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毕业生的观后感[5篇范例]

时间:2020-12-05 12:4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的毕业生的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的毕业生的观后感》。

第一篇:最新的毕业生的观后感

《毕业生》这部电影是一部很经典的美国电影!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毕业生》的观后感,希望您喜欢!欢迎查阅。

《毕业生》的观后感1

《毕业生》这部电影是一部很经典的美国电影。是在1967年拍摄的。电影的场景是发生在1967年,和中国现在的很多家庭比起来,美国在1967年的生活水平比中国现在的很多家庭都好。可以想象,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至少要在30年以上。

大学毕业以后,进入社会真的面对的事情都发生了变化。班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获得和很高的奖学金,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面对荣誉,他担心的是未来。这是对他自己事业的担心。在庆祝他得奖的派对上她受到了罗宾斯太太的引诱。作为一个没经历过感情的毕业生,他很惶恐,很紧张,但他抵制住了诱惑。作为男人他有感情的懵动,对性的好奇。于是他鼓足了勇气和罗宾斯太太玩起了性游戏。

罗宾斯的女儿伊琳是一名学生。在班父亲的要求下班和伊琳约会。不巧,他爱上了伊琳。但是他没有隐瞒他和伊琳母亲的关系采取了坦诚的态度。伊琳从此不再见班。但是班却下定决心要和伊琳结婚。经过重重阻挠,两个人终于走在了一起。真爱无敌。

作为一名毕业生,我也有过和班一样的对未来的迷茫,但是却没有对真爱的追逐。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爱,什么是爱。这半年来,我才明白,爱情真的是一种吸引力。两个人之间真的会彼此吸引,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很享受,很快乐。

真爱在路上。

《毕业生》的观后感2

很早就听说过毕业生这部电影很经典,为了练习口语,我搜到了毕业生。昨天看的第一遍,在没有看字幕的情况下一知半解,只是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对很多经典的台词没有注意,今天又看了一遍,感触很深。

虽说这部电影在1967年已经上映,但我觉得今天仍然不过时。本在毕业后迷茫,受到罗宾逊夫人的引诱,其实在与罗宾逊夫人交往过程中比以往更加迷茫。尤其是他和罗宾逊夫人在酒店房间的一段对话,本内心里是很不甘心这样下去的,但由于内心的空虚仍然禁不住罗宾逊夫人的引诱,而罗宾逊夫人则彻底的堕落,根本没有一点寻求属于自己的信仰的心,连自己在大学里自己学习的专业葬失了所有的热情,生活只剩下肉体的享受,是伊林的出现让本彻底的改变了自己。他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不知所措,为了自己的真爱,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与过去的堕落绝然告别,电影的最后是两人坚定地目光和对未来的向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典与低俗电影的区别就是经典能让人在看完后深思,能够使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抵达观众心灵的深处,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毕业生就是这样的电影。

告别过去的迷茫与忧伤,继续坚定地朝着大学里所学习的专业深入钻研,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大好年华就这样白白流失,这是我看毕业生的最大收获。

《毕业生》的观后感3

1967 年 , “新好莱坞电影” 的出现,使更多贴近现实生活和年轻人思想感情的电影出现。在这个变革中,达斯廷·霍夫曼的成名作《毕业生》是一部举足轻重的代表作。这部大胆揭 露六十年代年轻人迷失方向,揭开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向我们表露了新的一代人,新的一代的价值观,成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

本片描述了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鲜人本恩,面对众人口中所谓的美好前程,自 己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而父母对本恩的一生充满了期望,一切都似乎已经安排好了: 入 读大学、进入研究所、成为中产阶级、和一个家境相当的女人结婚。最要命的是,这种期望 已经无可厚非。作为孩子,他明白父母是善意的,这些期望都是为了他好,对于一些人来说 这或许是最完美的人生规划,但对于他来说,只能让他更为困惑与悲哀。在家庭晚会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并让本恩开车送她回家。风流的夫人不断挑逗本恩,但被拒绝。可是接下来无聊的日子加之自己对未来的迷茫,不久后他便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 约会,不知不觉中他也爱上了鲁宾逊太太的女儿伊莱恩。鲁宾逊太太知道真相后坚决反对,并想尽办法拆散两人的交往。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并坦诚了自己曾经的 堕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伊莱恩原谅了他,但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莱恩猜到 了一切。伤心的她在父母的精心设计下与一个叫卡尔的人仓促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不 顾一切,费尽千辛万苦奔向了教堂,他要尽最后力量挽回心爱的人。最后镜头停止跟随在车 后 , 静静地看着汽车远离 , 给人很微妙的感觉 , 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与憧憬。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无限的想象,也许是对青春的伤逝吧,导演为表现毕业生的迷茫与 无助 ,特意插入让本恩穿上潜水服一步一步的往游泳池走去的镜头。从潜水服里只能看到外 面的人在欢笑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在本恩的世界里,只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迷茫麻 木的内心使得所有人的脸都是缓慢的,扭曲的,静止的。这可以是本恩的内心独白,或是本 恩对外界极其厌恶的一种表现。在每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人的眼中,所有恶意或善意的忠告 与借鉴,都将被隔离出他们的世界。潜水服似乎是本恩的保护罩,匆匆潜入水中,就是他急 切想摆脱一切世俗的反应。呼吸声,遮盖住世间喧哗,但是抵挡不住外界对他的影响与制约。父亲一次又一次把他按入水中,似乎在暗示着你应该按着我给你规划好的一切走每一步,你永远是我手中的一颗小小的旗子!无奈的他似乎也只有默默的沉入水底,等待着一切。当本 恩在酒店为嬉闹喧哗的各类上流人士开门,看着他们漠视的只顾自己沉迷的脸,他才明白自 己的未来在何处。本恩虽然优秀 , 然而走出学校依然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 还为此成为了父亲合 伙人的老婆的情人。直到他遇见了伊莱恩,才看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生活,他才不再为此迷 茫下去,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 , 甚至是爱的人的父母的威逼 , 依然不放弃 , 最终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可以说这部电影介于悲剧与喜剧结局之间,表现的不仅是美国迷茫的一代人的生活,还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换来成功的喜悦。

影片里有太多关于大人们和本恩的矛盾与冲突,但本恩开始只是想要逃避。对于他来说,逃避这一切,也许就能远离那些虚假的微笑和不现实的世界,可是难道我们就必须现实,现 实得没有自我、没有反抗、没有自己的世界吗?在该拒绝的时候为什么要接受,在该反抗的 时候为什么要忍受。大部分的我们已经在岁月里丧失了对童话的幻想,已经丢失了对未来美 好的憧憬。但是我们偶尔还会留有对现实的反抗与一丝丝幻想。本恩从温文尔雅,到出言不逊;从西装革履,到衣衫褴褛;从乖巧听话,到我行我素。他打破了一切父辈们引以为傲的 形式主义的生活标准,而去追求心灵交会的巅峰体验。伊莱恩是他在爱情中的转折,同时也 是他整个命运的转折。在她这里,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其实这也告诫了我们,对于 所有将要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在迷茫阶段的指引忠告往往是起不到作用的,关键是要让 我们自己揭开社会神秘的面纱,自己寻找生命的真谛,发现生活的奥秘。我们可以迷茫,但 是不要迷失了自己。不要成为生活的傀儡,学会发现生活,感受生活,那么才能让自己的舞 台更加绚丽!

《毕业生》的观后感4

高中三年就这样过去了,我经历了很多,也发现过很多,从高一进校时的200多名,到高三的第二的成绩,我想,如果我也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那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高中可以比作一年,开始有积累有种植,有精心的耕作,最后也有收获。就如同种田一样,大家都知道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性。

对于课堂,我认为要能跟着老师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课后的复习是不可缺少的,相信大家也是十分明白了。说说容易,做做难,有一段时间,我上物理课没听,结果成绩立刻下滑(被徐老师上课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后来再听课,成绩又很快回升。当然,上课一直认真听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不听,所以,有些时候开几个小差吧。据说有个同学,上课睡觉,但是老师一讲重点的就醒来,记下来,再睡,对此深表佩服-_-!。

再是学习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计划当然会千差万别,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个计划是适合你的,对你学习有利的。当然,要有恒心,坚持自己的计划,这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月,而要三年。当你三年过后,就会发现计划是多么有用。

再分项说一说。我比较擅长理科,所以先说这个好了。其实我觉得,理科还是很容易学的,只要你能投入(是正确的方法啊),成绩的提升是非常快的,最开始我的数学和生物是不好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感觉都没有投入十二分力气),成绩就好了。

物理,化学,生物都是需要知识点记忆的,所不同的是物理的知识点可以按章划分,所以每上完一章最好能做一个回顾。化学知识点比较凌乱,所以要花功夫背出,同时练习一定的题目加以消化,吸收。生物则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上有些专有名词是很容易混淆的,所以要能辨析出,以免出错。

理科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也要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其实提前学习是很不错的,比如我们物理竞赛的,在竞赛时期物理的进度远远大于其他人,成绩也是很好的,再如他们化学竞赛的,在高二时我们班几乎没其他人能在化学成绩上和他们相比。

同样,理科要学会归纳方法,比如有些十分巧妙的方法,第一次看了就会有一种很爽(没别的词形容了)的感觉,于是就会把它记住(我是这样,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做题也是需要的,借用一句名言,做题不是万能的,但不做题是万万不能的。做题可以帮助你消化知识,检测你是否有遗落或不会的,同时也是一种对思维的训练。当你遇上难题的时候,要能锲而不舍(是指平时,考试时作废),有时候我解物理或者数学题解不出,我会一直研究,或者和同学讨论做题的方法,当你最终能做出的时候,你会抬头长出一口气,感觉胸口十分清爽,同时惊讶地发现时间过得这么快。

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学理综的,现在想一下,大概是这样:物理是因为有竞赛,就如同徐老师说的,自从参加了物理竞赛后,我的成绩就从高一时的中等跑到了上游(不是广告),化学我真的没花什么力气,有时候作业做不完,我最先放弃的肯定是化学(千万不要学我啊),可能是我把知识点记忆得比较好的缘故。花在生物上的时间其实是很多的,但是生物成绩一直不好-_-!。也可能是效率的问题。

最好是要准备一本错题本,虽然我只有生物的错题本,但是我感觉还是很有用。其他科目的也是很好的,有时候我会问别人借化学,数学的错题本,因为方便啊,省去了翻大量试卷的功夫。

对于我不好的语文和英语,我的感触可是很深啊。高一高二的时候我不是很重视,到高三重视了,花了很多功夫,提升却只有一点点。就像老师说的荒原效应一样啊。高三第二次月考,我出乎意料地靠了89分,位列全班倒数第一,唯一一个不及格,然后我拼命地补语文,我敢说,我们班里基本上就没人比我做的多了,但是语文成绩就是和第一的那个相差很多。英语也是,做了一大堆,但是就是很难上100分(总分不算听力的)。后来在给新高三做方法介绍的时候,柴禾青说她语文没多花很多时间,搞得我差点抓狂。所以,要从一开始就重视文科的学习,多积累,才能让自己登上更高的台阶。

如果说平时学习是踏踏实实一步步走,那么考试就要机智善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所以考试时选择适合自己习惯的做法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要学会放弃。如果为了捡芝麻却丢了西瓜,那真叫一个后悔啊。考试如果有不会的题目,一定要会放弃,要用考试的规定的时间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才是王道。

《毕业生》的观后感5

在广美毕业展开幕之际,我观看了其展,心情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也为之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艺术盛会,也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天堂。作品样式之多,形式之精美,工程之繁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看了广美的毕业展,我明白了什么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了,也让我从新审视了艺术这名词。艺术不止要有艺术情怀,还要有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一个艺术家要有一流的工艺,要有一流的动手能力。

当然,广美毕业展,也不见得每件作品都尽善尽美。这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都是四年,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其实这是心态问题,可以说心态决定成败。

这一次看展,我受益匪浅,但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就一件作品,应该说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应该含盖很多内容。其一,必须要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其二,必须要在作品完成之前,有严密的构思;其三,必须要有整体感;其四,要有超前的制作能力,有精巧的工艺。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光有想法,却做不出来,这只是空想。如果动手能力太差,做出来的作品就会显得粗糙。从这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态度问题。如果连对自己的作品的尊重态度都没有,如何能出来好的作品,如何也让别人尊重你得作品,又如何成为一个突出的艺术家。应该说对自己的作品尊重,把自己的全部心机都放在作品里面,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必备条件,只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注入的自己的作品里面,能让别人从作品中读出你的内心世界,这才算是杰出的艺术家,这才是艺术家特有的性质。艺术与人生是不可分割的,也只有把艺术当做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才能做出感动人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在能称得上艺术品。

广美的毕业展,令我印象深刻。不但有其作品形式的多样,更主要的是其作品运用材料之多。就连平常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碎料也能用尽作品里面。这不能不让人为之震撼。从这里面,我可以看出他们的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点滴的认真观察过,也是一件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

罗凡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眼睛。平常生活中的东西是平凡的,但也是最最有特色的。因为做出来的东西是为平常生活服务的。它可以是淡淡的水,也可以是一份普通的食物,这些东西看起来都很简单,最平凡不过的,但它们却又是最实用的。艺术品离开平凡的生活就无所谓艺术品。就像人离开了水离开了食物一样,迟早会走向死亡。所以说要做出一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就必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也只有对生活有足够的热爱,才能成为一位伟大而让人尊重的艺术家,作为一位艺术家,眼光很重要,有着独特的眼光,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看不到的东西,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这也可以上升到艺术修养的高度,艺术家要有很好的艺术修养,也就是有内涵。所以做艺术不单是只为了做艺术,更需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们要多看点书,多看一些优秀的艺术品。多接触一些别的东西,才能让自己眼光更独到。看展是提高我们自身眼光的好办法,但在看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带着疑问去看,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并不是每一件作品都能称得上是一件好的作品。独具慧眼,你才能够看的出一件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一个聪明的艺术家都必须是先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吸取别人的营养,不断地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也可以这么说,拥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是成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必备的条件。看展,是为了学东西,更是为了学习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我们才会比别人先走一步。我们的艺术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看广美的毕业展回到现实中,我不禁感叹一下,在五花八门的当代艺术影响下,在极具诱惑的浮躁变换的时代社会里,我想,我们现在能学的,有多少人把它当成终身事业,而不断坚持下去,又有多少人能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投放到这里面?人生来是自由的,却又无不在探索之中。我们在这个圈中游戏,却迟迟望不见彼岸,我们是坚持还是放弃?我是应该安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我最终还是选择坚持,把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深爱着自己所选的专业,我深爱着艺术,我会为之奉献我的真心。

最新的毕业生的观后感

第二篇:优秀毕业生报告会观后感

11届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有感

09生物科学二班

刘东

“想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六月、七月又是一个毕业的季节,也是一个分离的季节。2011年6月21日晚,国际会议厅331会议室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东北林业大学2011届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优秀毕业生姜晨明、李冰洁、孙帆、刘洋与我们一同分享了自己精彩的大学生活,讲述了优异成绩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并就大学生活中累积的宝贵经验与我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引起我们同学广泛的共鸣和热烈的反响。学长与学姐们以各自的方式,激励我们,这也为我的大学生活指明了方向。

姜晨明学长来自交通学院2011届毕业生,他在校期间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多次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现以专业第1名的成绩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作为学生工作与学习协调兼顾的典型代表,他从“学”和“仕”两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独到的方法,并勉励我们在学习中认真思考,在社团中锻炼成长,在活动中提升境界,用青春的激情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在他的报告中,我懂得了,在大学生活中,不要整天的抱怨母校,母校就是那个被自己抱怨了千遍万遍而不允许别人说一个不字的名字。他用他的大学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度过大学,用一句话总结:青春是用来燃烧的!如果你有了梦想,就一定要去做。

李冰洁学姐来自外语学院2011届毕业生,她曾获全国英语知识竞赛二等奖,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获一等奖,现已保送至北京交通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她以“神马都是浮云”为题,通过讲述自己面对失败但却坦然面对现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最后走向成功的经历,鼓励我们要快乐地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勇于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不断奋斗。,学姐在开始作报告的时候,她以自己报考失误拉开她的报告。在她的报告中,告诉我们再在生活中,对待事情与其他的,关键是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从小事做起,当自己的目标离你远去的时候,不要为自己失去的目标而遗憾,只要你努力,目标就一个圆。只要努力了,神马都是浮云!

孙帆来自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2011届毕业生,他是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电容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图像重建软件平台”项目负责人,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三篇,其中两篇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一篇被IEEE ISECS2009国际计算机通信控制管理研讨会收录。在2010年的秋季校园招聘中,他以年薪16万成功签约百度公司。作为大学生科研创新的优秀代表,他认为大学生在基础和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要重视理解记忆,仔细钻研书本知识;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和网络等学习资源;在课外活动方面,要不怕失败,勇于坚持,锐意进取,敢于创新。

他的报告题目是“follow my heart”。就像他的题目一样,他的报告就像一份简历,而他讲的就是教我们如何填出一份精美的简历,将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精彩。我们应该问自己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也就是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然后,在有了目标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有毅力,问问自己是否能坚持。而对于一件事或是自己的目标,我们所缺的是该怎样去做它,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经历一些,这样我们在做其他事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该如何去做。

刘洋学姐来自文法学院2011届毕业生,她曾获黑龙江省普通话大赛一等奖、黑龙江省“第四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联通新势力杯校园新主播大赛”哈尔滨市第一名,现已成功签约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她以“我们彪悍的青春”为主题,从大学、就业和人生态度三个方面与我们展开交流,勉励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明确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怕失败,积极乐观,练就“彪悍”的人生。

刘洋学姐为我们讲的着侧重于就业与应聘方面的经验。在她讲的大学生活中,我学会在做事的时候,我们应该善于总结我们的得失,事无大小。在学姐的大学生活中,失败是她一种特殊的财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多经历一些失败,在失败中磨练与认识自己。

事业不怕失败,爱情不怕失败,目标不怕失败,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剽悍的青春,神马都是浮云。

第三篇:河北农大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感

河北农大数名毕业生15年来资助病逝同学父母

人世间竟有这样一群人,本无责任,却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

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前,为了一句不是约定的约定,一群儿子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去,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当他们毕业工作还没着落,却在万家即将团圆时惦记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学的父母。

15年来,这无比艰辛的15年,看信,成了李维贺两口子活下去的动力。老两口坚信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

读着这些信,一封封催人泪下的信,一封封饱含真情的信,我泪雨滂沱。儿子同学们的这一声声“爸妈”,焐暖了老两口已不知热度的心。

大爷,大娘:

您们好,宝元去世的消息我们已经都知道了,请二老不要太过于伤心。我们虽然不在您们身边,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二老。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二老能尽快恢复健康。宝元虽然去了,但我们仍在,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来承担。我们明年就毕业了,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来完成,您二老一定要坚强起来,好好地活着,才对得起宝元和大家。

祝大爷大娘身体健康!

1997年夏天——

“爸爸、妈妈:老来丧子是人生一大不幸,内心自然很苦,想说什么只管与我交流,我就是你们的女儿,高峰、亚峰他们也是你们的儿子……爸爸妈妈,我们的学生生活将要结束了,以后是不可知的未来,但不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心中总是记着,在承德有我们的两位亲人”。

1999年冬天——

“大爷、大娘,就要过年了,家里准备得怎样,树起让我给您寄去100元,这是我们不成敬意的一点心意,就算给您添一件御寒的棉衣吧”。

2002年秋天——

“大爷、大娘,您二老可好,岁月匆匆,转眼毕业快5年了。一切都在变化,真正没有变化的只有一样:人世间的真情是永恒的。可惜政武现在力浅势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寄上300元略尽心意”。

2011年春天——

500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们的信一直没有间断。这些用墨水记录下的真情,成了支撑老两口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15个腊月,孩子们的汇款单雷打不动,数字从100、200、300、500、800、1000……不断增长着、变化着。刚毕业时挣得少,他们宁可自己勒着,也要拿出三分之一寄给承德的“父母”;有的同学家中遇到事急需钱,也未让他们改变过给老人寄钱的初衷;有的同学家属开始不理解,了解情况后每年催着寄钱。

“天空没有星星照耀,她会暗淡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15年前,河北的两位老人失去了一个儿子,却多了一群温暖的子女;15年间,子女们坚持不懈,成为两位老人活下去的动力;15年,可以使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15年,也可以使一位壮志满怀的少年蜕变成饱经历练的。如今,15年时光匆匆,老人与子女们再次聚首,诠释了什么是至爱真情••••”

当他们再次见面时,李老写给“孩子们”的信:

“我的好孩子,你们都有双方父母和家室子女,可是却一直记挂着两个跟你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宝元不能做到的,你们都替他做到了,在我们心中,你们就是我的闺女、儿子…… 能够想象李老的手在抖,声音在抖,心也在抖。

“每年腊月汇款,就跟我们过年要回家一样,忘不了。”牛树起说。

“有事儿一定要打电话,再忙我们也一定会赶过去的。”时翠平叮嘱着。

15年前,毕业前夕的一个晚上,班级里记不清谁说了一句: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他们和李维贺老两口成了特殊的亲人;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竟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

“我们的约定没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就管一天!”杜彦敏说出了大家的心愿。这话,李老信。

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十五年来一直默默地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并给他们带去深切的精神慰藉,而那位同学的父母则坚强地生活着,坚守着诚信美德,靠打工还清7万元外债。当这个感人的故事被报道后,在社会和各大高校里引起强烈反响。在优秀大学生群体身上,在李维贺老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 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人们铭记。

他们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典型群体,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八0后、九0后大学生,最信服的是用事实说话,我们要把这个先进事迹当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实例,让先进群体走进学生内心。他们这么多年履行了不是诺言的诺言,承担了不是自己责任的责任,不管自己经历什么困难,都是一如既往,体现了同学间真情无价,大爱无私。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多关爱身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在享受社会、家庭真情的同时奉献真爱。

这篇感人至深的报道,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枯燥的字眼,而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充满人间真情。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架设起一架什么样的价值天平,决定着这个社会崇尚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的价值天平上,他们把责任和爱心放在最重的位置,远离了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这样的价值选择和15年的价值坚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耀眼范本和成功案例。

“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十五年前不知谁说的一句话,历经十五载的风雨沧桑,沉淀成比任何格言都有力量的心声。作为一名学生,我为如此真挚的同学情感动不已。“人无信而不立”——我们从李维贺老人历尽艰辛坚持还债的行为中可以领会。一切那么朴实无华,却坚不可摧。5个人,15年,56封信,15张汇款单,7万元欠款,在这个数字喧嚣的年代,这些微不足道的数字平地崛起、掷地有声。

以下是果树9301班毕业生代表时翠平在先进事迹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

《我们真的很平常》

在同学们准备这份发言时,大家一再叮嘱说,我们做的真是很平常,原汁原味地讲出来就行。因为这个偶然,打破了我们果9301班26名同学平静的生活,令我们意想不到。15年前,我们做出这个不是约定的承诺,可能是年轻人的一种豪情义气,是学校纯朴校风的传承。现在人到中年更多地是一种淡定的承担。

一、我们只是河北农大一届普通毕业生

我们这届毕业生正赶上1996年“太行山道路”命名10周年,各家媒体广泛宣传“甘于奉献,爱国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太行山精神,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就是太行山道路的实践者,他们身上写满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一直熏陶影响着我们。榜样的力量和厚重的校园文化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一股“推己及人”的责任感伴随我们走过大学四年。面对无依无靠、精神几乎崩溃的两位老人,不光我们果9301班的同学们会管,我相信任何一届河北农大毕业生都会这样做,不需要理由,许许多多农大学生确实就是这样做的。果9301班也是学校一届非常普通的毕业生。

二、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平凡小事

三、我们会把这种平常坚持下去

这些平常小事,每位同学没有想什么自然自发的做了,没有约束性内定,只是对我们好兄弟宝元有个交代,给老人一个慰藉,很简单。这件事媒体报道后,很多人知道了,见面会夸夸我们,拍拍我们的肩膀,弄得挺不好意思。面对荣誉和掌声,我们会保持清醒。现在条件好了,会让两位老人生活得更好。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管一天!

看完长篇通讯《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后,我想起了康德的这句话: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群体十五年如一日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义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最朴实、最令人感动的诠释。

这件看似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事,却熔铸了十五年不间断的坚守和承诺,内容真实而深刻,震撼人心,演绎了一曲中华传统美德的赞歌,让我们聆听到奉献、真诚、责任、温情,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鲜活事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性光辉在身边的闪光。通过这个事迹让我们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每个公民的实践和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

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没有壮烈的英雄之举,其打动人心之处恰在平凡的坚持和不懈的奉献。15个春秋,不变的是约定,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传递的是真爱。我们不仅应向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学习,也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典型学习和效仿,“生于逆境,成于艰难”的自强自立精神;“不离不弃,反哺回报”的大孝之道;坚持学习,励志回报社会的精神……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其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阶段的典型体现,我们要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我价值,又要具备奉献祖国和人民的精神;既要跟随时代潮流,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既要勇于超越,又要有团结共进的团队精神。

第四篇:河北农大毕业生先进事迹介绍及观后感

河北农大数名毕业生15年来资助病逝同学父母

人世间竟有这样一群人,本无责任,却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

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前,为了一句不是约定的约定,一群儿子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去,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当他们毕业工作还没着落,却在万家即将团圆时惦记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学的父母。

15年来,这无比艰辛的15年,看信,成了李维贺两口子活下去的动力。老两口坚信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

读着这些信,一封封催人泪下的信,一封封饱含真情的信,我泪雨滂沱。儿子同学们的这一声声“爸妈”,焐暖了老两口已不知热度的心。

大爷,大娘:

您们好,宝元去世的消息我们已经都知道了,请二老不要太过于伤心。我们虽然不在您们身边,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二老。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二老能尽快恢复健康。宝元虽然去了,但我们仍在,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来承担。我们明年就毕业了,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来完成,您二老一定要坚强起来,好好地活着,才对得起宝元和大家。

祝大爷大娘身体健康!

1997年夏天——

“爸爸、妈妈:老来丧子是人生一大不幸,内心自然很苦,想说什么只管与我交流,我就是你们的女儿,高峰、亚峰他们也是你们的儿子……爸爸妈妈,我们的学生生活将要结束了,以后是不可知的未来,但不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心中总是记着,在承德有我们的两位亲人”。

1999年冬天——

“大爷、大娘,就要过年了,家里准备得怎样,树起让我给您寄去100元,这是我们不成敬意的一点心意,就算给您添一件御寒的棉衣吧”。

2002年秋天——

“大爷、大娘,您二老可好,岁月匆匆,转眼毕业快5年了。一切都在变化,真正没有变化的只有一样:人世间的真情是永恒的。可惜政武现在力浅势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寄上300元略尽心意”。

2011年春天——

500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们的信一直没有间断。这些用墨水记录下的真情,成了支撑老两口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15个腊月,孩子们的汇款单雷打不动,数字从100、200、300、500、800、1000……不断增长着、变化着。刚毕业时挣得少,他们宁可自己勒着,也要拿出三分之一寄给承德的“父母”;有的同学家中遇到事急需钱,也未让他们改变过给老人寄钱的初衷;有的同学家属开始不理解,了解情况后每年催着寄钱。

“天空没有星星照耀,她会暗淡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15年前,河北的两位老人失去了一个儿子,却多了一群温暖的子女;15年间,子女们坚持不懈,成为两位老人活下去的动力;15年,可以使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15年,也可以使一位壮志满怀的少年蜕变成饱经历练的。如今,15年时光匆匆,老人与子女们再次聚首,诠释了什么是至爱真情••••”

当他们再次见面时,李老写给“孩子们”的信:

“我的好孩子,你们都有双方父母和家室子女,可是却一直记挂着两个跟你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宝元不能做到的,你们都替他做到了,在我们心中,你们就是我的闺女、儿子…… 能够想象李老的手在抖,声音在抖,心也在抖。

“每年腊月汇款,就跟我们过年要回家一样,忘不了。”牛树起说。

“有事儿一定要打电话,再忙我们也一定会赶过去的。”时翠平叮嘱着。

15年前,毕业前夕的一个晚上,班级里记不清谁说了一句: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他们和李维贺老两口成了特殊的亲人;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竟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

“我们的约定没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就管一天!”杜彦敏说出了大家的心愿。这话,李老信。

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十五年来一直默默地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并给他们带去深切的精神慰藉,而那位同学的父母则坚强地生活着,坚守着诚信美德,靠打工还清7万元外债。当这个感人的故事被报道后,在社会和各大高校里引起强烈反响。在优秀大学生群体身上,在李维贺老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 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人们铭记。

他们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典型群体,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八0后、九0后大学生,最信服的是用事实说话,我们要把这个先进事迹当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实例,让先进群体走进学生内心。他们这么多年履行了不是诺言的诺言,承担了不是自己责任的责任,不管自己经历什么困难,都是一如既往,体现了同学间真情无价,大爱无私。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多关爱身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在享受社会、家庭真情的同时奉献真爱。

这篇感人至深的报道,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枯燥的字眼,而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充满人间真情。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架设起一架什么样的价值天平,决定着这个社会崇尚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的价值天平上,他们把责任和爱心放在最重的位置,远离了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这样的价值选择和15年的价值坚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耀眼范本和成功案例。

“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十五年前不知谁说的一句话,历经十五载的风雨沧桑,沉淀成比任何格言都有力量的心声。作为一名学生,我为如此真挚的同学情感动不已。“人无信而不立”——我们从李维贺老人历尽艰辛坚持还债的行为中可以领会。一切那么朴实无华,却坚不可摧。5个人,15年,56封信,15张汇款单,7万元欠款,在这个数字喧嚣的年代,这些微不足道的数字平地崛起、掷地有声。

以下是果树9301班毕业生代表时翠平在先进事迹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

《我们真的很平常》

在同学们准备这份发言时,大家一再叮嘱说,我们做的真是很平常,原汁原味地讲出来就行。因为这个偶然,打破了我们果9301班26名同学平静的生活,令我们意想不到。15年前,我们做出这个不是约定的承诺,可能是年轻人的一种豪情义气,是学校纯朴校风的传承。现在人到中年更多地是一种淡定的承担。

一、我们只是河北农大一届普通毕业生

我们这届毕业生正赶上1996年“太行山道路”命名10周年,各家媒体广泛宣传“甘于奉献,爱国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太行山精神,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就是太行山道路的实践者,他们身上写满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一直熏陶影响着我们。榜样的力量和厚重的校园文化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一股“推己及人”的责任感伴随我们走过大学四年。面对无依无靠、精神几乎崩溃的两位老人,不光我们果9301班的同学们会管,我相信任何一届河北农大毕业生都会这样做,不需要理由,许许多多农大学生确实就是这样做的。果9301班也是学校一届非常普通的毕业生。

二、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平凡小事

三、我们会把这种平常坚持下去

这些平常小事,每位同学没有想什么自然自发的做了,没有约束性内定,只是对我们好兄弟宝元有个交代,给老人一个慰藉,很简单。这件事媒体报道后,很多人知道了,见面会夸夸我们,拍拍我们的肩膀,弄得挺不好意思。面对荣誉和掌声,我们会保持清醒。现在条件好了,会让两位老人生活得更好。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管一天!

看完长篇通讯《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后,我想起了康德的这句话: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群体十五年如一日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义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最朴实、最令人感动的诠释。

这件看似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事,却熔铸了十五年不间断的坚守和承诺,内容真实而深刻,震撼人心,演绎了一曲中华传统美德的赞歌,让我们聆听到奉献、真诚、责任、温情,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鲜活事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性光辉在身边的闪光。通过这个事迹让我们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每个公民的实践和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

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没有壮烈的英雄之举,其打动人心之处恰在平凡的坚持和不懈的奉献。15个春秋,不变的是约定,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传递的是真爱。我们不仅应向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学习,也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典型学习和效仿,“生于逆境,成于艰难”的自强自立精神;“不离不弃,反哺回报”的大孝之道;坚持学习,励志回报社会的精神„„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其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阶段的典型体现,我们要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我价值,又要具备奉献祖国和人民的精神;既要跟随时代潮流,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既要勇于超越,又要有团结共进的团队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今天,本报一版头条刊登了一个让人流泪的故事:河北农业大学五名毕业生,十五年来默默资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的父母。

“15年前,毕业前夕的一个晚上,班级里记不清谁说了一句: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

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他们和李维贺老两口成了特殊的亲人;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竟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

约定就是承诺。“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恰是金子一般的承诺。

这承诺,是两代中国人之间的真挚关爱,是守望相助的古训新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在天边,而在你我的生活中——在理论上,它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系;在河北农业大学起源的这个故事中,它是一声声心底的呼唤,是一张张凝聚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道德操守的汇款单。

我们欣慰,中华史册上记载的醒世恒言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响亮,几十年来社会主义道德导向更加鲜明。“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对待自己的老人那样对待别人的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别人的孩子,这种朴实的理性和自觉,千古流传,在新的时代更新生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我们感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今天,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在完善。牛树起、杜彦敏、李景刚、时翠平、祁业凤,这五名当代大学生,他们也有生计的压力,也有家庭的负担,然而,十五个春秋,一年又一年,增长的是思念,不变的是守约,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

凝视着李维贺老人与五名“子女”的合影,读到“‘儿子!闺女啊!’良久,李维贺才叫出了声”的描写,我们被深深打动,我们的眼里也盈满了泪水。这是人间最可宝贵的情感,这是我们在当今不太平的世界上团结、凝聚、和谐的群体力量。

珍惜,这个共同价值的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实践

——一论学习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事迹

近日,河北农大26名毕业生默默资助病逝同学双亲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15年坚守、15张汇款单、56封家书,不是亲人的“亲人”,不算约定的“约定”,这26名毕业生演绎了春天里最温暖人心的故事。他们的义举是对守望相助中华美德的传承延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

“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15年前,26名年轻的大学生相约照顾病逝同学双亲。我们相信,这沉甸甸的约定,源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呼唤。这种精神力量是理想、是信念、是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表达。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魅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人的利益理应得到尊重,但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更值得倡导。担当责任、无私奉献、关爱他人、诚信感恩,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纵使斗转星移,这样的主流价值亦如常青之树,扎根人心。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然而,这种复杂状况并没有削弱主流价值的影响力。相反,社会越开放,主流价值的魅力越得到认同。从抗震救灾到奥运世博,从寒江救人到无私资助,当代青年的整体表现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服力、凝聚力、影响力的充分证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在表现为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而内化为每个公民的道德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每个公民的实践和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没有壮烈的英雄之举,其打动人心之处恰在平凡的坚守和不懈的奉献。15个春秋,不变的是约定,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传递的是真爱。他们的事迹,即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朴实、最令人感动的诠释。

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最有理想信念、思想最活跃的群体。青年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要找到人生发展的正确路径,必须有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前进。让人欣慰的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中,我们身边时常出现年轻的榜样。携妹上学12载的洪战辉、跳进冰窟救人的徐伟、15年如一日资助他人的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感动中国、感动你我,在人们心中树起了美好价值理念的标杆。高校要用身边的故事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大学生要从点滴做起,积累人生的品格,弘扬乐于奉献、友爱互助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

——三论学习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事迹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1-04-13

《中国教育报》 源:

本报评论员

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事迹正被广泛传颂,许许多多的人都被这个故事打动。“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这样朴实的一句话以及随后很多看似善小却为之的举动,在15年光阴的照耀下显得异常温暖而美好。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些深深扎入中华大地的传统美德的力量。

打动我们的是这个故事中闪烁的守望相助、诚信感恩的传统“因子”。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美德,有无数像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那样朴实的人们,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着这些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崇高精神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珍视并在潜移默化中传给下一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推己及人的兼爱价值观,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如同闪烁的珍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世界中的重要财富。如同参天大树的根系,默默地为迎风招展的枝叶提供着养分,它们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合力,让我们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和为之奋斗的力量。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传统美德在心灵深处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的凝聚力。

在这个春天,教育正为这些传统美德发出更大的光彩而努力着。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身上闪耀的道德光辉,正是教育要追求的育人根本。学习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辐射出去,是教育的作用所在。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学习、通过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实现这些价值观的绵延。正直、公正、友爱、尊老、爱幼、诚实、信用,这些值得我们珍视的价值观将通过教育深入到学生的精神血脉里,校园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更大传播的基地。

信守约定的群体,传承美德的坚守,汇成了这个春天中国大地上的一股暖流。河北农大26名毕业生的故事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因为真实、感人,而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在这个春天,让我们把温暖留在心里,把感动付诸行动,把行动汇聚成民族振兴的力量。

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

——四论学习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事迹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1-04-15

《中国教育报》 源:

本报评论员

学习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事迹,许多高校学子说,26名毕业生对老人十五年如一日的无私资助,令人 钦佩。细品“15年坚守的约定”故事,我们发现,是坚守理想、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感动了国人,照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

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体现为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反复昭示一个道理:人类社会是命运相连的共同体,在个人遭遇灾难和厄运时,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应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如此才能让社会和谐运行,使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更富价值。河北农大26名毕业生与李维贺老人非亲非故,却把二老当成自己的家人;他们之间的约定,没有任何外在约束,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情怀,他们的行为是扶危济困、守望相助传统美德的充分展现,是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还有什么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青年更宝贵?

从奥运会到世博会,从汶川地震到玉树之殇,从寒江救人到无私资助,在一系列大事、难事、急事面前,当代大学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他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只有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对于社会而言,传承中华美德、坚持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弘扬青年学生身上的这种可贵的社会责任感。

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出现不是偶然,他们的成长和表现是时代造就的。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既是良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结果,也源自他们平时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懈追求。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事迹,不仅是这个春天里温暖人心的故事,更是培育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生动教材。

高校要充分利用学习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契机,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亲可信的榜样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团结互助、扶危济困既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入心灵。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尊重个人利益,更提倡对他人奉献爱心,对社会担当责任。要加强感恩教育,强化大学生报效祖国、感恩社会的意识,并使这种责任感转化为自强不息、掌握本领的学习动力。

唱响和谐社会主旋律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1-04-07

《光明日报》 源:

近日,河北农大一群毕业生坚持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双亲的故事,经本报、承德晚报和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众多报台、人民网等众多网站报道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这是一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赞歌,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春天序曲。这个动人故事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处处都体现着大爱和诚信的中华传统美德,时时都反映着当代青年追求崇高的时代精神。我们要唱响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连日来,很多高校师生表示,河北农大学子的事迹彰显了真善美、无私的爱心以及敢于负责的社会担当;不少读者致信本报,称赞受助老人李维贺辛勤打工、执意还账,体现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学界专家们认为,整个爱心故事,展现了中华传统德性的坚持,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牢固社会基础。河北农大校团委、校学生会发出倡议书,倡议青年学子“弘扬美德见行动”,“报效祖国献青春”,以实际行动,做一个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人。

一件好事,一群好人,能够引起如此社会效果,确实令人欣慰。这个爱心故事虽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之举,但它的动人之处恰在于长期的看似平凡的坚持,鲜明地体现了人性的美丽与崇高。更为可贵的是,当这个温暖的故事经媒体传播之后,人们从中感受到了榜样人物的可亲可敬、可爱可学,只要想做,谁都能做。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自古以来,仁而爱人、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基因,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才涌现出了一批批心忧天下的人、舍身取义的人、无私奉献的人;也正是这些人的挺立,我们民族的灵魂才保存了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崇高、最纯粹、最感人的部分。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和民族脊梁,我们也才能够趟过历史河流的重重险滩和漩涡,开启一段段风正帆悬的航程。以此来看,河北农大学子就像新时期涌现的先进模范一样,他们身上流淌着民族精神的血液,并在平凡的日子里,将那种精神之光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

仁爱之心可以感染人,也可以激励人。在“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李维贺老人虽经 历打击、深陷困境,但在好心人的鼓舞下,仍能坚守诚信、还清债务,这同样展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立人之本,也是社会秩序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一个和谐的社会,只有奠定牢固的诚信原则,才能有效规范社会行为,也才能保持整个社会有条不紊地运行。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社会交往的频繁、利益结构的复杂以及人际关系的繁复,更要求人们坚持原则、信守承诺;不然,整个社会就会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因而,李维贺老人的诚信还债,不仅显现了闪光的个人品质,而且富于深刻的社会意义。

毫无疑问,河北农大学子和李维贺老人之间的故事及其精神内涵,平实而深刻,朴素而丰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魅力。无论兼爱还是诚信,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不论何时何地,这样的主流价值和主旋律,都是人们十分珍惜的精神财富。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思想观念越来越呈现开放性和多样化。然而,这种复杂状况并不能削弱主流价值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反,社会越开放,主流价值的魅力越能得到张扬和认同。河北农大的这个故事再次生动地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空洞的原则,不是高深的概念,而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认可并正在实践着的社会主流价值。

这个春天,“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的故事,犹如春风温暖了我们。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感悟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个延续了15年的故事不仅尚未结束,而且还会持续下去,温暖更多的人。

第五篇: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观后感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观后感

看了文章《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我自己心中有些不一样的想法。文中作者在大学中经历了种种,凭自己的能力竞争成为了分团委副书记并在半年后辞去了这个职位;大学毕业时还主动放弃了学校的保研名额。工作后,在能力上受到大家的肯定并且即将得到出国任职的机会时,辞职了,而是到远在大山中的一所规模很小的,志在探索中国新教育模式的私立学堂任职。作者的思想从“从政为国”到“从商为国”,到最后的“投生到教育中去”,这是作者选择的一条自认为唯一能救这个“缺文化,缺教育,不缺钱”的中国,我认为这也的确是一条对人生极为有意义的路,其意义何在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对于该作者对大学的一味的否定表示不同意。

作者在第一部分说道大学之中,精神缺乏、游戏成风、学生忙着贴金,老师忙着项目。作者在文中有很多“很多人”、“有的人”等词语,说明在大学之中还是有乐于学习的人的存在,应该说照成大学之中这些不好的风气的存在的原因是那些不愿学习、在大学里混日子的人而不是大学的制度。我认为大学中要求教师要有“科研成果”是一种对教师的能力的评定,教师有能力了,才能对学生负责。而那些为了完成任务而不顾学生的教师的行为恰恰证明了这些教师不够资格去教授大学的学生知识。本来这种要求,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就因为这种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图省事、没能力的教师的存在才是这种制度之下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作者在文中就提到过很多好的、对学生负责的教授,难道他们就不需要完成“科研成果”?难道他们就不用“评职称”?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之下得出的是不同的结果,为什么?这不是制度的不对,而是在于人。人怎么去对待这个制度,就会得到什么结果。一样是上课,有人逃课,有人在课上睡觉,有人在认真听课;学习好的之中又分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目标的。一样是教学评定,有的教师认真对待,对自己,对学生负责,有的教师为了自己而放弃了学生,同时也放弃了自己;这两种教师,后者的生活会比前者辛苦吧,因为他的能力不足,他的内心要承受这种现实和能力差落。

也许你会说,那这种没资格教书的人为什么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拿那份不属于他的钱?为什么他没有被辞掉?该作者在文中说到好的教师在大学之中被排挤,还说到在大学之中组织活动要听上面领导的吩咐。我想说的是,大学之中没有有意义活动是不行的,这点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照成我们现在所组织的活动对学生没意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上面领导”!是人!而那些被排挤而离开的教师,在我看来,离开是他自己选择的。客观因素是大环境中些有教师的行为让人愤怒,而主观因素则是这些教师看不惯这些行为,认为自己跟他们呆一起就是流俗,然后不顾自己手下带着的一帮学生选择离开。照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人,人心!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中国的大学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并不能完全怪罪于中国大学的制度,或者说,中国大学的制度并不是中国大学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毕竟它只是一个硬性规定的东西,它能存在下来就说明它是顺应中国的发展的;真正的原因是人们在执行这些制度时的态度和行为,态度有没有端正,行为有没有正确按照制度存在的要求去做。比如说文凭这个东西,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是证明一个人在这方面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但是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就有人利用各种方法去伪造它,还有人削弱了得到它的难度,作者认为它是毫无真实内容和分量的一张纸。可是我认为,这张文凭有没有内容有没有分量是由我们自己的所做所为决定的。作者在大学四年里认真学习了,学到了能力,那么这张文凭就是有分量的,就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但若是那些在大学里混日子的学生,他们手里的文凭自然是无用的。一张文凭有没有意义由人来决定,而不是想作者说的那样,“用青春和热血换取一纸毫无真实内容和分量文凭的游戏”。

下载最新的毕业生的观后感[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的毕业生的观后感[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生

    毕业季 欢送毕业生系列活动通知 18:30-22:00 502 2009级博士、硕士即将毕业,而大部分将会离开他们生活过的石科院。 地球自转一次是一天,地球公转一次是一年,逝去的是岁月,留下......

    毕业生

    毕业生“献爱心”捐书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知识,促进书香校园的气氛,有效地分配、利用资源,拓宽在校学生知识面,在此我校学生会举办“倡议大三学生献爱心捐......

    观后感

    观电影《长征》有感 打开电脑搜爱国电影,很多!可我却单单对《长征》这部电影情有独钟,一眼就决定看它。因为就我听说的红军长征实在很让人震撼。没想到观看电影《长征》后,感触......

    观后感

    观后感铁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物,也是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中国铁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高速铁路。 但是,高速铁路在运行期间缺频出故......

    观后感

    电影《西游降魔篇》观后感 2013年2月10日是农历春节大年初一,这是一个合家团聚、互相祝福的日子。 一大早起床后,给长辈们拜年,中午一大家人聚餐后,应女儿请求,我们一家三口开车......

    观后感

    观后感 姓名:罗才宝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时间:2011年6月12日 2011年6月11日由小组组织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党观看了《高考1977》,看完后,我觉得感触颇深。影片反复强调一点—......

    观后感

    观《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有感 最近几天,按照区委、区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水利局组织全体党员和机关干部,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

    观后感

    “请不动,说破嘴皮都请不动,”同事摇摇头,“诓他来个饭局,说不定朋友都没得做了。” 他,就是广州市城管执法局直属三分局副局长刘可文,周围闻名的“请不动”人物:十几年来,不赴饭局......