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观后感

时间:2019-05-11 21:4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讲武堂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讲武堂观后感》。

第一篇:讲武堂观后感

历史在眼前感悟在心中

2013年11月29日,我们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骨干班组织对陆军讲武堂进行了参观,所见所闻,让我深受鼓舞、教育。

陆军讲武堂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当时,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新军编练亟需新型军官,清政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护理云贵总督兼云南藩台沈秉经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址设在昆明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占地7万余平方米。1909年(宣统元年)8月15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高尔登为首任总办(校长)。学堂开办之初,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加以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讲武堂聘用了一批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日本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任教。至辛亥革命时,讲武堂已为云南新军输送中下级军官600余名。

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以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护法战争战绩辉煌,故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

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

1930年龙云在讲武学校成立滇军教导团,龙自兼团长,除步、骑、炮、工四兵科外,增设宪兵、经理、交通三个区队以培养专业军官。教导团共办三期。至此,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

1938年该校按黄埔军校系列,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黄埔军校的9个分校,均由蒋介石兼校长,具体实行主任负责制,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依照黄埔军校系列定为黄埔第十一、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培训各类学员近8000人。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办。

讲武堂师生在后来的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中国人民以至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云南讲武堂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出自这里。从这里先后走出数百名将军,中将以上领有数十人,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纵观中国的现代史,伟大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可歌可泣的台儿庄血战和催生了无数中国将领的黄埔军校,无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星光。而在这些风云岁月的背后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个地方--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所坐落于昆明翠湖之畔的中国最早的军校。

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我身临其境,感受着历史的还原。说到军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黄埔军校及以罗卓英、杜聿明、陈赓为代表的黄埔系将领。其实早在清朝末年,清廷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仿效西方军队打造现代新军,在云南昆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培养适应现代战争指挥人才的陆军官校。学校共设置了步兵科、炮科、工兵科和骑兵科等四个陆军学科,仿效西方军队的课程设置,以德械武器为装备,按照日本军队的训练模式训练学员,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武装力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革新和进步,从而开创了中国军队建立现代武装的先河。即便若干年后师从日本和苏联而建立的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也深深地留着云南讲武堂的烙印。

在参观其内务设置和训练生活时,有一点令人感触颇深,那就是学校对正规化建设的重视和其所具备的较高水平。思去想来,直到今天,部队各项秩序的正规化建设仍是我军治军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按纲抓建、规范秩序,对于部队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础。精良的装备固然不可或缺,但从生活、训练的细节之处重视和规范,才是一支军队强大战斗力的体现,更是提升部队打赢能力的根本所在。

讲武堂学员多为崇尚革命的爱国青年,许多人成为日后滇军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都出自这里。这其中就有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盖世功勋的开国元帅朱德和叶剑英同志;有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而发起“护国战争”的蔡锷将军;有促成云南和平

解放并在抗战时期率领国军第六十军浴血台儿庄重创日军、打出国威的卢汉将军;还有在辽沈战役中为争取长春和平解放,积极率部起义的曾泽生军长„„

走在这所曾为捍卫我中华而诞生无数英雄的的校园里,我的思绪不由地跟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训练场上冲天的杀声仿佛就在我耳边阵阵地回荡;一张张为中华崛起而习文尚武、热血报国的坚毅脸庞仿佛就在我眼前不停地出现,我似乎听见台儿庄阵地上血染征衣的将士那“驱逐倭寇,捍我山河”的壮烈誓言;我似乎看见在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八一军旗在南昌城头迎风飘扬!

踏着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足迹,我不禁为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那些为寻求真理的青年官兵舍生取义,视天下为己任的豁达胸襟而感动。放眼今日,在这个纸醉金迷、人心浮躁的年代里,我们当代90后官兵又如何抵御重重诱惑,拒腐防变?我想,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在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的冲击下,让最初的那份热血与激情去守住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坚持,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对祖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报国忠魂应犹在,虽说时境迁。问君能有几多情,恰似一腔热血献军营。随着讲武堂若隐若现地消失在视线里,我忽然得出这份感慨。是的,往事已成追忆,但变得只是时间,而那份坚持却将永远地驻守在我们的精神高地。

从参观中,我不仅了解到了陆军讲武堂在近代中国乃至部分国家

地区所起的作用、培养的人才,而且我还从中学习了到了当年陆军讲武堂师生救亡图存、推翻压迫的勇气与爱国热忱。万千的感慨化为努力的动力、努力学习前辈们的精神。

第二篇: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在翠湖旁边,有一幢很大的老四合院,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适应清末军制改革,建立新式陆军,需要大批新武军官而创办的。创办于1909年9月。民国元年,蔡锷当云南总督的时候,下令改堂为学校。因为讲武堂的“堂”字是清朝的名字,学校是民国的名字。自1935年起被改编为“黄埔军校昆明分校”。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时非常缺乏教官,就请云南讲武学校支援,就派了4个高级军官:一个叫刘耀阳,一个叫林镇雄,一个叫王伯苓,一个叫帅从熙,担任步、骑、炮、工,当时仅有的四大兵科的科长。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十二期学生叶剑英元帅担任教授部的副主任。

短短二十余年,却群英荟萃,中国十大元帅中朱德、叶剑英两位从这里毕业。两个国家的军队总司令从这里走向战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和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崔庸健。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罗炳辉(云南昭通彝良人,彝族,)也在武汉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工作。他以云南同乡的身份多次拜访了卢汉、张冲等六十军的高级将领。在六十军中传播了中共抗日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此事被特务告密后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蒋召见卢汉亲自过问了中共在六十军中的活动情况。后来,双方以隐蔽方式保持联络,一直到昆明起义。六十军在孝感、花园、武胜关期间,同许多抗日救亡团体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许多进步文化团体经常到部队驻地演出话剧、放映电影,为鼓舞士气做了大量工作。最让云南子弟欢迎的是冼星海谱曲和田汉夫人安娥作词的六十军军歌: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 走过了崇山峻岭,开到抗日的战场。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不能任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不能任敌机在我们领空翱翔。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这支歌云南健儿最喜欢唱,不管在驻地、行军,或者是在战场,不时飞扬着威武、雄壮、嘹亮的歌声。它鼓舞了士兵的斗志,鼓舞了云南子弟为保卫中华与日寇决战的勇气。

想起曾经在这里学习的教官学员,抗日救亡的将士.这个学校历史从晚清到民末,培养了大批名将,大批教官学员战死于台儿庄,朱德,叶剑英等人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向抗日先烈们致敬!

财务管理10 顾岂彰 20101256045 二〇一一年五月一日

第三篇: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心得

管理学院 会计学 赵哲

为迎接建党90周年,2011年6月12日,我们管理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昆明的陆军讲武堂。这次的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参观讲武堂旧址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结束后我们还将与新党员一起重温入党宣誓词。其实我虽然早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时由预备党员转正后却错过了宣誓这一重要的“洗礼”,今天终于可以将这一心愿了却,所以从进入讲武堂的大门的那一刻开始,我便是怀着无比的敬仰和期待的心情。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为了培养军校教官,经过多年筹办和试办在1935年建立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历时十年之久。走进讲武堂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米黄色砖木的四合院二层建筑:中间是宽阔的操场,在这里回荡着军人的豪情壮志,眺望远去的硝烟,感受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缅怀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立下功绩的军校师生,我们思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学校的制度和作风是仿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纪律非常严格,每天上课6小时,上操2小时,早晨有体操和跑步,晚上还有自习,而且夜间有紧急集合的训练。由于课程较为完善、教学严格、纪律要求高,使得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的质量在当时与其它军事学堂相比,高出一筹。

走进二楼,首先看到的是还原的医务室,在这里我知道了云南白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应运发明的。然后还有学校的宿舍,一张张干净的床铺整齐的排列着,接着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成员即经过。还没走近时,我们远远的听到慷慨激昂的演说,走近终于看到,那是在滇缅铁路通车时,讲武学员在车站发起的爱国演讲,在热血沸腾的演讲中,全场40多个人,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全部都在聚精会神的观看静静的聆听,直到结束。接着又参观了革命时的云南革命路线以及主要领导人物的生平实事。

跟随者讲解员的脚步,聆听她详细的解说,通过大量的史料展品,有历史照片、军事器械、纸质文物资料、生活用品、证章、纪念币、逼真的战争模拟现场,还记载了各时期涌现出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光荣事迹。从陆军讲武堂出来以后,大家都感触良深,这次参观不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更让我们仿佛亲身领略了云南陆军反抗侵略和压迫,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感受了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中华民族正处腾飞之际,中国人面对世界,仰望天空,感受到的是摆脱旧社会、打开经济之窗、进行改革开放的兴奋和动力,同时又面临着随时接受世界强国挑战、反对强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捍卫国家安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党员要始终保持“中国精神”,继承先烈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用生命培育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更加深入和深刻的了解了革命先辈为中国解放事业奋斗的光辉历程,也被革命先辈英勇不屈、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所震撼和感染。

第四篇: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有感

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有感

伟大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可歌可泣的台儿庄血战和催生了无数中国将领的黄埔军校,无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星光。而在这些风云岁月的背后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个地方--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所坐落于春城翠湖之畔的中国最早的现代军校。

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我身临其境,感受着历史的还原。说到军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黄埔军校及以罗卓英、杜聿明、陈赓为代表的黄埔系将领。其实早在清朝末年,清廷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仿效西方军队打造现代新军,在云南昆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培养适应现代战争指挥人才的陆军官校。学校共设置了步兵科、炮科、工兵科和骑兵科等四个陆军学科,仿效西方军队的课程设置,以德械武器为装备,按照日本军队的训练模式训练学员,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武装力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革新和进步,从而开创了中国军队建立现代武装的先河。即便若干年后师从日本和苏联而建立的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也深深地留着云南讲武堂的烙印。在参观其内务设置和训练生活时,有一点令人感触颇深,那就是学校对正规化建设的重视和其所具备的较高水平。思去想来,直到今天,部队各项秩序的正规化建设仍是我军治军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按纲抓建、规范秩序,对于部队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础。精良的装备固然不可或缺,但从生活、训练的细节之处重视和规范,才是一支军队强大战斗力的体现,更是提升部队打赢能力的根本所在。

讲武堂学员多为崇尚革命的爱国青年,许多人成为日后滇军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都出自这里。这其中就有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盖世功勋的开国元帅朱德和叶剑英同志;有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而发起“护国战争”的蔡锷将军;有促成云南和平解放并在抗战时期率领国军第六十军浴血台儿庄重创日军、打出国威的卢汉将军;还有在辽沈战役中为争取长春和平解放,积极率部起义的曾泽生军长……

走在这所曾为捍卫我中华而诞生无数英雄的的校园里,我的思绪不由地跟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训练场上冲天的杀声仿佛就在我耳边阵阵地回荡;一张张为中华崛起而习文尚武、热血报国的坚毅脸庞仿佛就在我眼前不停地出现,我似乎听见台儿庄阵地上血染征衣的将士那“驱逐倭寇,捍我山河”的壮烈誓言;我似乎看见在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八一军旗在南昌城头迎风飘扬!

踏着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足迹,我不禁为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那些为寻求真理的青年官兵舍生取义,视天下为己任的豁达胸襟而感动。放眼今日,在这个纸醉金迷、人心浮躁的年代里,我们当代“80后”、“90后”官兵又如何抵御重重诱惑,拒腐防变?我想,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在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的冲击下,让最初的那份热血与激情去守住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坚持,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对祖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报国忠魂应犹在,虽说时境迁。问君能有几多情,恰似一腔热血献军营。随着讲武堂若隐若现地消失在视线里,我忽然得出这份感慨。是的,往事已成追忆,但变得只是时间,而那份坚持却将永远地驻守在我们的精神高地。

第五篇:著名讲武堂及军校毕业之民国高级将领

著名讲武堂及军校毕业之民国高级将领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日本于明治维新后的1874年创办的一所培养陆军军事人才的学校。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后,清政府开始创练新式陆军,深感军事人才缺乏,于是,开始向日本派选军事留学生。留学生先要在预备学校即振武学校学习一年到一年半,然后到军队实习半年到一年,才有资格入读士官学校,学制为一年到一年半。这些“士官生”回国后,便成为清朝新军的军官以及各地讲武堂的教官。在民国期间,他们更是北洋军和国民革命军的重要将领。

于珍(8期)、马晓军、王俊、王风清(5期)、王永泉(4期)、王廷祯(1期)、王汝勤(3期)、王金钰(9期)、王树常、王柏龄、王毓文、方声涛、方鼎英、孔庚(6期)、尹昌衡(6期)、卢金山(3期)、卢香亭、叶荃、曲同丰(3期)、朱绶光、许崇智(2期)、汤恩伯(18期)、刘斐、孙传芳、孙定超(肄业)、杜锡钧、杨飞霞、杨澄源(11期)、李伯庚、李明灏(13期)、李烈钧、李根源、吴光新(3期)、吴思豫、哈汉章(2期)、谷正伦(11期)、邹作华(12期)、何成濬、何应钦、何柱国、何海清(4期)、陈仪、陈宦、陈倬、陈文运(3期)、陈嘉佑、张轸、张子贞(8期)、张开儒、张凤翙(6期)、张岚峰、张树元(3期)、张諝行(8期)、张湘泽、张翼鹏(5期)、欧阳武、周骏(6期)、周文炳(3期)、周荫人(6期)、周道刚(3期)、罗广文(20期)、罗佩金、赵又新(6期)、赵恒惕(6期)、胡谦、胡三余、胡景伊(3期)、姜登选(5期)、宫邦铎(3期)、洪士奇(21期)、姚以价(6期)、贺耀祖、顾品珍(6期)、贾德耀(3期)、钱大钧、徐树铮、郭宗汾(14期)、唐星、唐在礼(1期)、唐继尧、黄国梁、黄慕松、阎锡山、韩麟春、蒋方震、蒋作宾、蒋雁行(1期)、蒋尊簋(3期)、傅良佐(3期)、程潜(6期)、蓝天蔚、戢翼翘、蔡锷、蔡文治、潘矩楹(3期)、魏邦平、魏宗翰、日本其他军校或学校:方振武、邓泰中、朱绍良、刘士毅、刘仲荻、李明扬、余际唐、但懋辛、沈鸿烈、陈其美、周亚卫、竺鸣涛、胡景翼、贺奎、聂宪藩、郭希鹏、黄兴、蒋介石、谢刚哲、葛敬恩、熊克武、美国西点军校:王赓、孙立人、温应星;

美国诺威治军校:何浩若;

美国寇提斯飞行学校:陈庆云、张惠长;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等:林遵、温树德、曾以鼎;

法国圣西尔军校:唐豸;

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萨镇冰;

英国炮工通军校:龚愚; 比利时皇家军校:黄大伟;

北洋武备学堂 北洋武备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培养陆军的新式军事院校,创建于1885年正月。学堂初设借用天津水师公所,后建在大直沽附近旧柳墅行宫,濒临海河,是由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清廷批准,由其幕僚津海关道周馥及杨宗濂一手创办的。该堂仿效德国陆军学校,教师也多自德国聘请,并选派通习中外文字之人担任翻译。学生系由各处营弁挑选而来,有一百多名。北洋军阀是袁世凯在小站练兵而培养起来的,袁世凯在小站组建新式陆军时,其中就有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一百三十多人,并都担任新军中的各项重要职务,其中冯国璋、曹锟都当上总统,段祺瑞当了国务总理和执政,李纯、陈光远、王占元分任苏、赣、鄂长江三督,田中玉当上山东督军,而吴佩孚则成为直系首脑人物。

王占元(1期)、王士珍、王汝贤、王廷祯、王怀庆、王承斌、王金镜、卢永祥、田中玉、田文烈、冯国璋、朱沣藻、齐燮元、杨善德、李纯、李长泰、李厚基、何丰林、何宗莲、陆锦、陆建章、陆洪涛、陈光远、张士钰、张怀芝、赵玉珂、段芝贵、段祺瑞、施从滨、高士傧、高荫槐、曹锟、阎相文、蒋雁行、靳

云鹏、雷振春、鲍贵卿、熊炳琦。

云南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位于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种。第15期还招收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教官多数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清朝创办讲武堂目的在于扑灭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教官与学生中有不少是同盟会会员,使该校成了当时云南革命力量的摇蓝,在推翻清朝统治的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和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首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如第3期丙班的朱德和第15期的叶剑英、周保中等,而国民党革命

军中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将领更多。

马瑛、马聚五(18期)、王均、王甲本(14期)、王录丰、王秉钧、文朝籍(12期)、龙云、卢汉、卢焘、卢浚泉、田钟毅、叶佩高(18期)、朱培德、朱鼎卿、安恩溥(14期)、孙渡、杨蓁、杨希闵、杨汉域、李选廷、李明瑞、肖毅肃、陈又新、陈开荣(19期)、张光琼(18期)、范石生、周体仁(韶关分校)、金汉鼎、赵一肩、胡若愚、段希文、唐淮源、盛家兴、龚传文(16期)、黄涛(15期)、黄国梁、符昭骞(12期)、蒋光亮(2期)、彭汉章、鲁道源(13期)、曾万钟、曾泽生(18期)、曾举直(13期)、赖心辉、詹忠言(15期)、四川武备学堂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及四川陆军军官学校:

王陵基、王缵绪、邓锡侯、尹昌衡、刘湘、刘成勋、刘存厚、杨森、李家钰、陈万仞、张再、罗泽洲、胡临聪、贺国光、郭汝栋、郭昌明、唐式遵、韩全朴、傅翼、廖震、潘文华。

东北陆军讲武堂:王秉钺、王照坤、冯占海、李杜、张学良、赵家骧、姜鹏飞、高维岳、郭希鹏、郭松龄、缪?流、熊斌、檀自新、贵州陆军讲武堂:王伯勋、毛光翔、吴绍周、何知重、张汝骥、周西成、广西陆军讲武堂及速成学堂:韦云淞、杨腾辉、李宗仁、陈炳焜、黄旭初、蒋锄欧。

江南武备学堂及陆师学堂等:方策、吴忠信、徐源泉、太原北方军官学校:赵恭、赵瑞、赵世铃、曹国忠、广东陆军讲武堂及速成学堂等:邓铿、叶举、李济深、沈光汉、陈可钰、陈济棠、张国桢、姚雨平、徐景

棠、黄任寰。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

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为清末一所培养陆军军官的速成学堂,孙传芳、吴佩孚、蒋介石等军界名人也曾在此学习。

1912年7月,袁世凯指令陆军部长段祺瑞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旧址创办陆军军官学校,10月1日开学。因校址在保定,俗称保定军官学校。历任校长为赵理泰、蒋方震、张鸿绪等。军校的学制为一年半(第1期为两年),共办过九期,毕业学员为6523人。1923年8月停办。保定军官学校的毕业生,许多都成为民

国时期军界的重要人物。

(保定陆军速成学堂):马晓军、王柏龄、吕公望、刘玉珂、刘郁芬、孙传芳、吴佩孚、吴新田、李景林、李鼎新、陈嘉谟(2期)、张钫、张培梅、张联棻、赵守钰、姚琮、唐国谟、商震、蒋介石、蒋鸿遇、童葆暄、于达(3期)、万耀煌、马法五(8期)、门炳岳(1期)、门致中(1期)、上官云相(6期)、王晋(9期)、王天鸣(3期)、王以哲(8期)、王天培(1期)、王东源(8期)、王育瑛(8期)、王景宋(8期)、王靖国(5期)、王暤南(2期)、王翰鸣(4期)、王懋功(肄业)、毛秉文(3期)、牛范

九、邓龙光(6期)、邓演达(6期)、孔令恂(8期)、孔庆桂(3期)、尹呈辅(4期)、古鼎华(8期)、左世允(1期)、史文桂(8期)、史泽波(8期)、叶挺(6期)、叶琪(2期)、叶肇(6期)、白崇禧(3期)、白濡青(5期)、冯轶裴(1期)、冯鹏翥(2期)、邢震南(2期)、吕超、吕瑞英(6期)、吕焕炎(3期)、吕竞存(6期)、向传义(1期肄业)、华振中(6期)、朱怀冰(4期)、朱晖日(6期)、刘兴(2期)、刘峙(2期)、刘万春(9期)、刘广济(8期)、刘文辉(2期)、刘玉珂(1期)、刘多荃(9期)、刘绍先(8期)、刘尚志(2期)、刘茂恩(6期)、刘建绪(3期)、刘和鼎(3期)、刘奉滨(8期)、刘牧群(航校1期)、刘珍年(8期)、刘春荣(8期)、刘祖舜、刘膺古(4期)、刘翼飞(5期)、孙楚(1期)、孙震(1期)、阮玄武(6期)、牟中行(9期)、严重(5期)、苏炳文(1期)、杜春沂(2期)、杨杰、杨宏光(6期)、杨效欧(3期)、杨爱源(1期)、杨耀芳(5期)、李觉(9期)、李士林(8期)、李云杰(2期)、李文田(6期)、李生达(5期)、李汉魂(6期)、李兴中(1期)、李扬敬(6期)、李服膺(5期)、李炳之、李品仙(1期)、李振球(6期)、吴石(3期)、吴尚(1期)、吴克仁(5期)、吴奇伟(6期)、萧山令(3期)、邹洪(8期)、余汉谋(6期)、何宣(3期)、何健(3期)、何绍南(5期)、何柱国、何基沣(9期)、宋邦荣(9期)、宋肯堂(8期)、汪之斌(4期)、邵百昌(6期)、陈诚(8期)、陈焯(3期)、陈骥(2期)、陈孔达(8期)、陈公侠(6期)、陈以忠(3期)、陈长捷(7期)、陈安宝(3期)、陈宗进(6期)、陈国栋、陈树藩、陈继承(2期)、陈铭枢(2期肄业)、陈鼎勋(2期)、张权(8期)、张刚、张贞、张义纯(3期)、张文清(8期)、张东凯(8期)、张知行、行克侠(9期)、张治中(3期)、张定璠、张笃伦(1期)、张荫梧(5期)、张厚琬(8期)、林廷华(6期)、欧阳驹(6期)、周址(1期)、周玳(3期)、周碞(3期)、周斓(2期)、周凤歧(3期肄业)、周至柔(8期)、周浑元(6期)、周祖晃(1期)、周祥初(8期)、周福成(9期)、周毓英(6期)、罗卓英(8期)、郑大章(1期)、郑俊彦、孟宪吉(5期)、柳际明(8期)、荣鸿胪(1期)、郝梦龄(6期)、赵观涛(3期)、赵承绶(5期)、胡伯翰(8期)、胡宗铎(4期)、胡祖玉(6期)、郜子举(8期)、郗恩绥(8期)、施中诚(9期)、施北衡(2期)、祝绍周(2期)、姚纯(3期)、贺维珍(3期)、贺粹之(9期)、耿幼麟(5期肄业)、夏威(3期)、夏首勋(1期)、秦绍观(2期)、秦德纯(2期)、顾祝同(6期)、晏勋甫(1期)、晏道刚(1期)、徐梁(8期)、徐旨乾(6期)、徐启明(2期)、徐祖贻(3期)、徐庭瑶(3期)、徐培根(3期)、高卓东(8期)、郭忏(6期)、郭思演(8期)、郭寄峤(9期)、唐永良(5期)、唐生智(1期)、唐俊德(2期)、陶柳、陶钧(3期)、陶峙岳(2期)、龚浩(1期)、曹浩森(1期肄业)、黄隐(2期)、黄绍竑(3期)、黄维刚(7期)、黄琪翔(6期)、黄镇球(6期)、梁春溥(1期)、梁培璜(2期)、梁朝玑(3期)、覃连芳(6期)、韩汉英(6期)、韩锡侯(8期)、韩德勤(6期)、董宋珩(1期)、董英斌(5期)、蒋光鼐(1期)、彭进之(4期)、彭位仁(6期)、彭诚孚(2期)、彭毓斌(6期)、傅仲芳(8期)、傅汝钧(1期)、傅作义(5期)、程汝怀(4期)、鲁英麟(5期)、富占魁(2期)、赖世璜、楚溪春(5期)、蔡廷铠(3期)、裴昌会(8期)、廖磊(2期)、谭邃(6期)、缪培南(6期)、熊式辉(2期)、樊崧甫(6期)、黎行恕(9期)、薛岳(6期)、戴岳(2期)、戴戟(3期)、魏益三

(1期)。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首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的革命军官学校,因地址设在广州黄埔长洲上,故简称黄埔军校。筹委会委员长为蒋介石,委员有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秘书长为廖仲恺;顾问为鲍罗廷。1924年2月16日,军校正式开学。其编制序列为: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顾问鲍罗廷,军事顾问加伦,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为邵元冲、周恩来、邵力子、熊雄等);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副主任叶剑英;教练部主任李济深,副主任邓演达;教育长胡谦,军事总教官何应钦;政治总教官熊雄;军需部主任周骏彦;军医部主任宋荣昌。此外,入伍生总队长为邓演达、张治中;政治教官主要有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高语罕、张秋人、于树德、阳翰生等;军事教官主要有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胡树森、徐培根、张元祜、沈应时等。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毕业的有四期,毕业生有4981人。从第五期起,在潮州、南宁、长沙、武汉等地设有分校。1928年3月,军校迁往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因黄埔而得名的黄埔军校也宣告结束。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许多都成为国民革命军尤其是国民党中央军的重要将领。丁德隆(1期)、于兆龙、马师恭(1期)、马励武(1期)、王严(3期)、王文彦(1期)、王云沛(2期)、王中柱(2期)、王仲廉(1期)、王作华(2期)、王劲修(1期)、王应尊(5期)、王治歧(1期)、王叔铭(1期)、王敬久(1期)、王耀武(3期)、甘丽初(1期)、毛人凤(4期)、毛邦初(3期)、方天(3期)、方靖(潮州分校2期)、方暾(3期)、方日英(1期)、方先觉(3期)、邓文仪(1期)、邓军林、龙天武(5期)、石觉(3期)、石祖德(1期)、叶成(3期)、冯圣法(1期)、吉章简(2期)、成刚(2期)、吕国铨(2期)、向凤武(4期)、向敏思(4期)、伍诚仁(1期)、庄村夫(6期)、关麟征(1期)、许良玉(4期)、刘平(4期)、刘进(1期)、刘戡(1期)、刘玉章(4期)、刘汉珍(1期)、刘安琪(3期)、刘劲持(6期)、刘希程(1期)、刘伯龙(3期)、刘秉哲(3期)、刘宗宽(3期)、刘孟廉(5期)、刘超寰(4期)、刘嘉树(1期)、刘镇湘(5期)、孙元良(1期)、阮齐(2期)、牟廷芳(1期)、严明(4期)、劳冠英(5期)、杜聿明(1期)、杨达(6期)、杨显(1期)、杨文瑔(2期)、杨德亮(3期)、李文(1期)、李弥(4期)、李勃(3期)、李涛(6期)、李鸿(5期)、李士珍(2期)、李及兰(1期)、李日基、李天霞(4期)、李正先(2期)、李仙洲(1期)、李玉堂(1期)、李运成(6期)、李守维(2期)、李延年(1期)、李良荣(1期)、李志鹏(5期)、李树森(1期)、李铁军(1期)、李楚瀛(1期)、李楚藩(4期)、李默庵(1期)、吴天鹤(3期)、吴求剑(3期)、吴廼宪(1期)、肖作霖(6期)、肖骥勉(1期)、谷炳奎、邹平凡(6期)、邱行湘(5期)、邱维达(4期)、邱清泉(2期)、余程万(1期)、余锦源(2期)、何文鼎(1期)、何绍周(1期)、冷欣(1期)、宋希濂(1期)、宋思一(1期)、宋瑞珂(3期)、沈策(6期)、沈发藻(2期)、沈向奎(4期)、陈武(1期)、陈沛(1期)、陈烈(1期)、陈铁(1期)、陈子干(4期)、陈大庆(1期)、陈克非(5期)、陈希平(3期)、陈明仁(1期)、陈林达(4期)、陈绍平(2期)、陈牧农(1期)、陈金城(2期)、陈春霖(5期)、陈素农(3期)、陈颐鼎(3期)、张纯(5期)、张涛(5期)、张镇(1期)、张世希(1期)、张灵甫(4期)、张际鹏(1期)、张金廷(3期)、张绍勋、张雪中(1期)、张耀明(1期)、范汉杰(1期)、林英(1期)、林伟俦(4期)、周复(3期)、周士冕(1期)、周伟龙(4期)、周庆祥(4期)、周志道(4期)、罗列(4期)、罗奇(1期)、罗又伦(4期)、罗历戎(2期)、罗贤达、罗泽闿(6期)、竺鸣涛(潮州分校)、郑介民(2期)、郑洞国(1期)、郑炳庚(1期)、郑庭笈(5期)、郑庭烽(4期)、赵霞(6期)、赵子立(6期)、胡琏(4期)、胡素(1期)、胡竞(潮州分校4期)、胡长青(4期)、胡栋成(1期)、胡宗南(1期)、侯腾(6期)、侯镜如(1期)、段霖茂(3期)、俞济时(1期)、钟纪(4期)、钟松(2期)、钟彬(1期)、宣铁吾(1期)、洪士奇(2期)、姚国俊(4期)、贺衷寒(1期)、莫与硕(2期)、桂永清(1期)、夏楚中(1期)、顾希平(1期)、顾葆裕(4期)、顾锡九(4期)、袁朴(1期)、袁守谦(1期)、倪祖耀(3期)、徐保(4期)、徐会之(1期)、徐汝成(5期)、徐志勖(5期)、徐经济(1期)、高吉人(4期)、高魁元(4期)、郭汝瑰(5期)、唐纵(6期)、唐云山(1期)、唐化南(4期)、唐生明(4期)、唐守治(5期)、容有略(1期)、盛文(6期)、曹天戈(4期)、曹日晖(1期)、曹振铎(4期)、黄杰(1期)、黄维(1期)、黄淑(3期)、黄珍吾(1期)、黄祖壎(2期)、梁恺(1期)、梁华盛(1期)、康庄(3期)、康泽(3期)、覃异之(2期)、覃道善(4期)、韩浚(1期)、韩文焕(3期)、董钊(1期)、蒋伏生(1期)、蒋当翊(3期)、彭善(1期)、彭杰如(1期)、彭佐熙(2期)、彭孟缉(5期)、傅正模(1期)、舒荣(3期)、谢义锋(4期)、曾扩情(1期)、赖汝雄(2期)、阙汉骞(4期)、蔡劲军(2期)、廖昂(2期)、廖运泽(1期)、廖耀湘(6期)、谭心(5期)、谭何易(南宁分校1期)、熊绶春(3期)、熊新民(6期)、潘裕昆(4期)、酆悌(1期)、薛敏泉(6期)、霍揆彰(1期)、戴笠(6期)、戴之奇(潮州分校2期)、戴安澜(3期)、魏炳文(1期)。

下载讲武堂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讲武堂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革命圣地西南联大旧址,讲武堂参观心得

    追寻昆明红色足迹——党员发展对象重温历史之路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在学院组织部的组织下,我们一行十几人人,来到了革命圣地昆明西南联大旧址参观学习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我们......

    观后感

    大阅兵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表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前事不......

    观后感

    这部电影根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改编。这是一部跨越语言障碍,全世界都能看懂的影片。 八公是一条谜一样的犬,因为没有人知道它是从哪里来。 帕克教授在小镇......

    观后感

    观《建国大业》有感 胡家坡学校六年级 冯佳瑶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了看电影的活动。这次看的电影是《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长达2小时20分钟,内容为新中国即将成立时的历史故......

    观后感

    37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今天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我觉得幸福是一种快乐心情,幸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有一个双目失明的男孩来到现......

    《2012》观后感

    怀揣着感恩与宽容上路 ----鉴赏2012 摘要: 观看,影片中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画面令人震撼;在杰克逊一家人的逃生中,不仅有陆地上的开车,更有戈登开飞机的空中逃生,其情节跌......

    观后感

    高雅艺术走进校园 观后感 万安中心小学 五年一班梁源 今天的第一节课,高雅艺术走进校园活动开始了。今天的活动是由民间艺术团承办的。今天的节目有:歌曲《童年》、《天路》......

    观后感

    《最后的讲座》观后感 执笔:邓川2012/3/29 伟大,这是我看完过后脑子中蹦出的第一个词,本以为是一场平淡无奇的记录,却不想是如此的跌宕起伏,感人肺腑。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