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苔丝观后感(推荐)
苔丝观后感
《苔丝》看完心中无限沉痛,假如一开始他(克莱尔)就与她(苔丝)一见钟情,假如她父亲没有发现自己的爵士身份,假如她没被那个少爷亚雷玷污,假如他当时能接受她的所有,假如他能早回来几天。一切的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人没死之前有灵魂出窍的那一刻吗?苔丝说有的,当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星空,看着星星,仿佛整个灵魂都升到了天空,感觉肉体已经不需要了。当她说着这些话的时候,他摘掉眼镜注意到了她。她也对他倾心。那天,路被水浸没了,他看到了她和她同行的女孩不舍得把自己唯一的漂亮衣服弄脏,于是就说我抱着你们过河吧,于是抱着她们一个个过了河,她是最后一个,到她时,她说:你扶着我,我可以自己过去的。他说:我抱她们三个过去就是为了能与你独享这一刻,于是他抱起了她,深情地看着她。一切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了,他们终将能幸福了吧。但是她心底的最深处埋藏一个秘密,她几次想跟他坦白都错过了,直到他们结婚,她在新婚之夜跟他讲了所有,他沉默了,然后出去了,他无法接受这一切,于是他去了巴西,她回了娘家……他说我想明白了就会回来找你,她说我会等你。
不幸总是随着另一个不幸接踵而来,她父亲死了,房子被没收了,她和她脆弱的母亲和幼小的弟妹流浪街头,那个少爷亚雷回来找她,说要帮她,她无论受多少苦都不同意,她不停地写信给他,希望他能回来,但没有一丝回音,当她看到住在教堂边帐篷里的家人时,无奈,唯有以自己的身体给亚雷以换取家人的安宁。为什么他不能给她回信,哪怕是一封信呢,给她一丝希望可以支撑下去。或许他在没完全原谅他之前不想写下什么文字吧,当他看到她给他写的最后一封信时,拼命地寻找她,终找到她,但一切已晚,她已在别人的怀抱里,一步错,步步错。
我以为这样就可以结束了,一切就这样吧,但结尾的转折使她整个人彻底地跌入地狱,她杀了那个表哥,赶上了他离去的火车,两人终抱在了一切,放下了所有的界防,她说她杀了人,他说我会尽全力保你安好。在一个没有人住的城堡里,他们终于融合为了一体。但城堡的仆人回来了,他们不得不再次逃离,最后躲在了巨石阵。凌晨,一个郡的官兵都来抓他们了,他们无处可逃,他对官兵说再让她睡一会,她醒了,说:我已准备好了。于是她被带走,人渐行渐远,画面切到巨石阵,清早的太阳慢慢升起,一切那么安详,那么宁静,似乎这里什么都没发生过……
看完了改编原着的这部电影,无限的沉痛压在心底喘不过气来。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如果我们真爱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就试着接受它的残缺吧。记得在他们新婚之夜的第二天早晨,两人在餐桌前吃饭,气氛掺杂着各种滋味,他对她说了一句话:“Can you honesly tell me to stay?”看到这里,几乎同时,我和苔丝一块说了:“No.” 这时的自尊不容许自己挽留他留下来,除非他自己愿意。爱情是不可以被卑微玷污的,这是我心里的指标,即使我很爱一个人,如果他不爱我,我也不会吐露自己的情感,因为强求的爱就不是爱了,只能放手随它自然而然发展,是自己的终归会是自己的。或许这是过分的自尊心了吧。最后的最后,两人终能在一起,虽然很短暂,但能再次相聚,也算如愿了。
斯人已逝,君请保重。
第二篇:电影《苔丝》观后感
人与命运的冲突-----电影《苔丝》观后感
影片简介:
主角苔丝是个美丽的乡村姑娘,纯洁,善良,又有韧性且善恶分明。由于家境贫穷,给与自己同姓的贵族德伯家打工。结果她被主人家的儿子亚历克·德伯诱奸,并生下了一个私生子。由于这个“罪过”,苔丝很受鄙视。在巨大的压力下,小孩却因病夭折,苔丝离家来到一个牛奶场工作,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尔。两人相爱并结婚。但在新婚之夜,苔丝向他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安吉尔竟将她抛弃,独自去了巴西。生活困苦,备受侮辱的苔丝苦等安吉尔回来无果,无奈成为了亚历克的情妇。就在这时,安吉尔抱着忏悔的心情,来到苔丝身边想和她重新在一起。这时苔丝杀死了亚历克。在他们逃亡的途中,苔丝被警察抓到,被判了死刑。《苔丝》这本书出版后,苔丝被称为最纯洁的人。
那时候的英国正是工业文明不断侵占农业文明的时期。机器的轰鸣声代替了代表农业文明的蛙声,农村的固有生产模式遭到破坏,广大的农村人口不得已改变已有的生存方式,成为小商人或者是工人。那么他们的命运究竟会怎么样呢?
电影通过以苔丝的命运为主线来描写英国广大农村的命运。苔丝被代表着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判决死刑,“‘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而作者心目中的威塞克斯也走向了毁灭……
电影一开始是苔丝的父亲得知自己竟有高贵血统后的故意炫耀以及巴望着可以因为这个发现而给生活带来改变。在这里,酝酿着苔丝悲剧命运,因为正是高贵血统的发现以及美丽的容颜给她日后带来了灾祸。苔丝出场是在美丽的布莱谷举行游行舞会上,这个时候的苔丝,穿着白色的长衫,是纯洁美丽的,不谙世事的年轻姑娘。“在这样年纪上的苔丝,只是一团感情,丝毫没有人生的经验。“”童年的神情,在她面貌上仍旧隐隐约约地看得出来。”在这样的一个花样的年华,她会为路过少年没有挑选她作为舞伴而烦恼,在一旁暗自伤神。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却被虚伪的“伪本家”——亚历克给毁了。这样一幅美丽的女性材料,顶到那时像游丝一样敏感,并且还像雪一样的纯洁,为什么偏偏要在那上面画了这样一种粗野的花样,像她命中注定所受到的那样呢?正像是苔丝家人经常说的话:“这是命中注定的。” 在文章的开端,便隐含了这样的悲剧。
在苔丝被亚历克占有之后,她可以像一般的女孩一般,为了自己的名声或者利益而嫁给亚历克。但是,我们的主人公坚定地选择了离开,去承受命运带给她的苦难,这便是她的可贵之处。在离开纯瑞脊回布莱谷的路上,苔丝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在篱阶上涂宗教的格言,而这些字,却像是针对她所犯之事写的一样。这更加体现了命运的可怕性,而苔丝无法逃脱命运的掌控。
回到布莱谷以后,苔丝承受了一系列社会舆论和宗教法德的压力,有很长时间都把自己隔离在人世之外。但是,厄运接踵而至。在她回家后的一年两年里,苔丝生下了一个小孩,但是小孩后来因病夭折了。在苔丝坚持在孩子死之前给他进行洗礼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苔丝内心徜徉的母爱,人性的崇高,还看到了苔丝对于上帝的怀疑。原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她的理由是,要是上帝不承认这种动作,为了这不是正式的洗礼,就不准小孩进天堂,那么这种天堂,无论为自己,无论为小孩,就都不稀罕了。当牧师不肯按照教徒的礼节埋葬自己小孩的时候,她忽然发作说:“那么我不喜欢你了!我永远也不上你的教堂里去了。”这里苔丝的表现为她之后会与还以宗教,不愿意做牧师而喜欢做一些实际的农活的安吉尔相爱埋下命运的线,灵魂相契的人才会相爱。
在苔丝从纯瑞脊回来后约莫有两年到三年的工夫,苔丝第二次离开了家。这次,她是好不容易重整旗鼓,打算离开这个地方,在一个没有人知道她经历的地方去生活。
终于,苔丝去到了牛奶厂,在那里附近,正埋葬着她高贵祖宗们。在这个地方,苔丝感到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让她觉得感动,她呼吸这新鲜的空气,享受着这里带给她的一切。而我们也似乎看到了苔丝的希望,因为这里,不是有个好青年男子,正被这个纯洁的女人所吸引吗!事情似乎都发展得很顺利,曾经抱着这辈子都不再结婚的苔丝与安吉尔坠入爱河了。可是,苔丝却一直都是被幸福和痛苦这两种矛盾的感觉同时包围着。幸福的是爱情的滋味,痛苦的是安琪儿并不知道她的实情,而且一直把她当作最纯洁的女人来看。因此,她既想接受安吉尔·克莱尔的求婚,可是又担心安吉尔在知道她过去的不幸后便不再爱她。所以,她一直在纠结,在痛苦。最后,她接受了安吉尔的求婚。在结婚当晚,安玑向苔丝坦白了之前的荒唐事,而苔丝也痛苦地把自己的经历全盘托出。可是,正像作者在章节的标题所说的一样,吃亏的永远是女人。相同性质的事件,苔丝轻易地原谅了安吉尔·克莱尔,可是她却没有得到同等的谅解,脆弱的、骨子里仍有着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安吉尔·克莱尔离开了苔丝,而且还斥责她是一个不懂事的乡下女孩。租来的新房墙壁的两个苔丝祖宗女人的画像,似乎早已昭示着苔丝的命运。还有关于古老的马车的故事,这些好像都是与苔丝无关的事,可是却感觉是在冥冥之中操纵着苔丝的命运。祖宗犯下的错,要报在后代子孙的身上,说什么也不合理吧,可是偏偏的,苔丝的命运就是无法自己掌控。
在安吉尔离开了苔丝后,苔丝回到了家,把安玑给的钱大多数给了家庭,然后再度外出劳作打工了。在这漫长艰辛的打工过程中,她承受着极大的劳累,可是她的心里一直都在想着安玑,想着他有一天会回到来找他。可是,差不多一年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苔丝为了顾全安吉尔·克莱尔的名声,没有回到可以是收容她的牛奶厂,而去了燧石山农场去干相当粗重的农活。农场的气候恶劣和工作辛苦不计,偏偏雇苔丝的那个农场主是之前在旅馆因为不尊重苔丝而被安吉尔·克莱尔打过的人,因此苔丝便遭到报复了。苔丝被安排了更多本应是男子干的重活。没有办法了,苔丝只能忍受。
这也许也是命运吧!当苔丝终于鼓起勇气要到牧师公馆去见安吉尔的父母的时候,却遇上了安吉尔一家人都不在,而在回来的路上却被正在大谈宗教道德的伪君子亚历克看到了。所以,命运也就这样了,苔丝在等不到安吉尔回来之前,她再度被亚历克利用各种条件和谎言给骗了。她家出现问题了,父亲死了,被迫要搬家,而这一切都需要力量。为了母亲和弟妹不至于露宿街头,苔丝屈服在亚历克的威逼利诱之下,做了亚历克的夫人。故事到这也就罢了,苔丝所受的折磨也许会少点。可命运就是爱和她开玩笑,在大约一两各月后后,终于认清楚自己爱苔丝的安吉尔·克莱尔回来了,还千方百计地找到了苔丝。这时候的苔丝还能怎么办?亚历克一直跟她说她的丈夫不会再回来了,不再爱她了。她回到房间疯狂似的质问亚历克,“你说我的丈夫不会再回来了,一辈子也不会再回来了……他有病成那个样子,快活不长了……我这番罪孽非要了他的命不可,我自己可死不了!……哦,我这辈子算是让你毁完了……老天哪——我受不了啦!——我受我受不了!”也许就在这疯狂之间,苔丝无意识地把亚历克给杀了。苔丝匆忙得赶去追上了安吉尔,向安吉尔诉说着一切。安吉尔在知道实情后,更为自己的行为导致这一切后果而后悔自责,也更为苔丝对他的爱而震撼。安吉尔带着苔丝往人少的地方走去了。在这里,我不想要用“逃”字,因为我知道,他们只是想着要多在一起。可是,最后,在风神庙那里,在黎明还没有完全到来的时刻,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警察到来了。苔丝平静地接受了死刑。典刑的地点正是苔丝再逃避德伯的时候在半路上碰过的绞死刑犯的柱子。故事的最后,仿佛是苔丝的化身一般的苔丝的妹妹丽莎·露,跟安吉尔走在了一起。苔丝在死之前曾经请求安吉尔娶丽莎·露。这样的结局也许暗示着,某些宗教伪善、虚伪的社会道德,终究会被冲破,人与命运的斗争也永远不会停止。
苔丝的毁灭,既有社会环境的作用,也有着冥冥中不可知的命运的强大力量的作用。苔丝她善良、纯洁、热情、美丽,可以说是众多女性优点都集于一身的女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却遭受到如此的悲剧命运,让人不得不为之扼腕叹息。
苔丝,可怜你这受伤的名字!我的胸膛就是一张床,要给你将养。
——维廉·莎士比亚
苔丝的命运也正代表着广大农村人们的命运,在资产阶级社会,农村在走向毁灭,而广大的农民则在苦苦寻找着他们的出路。农民安定的生活已经被打破,他们温暖的怀抱——农村,也已不能再带给他们热量了。因为,冰冷的机器侵占了他们的地方,他们将成为机器的奴隶。
第三篇:《德伯家的苔丝》观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 》观后感喜剧留下的印象是淡漠的,悲剧带来的思考是持久的。因为悲剧更能触动内心.令我印象
最深刻的是《德伯家的苔丝》,很久以前就看过这本书了。虽然剧情已经暗熟于心,但在一
次欣赏它是,眼泪还是止不住的往下掉。JustineWaddell将Tess这个哈代笔下的英国乡村
少女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苔丝,一个纯洁善良宛如含苞待放的花朵般美丽的女孩,却要遭受命运的不公对待:被假
表哥亚雷奸污不幸生下孩子,孩子出生不久后便夭折,之后遇到牧师的儿子安琪儿,俩人相
爱并结婚了,苔丝本以为遇到了真爱向安琪儿坦白了自己的过去,没想到却遭到了安琪儿的抛弃。与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这是家里有发生了重大变故,苔丝为获取家人的生存而在此
沦为亚雷的情妇。而抛弃苔丝的安琪儿悔恨不已又回心转意回来找苔丝,这激发了苔丝的复
仇情绪,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苔丝杀死了亚雷成了一个杀人犯,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苔丝这样一个坚强而又美丽的女孩,她没有做错任何事,面对强权和暴力她一直隐忍,到了最后无法忍受终于奋起反抗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觉得其实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想开了幸福就会很容易得到。如果思想偏激只认
死理儿,那只会毁掉自己本该得到的幸福。而安琪儿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被传统的道德伦
理观念所束缚,亲手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试想一下:假如当时他接受了苔丝,那后面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苔丝也不会成为杀人犯。
影片结尾时,画面不断穿插开始时苔丝与安琪儿的第一次相遇。阴冷灰暗的牢房与风景
如画的田园乡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时那个在草地上无忧无虑地跳舞的白衣少女如今已深
陷泥潭等待死神的召唤。而安琪儿本该选择与苔丝共舞,可他没有,他选择了别人。命运就
是爱作弄人,原本近在眼前的幸福却变得遥不可及。
也许,这,便是宿命的悲剧!
高一九班:郭君
第四篇:德伯家的苔丝观后感
观德伯家的苔丝有感
初中的时候就看过德伯家的苔丝,当时看的是书,但是没有什么映象,只模糊记得苔丝被强奸了,其余的估计也没看懂。前段时间,无意看到电视剧版的德伯家的苔丝,却被深深震撼了。虽然看过这么久,却一直念念不忘,觉得一定要写一下感想。顺便提一下,新近特别喜欢英剧,不拖泥带水,剧情差不多完全忠实于原著,画面也非常的唯美,总之,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不像中国的名著电视电影改编得不成样子,惨不忍睹,及其狗血。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句话:真正的悲剧是美的东西的毁灭。也即如果不是美的东西的毁灭,应该就不能叫做悲剧了。而德伯家的苔丝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了。因为苔丝不仅是容貌美,而且心灵美。她的心就像水晶一样美丽透明纯洁。然而她被强奸了。伴随着被强奸的痛苦,她的孩子死了。于是,她外出干活。在这里,她遇见了她一生的最爱。他们如此的相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在一起是那么的幸福。可是她被强奸了,当他知道这一切时,封建守旧的思想战胜了纯洁的爱情,他背叛了她。她是那么痛苦,但这一切并不是她的错啊,她应该被理解被安慰被呵护,可是她得到的却是挚爱的人的抛弃。她到了别的地方干活,可这里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她受尽折磨。紧接着,父亲的离世使得母亲和弟妹无家可归。她只能带着他们找新的住处。这时强奸她的那个人又出出现了,她恨他。可是,她没有办法,她也不忍心母亲和弟妹每天风餐露宿。那个男人又得到了她,她的心已经死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回来了,爱情最终战胜了封建守旧的思想,可是她已经跟那个男人在一起了。可怜的苔丝是多么渴望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啊,命运是如此的捉弄她。在痛苦愤恨中,她杀死了那个男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苔丝终于又和他在一起了,多么希望这一刻能永远继续下去,多么希望他们能永远在一起,有自己的房子,还有几个孩子,幸福的一起迎接晨曦和黄昏。可是,警察找到了他们,最美丽的水晶就这样破碎了。
我们都希望美丽的东西能够永存,至少能够保持她的美丽。可是美丽纯洁的苔丝却香消玉殒了。而让她毁灭的是肮脏的人性,是腐朽的制度。作者痛诉的正是这肮脏的人性、腐朽的制度和所谓的文明。
第五篇:德伯家的苔丝观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他生于1840年,死于1920年,因此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他的小说可以分成三大类,分别是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与结构的小说。并以第一类最为重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
要说到说明此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意图,我不得不先列举一下近代英国文学史。
先从文艺复兴(15世纪-17世纪)开始,当时,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社会”,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一切都要遵循基督教的《圣经》,否则就要对其进行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也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什么进展。为此爆发了文艺复兴,它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在如此文学大爆发的时代出现了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作家。
到了17世纪-18世纪英国文学进入资产阶级革命与启蒙时期,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又一次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启蒙时期的文学家抨击当时社会的政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和宗教势力,把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他们的描写对象,歌颂他们的英雄行为和情操,而王公贵族则成为被嘲笑、被批评的人物。比如当时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奠基人之一塞缪尔﹒约翰逊写的《鲁滨孙飘流记》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到1798年-1832年,迎来了浪漫主义时期。像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作品,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主要展示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 的弱点。
1837年-1901年是英国历史最光辉灿烂的时段,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学真实的反映了时代的现实与精神。狄更斯的作品《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萨克雷的《名利扬》都是英国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狄更斯的作品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故事。而《名利扬》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中上层社会各式各等人物,都忙着争权夺位,争名求利,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名利、权势、利禄,原是相连相通的。19世纪末,产生了大胆向维多利亚传统道德观发起攻击的文学家哈代。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
纵观英国近代文学史,人类文明在一步步地得到充实饱满。人们不断在挑战社会带来的禁锢,摆脱宗教带来精神上的枷锁,探寻新的文明。从每个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到人们思想的进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全面。《德伯家的苔丝》比狄更斯的作品更加有力、彻底的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丑陋,也更接近现实。苔丝被阿历克侮辱,糟蹋了她的肉体,却得不到社会的同情。在那几年艰难的时期,她唯一活动的是在黄昏以后,她走出屋外来到树林里,那时候似乎才不感到孤独。这是因为宗教禁锢在她的心里根深蒂固。苔丝在新婚之夜,对安琪儿坦白了她那段不堪的往事,但安琪儿没有像苔丝宽恕他一样宽恕她,他说:“啊,苔丝,宽恕是不能用在这种情形上的呀!你过去是一个人,现在你是另一个人呀。我的上帝——宽恕怎能同这种荒唐事用在一起呢——怎能像变戏法一样呢!” 如果从前苔丝在肉体上遭受到痛苦,而现在她却是受到精神上的折磨。作为一个
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这些压迫和凌辱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苔丝一直努力的生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一次次被打击,这就是现实。当被迫做了阿历克的情人,安琪儿却回来了,她又一次感觉被人耍了,在绝望中,她亲手杀死了阿历克,在绝望中,她亲手杀死了亚雷,她最终被判死刑!杀死他,这是苔丝对整个社会的终极挑战,最后挣扎,她的死刑的判决也许是法制社会的开始。
在很多年前,苔丝被强暴了,没有人责怪阿历克的罪行,没有法律对他进行应有的制裁,反而嘲笑,责骂真正的受害者。因此,苔丝在一堆混乱不堪的传统习俗上建立的性格,头脑里充满了对她毫不同情的形体和声音,把自己紧紧地包围起来,但是,这不过是她幻想中的可怜的错误的创造自己——是她无敌害怕的道德魔怪的迷雾。和苔丝杀人被判死刑对比,除了罪行的大小,我想很明显体现出当时人们缺乏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完全靠宗教信仰,所谓世俗的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
在全书中,不会像《傲慢与偏见》这些作品只是为得到精神的满足,找到性格合适,才华横溢的如意郎君,而是回归到人的生活本身,苔丝一直都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来抚慰受伤的心灵,竭力接触大自然,为家人维持生计,她的这种自力更生,用健康的方式来为精神减压是现代女性必需必备的。所以,从她身上也看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苔丝的一部传记,它反映了一个时代将要覆灭,新的时代在挣扎中崛起。文章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脍炙人口,让我们享受一桌丰富的文学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