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质量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杨刚教授!O,MYGOD!可是我以前怎么也没有听说过呢?可见隔行如隔山啊,还真得感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龙干先生,为我们推荐了这么好的一本书,让我得以学习进步的机会!

首先,这本书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确二字。比如书中很多例子,提到的数据,是相当精确的:麦当劳规定,面包厚度17厘米;牛肉饼一律重47.32克(这牛肉饼敢情比千足金还珍贵?居然精细到0.01克?),直径9.85厘米,厚6.65厘米(下次去吃麦当劳,得带游标卡尺去量一下);烤面包55秒;煎肉饼1分45秒;可乐和芬达的温度为4所有的柜台都是92厘米(不知道指的是长宽还是高,书中没有说清楚);炸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包超过10分钟便毫不犹豫的扔掉;顾客从点膳到取走食品的标准时间为32秒;工作人员用清洁消毒剂洗手,双手揉搓时间最少20秒。这么一连串的数据,都是那么那么那么的精确,怪不得麦当劳是那么那么那么的好吃(好像肯德基更好吃,难道他们更加精确?)!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语:精细化!

精细化这个词,对于我们财务人员来说,是很熟悉的。高效优质,精益求精,不正是挂在我们公司办公大楼三楼财务部墙上的标语吗?我们对待财务工作,就是要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费用管理这一块,我们做到的是相当精细的。比如在车辆管理方面,每一次加油,我们要精细到哪一部车用多少油,用多少钱,走多少路,比如汽车修理费,我们要精细到一年下来,有多少车换了轮胎,花了多少钱,也要算一下一部车这一年里一共花了多少维修费,都维修些什么,明细是多少钱。我想我们这样下去,也跟麦当劳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杨刚教授最讨厌人家说差不多三字。差不多是差多少?航天飞船、摩天大楼的设计即使有0.001的误差(0.001的具体单位没有说明),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悲剧!所以,劝君不要做这样的差不多先生,该多少就是多少,该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差不多!只有精细!只有精确!

给我第二个深刻印象的词语,就是书中反复提到的零缺陷(如果这本书删除掉所有零缺陷的字眼,估计这本书的厚度得薄个三分之一啊)。我这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郑总要推荐这本书给我们读了。什么是零缺陷?他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是一个比较完美主义的想法,而正好,我们的郑总,正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在他的完美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公司的人和事,也逐渐往完美主义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公司能在竞争酷烈的再生资源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书中序言指出:这里的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即通过零的努力,达到一的实现。这最后一句话很有哲学意味吧?所以要多读书,才能明白人家在讲什么啊!

其实,零缺陷一向来也是我们公司,特别是财务部的工作标准。用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润,这是每个企业家都想做到的,但是,如果抛开了零缺陷,又哪里来的最低的成本呢?作为财务部的一名员工,我时时刻刻牢记在工作的时候,要用零缺陷作为我的工作原则,因为只有零缺陷,才能更好地节约成本,也只有零缺陷,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样,只有零缺陷,才能让我们自己的工作更加顺畅!沟通更加顺畅!只要我们的工作顺利了,心情自然就开朗了。工作起来就会更加有激情了!

再次说明,公司财务部是零缺陷的标兵!你想啊,我们跟客户对账,跟银行对账,给客户汇款,给工人工资,制作凭证,统计数据,等等等等,哪一个工作不是零缺陷?真希望郑总能在20xx年度颁奖晚会上,给财务部颁发一个年度最佳零缺陷奖!

写到这里,觉得有些罗嗦了。读的人可能都想打瞌睡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读)。不过经过这么一啰嗦,我自己也就明白了一些问题,比如文章开头讲的两个问题,这本书其实就是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提高员工素质、打造卓越企业文化和提升企业和生产能力的最佳读本!当然,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真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了,那就是读完这本书!如果你还没读这本书的话,那你估计都永远做不对事情!亲们,赶快赶快去找这本书来读吧!记住:作者是零缺陷专家杨刚博士!再次衷心感谢郑总为我们推荐的这本管理名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2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让我感觉到了:人在世上所追求的实现完美的结果应该掌握的方式和方法;让我们体验了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应该增长的知识、能力,在管理企业应该具备的水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确实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改变世界观,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物。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方式,因为它可以带来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决心和态度。通过细读这本书,我感悟了许多,也掌握了许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就是做事情保持零缺陷,零缺陷的核心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一思想是质量管理乃至企业管理中最节约成本、最减少重复劳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精髓。零缺陷质量管理与其他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比,它的特点就是强调质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好强调保证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强调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一、零缺陷在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性

结合我们的检验工作,零缺陷也应该是我们试验工作中不断追求的目标。零缺陷并不是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在接受一个试验工作时,都抱定:严格合同评定流程、做好试验前的试验大纲、标准的、仪器准备,做好试验工作的计划和整体策划、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发挥质量监督员、安全员的作用、提高主检报告的编写能力和水平、把好审核关和报告审批关。并在整个流程中的每道工序中都设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目标和要求,就会对从事的每一项工作有充分的准备,把错误消灭在过程开始之前,养成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检验工作就可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率、效能,并激发每位员工的潜能,逐步形成一次成功,预防为主的工作态度,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体现零缺陷管理的生命力。

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正确的做事是运作与执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

为什么能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要做到确定目标、控制过程、系统预防、建立标准、团队协作、达到结果呢、一次做对。为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应该首先确定工作目标: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其次是建立一次做对的基本准则;第三是消除达成这一准则的障碍;最后是努力工作。

二、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员工

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什么样的员工造就什么样的企业,因此,企业的未来是由企业员工决定的。在我们企业中,检测服务质量重要,每个员工的素质同样重要。有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领导或者企业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觉得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不认为事情的结果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而国际知名的一些企业的员工对待工作却非常认真,几乎完美。因此,一流的公司,必须拥有一流的员工。基于此,场组织学习《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理解,不但要学习做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且要领会书中员工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即:如果员工不是在满意状态下进行工作,那我们的检测服务也就不能达到客户的满意。

产品即人品、质量乃品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产品的竞争最终也是人品的竞争,企业拥有一流的员工更应具备一流的人品,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创造一流产品的独到优势,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品牌。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对企业人的要求,产品是人做出来的,结合到我们检测服务,检测工作也是人做出来的,质检中心的优秀的服务品牌也是人打出来的,我们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是对员工品质的基本要求,它是人品、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读过了两遍,今后还会继续读下去,不但字面上了解零缺陷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还要更深层次理解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准则,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认证仔细制定要求;加强与他人的协作;避免双重标准;高度注重预防。

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还掌握了:我们将恪守自己的工作准则;我们清楚的知道,互相协作是达到目的地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将做我们所承诺的,说到做到;我们不去抱怨,也不去辩解或寻找借口,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思考自己的前半生,有太多的事情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重复了太多的工作。总结起来,主要是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得当,也就是,没有做好自己人生的规划,也没有鲜明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确有莫大的触动。

此外,加强个人的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应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本非常好的读本,我还将继续读下去,不断领会其中的精髓和内涵,指导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3

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仍处于实习阶段的新人来说,首先要感谢单位提供的读书机会,让我在工作之初,通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这既使我接受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得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同时又深深地感知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积极践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

现结合入所以来的实习情况,就《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在我看来,既然是做事情,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而实践的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前进着的,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无时不刻不在进行中,这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不就是意味着否认探索过程,其着重强调的是实践中的第一次。诚然,既然是探索,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会走弯路,但是,只要探索后形成理论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应用于实践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硫化班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不仅使我对硫化有了更深地了解,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工程实际与理论实验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小到制坯过程中的`称量,大到硫化时对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确定,无一不是在理论分析后通过多次试制,不断地进行修正才确定出来的。看似简单的橡胶件产品,在实际的车间生产时,要在满足批量生产的前提下,便于工人操作和后处理。从模具设计的角度看,既要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又要考虑出模时橡胶件能顺利快捷地取出,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综合考虑生产工艺后,精确合理地对模具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不佩服设计人员着眼生产、讲求效率的深厚地设计功底,对于毕业刚入职的我来说,带着景仰和好奇的心态,感受着自己的无知,或许,因为现在的无知,将成为我以后求知的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因为年轻,我不怕路远,我坚信:只要用心地走下去,即使慢点,也总会有收获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方面任何理论的诞生和发展,都是服务于实践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另一方面,因理论应运而生的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的修正和完善。基于此,理论和实践不是脱节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和统一的。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既要肯定理论探索阶段存在的重要性,又要注重第一次办事情做对在理论应用环节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每天都有第一次,日积月累,千千万万个第一次,体现出来的就是对工作的熟练程度。以硫化车间为例,制坯工序上,许师傅将经过热炼的胶料用剪刀裁成合适地大小,然后针对不同的硫化件用料情况进行称量,最后再填写流转卡并分区域存放,或整齐摆在工作台面上供硫化工人取用,或放入温箱中恒温处理。剪裁的胶料基本上不用再进行添添减减,符合工艺上对胶料重量的要求范围。硫化工序上,师傅们一个人可以操作三四台硫化机,从模具的摆放入模到胶料的填入,再到硫化完后的出模处理,看起来是那么地麻利流畅,有一气呵成地气势和节奏感。修边工序上的女师傅们,坐在工作台前,对硫化的橡胶件进行修边,如果说单纯地修边还算轻松的话,那每天下来搬搬拿拿的重达几十斤的橡胶件,可不能说是闹着玩的,粗略地说,每人每天倒腾的橡胶件有3吨左右吧。这不得不使我想起入所培训时,刘所长让我们做好吃苦准备的讲话。诚然,天下没有不累的营生,累并快乐着,既是对生命的一种感知,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

有道是:熟能生巧。在实际的生产中,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宝,而巧则是熟练后享受工作的一种境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如此,工作亦然。只有在熟练的基础上,才能生巧,才能迸发出更加饱满地工作热情,带动出更加积极地工作态度,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双赢。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关键在于把每一个第一次做好、做对,这既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同时又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员工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要重视沟通与合作。人是群居动物,要生活,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沟通,而现今快节奏的社会,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依靠合作来整合资源,是大势所趋。在我看来,这个社会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神话并不存在,因为当今的社会是共赢的社会,作为一个团队,基于木桶效应,即便有人工作非常出色,抑或是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也未必能实现1+12的工作业绩。这时,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还要重视细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认真重复地做好,就是不简单。因为简单,我们可能会不屑去做,但是,积土成丘,集腋成裘,勿以善小而不为。现在的生产大多是流水作业,只有保证每一道工序的合格,才能最终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要树立事无大小、事无巨细的工作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既是个人工作态度的体现,又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胶囊成型过程中,工艺卡片上从机头的直径和宽度,到胶帘布和胶片的层次、型号、尺寸和角度要求,再到钢丝圈的钢号、圈数、排数、根数、直径参数和缠绕帘布的厚度宽度,无不体现出细节的重要性。因为注重细节,就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强调做事要正确地做、思考地做、用发展的眼光创新地做。一直以来,我不敢妄同存在即合理的论言,我觉得存在是前提,而如何做到更好地长久地存在,才是王道。鉴于现在的存在,我们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予以改进和创新,这就是社会之所以不断前进的原因之一,倘只满足于现在的存在,而不思进取,那今天理所当然地合理注定会阻滞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踏踏实实地学习并消化吸收现在的存在,为以后能长久地合理存在积蓄创新的基石!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的理念延伸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对该书精髓加以消化吸收,争取更大地进步。

第二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目录

1、《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态度决定一切........................................................................2

2、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3

3、《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观后感....................................................................................................5

4、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7

5、态度决定一切...........................................................................................................................9

6、成功的源泉——第一次做对....................................................................................................10

7、《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2

8、《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3

9、《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6

10、好态度+好计划=成功............................................................................................................18

11、高质量来源于充分准备.........................................................................................................20

12、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后感想...........................................................................................22

13、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24

14、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26

15、拒绝缺陷,缔造完美.............................................................................................................29

16、态度决定高度,质量决定出路...............................................................................................32

17、学习心 得.........................................................................................................................35

18、质量是一种态度,优秀是一种习惯........................................................................................36

19、走出困境..............................................................................................................................38 20、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39

21、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41

第1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1、《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态度决定一切

——物资部 张杨平

咸宁筹备处质保部组织质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要求全体员工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完成一篇读后感。本人利用业余时间把此书通读了后,感觉受益非浅。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阐述观点时,都是引用发生的实例,例子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我觉得这本书众多的观点中如“协作,增加成功的几率”、“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态度决定一切”、“即要过程要有结果”等。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态度决定一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品质之神”戴明和IBN公司就是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态度不一样,所以注定结果也不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不算复杂,分析起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再就是没有好的态度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态度决定一切,更重要的体现在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每个人每个企业多会有面对逆境和困难的时候,人际交往、患病丧亲、希望梦想破灭等等,有的是因为客观,有的纯属人为,其带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如何面对,怎么摆脱,关键在于自身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者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目的。

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更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工作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工作无小事,如果有一项工作没有做到位,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工作还是一种责任,我们没有任何借口不承担自己的责任。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不管再什么条件下,对待工作都要无条件执行。工作中无小事,小事累计就会成为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无论工作多么艰苦,都要时刻铭记“这是你的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当我们服从,接受一个任务时;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做事,不可能将事情做好;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在公司的存在就有问题。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做起。

第2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不正确面对问题的态度只能将问题复杂化,耽搁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助长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不良风气。当企业没有提供做事情所需要的条件时,十有八九是因为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希望请你来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当然,干工作、做事情肯定会有苦、有累、有困难,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快乐,体验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妙处。

总之,通过通读本书,了解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实质就是人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犹如书中提到工作要象跳芭蕾舞一样,既标准又完美。也促使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坚持“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沟通习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

2、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物资部 王诗丽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当我们决心要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的话,往往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其实,很多时候,态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正如“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一般,当我们摆正了心态,确定自己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朝着这个目标走去了。

只是,我们经常会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既“‘把事情做好’就是‘把事情做对’”。直到看了文章里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的故事,聆听了孔子这位哲学大家的感叹后我才明白,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区别,把一件事情做好,只是自己主观认为的好,而把事情做对则是要符合要求,并不是好或最好,惟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做到符合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效率,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注意,把事情做对,做到符合要求,而并不是主观臆断自认为做的好就可以了。

当我们明确了态度,区分了“做对”的具体含义后,就要从具体的方法上着手了,那么怎么做,才能把事情一次做对呢?怎么做,才能达到“零缺陷”呢?

而我从文章中三只狗狗寻宝的故事中找到了答案!聪聪,明明和慧慧是狗狗家族里最聪明的三只狗,他们为了拯救整个家族,担当起了寻宝的重任,其中聪聪狗性格急躁,所以,一开始就掉入了陷阱,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体力,最后在蜘蛛的帮助下找到了出

第3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口,寻到了宝藏,而明明呢,是一只善于从宏观方面思考问题的狗狗,只是他缺少合作精神,不善于接受朋友“蜘蛛”的帮助和提示,一路上掉进了无数个陷阱,才跌跌撞撞的找到了宝藏,慧慧则是一只有着坚强意志的狗,他懂得分析,懂得合作,懂得严格的要求自己,把错误控制在“零”,最终,他花费了最少的时间,付出了最少的代价,却找到了价值最大的宝藏,更找到了带领狗狗家族回归伟大生灵族类的法则:“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然而,小人物反映出的往往就是大社会,文章中的三只狗狗,代表的就是生活中的三种人,“聪聪类”的,做事注重方法,但不注重效率,总认为,只要方向和方法都对了,一切就都对了,即使很明白在前方这条“通道”上有很多“陷阱”和“岔路”,却允许了错误的发生;“明明类”的呢,知道要求自己做正确的事,但没有解决问题的合理的工具和方法,做事不讲究章法,也达不到最好的效果,总认为“差不多”就行,“慧慧类”则不同于以上两种,他不仅懂得要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的做事,不仅讲究价值观和方法论,还讲究效能,最重要的是他的态度——以“零缺陷”的工作标准,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机遇和挑战,所以他的人生高度、价值高度也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地步。

鉴于此,通过“慧慧”成功的分析,通过对三只狗狗的寻宝故事的了解,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做,才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端正态度,确定目标。当我们的目标是“零缺陷”,当我们的想法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当我们的态度明确时,我们才能真正的朝着这个方向走去!

控制过程、重视预防。在错误出现之前就消除错误的成因,进而采取行动避免错误的产生。

建立标准,提高要求。而且这个标准是可衡量,可评估的,当你的标准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你的成果也一定会有相应的高度。

寻求帮助,团结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事事做对,次次做好,我们需要家人、朋友、老师、同事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少走弯路,才会更顺利地通向成功的彼岸。

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结果。我们所做的任何努力,其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结

第4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果。正如故事中狗狗家族的长老所强调的那样:“不仅要愿意完成这件事,还要善于完成,并且最终完成”“不但要努力,还一定要有结果”!

那么,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要做的当然就是行动了,虽然对一个人来讲,改变旧的心智模式、旧的思想观念绝非易事,但“不管标准定得多漂亮,计划得多准确,控制得多周密,没有踏踏实实的行动,一切还是等于零”!所以,我们要用坚强的意志力打败过去的“差不多”,端正态度,踢开那些阻碍我们成功地绊脚石!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付出代价最小,最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的时间最少。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取得的效果最好,效益最高。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可以得到做事情之外的回报,如满足感、从容不迫、信任、口碑等。

那么,既然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会有如此丰厚回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呢?

就让我们摆正态度从一点一滴开始,一次做对,次次做对吧!请记住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3、《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观后感

——物资部 仲伟康

在看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后,感触颇多。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时候可一次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做对,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第一次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做对呢。做,怎样做才能够把事情第一次做好、做对,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一下。下面就我个人在看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后,产生的一些想法进行简单的叙述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足够的重视,给自己树立一个信念,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做对。一个员工要想在工作中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必须从一开始就牢固树立自己的结果意识,以实现工作结果为唯一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不多先生”。当被问到:工作完成的怎

第5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么样了?这个时候,许多人总是会说: “已经差不多了”。“差不多是差多少?“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认为把事做的差不多就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敢肯定的说,他绝不可能把工作第一次做好、做对。除了给自已树立一个第一次就要把工作做对的信念外,还应该在做事情之前,好好的准备一下,效地确定目标、有效的制定计划,再去做。用今天管理的术语来讲,“确定目标、管理过程并追求结果。”

其次,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错误为什么会发生呢?

它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我们容忍它的发生,因为它的发生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二是我们虽然不容忍它的发生,但默认错误的不可避免,因而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听任它的发生。有了这两点,想不发生错误的确难乎其难。而这又反过来证明了错误发生的‘必然性’。其实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是:所做的事情如果发生了错误,是因为事情的执行者认为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有一则故事,“某公司,办公室里有两个办事员小张和小王。两个人的工作任务几乎完全相同。小张每天提早上班,推迟下班,连星期

六、星期天都不休息。但是,由于他总是不能按质按量地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领导对他时有抱怨,甚至对他严加批评。弄得他每天都愁眉苦脸,心力憔悴。而小王却从不加班加点,只是每天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每天报告给领导的都是自己的进度很好的消息,领导对他总是笑脸相迎,经常表扬,最后将他提拔为部门主管”。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次把事情做好、做对的重要性。可能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对,对个人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影响,事情的发展总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发生质变,往不利的方向发展。做人做事始于“点点滴滴”,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日积月累;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自信心的聚少成多;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对失败和挫折的不屑一顾; 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佳路途。

再者,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发挥团队精神,打破部门之间的界线,协同作战,每一单元都不应只独善其身,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一滴水,只有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才不会干涸。个人再完美,只是一滴水;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组织,包括企业,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

第6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有完美的团队。因此,无论企业还是员工,要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没有协作精神是绝对不行的。质量管理,重在管理质量,而质量即诚信,即组织对承诺的信守。所以如何让每一个员工、每个组织都能说到做到,第一次就做到、次次都做到实质上,就是如何让质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第二天性的问题。也只有当质量管理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时,我定可以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好、做对。

最后,做事要过程又要结果,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如果没有达到工作的结果,即使在过程中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对于我们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既要过程又要结果,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常常听人说:自己如何如何勤奋努力,如何如何尽心尽责,可工作总是原地踏步,不见有任何起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实际上,他们只关注于我做了什么,而不关注我做到了什么,他们总是只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而从来都不关注结果,所以他们注定一生碌碌无为。

“确实是这样的”比尔严肃地说道,“现实中,许多人走到另一个极端:过于注重过程,而忽略了结果。许多现代企业中的员工依然停留在朝九晚五的“上班”心理层面,他们只是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仅此而已,有的甚至只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在混日头。如果在一个企业里,大多数员工都不关心自己一天的工作与企业的未来效益之间有多少因果关系。这样的企业已经死去!”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旦企业这个“嘴唇”倒闭了,作为“牙齿”的员工最终的结果是丢掉饭碗。出现唇亡齿寒的结果。

4、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物资部 陶学立

这本书通过寓言的方式,把一个简单但深奥的原理告诉大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最好的做事方式。

书中的人物告诉我们,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工作中难免会出错,怎么会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呢?

但是我们发生错误无非有两种原因:一是我们容忍错误的发生,错误的发生与我们切身的利益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二是虽然不容忍错误的发生,但默认错误是不可不免

第7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的,因而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进行预防和规避,听认错误的发生。有了这两点,想不发生错误都难,反过来验证了发生错误的必然性。

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对?

为什么我们总是犯这样幼稚的错误?

这使我想起书中引用的一个故事。二战中,美国一家制造降落伞的工厂产品合格率由99%提高到了99.9%,但军方仍然不满意,要求生产和检验人员亲自登机试验。结果使该企业的降落伞合格率保持在100%。正如杨钢先生在书中所说的:“只要我们对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事件制定了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它就永远存在;可是当它不被接受时,它就自然消失。”

主要是我们已经太久地沉迷于习惯性思考,我们总是习惯于怠慢、看着办、模棱两可和差不多,我们从没有想到工作就是去做对的事情,做对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使我们知道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对,而且还可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是最便宜的工作之道!

那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呢?

1、工作中,每位员工都应具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力争将工作一次性做好、做到位,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可是,不少员工却错误地认为这个要求太苛刻,不近情理,因为“我们都是凡人,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呢”?

然而,在很多成功的企业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职业化员工的期待,它时时刻刻提醒员工们,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接手每一件事情时,抱着“一次就做对”的信念;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质量”品质的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质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员工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需要员工对“第一次”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2、加强沟通,发挥团队的优势

任何一名员工,都不是生活在一个孤岛里。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事什

第8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么样的工作,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往、沟通以及和谐相处。因此,把自己的融入到团队,始终把自己看成团队的一员,任何自己的成功都属于这个团队。才能最大的发挥团队的优势。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使我们懂得做人做事始于“点点滴滴”,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日积月累;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自信心的聚少成多;从一点一点开始做对,是对失败和挫折的不屑一顾;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佳路途。最会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不要认为自己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奢侈,太多的时间可以荒废,太多的资本可以挥霍。真正成功的人,真正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是那些小心谨慎的人,他们不肤浅,不浮躁,他们珍惜现在的一切条件,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只要用这种方法,在任何地方都会获得成功!

5、态度决定一切

——物资部 李明磊

如何能够在当今社会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更好的生存下去呢?我想,这是人人都在研究的话题吧,经常听到有好多人在抱怨:“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但是报酬却这么的少,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汗水流了很多,可收获却偏偏没有与付出成正比。难道真的是所谓的“上天不公”么?

其实“上天”还是很公平的,但却有那么多付出不等于回报,这是为什么呢?这还是要追溯到“付出”二字,有些人确实付出了很多,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付出里面,有多少是有用功,又有多少是无用功?我们都学过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可以得出如下公式:一种能量-磨损=另一种能量。这里面的一种能量就是我们所谓的“付出”,磨损就是其中的无用功,而另一种能量则是收获。很明显,在我们所谓的付出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无用功,致使收获微乎其微,让人们感到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无用功呢?为什么人们往往把很简单的事情做的很复杂呢?这里就要讲到“态度”这个古老的词语。试问,这些所谓的“不成功人士”中,有哪个能够真正的端正态度呢?说到这里,就会有很多人反驳“我做事很认真啊,工作上也兢兢业业的,怎么就态度不端正了呢?”是的,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的,每天从早忙到黑,甚至有时还加班加点的工作,真的是忙不过来么?我想,不尽然吧!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在做重复的工作,第一次做完以后发现这并不完善,那么就要开始不断的返工,明明很简单的事情,却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不断的重复,把事情变

第9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得很复杂,把自己变得很忙碌。这样的人总会以为自己做了很多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从严格意义讲,他所付出的,只有一点点而已。他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意识到这份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工作之初没有做好仔细的分析,没有把握住工作的重点。他的每一次返工,每一次重复,都是在做无用功而已,当然他所谓的付出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了!我之前所提到的态度,指的是一种追求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减少无用功,用最少的时间使效益最大化的态度,而不是所谓的努力、肯干就可以的。

人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多劳多得”的误区,这种观念本身就是有着极大错误的,何为多劳?难道真的只是单纯的做的多么?这未免也太表面化了吧。我们再仔细的想一想,这多劳的成果有多少呢?多劳之后的有效利益有多大呢?没错,是有效利益,一个人劳作的回报应该是与“有效利益”及所带来的价值成正比的,而不是劳作的多少。在多数的时候,多劳往往也是一种浪费,无论在人力、物力及时间上,都是一种浪费。可以说人们多劳的背后,不但没有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反而减少了预期的利益,是适得其反的!在我们公司的其他项目上,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这是因为有一些员工没有端正自己的思想,更没有一种以最短的消耗为公司换来有效利益最大化的态度,一天又一天的加班造成了人力支出、一次又一次的返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一起又一起的事故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利益„„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的深刻:“如果你心里允许让某事出错,它就一定会出错”。我觉得有必要再加上一句:“如果我们心里不允许某事出错,并想要达到这种预期的效果、依此去做,那么它就真的不会出错了”。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是的,只要你有这种想要完美的态度并付之于实际行动中,那么,你就一定会有所成就的!而作为咸宁项目的一员,我觉得公司当务之急,是重点分析历来核电项目错误、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合理的解决办法,同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养成员工的一种严谨并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有效的提高工作的一次成功率,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得更高的利益。

6、成功的源泉——第一次做对

——物资部

唐成盛

近日有幸拜读了杨钢先生所著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书中以浅显精炼的文字和大量通俗易懂的故事简明扼要的阐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使人们无论是

第10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对做事的方法及态度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单论把事情做对,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能胜任,但若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难度将会呈指数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不止是要把事情做对,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正确的事情做对,否则就会如子贡那样吃力不讨好,反而好心办坏事了。

一次把事情做对,重要的不是单单把事情做对,而是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中,讲究一种完美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做事情的人的一种态度,相信自己有这个潜力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一个完美的程度,不需要返工和修改。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长此以往,还会因此养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正如日本企业的员工一样,如果没有将事情考虑得面面俱到反而会觉得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使自己坐立不安。

不得不说,“聪聪”和“明明”的确是两只很优秀的狗狗,它们聪明、坚韧、有毅力,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不知疲倦、不顾一切,但“明明”太不讲章法,做事缺乏方法。而聪聪虽然比明明进步许多,注重了方法,也懂得依靠别人的帮忙,但最大的缺陷在于习惯于正确的做事而不注重效率因而导致过多的犯错误,走弯路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边犯错误边补救错误而不习惯于使自己一开始就不犯错误。而“慧慧”则与它们完全不同,它不允许自己存在侥幸心理,懂得未雨绸缪。在确定了目标之后还对过程中的一切可能的突发事件做了周密的部署,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主动的寻求帮助,能在变化中总结经验,随机应变,在战略和战术上完成了周密的配合。因此,它成为了那只“发现并第一只打开宝藏”的狗狗。

结合书中情况与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特点,我们不能老是把眼光局限在某一个方面,比如工作,而是要在生活中的每一方面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创造一个成功的案例。成功的原因方方面面,很多时候光靠个人的努力是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的,我们中国老一辈的农民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辛勤的耕耘着,却只能保证温饱而已,这便是最好的例子。“多劳”并不一定就能“多得”,只有掌握了方法,有效率的劳动才能收获到与自己的努力匹配的成果。因此,依照前人经验及本书经典案例来看,成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方向。这就好比大海中航行的船一样,没有方向,只能随波逐流,即使

第11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再怎么努力,也只会与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是而已。

二、优秀的平台。俗话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确,一个好的环境对是否能发挥一个人的潜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一流的人在一个二流的平台只会做出二流的事情,而一个二流的人在一个一流的平台却能做出一流的事。

三、端正的态度及良好的习惯。“态度决定一切”,成功先驱们的格言在多年之后依然言犹在耳。好的习惯代表着成功的一半,习惯成自然,一种优秀的习惯是经过无数次自我鞭策培养出来的,是一种千锤百炼深入骨髓的烙印,伴随着拥有这种品质的人通往成功的锦绣大道。

四、洋溢的工作热情。工作热情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试想如果一个人整天没精打采,干什么都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慢吞吞的来做,你能指望他把工作做到位吗?

五、团队协作。团队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力,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个人的成功跟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比尔盖茨也曾说过:“如果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给我一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团队,我便可以东山再起”,如此豪情壮志的话语正是建立在有一个优秀团队为基石上的。

目前公司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我们每位员工都应该努力使自己具备上述的几个条件,争取让自己不管在哪方面都能一次把事情做对,这在核电行业也尤为重要,大大降低了返工率和成本,降低了风险事故,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将为我司的磅礴发展及个人的成功埋下一粒生机勃勃的创造之种。

7、《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电气队 王光明

在公司“质量月”活动的氛围中,我读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这是一本管理寓言,他向我们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第一次就做对是最好的做事方式。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由三只小狗的故事引入,通过它们寻找骨头和水的过程,揭示了质量管理的不同方法论。在我们的工作中,之所以我们总犯错误,一在于我们容忍错误的发生,因为它的发生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二是认为一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没有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得过且过。

第12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我们已经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习惯性思考,做工作也常常抱着差不多的态度去做,我们从没有想到工作就是去做对的事情,做对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那个降落伞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缺陷是可以控制的,也使我们明白,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对,而且还可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是最好的工作之道!

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哪?要想把事情做对,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明确我做的是对的,也就是正确的事情;第二,要明确我做这件事情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方向和目的;第三,就是要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分析,达到目标会遇到哪些风险,以及如何去避免风险的发生;最后,就是理清楚上述问题之后,就是严格去执行,并坚持不懈直至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作为核电安装施工单位,对质量要求是比任何行业都要高,加之庞大的工程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求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还要避免无谓的返工;我们要做到质量好、速度快,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就像书中讲到的那样: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工作高效、质量第一!

8、《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HSE管理室

韦宾衍

“‘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克劳士比先生用一句很简短的话给我们诠释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真正含义。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很深奥的哲理。

前段时间在看一篇文章——《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文章很长,而且基本都是闲暇之时才看,所以一直到最近几天才总算看完,看完感触颇深。回首过往,一路走来也算得上跌跌撞撞,但事后我从没太在意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失败,因为后来结局终归都还算不错,想来我算是个比较幸运的人。小的时候我们就常听老师和长辈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是通往成功路上铺路石,吃一堑长一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如此类。或许是受此类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不管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上都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失败,也不避失败。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最终还是走到终点,获得成功。其实遇到挫折遭受失败后不气馁,这固然没错,但是在这个寸金寸光阴的年代,我们这么来回的折腾,期间浪费了多少时间,其中还额外附加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想到我们其实可以第一次就把

第13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事情做对呢?

失败、挫折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就是属于错误的附属产物,那么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过程中不经历任何失败。这好像有点跟老师们前辈们说的有点矛盾,其实不然。仔细想想,它们两者的内涵不一样,老师、长辈们所说的旨在指引我们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鼓励我们遭遇挫折、失败后不气馁,不自暴自弃,并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造成又一次的失败,而并非鼓励我们多去经历失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更深入一层次——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没有失败,真正达到成功率100%!“做正确的事”是战略,“正确的做事”是执行,“第一次”则是效率。

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属于“聪聪”和“明明”两类,而在我看来,这两类中“聪聪”占大部分,也就是能认认真真的做事,并把事情做对,但是却始终不能做到“第一次就做对”。像“慧慧”一样的基本很少很少。就自己而言,基本也属于“聪聪”这一类。初到公司,作为一个毕业生,没有阅历没有经验,在别人面前就是一张白纸。因此我总以为在工作中理应尽可能的去避免错误,但是如果最后还是出错了,那是理所当然、不可避免的。于是刚开始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领导安排一项工作,自己做好了交付领导审核,领导审核发现细节存在问题,没通过,退回来,再修改,再审核„„于是一份本来只需要一个小时的工作,最后却花费了几乎两倍的时间才做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说,还浪费了领导和其他人的时间。文章中提到一个关于拧螺丝钉的问题,个人觉得用的很生动很形象——20个人为了完成一个工程同时去拧螺丝钉,其中19个一次性就做对了,花了10分钟。剩下的那一个人拧了10次才成功,花费了半个小时。那么整个工程就因为他一人的问题整整延误了20分钟,同时整个工程的19个人也会因此每人延误20分钟,20个人累积起来就是400分钟!外国人喜欢用时间来计算金钱,特别是日本人,他们精确到以秒来计算工资,试想下,400分钟在他们的眼里相当于一笔多大的财富!要知道,我们工作上一次次的错误,其实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扼杀。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核电安装的工作,如果我们也像“聪聪”那样,更有甚者像“明明”那样,总是抱着“人难免会犯错”这样的心态,那么在工作中就没想着主动去预防和规避,那么错误的发生就很有可能由偶然变为必然!在核电这个高标准、高要求的行业里,任何错误都是不允许的,哪怕再小的错误!哪怕只是一颗螺丝钉少拧了几圈,哪怕只是一个焊口处理得稍微有点马虎,或许它们将会带来的损失和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再者,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安全工作,在工作中就更不能抱着马虎的态度,因为“安

第14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全无小事”。在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中,我们必须抱着“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态度和决心。对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对存在的隐患要做到一次性排查清楚,对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要一次性全部纠查,落实整改,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检查过程中这里遗漏一个隐患没排查,那里放过一个不安全行为没纠正,一旦这些环节里出了问题造成事故,那后果将会是不堪设想!

生活工作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呢?在谈论这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错误发生的一些必备的要素。错误发生一般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我们容忍它的发生,因为它的发生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的关系;二是我们虽不容忍它的发生,但默认错误的不可避免因而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任它发生。有了这两个前提,想不发生错误的确难乎其难。有句俗语叫做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巧妙境界,我觉得这其实是人性的劣根。有些人觉得很多事情不关自己事,所以没必要太上心,凑合凑合也就算了,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就抱着这种“凑合”的心态,这样错误也就难免了。即使出了错也没事,反正又不会直接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另外一部分人呢,其实做事情还算很认真,他们会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有一点,他们觉得错误这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实在发生也了也无能为力,只能等错了之后再进行纠正。这类人,与其说他们没有“零缺陷”信心,不如说他们潜意识里根本就没有“零缺陷”的这个概念。他们或许就没想过工作其实可以做到“零缺陷”!所以,要治理工作上的缺陷,就要先治理态度上的缺陷,而要治理态度上的缺陷,就必须先治理头脑里的缺陷。

我们不难看出,要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首先得“从心开始”。首先内心里确定目标,也就是将要做的事情做好。在确定目标之后,就要努力地去控制过程。控制过程就是要求我们不能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即使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过程中却一次次出现错误,谈何“一次把事情做对”!然后就是在过程中预防错误,在行动前分析过程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在错误出现前直接消除事故的成因。亡羊补牢固然没错,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如果我们能在“亡羊”之前就先把破损的“牢”给补好了,那又何来后面“亡羊”的结果呢!要知道错误发生之前的预防永远比错误发生后的检查改正来得高效!再者就是建立标准,你的工作标准是什么,是“凑合就行”?还是“99%通过率”?还是“零缺陷”?工作标准就是一个人工作哲学的一部分,我们只

第15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有建立了“零缺陷”的标准才能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也就成为了我们的工作哲学!标准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实施,实施过程中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零缺陷”的,因为我们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没有一个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就事事做对,次次做对,必须通过不断地寻求外界帮助才能最终达到我们最终要求的结果——“一次做对”。

“第一次把事做对”是一套调整价值取向、改变思维方式,建立高效行为习惯的管理。“第一次把事做对”不仅给员工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提供了指引,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工具。

第一次把事做对可以让我们有效的节省自己宝贵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依赖心理。还可以让我们得到做事情之外的回报,比如内心的满足感,领导的信任和肯定,在同事朋友间建立良好的口碑,同时我们如果能事事做到“一次做对”必将会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在我们核电建设行业,更应注重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理念的引入,将它作为我们核电建设工作的工作哲学,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灌输于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那么我们企业效益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企业也将会迎来一个蓬勃发展春天。

9、《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技术部

席晋辉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第一部可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个人修炼的管理寓言,且是一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工作哲学和方法。本书借用许多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更能够吸引读者眼球,更便于读者仔细阅读、细细体味。这本书强调,我们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要沉迷于惯性思考,而要去追求把事情做对,不但要做对,还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在陆续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即有许多想法和感触,也有鞭策自己日常行为的豪言壮语。可是本人有个不好的习惯,不愿对所思所想做即时记录,因此总要等到书读完了,想要去写读后感的时候,才感慨淡忘了很多。所幸读完此书,掩卷沉思,书中的许多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没有随时间流逝而被拂去印痕,反而越发清晰,更加醒目的映现在脑海中,自己受到的启迪、触动更加深刻,感觉受益匪浅,其理念反映了企业发展和个人修养的主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第16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技术部作为项目部的基础部门,起到与外部连接,内部衔接的作用。作为技术部一员,我觉得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贯穿于技术部日常的工作尤为重要:

第一次把编制WAS做对:

WAS:(WAS是授权领料单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领料单,作为施工队领用材料的凭证。技术部员工在编制每一个WAS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第一次把编制WAS做对,将会避免返工,误工等给项目部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多非技术部员工从表面现象看技术部发WAS的工作,认为该工作简单,非专业人员也可操作,殊不知轻轻点击下去的材料,也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图纸去计算材料量判断其合理性,一个成熟的WAS发放界面背后凝结了很多后台数据的链接及材料量控制的理念。所以第一次把编制WAS做对,既可避免技术部出现返工,又可避免施工队材料的误浪费。

第一次把材料需求计划做对:

材料量的控制是一个施工项目的中枢神经系统,它关系着项目部的经济命 脉,尤其像这种工程量浩大的核电项目,怎么去为项目部增效?材料控制环节尤为重要。首先这就取决于材料量的多少,技术部作为材料需求计划的编制部门,也就是神经系统的信号发出端,在我们发出信号(材料量不能满足现场使用或材料量远远超过现场使用量)后,直接造成两个结果:一是误工(影响里程碑);二是材料浪费,造成项目部巨大经济损失。所以第一次把材料需求计划做对且做的及时,是保障施工队正常进行施工进度的前提,是控制项目部经济利润的根本。

第一次把软件需求做对:

CANPPE2软件作为二三公司核电管理软件之一,也是目前我们二三公司应用 的唯一的核电建造施工管理软件。作为软件需求量最大的部门,技术部在开工前期会考虑软件的需求,这就需要顾及上游设计室和下游施工队之间的良好衔接,如果技术部在提出软件需求时,未能全盘考虑、精细的策划,那么等到开工后,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造成整个施工系统不能正常运转,这将会给项目部乃至二三公司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和影响。所以第一次把软件需求计划做对,是保证整个核电建造施工系统良好运行的先决条件。

技术部第一次应该把所有的事情做对包括:采购技术规范编制、程序的编制、第17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工作流程的编制„„..等等,只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才能避免给部门乃至项目造成影响,所以我们技术部在对待任务和工作的执着标准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可以把握创新之源,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技术部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心浮气躁,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如果我们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甘于平淡,认真做到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魅力,是水到渠成的惊喜。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只有我们保持这样的工作标准,才能不偏离做事的轨道,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才能呈现企业与个人繁荣并茂的情景。

10、好态度+好计划=成功

——质保部

高峰

在初来23公司时,领导常常教育我们要“第一次就把事情最对”,起初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概念很憧憬、很向往,当时认为只要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足够的经验就一定能把事情一次做对,读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本寓言后,才知道我的理解比较片面。

什么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正确地做事’是执行,‘第一次’则是效率──这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完整真意。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回报是: 付出代价最小,节省人力、物力。需要的时间最少。

取得的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美国著名人际交往专家卡耐基说过:“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改变给人的第一印象,因为你的第一印象永远留在人家的心里。”有些人会说,我这一次没有表达好,没有做好,我以后再来完善自己,那是徒劳。第一次太重要了,一旦出现差错,就很难改变差错的现实,因为差错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需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代价才有可能弥补。所以在行为准则的贯彻执行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第18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具备把它做好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好呢?把事情一步一步地做好了,就可以达到第一次就把整个事情做好的境界。

为什么我们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本身允许它的发生,在思想态度上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每当开始着手一个新挑战,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没关系,第一次做,错了也是正常的”“谁会在乎这个呢”等等侥幸心理。越是烦琐的事情,这种想法就越强烈。这不得不说是人的一种惰性,明明很清楚做事的要求,却在事前就替自己找好借口去做错。所以,我们可以把质量看做是一种态度,是你如何对待工作的态度,你怎么对待工作,工作就会相应的带给你什么。

一个人光有知识和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靠哲学的训练和引领;否则,不谈理想,不谈宗教,不谈人生观,而谈金钱和美女,无疑只会带来迷惘、空虚和痛苦,只会造成道德缺位和精神的丧失。因此,我们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不接受错误;不产生错误;不放过错误。

所以,与其说细节决定成败,不如说是态度决定了一切。你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未来,它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钥匙,所以在今后每次接触的新任务时,就试着对自己默念“我可以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以此来端正自己的态度。

有了良好的态度就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吗?良好的态度只能说成功了一半,我们还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计划。在做一项工作之前首先要确定目标,也许我们选择的目标有几种,但必须要选择符合要求的那个。在确定目标后就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最优化的选择。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将所有的错误进行分类,找出这些错误发生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如果我们能及时消灭这些原因,错误就会在工作的过程中提前解决掉,而不会影响到工作的后果。在进行了过程控制和错误预防后,我们就可以过动手工作了,不过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人无完人,一个人凭一己之力不可能事事做对、次次做对,所以我们在工作时要善于并积极寻求帮助,要懂得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正如开车一样,每天清晨,我们驾驶者我们的工作之车上路。如果我们在上路之前,就明确我们的目的地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我们就会一遍一遍确定我们的要求,我们会仔细地制定计划,并预防可能出现的错误。我们会协助他人,发挥我们的团队精神,因为我们不可能丢下自己的伙伴、独自一人上路,我们会道出无穷的真情。

第19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我们将所有的力量全神贯注在路标的前方,一旦我们确定目标要求,我们就会勇往直前,我们不去抱怨、也不去理解、或者寻找借口,我们只有一个回答: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如果能做到以上两点(积极地态度和充分的计划),就能最大限度的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其实我们做人做事也是同一个道理,要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作为目标,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开始做起并做对,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断反思总结,不要认为自己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奢侈,太多的时间可以荒废,太多的资本可以挥霍。我们要做到做人做事小心谨慎,不肤浅,不浮躁,珍惜现在的一切条件,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只要用这种方法,我相信在任何地方都会获得成功!

11、高质量来源于充分准备

——质保部 李勇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立不不败之地的根本。对于核电建设来说,质量尤为重要,公司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作为根本宗旨,把质量和安全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核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核电的安全,核电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前苏联核电事故带来的灾难至今都令我们颤栗。我们应怀着对核电敬畏、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心情干核电。

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是公司的一份子,是核建集体的一员,每个人的工作都关系到核电的安全,可能由于某个人某一项工作出了差错,监管又没有起作用,不合格产品透过了五层屏障后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那层屏障,把核电这个巨大的工程第一次就做对,因为核电没有给我们后悔的机会。

核电对质量的要求比其他行业要求更高,冰箱坏了可以修,电灯坏了可以换,但是核电“坏”了„„真的不敢想象,为了核电安全,核电工程建设中要求进行更为严格的质量管理,实行二级质检一级质保,以保证核电工程在设计,建设,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核安全。由于核电工程建造质量对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工艺及建造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国家核安全法规对核电工程建设活动质量保证的强制性,决定了其工程建造活动必须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和一流的管理水准,同时也决定了我们对工程建造的质量控制必须严格、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一次成功”。

第20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为了保证核电的质量,公司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程序和规程,用来规范和指导核建施工的每一个步骤,要使得核建整个过程质量有保证,作为公司的一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核建这个集体,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发挥自己岗位的作用,做好质量的一道屏障。我们每一位员工要按公司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的良好习惯。如果我们人人都按要求去做,把好自己这道关卡,质量自然而然就生产出来了。

所有的质量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不能等到事故发生了才去处理,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避免事故上,而不是如何处理事故,事故的处理只能是一种危机意识,是多层屏障失效后的最坏的情况,更重要的工作是应该尽早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事故的发生。首先是我们用于指导工作的程序,应该严谨、完整、有效;其次将以往建设中类似工序出现过的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做为本次工作的参考,避免发生相同的事故,做好质量风险分析;再是针对容易发生的事故的地方和过程做好预防措施,准备好纠正措施,把事故控制在苗头之时,避免事故的扩大,并且能正确的纠正。

编制得再完美的图纸、程序或标准,如何没有人去实施也是一纸空文,这就要求核建的施工人员把好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力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不能为了应付检查而去工作,更不可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在施工时应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把自己看成核建的不可缺少的一员,为自己而工作,工作也会给你带来收获。

文中提到了一个关于扁鹊三兄弟医术高低和闻名程度的故事,医术高明的长兄由于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所以名气很难传出去。而扁鹊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进行的都是大手术,所以名气会响遍全国。这使我想到了前不久项目部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名施工人员从高空掉下,由于他事先已经系上了安全带,所以没有造成伤亡事故,公司给予奖励以他表彰他正确使用安全带的形为。但他只不过是遵守了他应该遵守的规定,这样做是不是会使那些一直默默遵守规矩正确配带安全带的工人觉得不公平呢,他们是不是会想也应该去掉一次呢。

所以在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组织里,如果大力表彰“救火式”的英雄人物,就不会有人甘作默默无闻的“预防式”的英雄人物,整个组织必定会陷入救火与危机管理之中。而要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预防在先、无火可救;创建可信赖的质量文化。

第21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质量管理,只有从改变人的心与智入手,通过思想与态度的转变,通过预防为主而非事后把关的质量文化的形成,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公司成为高质量的和诚信的组织。质量管理,重在管理质量,而质量即诚信,即组织对承诺的信守。所以如何让每一个员工、让整个组织都能说到做到,第一次就做到、次次做到,实质上,就是如何让质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第二天性的问题。也只有当质量管理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时,才能透过管理质量看到变革的预期、稳定的市场、上升的利润等等,才有可能看到业主的微笑、员工的自豪、供应商的开怀。

12、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后感想

——财务部

杨明

读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好”这篇文章有颇多的感触,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也了解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仅可以在工作中运用,它还广泛运用于人生、事业、职场、社会、生活甚至军事领域——它几乎可以运用于我们人类的所有领域。

这篇文章首先通过了一个关于狗狗的寓言故事来讲述三种不同的狗狗——也代表这三种不同的人。明明:要求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了;聪聪:要求事情做得尽量完美但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慧慧:要求事情做到零缺陷,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

我们大家可以结合实际仔细的思考我们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工作上属于那一种呢?也许有像明明那种的人只要求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了,凡事都是差不多,有人会认为差不多就已经很好了,就差那么一点点,但是一点点的差别会造成很多事情的发生;在我们核电工作上是不允许一点点的差别,是需要100%的正确,如果什么都只做到差不多,会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是不可估测的。也有像聪聪那种的人尽量把事情做得完美但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人认为工作的最高境界是符合自己的要求,认为错误是不可以完全避免,但是既然知道它是个错误就一定有能力去避免它做到完全正确。像慧慧那种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人又有多少了?

“第一次把事情作对”可以解释为以下几种:①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②付出代价最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③需要的时间最少。④取得的效果最好,效率最高。⑤可以得到做事情之外的回报;如满足感、从容不迫、信任、口碑等。如果我们时

第22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时刻刻警醒自己,要在接手每一件事情时,抱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信念,就可以制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管理政策;如果我们对工作设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政策和要求,就会对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预防,把错误消灭在过程开始之前,养成“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习惯,就可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率和效能以及自己的潜能;如果我们已经认识到效率、效能的价值体现,又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和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的潜能,并在工作中尽可能地焕发潜能,就可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我相信我们在努力中一定可以做到上面的法则“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要把这些如果变成现实。

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领域中之所以没有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这些领域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是我们可以发现的,但是又经常会出现的,所以我们在错误发生之前要一一检查这些错误或者能预防这些错误的发生,我们就完全可以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我们把我们要做的事情的要求和过程确定的越明确,我们越有可能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对。做人做事始于“点点滴滴”,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日积月累;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自信心的聚少成多;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对失败和挫折的不屑一顾; 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对,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佳路途。我们从不要认为自己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奢侈,太多的时间可以荒废,太多的资本可以挥霍。真正成功的人,真正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是那些小心谨慎的人,不肤浅、不浮躁,珍惜现在的一切条件,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最终,获得了成功。我们用这种成功的方法,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了成功。

工作的最高境界是符合工作的要求,工作的质量就是事业的生命源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石。尊重工作的规律、尊重人是一个人的基本职业素养。工作的本质是满足自己之外的组织、同事和相关工作的需要。一个人工作的意义在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别人来说是有意义的、可信赖的。相应的,一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是,对别人来说是有用的、可信赖的。为此,必须用100%认真的态度对待业务,对待业务关系,对待做人做事。只有保证自己的工作没有一点失误,保证自己的产品和服务100%的合格,保证自己做人做事没有做错一件事情,才能算团队中合格的成员,也才能算社会上合格的个体,也才谈得上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在我们核电工作中,更需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切尔诺贝利的事故足以警示世人:不按规章办事,不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对,质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障,就会

第23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对环境、对社会产生可怕的破坏和影响,不会给你第二次、第三次的机会来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核事故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不能在事故发生后去思考这个事故是怎样发生的,是在哪个地方出现错误,我们要在之前就要去预防这些错误的发生,明确要求和过程,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做好,而不是在事后去后悔,有些损失是不能弥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抱怨的话“我好后悔”、“如果怎样就怎样”等等,我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我们还会有这些抱怨吗?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从中明白了很多,我们永远不能满足我们自己的要求,我们要追求工作的要求。我们自己的要求也许就是差不多或者是尽量完美,但是工作的要求是100%的正确,而且要一次性做对。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要努力思考学习这篇文章里面法则,把它们运用到所有领域,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我们核电工作中,我们更应该认真的贯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思想,把质量、安全做好,凡事都要制定明确的规章要求和过程,按照要求和过程去完成。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骏马可以历险但是在犁田的方面它不如牛,坚固的车辆可以载重量但是在渡河的时候它不如船。所以我们要善于认识自己,客观、公正、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在工作中我们能时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在做事情之前就会去想办法防止错误的发生,寻求别人的帮助,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就可以把事情一次性的做对。

13、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

——财务部 刘芳云

读完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感触颇深,现在把我或许还有些肤浅的看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督促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把事情做的更好。

于我而言,读这本管理学的寓言,完全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书以《孔子家语》里子贡的故事开头,试图说明做好并不是做对,孔子认为子贡做的好,但不一定对。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好的事情对于对方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每个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别人的想法,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全世界普遍认同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组织应满足顾

第24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一言以蔽之,组织应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而不应加上自己的主观意愿。

本书的开头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接下来的寓言故事则让我从中认识到了许多。人人都想成功,但很多人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消磨了所谓的激情岁月,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评价另外一个人是一事无成的。如果我们能安心下来思考,我想要什么,我该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或许有一天,人生就是另外一幅景象。

书中小寓言里的三条小狗,各有优劣,聪聪和明明作为不好的例子来衬托了慧慧的过人之处,他知道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只要具备了计划和可行性的策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完全能实现的,确定了一个正确的目标,再对整个过程进行比较,作出优化的选择,在其中预防错误的发生,建立工作标准,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慧慧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从中获得的启示也是很简单的,或许我们习惯了细微错误的发生,或许我们习惯了工作中的低效性,但我们能否好好的想想,我们能否做到更好,即按照书中所说,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付出代价最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的时间最少,取得的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书中所提到的很多天才没有从事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从而难以成功的道理,就是在选择行业的时候没有做对。拿我们自己而言,我所从事的真正是我所擅长的吗?我在这个领域高于他人的地方吗?书中说,一个人要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一开始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一句话,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都深思的。一个人认识自己却觉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许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才能想清楚这些问题吧,至于到底是多久,还是拭目以待吧。我虽然明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道理,但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阅历,当然,这不是这本书说讨论的重点。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论体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一次做对,只是我们思想的松散性让我们容许自己犯错,表面上看问题不大,做100次,错个2,3次又有什么呢。但既然能做对,为什么要做错呢。所有大的差距都是在一点一滴中拉开最终拉大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照小狗的预言故事,第一次做对的理论体系——首先确定工作目的,再建立一次做对的基本标准,消除达成这一标准的障碍,为标准而努力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墨菲法则里的凡事如果能出错,就一定

第25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会出错。这就说明了我们对一件不该发生的错误事情制定了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只有我们确定它是不可容忍的,有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到。

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故事是厂家为了让客户更满意擅自加上塑料袋的故事。我们把事情做对,就是符合要求,并不是做到自己所认为的更好,工作中画蛇添足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厂家,一个企业,一个公司,满足了对方的需求,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可或缺的环节,附加的没有经过协调沟通过的服务,有时会把事情推向不可挽回的局面。作为一个企业而言,解决市场需要和需求的环节之后把过程和结果都做到更好,不付出不必要的成本代价,承诺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把积少成多的道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大概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核心所在吧。书中又提到了很多理论,如员工的素质决定企业的质量,关注每个细节,保证零缺陷,这些都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很重要的。当然,书中这方面的理论的经验于我而言,难免显得有点空洞。

人人都想成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这本书提出了很多让人少走弯路的想法。我们要预防将我们人生带入糟糕境地的可能性,每走一步踏踏实实,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且一直把事情做对,不去做差不多先生,关注每个细节,在工作中建立完整有效的规范,态度认真勤恳,懂得做人做事,这样我们离成功就会很近了。同事,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关心每一个细节,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样就能为我们所在的企业带来更好的明天,反之,企业的经营将会越来越艰难,最终走向不可挽救之路。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和套话,也并不是在危言耸听,书中环大西洋海轮失事的故事难道还不能说明一切吗?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懂得向周围的同事请教,懂得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不害怕失败,将第一把事情做对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这样,个人和企业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

这本由很多故事组成的书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工作即是跳舞是我在工作中所追求的,而对于我而言,在财务工作方面,更是不能容许自己犯错误,我相信有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决心和书中理论知识的指导以及今后在工作中的不断总结,我一定能做到更好。

14、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

——人力资源部

李娇

在今年的质量月期间,阅读了质保部推荐的书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起初是怀

第26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着一种被迫的,很不情愿的心情打开这部书刊的,但是渐渐的,被里面一个个生动而富有深刻哲理的小故事给吸引了,进而便津津有味的一直读了下去。

文章序言用《孔子家语》里救赎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的小故事引出了一条简单的道理,即: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接着,通过一个拧螺丝的简单例子,引出了本文的主题“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以三只分别叫聪聪、明明、慧慧的狗狗,为了狗狗家族的生存寻找足够的骨头和水源而进行探险历程的寓言开头,引出一代宗师克劳士比先生和他三个弟子的激烈讨论,层层揭开、步步深入的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第一把事情做对”的全部内涵。

文章中名叫慧慧的小狗,遵循“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法则而第一个完成了长老交代的拯救狗狗家族的任务,并且花了最短的时间和遭受了最少的困难。克劳士比先生针对慧慧的成功写下了如下的点评: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找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

通过上面的点评和文章中一个个生动的小例子,让我清楚的了解到什么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放眼现今的核电建设,缺少的正是这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强大信念与决心。我们都知道,“安全”是核电建设的“生命”,“质量”是核电建设的“灵魂”,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只有在质量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核电建设的安全,才能保证核电周围数以万计生命的安全。

现在我们来用慧慧的成功法则分析一下闻名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在试验伊始,包括副总设计师在内的所有实验员们都在第一时间确定了本次试验的目标;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功率的升降程度;对现有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和预计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对已经建立的试验标准严格执行;当问题发生时不一意孤行,听取他人建议,采取挽救措施;要求结果百分之一百正确,毫无偏差。那么,造成数以万计生命生灵涂炭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便不会发生,试验将会取得成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副总设计师为首的一些试验员们,他们存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不按照核电试验标准数据(功率)进行试验,并且一意孤行,最终酿成了世界级的悲剧。

第27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多么重要而艰巨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核电建设来说。

下面再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小小”的质量事件吧。

2010年6月9日至14日,AA项目管道队连续发生5起质量问题/事件,中广核工程公司2010年6月16日要求AA项目管道队全面停工整队,经采取有效措施后,于2010年6月17日复工,影响整整一个工作日。

事件描述: 1、2010年6月9日,在W128房间,管道队KW分队施工人员对施工中打磨短了的槽钢没有及时更换,采用废弃钢筋代替长度不足材料进行支架焊接。2、2010年6月9日,工程公司人员在1R24区消点时发现RX分队现场班组用错法兰,而QC1、QC2人员已检查完成并签字放行。3、2010年6月12日,NX分队施工班组在9N60区域焊接支架时,局部焊口油漆未打磨就进行焊接。当工程公司人员予以纠正时,作业组长表示“该焊缝焊接位置不好焊,焊了也浪费焊条,随便焊焊就行了”,给工程公司人员留下了施工人员“随意施工”的不良印象。4、2010年6月14日,在9N80区域,NX分队施工班组在工程公司消点人员未到、消点时间也未到的情况下,已对焊控单上的下一步工序进行了操作。工程公司人员准时消点时,要求将焊口打磨,重新消点。在重新消点时,因焊接实际位置与焊控单上位置不一致,工程公司人员提出了质疑。但现场班长未有效地进行沟通,而是与工程公司人员发生了言语冲突。管道队生产部经理闻讯赶到后,未能及时制止班长的不礼貌行为。5、2010年6月14日,工程公司人员巡检时发现NX分队施工班组正在进行组对的立管内水平部分存在大量打磨铁屑和水泥灰渣等杂质。而该管道的清洁度检查的质量控制点已经过QC1、QC2检查并签字放行。

通过以上五个事件的描述,我很质疑,为什么我们不能第一次就使用正确的法兰?为什么我们不能第一次就将局部焊口油漆打磨好以便后续的焊接工作?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每个第一次都遵守操作规程?为什么我们不能第一次就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第一次就将立管内水平部分存在的大量打磨铁屑和水泥灰渣等杂

第28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质清理干净? 为什么这些平常而简单的工作没有在第一次就把它们做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个“小小”的质量问题或是简单的个人工作态度问题,看起来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其造成的后果却往往是无法预计的。不是我们做不到,不是我们做不好,是我们容忍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没有将错误扼杀在萌芽阶段,并且任其发展,抱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结果毫无疑问,那就是以失败告终。

最后,我想用克劳士比先生伟大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一法则来结束这篇读后感,衷心希望今后的核电建设者都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建立“零缺陷”的工作执行标准,提高质量意识,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在能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的同时提前完工,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再创另一高峰,为中核二三公司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人类世界创立以来最古老的法则“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付出代价最小,节省物力、人力、财力;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的时间最少;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取得的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可以得到做事情之外的回报。

15、拒绝缺陷,缔造完美

——管道队 李维

阳光刺眼。一群欢快的人群正簇拥在一个老者的身边,他们品尝着人类的美味佳肴,手中高举着酒杯,正在跳着欢快的舞蹈——对于聪聪和明明来说,他们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

他们是谁? 长老在哪? 慧慧呢? 狗狗们在哪里?

第29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

正在他们迷惑不解的时候,那个年长的老者分开众人,走到大门前来:“欢迎你们,聪聪和明明,我是德鲁克长老,欢迎你们回到人类。”

一道强烈的光射来,阳光刺眼,他们不得不闭上了眼睛。当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们发现: 一切都变了 „„

初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确实是被书的卡通封面和寓言故事所吸引的。可能沿袭着大部分年轻人的“陋习”——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不喜欢说理式的教育,我承认,这样的“喜恶”,我也有。随着寓言故事的一路铺陈,感觉很多道理在有些简单的故事中呈现,若即若离,似懂非懂,这也就吸引着我不断沿着作者的思路思考。恍然间,我也成了克劳士比先生的学生,感悟着他那春风化雨的教诲和启迪。

首先,容我大致叙述一下寓言故事:明明、聪聪、慧慧是生活在一号山庄的三只小狗,一天,山庄的宁静被打破,他们代表整个家族,踏上了寻宝的过程。因为个性和处事方法的不同,三人收获的结果也不一样,而本文开头出现的场景,就是慧慧给家族带来的荣耀——打破魔咒,还原成人类!

经过克劳士比先生的分析和引导,对于三只小狗的性格,我也有了自身的领会。面对变化着的环境,面对充满着危险和未知的陷阱,三只小狗的表现各有不同:明明只是应付变化,是事后挽救型的:出了问题才去灭火;聪聪想到了变化,但只是为变化而变化,是一边灭火一边想着防火;慧慧则是使自己处于应变的状态之中,随时准备变化,是一边认真的防火,一边随时准备着灭火。这些不同的应变方式,对我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启迪:人的各项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为人处事的哲学亦该如此,这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是顺应万事万物的因果联系。但在承认这个真理的同时,我们也该意识到:要求可能会发生变化,而符合要求则是永远不变的!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什么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做正确的事”是战略,“正确地做事”是执行,“第一次”则是效率——这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完整真义。

第30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人们常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更有人用变化莫测、匪夷所思等一系列词语来形容股市。其实,又何尝是只有股市是如此呢?我们接触的每项事物都是如此,包括投资,包括市场,更包括核电事业。核电是一种安全、经济、清洁、可靠的能源,不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有利于环境保护。自1954年,前苏联建成功率为5兆瓦的实验性核电站以来,核电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第一、二、三、四代。第四代是指目前正进行概念设计和研究开发的,而我们现在咸宁项目部所筹建的堆型,正是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的第三代核电机组——AP1000。纵向比较,核电的整体趋势是发展变化的;横向对照,各堆型之间的变化、差异,我们也能娓娓道来:EPR、ABWR、APWR、ESBWR、AP1000„„这之间的差异和变化,我相信每位干过核电事业的员工,会比我这个新人了解得更加透彻。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应该顺应堆型的变化,顺应技术的变化,改变思维,改变方式,改进“战略”,才能“正确地做事”。

学会“正确地做事”以后,就可以保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吗?答案是否定的。无论做任何事情,无论是谁来做,大家的愿望都是一致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但是,结果却往往是那样差强人意,即便是在我们所常见的规定中,这些缺陷也时有发生,书中的举例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新闻出版署有万分之一差错以下的合格率规定。——意味着万分之一以下的差错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是值得表扬的!

·某胶卷企业将产品的出错率规定在百万分之三以下。——意味着百万分之三以下产品的购买者是该倒霉的!

·某银行规定,百分之八十五的来电,组员必须于规定的时间内接起,否则警示灯起动,算为失误。——意味着有 百分之十五的来电是可以怠慢的。

初看每个例子的前半部分,大家都会觉得很客观、很理所当然,但是看到后半部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情都会和我一样,感觉怪不是滋味吧?或者,做更进一步的假设,假使我们自己就是那万分之

一、百万分之

三、15%呢?那我们的心情,就不仅仅会不是滋味吧?我们会气愤,会恼怒,会抱怨,会投诉„„因为我们“恰好”是“受害者”!而对于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概率,我们就默认了。也正是这种默认,纵容了每个企业——允许自己的工作出现误差,允许自己的产品出现瑕疵,允许自己的服务出现缺陷!也正因为这些纵容,“零缺陷”永远难以实现!或许,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应该随

第31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着这本书所倡导的思想而改变,变革方法,预防到位,做到零缺陷,真的不是天方夜谭。

而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意识到:零缺陷不仅是一种工作标准和工作准则,一种工作哲学和个人习惯;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更改的、永远应该遵守的“法则”,是我们人生应该懂得的第一个真义。唯有“零缺陷”的人生,才是精彩而 完美的人生,才是平衡而和谐的人生,才称得上是真正做“对”的人 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做对正确的事,拒绝缺陷,才能缔造完美!

16、态度决定高度,质量决定出路

——工程部 江志连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种智慧。

阅读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是一本管理寓言。由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杨钢先生所写。这本书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第一次就做对是最好的做事方式。

书中可爱的人物告诉我们: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工作中难免出错,怎么可能一次做对呢?但是我们发现错误的发生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我们容忍它的发生,因为它的发生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二是我们虽然不容忍它的发生,但默认错误的不可避免,因而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听任它的发生。有了这两点,想不发生错误的确很难。而这又反过来证明了错误发生的“必然性”„„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被沦为了奴隶,如果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方法出来后,大大推动了鲁国的人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出来。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个行为轰动了整个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从此我不想再见这个人。

第32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

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 子贡的榜样被舆论传播之后,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因为后来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去国家报销,而因为不能有效地实施这种报销制度,肯于出钱赎买的人就越来越少。

在子贡看来,他做得非常“好”。而在孔子看来,子贡虽然做得“好”,却没有做“对”。做对不是自己主观认为的“高尚”、“好”。子贡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自然会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观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

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这是一条简单的道理。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这是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如何做才能达到“对”这个标准。

在核工业建设领域中,做到以下几点是很关键的: 符合要求的,才是对的;

做事之前先思考,弄明白了再去做。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一定要有这么一个理念,只有100%才算合格,追求“零缺陷”。追求“零缺陷”表达的是一种决不向任何符合最高要求的做法妥协的决心。它要求人们努力工作,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达到“零缺陷”的境界。为了实现“零缺陷”,组织或个人必须符合顾客要求,预防缺陷产生,保证交付一次合格。“零缺陷”是预防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而预防则可防止某些缺陷发生,只有预防,才能保证质量。

对于核电来说,质量的重要性更甚于一般行业。核电建设过程中核岛安装若是出了纰漏,等于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当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给多少人带来了伤痛,留下了梦魇。所以我们的员工必须要做到即使一个细微的安装工序都要符合要求,才能够从源头上杜绝灾难的发生。

第一次就击中问题要害;

第33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有这么一句话:“魔鬼”也会藏在细节中,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做事前多想几步,抓住问题的关键,那么所有的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了。

核岛的安装工序冗繁复杂,我们却更要迎难而上,把攻坚攻关作为核电建设工人的一种不屈理念,发扬光大。

确定好方向,不走冤枉路;

俗话说得好,马壮车好不如方向对,正确的目标才能做对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夫子备了很多物品,欲前往南方楚国,便向路人问路,路人答:此国非往楚国。夫子说:我的马很壮,没关系。路人又再强调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夫子依然固执的说:我的车很坚固。路人只好叹息的说:这不是往楚国的方向啊!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枉然。

所以员工先应该仔细想想自身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藉此得到什么结果,这样做之后是不是真的能符合要求,多与你的主管及上下游流程的同事一起讨论,在做出决定。

强化“第一次做对”的意识;

机会并不是随时都有的,管理好你的时间就是管理好你的生命。用100%的热情去做事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没有“回头”路,“高效率”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2009年2月26日,岭澳二期EM2队对3号机组1环主管道主泵侧过渡段坡口进行加工切割时,在对坡口机进行安装调整过程中,施工班组发现,按照实际测量报告划在主管道上的6个切割基准点的第41号基准点,偏差刀刃13MM。施工班组立即停止了工作并及时将情况反映给上级。经核查,发现EM2队现场使用的测量报告数据实为3号机组3环过渡段测量报告数据。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由于员工本着“第一次做对”的意识,为公司避免了一次重大的质量事故,同时,也赢得了效益。

想要做对,还要做到位;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错误付出的代价提醒我们做事不到位,做到位才是做对的前提。

广东火电力特公司于2008.12.30对630T吊车进行组装,工作中所使用的质量计划

第34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GPEC/ND/AZ/FQ/001在没有二三公司质检部和工程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先决条件检查的情况下(即:H点未放行)就开展了后续工作,而二三公司检查员在外部压力作用的情况下对前期活动步骤进行了补签(工程公司同样在前期步骤上进行了补签)。检查员事后能如时报报告越点事件,表明仍有一定的质保意识,但其工作原则性不强,对于越点事件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

所以我们的员工,工作不光是想要做对就够了,还要想着如何才能做到位。结语: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企业对员工的期待,它时时刻刻警醒员工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接手每一份工作时,抱着“一次就做对”的信念;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质量品质的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使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资源都能够达到最小化,才能使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企业的收益也是最高的。

17、学习心 得

——质检部

李爱香

通过对公司各阶段质量事件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学习,认识到实际在现场只靠管理人员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质量控制的要点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安装过程的要点和安装的方法,同时对核安全文化要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特别是我们的施工班长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工人灌输核安全文化思想,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们的核安全文化植入我们的工人心中。

这种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单纯依靠我们质量部门是不够的。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是很重要的,但往往技术交底大多数只是形式,真正要问到有些施工人员本次工作的重点是什么,要用到哪些程序和那些标准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班组长怎么指挥我怎么干。要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怎样才能把事情一次做对,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们才是完成“作品”的人。为了保证我们的施工人员做正确的事,正确地把事情一次做对,关键人物是我们的施工班长。我们的施工班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包括技术和管理),让他来指导我们的施工人员按照正确的方法把正确的事情一次做对,提前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并制定预防措施,让施工人员掌握预防措施防止落入“陷阱”。

我们QC人员在现场,面对质量控制工作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要秉承不怕

第35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吃苦,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在繁重的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养成良好的个人工作习惯:“有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沟通交流的工作习惯”。在每次检查前,要了解该项工作任务,熟悉图纸、工作程序、施工方案、设计变更、验收标准等一切工作中所要用到的最新版文件。不迷信厂家/专家,对有厂家/专家在场指导的工作,也要认真的看懂程序,看清图纸。工作认真负责,认清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责任心要强。要敢于坚持原则,对有违反程序,影响质量和安全的事情坚决制止。

掌握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是我们必要的技能,事前考虑一下哪些地方可能或容易出错,我们要重点检查。遇到问题该怎么办?要把问题弄清楚,保持警惕,停下来思考,按程序办事,考虑是否需要帮助,但切记擅自做主,切忌贪图省事走捷径。要养成好的沟通交流工作习惯,和他人互通信息,吸取各种“营养”,总结经验,广泛收集各类资料,做好工作日志和书面记录。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质量管理铁的纪律:“前事不忘后事师,质量风险有措施,经验反馈难点知,没有依据不蛮干,文化使用最新版,班组自检加互检,操作工序步步赶,越点施工最危险”。要知道如何去工作,不能像《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上面说的那样“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像驴子那样一圈一圈,漫无目的地低头拉磨”,要有计划,有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总结经验,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建议:针对各工种(管道、机械、电气)质量事件,组织各工种所涉及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队里的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QC专业检查人员、QA专业监督人员)参加的“我如果遇到这种事情,我该怎么办?”的讨论。让大家加深印象,引以为戒。

18、质量是一种态度,优秀是一种习惯

——通风队 龚元虹

通过两周时间的认真研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思想上的洗礼和反思,更是对工作和生活的重新审视和修正。

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判断。说心里话,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工作,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到完美是我对自己的苛求,人无完人,可以有追求,可以有目标,但不能保证的是完美的结果。或许正如有句广告词说的“人生如旅途,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可是,如果沿途的第36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风景真的是美不胜收,那目的地又怎么会不是一样的美呢?正如我们工作中,在乎的是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如果步步为赢了,那么结果又怎么会是失败的呢?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告诉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防微杜渐的周密思维,一步到位的把每一件事情都第一次就做对,这样其实并不难——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意识,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会通过自己全神贯注的努力,用正确的方法把事情第一次做对!

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做不到!这是因为习惯思维,也就是潜意识。在我们习惯思维里,只要我们努力了,是否能达成我们的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努力了就可以了。其实这是错误的,颇有南辕北辙的感觉——如果结果是失败的,错误的,那么努力的过程岂不是枉然?

长期以来,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第一次的失败或错误总是可以被原谅的,或者说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实际上,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的根深蒂固,反而产生了习惯成自然的常识!,第一次不能把事情做对是正常的,但绝对不是正确的,为什么不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呢?如果能让我们每个人都牢固树立这样的正确观念“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坚信这是能够做到并应该做到的,那么“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比较苛刻的“刁难”了。

具备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能力,那么质量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是完全能够保证并且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因为贯穿在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是深思熟虑的,也是完全正确的。当我们真正做到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时,我们会发现质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自己、对工作、对生活都认真负责的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态度才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质有量,让我们在工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生活中享受幸福的快乐。难道不是吗?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工作中出类拔萃,生活中万事如意,属于让我们众多一般人钦佩和羡慕的角色,细观他们的言行举止,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做对了正确的事情,并且是很容易地做到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他们已经拥有了一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认真态度和优秀习惯。

我们都知道“习惯成自然”的说法,在日积月累中,每个人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气质和思维方式,自然表露出的已经是被习惯浸透了的品味和灵魂!

如果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非常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

第37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式,那么我们可以毫无争议地说:优秀就是一种习惯!是我们用一点一滴的小事在积累着,用正确的思维、正确的方法做着正确的事情,所以我们很容易就拥有正确的结果,而带给我们成功的就是我们具备的优秀的习惯!

当我们把质量当做一种态度,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做任何事情都是自然而然地做好、做对了,可以在我们投入的工作中、在我们珍惜的生活中,充满喜悦地等待着收获意料之中的美好,自然地把目光转入到下一个目标!

19、走出困境

——质检部 张丽娟

每天我早晨醒来,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规划今天和未来的事情,总感觉自己已经把事情、把工作做到了最好,但自从看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后发现把事情做到最好并不是最对的。

我们周而复始的重复着每天的生活,总感觉我们走过的路就是对的,殊不知我们经常会被我们自己固定的思维所迷惑。比如我们每天都感觉自己有做不完的工作,事情多的无法处理,我们总是感觉只有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就是对的,而我们很少去思考为什么我们每天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仔细想想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对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修补或者返工。我们是该停下来思考我们的做事的方法或者态度了,我们应该发现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并不是最对的,而是思考着怎么去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对。

做事情每个人都会,但是每个人的效率都不一样,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能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做到很完美,比如书中提到的那条狗慧慧;有的人可能需要三天,并且认为自己已经做到最好了,比如书中的那条狗明明;而有的人可能要做一周才可以做完,并且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比如书中的聪聪。其实现实中也存在许多类似的事情,好多职员为了赶工作进度、为了完成工作而去工作,在没有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法的前提下盲目的去实施工作,往往因为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而造成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可是面对失误很少有人去思考怎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避免更多的失误,而是义无反顾的继续前行,另外很少有人去计算因为失误我们可能消耗的时间。在现代社会,并不是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可以万事大吉,现代人讲究的时间观念。

现代人做事理念并不是指的是一个人把事情是否能做到最好,而是一个人怎么样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去完成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工作

第38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前,目标确定后,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就可以将错误提前预防,既可以节约时间又不影响工作结果;另外还需过程控制,有效的过程控制可以保证工作质量,总的来说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有效工作方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目标、建立标准、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有一份计划书,在确定自己正确的目标后,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最优的选择;然后根据有效的标准对可能会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制定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另外需在工作中进行可行的过程控制,只有经过错误预防和过程控制后,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工作”,这才是我们工作中应该清楚的最重要的一点。

当一个人知道“如何去工作”,并能够形成一种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曾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也就是说人才并不是特指的那些天才,而是指那些有优秀习惯的人,他们不仅认真忠诚的做事,并且在过程中善于总结经验,最重要的是在事前进行思考、分析和计划,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也许有些人感觉进行这些流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殊不知在过程中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时间更长,一件工作不能只注重过程和结果,而应该是怎样将过程缩小到最短、将结果做到最好,这样你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吸引伯乐的眼球。保持你的工作状态,用最好的工作习惯去敲响成功的大门。

用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最短的时间,“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让我们把新时代的质量文化推向新的章程。

20、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

——机械队 王川

读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篇文章颇有感悟,对于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这篇文章在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

我们细细品味,发现工作生活中“第一次”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句话叫做“万事开头难”,良好的第一步,总是为成功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们不能小看第一次,养成了良好习惯的第一次习惯,对于将来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都会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我们在生活中的第一次也十分重要,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会带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样的概念深深印入脑海,其实从另外一个

第39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角度考虑,我们需要在做第一次的时候就需要为今后做好扎实的铺垫,你的第一次做事的步骤将是你未来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做此事的依据经验,我们做好了第一次,将来就会对这样的事情得心应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绝对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把这样的指导,放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同样会受用。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最科学、最经济、最高效的工作,这句话应该牢记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有了这样的明确的指导,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绝对不可或缺。什么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正确的做事”是执行,“第一次”则是效率——这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完整真义。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表面上来理解,是目标,也是做事的效率,但是,从广泛的层面上去诠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则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事、做人的艺术,是人生价值观、人生哲学的外在体现。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古语有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些话似乎向人们传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次性做对,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无论是人为的还是客观的,都在阻碍事情完美无缺的完成。然而,当我们回头看看我们所经历的、做过的事情,也许会发现,大部分的事,其实都是可以第一次就做对的。“事情”本身没有多寡、难易,更不会毫无依托;“事情”都是存在变化的,但是无论哪种变化,“事情”本身却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细小的事情组合而成,“变化”也只是组合方式不同罢了;“事情”是客观的,做事情的人是主观的,既然有人做事90%成功率,或是60%成功率,亦或是无法完成,那么做事情总有一种方法可以100%一次性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做正确的事”。在做事情之前,我们要确立我们的目标,也就是我们预期的、事情达成的结果。毋庸置疑,如果我们不能明确“事情”的方向,确定达成的目标,那么,我们工作的效率越高,也就意味着我们的错误越大,资源的浪费也就越高。

我们要建立一次做对事情的基本标准。当然,这个标准不仅仅只是规则上的,还包括思想上的。在确定好目标后,我们要有一种“一次做对事情”的信念。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犯错、重复做着同样的工作,其原因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们在一开始就在允许犯错。

第40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差不多”、“可以了”等等思想在工作,那么又如何能保证不犯错呢?100%并不是幻想,99%和0没有区别。只有在各种细小环节中不断追求完美、“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行动理念,才能在宏观战略发展上取得100%完美的结果。人们能否做对,并不取决于人的行为能力,而是取决于支配行为能力的思想观念。

21、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合同部 张兰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本关于管理的书。由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杨钢先生所写。这本书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1920年胡适先生在新生活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传记体寓言《差不多先生传》。文中以戏谑的口吻讲述了差不多先生的一生。文章不长,却让我们很多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很多人就是差不多先生。诚如杨刚先生在文中所述,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中,对某些事情特别谨慎,但对某些事情又很不在乎。护士可以忍受病人病床上的不清洁,司机可以放纵自己偶尔开快车,煤矿工人接受矿井里甲烷的浓度偶尔超标„„..我们习惯于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以差不多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标准让我们舒服,家里地脏了,看得过去就不拖,工作完成了检查一遍没错别字就提交。正是因为这种低标准,在我们很多人的认识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没有那么重要,而且也不可能。

我以前工作的一家公司是做电气产品的,因为质量控制不是很严格,常常会有客人的投诉电话打过来,我们处理客诉的工程师接到客户的投诉电话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真是不好意思,您也知道这个东西是工业生产的产品,是大批量出产,有几个缺陷产品是不可避免的„„..”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他这么说时,还忍不住想,就是这样的,大批量生产的东西出几个问题很正常啊,那些人还整天电话打个不停的投诉。今天当我看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愚蠢,才知道,事情不是不可以第一次就做对,关键是我们根本没有这种认识。在我们眼里,能达到AQL标准就已经很好了,生产100个产品,有2、3个缺陷产品完全可以接受。就是这种认识完全封上了我们走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成功之路。

因此要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首先得转变我们的思想,充分的认识事情可以第一次就做对,我们可以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对,我们要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对。

第41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做对的事情。正像书中提到的赛勒的故事一样,赛勒本来是学习计算机的,可是在就业时,他从事过电脑设计、网络、保险,可是都不成功,以致在同学聚会时沮丧不已,在好友的提点下,他应聘到一家计算机公司,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结果就大不一样的,同学再聚会时他已经是神采飞扬了。为什么他有这样的转变?原因很简单,他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专长,并全面的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我们总结一下来讲,就是做了对的事情。如果我们做的事情不对,却坚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原则,我想我们是很难实践这一原则的,就算是实践了这一原则,恐怕与自己当初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吧!

其次,我们要建立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杜绝双重标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这里所说的规矩就是指标准和要求。通常我们做一件事,如果没有标准和要求,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结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A让B帮他买个记事本,买什么样的什么也没说,结果B可能买回一个硬面30页的,也可能买回一个软面30页的,而实际A要的是软面的80页的。这样的小事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遇到,小事情,大家说两句也就算了,可是如果类似这种事情发生在公司生产所用材料的采购上又会怎样呢?比如用8.8级螺栓,需要用45钢、结果采购成40钢的?后果肯定是会造成生产进度的延误。

文中提到了小徒弟给师傅递扳手的事情。第一次,因为师傅只交代了一句,结果小徒弟花了很长时间找来的却是不符合要求的扳手,第二次师傅清楚交代了需要的扳手的位置、尺码,结果小徒弟很快就找到了师傅要的扳手。由此可见制定标准的重要性,而且标准必须提前制定。我们不是画家也不是作家,我们的工作不是可以随意发挥想象力的事情。工作就必须有标准,工人要有作业指导书,其他员工要有岗位职责表,只有有了标准,我们的工作执行起来才有目标,我们的工作完成时才可以有效评估。不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工作,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在此要求下我们才可能把事情第一次做对。

再次,我们要与他人配合工作以符合要求。这个道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常提起的团队精神。在文章的开始,我们故事的主角是3只狗狗。这3只狗狗的行动吸引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但正如其他的故事一样,主角旁边必然要有个配角,这个故事的配角就是那些秘道里的蜘蛛。聪聪因为有蜘蛛的帮忙,用时1天半完成任务,慧慧则只用了

第42页 /共43页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咸宁筹备处

1小时,而明明则因为自顾自且拒绝蜘蛛的主动帮助,结果多次掉进陷阱,用尽粮食和水,花了2天才完成任务。团队精神我们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们通力协助完成一项工作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我们讨论、争辩、指出别人的种种不足最后完成工作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所谓团队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明确各自职责,在工作中相互协助,共享知识与成果,共同承担工作,通过集体的努力完成共同的目标。

工作本就是一件需要相互协助的事情,要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必然要求我们具备相互协助的团队精神。就拿我们合同部的内部支付工作来说,我们需要付款出去,我们需要支持我们进行付款的资料,但我们不直接与生产接触,不清楚工程施工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负责与承包商接口并对其工作实施全面管理的部门或队/厂,对承包商申报的已完成的工程量数据进行审核并编制《支付考核工程量统计汇总表》,需要质检部、工程部进行复核,同时我们还需要工程部、安全管理室、人力资源部、技术部将承包商施工中的一些消耗性支付情况提供给我们,在掌握了这些资料后,合同部再决定支付的情况,将需要支付的相关资料,和确认的最终支付金额交财务部进行支付。这一工作,需要我们各部门相互配合,只有各部分将自己负责部分的工作做好,我们才能准确高效的完成此工作,避免错误支付的发生。

最后,把握细节。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常常说一句话:“魔鬼藏在细节里”。我想正是因为他一直如此关注细节,才让他的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让他们企业生产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细节决定成败。通常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犯的那些错误都是些不大不小的错误,而往往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错误酿成了大错。比如: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环大西洋”号海轮的沉没,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再比如:2009年岭澳二期3号机主管道一、三环路测量报告数据互换事件。当时若不是及时发现,其后果又会如何呢?关注细节才能避免错误,关注细节才能把事情做好。

今天,我们中很多人仍然很难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我想主要还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只有我们先改变观念才能逐步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让我们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观念在脑中烙下烙印,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每做一件事就在心中默念:我要第一次就把它做对。我相信长此以往,“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将成为我们的思想、行为习惯,我们将惊喜的看到这一理念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如何让我们与成功越来越近!

第43页 /共43页

第三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_读后感

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

读了由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杨钢先生所著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读后感触颇深,获益良多。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内心很是激动,感觉字字珠玑,启发着我对以往习以为常的工作进行从新的认识,而我也觉得我们也该将本书中的理念引入到工作中去,使每一个参加工作的人都能自觉培养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摈弃传统的那些不良认识,这将给我们的公司带来无尽的财富。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开篇由一个古老的寓言展开,通过三个人的聊天,将零缺陷管理的理念层层引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与故事,将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告诉了每一位读者,其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克劳士比教授再讲完“三条狗探险”的寓言后,写在黑板上的评语: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而这段精辟的点评,无异于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一次把事情做对。

结合我个人的工作而言,从事质量监督的我,如何一次把事情做对,怎样有效的保证被监督产品的质量,从克劳士比教授的点评中我也看到了答案。

首先,想要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监督目标。我们应该知道,质量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我们公司为了打造精品,提出了“产品出厂合格率100%,一次生产合格率93%以上。”的管理目标,同时这也便是我们进行质量监督的最终目标。在明确了我们的目标之后,如何通过工作完成这个目标,对工作过程的把握便成了重点。在车间做质量监督工作,我们每天要面对,车间大大小小10余道生产工序,以及在线品、成品、外协品的监督检查,为了能很好的控制这个复杂的工程,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工作重心,中心领导和一线监督员,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了各生产车间的重点岗位和质量薄弱环节,例如,能克公司的螺纹加工岗位与外协检查;专用管公司的冷矫直与无损检测;油井管公司的螺纹加工与水压等等,而各个生产车间这些重点的岗位与环节,便是我们平时的工作重点,中心更是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作时间,将有效的时间合理的分配,使得质量监督员将绝大部分工作时间用在对重点工序监督检查,保障了被监督车间的质量薄弱环节不出现问题。同时,对一些相对加工稳定的岗位,中心也规定了每天一次的例行检查。通过对重点岗位的监督检查,以及对非重点岗位的例行巡检,我们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过程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节省了时间,从而保证了监督的效率。

在确立了工作目标,与过程重点之后,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那便是对我们监督工作的标准的把握,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的序言中,通过子贡与孔子的故事,使我们知道,做任何事都要严格的执行相关的规定与准则,不应该以个人的喜好或意想来决定做事情的准则,就像书中所言“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观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这是一条简单的道理。”对我们而言,监督工作的准则便是中心下发的作业指导书与各车间的产品参数标准,这些规定与参数的设置全是依据了国家或国际的通用标准,亦或者是客户特殊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应严格执行这些相关企业标准,因为只有严格执行准则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而顾客的满意便是对我厂质量最好的认可,对我们监督工作的肯定。在执行标准这一点上,我还想再说一点:各车间的产品在其内部皆有相关内控标准,我们的工作应该严格执行中心下发的相关企业产品检验标准,当标准与车间内控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按规定流程交由中心管理人员与车间相关人员进行协商解决,而不应该擅自做主予以妥协,以便警醒车间员工在生产时能严格遵守产品的工艺设定,而不是随便做主放宽工作标准,为产品质量埋下隐患。

在书中,克劳士比教授还提到说,控制好了过程,也不能保证错误不会发生。而对我们平时的工作而言也是如此,错误总是会发生的,而面对错误最有效的方法便是——预防。在我厂质量管理文件中也提到,要加强过程质量管理,坚持预防和把关相结合,预防为主的观点。由此可见在我们平时工作中,对错误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一次做对工作的重要保障。而怎样进行错误的预防呢?我想书中的这句话已经很好地告诉了我们答案,“预防是一个思考、分析和计划的过程,以准确的预测错误可能在哪里出现,然后采取行动避免其产生。而且,预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结合我们自身的质量监督工作来看,我们要想对错误进行预防,首先要明确我们的错误容易出现在哪里,而明确错误的工程便是对风险隐患的识别过程,中心曾组织各车间的质量监督员对每个车间的生产流程做了质量风险识别,通过与各车间的技术与生产的相关人员讨论确立了各车间的质量隐患存在点,而这些存在质量隐患的地方,也是我们品是质量监督时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为了避免错误的方法,我们应该对各隐患点生产工艺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在监督时,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注意风险的存在,适当的提高相应工序的抽检比例,投入更多的时间与力度,来确保隐患处的产品生产正常进行,从而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预防错误是一个持续的流程,所以我们对质量风险的识别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改进的流程,我们应该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车间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改变来不断改善我们的风险识别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使我们对工作中的错误能够做到持续预防。

虽然通过对错误的预防,我们可以避免绝大多数错误的发生,但在工作中,还是会遇到一些以我们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问题。而在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寻求相应的帮助,例如:当车间设备造成质量问题时,及时与车间设备员进行沟通,第一时间处理好问题设备;当质量监督与车间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及时寻求中心领导与管理组相关人员的帮助,以便尽快解决问题,为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提供保障。

按我们以上所说,当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控制好相应的工序,建立严格的标准,持续预防错误,在困难时能够找到相应的帮助时,我们离“零缺陷”管理、离一次把事情做对就只差一步之遥了,那便是要求结果,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有好的结果,有人会说“过程的好,便是结果的好。”其实二者并不是间的因果关系,我认为,工作的过程固然决定结果,同时追求好的结果也是制约了过程。可以说我们每一步工作所追求的结果,便是之前所确立的目标的集中体现,只有时刻提醒自己要求好的结果,我们才可能不断地完善过程,从而实现我们最初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更好的工作,要想最大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那我们便要向杨钢先生书中克劳士比教授总结的那样工作: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当我们做好以上步骤后,一次把事情过对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由此可见,一次把事情做对并不是无理的苛责或漫无边际的空想,只要我们遵循以上的步骤进行我们的工作与活动,我们都能够一次做好我们要做的事,通过我们的效率为我们赢得回报。同时,这本书还在其它很多的方面给了我启示和帮助,例如:及时正确的自我评价,使我能够好的理解自己的优点,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扬长避短。又比如,对团队领导作用的阐述,也使我更好的明白了团队配合中“火车头”的重要性,还有很多方面,我便不再一一叙述了。总之,最后很感谢领导推荐的这本书,我将把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启迪,延伸进我平时的工作中去,并及时地把经验与同事进行分享,确保我们中心今后的质量监督工作更好地得到开展。

第四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_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平时很少读书,这本书我读起来就爱不释手,在很多方面纠正了我的错误思想,看过之后感触颇深,也有很多方面和我的生活非常相似,是一本好书,值得阅读。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我们能在第一次达成目标。而非先做一部分,把没有做到位的部分和犯的错误留着以后去慢慢补救。联系到生活中,就有可能会出现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情况。比如,我们要办一个事情,需要一些证件,到了办事大厅才猛然发现没有带齐所需要的单证,只好回去拿。又如:我们要外出旅游,忘了带身份证件,其实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常识,都知道出门要带的东西,可就是粗心大意,没有把事情一次性做好。如果旅行的目的地远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也许我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并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些失误的发生。但是,如果我们来算一算要为这些错误付出的代价,恐怕就不会对这些可有可无的失误坦然接受了吧。

就工作而言,如果你能一次性做好的事情,由于你的粗心,会忘了一些小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又很重要,就给你的教学带来麻烦,而且大打折扣。如果是到外地进行学术交流或者是上一堂公开课,你不就更麻烦吗?而如果第一次我们把事情做对了,这些事情不是都可以避免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乍看是不太容易,但是我们看看平时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该书的第一章就给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本来就可以第一次做对。例如:单证没有拿齐?如果在船上再细心一点,就可以避免了。制单有误?如果制单后再细心的核对几遍,或者多向同事确认几遍,就不会发生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我们已经熟练的日常工作中,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呢?这本书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要确定目标、控制过程、系统预防、团队协作、达到结果。

第五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

该本书是陈述性的,每一章都是围绕“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观点去举例论证,以故事的形式带入能使读者更容易读下去。接下来分章节对书中提到的观点进行自我的认识。

第一章,作者提出“本来就可以第一次做对”的观点,本章旨在传达一种思想和理念,就是你一定相信你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要在思想上改变认识,尽管工作中你不是每次都把事情做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对做好,如果想达到作者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观点,关注点应该在执行之前预防和控制阶段,比如,我今天收到一个任务是需要我出海南项目的升级包,然后我在出升级包之前肯定需要知道项目组要升级什么功能?该功能有没有在测试环境测试通过?配置项有没有做相关的修改?知道了这些我才能出升级包,出升级包是一件事,想把这个件事第一次做对,就需要在需求、研发的代码、测试用例、测试执行这些前期阶段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出好升级包升级上去发现某个功能没有实现,研发、测试继续返工,那么出升级包这件事就不算第一次做对!所以,做事之前的预防和控制才是做对事的'保障。

第二章,“做对即符要求”。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和接受,一切按照客户的需求做事,做客户要你做的事,不做客户不要你做的事,随时跟踪客户的需求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和快速适应,把事情做对做好。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企业,其实在哪里都是适用,妈妈让你去买包盐,你在路上时妈妈给你打电话说再买一瓶醋,信号不好你没有听到也没有回复电话确认,结果你买了一包盐又给自己买了一包零食回家了,结果可想而知,你没有及时响应妈妈的需求变化,还做了妈妈没有让你做的事!总之,有需要才有事可做,有事可做才能把事做对挣得更多的需要(机会),也要记得及时跟踪需要以改变应策。

第三章,“工作就像芭蕾舞,既标准又完美”,看到标准,肯定就是指工作中规范、流程、准则。像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品一样去生产检测自己的产品,这是一种高标准的要求。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产品,也要统一我们的行为、规范我们的流程,比如,部署某个项目这件事,10个人去做就有10种方法,10种标准,10个犯错的可能,如果组织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部署文档,发给10个人,就增加了做对该事情的概率。所以,统一标准、规范行为对组织和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第四章,“每个人的工作哲学”。最后一章又提升了一个水平,把做事上升到做人、哲学、心智层面。对个人而言,要端正个人的态度,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对组织而言,统一我们的标准,把制度约束变为一种企业文化,从而提高我们的质量和品质。

理论来源于实践,愿零缺陷的理念深入成思!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

马丁.路德.金的箴言:”如果一个人扫马路,他应该像米开朗基罗作画、贝多芬作曲、莎士比亚写剧本一样对待工作。他应该干得如此之好,以致天上的神灵、地上的人们都驻足称赞:“这儿有一个伟大的清洁工,他干得多么的出色啊!”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了他做事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所以,态度决定成败,做事先做人。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给我们分享了华人的“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王永庆总是在卖米之前仔细地将里面的秕糠、沙粒等杂物统统清理干净。这让他店里的米的质量比别的店要好得多。同时他还想到了为顾客提供“送米到家”的配送、为顾客刷洗米缸等服务。卖的不只是产品,把配套的服务做到了极致。王永庆追求品质、力争卓越的心把他推向了成功。

近半年,我们财务部同事在白经理的带领下对历史的账务进行清理工作。白经理的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在做账务清理时发现,虽然以前我们每月按实际情况计提费用,但并没有及时对预提费用和实际支付的差异调整,数据有些含糊不清。在白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对账务进行为期半年的清理和调整。整理后的余额调节表,每一笔计提的.费用都一目了然地看到:计提了多少、是否按时做预提、费用支付与否等。把账务往细致的方向重新清理了好几遍。五月份连续两个晚上为了解开固定资产账册与清单的历史性差异的谜团,我们加班到凌晨2点才回家。只为了把账务理清楚,为领导层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持。践行“零缺陷”并不仅仅只是追求工作业绩,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标准,它更是一种身心愉悦的生存状态。

世界上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神圣的,不要轻视他人的工作,他人的岗位多么的不起眼,多么的无关紧要,只要是身在岗位,就应该认真对待。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侧面展示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一次就把工作做到最好,要有心。或经历、或借鉴、或传授,在岁月长河中,有心人会不断累积做事经验、方法;无心人则被动应付,推一下动一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钟,有一件决不做两样,做完就了事,不善总结得失,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更多的快乐!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3

收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读书推荐,刚开始还不以为然,内心暗自发问“能是什么宝典?”。于是,在家躺平后翻阅了起来。粗略阅读后,只有一个感觉:震撼!为何震撼呢?因为心虚。当你阅读此书时,浑然感觉自身像是正对着一面镜子,更像是置身于X光下,它会把你的缺点暴露地光澈透明,丝毫不留情面。没有任何人能在这种赤裸裸的缺点暴露之下还能心如止水,内心不翻滚几下才怪呢。

全文以斯芬克斯岛的石像之谜作为开篇,戏剧性地描述了三类人的三类处事风格,并生动的呈现了与之对应的三类结果。后面的四章以这个故事为核心进行了系统剖析。剖析过程多结合实际案例,并配以严谨的逻辑推理与哲学辩证,一反简单教唆的老调,颇具说服力与震撼力。

阅读此书,不禁向自己发问:“我到底属于哪一类人呢?”。抱着一种“我的缺点尽可能少的”侥幸心理,再次返回开篇部分,开始精准的“对号入座”。反复几次,结果让人细思极恐:这三类人的优点我好像都不具备,确是集成了他们的缺点于一身啊?顿时,脸红了,心虚了,惊恐不安。

做对即“满足要求”。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即使重复开展多次,仍未能得到对的结果。难道真的是事情本身太难吗?原因恐怕还是没有坚定“零缺陷”的工作信念,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接下来,以当前极度不让人满意的`工作结果来反推下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吧:

从态度上,自己对工作任务是否有足够的思想重视,下定决心要高质量完成?

从规划上,自己对于既定的任务或项目,是否有足够的论证、方案规划、节点控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对应措施?

从执行上,自己是否能否严格按照规划及节点要求,做每一件事做得“既标准又完美”?

从反馈上,自己对于阶段进展、新问题、新发现等动态现象与结果,是否能否及时总结、反馈并作充分的沟通?

从协作上,自己遇到一件难度稍大的事,是否过于自我,不借外力,不整合资源,以至于走了弯路、废了精力?

从心态上,自己遇到困难时是否习惯性的给目标打折扣,以降低执行方面的难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告诉我们:做一项具体的工作不仅要讲究逻辑顺序,更得建立起过程结构。这个过程结构可形象的描述为一个锥形隧道,我们的工作要从宽口进、窄口出。宽口进是因为,在前期,我们有目标但可能不会特别清晰,需要逐步聚焦;在前期,我们的执行方案可能不止一种,需要在前进中优化筛选;在前期,我们需要对多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制定不同的方案,在前进中逐个消灭出现的问题;在前期,我们需要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在过程中使得力量越来越集中。在整个过程中,随着我们不断优化方案,目标越来越清晰,发力点越来越集中,可避免的低级错误越来越少,最终直奔窄口处,一次性地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也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件事情,第一次就把它做对,既是结果要求,也是过程要求。要想获得一次就做对的结果,我们务必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论证、充分的准备,还要系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在这个方面我们往往不够重视,最终可能导致劳而无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还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务必要坚定信念,下定决心一干到底,不达目标不罢休。要让自己沉浸式的开展所有的工作,正如稻盛和夫所讲的“成功的人士都是自燃型的”。

最后,作为理工科出身的研发人员,如果一定要本能地对文学作品的精彩内容进行量化的话。对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那么下面这个励志公式最合适不过了。

指数365我们可以抽象成365个工作步骤,如果执行第一个步骤或者做第一件事情,我们主动提高标准、提高要求,努力实现,把事情做对,我们就多得了1%的进步。相反,每做一件事情都给自己打个折扣,那么每一步都将造成1%的差距。久而久之,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且一直以这种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其最终收获会远大于预期;每做一件事情都喜欢打折扣的,最终不会得到一个对的结果。

实际上,当我们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后,这个公式就已经演变为如下形式:

不要找借口,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4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其着重强调的是实践中的第一次,又要注重第一次办事情做对在理论应用环节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下面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一: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仍处于实习阶段的新人来说,首先要感谢单位提供的读书机会,让我在工作之初,通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这既使我接受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得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同时又深深地感知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积极践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

现结合入所以来的实习情况,就《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在我看来,既然是做事情,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而实践的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前进着的,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无时不刻不在进行中,这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不就是意味着否认探索过程,其着重强调的是实践中的第一次。诚然,既然是探索,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会走弯路,但是,只要探索后形成理论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应用于实践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硫化班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不仅使我对硫化有了更深地了解,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工程实际与理论实验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小到制坯过程中的称量,大到硫化时对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确定,无一不是在理论分析后通过多次试制,不断地进行修正才确定出来的。看似简单的橡胶件产品,在实际的车间生产时,要在满足批量生产的前提下,便于工人操作和后处理。从模具设计的角度看,既要保证产品的合格

率,又要考虑出模时橡胶件能顺利快捷地取出,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综合考虑生产工艺后,精确合理地对模具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不佩服设计人员着眼生产、讲求效率的深厚地设计功底,对于毕业刚入职的我来说,带着景仰和好奇的心态,感受着自己的无知,或许,因为现在的无知,将成为我以后求知的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因为年轻,我不怕路远,我坚信:只要用心地走下去,即使慢点,也总会有收获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方面任何理论的诞生和发展,都是服务于实践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另一方面,因理论应运而生的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的修正和完善。基于此,理论和实践不是脱节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和统一的。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既要肯定理论探索阶段存在的重要性,又要注重第一次办事情做对在理论应用环节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每天都有第一次,日积月累,千千万万个第一次,体现出来的就是对工作的熟练程度。以硫化车间为例,制坯工序上,许师傅将经过热炼的胶料用剪刀裁成合适地大小,然后针对不同的硫化件用料情况进行称量,最后再填写流转卡并分区域存放,或整齐摆在工作台面上供硫化工人取用,或放入温箱中恒温处理。剪裁的胶料基本上不用再进行添添减减,符合工艺上对胶料重量的要求范围。硫化工序上,师傅们一个人可以操作三四台硫化机,从模具的摆放入模到胶料的填入,再到硫化完后的出模处理,看起来是那么地麻利流畅,有一气呵成地气势和节奏感。修边工序上的女师傅们,坐在

工作台前,对硫化的橡胶件进行修边,如果说单纯地修边还算轻松的话,那每天下来搬搬拿拿的重达几十斤的橡胶件,可不能说是闹着玩的,粗略地说,每人每天倒腾的橡胶件有3吨左右吧。这不得不使我想起入所培训时,刘所长让我们做好吃苦准备的讲话。诚然,天下没有不累的营生,累并快乐着,既是对生命的一种感知,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

有道是:熟能生巧。在实际的生产中,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宝,而巧则是熟练后享受工作的'一种境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如此,工作亦然。只有在熟练的基础上,才能生巧,才能迸发出更加饱满地工作热情,带动出更加积极地工作态度,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双赢。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关键在于把每一个第一次做好、做对,这既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同时又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员工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要重视沟通与合作。人是群居动物,要生活,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沟通,而现今快节奏的社会,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依靠合作来整合资源,是大势所趋。在我看来,这个社会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神话并不存在,因为当今的社会是共赢的社会,作为一个团队,基于木桶效应,即便有人工作非常出色,抑或是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也未必能实现1+12的工作业绩。这时,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还要重视细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认真重复地做好,就是不简单。因为简单,我们可能会不屑去做,

但是,积土成丘,集腋成裘,勿以善小而不为。现在的生产大多是流水作业,只有保证每一道工序的合格,才能最终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要树立事无大小、事无巨细的工作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既是个人工作态度的体现,又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胶囊成型过程中,工艺卡片上从机头的直径和宽度,到胶帘布和胶片的层次、型号、尺寸和角度要求,再到钢丝圈的钢号、圈数、排数、根数、直径参数和缠绕帘布的厚度宽度,无不体现出细节的重要性。因为注重细节,就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强调做事要正确地做、思考地做、用发展的眼光创新地做。一直以来,我不敢妄同存在即合理的论言,我觉得存在是前提,而如何做到更好地长久地存在,才是王道。鉴于现在的存在,我们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予以改进和创新,这就是社会之所以不断前进的原因之一,倘只满足于现在的存在,而不思进取,那今天理所当然地合理注定会阻滞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踏踏实实地学习并消化吸收现在的存在,为以后能长久地合理存在积蓄创新的基石!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的理念延伸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对该书精髓加以消化吸收,争取更大地进步。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让我感觉到了:人在世上所追求的实现完美的结果应该掌握的方式和方法;让我们体验了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应该增长的知识、能力,在管理企业应该具备的水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确实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改变世界观,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物。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方式,因为它可以带来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决心和态度。通过细读这本书,我感悟了许多,也掌握了许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就是做事情保持零缺陷,零缺陷的核心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一思想是质量管理乃至企业管理中最节约成本、最减少重复劳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精髓。零缺陷质量管理与其他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比,它的特点就是强调质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好强调保证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强调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一、零缺陷在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性

结合我们的检验工作,零缺陷也应该是我们试验工作中不断追求的目标。零缺陷并不是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在接受一个试验工作时,都抱定:严格合同评定流程、做好试验前的试验大纲、标准的、仪器准备,做好试验工作的计划和整体策划、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发挥质量监督员、安全员的作用、提高主检报告的编写能力和水平、把好审核关和报告审批关。并在整个流程中的每道工序中都设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目标和要求,就会对从事的每一项工作有充分的准备,把错误消灭在过程开始之前,养成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检验工作就可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率、效能,并激发每位员工的潜能,逐步形成一次成功,预防为主的工作态度,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体现零缺陷管理的生命力。

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正确的做事是运作与执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

为什么能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要做到确定目标、控制过程、系统预防、建立标准、团队协作、达到结果呢、一次做对。为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应该首先确定工作目标: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其次是建立一次做对的基本准则;第三是消除达成这一准则的障碍;最后是努力工作。

二、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员工

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什么样的员工造就什么样的企业,因此,企业的未来是由企业员工决定的。在我们企业中,检测服务质量重要,每个员工的素质同样重要。有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领导或者企业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觉得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不认为事情的结果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而国际知名的一些企业的员工对待工作却非常认真,几乎完美。因此,一流的公司,必须拥有一流的员工。基于此,场组织学习《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理解,不但要学习做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且要领会书中员工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即:如果员工不是在满意状态下进行工作,那我们的检测服务也就不能达到客户的满意。

产品即人品、质量乃品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产品的竞争最终也是人品的竞争,企业拥有一流的员工更应具备一流的人品,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创造一流产品的独到优势,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品牌。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对企业人的要求,产品是人做出来的,结合到我们检测服务,检测工作也是人做出来的,质检中心的优秀的服务品牌也是人打出来的,我们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是对员工品质的基本要求,它是人品、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读过了两遍,今后还会继续读下去,不但字面上了解零缺陷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还要更深层次理解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准则,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认证仔细制定要求;加强与他人的协作;避免双重标准;高度注重预防。

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还掌握了:我们将恪守自己的工作准则;我们清楚的知道,互相协作是达到目的地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将做我们所承诺的,说到做到;我们不去抱怨,也不去辩解或寻找借口,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思考自己的前半生,有太多的事情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重复了太多的工作。总结起来,主要是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得当,也就是,没有做好自己人生的规划,也没有鲜明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确有莫大的触动。

此外,加强个人的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应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本非常好的读本,我还将继续读下去,不断领会其中的精髓和内涵,指导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5

一直以来,我家的教育观念是差不多就可以了,小时候上学,爸妈说压力不要太大,成绩过得去就可以了;毕业工作赚钱,爸妈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我的观念也受此影响,认为学习和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在学校的时候,我从来不是努力的学生,凭借一点小聪明,学习成绩还能靠前;开始上班以后,这种差不多的观念继续影响着我,但以我2年多的工作经验来讲,我渐渐觉得工作开始吃力,最近更是明显感觉这种差不多的观念不对,做事差不多的态度让我满足于现状,进而有些不思进取。

正在我焦虑迷茫之际,遇到了杨钢的这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书里阐述的观点是“零缺陷”,也就是如书名那般,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正确地做事”是运行与执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

作为一本畅销书,《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经过了多次加印,并一版再版,依然热度不减,说明“零缺陷”这样的.观点很受欢迎,当然,也从侧面证明,在当今时代非常需要“零缺陷”,需要匠心精神。我们中的很多人受“中庸”文化的影响,认为做事情差不多就好了,崇尚的是一种不放弃的精神,也就是说,第一次没做好,有可能要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第六次……然而,这样做的结果,不管最终是否成功,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浪费时间和物力。

杨钢作为中国零缺陷管理的奠基人,也是“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劳士比的中国弟子,他在本本书中传达出来的观点,是让我们在做事情开始时,就按照标准去做,尽量不要有过多的耗损。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将“一次做对”、“符合要求”作为工作标准,而不是把“差不多”、“下次注意点”、“缺点难免”作为自己的借口。

希望“零缺陷”这样的观念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深入人心,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零缺陷”的观点,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严谨认真一点,那么,未来留给“差不多'的空间将越来越少。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6

通篇看下来,觉得作者杨钢应该是个讲故事方面比较厉害的人,用叙述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的讲出来的方式,恰恰又是我比较喜欢的。

刚看到开篇的时候,会有种拿错书的错觉。这是工具书还是小说?而且是穿越的仙剑小说。

因为作者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开篇的时候,就用一篇讲的很好的故事来引读者入局。而且故事讲的很有吸引力。

这本书,作者主要引入了4个人,其中一个主导者,也就是零缺陷博士。他以相互讨论的方式,引导其他人讲自己的经历,然后做总结,最出通过一些案例来得出结论。

可能是他的案例的缘故,反而更容易让读者找到共鸣。

做正确的事,做正确事的人相加其实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中心观点。

就如作者所说: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正确地做事是动作与执行,第一次是效率和结果,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完事意义。

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者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核心流程也作了总结。只要7大步即可。

为了保持书里内容的有趣性,在这里就不剧透啦,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看书哦!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只是体现在工作中,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里。而思维的局限性和行为的暗示的影响又是巨大的。

整本书讲了很多案例,有两个案例对于而言是最印象深刻的,其中有一个案例讲的是,工厂的产品总是会被返工,返工的结果就是工厂不能按期完成生产计划,那这样对于客户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工厂的工人由于返工,总要加班,从而没有自己的时间,有抱怨,并且还不能完成客户需要的量,老板只能又再招几百人来解决问题。老板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后来经过高人指点发现,其实最主要的问题是:领导者没有对一线工人进行培训,他们的观念是“一切都需要返工”;另外专门设立的返工区,更是加深了他们的观念印象;并且建立零缺陷的工作执行标准从生产线上就开始执行。

所以,问题就全部迎刃而解。

另外一个是案例中传达出的一些观念。即S制冷公司的3N目标,也就是3个NO。S制冷公司严格执行这个目标,所以公司发展的特别好。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和零缺陷传递的价值观是一样的。

零缺陷的概念对于产品来说,注重源头的缺陷预防系统,强化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宏观控制。

但并不是说只要过程,可以不看重结果。这个概念传送的是既要过程又要结果,结果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而结果只不过是一个体现,能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就是看过程。

作者认为匠人精神本质也是零缺陷精神。这个我也很认同。因为只有抱着零缺陷精神才能做到匠人的品质。

最后,引用学者胡适先生的一篇短文,也是本书中引用的文章做结。来说下差不多和差很多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太多人都是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小姐,就是由于这种观念和想法,我们做事总也做不到最好。这背后的意义耐人寻味。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7

最近读了杨钢博士的书—《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受益良多,感慨良多。受益的是,杨钢博士所提出的工作准则,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提出的力求完美,不同于传统数学思维允许多少分之几的工作误差,而是以完美为工作标准,实现工作的“零缺陷”。习惯传统价值观的人肯定会惊呼,零缺陷简直是种苛求。但是通过杨钢博士的理性分析,我们可以确认“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是可以实现的`。杨钢博士认为,实现零缺陷的前提是“符合要求”,需要以完美为标准的工作态度为基础,信守承诺,辅以正确的方向和价值观,“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会自然实现。人们先前对误差的纵容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此才会“心想事成”,才会用更多的精力来修正错误。

杨钢博士是国内提出“零缺陷管理”的第一人,在此之前,小到个人,大到企业,都认为重复的工作修正理所当然。当打破这些不科学的常规时,首先个人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时间的耗费降下来,而企业的整体品质大幅度提升,管理者最关心的利润也能实现最大化。

社会需要这样的工作准则,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每一次把事情做对”做保障。杨钢博士的论著已经不仅仅是管理科学的一次突破。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8

咸宁筹备处质保部组织质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要求全体员工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完成一篇读后感。本人利用业余时间把此书通读了后,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阐述观点时,都是引用发生的实例,例子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我觉得这本书众多的观点中如“协作,增加成功的几率”、“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态度决定一切”、“即要过程要有结果”等。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态度决定一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品质之神”戴明和IBN公司就是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态度不一样,所以注定结果也不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不算复杂,分析起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再就是没有好的态度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态度决定一切,更重要的体现在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每个人每个企业多会有面对逆境和困难的时候,人际交往、患病丧亲、希望梦想破灭等等,有的是因为客观,有的纯属人为,其带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如何面对,怎么摆脱,关键在于自身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者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目的。

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更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工作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工作无小事,如果有一项工作没有做到位,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工作还是一种责任,我们没有任何借口不承担自己的责任。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不管再什么条件下,对待工作都要无条件执行。工作中无小事,小事累计就会成为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无论工作多么艰苦,都要时刻铭记“这是你的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当我们服从,接受一个任务时;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做事,不可能将事情做好;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在公司的`存在就有问题。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做起。

不正确面对问题的态度只能将问题复杂化,耽搁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助长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不良风气。当企业没有提供做事情所需要的条件时,十有八九是因为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希望请你来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当然,干工作、做事情肯定会有苦、有累、有困难,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快乐,体验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妙处。

总之,通过通读本书,了解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实质就是人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犹如书中提到工作要象跳芭蕾舞一样,既标准又完美。也促使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坚持“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沟通习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9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由“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劳士比大师的唯一中国弟子杨钢先生所著,因其在中国践行并推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质量管理理念而被称为“中国零缺陷之父”。

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作对”?什么是“零缺陷”?

(1)“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

(2)“正确地做事”,是运作与执行;

(3)“第一次”,是管理效率。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而“零缺陷”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能带来什么?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结果是: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

树立“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

不能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因为我们自身对错误的容忍,并想当然地认为理所当然,不可避免。

杨钢老师在书中提到:“只要我们对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事件制定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它就会永远存在。可是,当它不被接受时,就会自然消失。”正如墨菲定律所揭示的,凡事如果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错误事件也是一样。

面对医院的“接生死亡率”,我相信,任何一个即将迎接新生命的家庭都会希望它永远是“零”。

做对即“符合要求”,否则就要付出“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及其变化,并努力满足其需求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此外,“不合要求”或“超出要求”都会失败。

对于具体的工作也是一样,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过程,我们必须对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并不断改进以符合要求,这里的“符合要求”,不仅仅是过程,也要结果。

工作就像芭蕾舞:既标准又完美

面对工作,我们要制定像芭蕾舞那样的工作准则,既标准又完美。

(1)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2)仔仔细细制定要求

(3)与他人协调工作以符合要求

(4)避免“双重标准”

(5)高度重视预防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核心是:对错误的态度,说No,就是一种“零缺陷”心态,说Yes,就是差不多就好的标准。“零缺陷”还必须要关注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魔鬼都在细节。

建立一套正确的个人工作哲学

平台和资源很重要,现在我才渐渐理解为什么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书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文化’和‘制度’就是我们的系统和平台。一个好的系统和平台,能够让一个二流的人做出超一流的事;而一个糟糕的系统和平台,却使一个超一流的人只能做出二流的事。所以,选择或者努力争取到一个好的系统和平台很重要。

当然,光有系统和平台还不够,还要建立“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并在工作中树立“零缺陷”的工作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不害怕自己犯错误,也不放过所犯的错误,更不重复犯错误。长此以往,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会取得成功。

最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零缺陷”工作理念不仅仅只适用于工作,而且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并终身受用!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0

最近看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感到受益匪浅,《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首先给了我一个启发:“思想态度决定了是否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生活中我们通常都会认为工作中难免出错,怎么可能一次做对呢?还有许多人会说“差不多就行了”“已经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认为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可以肯定地说,他绝对不能把工作一次做好,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就是一种态度。日常工作中,不少人就是缺乏这种态度,总是觉得自己不是圣人,犯错是必然的,可以原谅的,结果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产品还没有投入生产线,就做好了多少比例要返工的心理准备,正因为有了这种心理,返工的比例一定是有增无减,对企业发展的发展也造成了莫大危害: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人力物力……

所以我们只有先改变观念、改变态度,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观念深深植入脑海之中,最终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才能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们经常还会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把事情做好就是把事情做对”。直到看了文章里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的故事我才明白,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把一件事情做好,只是自己主观认为的好,而把事情做对则是要符合要求,并不是好或最好。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观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

当我们明确了态度,区分了“做好”与“做对”的.具体含义后,就要好好思考了:怎样才能把事情一次做对呢?怎么做才能达到“零缺陷”呢?

我从文中三只狗狗找宝藏的故事中得到了答案。聪聪,明明和慧慧是狗狗家族中最聪明的三只狗,他们为了拯救整个家族担起了寻宝的重任。其中的聪聪狗习惯于“正确的做事”,比较注重方法,但是从来不注重效率。他总是认为只要方向和方法都对了,一切就对了。明明狗虽然很忠诚,为了任务可以不顾一切,但是却缺乏方法,做事没有章法,只解决了“脑袋”问题,没有解决工具和方法问题。而慧慧狗却在任务之前思考:“我为什么不可以把错误减少到最少呢?既然可以避免少失误,为什么不可以不失误呢?如果没有失误,我就可以一次做对。”最终,慧慧狗花费了最少的时间,付出最少的代价,却找到了价值最大的宝藏。这个寓言故事之后克劳士比博士总结了慧慧狗寻宝过程的几点: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这也就是如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方法。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1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向我们讲述了零缺陷的观点理念,首先要确定标准,然后预防,因为这样最省时间,省成本。那么什么又是零缺陷呢?零缺陷概念的产生是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 Crosby)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来的。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做事情不可能永远不会出差错,做到零缺陷是不是有点太苛刻了?但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那就是做到零缺陷是可以实现的。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不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比如: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里认为我就是一个员工,我的任务就是为公司服务,然后拿到我该得到的薪酬,公司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这种例子在社会上很常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他不会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不会真正融入到公司当中,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如果这要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想他肯定会尽职尽责的去做的比较认真完美。

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呢?首先,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树立一种良好的理念,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可能的去追求一种完美,简单的说:要做就做好、要不就不去做!以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去对待所从事的工作。这样就会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差距会越来越近,最终实现零缺陷。

在书中,有一段话足以警示我们:零缺陷管理不仅是优化工作、生活的需要,更是企业者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一个企业必须把社会道德责任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其次才是利润最大化,一个没有道德责任的企业是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追求质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企业的生命,如果我们能执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就能预防质量事故的产生,使工作发挥出高效的生产力,不会整天为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头痛不已,在企业日常的生产中,要树立零缺陷的理念,零缺陷这种理念表达了人们对追求完美的一种欲望,争取不犯错误。零缺陷不是批评错误者,而是表彰无缺点者,这种理念不是指出人们有多少缺点,而是告诉人们应该向着无缺点的目标奋进,这样就增强了员工消除缺点的信心和责任感。

我相信在阅读完此书后会对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与目标,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2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向我们讲述了“零缺陷”的观点理念,首先要确定标准,然后预防,因为这样最省时间,最节约成本。

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人不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比如: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里认为我就是一个员工,我的任务就是为企业服务,然后拿到我该得到的薪酬,企业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或者觉得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

我开始读的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做事情不可能永远不会出差错,做到“零缺陷”是不是有点太苛刻了?但读了一段时间,感觉做到“零缺陷”是可以实现的。

就信息化管理工作而言,如何一次把事情做对,怎样有效的保证信息化各项工作顺利稳定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定位决定结果。因此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岗位职责,我的目标就是信息化硬件、软件都符合规范,安全稳定运行。在明确了目标之后,如何通过工作达成这个目标,则必须要高度重视日常信息化工作维护保养。通过扎实做好机房网络设备例行巡检,及时发现并解决导致偏离目标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设备正常工作,网络安全可控,信息化软件符合规定。回想这个过程的收获与成长,我感觉自己深深受益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

在书中,有一段话足以警示我们:“零缺陷管理”不仅是优化工作、生活的需要,更是企业者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一个企业必须把社会道德责任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其次才是利润最大化,一个没有道德责任的企业是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追求质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企业的生命,如果我们能执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就能预防质量事故的产生,使工作发挥出高效的生产力,不会整天为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头痛不已。在企业日常的生产中,要树立零缺陷的理念,“零缺陷”这种理念表达了人们对“追求完美”的一种欲望,争取不犯错误。“零缺陷”不是批评错误者,而是表彰无缺点者,这种理念不是指出人们有多少缺点,而是告诉人们应该向着无缺点的目标奋进,这样就增强了员工消除缺点的信心和责任感。

我相信在读完此书后,很多人会对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与目标,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3

读书时要用心的,也是要怀疑的。抱着批判的态度来读一本书,也许会比你抱着崇拜的心情来读一本书,体会会深刻得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一直在怀疑这本书的真实意义。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标题是有歧义的:到底作者是想说,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对呢,还是想说,今天终于第一次做对了事情,以前做的都是错误的。其次,翻开书本,我还真搞不清楚是一本文学小说呢,还是一本企业管理知识读本。于是,我抱着这一系列的疑问,用批判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当我利用周六周日,花了两天三夜的时间(除开吃饭和睡觉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之后,有觉得我有点崩溃了。原来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质量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杨刚教授!O,MYGOD!可是我以前怎么也没有听说过呢?可见隔行如隔山啊,还真得感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龙干先生,为我们推荐了这么好的一本书,让我得以学习进步的机会!

首先,这本书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确二字。比如书中很多例子,提到的数据,是相当精确的:麦当劳规定,面包厚度17厘米;牛肉饼一律重47.32克(这牛肉饼敢情比千足金还珍贵?居然精细到0.01克?),直径9.85厘米,厚6.65厘米(下次去吃麦当劳,得带游标卡尺去量一下);烤面包55秒;煎肉饼1分45秒;可乐和芬达的温度为4所有的柜台都是92厘米(不知道指的是长宽还是高,书中没有说清楚);炸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包超过10分钟便毫不犹豫的扔掉;顾客从点膳到取走食品的标准时间为32秒;工作人员用清洁消毒剂洗手,双手揉搓时间最少20秒。这么一连串的数据,都是那么那么那么的精确,怪不得麦当劳是那么那么那么的好吃(好像肯德基更好吃,难道他们更加精确?)!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语:精细化!

精细化这个词,对于我们财务人员来说,是很熟悉的。高效优质,精益求精,不正是挂在我们公司办公大楼三楼财务部墙上的标语吗?我们对待财务工作,就是要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费用管理这一块,我们做到的是相当精细的。比如在车辆管理方面,每一次加油,我们要精细到哪一部车用多少油,用多少钱,走多少路,比如汽车修理费,我们要精细到一年下来,有多少车换了轮胎,花了多少钱,也要算一下一部车这一年里一共花了多少维修费,都维修些什么,明细是多少钱。我想我们这样下去,也跟麦当劳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杨刚教授最讨厌人家说差不多三字。差不多是差多少?航天飞船、摩天大楼的设计即使有0.001的误差(0.001的`具体单位没有说明),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悲剧!所以,劝君不要做这样的差不多先生,该多少就是多少,该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差不多!只有精细!只有精确!

给我第二个深刻印象的词语,就是书中反复提到的零缺陷(如果这本书删除掉所有零缺陷的字眼,估计这本书的厚度得薄个三分之一啊)。我这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郑总要推荐这本书给我们读了。什么是零缺陷?他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是一个比较完美主义的想法,而正好,我们的郑总,正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在他的完美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公司的人和事,也逐渐往完美主义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公司能在竞争酷烈的再生资源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书中序言指出:这里的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即通过零的努力,达到一的实现。这最后一句话很有哲学意味吧?所以要多读书,才能明白人家在讲什么啊!

其实,零缺陷一向来也是我们公司,特别是财务部的工作标准。用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润,这是每个企业家都想做到的,但是,如果抛开了零缺陷,又哪里来的最低的成本呢?作为财务部的一名员工,我时时刻刻牢记在工作的时候,要用零缺陷作为我的工作原则,因为只有零缺陷,才能更好地节约成本,也只有零缺陷,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样,只有零缺陷,才能让我们自己的工作更加顺畅!沟通更加顺畅!只要我们的工作顺利了,心情自然就开朗了。工作起来就会更加有激情了!

再次说明,公司财务部是零缺陷的标兵!你想啊,我们跟客户对账,跟银行对账,给客户汇款,给工人工资,制作凭证,统计数据,等等等等,哪一个工作不是零缺陷?真希望郑总能在20xx颁奖晚会上,给财务部颁发一个最佳零缺陷奖!

写到这里,觉得有些罗嗦了。读的人可能都想打瞌睡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读)。不过经过这么一啰嗦,我自己也就明白了一些问题,比如文章开头讲的两个问题,这本书其实就是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提高员工素质、打造卓越企业文化和提升企业和生产能力的最佳读本!当然,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真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了,那就是读完这本书!如果你还没读这本书的话,那你估计都永远做不对事情!亲们,赶快赶快去找这本书来读吧!记住:作者是零缺陷专家杨刚博士!再次衷心感谢郑总为我们推荐的这本管理名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4

有时候,真的,当你遇见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你想不想主动与他交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颜值。其实读一本书,有的时候也始于他的颜值。

当看到这本书时,首先吸引到我的是封面上大大的文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得不说这个书名很吸引人。

简约的封面设计,黑红白三色为主调给人一种认真可靠的感觉,而事实上这本书就是一本可靠的书。

全书多是以故事来说理,更显得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章节内容也是层层推进,层次分明;在每一个主人公的故事里,作者都悉心的提炼出一些新的思想;全书还为读者展示了许多成功人士的观后心得体会使读者备受鼓舞。

全文引入了一个“零缺陷”的概念,那什么叫做“零缺陷”呢?作者给出的答复是这样的:“零缺陷”的思想最初由美国菲利浦·克劳士比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提出。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要求产品和服务是“有用的和可信赖的”,注重满足客户的需求,员工的需求和供应商的需求。

“零缺陷”质量管理与其他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比,它的特点就是强调质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好”,强调保障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强调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强调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而不是简单的用“指数”来衡量。“零缺陷”质量管理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状况、临时措施、确认根本原因、采取改正行动评估与跟踪检查。

而本书的“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者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即通过“零”的努力,达到“一”的实现。

通过作者对“零缺陷”这一概念的细致入微的分析,可见全书很严谨思想也足够深邃。

全书的知识量还是挺大的,只是我个人不非常喜欢全部用故事来贯穿着整本书以明事理。

虽然说每一个故事的好处就在于,无论你从哪个故事开始,都可以或多或少有一些新的收获。但是繁多的故事也容易使人产生一定的,阅读疲劳。

此外,我觉得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在于阅读它的人,每个人的想法或者是说每个人从这本书里所学的都不会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觉得第一点,它是故事的形式,故事本来就是可以给人许多遐想的空间任其发挥。第二点,每个人的经历都各不想同,而书中这些故事又大多来源于一些真实的案例,我想当独特的个人经历与特定的案例进行碰撞的时候,读者们产生的思想火花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总体觉得这本书不但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而且也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好书,当你拿到它看见它精致的外观以及书面设计时,我想你就会懂了。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5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杨钢老师老师的作品,去年有幸误打误撞接触到了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才晓得了国内质量界大神级的人物。

杨钢 (Freeman Young),中国“零缺陷之父”,中国十大质量人物(国家质检总局),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

再来说说读这本书的感受,书一开始就采用故事导入,采用了培训场景,通过老师启发,学生讨论的形式,运动生动有趣案例,深入浅出分析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和价值。

书中一开篇就讲了一个斯芬克斯岛的石像之谜来吸引了我,设置了三个人:克鲁斯、德普、李,他们误打误撞进入了斯芬克斯岛,然后进入一段奇幻之旅,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理念不同,最后收获了不同的结局,通过科幻故事引出了本书的理念: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就如作者所说: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正确地做事是动作与执行,第一次是效率和结果,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完事意义。

刚开始听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觉得这怎么可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是这种想法,才会让缺陷得以存在,因为从意识上就允许存在缺陷,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能否做对,并不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能力,而是取决于支配于行为能力的思想观念,而改变人的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重要的是改变心智模式,建立第二天性。

在软件行业,质量保证比较多的活动就是评审活动,曾经我一直觉得评审活动发现的缺陷越多越好,当一位领导告诉我:为什么你写出来的东西等着其他人给你评审呢?为什么你自己不能保证质量呢?

额,也是,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有多尴尬。他的一句反问也刷新了我的.认知,从源头上保证质量是明智之举,不浪费不符合要求的成本。

在工作中,会有意识的考虑问自己:我可以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吗?为什么不能?哪里还有改进的空间?最近在写云市场退订的文案的时候,可能因为我自己对业务不了解,也没有相关的参考资料,只能凭借业务系统去体验、去尝试,当时为了尽快完成,第一稿写出来的时候思路乱,别人说看不懂,说实话,我自己都没理清,当被人否定的时候,我没有辩解,我接纳,我再来修改,堪称是改动次数最多的文案。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仅仅适应于工作中,也适合在生活中。我经常跟孩子说:如果作业、考试都能第一次就做对,那你肯定能取得好成绩。孩子似懂非懂。希望他能渐渐地明白这一非常有用的哲学理念。

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哲学,是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

下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2000字(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 第一次看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时候,我在脑海中闪过的第一句话是:真的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吗?因为我们已经在生活中见到太多的“差不多”的......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仍处于实习阶段的新人来说,首先要感谢单位提供的读书机会,让我在工作之初,通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这既使我接受到了“第一......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心得体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启发我对习以为常的工作进行重新的认识,我们应该将本书中的理念引入工作中,自觉培养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摒弃那些传统的不良认识,这将......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我是一名电子科大的网络学员,今年的课程有一门是通识课程,包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职场心理”、“中国文化地理”三个主题,我对“第一次把......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这学期通过对《通识课程》的学习,明白了该课程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职场心理”、 “中国文化地理”共三部分组成,我特别对“第一次把事情......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有效改变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是一本管理寓言。由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杨钢先生所写。这本书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第一次......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学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一课程,我从中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也了解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也使我对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我更应该把学习中获......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书评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如何避免错误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被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