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影活着的观后感(最终定稿)

时间:2021-01-06 03:0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年电影活着的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年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第一篇:2021年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活着》这部电影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从一个吃喝嫖赌的“富二代”到倾家荡产的贫民,再到一个城市的小市民,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哭了几次,在给儿子有庆上坟的那一幕,在女儿凤霞在产房去世的那一幕,甚至包括对春生、对镇长的结局,我都唏嘘不已。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电影活着的观后感范文,欢迎查阅。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范文1

又看了一遍电影《活着》,这部94年的片子总能让我内心掀起波澜。余华写在书中的结局是福贵孤身一人赶着老牛福贵,在落日的余晖中留下一抹忧伤的身影,让人看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而电影的结局有家珍,有二喜,有馒头,也算是个比较让人放心的结局吧。而我想说的是,生命可贵,世事无常但却一环连着一环,命运让人唏嘘不已。

忧伤的开始,似乎冥冥中决定了悲哀的后来。电影的开头就是纨绔子弟福贵不听妻子的劝告输掉了全部家产,父亲气死在搬去破旧的房子的当天。之后福贵决定好好过日子,但却被抓走,在福贵终于活着回到家时,发现母亲已经去世,而自己的女儿只会看着自己笑却再也不能说话。后来,福贵的儿子有庆被好友春生开车撞倒的墙砸死,不知道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巧合,他的女儿凤霞在那间曾经放过有庆尸体的病房生孩子难产而死。

影片的结构非常清晰,片中的人物深深受到了当时时代大背景的影响,时代气息极强,是时代让福贵这种小人物的命运变得悲惨,其中也深刻反映出当时时代的现状,也反映了他们的生存状况。当时的内战,建国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让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惨的是平民百姓。而让我最感动的就是,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然后又稀里糊涂的被共产党抓去当俘虏的福贵,一直没有放弃生存的欲望,他是踩着别人的尸体活了下来,为得就是与家人团聚。当一个人求生的欲望如此强烈之时,可知当时连生命都不能保障,人的生命更显得珍贵。妻子家珍一直对福贵不离不弃,为的就是和福贵过安生日子,这种坚持让人感叹,她是福贵的精神支柱,生活虽艰苦,悲剧一再重演,但是他们对未来仍充满期待,坚信着日子会越过越好,这种心态,实在令我佩服。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也不知如何定义自己的命运。我不相信宿命论,我相信我们每走一步路都深深影响我们的未来,即使外部因素不可护忽略,但命运是最终是自己把握着。那就认真生活吧,用心过好每个或平淡或轰动或无奈或惊喜的日子,去做想做的事,去追未完成的梦,即使沿途会受伤流泪也不要轻言放弃,就像凤凰涅槃,至少痛过之后是重生。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范文2

以前看过余华的小说,很震撼。而且我总认为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总不会比小说精彩。讨厌跟风。所以一直没看张艺谋拍的《活着》,虽然身边的朋友一直在推荐。前段时间因为选修电影文学而找来了看,我终于打消了对电影《活着》的误解,在我眼中,电影比小说又多了一种韵味。

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活”,余华太残忍,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守着一头老牛,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泪水不停的流,余华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觉得太沉重,但我绝不否认,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说。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福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福贵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皮影是他的特殊爱好。当他的文艺嗜好变成谋生的工具时,他却表现的“乐得其所”。这是一种“活着”的韧性在激励着他,带领着他,让他顽强地生活着。

片尾,福贵找出装皮影的旧箱子,让外孙养小鸡。外孙和小鸡都是新生命的象征,皮影虽然没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续。一家人开心的笑着,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影片结束,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我非常喜欢。

生命总要绽放,不管经过多曲折的道路。看过余华的所有小说,深深钦佩这样写作很有独立思想,不夹带个人感情的叙述,在他的小说面前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中所传达出的悲痛和那个时代的无奈和压抑。

冲此看了张艺谋的《活着》,在整个电影行进中我再一次被这样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命运的主线所深深吸引与牵动。

葛优的演技简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别提巩俐的表演,将那样的一个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凤霞临死时她的哭戏,宛若我们身边的即将丧失儿女的可怜母亲;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儿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种惋惜。其实这些在余华的小说中体现得更为透彻。

在改编上很多地方作了变动,但也不影响整个主线的发展,但是没有小说详尽,所以“活着”的这个主题在电影中的体现就需要观众仔细分析,而不像小说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泪的辛酸和人生社会的无奈。

在结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把小说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预制板夹死以及孙子在自然灾害时期吃豌豆噎死的结局再刻画出来;结尾处,导演以一种祥和的生活状态结束了这一幕幕的人生悲恸——病倒的家珍和福贵二喜以及孙子幸福开心地吃饭···

电影也确实不需要像小说中那样再刻画下去了,因为主题在于活着,这一切的经历以足够反映一切,而再说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题与意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观众们传达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叹,葛优的戛纳影帝真是不是这么简单得到的,这样纯熟的演技也实在让人佩服。

颠沛流离的生活,感谢现在的安详与和平。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范文3

今天认认真真的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内心又是一阵触动。原来活着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一人的一生实在是太丰富,经历太多的事情,祸与福总是在不断地交替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以前读过本书,看完了书心里总是带着点难过,富贵身边所有的亲人都比他早离开世界,这本书给人的格调带着淡淡的悲伤。书的结局还是把人带回了一阵深思,富贵活着而且还带着乐观的心活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供自己的后半生淡淡的回忆,回忆的时候也许嘴角的弧线还向上扬。在那个时候我读懂了你所受的苦也许并不叫苦,过了若干年后,你回忆你所受的苦竟带着淡淡的甜还有淡淡的幸福,你会羡慕你的人生有多么的满足。

看电影《活着》里面有很多的内容进行了改编,结局带着淡淡的喜。我很佩服葛优演的“富贵”,开头当一个纨绔子弟的时候,假如我在他面前我恨不得给他一巴掌,怎么可以这样的败家啊,怎么就这么的爱赌钱啊。呵斥自己的妻子算什么男子汉。剧情开始转变,他终于输光了钱败完了家业,终于知道了悔改。印象深刻的情节就是富贵被抓去当兵后,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时候向共产党投降的时候,最终回到了家。当镜头定格在他跑回家看到妻子,妻子在他面前哭了的时候,他终于知道自己让妻子受了太多的苦,妻子活得真的好艰辛。印象深刻的情节二回家后得到了那间老宅的龙二被地主的身份枪毙的时候,他尿裤子了。如果他还是地主,富贵知道死的就是自己,他庆幸自己因祸得福。这个细节很形象,把富贵爱自己的生命刻画的淋漓尽致。深刻印象的情节三有庆死了,他的那种失子之痛,难过和无奈同时也很自责,富贵后悔自己叫孩子上学,假如没有上学孩子也不会睡着,最终也不会被车子撞。后来我想了想,其实有庆的死也是由于在大跃进时期只有空有理想,过度劳累缺少睡眠造成的,说白了有庆就是大生产运动的牺牲品。情节四就是富贵背着孩子上学的时候说的那一段话,养了鸡然后变成鹅,鹅然后变成羊,羊长大了变成牛,牛长大了变成了共产主义。形成对比的是给馒头说的话,变成了牛的时候再也没有说共产主义了,而是生活越变越好。当我在看之一段话时,我在想是不是富贵脑袋出问题了啊,不同质的东西根本就不能变成另一种东西,为什么他就说的那样的自然那。后来想想原来这一切都是指导思想在作怪。上级领导怎样宣传百姓就怎么听,给外孙馒头说的话的时候,这个时候富贵好像明白了有时候所谓的共产主义只是一个口号或许并不能实现。还有村长说的饺子里面有一头猪的时候,这时候的社会也太夸张了吧,这样过度的思想的思想宣传只能让百姓的精神世界更加的浮躁。

凤霞结婚的时候送的语录唱得也是红歌,从这个现象中可以看出人们的个人崇拜实在是是到了极点。而凤霞的死又是造成的,打到资产阶级走资派将主治医生都打到了。年轻的护士不懂事葬送了凤霞的生命。在电影里我是忒别的喜欢凤霞的,她很可爱心灵也很美。同时她很勤劳,任劳任怨也体谅母亲。

富贵的妻子由巩俐饰演,我也忒别的喜欢她。在丈夫家产散尽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带着孩子回家。应证了一句话“我只想和你好好地过日子”,他回家照顾着丈夫和丈夫的妈妈,任劳任怨。对孩子的爱她也表演的非常好,给有庆装二十个饺子,护着孩子不让他被福贵打,记着给凤霞的孩子照照片。十足的母爱,典型的刻画着中国妇女的朴实无华,善良正直,任劳任怨。。

真的是一部好电影给人一种精神启迪,太喜欢这部电影了。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范文4

今天,我妈让我看电影,我妈推荐看《活着》电影,我开始不太情愿,到后来才觉得挺好看的,我就认认真真得看了起来。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故事情况?好,我现在就来给你讲一讲吧!

从前啊,有一位少爷,叫徐福贵。他呀为了赌博,输光了家产,输掉了房子,他爸被他气死了,他妈身体不好,而且没有家产,真是在福贵少爷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福贵呀,什么家产也没有了,只好出去要饭,福贵立即从少爷的宝座上跌到了一分钱也没有的穷光蛋,真是可怜。反对赌博的妻子也回娘家了,只剩福贵一个人过日子,他靠皮影戏勉强生活。过了几年,他的妻子回来了,生了个小男孩,叫有庆,有一天,福贵正在做皮影,忽然一把刀刺了进来,日本人把他捉去做苦力去了,没过几天,八路军就把福贵救了出来,他和妻子相见的时候,有庆已经五岁了。还有一件搞笑的事,我忘给你们说了,县长拿着刚炼成的铁,说:这一块铁,可以造三颗大炮弹,一颗打到蒋介石的床上,一颗打到蒋介石的饭桌上,还有一颗打到蒋介石的毛坑里,让他睡不了觉,吃不了饭,也拉不了屎!这句话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有一天,有庆去练钢,说区长要来检查,结果区长的车撞在了墙上,把墙对面的有庆撞死了。安葬它的那一天,区长亲自来看,福贵说了他几句,他从此就不开车了。以后,区长经常来送礼物,又过了几年,凤霞出嫁生了个小子,可是她自己却大出血死了,现在就剩福贵和他妻子小孙子了,最后福贵逗他的孙子说:鸡长大了变成鹅,鹅长大了变成羊,羊长大了变成牛,牛长大了就变成新社会新时代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人类不也是一点一点进步才到新时代的么?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福贵不应该同情他,因为他不孝,变卖家产来赌博;又觉得他很可怜;没有住处,儿子死掉,女儿死掉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家庭,不能放弃我们家中的哪一个成员。并且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和坎坷,要勇敢的面对一切苦难和不幸。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范文5

每一次看《活着》,还是被剧中的情节所感动的眼睛酸酸的。我们还在为身边好多事情所烦恼的时候,当老的时候发现那些都是那么的无聊、无趣。佛说:一切唯心造。我们的一切烦恼是有我们的心造出来的,烦恼有了,不开心就有了,皱纹来的快了,疾病也频频来访了。

我们想摆脱烦恼,往往是我如果得到了什么,就不会有烦恼了,可是,事实上当你真的千方百计活着千辛万苦得到了你想要的,新的烦恼却又从心而起。

看了《活着》,“富贵”的人生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还是个阔家少爷时,他衣食无忧,他最大的烦恼就是何时能痛痛快快的在赌场上嬴一次。而他始终没有痛快的赢过,一直到他输光,把家底都输光了。第二阶段是他成了“国军”和“共军”,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活着,活着出去,活着去见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好好的陪在他们身边。第三阶段:在大跃进中一家人幸福的生活。看到他和儿子有庆闹别扭,有庆给他送酸辣水喝,真是让人感动的想笑又想哭,想起了一句歌词:“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第四阶段,有庆和凤霞的相继离开。富贵和家珍平静的活着,和小外孙一起玩耍,不时去有庆和凤霞的坟墓前去看看,因为那里有一份牵挂…

在故事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仅是单纯的人物独白,可好多次令人的心灵受到冲击。活着,真好,活着,好多烦恼。或许好多人都说他们是不幸的,但,虽然最后只看到他们在一起吃饭时凄凉的样子,但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馒头”很快就会长大,像“小鸡”一样,慢慢的变大了,会坐火车,乘飞机飞向遥远的地方。

他们的日子是非常清苦的,他们的辛酸苦乐个人命运的随波逐流都远远不如我们现在人幸福。以前我也曾有很多的烦恼,比起好多人,我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一切唯心造,你觉得你现在是幸福的,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你觉得别人的生活是幸福的,那你就永远活着别人的命运里,自己将永远为活着而累。他有万贯之财,她有沉鱼落雁之美,繁华过后,都是化作一缕青烟,佛说:万般带不去。活着,应该开心地活着,美丽地活着。

2021年电影活着的观后感范文

第二篇:电影《活着》 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今天在近现代史课看了一部电影,是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很久没有和大家一起看电影,影片一开始却立即有了那种气氛,在窗帘隔绝的那个黑暗的教室里,那个场景,正适合放下一切用最真实的感情去认真的看一部电影。

在电影中,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了。当他们的孩子去世时,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尤其当死去的只是一个小孩)的悲哀,让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渗入一丝冰凉,然后鼻子发酸,泪水自然流出。没有任何预兆的让同学们泪流满面。

然后,在那一刻,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从最初送我来学校的炎热到现在的冰冷,已经好几个月了,这几个月,只能通过电话与网络与他们保持着联系。提醒他们加衣,保暖,注意身体。有时候觉得很无奈,离开家之后,对他们的关心只能这么的简单形式化了。那天随手翻着语文书,翻出一首诗《卜算子》。记得当初爸爸说,“你记得有首诗写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么?接下来两句是什么?”我懂,他说的,家在长江发源地,长江头,我在长江尾。现在我知道了,接下来的两句是“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诗能如此贴切的表明我现在的心情,归乡的心情如此的迫切。

现在,还有一个月就能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了,我是如此的想念那里。想念那里的蓝天白云,草原雪山,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的一切美丽。

第三篇:电影《活着》观后感

关于《活着》主题思想的几点感受

汉语0902 孔祥昕 1501090205

对苦难的承受力

张艺谋用一只悲悯和满溢着黑色幽默的笔,在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下,将小人物风雨飘摇、悲欢离合的一生展现出来。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个人的苦难和时代的荒谬像一支悠远的牧歌,没有控诉,没有反抗,没有埋怨,只是一种隐忍的生活,默默承受,努力生活。

《活着》讲述了中国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主人公福贵无论是回答“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还是自言自语“活着真好”,更有这一家子为了生活所做的种种努力,都有一种坚韧的向上的力量。

一位诗人曾这样说过:“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真实。”尽管有许多丑恶的事物总在身边,尽管对此我们有那么多的不自觉,但希望之光却永不泯灭。明知无论走过多么漫长的岁月,最终都指向消亡,明知生命有欢乐,更有无尽的劳作与苦难,但仍迈着沉重而踏实的脚步走下去,并尽可能地使这过程充实,辉煌,充满创造的荣耀。于是,活着就被赋予了无限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生命的张扬,不是来自于喊叫和进攻,而是一种忍受,一种踏实,关于生命的责任,关于庸俗的生活,关于千万次单调的重复,关于那些巨大的苦难和小小的幸福。

时间的方式

宋代词人蒋捷有词《虞美人》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刻舟中,江阔云低,断燕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活着》就是用“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方式来展现福贵的一生。

一切故事都在时间的延宕中展开,也可以说一切都是被时间创造。时间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生命和激情。就像那首小诗和那个美丽苍凉的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因为它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创造一切。对此,余华曾说:“《活着》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平静。时间的方式就是福贵活着的方式。福贵一生窄如手掌,但也宽若大地。” 还记得余华在散文随笔集《灵魂饭》中的一段话,似乎可以拿来阐释主题:“我十岁时展望2000年,我显然是奢侈了|而现在回忆十岁时的情景,我充满了伤感|这是时间对我的迫害| 同样的距离|展望时是那么漫长,回忆时却如此短暂。”这段话也是在讲时间的力量,时间对人的迫害正是在它对生命对人生对世界的创造,时间是意味深长的雕刻家。或许爱与生活不是热情,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不过是时间,年深日久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一种苍凉汩汩而来,似乎并不想惊动谁,但这部电影偏就如此震撼着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情分,父亲的老态,儿女的坟茔,妻子的背影,孤灯之下的乡村。这种苍凉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悲悯的情怀,一种处世的哲学,在主人公福贵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感受到了中国人这几十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在影片结尾,当孙子问福贵“小鸡长大后变成什么”时,他不再像当年回答儿子有庆的问题时那样回答“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而是由家珍改为“等牛长大了,馒头也就长大了”。这一细节可以说是导演的一种暗喻:告别激情岁月的宏大理想,回归踏实的生活。但这,是对于整个中国而言的。对于福贵一家,其实一直都是在踏踏实实地生活,挣钱养家,生儿育女,洗衣做饭,偶尔唱唱皮影,在简单的重复中知足的活着。活着,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活法。

第四篇:电影活着观后感

电影活着观后感

电影活着观后感1

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观看了电影《活着》,看完了我们心里都有很多感慨!

电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着”,影片中福贵和春生在国民党抓去的时候,在无数的尸体中说:要活着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回去;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葛优的活着只是中国千千万老百姓活着的缩影,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泪水中我们也有庆幸。

福贵的命运,是时代的命运,也是一部分人的命运。一个败家的子弟,看着家道中落,在穷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变为贫穷,母亲的去世,巡演皮影戏被抓服役,参加内战,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儿子,女儿的死,都是那么惨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极力的'维持中,命运和社会给他们开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玩笑。看得出来,生活没有丝毫动情,要给他一个完好的感觉。福贵居然坚强的活了下来,晚年与妻子为伴,想这种可怕的生活。一个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无奈。深深思考,人为什么活着,真是一个要自己必须回答的问题。

电影最后富贵的外甥孙给了我们最后的希望。所有的话语都汇成了那一句像儿歌似的略带疲惫的而又韵味悠长的话语:小鸡长大之后就会变成鹅,鹅长大之后就会变成羊,羊长大了就会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一切都好起来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们会明白自己是多么幸福,我们不再需要太多,我们活着不仅为自己,还为了爱着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着的人!

电影活着观后感2

电影《活着》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影片在开头就展现了一个富家少爷沉迷赌博玩乐的情景,最后被骗去了全部家产并气死了自家的父亲。从此这个人物开始了他坎坷的后半生。在几十年里经历被捕,中年丧母丧儿等一系列打击,最后剩下的唯有“活着”。

电影中的'主人公富贵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爷后来沦为演皮影戏为生,又经历了丧儿的悲痛,最后连妻子也因为教授被馒头噎着,而失血过多死亡。富贵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他的亲人一次又一次地离开他。电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着,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着,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着。

命运给富贵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电影中的表现手法也表现了对命运的讽刺。活着,这么不幸悲惨为什么仍然要活着,我们到底又是为了什么活着,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宁愿光鲜的死去,还是悲惨的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活着才有可能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第五篇:电影《活着》观后感

电影《活着》观后感

因为我曾经两次看过余华的小说《活着》,故事中的主人公富贵一生的悲惨遭遇勾起了我深深的同情,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他自己,这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富贵在亲人都离他而去之后,在忍受亲人离去的巨大悲痛之后,在自己只身一人的情况下,仍能以老黄牛为伴,好好活着,这是令读者感动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那是今年的3月11日早上7:14分,还在学校的我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父亲病逝的电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默默办理了请假手续,搭车赶回了家。父亲在临走之前,我都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也将自责和愧疚终生。在送走父亲的那一刻,我摸着父亲冰凉的手,看到父亲还有一只眼睛没有合上,我想父亲在临走之前一定很想见我最后一面吧,我后悔没什么周末没有回家看看父亲,我多么希望母亲在父亲临走之前能够告诉我,让我见父亲最后一面,可是,父亲临走之前仍未能见到他这个不孝的儿子,只能在走后睁着眼睛看我了。我知道父亲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的,就像奶奶和五叔那样,留给生者无尽的痛苦和悲伤。虽然在父亲临走之前,在亲人面前,我忍着不哭,但谁比我心里更加痛苦难受呢。在父亲走后第二天,睡醒之后我忍不住哭了,就偷偷地跑到屋后的角落,泪流不止,我是不想让爷爷和母亲看见我流泪痛苦的样子。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有我相同的经历,也忍受着亲人离去的痛苦。在往后的几天里,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就看了根据余华的《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活着》。该剧的主人公富贵经历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先后离开自己的痛苦事实,虽然在余华的《活着》里还有他的老婆、外孙等亲人也离他而去,遭遇更加悲惨,但谁不希望好好活着,但生活总是这样,让我们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使我们一次次遭受痛苦的打击,使我们沉浸在伤痛之中,但亲人已去,活者就应该好好活着,我想这也是《活着》给我最大的教育和感悟吧。最后,愿父亲一路走好,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

下载2021年电影活着的观后感(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1年电影活着的观后感(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影《活着》观后感

    电影《活着》观后感一口气看完了一个家庭几十年的风雨变迁,感慨短短的人生路上竟然充满这么多的变数,上帝总是设置了种种未知的障碍和磨难让你措手不及,无从招架,在不断的冲刷、......

    电影《活着》观后感

    “咱们家现在也是一只小鸡,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了牛啦。”“牛以后呢”?“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啦,就天天吃饺子,天天吃肉啦。”这是影片《活着......

    电影活着观后感

    电影活着观后感 电影活着>观后感(一)中国有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是一种很消极的人生观,甚至我会鄙视这种没有志气的人。而很多人也跟我一样都比较崇尚那......

    电影《活着》观后感

    关于《活着》主题思想的几点感受汉语0902 孔祥昕 1501090205对苦难的承受力 张艺谋用一只悲悯和满溢着黑色幽默的笔,在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下,将小人物风雨飘摇、悲欢离合的一生......

    活着(电影观后感)

    活着—————《特洛伊》观后感男人是战争的牺牲品,女人是男人的牺牲品;男人征服不了世界,女人也驯服不了男人。我不崇拜饮血的英雄,并且鄙视一切以各种借口组织形成的邪恶势力......

    电影《活着》观后感

    电影《活着》观后感 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但人只要......

    电影活着观后感

    电影《活着》观后感《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在......

    电影《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前几天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活着》这部电影,看后内心感触颇多,有悲哀,有欣慰,有失落,更多的是对历史的震撼。 《活着》是根据著名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